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第七屆全國道德模范人物事跡簡介整理_學習全國道德模范心得
2019年第七屆全國道德模范人物名單,由中央文明委批準,中宣部、中央文明辦、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lián)、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主辦聯(lián)合舉辦。讓人民群眾和各組織在2019年3月推薦,之后在6月進行集中宣傳公示,介紹候選人的個人信息和主要事跡,同時進行全國活動投票,之后根據(jù)結果提出獲獎者建議名單,最后中央文明委審定名單,召開座談會和頒獎儀式。58位2019年全國道德模范人物名單出爐,14位助人為樂模范、8位見義勇為模范、11位誠實守信模范、19位敬業(yè)奉獻模范和6位孝老愛親模范。這里給大家做一下簡單介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19第七屆全國道德模范事跡簡介
張玉滾:一個“不走”就是18年
2001年從師范學校畢業(yè)之后,張玉滾本來要跟同學去南方打工闖世界,然而,在老校長的勸說下,他來到了黑虎廟小學。走進自己當年上課的教室,映入眼簾的還是“破桌子、破水泥臺子,里面坐著十來個土孩子?!币还呻y過夾雜著悲切的心情在張玉滾心中激蕩,他鼻子一酸:“啥也不說了,我不走了?!?/p>
這一“不走”就是18個年頭。
張玉滾幾乎把全部的心血都傾注在學校的建設與發(fā)展上。為了給孩子們蓋新校舍,民工搶收搶種,張玉滾就將搬磚運料的活兒攬在身上;沒有食堂,張玉滾勸說妻子來學校做飯,有次妻子在軋面條時,右手四個手指不幸被機器軋折,落下殘疾…張玉滾和相濡以沫的妻子用無私堅守和奉獻精神,守護著山村里的孩子們。
為了孩子,張玉滾可謂是“掂起勺子能做飯,拿起針線能縫紉”。18年來,每逢雨雪天,他都親自負責接送學生;學生們有個頭疼腦熱,他總能第一時間發(fā)現(xiàn);有的學生一時交不上學費,他主動拿出工資進行墊付。
郭建華:為了一句承諾堅守電影放映43年
“只要鄉(xiāng)親們喜歡看,俺情愿當一輩子鄉(xiāng)村放映員。”一句承諾讓河南省開封市祥符區(qū)電影公司黨支部書記、經(jīng)理郭建華堅守放映工作43年。
在她當放映員的19年里,為觀眾放映13000多場電影,在她當站長和經(jīng)理的24年里,共組織放映了故事片、科教片14萬多場次,觀眾高達上億人次。她最大的心愿就是把農(nóng)民喜愛的銀幕高高掛起來,讓農(nóng)村文化活動真正火起來,讓父老鄉(xiāng)親真心樂起來。
盡管43年來她放映過數(shù)不盡的黑白片、彩色片,故事片、戲劇片、紀錄片,然而讓她終生難忘、刻骨銘心的一部電影還是1990年轟動全國的優(yōu)秀國產(chǎn)故事片——《焦裕祿》。正是焦裕祿精神激勵著她堅守在放映場上43年。
去年4月以來,郭建華帶領放映人員采取“菜單式”放映模式,深入71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和29個貧困戶較多的非貧困村。三年來共建立100個農(nóng)村扶貧電影放映點,組織放映農(nóng)村扶貧扶志故事片、科教片近萬場,觀眾150余萬人次。
陸建新:鋼結構建筑施工領域頂級專家
陸建新,男,漢族,1964年7月生,中共黨員,中建鋼構有限公司華南大區(qū)總工程師,深圳國際會展中心(一期)施工總承包項目部技術副總監(jiān)兼鋼結構項目部總工程師。
陸建新從最基層測量工人做起,一步一個腳印成長為鋼結構建筑施工領域頂級專家,被譽為“中國樓王”。他扎根施工一線37年,主持承建了國內(nèi)已封頂?shù)?座100層以上鋼結構摩天大樓中4座的主體結構,如上海環(huán)球金融中心、廣州西塔等,屢創(chuàng)世界高層建筑施工速度新紀錄。他勇于創(chuàng)新突破,帶領團隊了成百上千個技術難題,將中國超高層鋼結構施工技術推向了世界一流水平。陸建新作為主要成員參與完成的技術成果,有6項被鑒定為國際領先水平,3項被鑒定為國際先進水平。陸建新無私地把知識和經(jīng)驗傳授給年輕人,在他的“傳幫帶”下,一大批昔日的徒弟、同事成長為中建鋼構的業(yè)務骨干。
陸建新在2019年入選全國總工會、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評選的“大國工匠年度人物”50名候選人;2018年獲全國總工會頒發(fā)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17年獲廣東省文明委頒發(fā)的“廣東省道德模范”提名獎等榮譽。
張雪松:用科技創(chuàng)新提升“中國速度”
張雪松是中車唐山機車車輛有限公司鋁合金廠工人。工作27年來,張雪松始終堅持學習鉆研,在高速動車組生產(chǎn)中不斷攻克技術難關,完成技術革新109項,制作工裝卡具66套,形成工藝文件和操作指導書72項,摸索技術參數(shù)、形成核心技術,是用科技創(chuàng)新提升“中國速度”的“高鐵工匠”。
1992年,張雪松從技校畢業(yè),成為中車唐山公司的一名技術工人。2005年,中車唐山公司與德國西門子公司合作研發(fā)時速350公里動車組制造技術,張雪松因此與高速動車組結緣。他作為鋁合金車體鉚鉗班班長,面臨的第一重考驗就是提高鋁合金車體焊接精度。動車組的高速運行對車體焊接要求相當高。焊接后一旦產(chǎn)生變形或缺陷,后果將不堪設想。他帶領技術攻關團隊,歷經(jīng)上千次試驗,制作出焊接夾具、裝配定位板、反變形工裝卡具等,形成了一系列工藝文件和操作指導書,保障了首列CRH3“和諧號”動車組在唐山順利下線。
高速動車組開始批量生產(chǎn),生產(chǎn)線上的設備、工裝缺陷等問題,制約著生產(chǎn)順暢進行。為解決問題、保證生產(chǎn),10多年來,張雪松先后完成30多項設備、工裝的技術改造,修復加工中心高速專用進口刀具30余把,修復進口數(shù)顯伸縮尺300余次,多次出手解決生產(chǎn)線的停工狀態(tài),保證了動車組車體的正常生產(chǎn)。他還為鋁合金車體生產(chǎn)線30多臺進口大型數(shù)控設備建立完善的系統(tǒng)周期保養(yǎng)體系,通過量化指標,制定合理的國產(chǎn)備件和潤滑油脂的替代方案,降低維護成本和潤滑油的儲備需求,大大減少數(shù)控設備的故障率。
這些年來積累的絕招、絕技,張雪松都毫無保留地通過現(xiàn)場演示、導師帶徒等方式傳授給工友。他領銜的“張雪松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每年完成100多項創(chuàng)新,多項技術填補國內(nèi)空白。
張雪松榮獲全國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全國勞動模范等稱號,被授予中國青年五四獎章、中華技能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