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疫情在第一前線的英雄人物五篇
在這場只許勝利的戰(zhàn)役中,哪里有疫情、險情,哪里最困難、最艱苦,哪里就有黨員干部的身影。他們默默堅守最前線,用實際行動踐行“守初心、擔使命、戰(zhàn)疫情、保平安”的神圣職責!下面是小編精心為大家精心精選的抗擊疫情在第一前線的英雄人物,歡迎閱讀。
抗擊疫情在第一前線的英雄人物(一)
“我來頂上!”2月1日一早,因一名運送標本的工作人員突然被感染,湖北省第三人民醫(yī)院檢驗科主任劉世國馬上親自上陣,沒有絲毫猶豫。
運送病患標本要穿越多個病區(qū),尤其是呼吸重癥病區(qū),感染風險很大?!靶鹿诓《九c普通標本不一樣,具有高風險,不能有一絲懈怠。”作為檢驗科醫(yī)師,劉世國深知工作的重要性,穿上防護服,提著標本轉運箱,開始在一樓實驗室和十三樓實驗室來回轉運標本,并承擔起標本滅活的工作。
將采集好的咽拭子標本運送到實驗室,危險遠沒有過去,但劉世國的工作才剛剛開始——對樣本進行核酸檢測。
1月31日,經過3天時間的改造和調試,湖北省第三人民醫(yī)院的新冠核酸檢測實驗室正式投入使用,這里成為劉世國抗疫的主戰(zhàn)場。當天下午4點半,預實驗完成后,有80例左右的病患樣本需要做核酸檢測,劉世國決定繼續(xù)堅持。
“不同于普通檢驗項目,核酸檢測風險高,檢測者往往是一手拿著樣本,一手用夾樣器取樣,距離最近的時候只有幾厘米?!眲⑹绹a充道,不止如此,操作周期也長,最長的一次在密閉實驗室里待了八九個小時,出來時人都有些缺氧,頭暈目眩。就是在這樣的高風險環(huán)境里,劉世國和他的團隊每天要處理180多個標本。
與病毒近距離接觸,怕不怕?劉世國直言:“核酸檢測操作步驟繁瑣,技術難度高,全程注意力要高度集中,根本沒時間去害怕。不害怕,但有壓力,這更要求我們要膽大心細,完成好檢測任務?!?/p>
因為長期處在密閉空間,悶熱難耐,不少技術人員身上都起了濕疹,從實驗室走出來,劉世國和幾名同事渾身都被汗水浸透,臉上布滿了壓痕和淤青,但大家只是互相安慰兩句,第二天繼續(xù)迎接新的樣本檢測實驗。“與病毒面對面,我們不會退縮?!眲⑹绹f。
抗擊疫情在第一前線的英雄人物(二)
2月18日上午10時58分,一個在新冠病毒疫情一線不懈抗爭的白衣戰(zhàn)士停止了心跳。他就是武漢市武昌醫(yī)院院長、神經外科學科帶頭人劉智明。
走進劉智明生前的辦公室,他的工作證和圍巾還掛在墻上。許多同事直到現在依然不愿相信他已經離去的事實。在這次應對新冠疫情中,劉智明所在的武昌醫(yī)院,是首批七家收治新冠疫情患者的定點醫(yī)院之一。1月21日劉智明去市里開會接到任務要接收499名新冠疫情病人,人數僅次于金銀潭醫(yī)院。而武昌醫(yī)院只有三天的時間來完成院區(qū)改造和病人的轉運。
不眠不休的三天,劉智明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武昌醫(yī)院是綜合型醫(yī)院,短時間內按照傳染病醫(yī)院要求改建,難度極大。增加床位、調配醫(yī)務人員、解決物資,每一件事都需要劉智明協調。
而此時的劉智明已經住進了本院的ICU,1月24日,他的CT結果顯示,肺部嚴重感染,隨后的核酸結果確診為陽性。
在ICU里,劉智明的身份變了,可救死扶傷的使命和擔當卻沒有放下,在病房里他不停地接打電話、回復微信,一會兒問病人收進來了沒有,一會兒問院內感染防控做到位了沒有。同事提醒他要好好休息,他卻說:“我是院長啊,我丟不下!”并讓大家不要過多關注自己的病情,等他康復出院,再與大家一起并肩作戰(zhàn)!
劉智明的妻子蔡利萍,是武漢市第三醫(yī)院光谷院區(qū)重癥病區(qū)的護士長。丈夫感染后,她曾想過趕過去照顧病重的丈夫。然而,劉智明每次的回答都是“不要”。他心里明白,妻子也在一線,把她留在崗位上,會給更多的人帶來生的希望。
2月14日,劉智明病情突然惡化,被轉入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院中法新城院區(qū)進行搶救,直到2月18日上午,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斯人已逝,在劉智明所帶領的武昌醫(yī)院收治的900多名新冠疫情患者中,截至目前,已有400多名重癥患者治愈出院。
抗擊疫情在第一前線的英雄人物(三)
“口罩用完了嗎?消毒水還夠不夠?還需不需要溫度計?”現在劉健每天的工作之一,就是詢問武漢市黃陂區(qū)李家集街六家砦村消毒用品的使用情況。
劉健今年52歲,是武漢市硚口區(qū)公安分局民警,2019年被派往六家砦村做駐村扶貧干部。這段時間的精準扶貧工作讓劉健和不少村民成為朋友。由于他的謹慎和嚴格,自疫情防控以來,六家砦村1505名村民目前沒有一人被確診為新冠疫情患者。
在疫情防控剛開始時,劉健也犯了不少難。1月23日,武漢宣布暫時關閉所有離漢通道。劉健和同事來到村里,直接到20多個從武漢中心城區(qū)務工回來的村民家里,給他們挨個測量體溫,了解他們的身體狀況,并要求他們每人都在家隔離觀察14天。
不同于城市,村里人住得比較分散,逢年過節(jié)喜歡互相串門。為了讓大家都安心待在家里,劉健挨家挨戶地上門勸導:“這個病毒會人傳人,今年春節(jié)大家都不要互相串門,也不要走親戚?!眲⒔〗ㄗh,大家都在網上拜年。
雖然村里可以自己種菜,可是油鹽等基本生活用品和消毒用品依舊沒辦法保證。對此,劉健讓村干部打電話詢問村民的生活需求,每三天一次派幾名村干部和志愿者去集鎮(zhèn),集中購買生活用品送到村里,然后再往每個村民家里送。
1月29日,劉健去看貧困戶,發(fā)現村民沒有口罩、酒精等防護用品?;氐今v村地點后,他一方面通過各種渠道去采購,另一方面向硚口區(qū)公安分局緊急籌措一批消毒液、紅外體溫計和一次性口罩。
“太及時了。”當劉健將這些用品送往村里時,村黨支部書記余和楚非常激動。
“管得嚴一點,大家就放心一點”,說起疫情防控的經驗,劉健說,在他心中保證村民健康是第一位的。下一步,劉健還要繼續(xù)幫扶貧困戶,了解他們疫情過后的生產生活安排情況。同時還要幫助村民聯系春耕備耕的種子和化肥。劉健說,“春天已經到了,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抗擊疫情在第一前線的英雄人物(四)
“我和你媽媽都不需要你擔心,你一定要保護好自己啊,你不能倒下啊,要搞好工作啊……”每次打電話,余亭的父親總會這樣反復叮囑他。
從去年12月29日到現在,余亭始終堅守在戰(zhàn)“疫”一線,平均每天要工作12個小時以上,沒休息過一天、沒回過家。由于長時間繃著弦,隨時準備收治病人,余亭顯得有些疲憊,他說:“有時候自己在回答一些問題時會反應不過來。”他的妻子是金銀潭醫(yī)院的一名護士,也一直堅守在崗位上。夫妻二人除了在電梯里偶遇時會當面說幾句話外,平時基本都是靠電話或視頻來溝通。
其實,像余亭一樣,大量醫(yī)務人員都在承受著壓力。“病房里的床位住得滿滿當當,每個病人我們都會耐心救治?!庇嗤ふf,他們每天要穿著防護服進入病房,出來時經常會全身濕透。有的醫(yī)生護士住在值班室,有的住在附近酒店,以便在有緊急任務時能迅速集結。這段時間,余亭經常會給病區(qū)里的醫(yī)生護士們加油鼓勁:“我們身體上都很疲憊,但是心理上一定不能‘累’,心理防線一定不能‘垮’?!?/p>
“我們是白衣戰(zhàn)士,要沖在最前線?!倍艠s輝告訴記者,她從1月3日開始就一直在肺科醫(yī)院里救治病人,沒有休息過,現在是戰(zhàn)“疫”狀態(tài),醫(yī)護人員就算疲憊也會始終堅守崗位?!皣艺{動一切力量,全民參與,讓我們很感動,我們一定能夠戰(zhàn)勝疫情的。”她說。
抗擊疫情在第一前線的英雄人物(五)
盧靜靜是武漢兒童醫(yī)院皮膚科的一位醫(yī)生,但最近,她更像是一名“救火隊員”。
2月2日,正在科室值班的她接到任務,趕往社區(qū)隔離點管理疑似病人,2月4日,她又被調到江漢方艙醫(yī)院支援。目前,她除了負責患者病情的觀察和治療,還要幫助他們消除緊張情緒。
盧靜靜是醫(yī)生,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
當天回家收拾行李要出門時,不到6歲的兒子優(yōu)優(yōu)得知媽媽即將趕赴前線戰(zhàn)“疫”,將很長時間不能見到自己時,小家伙抱著媽媽哭了。看著掛滿淚珠的小臉蛋,盧靜靜趕緊安慰:“讓你最愛的奧特曼軍團幫我一起去戰(zhàn)斗,打敗病毒,好不好?”在兒子心中,有了奧特曼的相助,媽媽肯定會贏得“戰(zhàn)斗”安全回家。
盧靜靜說,夫妻倆原本打算過年回山東老家,但新冠疫情暴發(fā)后,盧靜靜毫不猶豫地退掉了車票,留守武漢。期盼團聚已久的父母有些失落:“年頭盼到年尾的相聚落了空。疫情啥時候可以結束,可以回家看看?”
“他們以為我是皮膚科醫(yī)生,會一直在家好好待著,沒有出門。”其實,為了不讓父母擔心,盧靜靜向父母隱瞞了在方艙醫(yī)院支援的事情。但老兩口免不了想和外孫視頻通話,這時盧靜靜只能和父母“斗智斗勇”想對策?!白尯⒆影职謳е⒆咏o外公外婆視頻,就說媽媽去皮膚科門診上班了。”盧靜靜笑著說。
2月16日下班回酒店后,盧靜靜和兩個孩子視頻通話。終于見到好幾天沒看到的媽媽,孩子激動地說——
“媽媽,今天你又打敗了多少病毒?”
“媽媽,我想你了……”
聽到最后一句,盧靜靜淚如雨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