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十律讀書心得
管理十律讀書心得5篇
這本《管理十律》也許可以為你提供一個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在《管理十律:商學院不教的管理法則》中,作者為我們系統闡述了管理的十條黃金法則。下面就是小編帶來的管理十律讀書心得,希望能幫助大家!
管理十律讀書心得1
(一)管理自己:
第一律:做自己的CEO。英特爾公司前CEO安迪.格魯夫勸告經理人說:無論你從事哪一行,你都不只是企業(yè)的員工,你還是自己的職業(yè)生涯的員工。你是自己的員工,更是自己的老板,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為自己制定戰(zhàn)略并執(zhí)行。這個問題回答的是“為誰干”的問題,如果認為是為了別人干,那一定會盡力而為(背后的潛臺詞是我盡 “體力”了,沒達成不是我的原因),而如果是為了自己干,才可能會竭盡所能(背后的潛臺詞是,我有盡我的“腦和手”所能利用的所有資源必須達成的勇氣)。
第二律:既要計劃,又要夢想。沒有計劃可能走不動,沒有夢想肯定走不遠。只會計劃而沒有遠大夢想的人,不管職位多高,也只能稱之為打工者。只有夢想而沒有實現夢想計劃的人,只是一個空想者。夢想是努力的方向,而計劃是實現夢想的階梯。沒有腳踏實地的計劃,夢想只會是夢想或海市蜃樓。
第三律:學而時習之。學:指模仿、效法;習:實習、實踐;時:指適時、合時。學習要適時,要在適當的時候實踐,不要學而亂習,不要因為學會了使用錘子,就把任何時候遇到的問題都看做釘子。學習是一個人不斷吸取外界營養(yǎng)的最好途徑,沒有學習意識的人,不會成為一個合格的管理者。學習是自己的事,沒有人能夠強迫一個人學習,除非他自己愿意。
(二)管理他人:
第四律:用人之長??雌饋碇挥兴膫€字,但其內涵相當豐富,要求我們見人之長,容人之短,識人之異。當然包括見團隊之長,識團隊之異。還要求我們育人之長。學“世紀經理人”杰克.韋爾奇,有人學多元化經營,有人學“數一數二”戰(zhàn)略;有人學強制排名,其實都是在學皮毛,韋爾奇的精髓在于育人,他培養(yǎng)了幾十個世界500強公司的CEO。世界上沒有廢物(廢人),只有放錯了地方的資源。管理者的重要任務是根據不同人的特點用其所長,即要學下“象棋”,讓馬走日,象走田;而不是下“跳棋”,認為所有的人都一樣,誰都可以替代誰,對所有人采用一刀切的方式使用和管理。
第五律:管理你的上司:過于天真的管理者認為只要埋頭苦干就行,過于世故的管理者認為只要拍好領導馬屁就靈,都是對管理上司的誤讀。管理上司,是為了更好地創(chuàng)造成果。象下屬個性之異一樣,上司的個性差異更大,你也必須發(fā)現上司獨特的工作風格。比如有的領導喜歡下屬口頭匯報而有的領導喜歡書面匯報;如果他喜歡書面匯報,你就不要老是給他打電話,而是用書寫書面報告的方式匯報。如果他是傾聽型的,你就不要老是給他發(fā)郵件或提交書面資料的方式匯報,還經常為等不來回復而苦惱,能做的應該是想方設法找他當面匯報或打電話。
(三)管理組織
第六律:重視顧客。重視顧客,但不要過度遷就顧客。重視顧客的目的就是提醒管理者要進行向外走動式管理,感知現場(市場)信息,只有走動式管理,深入到一線才能看到不滿的顧客(員工)、矛盾的顧客(員工)、憤怒的顧客(員工),解決他們的不滿、矛盾和憤怒的同時,反思組織內部的流程盡快改進;同時要培養(yǎng)和抓住狂熱、忠誠的顧客,不能出現會哭的顧客有奶吃,而忠誠老實的顧客被忽視的現象發(fā)生。
一個定位要成為偉大公司的企業(yè),不是追著顧客跑的公司,而是能夠感知市場的發(fā)展趨勢,走在顧客需求的前面,驅動市場的公司。
第七律:把員工當人。員工不是人力資源,也不是人力資本,更不是人力成本,而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明茲伯格說:一種資源是一件東西,我是一個人,不是一個人力資源,我認為這種詞匯貶低了人。叫做人力資本或人力資產則更糟。如果把員工當成本,動詞就是節(jié)約;把員工當資源,動詞就是利用;把員工當資本,動詞就是回報最大化;如果把員工當人,動詞排在前四位的是激勵、尊重、培養(yǎng)和關心。面對新生代的年輕人逐步大批進入職場,需要激勵、尊重、培養(yǎng)和關心的程度遠超過80年代以前出生的幾代人。他們的需求層次已經超越了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直接進入歸屬需求、尊重需求了。在沿用以前的管理方式對待他們,收獲的只會是居高不下的離職率或直接對抗。
第八律:超越利潤。如果把企業(yè)的目的認為是創(chuàng)造利潤,那么員工肯定會被當做成本、資源或資本。的確,企業(yè)沒有利潤不可能長期生存,但是利潤不是企業(yè)的目的,就像人不呼吸氧氣、不吃飯不能生存,但是呼吸氧氣、吃飯不是人生的目的一樣?;萜展竟餐瑒?chuàng)始人戴維.帕卡德說“一群人結合在一起,以我們稱之為公司的機構共同存在,是為了能夠合力完成以一己之力無法做到的事情---為社會做出貢獻。”所有能夠基業(yè)長青的企業(yè),都是具有超越利潤的令人敬仰的使命和目的的公司。稻盛和夫先生創(chuàng)立的京瓷公司的使命是敬天愛人,通俗點說--就是通過京瓷的發(fā)展壯大,使得員工實現物質和精神雙豐收。當員工實現物質和精神雙豐收的同時,也保證了京瓷從成立至今從未虧損過。
(四)領導力。經理人有兩個責任:管理的責任和領導的責任。
第九律:動員群眾解決難題。包括:技術性問題和變革性難題。這也是經理人的兩種責任:管理和領導。管理是解決技術性問題,是維持現狀,維持一個組織、一個事物的正常運轉;領導是解決變革性難題,是挑戰(zhàn)現狀,實現變革。難題之難在于必須變革,且必須依靠群眾改變現有的思想和行為方式及價值觀才能實現,而群眾的改變不是輕而易舉的,所以必須動員、激勵和鼓舞(領導力),而不是靠命令和控制(管理能力)。
當一個人因為害怕受到懲罰去做某一項工作時,他所做工作的結果最終只能達到標準要求的;只有當一個人是發(fā)自內心的自愿去做某一項工作時,才有可能獲得超越標準要求的結果。管理者的第九律就是要求管理者盡量少用懲罰的手段去強迫員工工作,而是采用動員、激勵和鼓舞的方式激發(fā)員工的內在動力解決難題。難題的最好答案永遠在現場,而員工是離現場最近的。
第十律:修煉領導力。領導力不是一種可以教的技能,而是長期的一點一滴修煉的過程,也就是人生的修煉,圍繞動員群眾解決難題這個核心,需要八項領導力的修煉,其中包括三項動員群眾的修煉:密切聯系群眾、善于講故事、善于當老師;三項解決難題的修煉:從失敗中學習、善于反思、善于系統思考(跳出系統觀察思考);還有兩項自我修煉:認識自己和成為自己,這兩項是前面六項的基石。而最重要的領導力修煉也許是最后一項:成為自己。即:堅守自己的身份,對于經理人來說,堅守自己的身份就是問不斷的問自己:作為一個經理人,我的價值在哪?我該怎么做?
管理十律讀書心得2
(1) 很多傳奇的商界精英的一個共同特性就是他們能和各個層級的員工打成一片。
(2) 如果領導高高在上,凡事從自己主觀意愿出發(fā),和客戶、員工、股東完全脫節(jié),專橫傲慢的態(tài)度會嚴重影響工作效率。
(3) 要打造一個良好的工作環(huán)境并非易事,但會讓你受益非淺。
(4) 一個組織的進步源于通過努力解決問題,因此需要先知道問題是什么,才能解決問題。
a. 查爾斯·凱特琳是通用汽車公司最輝煌年代的舵手,他經常說:“除了壞消息之外,什么也別告訴我,好消息會削弱我的斗志?!薄?/p>
b. 二戰(zhàn)期間,丘吉爾專門設立一個向他報告壞消息的辦公室。
(5) 不要去感念那些表揚你言行的人,而要去懷念那些批評你錯誤的諍友?!?蘇格拉底
(6) 管理團隊要相輔相成、優(yōu)勢互補,如果公司是一言堂,那你一定要提高警惕。
管理十律讀書心得3
(1) 過于謹慎的人將一事無成。 —— 弗里德里希·馮·席勒
(2) 中東和東南亞部分地區(qū),固步自封的家庭和部落往往都是生活最為貧困的。
(3) 1930年可口可樂公司已經取得輝煌業(yè)績,在美國股市剛剛經歷慘痛熊市的背景下,仍然成立了可口可樂出口公司,整合剛剛起步的海外業(yè)務,為以后在全球200多個國家開展業(yè)務打下堅實基礎。
(4) 1973年,施樂公司研制出了電腦雛形 —— “阿圖”,比競爭對手最少領先5年,但管理層對公司現狀過于自滿,頭腦僵化,沒人愿意冒險,導致公司在20世紀90年代末被競爭對手超越。
(5) 愛因斯坦對辦公室的其中一個要求是要有一個很大的廢紙簍,上面寫著“錯誤想法的紙我都得往里扔”。前進的路上難免遭遇困難,商業(yè)運作上的誤判盡管在當時看來成本很高,如:喬布斯設計的Lisa和Power MacCube,可口可樂推出的新口味可樂,但它們也是公司持續(xù)經營的必要成本支出。
(6) 管理層所肩負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利用公司的現有資源進行謹慎的冒險,從而確保公司未來的永續(xù)經營?!?彼得·德魯克
(7) 如果你覺得處境舒服的話,那么你就會有放棄冒險的強烈沖動,這種沖動有時候強大得讓你難以抗拒。一旦如此,那么失敗也就不遠了。
管理十律讀書心得4
. 斯坦福大學教授詹姆斯·馬奇說,教育的本質有三個要素:第一,對學習的信念。這是對知識的美感與優(yōu)雅、受過訓練的智力和學術勝任力的信仰。第二,對成人的追求。教育的追求就是讓兒童脫離幼稚,成為成人。第三,樂觀主義精神。教育與其說是為了成功的結果,不如說是展現人性意志的人生歷程。
2. 馬奇說,大學只是偶爾是個市場,它更像是寺廟。高等教育是愿景而非算計,是獻身而非選擇。學生不是顧客,而是侍僧。教書不是工作,而是圣禮。研究不是投資,而是見證。請允許我接著馬奇的話加一句:歸根到底,工商管理碩士要培養(yǎng)的是碩士,而非碩鼠。
3. 管理者的本分,來自管理者的定義。我一般舉三個關于管理者的定義。第一個來自《現代漢語詞典》,管理者是“負責某項工作使順利進行”的人。第二個來自管理大師德魯克,管理者是“對影響自己業(yè)績的所有人的業(yè)績負責的人”。第三個也來自德魯克,“在一個現代組織里,如果一位知識工作者能夠憑借其職位和知識,對該組織負有貢獻的責任,因而能實質地影響該組織的經營能力及達成的成果,那么他就是一位管理者”。這三個定義都說明,管理者追求成果,而非成功;管理首先是責任,而非權力。管理十律,就是管理者追求成果、承擔責任的十條守則。
3.第一律:做自己的CEO。也就是說,管理者首先要管理自己。管理大師德魯克說,知識工作者要做自己的CEO。
4.第二律:既要計劃,又要夢想。管理者的四大職能中,第一項就是計劃。管理者做計劃、做預算、做方案,不僅設定結果目標,而且要設定過程目標。
5.對自己的人生負責,既要計劃,又要夢想。夢想幫助我們?yōu)樽兓鲇媱潯S媱澥堑貓D,夢想是指南針。計劃讓我們腳踏實地,夢想讓我們仰望星空。沒有計劃可能走不動,沒有夢想肯定走不遠。只會計劃而沒有遠大的夢想的人,不管職位多高,也只能稱之為“打工者”。只有夢想而沒有實現夢想的計劃的人,那他只是一個空想者。既有夢想,又能把夢想轉化為行動計劃的人,是積極的夢想者。長遠的成功,屬于積極的夢想者。
6.第三律:學而時習之。這句話有三個關鍵詞:學、習和時。學指的是模仿、效法,習指的是實習、實踐,時指的是適時、合時。首先,經理人要學。所謂的管理者的三大能力(技術能力、人際能力、概念能力),除了天生的部分,都靠后天學習而來。其次,學習是學加上習,習并非復習、溫習,而是實習、練習,是實踐。再次,學習要適時,要在適當的時候實踐,不要學而亂習,不要因為只學會了使用錘子,就把任何時候遇到的問題都看做釘子。
7.第四律:用人之長。用人之長,還要求我們育人之長。用人之長有三大要點:見人之長,識人之異,育人之才。
8.第五律:管理你的上司。不要讓你的上司管理你,而要讓他被你管理。但是,你還不能讓他有“被管理”的感覺。過于天真的經理人認為只要埋頭苦干就行,過于世故的經理人認為只要拍好馬屁就靈,都是對管理上司的誤讀。管理上司,是為了更好地創(chuàng)造成果。管理上司,也要用上司之長。具體說來,要見上司之長、識上司之異、急上司之急。
9.第六律:別把顧客當上帝。這有兩層含義。第一層是要重視顧客,因為管理大師德魯克說,企業(yè)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創(chuàng)造顧客。第二層則是不要過分重視顧客,把顧客當上帝,就是過分了。要重視顧客,就要進行向外走動式管理,要重視不滿的顧客、矛盾的顧客、憤怒的顧客,要抓住狂熱的顧客。不要太重視顧客,就要知道顧客有時是錯的,有些顧客需求不能滿足,要重視顧客之外的非顧客,還要區(qū)分顧客與客戶。偉大的公司,是驅動市場的公司,走在顧客的前面。
10.第七律:把員工當人。如果把員工當成本,動詞就該是節(jié)約;把員工當資源,動詞就該是利用;把員工當資本,動詞就該是回報最大化。如果把員工當人,動詞應該是什么?把員工當人,應該激勵他們、尊重他們、培養(yǎng)他們、關心他們。
11.第八律:超越利潤。
12. 經理人有兩個責任:管理的責任和領導的責任。管理十律的最后兩律,是關于領導力。
13.第九律:動員群眾解決難題。經理人要解決兩種問題:技術性問題和變革性難題。這也是經理人的兩種責任:管理和領導。管理是解決技術性問題,是維持現狀,維持一個組織、一個事物的正常運轉;領導是解決變革性難題,是挑戰(zhàn)現狀,實現變革。因此,領導力的核心是動員群眾解決難題。
14.第十律:修煉領導力。領導力不是一種可以教的技能,而是長期的一點一滴的修煉。圍繞動員群眾解決難題這個核心,我概括了八項領導力的修煉。其中包括三項動員群眾的修煉:密切聯系群眾、講故事、當老師;三項解決難題的修煉:從失敗中學習、反思、深思;還有兩項自我修煉:認識自己和成為自己,這是前面六項修煉的基石。
15.管理是什么呢?管理是有意識地施加影響來取得預期的成果。影響的對象不僅包括你的下屬,也包括你的上級、你的平級,還包括你的供應商、顧客等外部利益相關者,還需要把自己也包括進去。
16.管理者對上級和平級,包括對顧客等外部利益相關者,都沒有職務上的權力,不可以指示、命令他們一定要怎么做。但是,職務上的權力只是影響的一種手段,而且是次要手段。管理者同樣可以對他們施加影響,造成他們行為上的改變,達到自己預期的、想要的結果。
17.德魯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書中,他給出了管理者的又一個定義:“在一個現代組織里,如果一位知識工作者能夠憑借其職位和知識,對該組織負有貢獻的責任,因而能實質地影響該組織的經營能力及達成的成果,那么他就是一位管理者?!?/p>
18.管理者的三層境界:它們實際上是循序漸進的,強調三個不同層次的成果。第一個定義關注任務,強調個人業(yè)績。第二個定義關注人,強調團隊業(yè)績。第三個定義關注組織,強調組織業(yè)績。從管事到管人,再到管理組織,這是管理者的三層境界。'管理者"的這三個定義至少有兩個共同點:都承認沒有下屬也可以是管理者,都把責任而非權力作為管理者的核心特征,都用成果而非職位作為衡量標準。因此想當管理者的員工,追求的不應該是權力和職位,而是責任和成果;那些身處所謂“管理層”的經理人,如果不承擔責任,沒有創(chuàng)造成果,也不是管理者。
19.管理一共有五個維度:向下—管理下屬,向上—管理上司,水平—管理平級,向外—管理顧客、供應商等外部利益相關者,還有向內—管理自己。幾乎每一個經理人的工作都包括這五個維度,重點可能不同,但是五維俱全,相互影響。
20.領導力大師沃倫·本尼斯在跟伯特·納努斯合著的《領導者》一書中,通過對許多領導者的研究,總結出四種領導力策略:通過愿景管理注意力,通過溝通管理意義,通過定位管理信任,通過積極的自我認識和沃倫達因素來管理自己。第四點強調的就是領導者要管理自己。
21.本尼斯認為,管理自己有兩個方面,第一是積極的自我認識。這包括三個要素:第一,認識自己的長處和短處。要認識到自己的短處,但是要強調自己的長處。第二,對自己的發(fā)展負責,通過尋求反饋等方式,嚴格地培養(yǎng)、發(fā)展自己的長處。同時,要彌補一些至關重要的短處,比如人際技能。第三,認清自己的技能和工作的要求之間的匹配程度,知道自己適合什么工作,不適合什么工作,能夠建立一個團隊來補自己之短。
22. 情感智慧:(1)接受人們現在的樣子,而不是你希望他們成為的樣子。(2)面對當下而非沉迷過去地處理關系和問題的能力。(3)以對待陌生人和不太熟的人同樣的禮貌性注意力來對待身邊的人的能力。也就是說,我們對于同事和家人可能反而疏忽了。(4)信任他人的能力,即使風險很高。(5)走自己的路的能力,不需要不停地得到他人的贊同和認可。
23.米爾斯指出,經營企業(yè)有三層境界:第一層是“處理”,是制定并且執(zhí)行規(guī)章、制度、標準、程序等;第二層是“管理”,是有效率地取得成果;第三層是“領導”,是設定愿景并且激勵員工為之奮斗。這三層境界,雖缺一不可,互為補充,但是仍有高下之分。
24.管理學的奠基人之一亨利·法約爾總結了管理的五項職能: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后人把指揮和協調合并為領導,就成為經典的管理的四大職能的說法: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不過,德魯克用整合來代替領導。
25.管理咨詢師馬庫斯·白金漢根據對大量經理人的調研,發(fā)現了偉大的經理人的共同點:平庸的經理人下跳棋,偉大的經理人下象棋。
26.從彼得原理還可以推出“彼得反轉原理”:組織內部的和諧一致比對外的服務效率更受重視。員工是否勝任,上司說了算。如果上司還勝任,他會根據工作表現來考核;如果上司已經到了不勝任級別,他會認為維持現狀、遵守程序就是勝任,就會喜歡聽話的、照章辦事的、沒有思想的員工。
27.管理不勝任的上司要遵循“彼得反轉原理”:讓上司滿意比服務好顧客更重要!而且更令人心驚肉跳的事實是:根據“彼得反轉原理”,過分勝任比不勝任更令人反感,往往會遭到解雇。因為過分勝任就是對上司、對現狀的挑戰(zhàn),它會使層級組織陷入混亂。、
28.在領導不是領袖的時候,兩者有以下的區(qū)別:領導有下屬,而領袖有追隨者;領導運用權力,而領袖運用影響力;領導安于現狀,維持秩序,而領袖與時俱進,迎接變革;領導追求地位,而領袖追求成果;領導發(fā)布命令,說“給我上”,而領袖以身作則,說“跟我上”;領導抓權,讓自己偉大,而領袖授權,讓眾人偉大。
29.簡單地說,處理是循規(guī)蹈矩地做事,管理是正確地做事,領導是做正確的事。如果說領導是解決變革性難題,管理是解決技術性問題,處理就是解決日常性問題。在層級組織中,職位越高,從事領導活動的責任就越大。
30.德魯克說:“領導力是把一個人的視野提升到更高的境界,把一個人的績效提升到更高的標準,是打造一個人的品格,使之超越通常的局限。”這里的“一個人”,既包括他人,也包括自己。德魯克說的,顯然是領導力的長期任務。
管理十律讀書心得5
《管理十律》內容簡介:商學院不教管理,聽起來是很矛盾的一句話。但作者認為,在中國的很多商學院,這卻是實情——對于經理人所需要的最實際、最關鍵的那些管理法則,商學院往往是不教的。那么,中國的經理人如何才能掌握管理技巧?這本《管理十律》也許可以為你提供一個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在《管理十律:商學院不教的管理法則》中,作者為我們系統闡述了管理的十條黃金法則。這十律包括:關于如何管理自己的三律,“做自己的CEO”、“既要計劃,又要夢想”、“學而時習之”。管理他人的兩律,“用人之長”、“管理你的上司”。管理組織的三律,“別把顧客當上帝”、“把員工當人”、“超越利潤”。關于領導力的兩律,“動員群眾解決難題”、“修煉領導力”。管理是藝術,更是學問;管理需要實踐,更需要學習。如果你是一位重視管理、想要超越管理瓶頸的管理者,如果你是一位上下求索而始終不得管理要領的管理者,相信這本書所提供的管理法則一定會讓你受益匪淺。
管理十律讀后感,來自當當網上書店的網友:在臺北、上海、北京參加過無數的培訓,從一場3小時的“成功人士”講座,到三天兩夜的“潛能開發(fā)”,或是“幾個西格瑪”之類的培訓,但是沒有幾場培訓能夠“余音繞梁、三日不絕”。劉瀾老師的課已經結束4月有余,仍讓我時時想起。如果您有多年的高層主管經驗,或是您創(chuàng)辦了自己的公司,我建議您來聽聽劉老師的課,你會發(fā)現“領導力”不是你曾經以為的那樣。
管理十律讀后感,來自卓越網上書店的網友:劉瀾老師用他獨特的方式來闡述和傳授領導力,學員在不斷的反思中厘清了對于領導力認知上的誤區(qū)。普通但印象深刻的案例使學員較快地理解領導力的內涵,通過使用針對性的工具又能幫助學員更好的運用和實施。他的課已經超越了培訓,更像是思想和心靈的一次升華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