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蝙蝠和雷達最新知識點
四年級蝙蝠和雷達最新知識點整理
《蝙蝠和雷達》課文主要講科學家通過反復試驗,揭開了蝙蝠能在夜間飛行的秘密,并從中受到啟發(fā),給飛機裝上雷達,解決了飛機在夜間安全飛行的問題。下面給大家分享關于四年級蝙蝠和雷達知識點,歡迎閱讀!
四年級蝙蝠和雷達教案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蝙蝠、清朗、捕捉、飛蛾、蚊子、避開、敏銳、鈴鐺、蒼蠅、揭開、推進、障礙物、熒光屏、橫七豎八”等詞語。
2、朗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nèi)容與要點,理解飛機夜間安全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聯(lián)系,激發(fā)熱愛科學、樂于觀察與探究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1、能大致說出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2、知道蝙蝠夜間飛行時不會碰到障礙物的原因。
3、明白蝙蝠和雷達在夜間探路的原理。
學情分析:
每一個學生都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師抓住學生這一天性引導學生大膽的質(zhì)疑問難,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使學生能夠自主學習,做課堂真正的主人。
教學方法手段:
引導學生通過課件觀看科學家對蝙蝠進行的三次試驗的模擬動畫,使學生在觀察中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課前準備:
1、布置學生查找有關仿生學的資料
2、課文朗讀錄音、寫有生字詞語的小黑板、cai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以圖為媒,引入新課
(依次出示蝙蝠和雷達的圖片)同學們,你們認識它們嗎?請說一說你對它們的了解。蝙蝠是一種動物,雷達是一種探測裝置,它們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呢?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篇新課文《蝙蝠和雷達》。(板書課題)指導寫“蝙蝠”兩字。
二、朗讀課文,學習生字
1、聽課文朗讀,注意生字的讀音,標出自然段。
2、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3、同桌輪流讀課文,互相評價,互相指導。
4、出示寫有生字詞的小黑板,指名開火車從讀生字詞,提示學生注意形聲字和“蝙、熒”等字的讀音。
三、默讀課文,歸納大意
1、課文主要講什么?請大家默讀全文,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2、同桌交流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3、指名講,師生共同歸納。你現(xiàn)在知道蝙蝠和雷達之間的關系了吧?
四、學習前三個自然段
(一)默讀前三個自然段,找出過渡句
(二)出示過渡句,這個句子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設問)讀了這個句子,你心中產(chǎn)生了什么疑問?
過渡:要想揭開其中的奧秘,我們要先來學習第三自然段。
(三)重點學習第三自然
1、指名讀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學思考:這個自然段主要寫了什么?
2、指名講段意
3、對于蝙蝠在夜間飛行,你會用什么詞語來形容它?為什么?
4、出示句子:蝙蝠是在夜里飛行的,還能捕捉飛蛾和蚊子,而且無論怎么飛,從來沒見過它跟什么東西相撞,即使一根極細的電線,它也能靈巧地避開。
(1)抓住重點詞句,讓學生知道蝙蝠有能在夜間飛行而且不會有危險的本領。
(2)模擬體驗:你想試一下在夜里飛行嗎?讓學生閉上雙眼,在教室里走一圈,提醒學生要注意安全。
(3)說感受
(4)指導朗讀:蝙蝠的本領真讓人佩服,我們應該帶著怎樣的語氣來朗讀這一段話?(贊嘆、佩服)
五、結束語:
我們?nèi)祟愂强渴裁磥砼袛嘤袥]有障礙物的?(眼睛)那蝙蝠能在漆黑的夜里飛行,它靠的是不是那雙像貓頭鷹一樣銳利的眼睛呢?我們下一節(jié)課再來學習。
四年級蝙蝠和雷達知識點
一、多音字
蒙 mēng(蒙蒙亮)
méng(蒙蒙細雨)
měng(蒙古族)
二、理解詞語
清朗:涼爽晴朗。本課指夜空晴朗。
隆?。簲M聲詞,形容劇烈震動的聲音。本課指飛機飛行的聲音。
啟示:啟發(fā)提示,使人有所感悟。本課指蝙蝠的行為啟發(fā)人們研制出雷達。
敏銳:(感覺)靈敏;(眼光)尖銳。本課指人們懷疑蝙蝠的眼睛靈敏。
揭開:揭露。本課指科學家揭露了蝙蝠夜間飛行的秘密。
障礙:阻擋前進的東西。本課指阻擋超聲波向前的東西。
超聲波:超過人能聽到的頻(20000赫)的聲波。近似做直線傳播,在固體和液體內(nèi)衰減較小,能量容易集中,能夠產(chǎn)生許多特殊效應。廣泛應用在各技術部門。
熒光屏:涂有熒光物質(zhì)的屏,X射線、紫外線等照在熒光屏上能發(fā)出可見光,有的還可以變?yōu)閳D像。本課指雷達接收無線電波的屏。
橫七豎八:有的橫,有的豎,雜亂無章。形容縱橫雜亂。本課指屋子里拉的繩子多而雜亂。
三、課文結構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寫飛機能安全夜航是因為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了啟示。
第二部分(第3-7自然段)寫經(jīng)過反復試驗和研究,科學家終于揭開了蝙蝠夜里飛行的秘密。
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寫科學家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給飛機裝上了夜間探路的雷達。
四、問題歸納
1.說一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事?
課文主要講了科學家經(jīng)過反復試驗,揭開了蝙蝠在夜里安全飛行的奧秘,并從中受到啟發(fā),發(fā)明了雷達安裝在飛機上,保證飛機在夜里安全飛行的過程。
2.科學家是怎樣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發(fā)明雷達的?
科學家從蝙蝠在黑夜飛行能巧妙避開障礙物這一現(xiàn)象開始思考,經(jīng)過反復試驗,發(fā)現(xiàn)蝙蝠是利用超聲波用嘴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最后根據(jù)這一原理發(fā)明了雷達。
3.難道它的眼睛特別敏銳,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東西嗎?此處問句起什么作用?
由蝙蝠夜間飛行,聯(lián)想到“它的眼睛特別敏銳”,進而產(chǎn)生“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東西嗎”的疑問,引出下文科學家對蝙蝠進行的試驗。
4.為了弄清楚這個問題,一百多年前,科學家做了一次試驗。
這句話是個過渡句。“為了弄清楚這個問題”緊承上文,“一百多年前,科學家做了一次試驗”引起下文。
5.科學家經(jīng)過反復研究,終于揭(jiē)開了蝙蝠能在夜里飛行的秘密。從“反復”“終于”,你體會到什么?
“反復”寫出了科學家嚴謹?shù)墓ぷ鲬B(tài)度;“終于”可見科學家揭開蝙蝠夜里安全飛行的秘密費了很大功夫。這句話說明這項結論不是輕而易舉得出來的,而是經(jīng)過反復試驗,反復研究得出來的。、
6.蝙蝠和雷達有著怎樣的聯(lián)系?這種聯(lián)系告訴人們什么?
雷達的天線就像蝙蝠的嘴巴,雷達發(fā)出的無線電波就像蝙蝠發(fā)出的超聲波,雷達的熒光屏就像蝙蝠的耳朵。科學家就是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發(fā)明了雷達。這種聯(lián)系告訴人們:研究生物可以對人類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有所啟示。
7.為了揭開蝙蝠夜里安全飛行的秘密,科學家做了幾次試驗?結果如何?得出了什么結論?
為了揭開蝙蝠夜里安全飛行的秘密,科學家進行了三次試驗。第一次將蝙蝠的眼睛蒙上,它在屋子里飛行沒有碰著鈴鐺;第二、三次分別塞上蝙蝠的耳朵,封住蝙蝠的嘴,它在屋子里飛行將鈴鐺撞得響個不停。三次試驗證明,蝙蝠夜里安全飛行靠的不是眼睛,是靠嘴巴和耳朵利用超聲波配合起來探路的。
8.科學家是怎樣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發(fā)明雷達的?
科學家從蝙蝠在黑夜飛行能巧妙避開障礙物這一現(xiàn)象開始思考,經(jīng)過反復試驗,發(fā)現(xiàn)蝙蝠是利用超聲波用嘴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最后根據(jù)這一原理發(fā)明了雷達。
五、課文主題
本文主要講了科學家經(jīng)過反復試驗,揭開了蝙蝠在夜里安全飛行的奧秘,并從中受到啟發(fā),發(fā)明了雷達安裝在飛機上,保證飛機在夜里安全飛行的過程,告訴我們研究生物可以對人類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有所啟示。
四年級蝙蝠和雷達知識點
【字詞學習】
字:塞(sāi)、熒(yíng)
詞:飛蛾(é)、鈴鐺(dāng)、揭(jiē)、障礙(ài)
【重點句子】
1.清朗的夜空出現(xiàn)兩個亮點,越來越近,才看清楚是一紅一綠的兩盞燈。接著傳來了隆隆聲,這是一架飛機在夜航。
2.蝙蝠是在夜里飛行的,還能捕捉飛蛾和蚊子;而且無論怎么飛,從來沒見過它跟什么東西相撞,即使一根極細的電線,它也能靈巧地避開。難道它的眼睛特別敏銳,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東西嗎?
3.科學家又做了兩次試驗: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讓它在屋子里飛。蝙蝠就像沒頭蒼蠅似的到處亂撞,掛在繩子上的鈴鐺響個不停。
4.科學家經(jīng)過反復研究,終于揭開了蝙蝠能在夜里飛行的秘密。它一邊飛,一邊從嘴里發(fā)出一種聲音。這種聲音叫做超聲波,人的耳朵是聽不見的,蝙蝠的耳朵卻能聽見。超聲波像波浪一樣向前推進,遇到障礙物就反射回來,傳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變飛行的方向。
5.科學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給飛機裝上了雷達。雷達通過天線發(fā)出無線電波,無線電波遇到障礙物就反射回來,顯示在熒光屏上。駕駛員從雷達的熒光屏上,能夠看清楚前方有沒有障礙物,所以飛機在夜里飛行也十分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