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建國大業(yè)觀后感4篇_觀建國大業(yè)有感
《建國大業(yè)》作為新中國成立60周年獻禮大片,其拍攝和開映引起了人們廣泛的關注和熱議。下面學習啦小編整理了電影建國大業(yè)觀后感,希望對你有幫助。
電影建國大業(yè)觀后感篇一
23日晚,市環(huán)保局組織觀看了電影《建國大業(yè)》。這是一部給建國60周年獻禮的好作品,講述了從抗戰(zhàn)結束到新中國建立的這段歷史。新中國成立是那么來之不易,當影片演到革命黨人聞一多被國民黨暗殺時,那槍聲來的是那么突然,不只是聞先生沒有想到,也同樣出乎在座觀眾的預料。
國民黨為了維護自己的獨裁統(tǒng)治,迫害了那么多共產黨人和民主進步人士。手段卑劣殘忍,令人發(fā)指。在記住歷史的同時也讓我們更加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印象最深的是窮途末路的蔣介石對蔣經國說,腐敗已經長到了國民黨的骨頭里,要反腐敗,可是現(xiàn)在,反,則亡國,不反,則亡黨。
當年建立新中國,真是無數人的鮮血鋪的路。共產黨在當年可以迅速的獲得各黨派人士的支持,奪取政權,應該說還是民心所向!60年過去了,看著夜幕下霓虹閃爍,車水馬龍,高樓林立的城市,不知道如果當年他們都還在,會是種怎么樣的心情?看完建國大業(yè),想到的是,國家的進步,言論的進步。建國大業(yè)是兩條主線,蔣中正和毛澤東,沒有一再的去詆毀敗的那方是如何的背信棄義,如何的奸猾狡詐,也沒有再洗腦式的宣揚我方如何正義凌然,民之所向。反而我看到了一個演的十分出彩的蔣中正,和劇中我認為最亮點的陳坤的蔣經國。政治斗爭始終是殘酷的,勝者為王敗者為寇,國民黨敗就敗在內部,敗在了國民黨自己人的手上。建國大業(yè)確切的說講的是,第一屆政治協(xié)商會議是如何召開的,毛澤東等人是如何取得民主的。毛澤東請到了國內各民主黨派人士,名正言順,堂堂正正;而蔣中正自立為王,不得民心。
淮海戰(zhàn)役勝利之后,彭德懷,周恩來等人,唱著《國際歌》,流下了眼淚,英特納雄爾,就一定要實現(xiàn)。鏡頭轉向了毛澤東的一雙兒女,他們用無知的眼光觀察著世界,不解著他們的叔叔為什么唱著歌,喝著酒,就抱著頭哭了起來。在北平檢閱軍隊時,劉燁扮演的紅軍老戰(zhàn)士說,僅代表活著的死了的紅軍老戰(zhàn)士,向毛委員長致敬。毛澤東回想起了抗戰(zhàn),內戰(zhàn)的場景,落下了淚。是我們的祖先,用鮮血換來的勝利啊,五星紅旗,就是用血染成的啊!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時刻提醒自己要踏實,勤奮,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在新形勢下為環(huán)保事業(yè)作出應有的貢獻!讓中國的明天更加美好!
愿中國欣欣向榮,繁榮昌盛,永遠像巨人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電影建國大業(yè)觀后感篇二
《建國大業(yè)》作為新中國成立60周年獻禮大片,其拍攝和開映引起了人們廣泛的關注和熱議。《建國大業(yè)》高唱主旋律,歷史味厚重,具有現(xiàn)實教育意義,觀后主要有以下幾點感想。
感想之一:是一部很好的國情教育片。讓人們重溫了一段重要歷史,明白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選擇,是“天時、地利、人和”三者把中國共產黨推上政治舞臺的領導地位。新中國60年的發(fā)展成就,讓我們更加堅信只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才能取得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yè)的新勝利。也讓人們進一步了解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創(chuàng)立過程。通過新中國成立60年政黨制度的實踐證明,使我們認識到這項制度堅持的好,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事業(yè)推進就越順利,取得的成就就越大,人民得到的實惠就越多。
感想之二:是一部很好的黨風教育片。毛主席在60年前,也就是毛主席風趣地說“進京趕考”前,在1949年3月河北西柏坡召開的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就語重心長地告誡全黨:“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國的革命是偉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長,工作更偉大,更辛苦。這一點現(xiàn)在就必須向黨內講明白,務必使同志們繼續(xù)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xù)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這是一個偉大領袖的睿智和清醒,這是一位偉大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的遠見卓識,這是一位看透歷史興亡更替規(guī)律的哲人的警語!
作為新中國成立60周年獻禮大片-----《建國大業(yè)》,再一次提醒每一位共產黨人應該銘記“兩個務必”,其蘊意深遠。
感想之三:是一部很好的黨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史教育片。毛主席1947年12月在總結中國革命的歷史經驗時指出:“中國新民主主義的革命要勝利,沒有一個包括全民族絕大多數人口的最廣泛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是不可能的。不但如此,這個統(tǒng)一戰(zhàn)線還必須是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的領導之下。沒有中國共產黨的堅強的領導,任何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也是不能勝利的”。這是每位共產黨員,特別是統(tǒng)戰(zhàn)工作者要始終樹立和堅持的政治意識。
感想之四:展示了中國共產黨的民主風貌。影片向人們展示了中共黨內民主作風和中共與民主黨派間的合作關系,建立各民主黨派共同參加的民主聯(lián)合政府,實現(xiàn)了中共的號召和承諾,開創(chuàng)了中國民主政治的新貌,使人們認識到中國共產黨致力于團結和爭取一切民主政治力量的根本所在。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亡。學史明理,溫故知新。此類影片無需追求高票房,重在讓人們受到一些教育,懂得一些道理。
電影建國大業(yè)觀后感篇三
2010年4月24日晚,東北林業(yè)大學第三期“青年馬克思主義培養(yǎng)工程”大學生骨干培訓班的全體學員集體觀看了電影《建國大業(yè)》。
一部要展現(xiàn)國共談判直至新中國成立時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事實的電影,一部云集了數幾乎華語電影界精英的電影,一部要向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獻禮的影片——這樣的制作出發(fā)點,這樣的陣容和野心,真的不知道我們應該報著怎樣的心態(tài)去審視他。曾經簡單的因為想看明星大腕而走進電影院,但這次卻是因為對那段歷史的情結而去觀看,是因為對祖國母親的愛,因為那份驕傲感而觀看——但無論如何,這個片子都給了人們太多的感慨。
我自認為自己一直是一個很挑剔的觀眾,甚至是對所謂的“主旋律”甚至是政治性影片有著天性的排斥心理。不是我奉存著“莫談國事”的理念,而是這樣的影片太容易淪為千篇一律的“新聞聯(lián)播”式的面孔。當然,我也很明白這種類型的影片拍攝起來的難度之大,不是其他影片可以比擬的——至少像《建國大業(yè)》一般的超豪華制作,無論是事件本身的復雜度,還是演員陣容的復雜度,都可算是極難掌控的類型。建國大業(yè)之曲折并不是一部兩個多小時的電影可以承載的,觀影之前,我最擔心的即是這部片成為了一部歷史事件的流水帳。
事實上,影片的差不多前二十分鐘,基本上也就是一種流水式的記錄,盡管我們能看到編者在盡力試圖去抹掉這種感覺——但實在沒辦法,那段歷史中應該被記錄和書寫的東西實在是太多,應該被保留甚至是歌頌的人物也太多了,只好走馬觀花一些。但好在,核心人物被更為“人性”的書寫下來了,而且這種書寫也漸入佳境。這也是我愿意去褒獎這部起初并不被我看好的影片的關鍵所在。我太害怕歷史中那些偉大的人物又被架空成一個毫無血肉之感的神了,那樣,一部電影所能感動人的支點就不復存在,一部愛國主義電影也就失去了它讓人們感同身受的教育意義。然而《建國大業(yè)》可以讓我們看到,編導者在試圖排除萬難,把那些曾經在歷史上樹立了豐功偉績的領袖們描繪成“人”,描繪成一個個能夠被觀眾們觸及到的,鮮活的形象。
“不要萬歲”,這就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和空洞的神的差別,或者說是一個領導人物和符號化的偉人之間的區(qū)別。如果說當毛澤東在修改宣言時大義的笑談要抹掉“萬歲”兩個字時,還可以當作是一種偉人的作派,但是當民主協(xié)商會議召開時,毛澤東在一翻慷慨的豪言之后,語氣平靜甚至是平淡的說出三個“萬歲”,那此時的主席則更像是一個刻意抿去個人的偉大而期望回歸平實的領導者。而在閱兵之時,站在檢閱車上聆聽著眾人高呼地“毛主席萬歲”的口號,我們能看到毛澤東臉上復雜的表情,通過閃回的表述,我們更能體會到這種復雜中所夾雜著的感動,而不是一個高高在上的當權者的得意與自豪。
在電影中,毛澤東等新中國的開國元勛們終于都走下了神壇,用他們的一言一行,用他們的情感而并非是口號與宣言來感動著我們。淮海戰(zhàn)役勝利之后,周恩來等人慶祝時醉酒高唱國際歌的段落,可謂是編導者在全片當中的一個神來之筆。誰說領袖們都是一個個鋼硬如鐵的雕塑般的人物,他們也會高興、失落、氣急敗壞、興高采烈,他們也會用煙卷排解憂愁,也會用酒精宣揚喜悅——這才是一群真正具有革命理想主義熱情和激情的領導者。甚至表現(xiàn)那次重要的黨代表大會時,編導者也設計出有人要給領袖們拍紀錄片,來展現(xiàn)領導者們逐一出場參加會議的場面。這種對于生活化的返樸式的表達,既不失莊重,又能讓人切身的感受到戰(zhàn)時生活中的那些操勞。具有革命理想主義情懷的人們應該是極具生活情趣的,而不是死板教條硬棒棒的。他們不要萬歲,我們更不要萬歲,我們只要活生生的人。
蔣中正也是人,他并不是什么妖魔。只是他作為一個人,被自己的私欲蒙住了雙眼,當他失去了美國的支持,當他在解放戰(zhàn)場上節(jié)節(jié)敗退,當他面對國民黨內的眾叛親離,他的背影同樣是那么的失意且蕭瑟。蔣經國也在為“黨國”的生死存亡而憤怒,憤怒之后他也只能黯然離去。傅作義因為一句說給美國記者聽的玩笑話而不愿放棄華北戰(zhàn)場,但為了幾百萬人的生命,他甘愿為毛澤東拉車門。雖然在全片中有著太多走馬觀花似的無關緊要的人物,但主要人物的把握,編導者們還在盡力去還原他們作為“人”的原形。
我感覺這部電影正是因為野心太大,想要一口氣鋪排開那段歷史時期的重要事件,所以才有了走馬觀花似的,或者說是流水帳似的表現(xiàn)。這種表現(xiàn),讓影片有些超負荷式的承載,甚至有點考驗人們“歷史”知識的感覺。但是,如果想用一部電影去描述如此波瀾壯闊的歷史,到底應該怎樣去取舍呢?在如今面對建國六十年大慶的時候,在如今舉國高唱民主和諧的時候,我寧愿放棄這些挑剔,去感受那些真正走到我們中間來的,活著的,領袖們。
電影建國大業(yè)觀后感篇四
今年是國慶60周年華誕。也是祖國的花甲年。60年,光輝歲月彈指揮間,60年,中華大地滄桑巨變。沿著黃河與長江的源頭,漂流而下,看青藏高原脈動的祖國;看黃土高坡起伏的祖國;看千帆競發(fā),百舸爭流的祖國;看群峰騰躍,平原奔馳的祖國。沿著黃河與長江的源頭,漂流而下,過壺口,闖關東,走三峽,奔大海。在河西走廊,華北平原,我看祖國的富饒與遼闊,看祖國千里馬般日夜兼程的超越;在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看祖國的崇高與巍峨,看祖國繁榮的霓虹燈日夜閃爍,燦若銀河……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飽經戰(zhàn)爭滄桑與落后苦難的中國人民終于重新站起來了!中國像一只巨龍,以一個大國的身份重新屹立于世界東方!然而,為祖國喝彩的一部電影圣誕演出---《建國大業(yè)》
縱觀全片,無不隱含著唯物辯證法的三大基本規(guī)律,即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質量互變規(guī)律,否定之否定規(guī)律。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既對立又統(tǒng)一的,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存在于一切事物的發(fā)展、變化之中,解決問題要抓矛盾的主要方面。
回味曾經的一九四五年,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硝煙剛剛散去,飽經戰(zhàn)亂的中國依舊前途未卜,中國將向何處去,這是一個決定民族命運的深刻命題。八月二十八日,為了最終實現(xiàn)和平民主的建國大業(yè),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從延安飛往重慶,與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政權進行和平談判??梢娪捌钥箲?zhàn)勝利至建電影以毛澤東、周恩來赴重慶談判的飛機上拉開序幕。
馬克思主義是毛澤東一生的追求和信仰,堅持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是他終身從事的主要工作,不管是建國前還是建國后都是一以貫之的。然而,從性質上來看,馬克思主義是一個科學的體系?!榜R克思列寧主義是科學,科學是老老實實的學問,任何一點調皮都是不行的?!盵1]所謂科學的體系,其一,馬克思主義是關于先進生產力的理論,是無產階級的理論,它能夠準確地揭示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正確地指出無產階級的革命道路。其二,馬克思主義理論是科學的方法和原則的統(tǒng)一,它的客觀要求是必須按實際情況辦事。實際情況包括客觀效果,就是理論聯(lián)系實際,理論和實踐的統(tǒng)一,就是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其三,馬克思主義理論具有嚴密的邏輯性和嚴格的思辨性,它是以對社會深刻的洞察力和充分的說理性,以其合理的嚴密論證證明自己的魅力和價值的。
觀看到片子中,國前夕為背景,正面再現(xiàn)共和國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從誕生到確立這一重大歷史事件。重慶談判、雙十協(xié)定、校場口事件、遼沈戰(zhàn)役、淮海戰(zhàn)役、渡江戰(zhàn)役、定都北平、政治協(xié)商會議、開國大典等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事件在影片中依次展現(xiàn),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彭德懷等老一輩革命家,宋慶齡、張瀾、李濟深、沈鈞儒、何香凝等民主愛國人士紛紛登場,仿佛把我們帶到那個艱難而又催人振奮的歲月中,去追憶那段歷史,緬懷遠去的革命先輩。
馬克思哲學說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體的、特殊的,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發(fā)展過程和發(fā)展階段各有不同特點,構成事物的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質、地位和作用。
從開始的雙十協(xié)定中,毛澤東和蔣介石都穿的是中山裝。然而,中央日報的記者問過這樣的一句:“我注意到今天兩位都穿著中山裝,那在今天這樣一個特別的日子里,一樣的著裝有什么特殊的含義嗎?”蔣介石回說:“中山裝,是民國政府公務人員的正式著裝,中正,身為國府主席,今天是代表政府,迎候先生蒞臨陪都,自然要穿中山裝以顯莊重?!?/p>
毛澤東回說:“原因很簡單,委員長和我都是中先生的弟子,國共兩黨繼承的是中先生民主革命的衣缽,同宗同源,存續(xù)相依。中先生的傳人都穿中山裝,那是再自然不過了。”
由此可見,中國歷史的痕跡典念含味的服飾---中山裝。韻味了中國未來的服飾
抗日戰(zhàn)爭結束之后,各階級、各黨派、廣大人民群眾反戰(zhàn)情緒高漲。于是,在民主愛國人士張瀾等人的斡旋下,毛澤東代表的共產黨與蔣介石代表的國民黨拉開了重慶談判的序幕。為了表示誠意,中國共產黨主動放棄了部分占領的解放區(qū),然而,國民黨卻絲毫沒有建立民主政府的意思,反而驅趕民主黨派,逐漸走向了軍政府獨裁統(tǒng)治的滅亡之路。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展開了白色恐怖下的血腥屠殺,一大批愛國民主人士遭到殺害。此舉遭到了以共產黨為首的各黨派的強烈反對。著名愛國將領馮玉祥將軍的一幕戲中,馮將軍大白天手持白燈籠闖入蔣介石的府第,要求見蔣介石,被拒絕后。馮將軍義憤填膺的說:“這個世道太黑了,我怕看不見。”足以看出當時的時局是多么的恐怖,而馮將軍也遭到國民黨特務的殺害。
以毛澤東為首的共產黨人通過建立廣泛的愛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獲得了全中國人民群眾的支持,為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的召開奠定了扎實的基礎。李公樸、聞一多為代表的革命人士為了政協(xié)會議的召開,奉獻了一切,奉獻了自己的生命。他們用鮮血換來了新中國的誕生。最讓人難忘的鏡頭是,影片中淮海戰(zhàn)役結束后,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朱德等革命元首,聽到戰(zhàn)役結束我軍大獲全勝的消息,毛主席說,長江以北,再無大戰(zhàn)。于是,四個改變了中國歷史的男人,四個改變了中國命運的男人,一起喝酒,喝醉了一起唱歌的那一番情景,讓人十分的感動。那一刻,他們幾十年經歷的苦難,一幕幕的回想,把心中的感情迸發(fā)。五次圍剿,突破封鎖線,茫茫大雪山,漫漫草地,無數人的生命,換來了這革命轉折的這一刻。讓他們再也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唱起來,喝起來,哭起來,笑起來,跳起來……觀眾的眼睛似乎也在這一刻濕潤了,多么艱難的歷程啊。
解放上海,解放軍戰(zhàn)士打仗累了,沒有占民宅,集體整齊的睡在馬路上。宋慶齡看到了,看到了為什么中國共產黨會勝利。這就是我們最親愛的人——中國人民解放軍。
共產黨就是在這樣三番五次的否定之否定中不斷改進不斷完善起來的政黨
毛主席站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的說,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中國人民從此翻身做主人,一個嶄新的國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現(xiàn)如今,中華人民共和國已經成立六十周年了,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我們回憶那段歷史,追憶那段歷程,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并由衷地祝福偉大的祖國繁榮昌盛,人們幸福安康。
電影建國大業(yè)觀后感4篇_觀建國大業(yè)有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