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空軍某運輸搜救團一大隊先進事跡心得體會600字

倩儀1147 分享 時間:

空軍某運輸搜救團一大隊39年的飛播歷程,是一部改造自然、治理生態(tài)的創(chuàng)業(yè)史,更是一部逐夢奮斗、忠誠奮斗的奮進史。大家觀看了空軍某運輸搜救團一大隊時代楷模發(fā)布儀式后,有什么深刻感悟呢?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021空軍某運輸搜救團一大隊先進事跡心得體會600字5篇,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2021空軍某運輸搜救團一大隊先進事跡心得體會600字一

初生牛犢不怕虎,鷹擊長空意志堅。一大隊官兵有一副天生要強的牛脾氣,認準了的目標不畏艱險,勇往直前。

副大隊長王瑋鍇一直記著這樣一件事:有一次,飛播大隊臨時駐地設在寶雞市北坡頂部的機場,一般民航使用的跑道是2800米,可這里的跑道只有500米,盡頭就是懸崖峭壁,如果起降失敗就會直接沖出跑道,后果非常嚴重。為了適應短跑道起降,官兵們就用白線在訓練場畫了一個500米長的跑道,每天就在白線區(qū)域里不停地練習起降,從400米、300米,最后縮短到起降只需220米!

“新時代備戰(zhàn)打仗和脫貧攻堅相得益彰!”一大隊政治教導員楊淑坤在“時代楷?!卑l(fā)布廳表示,從備戰(zhàn)的角度看,許多官兵就是在飛播實踐中不斷探索超低空、低氣象條件下完成任務的有效辦法,飛播造林成為錘煉部隊意志力、戰(zhàn)斗力的有效途徑。不僅能做“撒種子”的能手,更爭當“打勝仗”的強手,現有90%以上年輕飛行員具備雙機型飛行資質,具備隨時開展戰(zhàn)場空投空運等實戰(zhàn)能力。

當兵打仗是軍人的天職。作為我軍察打一體新型無人機部隊的“領跑者”,李浩始終把練兵備戰(zhàn)作為第一職責,把勝戰(zhàn)打贏作為最高追求,以只爭朝夕的緊迫意識、責無旁貸的擔當精神,投入到空中無人作戰(zhàn)力量建設和新質戰(zhàn)斗力生成的實踐中。在他和戰(zhàn)友的共同努力下,攻擊-1型無人機接裝當年就擔負戰(zhàn)備值班,先后參加空軍“紅劍”演習、全軍大型綜合性演習、“和平使命”上合組織聯合反恐軍事演習等任務,迅速形成戰(zhàn)斗力、融入作戰(zhàn)體系。

強者,總是意志堅定地在奔跑。“時代楷?!焙戮牡囊獜姾推磩攀浅隽嗣摹Ec他搭檔的后艙飛行員這樣描述和他一起飛遠海超低空的感覺:戰(zhàn)機擦著海面飛,海浪快要拍到機翼上,一旦產生海天錯覺,零點幾秒就可能機毀人亡。有人提醒郝井文這是在“玩命”,而郝井文回答:“我這是在打仗!”郝井文就是要讓一切不適應打仗的東西從訓練場上消失。

英雄的部隊,傳承著勝戰(zhàn)基因。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倡導的“空中拼刺刀”精神,就源于郝井文曾經服役的部隊,郝井文就是“王海大隊”新一代傳人。在抗美援朝的戰(zhàn)火硝煙中,郝井文的先輩們同強敵殊死搏斗,創(chuàng)造了世界空戰(zhàn)史上的奇跡,涌現出王海、劉玉堤、孫生祿等一大批戰(zhàn)斗英雄。

有人說,郝井文就是為打仗而生的。當年,擊落擊傷9架敵機的一級戰(zhàn)斗英雄、空軍原司令員王海,打下第一架敵機時25歲;半個世紀后,加入這支勝戰(zhàn)之旅時的郝井文,也是25歲。在英雄文化的浸潤下,郝井文淬煉成長為“王海大隊”大隊長、團長、旅長。英雄的血脈、英雄的風骨,使郝井文身上時時充盈著一股“藍天有我、有我無敵”的大無畏氣概。

當年,對手是“鋼多氣少”,我們是“鋼少氣多”。而今,我們鋼多了,氣要更多,骨頭要更硬。牛年這一年,我們應氣吞如“?!?,積蓄橫刀立馬的自信、鐵骨錚錚的斗志、克敵制勝的底氣,全時待戰(zhàn),隨時能戰(zhàn)。

2021空軍某運輸搜救團一大隊先進事跡心得體會600字二

一架架飛機呼嘯著低空掠過,地面上牧區(qū)的孩子們手里揮著帽子,邊追邊喊:空軍叔叔,今年要種什么樹?

牧民寶紅笑著看著一群孩子玩鬧,轉頭對愛人說:“把駝奶和干糧都準備好,下午給飛播官兵送去!”

“還用你說!我早準備好了?!?/p>

此刻,幾公里外的鎮(zhèn)上,“空軍叔叔”辛嘉乘跟戰(zhàn)友說:“一年了,哪天有空,咱再去寶紅家看看?!?/p>

這場緣分的淵源很深。

要從39年前說起。

走著走著就有路了 飛著飛著就成林了

1982年,春寒料峭,宋占清坐在院子里的土疙瘩上抽煙。

時間推回到這年春節(jié)剛過,空軍部隊就開始了積極部署飛機播種造林、種草任務。

1966年招飛入伍的宋占清是空軍某運輸搜救團一大隊的飛行員。

如今71歲的宋老回憶過往,依然很激動:“綠化祖國使命光榮,我義不容辭!”

可是,任務有了,怎么干?

宋占清駕駛著運-5飛機,停在了太子山腳下簡陋的土機場上,一場飛播試驗悄然進行。

飛播造林對于宋占清和戰(zhàn)友們來說就像一座必須拿下的城池。

首先要攻下的是,50米超低空飛行。

這既是打仗的要求,也是飛播的需要。他們在加強戰(zhàn)備訓練的同時,持續(xù)強化“能戰(zhàn)”“能播”的能力。

他們沿著山體走勢,幾乎是貼著地表不停上升、下降,一次次在接近高度的邊界值挑戰(zhàn)極限。

秦嶺山脈,高低起伏落差大,機身幾乎是像海盜船一樣上下起伏,描摹著光禿禿的石林和山丘。

酷暑、風沙,常常一天下來,臉上就會曬掉一層皮。

除了飛行員,隊里其他人也沒閑著。

他們20多次到執(zhí)行過相關任務的民航部門“取經”,學習作業(yè)的流程和方法。走訪多個林業(yè)部門,對飛播區(qū)域、落種密度、地面驗收等環(huán)節(jié)預先設計。

飛播官兵到駐地工廠拜師,學習機械制造工藝,動手仿制改造飛播器。

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有位作家說:正由于我抱著與你相見的希望,我才永遠認為最崎嶇的路是最好的路。

回憶那段歲月,宋占清連連感慨:“困難太多了,但是把種子播下去的那一刻,心里美啊!”

飛播器緩緩打開,機腹下一條淡黃色的“彩帶”,搖曳落地。

“咱們這也算天女散花吧。”飛播官兵們哈哈大笑。

一粒粒包裹著紅色外衣的種子砸向地面,濺起土星子,微風起,沙土將種子蓋了起來。

5天后,春雪不期而至。

翌年春天,油松種子出苗了。

飛播伊始,全靠信號隊引導作業(yè),效率低,精度差,人力成本高。導航技術的應用,猶如催生種子破土而出的陽光,張建剛是領航員也是見證者。

“那是我一輩子的驕傲……”年近花甲的張建剛眼里閃著光 。

每次飛機作業(yè)準備時,他的房間都堆滿了地圖,帶領機組人員一遍又一遍核對圖紙地標,再把飛行“端點”逐個輸入導航系統。

飛行作業(yè)要循著航線飛行,像織布一樣在播區(qū)上空來回穿梭,從一個播帶到下一個播帶,飛行參數的把控,影響著飛播的精度。

要想數據準確,只能反復試驗。

光那一天,他們就飛了幾十個播帶。

一項項摸索,一次次實驗……

3年后,張建剛等老飛播人把衛(wèi)星導航導航技術納入飛播訓練課目,馬鞍形、口袋型、三角形等復雜作業(yè)經驗也不斷積累。

“初升的朝陽在天邊閃著金光,腳下云海翻涌,他降低高度,超低空飛行,看到了大片大片的樹林,郁郁蔥蔥,生機勃勃,它們的枝椏在風中搖曳,仿佛在說,辛苦了,飛播人……”這是10年來,該團一大隊大隊長辛嘉乘經常會做的夢。

夢中醒來,索性翻身下床,繼續(xù)未完成的工作。

黨的十八大以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賦予了大隊飛播任務新的時代內涵,大家更加堅定了“定讓沙漠變綠洲、不播成林不收兵”的決心。為播區(qū)群眾再播出一片片助力脫貧的幸福林。

每年5月到8月飛播,飛播任務和有針對性地播前專項訓練都要提前規(guī)劃,教學和技術研究也要提前準備……

辛嘉乘的案頭有張照片。

那是10年前第一次飛播,他至今難忘。

自己首戰(zhàn)失利,師傅楊茂良說:“飛播是個良心活兒,大漠深處,人跡罕至,播得不好沒人看得到,但是土地會給出答案……”

當時25歲的辛嘉乘騰得一下紅了臉。

那種感覺他忘不掉,從耳朵一直燒到脖子,燒得心口疼。

師傅們的苦他沒有經歷過,牧民們的窮困他也沒有經歷過。

他只是見過宋占清的寶貝——掛在家里最顯眼位置的石英方鐘,掛了34年,這是“綠化個人榮譽獎”的獎杯。

他只是喝過阿拉善左旗牧民家的奶茶,純正香甜,聽說特意給他們熬了一上午。

“嘟嘟……”出操哨響起,辛嘉乘又和戰(zhàn)友們開始了新一天的飛行訓練。

榜樣無言,卻能量巨大。

飛播,從來不是一個人的事業(yè)。

飛機出現奇怪抖動,副大隊長張紅兵跟機保障,用耳朵聽,用目光找。

艙內高溫達40℃,飛機異常顛簸。一個架次飛下來,他渾身濕得像剛從游泳池出來似的。硬是挺了幾個回合,解決了飛行故障。

中隊長高鵬每一次執(zhí)行飛播任務都懷著同樣的熱忱,一堅持就是數年。單位駐地夏季清涼,他卻從來不知道。每年酷暑,他不是在沙漠就是在山區(qū)。

2020年“八一”,高鵬第6次執(zhí)行飛播任務。阿拉善左旗為參加飛播的每一名官兵頒發(fā)紀念章。這名“80后”飛行員感覺,這是對飛播軍人的最高褒獎。

……

辛嘉乘自我介紹的時候總愛說:我叫辛嘉乘,乘風而起的乘。

乘風而起,借力而飛。循著前輩的航跡,乘風破浪,飛得更遠更高。這是他對自己的要求,也是對隊員們的期許。

半年前,完成阿拉善左旗10萬畝年度飛播任務,辛嘉乘架著運-5俯瞰眼下的郁郁蔥蔥,眼眶猛然一熱。

他不知道哪棵樹,哪片樹林是39年來師傅們種下的,但他分明感受到了,他在凝望著當初的凝望,感受到另一顆心穿越時空。

他望見了生命的力量之和,在秦嶺,在榆中,在騰格里沙漠,那是一代代飛播人用畢生心血澆灌的生命。

39年后,樹成了樹林,信念成了信仰。

2021空軍某運輸搜救團一大隊先進事跡心得體會600字三

空軍某運輸搜救團一大隊,長期擔負飛機播種造林和防風治沙任務,篤定讓沙漠變綠洲信念,在加強戰(zhàn)備訓練的同時,幾十年如一日扎根荒漠、播撒綠色。為荒漠地區(qū)、沙漠地帶筑起重要綠色屏障。

空軍某運輸搜救團一大隊深入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飛播為人民,矢志播綠助脫貧,飛播航跡遍布內蒙古、川、黔、陜、甘、青、寧等7省(區(qū))130多個縣(市),作業(yè)面積2600余萬畝,播撒草籽樹種萬余噸,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fā)展作出重要貢獻。

空軍某運輸搜救團一大隊先進事跡宣傳報道后,在全社會引起熱烈反響。廣大干部群眾認為,空軍某運輸搜救團一大隊是矢志強軍目標、聚力強國復興的先進典型,是牢記人民軍隊宗旨、支援國家經濟社會建設的優(yōu)秀代表,是打造綠水青山、助力脫貧攻堅的時代先鋒。

飛播造林、防風治沙

飛機播種,防風治沙,空軍某運輸搜救團一大隊的綠色航跡,始于改革開放初期。那時,生態(tài)治理引起國家高度重視,而飛播造林規(guī)模大、速度快、成本低。在黨和國家的號召下,這個大隊官兵作為先行者,面對的是無資料、無設備、無經驗的開拓性工作。

飛播造林大都在荒山野嶺、茫茫沙漠和戈壁荒原展開,沒有人煙、沒有指揮塔臺,而且要在超低空情況下完成作業(yè),難度大、危險系數高。

播區(qū)環(huán)境惡劣、地形復雜、氣候多變,為了保證飛播質量,官兵們只能采用50米高度進行作業(yè),這樣的超低空飛行難度大、挑戰(zhàn)大。

從風吹草疏的內蒙古腹地,到毛烏素沙漠邊緣,從溝壑縱橫的高原土坡,到峰巒疊嶂的秦嶺深處,空軍某運輸搜救團一大隊官兵使作業(yè)區(qū)的飛播林從星星點點,到聚成塊、連成片,成為綠色長龍。39年來,這個大隊先后4次更名、轉戰(zhàn)多地,然而無論番號怎樣改、人員怎樣換,他們始終踐行人民軍隊的根本宗旨,創(chuàng)造出一片又一片的荒漠綠洲。

空中立體搜索與救援

作為人民空軍戰(zhàn)斗序列中的一支重要的空中搜救力量,空軍某運輸搜救團忠誠擔當使命、苦練打贏本領,除承擔飛播造林任務外,他們還擔負著空中立體搜索與救援的任務。

在戰(zhàn)場環(huán)境中,飛行員一旦遇險、跳傘后被困,隨時都有可能遭到敵人威脅、遭遇復雜環(huán)境和惡劣天氣。直升機在飛往目標空域時,往往會遭遇強電磁干擾,與塔臺和目標失去聯系。

在戰(zhàn)場環(huán)境中,被迫跳傘的飛行員會根據天氣和戰(zhàn)場態(tài)勢使用適當的求救工具。陽光很好時,他們會使用太陽反光鏡,引導飛機發(fā)現自己,并且建立航線。而在沒有太陽的時候,他們就會在救援飛機接近時,點燃光煙信號管,通過煙霧和發(fā)出的光線,讓直升機發(fā)現。

他們的先進事跡充分彰顯了人民軍隊堅決聽黨指揮、對黨絕對忠誠的政治品格,發(fā)揚了甘于吃苦奉獻的革命精神,生動譜寫了時代新篇。

2021空軍某運輸搜救團一大隊先進事跡心得體會600字四

有人說,拓荒牛精神代表了深圳特區(qū)第一代建設者的拼搏進取和開拓勤勉。一位深圳媒體人聽了一大隊“首戰(zhàn)太子山”的故事說,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飛播綠鷹”,也是“拓荒牛”。

那是1982年5月2日,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的太子山下,天色陰沉。簡易的土機場跑道邊,聚攏了大量群眾——聽說要用飛機種樹,許多老百姓前來圍觀?!帮w機播種,只有保持50米左右的飛行高度,才能使樹種草籽精準落在播區(qū)并間隔均勻。”72歲的第一茬飛播人宋占清回憶說,在一無資料、二無設備、三無經驗,沒有指揮塔臺,沒有導航設備,沒有信標臺,全靠目視引導的情況下,他們駕駛飛機不斷降低高度,離地五六十米時,油松種子傾瀉而下,在空中形成一條“彩帶”。播帶上9張一米見方的測試白布都接到了種子,而且數量達標——這意味著人民空軍首次飛播試驗取得成功。

首戰(zhàn)太子山,成為“飛播綠鷹”團隊榮譽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赝跣?,宋占清和一代代飛播官兵聽到了一串串綠富同興的故事。如今的太子山,已成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

首次、首戰(zhàn),都是拓荒牛精神的生動寫照。我作為黨的十八大以來首批設立的8名軍事新聞發(fā)言人之一,履職8年來致力于探索主動發(fā)布、事實發(fā)布、戰(zhàn)位發(fā)布、關聯發(fā)布“四位一體”機制,在為國立言發(fā)聲、為軍畫像存史中見證記錄了一個個歷史性的“首次”。從東海、南海、臺海、黃海到公海,空軍飛了過去沒有飛過的航線,到了過去沒有到過的區(qū)域。那一次次重大行動,我在空軍一線機場目送機群飛向遠方,情不自禁地舉起右手,向展翅蒼穹的戰(zhàn)友和戰(zhàn)鷹致敬。

拓荒牛精神,說到底是“敢”與“能”。這些年,空軍歷史性飛越巴士海峽、宮古海峽、對馬海峽,指揮員和飛行員都有同感:改革強軍使人民空軍有了“飛得遠”的新佩劍,更有了“飛出去”的主心骨,突破了以往的能力瓶頸和思想藩籬。“空軍轟-6K巡航黃巖島”的新聞在網民中反響強烈,“這很中國”“點贊祖國”成為網上熱頻詞?!叭嗣窨哲娧埠阶鎳鴮殟u”的新聞備受網友點贊:寶島在祖國懷中,祖國在我們心中。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上眺望前方,有陽光也有風雨,有通途也有險阻。發(fā)揚拓荒牛精神,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才能更好地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fā)展利益。

2021空軍某運輸搜救團一大隊先進事跡心得體會600字五

頭頂星月起、腳踏夜路歸,是官兵飛播的常態(tài)??哲娔尺\輸搜救團一大隊原飛行員宋占清說:“我們首先考慮的不是工作條件是否艱苦,而是氣候條件是否利于種子生長?!?/p>

一年初夏,為搶奪雨季窗口期,他們每天5點起床,日均工作近10個小時。飛播區(qū)烈日當頭,機艙里如同蒸籠,一個架次下來官兵們大汗淋漓。

用于飛播的某型飛機不是密封艙,飛行中急速上升或下降,耳膜要經受氣壓的壓迫。很多老飛播耳膜凹陷,這是飛播給身體留下的印記,但他們從不叫苦。

大多時候,飛播是在土坡上推出臨時跑道用于起降。有的跑道從空中看像一根火柴棍,實際寬度還不及機翼長;有的跑道在山頂上,盡頭是懸崖峭壁,起落就像在航母甲板上一樣;有的跑道就是樹林中的一塊平地,俯瞰就像天坑。用飛行員的話說,“我們與風沙戰(zhàn)斗,從不挑機場”。

那年4月,葛克宏機組執(zhí)行飛播任務返航時,黃色沙浪呼嘯而來,眼看就要將飛機吞沒。由于載油量不夠,機組飛向其他機場備降,而即將著陸的野外機場跑道很短、三面環(huán)山,情勢十分緊急。

狂風使飛機巨烈顛簸,葛克宏努力控制飛機,蹬舵修正、對準中心線。由于空中能見度低,在下降時速度過大,只能拉起飛機復飛。他第二次對準跑道,才艱難降落。飛機停下時,機頭離跑道盡頭只有20多米。

戰(zhàn)風斗沙39載,該大隊戰(zhàn)勝地形復雜、天氣多變、技術苛刻等困難,成功處置復雜天氣中多種險情10余起。自主研制出“空中可調式定量播種器”,探索出適合西北地區(qū)飛播的方法,使落種率、存活率等多項指標達到先進水平,與地方林業(yè)部門共同多次獲得國家及軍隊科技進步獎。


2021空軍某運輸搜救團一大隊先進事跡心得體會600字相關文章:

學習2021空軍某運輸搜救團一大隊先進事跡心得體會觀后感5篇

2021空軍某運輸搜救團一大隊先進事跡心得體會范文

2021時代楷模空軍某運輸搜救團一大隊先進事跡心得體會5篇

2021時代楷??哲娔尺\輸搜救團一大隊先進事跡心得感悟5篇

2021時代楷??哲娔尺\輸搜救團一大隊觀后感心得體會五篇

2021觀看時代楷??哲娔尺\輸搜救團一大隊有感5篇

2021時代楷??哲娔尺\輸搜救團一大隊心得感悟優(yōu)秀范文大全

2021時代楷??哲娔尺\輸搜救團一大隊心得有感優(yōu)秀范文5篇

2021時代楷模空軍某運輸搜救團一大隊事跡學習心得5篇

2021時代楷??哲娔尺\輸搜救團一大隊事跡觀后感個人感悟5篇

2022空軍某運輸搜救團一大隊先進事跡心得體會600字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770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