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練語悟文的語文培訓心得體會

若水221147 分享 時間:
  今天,學了兩個內(nèi)容,或者說一個內(nèi)容的兩個方面:理論與運用,收獲頗豐,現(xiàn)敘述出來,與大家分享。
 
  上午,有幸聆聽了陳明珠老師的專題講座:《練語悟文——語文課的內(nèi)涵》。新課標指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蹦敲?,在實際教學中怎樣體現(xiàn)語文課的基本特點、怎樣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呢?陳老師用高度精煉的一個詞給出了答案,那就是“練語悟文”。
 
  陳老師指出:“語”就是關注語言知識?!拔摹本褪顷P注文字的內(nèi)涵、關注作者的思想、關注學生的情緒和發(fā)展。必要的語文知識、豐富的語言積累、良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熟練的語文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構成了語文素養(yǎng)的內(nèi)涵。在教學中,要做到“語”的訓練點和“文”的感悟線兩者并重,才能達成教學目標。
 
  怎樣把“練語悟文”落實到教學實踐中呢?陳老師歸納出了三條主要的策略:一是以讀理解語言文字的意思;二是以讀領悟語言文字的情愫;三是以讀學習語言文字的表達。并著重例舉了《冬陽•童年•駱駝隊》、《爬山虎的腳》等教學片段在“練語悟文”上的落實情況,讓我進一步明白了“理解內(nèi)容、感悟思想、學習表達不是孤立存在的,教學應在語言形式和語言內(nèi)容的認識過程中進行?!?br />  
  下午,觀摩了周鵬娥老師的閱讀教學課——《橋》,給我們提供了一節(jié)學習、探究“練語悟文”策略的范例。
 
  在教學過程中,周老師很好地把握住了兩條線帶領學生“練語悟文”:
 
  一是抓住了“咆哮、勢不可當”等詞,體會洪水的來勢猛惡,并相機訓練學生仿寫描寫山洪的句子,感悟到山洪的可怕。
 
  二是以“擁戴”、“清瘦——像一座山”和“揪——推”為突破口,塑起了老漢大公無私、沉穩(wěn)鎮(zhèn)定、指揮若定的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形象。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周老師抓住“擁戴”一詞讓學生拓展:
 
  想象老漢平日里都為村民們做了哪些事?
 
  播種時節(jié),當有村民缺錢買種子時,老漢總是;
 
  狂風暴雨里,當村中道路被大水沖毀時,老漢總是;
 
  當時,老漢總是。
 
  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理解了“擁戴”的意思,詮釋了“清瘦的老漢”為何會“像一座山”,同時為后面的成功指揮村民撤離做了很好的鋪墊。通過“揪——推——推”三個動詞的品讀,進一步豐滿了老漢的精神風貌:一個大公無私、急群眾之所急而又飽含著濃濃親情的“像一座山”一樣的人物形象在學生腦中定格了。
 
  這樣,通過對文本的解讀,達到了讀者與作者的感情共鳴,使學生受到熏陶感染。
 
  在評課時,有老師提出建議:應抓住“老漢似乎要喊什么”一句進行發(fā)散思維訓練,讓學生想象在當時的情境中,老漢想說的是什么?還有什么未了的心愿?這樣訓練后,學生對人物品質(zhì)的感悟就會更透徹些。
 
  這就是我今天的學習所得,也是對“練語悟文”的初步理解,我將在今后的教學中進一步去實踐、去探究,向語文教師的專業(yè)化道路且行且珍惜。
 
12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