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日記
忽視數(shù)學的人是無法了解任何其他科學乃至世界上任何其他事物的。更為嚴重的是,忽視數(shù)學的人不能理解他自己這一疏忽,最終將導致無法尋求任何補救的措施。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日記,歡迎閱讀和分享。
小學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日記精選篇1
今天晚上,我的作業(yè)剛做完,閑著沒事干,就對媽媽說:“媽媽,我作業(yè)做完了,現(xiàn)在該干什么?”媽媽說:“現(xiàn)在,你就幫我買3斤蘋果吧!”我就答應了。媽媽給了我10元錢說:“再多買半斤吧!”我滿口答應了就高高興興地拿著錢來到了水果店,挑了3斤半重的水果,對售貨員說:“幫我算算?!?/p>
阿姨說:“你可以先算一算。”我想了想對阿姨說:“是不是3×3=9(元),再把3元÷2=1元5角,最后把9元+1元5角=10元5角?!蔽矣终f:“不好,阿姨,我的錢不夠,還差5角,我該怎么辦?”我想了想說:“那就把我的零用錢補進去好了!我拿了我的零用錢,湊了進去?!睂Π⒁陶f:“現(xiàn)在夠了。”阿姨說:“你真聰明,是你用智慧來買蘋果的!”
小學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日記精選篇2
今天早上,我正在做奧賽推理題目,做著做著,我被一道題難倒了。這道題的題目是:在一起盜竊案中,法官審問涉及到的四名犯罪嫌疑人甲、乙、丙和丁。甲說:“罪犯在乙、丙、丁三人之中。”乙說:“是丙偷的?!北f:“甲和丁中間有一個人是罪犯?!倍≌f:“乙說的是事實?!苯涍^查證,四人中有兩人說了真話,兩人說了假話,你能找出真正的罪犯嗎?我想了很久,還是沒找到答案,只好去請教我爸爸。
爸爸看了題目說:“四句話中,只有2句是真的,一下不能看出,所以我們可以假定某句是真的來進行推理一下。從而以此為解題的突破口?!?/p>
經過爸爸的點拔,我就開始推理了:“假設甲說的是真話,所以乙、丙和丁三人中還有一個說的是真話,如果乙說的是真話,那么丁說的也一定是真話,這就變成三個人說真話了,就與條件不符合,因此,乙說的不是真話,從而丁說的也是假話,丙說的是真話,于是在這種情況下,甲、丙說了真話,所以丁是罪犯”。
做奧賽題,增長了我的推理能力。
小學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日記精選篇3
昨天我們學習了買東西,老師說:“小明有50元錢,他可以買哪些東西?商店里有文具類、玩具類,還有蔬菜類、水果類、飲料類。你們想買什么?”大家都舉手,可老師只點了一個同學,同學都擠著買。那一個說他要買削筆刀9元錢,買彩筆5元錢,買書包32元,最后又說他不買別的了。老師說:“誰來幫他算一算他一共花了多少錢?”有一個同學舉手了,老師點了這個這位同學,那個同學就是我,我站起來說:“9元+5元+32元=46元”
同學們都為我鼓掌!我好開心。
小學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日記精選篇4
這天我在一本書上看到一道奧數(shù)題,上面是這樣寫的:此刻有一包七兩的種子和一包半兩的種子,在天平上稱(不用砝碼)只稱兩次就把種子分成4.5兩和3兩這兩份,怎樣分?
我是這樣算的:先把7兩的種子平均分成兩份,那么每份是3.5兩,就已經稱一次了。再把一包半兩的種子放在天平的一端,然后把一份3.5兩中取出0.5兩放在天平的另一端,又稱了一次,把天平上的兩個0.5放在一個3.5兩里,就有了3兩和4.5兩。
小學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日記精選篇5
有一天,我們在數(shù)學課上學習了怎樣計算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老師說:“三角形和梯形的計算并不難,就是后面有一個除以二?!?/p>
晚上,我回到家做第二天的數(shù)學作業(yè),看到有長方形等圖形,我就看也不看的直接寫答案,心想:“反正這些都是我學過的圖形?!碑斂吹饺切翁菪螘r,為了計算方便,我就把公式和除以二分開寫。寫著寫著,我就心不在焉了。
第二天,數(shù)學老師評講作業(yè),我心想:“老師肯定把我放到的一堆上。”可老師發(fā)晚了一大堆作業(yè)本,卻沒有我的名字,老師說:“這里有一個同學,他寫三角形和梯形的答案時,有的除以了二,有的卻沒除以二?!辈挥谜f,這肯定就是我的本子啦!后來媽媽看了我的數(shù)學作業(yè)說:“鳴非,你以后寫三角形和梯形的時候,就把公式和除以二一起寫,不要圖方便?!蔽衣犃藡寢尩脑?,就把公式和除以二一起寫。
結果第三天,老師說:“熊鳴非同學寫得真好,他的三角型和梯形都除以了二!”我聽了,心里像吃了蜜糖一樣甜。
“在計算圖形面積的時候,不除以二的,就不除,要除以二的,就連同公式一起除?!边@就是我計算圖形面積的'金鑰匙。
小學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日記精選篇6
今天,老師教了我們“比的基本性質”。
“比的基本性質”與“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差不多,都是比的前項與后項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shù),0除外,比值不變。這可不是空穴來風!
16:4的比值是4,那4:1的比值也是4,再仔細觀察一下兩組數(shù)。16到4是除以了4,4到1是除以了4,也就是說“16:4的前項和后項同時除以了4”,比值依然是4,那么反過來看4到16是乘了4,1到4是也是乘了4,就說明4:1的前項和后項同時成了4,比值依然是4。
從這一個例子中就可見一斑了,所以,我們才得出了論”比的前項和后項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shù)2,0除外,比值不變。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是比的前項和后項“同時”,如果前項先乘,后項再乘那就不行了;也一定要是“相同的數(shù)”,如果不是相同的數(shù),一個乘3,一個乘4,那就更不行了;當然,0就要除外了!
小學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日記精選篇7
暑假里的一個晚上,媽媽帶我去了留下世紀聯(lián)華超市,我看到了商場的人可真多?。?/p>
里面的東西也是很多,有文具、食品、服裝、煙酒、玩具等。我和媽媽買了紫菜、牛奶、果凍、飲料、魷魚絲、沐浴露、襪子、梅子、香欖和巧克力等。他們的價錢分別是:23元、9元、3元、6·5元、28元、3元、40元、6元、10元、1元。在收銀臺前,媽媽說:“兒子,你能跟阿姨比算速度嗎?把要付款的金額算出來?”我知道我的心算能力不是很強,連忙找來一張紙和一支筆,迅速認真地算起來,不過還是沒售貨員阿姨的電腦快,當我把結果告訴媽媽的時候。阿姨已經算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