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三伏天時間表是幾月到幾月
入伏之后,我們便迎來初伏,所謂的初伏就是一伏或頭伏,也就是三伏天的第一階段。下面小編給大家整理了關(guān)于2023年三伏天時間表是幾月到幾月的內(nèi)容,歡迎大家閱覽借鑒!
2023年三伏天時間表是幾月到幾月
初伏:2023年7月11日~2023年7月20日,共10天;
中伏:2023年7月月21日~2023年8月9日,共20天;
末伏:2023年8月10日~2023年8月19日,共10天。
今年三伏天的時間從7月11日一直持續(xù)到8月19日,總共40天。
入伏禁忌有哪些
少吃冷飲
天氣炎熱,暑期逼人,這時候來上一口大大的冷飲,無疑是最美好的事情了,若是經(jīng)常吃冷飲,心理上得到了滿足,但是苦了身體,冷飲會使胃粘膜下血管收縮,黏膜層變薄,出現(xiàn)粘膜水腫和糜爛,這樣長期下去會得胃穿孔或者胃潰瘍,苦不堪言啊。
吹干頭發(fā)再睡覺
有些人可能會覺得夏天天氣這么熱,把頭發(fā)擦干之后很快頭發(fā)就可以自己干掉。其實晚上睡覺時面部神經(jīng)處于最松弛、抵抗力最低的時候,如果受到濕發(fā)的冷刺激,很容易影響耳后的面神經(jīng),導致局部痙攣,從而誘發(fā)面癱現(xiàn)象,并且早上起來頭發(fā)會臭臭的喲!愛美的仙女們吹干頭發(fā)再睡吧!
不要沖涼水澡
由于冷水的刺激,皮膚血管立即收縮,血循環(huán)阻力加大,心肺負擔加重,同時機體抵抗力降低,人體潛在細菌和病毒會乘虛而入,從而引起疾病。嬰幼兒、老年人、經(jīng)期或孕期女性更要注意哦!
三伏天的由來
伏是五行學家對季節(jié)的說法,本來四季春、夏、秋、冬為木、火、金、水。木生火而火克金。有火相克,秋天就不敢出來。就要潛伏。五行學家就把這段時間稱為“伏”,也叫“長夏”,五行中為“土”。加入長夏后一年就是五季。這樣木、火、土、金、水,都是相生關(guān)系。因為秋天屬“庚辛金”所以從“庚日算起。又因為最熱的時間是夏至后20到30天開始,所以入伏從夏至后第三個庚日算起。再因為庚日到夏至的時日相差比較大,于是有40天“伏”和30天“伏”之分。一般立秋后還有一“伏”是基本規(guī)律。
三伏天氣候有何特點
入伏后,地表濕度變大,每天吸收的熱量多,散發(fā)的熱量少,地表層的熱量累積下來,因此一天比一天熱,到了三伏,地面積累熱量達到最高峰,天氣就最熱。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氣濕度大,水的熱容量比干空氣要大得多,這也是天氣悶熱的主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熱帶高壓加強,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壓內(nèi)部的下沉氣流,使天氣晴朗少云,對陽光照射有利,地面輻射增溫,天氣就更熱。
三伏天養(yǎng)生食物
酸梅湯
酸梅湯的原料是烏梅、山楂、桂花、甘草、冰糖老北京人很喜歡喝的就是酸梅湯了,它可以有湯消食合中,行氣散淤,生津止渴,收斂肺氣,除煩安神,常飲可祛病除疾、保健強身,是炎熱夏季不可多得的保健飲品。
綠豆粥
綠豆水是三伏天養(yǎng)生防中暑的重要食物,綠豆亦食亦藥,可用以清熱解毒、消暑、利水,治暑熱煩渴、水腫等。不過應注意,綠豆屬于涼性藥食之品,身體虛寒或脾胃虛寒者過量飲用,會出現(xiàn)腹痛腹瀉,陰虛者也不宜大量飲用,否則會致虛火旺盛而出現(xiàn)口角糜爛、牙齦腫痛等癥狀。
茯苓鮮荷粥
荷葉1張(鮮、干均可),鮮紫蘇10片,茯苓50克,鮮淮山100克,薏米30克,粳米或小米100克。先將荷葉、紫蘇煎湯去渣,把茯苓、淮山、洗凈的粳米或小米加入湯中,同煮為粥,出鍋前根據(jù)口味下適量糖或鹽入鍋。茯苓鮮荷粥清熱解暑、寧心安神、止瀉止痢,對心血管疾病、神經(jīng)衰弱(神經(jīng)內(nèi)科 心理咨詢)者有輔助治療作用。
山藥排骨
三伏天炎熱濕氣重,人體排汗嚴重,鉀鈣微量元素流失嚴重,容易傷陰耗氣,此時最應該食用補血益氣、滋陰養(yǎng)脾的食物。山藥排骨是極好的滋陰食材,并帶有補鈣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