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經(jīng)濟特區(qū)成立40周年心得體會范文十篇
深圳經(jīng)濟特區(qū)于1980年8月正式成立,是中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的四個經(jīng)濟特區(qū)之一。今天是深圳經(jīng)濟特區(qū)成立40周年。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深圳經(jīng)濟特區(qū)成立40周年心得體會范文十篇,歡迎大家閱讀和采納,希望大家喜歡!
深圳經(jīng)濟特區(qū)成立40周年心得體會范文一
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卞X鐘書先生作有《窗》一文,將窗戶比成房屋的“眼睛”,在欣賞外界美景的同時也在展示屋內(nèi)人的內(nèi)心。當代人的朋友圈亦猶如一扇“窗”,看見外界的同時也展現(xiàn)著自我。那么在深圳經(jīng)濟特區(qū)40周歲生日到來之際,微信朋友圈里隨手一滑,映入眼簾的是什么呢?
是為民守護的擔當?!鞍滓聢?zhí)甲、逆風而飛。白衣天使們辛苦了,你們是最可愛的人?!边@是朋友路過核酸檢測點有感而發(fā)的動態(tài),照片中人們神情淡定,有序排隊等待采樣檢測。最近深圳發(fā)生了新冠疫情確診個例,但與疫情初期相比,相同的是白衣天使們一絲不茍、忙碌揮汗的身影,不同的是大家臉上已沒有疫情初期的恐懼不安,而是神色從容。這是無數(shù)人的日夜守護、無私付出,才給廣大市民帶來的“定心丸”。回首庚子初春,在來勢洶涌的疫情面前,深圳全體醫(yī)護人員與黨政軍警謹遵習近平總書記“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的指示,第一時間構建起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不留死角的聯(lián)防聯(lián)控體系,手牽手、肩并肩、心連心筑起抗擊疫情的“銅墻鐵壁”,將病毒阻擋在身前,把人民呵護在身后,用愛書寫動人防疫畫卷。
是為民謀福的干勁?!拔覀兊牡乇P,我們做主;我們有自己的舞蹈基地了?!边^往大爺大媽擠在狹窄的人行道上鍛煉,既擾民又堵塞交通,如今公園已成他們鍛煉的不二去處。深圳已于去年提前一年實現(xiàn)了“千園之城”的建設目標,公園數(shù)量達1090個。同時深圳還充分利用城市空間綠地打造社區(qū)共建花園,讓居民參與花園規(guī)劃、建設、維護的全過程,繪成一幅囊括所有人夢想的城市藍圖。此外,在今年的國家海綿城市建設試點績效評價中,深圳在北京、上海等同批14個城市中脫穎而出,取得全國第一名的好成績。深圳已成為名副其實的“推窗見綠、出門見園”的花園城市。綠色發(fā)展帶來的綠色福利,惠及全市人民。
是為民解憂的情懷。近日,不少深圳人的朋友圈被一條動態(tài)刷爆了,仿佛過大年似的。不是某家美食店,也不是某處游玩點,而是深圳地鐵6號線和10號線開通了。自此光明區(qū)、平湖街道等地區(qū)告別了“不通地鐵”的歷史,大踏步跨入了“地鐵時代”。開通首日,不少沿線居民紛紛打卡留影,親自體驗地鐵通到家門口的感覺。近年來,深圳正視市民交通出行的短板,制定了《深圳建設交通強國城市范例行動方案(2019-2035年)》,融入5G技術大力打造的智慧交通已初具雛形,現(xiàn)已成為深圳的一張“新名片”。兩條地鐵線路開通運行,既是獻給深圳經(jīng)濟特區(qū)成立四十周年和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qū)一周年的賀禮,更是為廣大市民派發(fā)的莫大福祉。
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在今年全面實現(xiàn)小康社會和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之后,我們將迎來“十四五”規(guī)劃的開局之年,相信未來一年深圳人的朋友圈將更加五彩繽紛。一個個多姿多彩的朋友圈,猶如一顆顆閃閃銀星,匯聚成璀璨耀眼的銀河,點綴廣東“兩個重要窗口”。四十不惑,深圳再起航。
深圳經(jīng)濟特區(qū)成立40周年心得體會范文二
四十年的改革開放,四十年的世事變遷,綢都盛澤就像一面鏡子,映照了時代的風貌。翻天覆地的變化,與時俱進的發(fā)展,讓綢都人振奮不已。年近花甲的我,真真切切地經(jīng)歷和感受著,是改革開放讓綢都人經(jīng)濟富裕、生活幸福。
從黑白電視到智能手機
在我孩提時,盛澤唯一的電影院(當時稱大戲院),在我依稀的記憶中,規(guī)模之大、氣勢之昂,在當時的江南小鎮(zhèn)堪稱一流。在那個娛樂匱乏的時代,電影可真是稀罕物,偶爾跟隨父親看一場電影,那可是天大的娛樂享受。
上世紀80年代初,電視還沒普及,一般家庭很少擁有電視機,我們只得早早吃好晚飯,到附近的學校、工廠搶占位置,有時去晚了,只好擠在最后幾排。雖然聽不清聲音,但也看得津津有味,樂此不疲。
過了幾年,家庭條件改善,終于有了第一臺電視機,雖然只是一臺很普通的14吋黑白電視機,但已經(jīng)讓我們興奮不已。每天,全家總是開開心心地觀看電視節(jié)目,那臺電視機一看就是十余年,一直不舍得更換。____年,家里又換上了一臺29吋的飛利浦彩電,如今60吋的高清液晶電視也搬進了我們平常百姓家,讓我們仿佛踏進了高清影院。
那臺曾經(jīng)伴隨我們多年的14吋黑白電視機,至今仍十分想念,那是上海阿姨費盡周折托人從上海帶來的。它就像一本歷史書,記載著時代的變遷,鐫刻著時代的印跡,想起它,就讓我回憶起青春少年,感慨萬千。如今,每當坐在明亮的客廳里看著電視,想著四十年來的變遷,想到它們的昨天、今天、明天,這就是歷史的見證、時代的縮影啊。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電視機早已風光不再。如今,親戚、朋友、同學都建立了微信群,在虛擬的空間里打趣戲謔、談古論今,暢所欲言,大家盡情地談笑人生。事實證明,我們雖然年近花甲,但我們還是與時俱進的,緊跟著時代的步伐,盡享人生的快樂。
“憂、有、優(yōu)”的三級跳躍
多少年,多少人,為了“居” 這個夢想而努力,從最初的福利房、房改房,到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的商品房、產(chǎn)權房,人們不懈追求,改善了自己的居住條件。居住環(huán)境的變化,使人們的生活質(zhì)量不斷提升。
40年間,我自己的住房完成了“憂、有、優(yōu)”的三級跳躍,正是因為這段置換經(jīng)歷,讓我一生的居住夢想變成了現(xiàn)實。
上世紀70年代初,父母兄弟姐妹六人,擠在面積只有20余平方米大小的一間租賃房里。六口之家的臥室只有半間,生活起居實在有諸多不便。孩子們逐漸長大,實在無奈,父親托人買了木料,在房屋中間又搭起了小閣樓,才勉強度過“憂居”的生活。
這樣的日子一共熬了十多年,一直到1987年,28歲的我始終為自己的婚房犯愁。那時,等單位分房真不容易,為了分配到房子結婚,幾乎把廠房管科的門檻都給踏破了。幸好,不久按照論資排輩,我分配到了一套一室一廳帶廚衛(wèi)的婚房,雖然只有40余平方米,但終于解決了人生大事。19____年,根據(jù)房改政策,又花了2萬元把這房子買了下來,這才有了真正意義上屬于自己的第一套住房,成了有產(chǎn)一族,這是我平生“有居”的再一次跳躍。
時隔多年,住了十余年的住房成了老房,女兒也漸漸長大成人,最后拿出所有積蓄,東拼西湊,置換了一套三房二廳二衛(wèi)的新房,增加了居住面積,改善了生活環(huán)境,可以說是我一生“優(yōu)居”晚年生活的享受。
幸福之路是奮斗出來的。改革開放四十年,目睹時代前進的步伐,見證經(jīng)濟發(fā)展的巨變,我為祖國而自豪。
深圳經(jīng)濟特區(qū)成立40周年心得體會范文三
一滴水可以反映出太陽的光輝,一個地方可以體現(xiàn)一個國家的風貌。鵬城深圳的勃興,是中國40年改革開放的一個重要歷史見證。
回首深圳的發(fā)展歷程,特區(qū)成立之前,這里只是一個巴掌大的小漁村,只有兩條小巷和一條200米長的小街;38年后,一座座摩天大樓巍然聳起、一條條繁華的街道經(jīng)緯交織,現(xiàn)代化國際大都市拔地而起。改革開放之前,物資匱乏,憑票購買,以至于人們常在供銷社門前為買東西發(fā)生一些口角;時至今日,“有啥吃啥”變成了“吃啥有啥”,人們追求的不再是“有沒有”,而是“好不好”。正是改革開放,讓深圳這片熱土沸騰了起來,實現(xiàn)了從“一張白紙”到“奇跡之城”的偉大跨越。
因改革開放而生,因改革開放而興,因改革開放而強。深圳近40年風雷激蕩的雄渾篇章,映照出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給神州大地帶來的巨變。浦江之畔,改革開放在中國東部打開了一扇天窗,寫就“浦東傳奇”;南海之濱,改革開放大棋落子海南,昔日邊陲海島成為欣欣向榮的國際旅游島;西北邊疆,中歐班列疾馳向西,助推新疆霍爾果斯成長為戈壁明珠……“舉頭紅日近,回首白云低”,一段段舊貌換新顏的壯闊歷程,一個個史詩般進步的發(fā)展奇跡,有力證明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斷: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當代中國發(fā)展進步的活力之源,是黨和人民事業(yè)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中國的今天,也就沒有中國的明天。今天,隨著改革進入深水區(qū),中國又一次走到了歷史關口。經(jīng)濟特區(qū)如何辦得更好、辦出水平,繼續(xù)當好開路先鋒?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這三大攻堅戰(zhàn)如何打贏,阻礙發(fā)展的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怎樣革除?如何才能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有說服力?除了深化改革開放,別無他途。毫無疑問,在更高起點謀劃和推進改革,復雜程度、敏感程度、艱巨程度不亞于40年前。但因循守舊沒有出路,畏縮不前坐失良機。拿出敢為天下先的膽魄,永葆“殺出一條血路”的闖勁,爭當開拓者、實干家,就一定能讓改革造就新氣象、開放帶來新活力,讓發(fā)展打開新空間,讓我們贏得“下一個40年”。
一切偉大成就都是接續(xù)奮斗的結果,一切偉大事業(yè)都需要在繼往開來中推進。對改革開放40周年最好的紀念,就是不斷在改革開放上取得新的進展。堅定不移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定不移走改革開放這條正確之路、強國之路、富民之路,堅持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激蕩百年的民族復興夢想必將一步步實現(xiàn),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將迎來更加廣闊的前景。
深圳經(jīng)濟特區(qū)成立40周年心得體會范文四
改革開放____年,盡管對于一個國家來說是非常短暫的,但是對于一個人的一生確實是不短的一段時間。
1978那年我還很小,還不太記事,自然無法意識到那一年對于我們國家具有的特殊意義。
生命中最初的記憶,除了生病住院,另外一件不喜歡的事情,就是吃飯。不是不喜歡吃飯,是不喜歡吃棒子面粥。那時候,父親一個人在北京工作,我和媽媽還有弟弟還在農(nóng)村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那時太爺爺還在,常年有病,全家____口人,就靠爸爸一個人的工資貼補家用,生活的艱難不是有過親身經(jīng)歷的人是無法想象的。生產(chǎn)隊按勞力和工分分配糧食,我家人口多,勞力少,一年到頭,即使是棒子面,也常常不夠吃的。到80年代中期,農(nóng)村實行包產(chǎn)到戶,家庭聯(lián)產(chǎn)承包責任制初見成效,情況開始慢慢好轉(zhuǎn)。記得那一年棉花和玉米大豐收,在秋天交完工糧后,爺爺終于同意了買一臺電視機。轉(zhuǎn)過年來,奶奶用自己喂養(yǎng)的那頭足有500多斤的大肥豬,換來了那臺白蘭牌雙缸洗衣機。我真的非常高興,因為奶奶終于不用在干了一天農(nóng)活之后,還要洗衣洗到深夜了。這是我印象當中最深的兩樣家用電器。
1988年,我們的戶口遷來北京,終于和爸爸在一起了。因為沒有房子,最開始,借住在爸爸同事家的一間17平米的平房里。那條胡同如今已在北京的地圖上消失了?!ズ?9號,一個大雜院最靠外的一間小西屋,終日不見陽光。爸爸媽媽上班了弟弟上學了,我被一天天反鎖在屋里,中午的時候媽媽利用午休回來看看我。我不怕寂寞,也不怕一個人在家,最怕的是來客人。因為是平房,上廁所不方便。我只能在屋里使用痰盂,而那時我已經(jīng)懂事了,知道難為情了。有時遇到坐了好久還不走的客人,我真是苦不堪言。所以那年春節(jié)回老家,我說什么都不肯再跟爸爸媽媽一起回來了。所以那幾年我有三分之二的時間仍然是在農(nóng)村跟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的。
直到1990年,建國門內(nèi)大街拆遷改建,我們隨之搬到了亞運村。得以近距離的感受了亞運會。同年年底,父親單位分房,我們搬來了現(xiàn)在的西羅園小區(qū)。記得剛搬來的時候,樓下還都是土地,夏天的時候,就是現(xiàn)在樓下小花園的地方,長滿了足有半人高的荒草。曾幾何時,那條臭水河,還讓人聞而生畏,即使是夏天也不敢輕意開窗。這些在今天都變成了過去。取而代之的是綠草紅花,河水清了,環(huán)境美了。
90年代初,家里裝固定電話的還不多,不僅初裝費昂貴,申請之后還要等很長時間。我家算是較早安裝上電話的。爸爸說我出門不方便,電話對我很重要。那時父親單位與外商合資,開始有些獎金了,生活漸漸的寬裕了一些。幾次手術后,我的身體狀況也有所改善,似乎一切都在朝著好的方向邁進。然而,巨大的不幸突然降臨。父親突發(fā)心臟病,突然倒下,再沒有起來。剛剛有了笑聲的家,瞬間被悲痛覆蓋。巨大的災難讓我們在十年中都不敢提起父親。十年過去,悲痛似乎才減輕了些。生活的艱辛,社會的溫暖,也是從父親去世后才真正體會到。
即使這么多年過去了,我還是會常常夢到父親。父親去的突然,我想他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我。每次醒來,我都在心里對父親說,“請您放心吧,我很好!現(xiàn)在樓下修了坡道,無障礙到家庭,出門打車,甚至有了無障礙出租車。特別是去年,在街道和居委會同志的幫助下,還辦理了醫(yī)療‘藍本’,今后看病也有了保障……”點點滴滴的變化正在改變著我的生活。
時間的列車不會聽從任何人的指揮,它不可能停留在任何一個指定的地方,它只會一路向前。
從改革之初到現(xiàn)在,每一年對國家、個人來說,都深深地留下國家發(fā)展前進的印記,特別是____年,這是極不平凡的一年。從年初的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拉薩3.14事件,5.12汶川特大地震,以及舉世矚目的北京奧運會,重大事件一個接著一個,歷經(jīng)考驗,也積累了經(jīng)驗,給世人留下深刻的記憶……。
____年,我們的國家和社會飛速地發(fā)展,個人的生活也得到極大的改善,回首過去,展望明天,我們在珍惜和感激之余,堅信隨著國家的強大,我們的生活會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