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你的工作變得不再“忙碌”
若水221147由 分享
時間:
時間管理不是萬能的,它并不比一個聰明伶俐的(漂亮)女秘書更管用,不過起碼還是可以讓你輕松那么一點點的(而且是免費的)。
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助那些繁忙的職場人士改善工作狀況。篇幅有限,只講道理,不談具體的技巧。對于那些懶于思考,非得別人喂飯的同學,我只能表示遺憾。另外,雖然這些內容也適用于生活場景,但我建議還是隨意些吧,別讓強迫癥和偏執(zhí)毀了充滿不確定性的、豐富多彩的生活。
我開始接觸時間管理大概是在07、08年前后,當時時間管理這個詞還很時髦,剛剛開始伴隨著移動互聯(lián)網的風頭流行起來。當時的我視時間管理為萬能鑰匙,也是GTD流派的忠實追隨者。不過接下來的幾年,隨著工作經驗和時間管理實踐經驗的累積,我開始逐漸正視時間管理,相關的理念、方法和工具也都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最近兩年,我甚至開始覺得,時間管理對大多數人來說實際上是個偽命題。越來越臃腫的列表和越來越復雜的流程只能讓人們 覺得 自己把事情做的更好了,但實際結果卻沒有絲毫改觀,甚至變得更糟,最終,時間管理在越來越雞湯化的過程中,變成了有(diao)志(si)青年們的安慰劑。
其實說到底,時間管理不過是為了達成某個目的而采取的一種手段而已,但條條大路通羅馬,對于個人而言,沒有最好的手段,只有最適合的手段。如何設置清單、如何回顧、如何遵循事務處理流程……都只是“術”而已。既然覺得這些幫不到你,不如徹底拋開這些理論、方法、技巧和工具,忘記條條框框,仔細回想一下,你最初做時間管理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
對于我來說,一直驅使我實踐時間管理(如果我現(xiàn)在做的還算是時間管理的話)的理由很簡單,就是“懶”。
跟我相熟的人知道,我是非常懶的,能躺著就絕不站著(廢話,因為我腰突啊?。茏寗e人代勞的我一定不做。有人說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就是因為“懶”,我深表同意。那么,為了能滿足“懶”的需求,同時又要保證生活質量(其本質是讓自己在未來能“懶”的更舒服),就必須想個法子,做最少的事,有最多的產出,即在更短的時間內做更多的能產生價值的事,簡而言之,就是提高生產力。
弄明白了這一點,我才大徹大悟,于是后來幾乎再也不看時間管理的相關文章了。同時我相信,這個終極目標也適用于大部分人,它才是時間管理的真諦啊同學們!于是在下根據多年的實踐經驗,為大家總結了提高生產力的方法。通常終極技能都是返璞歸真的,所以這些方法也很簡單,只有4條,分別是:
過濾掉那些沒意義的事
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工作之中是最SB的行為,因為工作永遠都做不完同時大部分工作都是毫無意義的(對此有異議的同學,請確認自己的工齡是否超過10年)。為了避免將寶貴的精力用到錯誤的地方,我們需要設置一個過濾器,用來篩選事務。這個過濾器是什么樣子的?我也不知道,因為同一件事務對不同的人來說有不同的意義,大家根據自己的三觀自行選擇吧,不過前提是你得有基本的判斷能力,也別太較真。
誠然,有時候在工作中,我們不得不做一些我們認為無意義的事,這時偷偷懶應付一下也是個無奈的選擇,而如果有人挑刺,那最好審視一下你們之間的目標是否有差異,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比花精力認認真真做無聊的工作更有意義。
過濾事務并不是鼓勵大家逃避工作或者偷懶,而是為了形成一個職業(yè)發(fā)展的良性循環(huán)。如果可以將時間和精力集中到有價值的工作上,就有機會把相對重要的事情做好,后續(xù)就會有更多的資本和能力去挑戰(zhàn)更具含金量的工作,長此以往,人的價值才能逐步體現(xiàn),回報也會越來越高。如果任由自己淹沒在一大堆不知所謂的事務中,最后只能伴隨著這些工作平庸下去。
過濾是讓我們不再瞎忙的第一步,也是最難的一步。有工作經驗的人知道,即使有完美的溝通技巧和過硬的資歷,在職場中拒絕別人仍然要冒巨大的風險。但如果不懂得拒絕,就只能永遠當個“努力的員工”和“親切的同事”了,所以,對許多老好人來說,這一步需要的不是技巧,而是勇氣。
有些事可以授權給別人做
有時候,你不擅長或者無暇顧及某些事務,就要授權給別人去做。授權在這里指的是,將責任歸屬于你的事務,交給別人去做,你跟進結果。
授權并不一定都是上級安排工作給下屬(當然大多數時候是),很多時間管理理論提到的“甩猴子”就是指平級之間的互相“授權”,這聽著有點像推諉或扯皮,但不同的是,事務的確是在推進的,只不過是按照你的計劃在推進。
挑選合適的授權對象是非常重要的。合適的人能做的更快更好,不合適的授權還不如自己搞定省心。這樣問題就來了,有時候,你的能力是所有人當中最強的,所以要么忍受其他人的低效,要么就想辦法幫助他人,讓他人也能做的又快又好。我當然建議后者,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千萬不要被那種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的狹隘想法所束縛。
另一個難題是不愿授權,總得把大小事務都抓在自己手里才安心。有時我覺得這是種無能的表現(xiàn),強將手下無弱兵,對于授權,你只需要做好跟進就足夠了(GTD流程里那個“wait”和“review”就是干這個的),列個表,寫上啥事讓誰去干了,什么時候找那個人要結果,超簡單的對不對?如果你無論如何也沒法放心把事情交給別人做的話,一個選擇是自己承受,別天天叫苦,另一個選擇是去找個心理醫(yī)生。
只要會授權,作為領導來講,工作可能會困難會辛苦,卻絕不會繁雜。總的來說,授權是一件可以讓大家都變得更好的事情,為了能讓其他人按照自己預定的方向和結果行動,你得勇敢的與同事溝通、幫助并歡迎周圍的人變得更強、放手并鼓勵他人去做、勇于承擔最終的后果,因此,你需要的,不是別人給你的保證書,而是自信。
安排好要做的事
有些事必須自己干,所以得學會安排自己的時間。這個是時間管理的重點內容,也有太多相應的方法了。有的提倡記錄時間,找到自己最高效的時段,以便完成重要事務;有的建議每天設置幾個任務,完成了就可以了;有的建議不分優(yōu)先級,按照列表順序,一個一個做;有的建議加上情景標簽,按照不同情景一次性完成相關事務。具體怎么做?還是那句話,都試試,然后找到自己最喜歡的方式就行了。
另外,向大家推薦項目管理中的進度管理知識,這些知識對于科學合理的安排事務極有幫助。安排事務是個需要認真思考和規(guī)劃的活,你得知道每一件事安排多少資源、前置條件是什么、約束條件是什么、用什么方法完成最合適、如何應對風險、如何衡量執(zhí)行程度……好吧,安排事務最重要的,其實是慎密。
提高自己的能力
效率提高了,做同一件工作所需要的時間就變少了,那么為了提高效率,我們就必須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這個道理簡單到讓人忽視。雖然仍然沒有通用的方案,不過這里有一些建議。比如,可以統(tǒng)計一下你工作的內容是啥,重復最多的那些,想個辦法去弄個通用的。另外,想辦法提升工作技能,讓自己能快速的、一次性完成工作。舉個例子,我的工作以做PPT方案最多,所以我會:1.把一些常用的部分(章節(jié)、頁面、元素等)做成通用版本,讓其它方案都可以快速使用,能節(jié)省大量時間;2.把時間投資在學習制作PPT,練習寫作等方面,讓自己具備快速搞定方案的能力。
提高個人能力是最根本的,也是一勞永逸的做法,你不會碰到任何約束和門檻,而且在后續(xù)的日子里可以持續(xù)享受到這項投資帶來的好處,簡直是最劃算的買賣了,所需要的,其實只有一點,就是努力。
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助那些繁忙的職場人士改善工作狀況。篇幅有限,只講道理,不談具體的技巧。對于那些懶于思考,非得別人喂飯的同學,我只能表示遺憾。另外,雖然這些內容也適用于生活場景,但我建議還是隨意些吧,別讓強迫癥和偏執(zhí)毀了充滿不確定性的、豐富多彩的生活。
我開始接觸時間管理大概是在07、08年前后,當時時間管理這個詞還很時髦,剛剛開始伴隨著移動互聯(lián)網的風頭流行起來。當時的我視時間管理為萬能鑰匙,也是GTD流派的忠實追隨者。不過接下來的幾年,隨著工作經驗和時間管理實踐經驗的累積,我開始逐漸正視時間管理,相關的理念、方法和工具也都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最近兩年,我甚至開始覺得,時間管理對大多數人來說實際上是個偽命題。越來越臃腫的列表和越來越復雜的流程只能讓人們 覺得 自己把事情做的更好了,但實際結果卻沒有絲毫改觀,甚至變得更糟,最終,時間管理在越來越雞湯化的過程中,變成了有(diao)志(si)青年們的安慰劑。
其實說到底,時間管理不過是為了達成某個目的而采取的一種手段而已,但條條大路通羅馬,對于個人而言,沒有最好的手段,只有最適合的手段。如何設置清單、如何回顧、如何遵循事務處理流程……都只是“術”而已。既然覺得這些幫不到你,不如徹底拋開這些理論、方法、技巧和工具,忘記條條框框,仔細回想一下,你最初做時間管理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
對于我來說,一直驅使我實踐時間管理(如果我現(xiàn)在做的還算是時間管理的話)的理由很簡單,就是“懶”。
跟我相熟的人知道,我是非常懶的,能躺著就絕不站著(廢話,因為我腰突啊?。茏寗e人代勞的我一定不做。有人說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就是因為“懶”,我深表同意。那么,為了能滿足“懶”的需求,同時又要保證生活質量(其本質是讓自己在未來能“懶”的更舒服),就必須想個法子,做最少的事,有最多的產出,即在更短的時間內做更多的能產生價值的事,簡而言之,就是提高生產力。
弄明白了這一點,我才大徹大悟,于是后來幾乎再也不看時間管理的相關文章了。同時我相信,這個終極目標也適用于大部分人,它才是時間管理的真諦啊同學們!于是在下根據多年的實踐經驗,為大家總結了提高生產力的方法。通常終極技能都是返璞歸真的,所以這些方法也很簡單,只有4條,分別是:
- 過濾事務
- 授權他人
- 合理安排
- 提高效率
過濾掉那些沒意義的事
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工作之中是最SB的行為,因為工作永遠都做不完同時大部分工作都是毫無意義的(對此有異議的同學,請確認自己的工齡是否超過10年)。為了避免將寶貴的精力用到錯誤的地方,我們需要設置一個過濾器,用來篩選事務。這個過濾器是什么樣子的?我也不知道,因為同一件事務對不同的人來說有不同的意義,大家根據自己的三觀自行選擇吧,不過前提是你得有基本的判斷能力,也別太較真。
誠然,有時候在工作中,我們不得不做一些我們認為無意義的事,這時偷偷懶應付一下也是個無奈的選擇,而如果有人挑刺,那最好審視一下你們之間的目標是否有差異,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比花精力認認真真做無聊的工作更有意義。
過濾事務并不是鼓勵大家逃避工作或者偷懶,而是為了形成一個職業(yè)發(fā)展的良性循環(huán)。如果可以將時間和精力集中到有價值的工作上,就有機會把相對重要的事情做好,后續(xù)就會有更多的資本和能力去挑戰(zhàn)更具含金量的工作,長此以往,人的價值才能逐步體現(xiàn),回報也會越來越高。如果任由自己淹沒在一大堆不知所謂的事務中,最后只能伴隨著這些工作平庸下去。
過濾是讓我們不再瞎忙的第一步,也是最難的一步。有工作經驗的人知道,即使有完美的溝通技巧和過硬的資歷,在職場中拒絕別人仍然要冒巨大的風險。但如果不懂得拒絕,就只能永遠當個“努力的員工”和“親切的同事”了,所以,對許多老好人來說,這一步需要的不是技巧,而是勇氣。
有些事可以授權給別人做
有時候,你不擅長或者無暇顧及某些事務,就要授權給別人去做。授權在這里指的是,將責任歸屬于你的事務,交給別人去做,你跟進結果。
授權并不一定都是上級安排工作給下屬(當然大多數時候是),很多時間管理理論提到的“甩猴子”就是指平級之間的互相“授權”,這聽著有點像推諉或扯皮,但不同的是,事務的確是在推進的,只不過是按照你的計劃在推進。
挑選合適的授權對象是非常重要的。合適的人能做的更快更好,不合適的授權還不如自己搞定省心。這樣問題就來了,有時候,你的能力是所有人當中最強的,所以要么忍受其他人的低效,要么就想辦法幫助他人,讓他人也能做的又快又好。我當然建議后者,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千萬不要被那種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的狹隘想法所束縛。
另一個難題是不愿授權,總得把大小事務都抓在自己手里才安心。有時我覺得這是種無能的表現(xiàn),強將手下無弱兵,對于授權,你只需要做好跟進就足夠了(GTD流程里那個“wait”和“review”就是干這個的),列個表,寫上啥事讓誰去干了,什么時候找那個人要結果,超簡單的對不對?如果你無論如何也沒法放心把事情交給別人做的話,一個選擇是自己承受,別天天叫苦,另一個選擇是去找個心理醫(yī)生。
只要會授權,作為領導來講,工作可能會困難會辛苦,卻絕不會繁雜。總的來說,授權是一件可以讓大家都變得更好的事情,為了能讓其他人按照自己預定的方向和結果行動,你得勇敢的與同事溝通、幫助并歡迎周圍的人變得更強、放手并鼓勵他人去做、勇于承擔最終的后果,因此,你需要的,不是別人給你的保證書,而是自信。
安排好要做的事
有些事必須自己干,所以得學會安排自己的時間。這個是時間管理的重點內容,也有太多相應的方法了。有的提倡記錄時間,找到自己最高效的時段,以便完成重要事務;有的建議每天設置幾個任務,完成了就可以了;有的建議不分優(yōu)先級,按照列表順序,一個一個做;有的建議加上情景標簽,按照不同情景一次性完成相關事務。具體怎么做?還是那句話,都試試,然后找到自己最喜歡的方式就行了。
另外,向大家推薦項目管理中的進度管理知識,這些知識對于科學合理的安排事務極有幫助。安排事務是個需要認真思考和規(guī)劃的活,你得知道每一件事安排多少資源、前置條件是什么、約束條件是什么、用什么方法完成最合適、如何應對風險、如何衡量執(zhí)行程度……好吧,安排事務最重要的,其實是慎密。
提高自己的能力
效率提高了,做同一件工作所需要的時間就變少了,那么為了提高效率,我們就必須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這個道理簡單到讓人忽視。雖然仍然沒有通用的方案,不過這里有一些建議。比如,可以統(tǒng)計一下你工作的內容是啥,重復最多的那些,想個辦法去弄個通用的。另外,想辦法提升工作技能,讓自己能快速的、一次性完成工作。舉個例子,我的工作以做PPT方案最多,所以我會:1.把一些常用的部分(章節(jié)、頁面、元素等)做成通用版本,讓其它方案都可以快速使用,能節(jié)省大量時間;2.把時間投資在學習制作PPT,練習寫作等方面,讓自己具備快速搞定方案的能力。
提高個人能力是最根本的,也是一勞永逸的做法,你不會碰到任何約束和門檻,而且在后續(xù)的日子里可以持續(xù)享受到這項投資帶來的好處,簡直是最劃算的買賣了,所需要的,其實只有一點,就是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