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行時間管理就是管理時間

升輝0 分享 時間:

時間是獲得好的學習成績的重要資源,一個學生在學業(yè)上的成敗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對時間的利用。而成績與時間又不是簡單的正比關(guān)系,耗時多未必成績好。下面就讓小編給大家?guī)磉M行時間管理就是管理時間,希望大家喜歡!

進行時間管理就是管理時間

1、不要逼迫自己學習

每個人讀書學習都有興奮與抑制的時候,當你開始感到厭倦,學習效果很不好,需要逼迫自己看書,而且即便努力仍然很討厭看書時,你就要適當?shù)匦菹?,做一點兒你喜歡的事情,不要強迫自己。如果你很輕松地對待自己的這種厭倦,通常過不了一兩天,你就會重新拾起對復習的興趣、正所謂“月有陰晴圓缺”,“潮起潮落”。不要對自己的厭倦大驚小怪,要接受它。反之,如果你看不進去書的時候,還在裝模作樣地學,一定會毀滅自己學習的信心。

記住,要盯住更長遠的目標,不要在乎一時的得失。

2、領(lǐng)悟考試的意義,激發(fā)主動性

一些考生考前復習時,總是把近期的考試當作唯一的目標,人在復習,可內(nèi)心卻對復習充滿厭倦,心想這樣的苦日子快一點過去吧。過去了一天,他們就對自己說: “終于又熬過去了一天,愿蒼天保佑,不要再有這樣的苦日子了?!彼麄兺耆褟土暜斪饕环N磨難,心中很苦。他們沒有看到,人人都是這樣吃苦走過來的,這種吃苦是自己漫長人生道路上的一種磨煉,是一個考驗自我的機會,是很光榮的經(jīng)歷。

考生們可以從相反的角度想一想,如果剝奪了你的考試機會,天天玩,天天享樂,會是一種什么樣的結(jié)果,你愿意嗎?你肯定會覺得人生無意義。所以,復習考試不是吃苦,而是在積累知識和做人的資本,是正常人發(fā)展的一個必不可少的內(nèi)容。

3、接受自己的自卑與不完滿

許多同學浪費時間、學習效率不高,是因為心靈經(jīng)常被消極的情緒所占滿,整天想自己的不足和弱點,“無論如何努力,還是在班上的中下水平”,“我都比平時努力兩三倍了,怎么還是考不了第一名?”其實,不光你有這樣的想法,其他人也在這么想,這么想說明你有上進心,說明你還想通過努力達到更高水平。所以,可以允許自己這樣責備自己,但不能總是看見自己的不足。心理健康的人在這種時候,會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已經(jīng)付出了這么多的努力,干得不錯”,“我有理由為自己取得的現(xiàn)有成績而自豪”。每天在找自己的差距的同時,找一找自己的長處和優(yōu)點,要善于看到自己的成績

4、別對自己要求過高

許多同學之所以不能有效地復習考試,主要是對自己的期望過于完美,總想去吃那些高高在上的果子,結(jié)果面對這些不屬于自己能力所及范圍內(nèi)的果子,他們只有自責和分心。而善于利用時間的人,不在夠不著的果子上面浪費時間,而是打算著如何吃到跳起來恰好夠得著的果子,他們衡量著角度和高度,不斷地往上跳。他們沒有時間自責和幻想,因為他們所有的精力都用于實現(xiàn)這一目標上了

5、對時間的利用要具體而實際

一些同學總發(fā)“毒誓”:“一定要好好學!”可實際上卻總是在浪費時間。原來他們對時間和效率有一種不合理的想法,認為只有安靜下來時的整塊兒時間才是最 “出活兒”的時候。他們被動地等待著這樣的時間,可這種時間往往很少。實際上,時間就在你眼前,往往那些不發(fā)誓的學生最會利用時間。你看,他們在路上,在候車時,在散步時,都知道如何利用這些零散時間做一些對考試有利的事情。由于他們行動了,所以沒有時間焦慮。

學生如何進行時間管理

一、“改進時間支配的任何方法都有賴于對目標的清楚了解”。

記得你們在入學感言中的一句話:“我來了\但這里\不是大學!”更記得你們很多人跟我說起過高考成績公布的那個不眠之夜。所以,開學第一節(jié)課上我抄給你們一首詩,英國詩人斯特朗的《給生活以時間》“……給生活以時間,紡出你看不見的命運之線。……給生活以時間,去把理想實現(xiàn)?!辈⑶宜徒o你們一句話“為了更遠的遠方,讓我們負重前行”。這一切都為著一個目的,希望我們堅定以時間換空間的信念,對理想對目標保有一份激情。

據(jù)說“保持激情”(enthusiasm)這個詞來自希臘語的“entheos”,字面意思是“神在心中”。對目標、理想保有一份虔誠一份神圣,“沒有強烈的希求成功的愿望而能夠成功,世上絕無此理,人間絕無此人”。所以,我常常提醒你們每一天問問自己,從何處來,往何處去。

這里我想和大家多說點,因為已經(jīng)涉及我們耳熟能詳?shù)囊粋€詞“動機”,不妨展開一點,讓我們真正認識“動機”的心理學原義。我們已經(jīng)成人,對自己的行為負責需要理性多于感性。心理學認為,動機即推動人從事某種行為的念頭。是在目標或?qū)ο蟮囊龑拢ぐl(fā)和維持個體活動的內(nèi)在心理過程或內(nèi)部動力。動機具有激活、指向、維持和調(diào)整功能。動機是個體能動性的一個主要方面,它具有發(fā)動行為的作用,能推動個體產(chǎn)生某種活動,使個體從靜止狀態(tài)轉(zhuǎn)向活動狀態(tài)。同時它還能將行為指向一定的對象或目標。當個體活動由于動機激發(fā)而產(chǎn)生后,能否堅持活動同樣受到動機的調(diào)節(jié)和支配。

引起動機的內(nèi)在條件是需要,引起動機的外在條件是誘因。馬斯洛認為人的需求有以下五個等級構(gòu)成: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這五種需要都是人的最基本的需要。這些需要都是天生的、與生俱來的,它們構(gòu)成不同的等級或水平,并成為激勵和指引個體行為的力量。并且需要的層次越低,它的力量越強,潛力越大。隨著需要層次的上升,需要的力量相應(yīng)減弱。在高級需要出現(xiàn)之前,必須先滿足低級需要。

摘引大段資料,無非是想說明,我們在生存需要的激勵和引領(lǐng)下維持和調(diào)整著我們的動機,基于這樣的大前提我們開始談時間管理。

二、“計劃前的行動大于行動前的計劃”

很多事情失敗不是因為缺少行動前的計劃,而是缺少計劃前的行動。所謂計劃前的行動就是采取方法之前對全局的分析,分析要有深度還要有廣度,知己知彼,預之在先。

首先是對備考系統(tǒng)的全面分析。從戰(zhàn)略高度分析敵情布局,就要做好情報的收集與分析。認真解剖考綱和高考試卷,梳理系統(tǒng),清點考點,理點串線,形成網(wǎng)絡(luò)。熟悉試卷結(jié)構(gòu)和題型特點,特別是解讀命題思想和意圖。這樣做的目的是始終把握備考的主動權(quán),既要信任服從老師的指導和安排又不能惟命是從,外因要服從內(nèi)應(yīng)的需要和調(diào)配。備考的過程就是不斷修補、完善自己知識體系的過程,所以必須比照檢視備考系統(tǒng)。

其次是反思自己的不足和需要。通過高考真題的檢測可以發(fā)現(xiàn)自己存在的漏洞,一般認為,如果存在問題無非是“學”與“考”的問題,我們不僅要“會學”還要“會考”,這是兩個不同的問題,需要區(qū)別對待。最好在老師的指導下對自己的問題把脈,“學”的問題集中在考點、題型上,“考”的問題集中反應(yīng)在思路與規(guī)范上。找準弱點,才能確定用功的方向和策略。

還要熟悉學校及個人的作息規(guī)范,找到屬于自己的時間和空間。實際上,我們的復習始終存在兩條線的問題,有些時間空間不屬于自己,必須遵從學校老師的規(guī)范要求。另一條線可以屬于自己,人與人的差別主要取決于這些“業(yè)余”時間的規(guī)劃利用。共性的東西不能不遵守,但更重要的建立個性的方案。

制定任何計劃都需要先完成上述的考察,明了自己要做的事還要明了做這些事的時間和空間,如此,橫軸與縱軸相交叉才可以建立坐標系,確立兩條軸就是所謂計劃前的行動。

良好的習慣是一種個人競爭力

習慣,即積久養(yǎng)成的生活方式。優(yōu)秀是一種習慣,這句話是可以多義理解的。所謂優(yōu)秀其實就是習慣優(yōu)秀;讓優(yōu)秀成為一種習慣;優(yōu)秀的獲得靠的就是習慣的力量等等。習慣養(yǎng)成是一種態(tài)度不是一種能力,越是細微的地方越是體現(xiàn)習慣力量的地方。

高三備考的時間有限空間有限,對于每個人都是公平等值的,差別在于每個人的習慣不同造成效益不同。好的習慣可以使時間增值使空間延展。所以,時間管理的核心是習慣的調(diào)整與養(yǎng)成。比如,生活上盡可能簡潔、有條理,簡潔就是速度,條理就是效率。書籍資料、生活用品的物以類聚;飲食起居的程序簡化快捷高效;課堂上的聽記歸納;作業(yè)時的有錯必糾等等,這些都不難做到,關(guān)鍵是態(tài)度和堅持?!耙晃莶粧吆我話咛煜隆闭f的就是這個道理。

習慣的建立開始需要強迫,強迫它重復發(fā)生?!皩W而時習之”的“習”,本義就是鳥兒反復振動翅膀練習飛翔,即不斷重復強化。為此,不妨注意以下幾點:向自己和周圍的人做出承諾以獲得督促;想做的事立刻進行,學會對自己說:現(xiàn)在開始!關(guān)注結(jié)果,以新習慣帶來的好處激勵自己;老習慣再犯時及時覺醒及時糾正;出現(xiàn)反復行為時要堅定信念,對自己說:我能,一定能,如果你認為你行,你就一定行。

巴爾扎克說過,人的全部本領(lǐng)無非是耐心和時間的混合物。習慣養(yǎng)成考驗的就是人的耐心,一旦養(yǎng)成就會使你的時間倍增。

時間管理上有一個誤區(qū),就是把所有的時間安排得滿滿的,不留空隙,名之曰不浪費時間。其實,所謂時間管理是指用最短的時間或在預定的時間內(nèi)把事情做好,講求的是一個效益問題。時間管理指的是所有時間,包括休息休閑的時間,不僅僅是學習工作的時間。二者各有其值,不可偏頗。管理好自己的休息時間同樣重要,所謂文武之道一張一弛。

當年有一句口號“拼命地玩,玩命地學”是有道理的。高三學生尤其要“會玩”,學會利用零余時間,學會積極休閑。課間、課后,睡前、飯后都是零余時間,看看天、吹吹風、散散步、聊聊天都是休息調(diào)節(jié),聽聽音樂、翻翻報紙也是休息。休息并非就是睡大覺,積極休息就是換一種思維方式,文理科不同學習內(nèi)容的間隔、切換也是休息。每周計劃出一個大塊時間徹底放松更是休息,越是緊張的時候越是必要。很多家長不允許孩子有這樣的安排,其效果適得其反。

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投入到學習中去。規(guī)劃中的學習時間要讓自己忙起來,分秒必爭,不要把整塊時間拆零,學會集中自己的零星時間成為連續(xù)性的時間段。每一個時間段都有具體的事情,每一件事情都有固定的時間去做,把整塊時間劃格子,然后填滿它。每一個時間單位結(jié)束后要回顧反思檢視,要讓自己的計劃成果數(shù)量化、視覺化。一時一事,日事日畢。

出現(xiàn)倦態(tài)情緒不佳想偷懶的時候?qū)W會說“不”。許多人這個時候總會尋找借口等候好情緒、好狀態(tài),花費很多時間以“進入狀態(tài)”,卻不知狀態(tài)是干出來而非等出來的,最佳時機是需要把握的。栽一棵樹的最好時間是20年前,第二個最好的時間是現(xiàn)在。

陷入懊悔和憂郁的時候?qū)W會說“不”。在和復讀生的接觸中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不時陷入對過去的追悔和對前途的擔憂中,虛耗了許多寶貴的`時間和精力。記住一句話:擔憂就是用昨天的錯誤消耗掉今日的時間換來明天的懊悔。終日而思不如須臾之所學,盡管我們是要學會思考,但不能老是思考。改變只會存在于行動中而不是冥想中。

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有意義,總會遭遇干擾性的人和事,這個時候要學會說“不”。不要被無聊的人和無關(guān)重要的事纏住,也不要在不必要的地方逗留太久。時刻要有一個“成本和價值”的觀念,要注重時間的機會成本,使時間產(chǎn)生的價值最大化。

學習中總會有困難,一時解決不了的問題,不妨學會說“不”。就是學會擱置,不要固執(zhí)于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把問題記下來,讓潛意識和時間去解決它們,盡量不要“鉆牛角尖”。講究單位時間的效益,適時放棄或轉(zhuǎn)換方式、學會求助,都是時間管理的題中之義。

總之,要有時間管理的大概念,要認識到它的系統(tǒng)性、策略性,既要具備思考力,更要具備執(zhí)行力。因為一切管理的成功都取決于前線執(zhí)行力。


1332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