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矛盾論讀書心得

實良0 分享 時間:

矛盾論是毛澤東哲學代表著作。是作者繼《實踐論》之后,為了克服存在于中國共產黨內的嚴重的教條主義思想而寫的 。那么今天小編在這里給大家整理一下毛澤東矛盾論讀書心得,我們一起看看吧!

毛澤東矛盾論讀書心得

毛澤東矛盾論讀書心得(篇1)

《矛盾論》是對矛盾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闡述,提出了認識和把握矛盾的正確方法,提出并解決了抗日民族運動的理論問題,指導我黨領導全國人民取得了最終的勝利;同時,《矛盾論》也為認識之后的社會發(fā)展供給了有力的哲學武器。

《矛盾論》的第四部分是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文中指出,研究任何過程,如果是存在著兩個以上矛盾的復雜過程的話,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這個主要矛盾,一切問題就迎刃而解了。文章在這一部分,準確地分析了1840年到本文創(chuàng)作時的1937年,中國從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到國內革命戰(zhàn)爭階段,再到當時抗日戰(zhàn)爭的社會矛盾發(fā)展變化情景,抓住了各階段的主要矛盾。

歷史翻開新的一頁,新中國在改革開放進程中,跨入了新的世紀。在當前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下,我國發(fā)展面臨的機遇前所未有,應對的挑戰(zhàn)也前所未有。如何正確分析把握當前的矛盾問題,是科學制定適應時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動綱領和大政方針的關鍵前提。

在黨和國家做出新的戰(zhàn)略抉擇前,胡錦濤同志于今年6月25日在中央黨校省部級干部進修班發(fā)表重要講話。這是一次重要的戰(zhàn)前動員。在講話中,胡錦濤同志強調,我們必須科學分析我國全面參與經濟全球化的新機遇新挑戰(zhàn),深刻把握工業(yè)化、城鎮(zhèn)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fā)展形勢下我國各項事業(yè)發(fā)展面臨的新課題新矛盾。可是,我注意到,通篇講話中沒有異常指出矛盾之所在。胡錦濤同志雖然沒有在講話中說到這些,可是我們能夠經過他提出的治國方略相對應的看出黨中央對當前社會矛盾的分析和把握。

胡錦濤同志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發(fā)展提高的旗幟,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旗幟。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團體,深刻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正反兩方面的經驗,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命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概念在不斷的發(fā)展創(chuàng)新,此刻它的目標已經發(fā)展到建設富強民主禮貌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根據這一論斷,中國的社會矛盾應當是富強民主禮貌和諧的對應方面,說明在這些方面,我們的社會還存在諸多矛盾,需要樹立這樣的目標以解決相應的矛盾,并且解決這些矛盾應當是深刻而艱巨的任務。

所以就能夠認為,黨中央把這四方面矛盾看作是當前社會的重要矛盾,并且這四方面都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的重要方面。根據《矛盾論》,主要矛盾僅有一個。那么,哪一個是主要矛盾呢?或者這是否說明應當有一個更本質的矛盾隱藏在它們之后,把它們聯系在一齊呢?

建國以后,我國完成社會主義改造進入社會主義社會,當時對于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確定是這樣的已經表現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主要矛盾的確定能否在今日仍然不變呢?

毛澤東矛盾論讀書心得(篇2)

讀完毛澤東的《矛盾論》,很有回到高中時期整天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感覺,熟悉的理論,熟悉的句式,熟悉的觀點。但或許是在大學中浸淫了2年,對社會,對生活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與理解,猛然覺得那些關于矛盾的理論,能夠很自然的解釋一些問題,這其中的道理不言自明。

關于矛盾,《矛盾論》中首先提到的是它的普遍性與絕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發(fā)展過程中,每一事物的發(fā)展過程中存在著自始至終的矛盾運動。換言之,沒有了矛盾,世界也就停止發(fā)展了,那么這個世界也將不存在。因為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所以當一個物體停止運動和發(fā)展了,那么它也就沒有絕對存在的理由了。

所以有時候經常會看到,我們去怪罪政府很多事情沒做好,甚至都沒有站在老百姓的立場上,于是我們在網絡上、在現實中去揭露一些政府的丑陋與罪惡。這能夠看成是政府與人民群眾在某一個特定的階段站在了互相對立的面上,雖然本來不應當是這個情景的。但換個角度想,僅有經過這樣的矛盾,政府才會將執(zhí)政于民的理念貫徹的更加完善,而人民群眾也會在這個過程中提高政治素質,更好的維護自我的權益。所以,《矛盾論》中說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發(fā)展過程中,即使本來看上去不存在矛盾的兩方,其實也是存在矛盾的,因為他們都在發(fā)展,而有發(fā)展就必定有矛盾的推動。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理論的精髓所在,即便你總想找個例子出來去推翻矛盾的普遍性存在原理,但最終還是會無功而返。而這件事本身何嘗不是一中矛盾呢你始終想找,卻始終找不到。所以,矛盾的世界是奇妙的。

聊完了矛盾的普遍性,再來看看矛盾的特殊性?!叭魏芜\動形式,其內部都包含著本身特殊的矛盾。這種特殊的矛盾,就構成一事物區(qū)別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質。這就是世界上諸種事物所以有千差萬別的內在的原因,或者叫做根據。”在我看來,毛澤東對于矛盾特殊性的解釋是很到位的。既然矛盾的普遍性推動了世界上一切事物的發(fā)展,那么與之對應的矛盾特殊性必然也存在與所有事物中。若沒有特殊性,那么這個世界將是同一的,而同一的世界又怎樣會有發(fā)展的源動力。

這就好比我們所存在的這個世界,2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每一個國家都有不一樣的國情,每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發(fā)展情景都不一樣,這才構成了五湖四海,各色皮膚、千姿百態(tài)的大世界。如果這個世界被一個國家統(tǒng)一了,那么結果會怎樣樣整個人類也許就喪失了競爭意識,整個社會也許就會停滯不前。講述這個例子,其實能夠更好的理解為,矛盾的特殊性與矛盾的普遍性是同等重要的。可能這一點毛澤東在文章中沒有細說,但我在那里指出來,是覺得矛盾的特殊性既是對于矛盾普遍性存在的證明,也是事物發(fā)展的必要條件。至此,關于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以及它們的關系便陳述完了,這本身是一個很大的命題和理論,縮在這草草千字的文章中著實也難講述清楚。

毛澤東矛盾論讀書心得(篇3)

斗爭哲學產生于延安時代,我們不明白是毛澤東的哲學思想影響了艾思奇和陳伯達,還是艾思奇和陳伯達的哲學思想左右了毛澤東,總之,艾思奇等人三十年代來到延安后,與延安的哲學家一齊創(chuàng)立了了斗爭哲學,《矛盾論》就是斗爭哲學產生的標志。從《矛盾論》中我們明顯地能夠看到,毛澤東并非是要建立一種自我的哲學,而是在于闡述馬列主義的哲學。將絕對的無條件的斗爭性和相對的有條件的同一性這一斗爭哲學的理論原則說成是唯物辯證法,是強加給馬克思和列寧的。從《矛盾論》引述的列寧的話就能夠看出斗爭哲學的基本原則首先是來自于對列寧的誤解。絕對的無條件的斗爭性和相對的有條件的同一性決不是列寧的意見。此刻我們就來看一看人們是怎樣誤解列寧的。

毛澤東在《矛盾論》中曾引用了列寧的一句話,以證明斗爭性的絕對性和無條件性。列寧在《談談辯證法問題》一文里說:

“對立面的統(tǒng)一(一致、同一、合一),是有條件的、一時的、暫存的相對的。互相排斥的對立面的斗爭則是絕對的,正如發(fā)展、運動是絕對的一樣?!雹佗俎D引自《毛澤東著作選讀》上冊第173頁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列寧的這句話就成了絕對的無條件的斗爭性和相對的有條件的同一性這一斗爭哲學基本原則的理論根據。令人不解的是,毛澤東《矛盾論》里引述列寧上述話的同時見,還引用了列寧的另外一句話,這句話卻有著與上述的說法有著極為相反的意見:“為什么人的頭腦不應當把這些對立面看作僵死的,凝固的東西,而應看作活生生的、有條件的、活動的、互相轉化的東西。(重點號是引者加的)”列寧《哲學筆記》第116――117頁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0年版列寧在那里明顯地表達出“對立面”是“有條件”的意思,與上頭的引述將對立面的斗爭說成是無條件的,似乎是自相矛盾。但讀者如果稍微仔細認真一點,就不難看出列寧的上述兩段話表達的是兩種不一樣的意見:第一句話列寧說的是對立面的斗爭是無條件;列寧的第而句話說的是對立面是有條件的。如果我們將對立面的斗爭和對立面看成是同一個意思,我們就會看到列寧兩種矛盾的說法;如果我們看到對立面的斗爭和對立面表達的是兩個問題,我們也就不會懷疑列寧自相矛盾了?!睹苷摗返淖髡咴谕黄恼轮?,引用了列寧兩句具有相反的意思的話,但卻沒有發(fā)現那里的矛盾。毛澤東是第一個這樣引用列寧話的人,從1937《矛盾論》發(fā)表到今日,幾乎斗爭哲學家們都在自我的著作和文章里,模仿《矛盾論》的做法同時抄用列寧的這兩段話,令人奇怪的是竟沒有一個人看到或指出這兩句話的矛盾。

毛澤東矛盾論讀書心得(篇4)

毛澤東不但以一個政治家、軍事家、戰(zhàn)略家的實踐,改寫了中國的歷史,并且以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哲學家的創(chuàng)造,在中國文化發(fā)展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記。而毛澤東所取得的一切成就,又都和他投身變革社會的革命實踐、和他一生刻苦的讀書生活分不開的。讀書,使毛澤東具有淵博的知識和高超的政治智慧。

毛澤東最重視哲學。他在哲學這個領域花了很多功夫,讀了很多哲學著作,不僅僅有馬列的,還有西方哲學家斯賓諾莎、康德、黑格爾,以及我國古代哲學家的一些著作。毛澤東正是在很多閱讀和深入思考的基礎上,經過總結,把中國革命的豐富經驗上升到哲學的高度,并寫出《實踐論》、《矛盾論》這兩篇劃時代的哲學著作。毛澤東和馬克思一樣,異常重視歷史和哲學,在他的《矛盾論》中,既有歷史知識的厚度,又有哲理思想的深度,并且把史論有機地結合起來,具有一種立體感。

《矛盾論》和《實踐論》是毛澤東哲學思想的兩篇代表性著作,是毛澤東哲學思想構成的主要標志,它們分別從辯證法和認識論兩個方應對中國革命的歷史經驗做出了哲學總結,豐富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的辯證法與認識論。

事物的矛盾法則,即對立統(tǒng)一的法則,是唯物辯證法的最根本的法則。列寧說:“就本來的意義講,辯證法是研究對象的本質自身中的矛盾?!绷袑幊7Q這個法則為辯證法的本質。所以,我們在研究這個法則時,不得不涉及許多的哲學問題。這些問題是:兩種宇宙觀;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矛盾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爭性;對抗在矛盾中的地位。

《矛盾論》是毛澤東繼1937年7月完成《實踐論》之后,為了克服黨內存在的嚴重教條主義思想,于同年8月完成的,曾在延安抗日軍政大學作過演講。毛澤東的《矛盾論》精辟地闡述了唯物辯證法的核心問題--矛盾的問題,矛盾的復雜性和特殊性的關系問題,異常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就是共性和絕對性,矛盾的共性和個性的對立統(tǒng)一關系,是關于事物矛盾的精髓,不懂它就等于拋棄了辯證法。

在《矛盾論》中,毛澤東言簡意賅地指出,事物的矛盾法則,即對立統(tǒng)一的法則,是唯物辯證法的最根本的法則。形而上學的宇宙觀,就是用孤立的、靜止的、片面的觀點去觀察世界,是一種庸俗進化論的觀點;唯物辯證法的宇宙觀,就是用聯系的、發(fā)展的、全面的觀點去觀察世界,主張從事物的內部以及從一個事物同其它事物的關系中去研究事物的發(fā)展。

毛澤東矛盾論讀書心得(篇5)

一是形而上學,一是辯證法。

“所謂形而上學的或庸俗進化論的宇宙觀,就是用孤立的、靜止的和片面的觀點去看世界。這種宇宙觀把世界一切事物,一切事物的形態(tài)和種類,都看成是永遠彼此孤立的和永遠不變化的。如果說有變化,也只是數量的增減和場所的變更。而這種增減和變更的原因,不在于事物的內部而在事物的外部,即是由于外力的推動?!?/p>

“和形而上學宇宙觀相反,唯物辯證法的宇宙觀主張從事物的內部、從一事物對他事物的關系去研究事物的發(fā)展,即把事物的發(fā)展看做是事物內部的必然的自我的運動,而每一事物的運動都和他的周圍其他事物互相聯系著和互相影響著?!挛飪炔康倪@種矛盾性是事物發(fā)展的根本原因,一事物和他事物的互相聯系和互相影響是事物發(fā)展的第二位的原因?!?/p>

馬克思和恩格斯“創(chuàng)造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這個偉大的理論,才在人類認識史上起了一個空前的大革命?!币蚨覀儭耙朴谌ビ^察和分析各種事物的矛盾的運動,并根據這種分析,指出解決矛盾的方法?!?/p>

二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的普遍性已經被很多人承認,而關于矛盾的特殊性的問題,則還有很多同志,異常是教條主義者,弄不清楚。他們不了解矛盾的普遍性即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p>

矛盾的普遍性或絕對性有兩方面的意義: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每一事物自始至終存在著矛盾。

三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的特殊性包括以下資料:

“首先是各種物質運動形式中的矛盾,都帶特殊性。”“任何運動形式,其內部都包含著本身特殊的矛盾。這種特殊的矛盾,就構成一事物區(qū)別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質。這就是世界上諸種事物所以有千差萬別的內在的原因,或者叫做根據?!薄翱茖W研究的區(qū)分,就是根據科學對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所以,對于某一現象的領域所特有的某一種矛盾的研究,就構成某一門科學的對象?!?/p>

“不一樣質的矛盾,僅有用不一樣質的方法才能解決?!薄坝貌灰粯拥姆椒ń鉀Q不一樣的矛盾,這是馬克思列寧主義者必須嚴格遵守的一個原則?!薄榜R克思主義最本質的東西,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就在于具體地分析具體的情景?!?/p>

四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

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是矛盾特殊性的另外兩種情形。

“在復雜的事物發(fā)展過程中,有許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種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發(fā)展規(guī)定或影響著其他矛盾的存在和發(fā)展?!?/p>

“所以,研究任何過程,如果是存在著兩個以上矛盾的復雜過程的話,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這個主要矛盾,一切問題就引刃而解了?!f千的學問家和實行家,不懂得這種方法,結果如墜煙海,找不到中心,也就找不到解決矛盾的方法?!?/p>

“矛盾著的兩方面,必有一方面是主要的,他方面是次要的。其主要的方面,即所謂矛盾起主導作用的方面。事物的性質,主要的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規(guī)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變化的。研究主要矛盾及其主要方面是解決問題的重要方法,應當注意。

1346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