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不是孩子的錯教師讀書心得
讀一本好書如交一個好朋友,數(shù)年之后再次回味如故友重逢。最值得閱讀的,往往是那些經(jīng)典,甚至每多讀一遍,都會有新的收獲。下面就是小編帶來的叛逆不是孩子的錯教師讀書心得,希望能幫助大家!
叛逆不是孩子的錯教師讀書心得1
讀了《不是孩子的錯》這本書,深有感觸,該本書通過七個方面詳細、充分地向我們介紹歐美最先進的家庭教育理念,并且結合現(xiàn)階段家庭教育普遍存在的問題,總結出父母在教育子女的過程中常犯的31種誤區(qū),同時也指明了糾正的方法。雖說是給家長看的書,但我覺得作為教育工作者,這是一本必不可少的工具書,其中書里有幾個要點我認為寫得非常好,例如:請蹲下來和孩子說話,成長比分數(shù)更重要,讓孩子做一個誠實善良的人,不要過度表揚孩子,要有適度的表揚和批評,成就孩子一生的好習慣,學會關心,學會感恩及學會生存,培養(yǎng)自信心和競爭力等。每個要點都用了很多實例來說明這一方面的重要性。
在書里我感受最深的應該是:“學會關心、學會感恩”這個話題,因為當今社會不管是中小學甚至大學,很多時候老師都是只管抓質(zhì)量,家長只管孩子吃好、穿好,整天忙著學這學那,分數(shù)第一,更加認為孔融把大梨讓給別人,純屬“弱智”, 只想著不讓自己的孩子吃虧,人與人之間變得非常自私。據(jù)日本青少年研究中心曾主持一項調(diào)查,問卷對象選擇了日本15所高中的1300多名學生,美國13所高中的1000多名學生,中國內(nèi)地21所高中的1200多名學生。在“誰是你最尊敬的人?”一問中,日本和美國的學生將“父母”作為第一選擇,而在中國孩子的心目中,父母位列第十位以后,專家分析,這表明代代傳遞的父母偶像在我國這一代獨生子女眼里已經(jīng)越來越弱。另一份調(diào)查說我國約有63%的學生不知道父母的生日,近43%的學生不知道父母的年齡。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父母給子女過生日卻高達93%。難道這單是孩子的錯嗎?我們的家庭,學校,社會就沒有責任嗎?小學生應該是天真可愛誠實的,可是現(xiàn)在的小學生為什么都變得那么淡漠,自私,究其原因,就是感恩教育的缺失與中國大多數(shù)父母教育孩子時太愛包辦及毫無原則的溺愛有關,它“造就”了一批以自我為中心且獨立意識很差的孩子。很多小學生現(xiàn)在都是獨生子女,在家里是家庭的寵兒,父母的家庭教育觀念的不正確不科學導致了現(xiàn)代孩子缺乏獨立與寬容,所以感恩教育真的不容忽視。
那么,我們該怎樣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呢?古語說得好“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我想首先要開發(fā)感恩教育的內(nèi)容。我們要感恩的是自己周圍的人,那些幫助過我們、關心過我們、鼓勵過我們的人,這里包括我們對父母、對家庭的感恩,對其他親人的感恩,對老師、同學的感恩,對國家與社會的感恩,對大自然的感恩等。通過課堂教育,讓孩子了解什么是恩情,形成“知恩”的道德共識。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家長、老師及其他人為自己所付出的一切不是天經(jīng)地義、理所當然。讓學生知道,無論是父母給于生命,還是老師教給他們知識,這一切都是恩情。古人有“知恩不報非君子”、“滴水之恩涌泉相報”的古訓。感恩是做人應有的最起碼的道德準則。
最后還要讓學生存有一顆感激之心,對別人為你所做的一切懷有敬意和感激之情。如果你接受別人的恩惠,不管是禮物、忠告或幫忙,而你也應該向?qū)Ψ奖磉_謝意。讓學生在受到周圍的人關愛與幫助時說一聲“謝謝”,意義就顯得相當重要。因為只有讓學生對社會對周圍的人心存感激,他才能幸福愉快,才能主動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才能在遇到困難時得到更多的幫助,
教育學生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知道回報不光是物質(zhì)的,還包括感情世界的回報?;貓髲膶W會感謝做起,說一句感謝的話,打一個感謝的電話,用一句禮貌用語表達謝意等。日常生活小事是培育感恩的有效途徑。例如在生活中,教師可引導學生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實實在在的小事。如幫父母干家務活,在他們累時為他們?nèi)嗳嗉绱反繁?,或者遞上一杯熱茶。體會和感激父母培育自己的艱辛和不易,弘揚孝順父母、報答父母的傳統(tǒng)美德。
作為家長,我們更應該通過愛父母、愛社會、幫助朋友等行為,讓孩子知道感恩是一種品德,是一種責任。在美國,父母對子女的照顧是“有限”責任,父母不會把孩子的事情全部包下來,反而孩子還必須承擔一些家務勞動,這種做法其實就是在于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感與感恩之心。
有一首歌里唱到:“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做我自己”。教育孩子,讓孩子時時對自己身邊的人和事,心存感激,從小事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讓自己有一顆感恩的心,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為人父母者任重而道遠的任務。
叛逆不是孩子的錯教師讀書心得2
掌握你的孩子為什么會叛逆
我們普遍認為,兒童時期、青春期都可能出現(xiàn)一段時期的叛逆期,是正常的必須經(jīng)歷的叛逆期,等過了就好。但是,作者指出,我們不能就這么被動的等待,等待可能會讓問題變得更加糟糕。幫助孩子,學會恰當?shù)乇磉_自我,是我們作父母的天職,不要讓孩子為其糟糕行為找到任何借口。
先給大家一個測試孩子大概的叛逆程度:1至5分
我的孩子常常發(fā)脾氣
我的孩子常常與成人發(fā)生爭執(zhí)
我的孩子常常公然反對或拒絕遵守成人的要求或規(guī)則。
我的孩子常常故意惹煩別人。
我的孩子常常由于自己的過錯而責怪別人
我的孩子常常懷恨在心或者惡意十足。
然后再問問自己:
1.這些行為是什么時候開始的?
2.在什么情況下這些行為會發(fā)生?
3.是否有任何曾經(jīng)發(fā)生的消極事件在影響著我的孩子身上正在發(fā)生的這些行為?
4.如有可能,什么辦法可以幫助我處理好曾經(jīng)發(fā)生在孩子身上的消極事件?
5.我打算怎樣應對孩子現(xiàn)在的這些行為?
注意下面的思想你有沒有,作者把它稱為“毒害性思想”
質(zhì)疑為什么會要孩子
你對孩子的叛逆怨聲載道:抱怨孩子讓你和家長精疲力竭。
你對于如何才能控制局面一點頭緒也沒有。
你感覺受到了操控。
你感覺對婚姻生活失去了熱情。
你覺得內(nèi)疚。
你覺得自己做父母真是太失敗了。
如果有以上的負面感受,請在孩子面前作出些改變吧
微笑、握手、拍怕孩子、多靠近孩子、說“我愛你”、交流時目光接觸、擁抱、點頭、給予表揚、給予獎勵、鼓勵參加活動
糟糕的是,我們很多家長會習慣性地作出消極行為:
吼叫、嘲笑、刺激挑釁、諷刺挖苦、撒謊、打罵、忽視、嘮叨、說教、打斷、羞辱、糾結于過去、批評、跟別的父母閑言碎語、威脅、貶低、扔東西、否定感受、沒有耐心、不切實際的期望
逸爸發(fā)現(xiàn)中國家長們應該或多或少有上述這些行為
1.吼叫(這個作者在接下去的章節(jié)中會專門來闡述吼叫的壞處);
2.嘮叨:嘮叨是常犯的“病”,是實在沒有辦法的表象。
3.打斷,否認孩子的感受:部分中國家長習慣于傲慢,總是認為,我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還多,完全不理會孩子的感受,獨斷專行。交流時,不給予尊重,喜歡打斷孩子的表達。
4.尖酸刻薄的挖苦:也是相當擅長的部分。它阻斷了和孩子之間的有效溝通。
5.說教:帶著高高在上的姿態(tài),與孩子灌輸?shù)览怼?/p>
第二天
理解你的叛逆孩子
哪個家長不愛自己的孩子,但不幸的是,很多家長不知道要去理解或如何去理解孩子。
作者給出如何試著理解孩子的方法:
傾聽是關鍵
學者M.ScottPeck在《少有人走的路》這本書中對傾聽的價值進行了探討。他說:如果我們傾聽孩子的專注程度和認真態(tài)度,就像聽一位偉大的演講家演講一樣,就等于贈予了孩子一件珍貴的禮物。
那么有如何做到傾聽孩子呢?作者也給出了建議
1.保持目光接觸
2.消除分心:有些家長和孩子溝通時相當敷衍,你管你說,我管我玩手機或做別的事。
3.傾聽時切忌開口:不要打斷孩子,可以微笑和點頭來回應
4.讓孩子知道你確實在認真聽
5.不要一味地批評孩子
孩子需要你的愛和認同
孩子的叛逆行為可能引起家長的質(zhì)疑:孩子到底有多重視家長呢?在過去與叛逆孩子打交道的20年中,作者告訴我們:幾乎沒有孩子否認他們愛自己的父母。就是那些把門關得砰砰響的孩子、從商店里偷東西的孩子、與父母惡語相向的孩子、拒絕上學的孩子、打破窗子的孩子、對父母進行人身攻擊的孩子,他們也承認是愛父母的。
要記住的是,孩子太渴望愛和被家長認可??墒?,他被鎖定在消極行為之中,使得我們懶得想辦法向他表達愛。不管孩子表現(xiàn)得有多生氣、有多拒人于千里之外,千萬別忘記讓我們的孩子知道:我們是多么珍重和關愛他。
誤解會引起更多的叛逆行為
在父母和孩子的溝通中,往往會出現(xiàn)誤解對方的情況,從而導致叛逆升級和惡性循環(huán):孩子的叛逆行為——家長缺乏理解——更多的叛逆行為——家長感到沮喪。
引起你誤解孩子的九大陷阱:
1.期望你的孩子能夠做他并沒有準備好的事情
在這個浮躁的社會里,有些家長們的急功近利體現(xiàn)在教育孩子身上。家長總是要求過高,或者不切實際地要求孩子做不符合年齡段的事情。
2.對偶爾的不良行為上綱上線(青少年有表現(xiàn)叛逆行為的自然傾向,這并不意味著他總是會叛逆)
3.阻止你的孩子表現(xiàn)得像個孩子
逸爸認為這點作者提出的非常到位!現(xiàn)在的父母,太容易忘記孩子到底是什么樣子了,從而期望孩子表現(xiàn)得像個小大人一樣。一個健康的孩子可能非常人性、吵鬧或者注意力不集中。
正是我們這個社會及其對完美行為的期望有些不正常,才使得我們不容易把孩子當孩子看。以前我拿動畫片小豬佩奇舉例,其中一集講述了:小豬佩奇和弟弟喬治,在泥巴水潭里玩耍,佩奇媽媽沒有阻止,并讓他們穿上靴子。當他們玩得渾身是泥巴回到家時,讀書筆記豬爸爸并沒有責怪,而是答應了孩子們吃完飯一起去玩。結果全家都在泥巴水潭里玩耍,都弄臟了。這就是讓孩子盡情地在他的年齡段玩耍的典型例子。我們中國父母,很多時候擺出正經(jīng)嚴肅的樣子,限制了孩子太多本應該屬于他們的快樂。
4.期望孩子滿足我們的需要
5.把孩子的錯誤歸咎于他個人
人無完人,孰能無過。成人經(jīng)常犯錯,何況孩子呢?
6.忘記了責備和批評會帶給孩子多大的傷害
許多父母已經(jīng)知道體罰是有害的,但卻忘記了言語上的責備、侮辱也同樣會造成傷害。
7.忽略了充滿愛意的行為療法
8.忘記了我們是孩子的學習榜樣
如果孩子因為打人而被我們打了,這只是向孩子證明了打人是可以解決問題的,至少在有權力的情況下可行。
9.只看到外在行為,而沒有注意到孩子內(nèi)心的愛和善良動機。
叛逆不是孩子的錯教師讀書心得3
近期,在家長群內(nèi)與各位家長分享了此書中的要點,借此重新讀了一遍。我把要點梳理一下作為讀書筆記,分享給更多家長。
為什么要分享此書?
第一,作者伯恩斯坦在家庭教育方面經(jīng)驗豐富,曾幫助1000多個孩子和家庭修復關系。與有些西方學者的書相比,伯恩斯坦的語言相對接地氣,符合中國家長的口味。
第二,似乎孩子叛逆問題是家長們討論最多的話題之一,也是家長們在教育孩子中遇到的最為頭疼的問題之一。
第三,我們對孩子的“叛逆”誤解太深,需要重新認識。誤解深,因為:1.千年來受中國傳統(tǒng)觀念影響,成人們產(chǎn)生根深蒂固的觀點:叛逆=不乖、不孝、不敬;2.兒童心理學和腦科學,剛剛進入現(xiàn)代家長的視野,缺乏這些知識的情況下,沒有能力理解“叛逆”背后的原因。
這本書里討論的孩子,是4歲至18歲,也顯而易見吧。3歲前,孩子自我意識很弱,談不上叛逆。18歲后呢,如果再叛逆,那基本是很難再拉回到正軌了,18歲后的成年人,就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了。
作者伯恩斯坦,在書中介紹了一個10天計劃,每個章節(jié)教述一天家長所需要做的是。是的,您沒有看錯,是指導糾正教育家長,正可謂家庭教育的核心:“孩子病了家長吃藥”。
叛逆不是孩子的錯教師讀書心得4
1.掌握孩子為什么叛逆
不要試圖等待孩子自己走出叛逆期,這種消極等待的方法是父母在推卸責任。一些潛在的因素會誘發(fā)孩子的叛逆,包括:被同伴拒絕、學習困難、與父母相關的問題、外部創(chuàng)傷(例如性騷擾)、對外貌形象不佳的焦慮、兄弟姐妹之間存在的沖突、認為逆反很酷的觀念。無論誘發(fā)因素是什么,孩子的逆反是有目的的,孩子以叛逆的方式做出反應是因為他不知道怎樣控制自己的想法和情緒。當你在處理和孩子的關系時,牢記這一點非常重要。當你用暴力來對待叛逆的孩子時,其實你失去了掌控力,因為孩子會把自己接下來的一切錯誤行為都歸咎于你的暴力。
記住一點,你并不孤獨。大量看起來很不錯的家庭都存在著叛逆的問題。平靜地面對叛逆的問題,堅持十天,就會發(fā)生改變。
2.識別為人父母的積極行為
為了幫助你停止自我責備和獲得控制感,讓我們從積極的行為開始。讀讀下面的清單,檢查一下你在這方面表現(xiàn)如何:
( )微笑( )眨眼()拍拍孩子( )站得很近( )說我愛你( )目光接觸( )擁抱()點頭()握手()參加學校會議( )給予表揚( )給予贊美()敦促上課( )給予獎勵( )安排生日聚會( )敦促參加活動
你每做一項,就給自己一個肯定的評價。當你做到了以上所有方面,即使你的孩子口頭上不承認,也會在心里非常高興、非常感激。
3.識別為人父母的消極行為
讀一讀下面的清單,檢測你表現(xiàn)出來的消極行為:
吼叫()嘲笑()諷刺挖苦()打罵()忽視()嘮叨()說教()打斷()羞辱()停留在過去() 批評()引發(fā)內(nèi)疚()刺激挑釁()撒謊()跟別的父母說閑言碎語()威脅( )貶低()扔東西()否定感受()沒有耐心()不切實際的期望()
如果你檢查出很多行為都有份,也不要太難過。人非圣賢,孰能無過,以后注意盡量減少就好了。
花些時間來做減緩你自身壓力的事:鍛煉身體、看電影、愛你的伴侶。你的狀態(tài)會變得更好,你能夠放松,孩子的叛逆才會減輕。你的孩子需要你幫助他克服叛逆行為。父母對一個孩子的行為、態(tài)度和生活方式的影響最大。
所以,關照好你自己,才是對孩子負責的方式。
第二天
理解你的叛逆孩子
沒有哪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但大部分家長并不理解自己的孩子。叛逆的孩子幾乎都會覺得不被家人理解,你也確實不明白他們?yōu)槭裁匆@樣做?理解是最為有效的消除叛逆的方法。
傾聽是關鍵。傾聽孩子不等于告訴孩子該怎么去做。要有無私奉獻的精神,不帶私心雜念地傾聽,不急于對孩子下結論。要做到這一點,有一些小訣竅:保持目光接觸、消除分心、傾聽時切忌開口、讓孩子知道你在聽著、不要一味的批評孩子。
理解孩子的障礙主要表現(xiàn)在:
1、給予未經(jīng)請求的建議。(你應該……)
2、談論家長自己的感受和經(jīng)歷而不是孩子的。(你這樣我很生氣)
3、使孩子的痛苦看起來不重要。(這很正常)
誤解會引起更多的叛逆行為。引起你誤解孩子的九大陷阱是:
1、期望你的孩子能夠做他并未準備好的事情
2、對偶爾的不良行為上綱上線
3、阻止你的孩子表現(xiàn)得像個孩子
4、期望你的孩子滿足你的需要
5、把孩子的錯誤歸咎于他個人
6、忘記了責備和批評會帶給孩子多大的傷害
7、忽略了充滿愛意的行為的療效
8、忘記了你是孩子的學習榜樣
9、只看到外在行為,沒有注意到孩子內(nèi)心的愛和善良動機
只有愛是不夠的,不表達出理解,孩子會感受不到你的愛。所以你首先要減少自己內(nèi)心的負面情緒,要多看到孩子的優(yōu)點和積極面。
叛逆不是孩子的錯教師讀書心得5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書是《叛逆不是孩子的錯》,叛逆孩子都有著一些共同特點:非常容易發(fā)脾氣、喜怒無常、幾乎總是拒絕大人要求他們做的事。他們最大的問題就是:不愿意接受成人的權威。
這個時候,你需要真正理解你的孩子。只有放棄對孩子的控制,才能獲得更多的掌控權;只有不強迫孩子聽話,孩子才會開始聽你的話。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作家坦杰弗里·伯恩斯坦博士,認證心理學家,關系治療專家和教育問題專家,在25年的心理輔導工作中,為孩子、幼兒、夫妻和家庭提供咨詢服務。
伯恩斯坦博士組織的討論和演講主題包括兒童與青少年發(fā)展、自我實現(xiàn)、多動癥、學習障礙、紀律、家長監(jiān)護問題等,曾幫助1000多個家庭重回溫暖平和的生活。常作為嘉賓出現(xiàn)在電視媒體中。除本書外,還著有《為什么你不懂我的想法?》《關心你所愛的孩子》等。
下面我就本書的精華進行解讀。
引言:叛逆孩子的共同特征
叛逆孩子都有著一些共同特點:非常容易發(fā)脾氣、喜怒無常、幾乎總是拒絕要求他們做的事。他們最大的問題就是:不愿意接受成人的權威。這些孩子的人際關系受到嚴重挑戰(zhàn),他們常常氣憤不已地大喊大叫“你們對我太不公平了”或者“你們?yōu)槭裁纯偸菓土P我”。
你可能嘗試過暫時不理他;列出時間表;獎勵表和張貼小紅花;太軟或者太強硬的方法。這些策略都不起作用,因為叛逆孩子缺乏成熟的情緒情感,不能理智地處理挫折,不能從錯誤中吸取教訓。一旦你真正理解了你的孩子,學會了不要把孩子所說的當作他個人應該面對的事情,那么事情處理起來就容易多了。
如果你的孩子出現(xiàn)嚴重的暴力行為或者抑郁沮喪的癥狀,建議尋找專業(yè)人士的幫助。不過對所有家庭來說,學習這十天中的方法,都是有所幫助的。
叛逆不是孩子的錯教師讀書心得相關文章:
★ 教師讀書筆記
叛逆不是孩子的錯教師讀書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