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三伏天時間分段
2023三伏天時間分段是什么?每年進入三伏天之后,都是很熱的,特別是中伏的十天(有時是二十天),是最熱的。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中伏”之說。下面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023三伏天時間分段(最新),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2023三伏天時間分段
入伏:2023年7月11日-2023年7月20日,共10天;
中伏:2023年7月21日-2023年8月9日,共20天;
出伏:2023年8月10日-2023年8月19日,共10天。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原因:
夏至后太陽直射點雖然在南移,白晝時間在慢慢縮短,但是太陽輻射到地面的熱量依然大于地面輻射到空中的熱量,地面的熱量還將一天比一天高,三伏期間地面吸收的熱量累積到最大。
其次,三伏天主要吹來自太平洋的東南風(fēng),海風(fēng)造成三伏天期間濕度大,而水的比熱容大,潮濕的空氣時能吸收大量的熱量,因此三伏天往往會感到非常悶熱,極易發(fā)生“中暑”的現(xiàn)象。
最后,三伏期間我國大部分地區(qū)受副熱帶高壓控制,有利于陽光照射,地面輻射增溫,這也是三伏期間天氣炎熱的主要原因。
三伏天防暑建議
雖然我們現(xiàn)在有空調(diào)和電風(fēng)扇這樣子的現(xiàn)代電器,不用再像古人一樣擔(dān)心炎炎夏日。但是我們也需要做好防暑的基本工作,入伏后,空氣的濕度增大,加上持續(xù)高溫,容易中暑。這個時候最適合清補。
吃冷飲的話,會導(dǎo)致濕氣入體,外濕入內(nèi),雖然刨冰和冰淇淋一類的涼飲很好吃,但還是要克制。
涼拌和清炒是夏天的最佳烹飪方式。能夠最大程度保持蔬菜的營養(yǎng),可以促進食欲和消化,少吃油膩和辛辣的食物。
另外,夏天不提倡進行劇烈的室外活動,可以選擇早晚慢跑和游泳,一樣可以強身健體
空調(diào)室內(nèi)溫差不宜太大,即使天氣再熱也要注意空調(diào)的室內(nèi)溫度,不要太低,會導(dǎo)致溫差大產(chǎn)生落差,容易中暑
不易佩戴,金屬首飾。三伏天出汗量會特別大,而金屬裝飾品中的一些微量元素接觸到皮膚可能會引起接觸性皮炎。
出門一定要隨身攜帶好防暑降溫藥品,如十滴藿香正氣水風(fēng)油精等。
另外生活要盡量規(guī)律,不要經(jīng)常熬夜,保證充分的睡眠也是可以預(yù)防中暑的。睡眠時注意不要直對著空調(diào)出風(fēng)口。
三伏天介紹
三伏是中原地區(qū)在一年中最熱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農(nóng)歷計算的,大約處在陽歷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間。每年入伏的時間不固定,中伏的長短也不相同,需要查歷書計算,簡單地可以用“夏至三庚”這4字口訣來表示入伏的日期,即從夏至后第3個“庚”日算起,初伏為10天,中伏為10天或20天,末伏為10天。
我國古代流行“干支紀日法”,用10個天干與12個地支相配而成的60組不同的名稱來記日子,循環(huán)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個天干中的第7個字,庚日每10天重復(fù)一次。
從夏至開始,依照干支紀日的排列,第3個庚日為初伏,第4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后第1個庚日為末伏。當夏至與立秋之間出現(xiàn)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出現(xiàn)5個庚日則為20天。看來,庚日出現(xiàn)的早晚將影響中伏的長短,所以,出現(xiàn)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況。
初伏中伏末伏哪個最熱:中伏最熱
俗話說熱在中伏,2023年中伏從7月21日開始,總共20天。在這個三伏的40天里,一般來說,中伏的20天是最熱的時候。中伏最突出的特點是“熱”,而且是“濕熱”,“桑拿”天氣讓人難以喘息,仿佛置身于一個大蒸籠。
入伏之后,地表濕度變大,每天地面吸收的熱量較多,散發(fā)出來的熱量較少,地表層的熱量累積,所以一天比一天熱。進入中伏,地面積累的熱量達到最高值,天氣就最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