八年級地理知識點

嘉欣0 分享 時間:

同學們,在學習地理時,要重視概念的學習,要對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消化、理解、吸收,不留夾生飯。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斷、推理問題才能正確無誤。以下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陌四昙壍乩碇R點大全,歡迎參閱呀!

八年級地理知識點

八年級地理知識點大全

第一節(jié)、中國的地形

1、我國地勢特點: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

2、我國的地勢階梯分布情況:

階梯

名稱分布范圍平均

海拔主要地形舉例分界線

第一級階梯青藏高原4000米以上高原青藏高原、柴達木盆地昆侖山祁連山橫斷山

第二級階梯青藏高原以東、以北的廣大地區(qū)米高原、盆地塔里木盆地、黃土高原

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三級階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以東地區(qū)500米以下平原、丘陵東北平原、山東丘陵

3、主要山脈:

⑴、東西走向的山脈:天山—陰山;昆侖山—秦嶺;南嶺。

⑵、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脈: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長白山—武夷山;臺灣山脈。

⑶、南北走向的山脈:賀蘭山、六盤山;橫斷山區(qū)。

⑷、西北—東南走向的山脈:阿爾秦山、祁連山。

⑸、弧形山脈:世界是最雄偉的山脈——喜馬拉雅山,主峰——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米)是世界峰(位于中尼邊境)。

4、地形特點:地形復雜多樣,山地面積廣大。

⑴、四大高原:

①、位置:在八年級地理(上冊)P23圖2—9《中國地形》上識記。

②、特點:青藏高原——雪山連綿,冰川廣布;

內蒙古高原——地勢坦蕩,一望無際;

黃土高原——千溝萬壑,支離破碎;

云貴高原——地面崎嶇,典型的喀斯特地形。

⑵、四大盆地:

①、位置:在八年級地理(上冊)P23圖2—9《中國地形》上識記。

②、特點:塔里木盆地——的盆地,四周被高山環(huán)繞,多沙漠、戈壁,邊緣有“綠洲”分布,盆地內的塔克拉瑪干沙漠是我國的沙漠。

準噶爾盆地——四周被高山環(huán)繞,多沙漠、戈壁,邊緣有許多“綠洲”分布。

柴達木盆地——地勢的內陸大盆地,有“聚寶盆”之稱。

四川盆地——南方地區(qū)的一個濕潤盆地,有“紫色盆地”之稱。

⑶、三大平原:

①、位置:在八年級地理(上冊)P23圖2—9《中國地形》上識記。

②、特點:東北平原——的平原,地勢坦蕩、黑土廣布。

華北平原——第二大平原,地勢平坦,又稱“黃淮海平原”。

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勢低平、湖泊眾多,有“水鄉(xiāng)”和“魚米之鄉(xiāng)”之稱。

5、主要山脈兩側的地形區(qū):見中國地理(上冊)P27活動題1。

第二節(jié)、中國的氣候

1、氣候復雜多樣

⑴、氣候復雜多樣的原因:眾多的溫度帶和干濕地區(qū),地形復雜,地勢高低懸殊等。

⑵、我國冬、夏季氣溫分布特點:

①、冬季——南北溫差很大,越往北去,氣溫越低。(識記:一月平均氣溫0℃等溫線(秦嶺—淮河線)通過的地方,見中國地理(上冊)P28)

②、夏季——南北普遍高溫。(青藏高原是我國夏季氣溫最低的地區(qū))。

⑶、溫度帶:根據(jù)積溫的多少,我國從北到南被劃分為:寒溫帶、中溫帶、曖溫帶、亞熱帶、熱帶、高原氣候區(qū)。

⑷、降水:①、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②、夏秋多,冬春少。

③、干濕地區(qū)的劃分:根據(jù)降水量和蒸發(fā)量的關系,將我國劃分為濕潤地區(qū)、半濕潤地區(qū)、半干旱地區(qū)、干旱地區(qū)。

④、濕潤地區(qū)與半濕潤地區(qū)的分界線:秦嶺——淮河線。主要地形區(qū)位于的干濕地區(qū)和各干濕地區(qū)的植被分布,見中國地理(上冊)P33上面的表格)。

⑸、氣候類型:我國是世界上氣候類型最多的國家之一。我國東半球有大范圍的季風氣候,自南向北有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西北地區(qū)大多為溫帶大陸性氣候。青藏高原區(qū)是獨特的高原氣候。西北高山地區(qū)則表現(xiàn)出明顯的垂直氣候特征。

2、季風氣候顯著

⑴、季風區(qū)與非季風區(qū):

①、夏季風影響明顯的地區(qū),叫季風區(qū)。季風區(qū)內降水多(東部地區(qū))。

夏季風影響不明顯的地區(qū),叫非季風區(qū)。季風區(qū)內降水少(西北地區(qū))。

②、季風區(qū)與非季風區(qū)的分界線: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一線。

⑵、南、北方雨季情況

①、南方雨季開始早,結束晚,雨季長。(原因:夏季風的進退而

北方雨季開始晚,結束早,雨季短。造成的。)

②、東部雨季推移的規(guī)律:4月開始,雨季大致由南向北推移,9月后由北向南撤退。如:夏季風與雨帶的“失?!保蜁斐珊禎碁暮?如:南旱北澇或北旱南澇現(xiàn)象的發(fā)生。

3、特殊天氣:寒潮、梅雨、臺風、沙塵暴等。(見中國地理(上冊)P38—41)。

4、旱澇災害是影響我國的一種氣候災害。

第三節(jié)、中國的河流

1、我國主要的河流的分布。(在中國地理(上冊)P42圖2—28《中國主要河流分布》圖上,找出我國主要河流及其注入的海洋)。

2、外流河及外流區(qū):

⑴、最終注入海洋的河流叫外流河;外流河分布的區(qū)域叫外流區(qū)。

⑵、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受夏季風影響較大,夏季風盛行,水位上漲,形成汛期;冬季風盛行,形成枯水期。

⑶、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①、南方河流:水量大,汛期長,含沙量小,無結冰期。(長江、珠江)

②、北方河流:水量小,汛期短,含沙量大,有結冰期。(黃河、海河)

⑷、長江——我國的河流;珠江——汛期最長的河流;黃河——含沙量的河流;黑龍江——結冰期最長的河流。

3、內流河及內流區(qū):

⑴、最終未注入海洋的河流叫內流河;內流河分布的區(qū)域叫內流區(qū)。

⑵、內流河的水文特征:內流河主要分布在西北內陸,河水主要來自高山冰雪融水。河流水量大小主要受氣溫的影響,夏季水量較大,冬季水量較小,河流出現(xiàn)斷流現(xiàn)象,所以內流河大部分是季節(jié)性河流。我國的內流河——塔里木河。

4、主要湖泊(兩大湖泊):

⑴、東部平原湖區(qū):鄱陽湖(的淡水湖)、洞庭湖、太湖、洪澤湖、巢湖。

⑵、青藏高原湖區(qū):青海湖(的咸水湖)。巴顏喀拉山

5、長江:

⑴、長江發(fā)源于唐古拉山,源頭——沱沱河,全長6300千米(我國第一長河,世界第三長河),最終注入東海。

⑵、流經(jīng)了,青、藏、川、云、渝、鄂、湘、贛、皖、蘇、滬共11個省區(qū)。

⑶、流經(jīng)主要地形區(qū):青藏高原、橫斷山區(qū)、四川盆地、長江中下游平原。

⑷、主要支流:岷江、嘉陵江、烏江、漢江、湘江、贛江等。

⑸、上、中、下游的劃分:宜昌以上為上游,宜昌到湖口為中游,湖口以下為下游。

⑹、水能資源:長江水能主要集中在上游(源頭——宜昌、長江三峽),長江三峽水電站,是我國的水電站。

6、黃河:

⑴、黃河發(fā)源于巴顏喀拉山,源頭——約古宗列曲,全長5500千米(我國第二長河),注入渤海。

⑵、流經(jīng)了,青、川、甘、寧、內蒙古、晉、陜、豫、魯共9個省區(qū)。

⑶、流經(jīng)的主要地形區(qū):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華北平原。

⑷、主要支流:湟水(上游)、汾河、渭河(中游)。

⑸、上、中、下游的劃分:

①、上游:河口以上(水能資源豐富,實行梯級開發(fā)。如:龍羊峽、劉家峽水電站等)。

②、中游:河口到舊孟津(水土流失相當嚴重,應加強水土保持工作)。

③、下游:舊孟津以下(“地上河”是主要特色)。

八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總結人教版

第二章中國的自然環(huán)境

1、我國地勢西高東低中國地勢三級階梯:第一級階梯(昆侖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第二級階梯(大興安嶺、太行山脈、巫山、雪峰山)第三級階梯,自西向東:一、二、三。(課本圖2.2,圖2.3)

2、我國由北向南劃分為寒溫帶、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熱帶。劃分溫度帶的主要指標是活動積溫。

3、長江發(fā)源于青海唐古拉山脈。它是我國長、大、流域面積廣的河流。有水能寶庫和黃金水道之稱。長江水能資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中國第一大水電站三峽電站就位于長江中游的湖北省宜昌市。

長江流經(jīng)的省份(自西向東):青海省、西藏自治區(qū)、四川省、云南省、重慶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蘇省、上海市,終流入東海。

4、長江三峽(自西向東):瞿塘峽、巫峽、西陵峽。

5、中國大的湖泊:青海湖(青海省。

6、中國大淡水湖泊:鄱陽湖(江西省)。

7、年降水量的總趨勢是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8、冬季風寒冷干燥,是我國冬季南北溫差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夏季風溫暖潮濕,形成了我國的雨季。

9、黃河發(fā)源于青海巴顏喀拉山。黃河中游流經(jīng)黃土高原,是我國水土流失嚴重的地區(qū)。

黃河流經(jīng)省份共有8個(自西向東):青海省、甘肅省、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內蒙古自治區(qū)、陜西省、山西省、河南省、山東省,終流入渤海。

10、四大高原:青藏高原、黃土高原、云貴高原、內蒙古高原。

11、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新疆)、四川盆地(四川)、柴達木盆地(青海)、準噶爾盆地(新疆)。

12、三大平原: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13、中國各大山脈走向課本圖P26圖2.6。

人教版初二上冊地理知識點整理歸納第三章中國的自然資源

1、可以在較短時間內更新、再生,或者能夠循環(huán)使用的自然資源屬可再生資源。(土地、森林、水和水能等)

2、總是用一些就少一些的自然資源屬非可再生資源。(石油、礦產(chǎn)資源等)

3、土地資源分為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設用地等。耕地、林地、草地為農業(yè)用地。建設用地為非農業(yè)用地。各類土地所占比例不盡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難利用土地多,后備土地資源不足,人與耕地的矛盾突出。(總量豐富,人均不足)。

4、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氣候濕潤的東部季風區(qū)。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mm的西部內陸地區(qū)。

5、土地國家基本國策: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

6、中國是一個貧水國家,我國的水資源總量位于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資源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排名在第一百一十位之后。

7、海洋水占地球全部水資源的97%,淡水資源僅占2.5%。在地球全部的淡水資源中,只有0.3%人類可直接使用。冰川、深層地下水占全部淡水資源的98%。其中大部分淡水資源分布在冰川及兩級地區(qū)。

8、受季風氣候的影響,我國水資源的季節(jié)分配和地區(qū)分配很不均勻。從時間分配看,夏季我國降水集中,冬春季則降水少;從空間分配看,我國水資源南豐北缺。興建水庫可以有效調控徑流和水量的季節(jié)變化??缌饔蛘{水是解決水資源地區(qū)分布不均勻的有效辦法。(南水北調工程,引黃濟青工程,引灤濟津工程)。(我國降水量800mm分界線和一月份0℃等溫線位于秦嶺淮河一線)。

9、節(jié)約用水、保護水資源是解決我國缺水問題的重要途徑之一。

初中生學好地理的方法

首先想要學好地理,必須要對學校教材書上出現(xiàn)的各種地圖都要徹底理解。這是學好地理的基本要求,如果這點沒有做到的的話,建議先回到教材書,從頭開始整理書上的各種地圖。

理解地理的規(guī)律,從最基礎的大氣壓力知識點開始,慢慢的來理解這些概念。其實地理是有規(guī)律的,地貌地形以及變遷都是自然現(xiàn)象,都是有規(guī)律的進行下去的。把握好其中的地理規(guī)律,能夠使自己對地理的理解更加清晰。

掌握地理要素,地理要素在不同的地方,每個要素都有不同的作用,其中位置的要素則是永遠都不能忽略的一點。想要會好地理就要會看地圖,掌握其中的地理要素,這樣就能掌握地理的核心知識點。

怎么豐富自己的地理知識

樹立自己的信心,擁有自己的目標。地理雖然比三大主課要簡單的多,但是想要學好地理最關鍵的是要能夠在大腦中建立出地理模型,然后在掌握好書中的知識點。

除了自己平常的課本知識外,還要養(yǎng)成細心觀察自然和社會的習慣,出去玩的時候多看看當?shù)氐牡乩憝h(huán)境和地貌。多看一些關于地理的信息,這些都可以豐富你的地理知識。

地理學習不僅要學習各種地理現(xiàn)象,還要善于分析各種地理現(xiàn)象的形成原因。比如我國一月,南北氣溫相差懸殊,與地理緯度位置和冬季風的影響都有關系。

如何學好初中地理

1、要明確學習的內容

是地形、氣候等自然地理內容,還是人口、城市等人文地理內容?還是一個區(qū)域或是一個國家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綜合情況?

學會使用地圖地圖是地理信息的載體,它能將我們不能親眼見到的廣大地理環(huán)境變得一目了然。地圖又是學習地理的工具,通過分析地圖,可以認識地理特征、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徑,要學會讀、用各種地圖,首先要記住最基本的地圖。對于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記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2、要知道所學習的那個區(qū)域在什么地方

這就要充分利用地球儀和地圖,知道所學上述地理事物的空間位置和空間聯(lián)系。學會使用課本教科書既是掌握知識、技能的工具,又是培養(yǎng)自學能力的依據(jù)。目錄提示著全書的要領和前后的聯(lián)系,要經(jīng)常翻閱,以便對全書內容心中有數(shù)。精讀課文、常看深思,抓住要點,記下問題,要特別重視插圖和表格,領會圖表所說明的問題。

3、要了解所學地理事物產(chǎn)生的原因

比如,為什么一個地區(qū)同另一個地區(qū)有差別,為什么有些地區(qū)又很相似?重視地理觀察觀察就是邊思考邊細看。看一看當?shù)氐牡乩憝h(huán)境的面貌,以及人們在當?shù)厥窃鯓踊顒拥?。通過報刊、電視節(jié)目、圖片獲得地理信息,鍛煉我們的才智。

提高初中地理成績的方法

1、直觀理解

在整個地理學習過程中,都要對書上出現(xiàn)的各種地圖徹底理解,做到看到圖就知道它在說什么。心里有圖,把地圖和地理知識(地形、氣候、人口分布、經(jīng)濟發(fā)展等等)對照起來,這是學好地理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要求。這一點都還沒有做好的,需要理解回到課本,從頭開始梳理一些課本上的各種地圖。

2、綜合運用

第一個層次是以地圖學習為核心,適合低年級學習;第二個層次是以規(guī)律的理解為核心,適合低年級像高年級的過渡;第三個層次是把規(guī)律和地圖結合起來學習,是對高年級的要求。一次做好這三個層次,我們就一定能學好地理。

1505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