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節(jié)氣的含義是什么
夏至節(jié)氣悄悄向我們走來。夏至雖然陽氣較盛,且白晝最長,但卻未必是一年中最熱的一天,因此時接近地表的熱量仍在積蓄,并沒有達到最多的時候。下面是小編精心推薦的夏至節(jié)氣的含義是什么,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24節(jié)氣夏至的物候意義,夏至節(jié)氣含義
夏至物候:夏至之日鹿角解,又五日蟬始鳴,又五日半夏生。
夏至是天道陰陽的轉(zhuǎn)折點。地法天,物至則反,物極必反,夏至之后,大地上喜陰的生物開始出現(xiàn),喜陽的生物則開始衰退。
中國古代將夏至分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蟬始鳴;三候半夏生。”
麋與鹿雖屬同科,但古人認為,二者一屬陰一屬陽。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屬陽。夏至日陰氣生而陽氣始衰,所以陽性的鹿角便開始脫落。而麋因?qū)訇帲栽诙寥战遣琶撀?而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陰氣之生便鼓翼而鳴;半夏是一種喜陰的藥草,因在仲夏的沼澤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
由此可見,在炎熱的仲夏,一些喜陰的生物開始出現(xiàn),而陽性的生物卻開始衰退了。
夏至的風俗吃什么,夏至節(jié)氣含義
1、夏至習俗吃什么:夏至蛋
在湖南的衡陽、郴州、永州和湘西吃夏至蛋。湘南一帶,主要是嘉禾、藍山、桂陽于夏至當天早晨起來,將整雞蛋煮熟,用紅紙或紅色染料將蛋皮染紅,再用一個小網(wǎng)袋裝上,系上少年、兒童的前胸,一直掛到中午或下午再剝?nèi)サ皻⒌俺缘簟C耖g以為夏至吃蛋,能強身健胃,行走有勁。諺云“夏至吃蛋,石板踩爛。
2、夏至習俗吃什么:熱面
還有人愛在酷熱的夏天吃熱面,那叫”鍋挑兒“,據(jù)說有”辟惡“之意,吃熱面是為驅(qū)除邪惡,多出汗以祛除人體內(nèi)滯留的潮氣和暑氣。
3、夏至習俗吃什么:生菜、涼面
老北京的風俗習慣,每年一到夏至就可以開始大吃生菜、涼面了,吃這些生冷的食物可以有效的幫助降火開胃,促進食欲,但是又不至于會因為過于寒涼而損害身體健康。因此每逢夏至將近的時候,涼面這些食物就會大賣了。
夏至三侯,夏至節(jié)氣含義
夏至有三候,分為:
鹿角解:夏至日陰氣生而陽氣始衰,所以陽性的鹿角便開始脫落,換句話說,一旦到了夏至,鹿角也會減小。
蜩始鳴:叫聲沸稠為粘羹,雄性的蟬會在夏至后鼓翼而鳴,它立秋后才鳴,也稱寒蜩、寒蟬、夏蟬。
半夏生:半夏是一種喜陰的藥草,作為一種中藥材,主治半開半闔之病,協(xié)調(diào)中樞。因在仲夏的沼澤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
夏至節(jié)氣氣候特點,夏至節(jié)氣含義
1、降水量大:夏至節(jié)氣期間降水量是非常大的,這個時候正是感夏到來的時候,所以在江南地區(qū)會多次出現(xiàn)暴雨天氣,嚴重的時候還會有洪澇災(zāi)害;在江淮一帶,還會有梅雨天氣,空氣變得非常潮濕陰冷,容易滋生霉菌、病菌;在北方地區(qū),也會經(jīng)常出現(xiàn)降雨,時不時地就有大雨、小雨或雷陣雨。
2、日照長:夏至節(jié)氣最顯著的特點就是日照長,夏至那一天,正是北半球一年中日照長度最頭漫長的時候,夏至之后的一段時間內(nèi),也是晝長夜短的,每天我們接收到的光照都非常多,這和情況一直維持到秋天。
3、氣溫高:夏至節(jié)氣到來的時候,氣溫是非常高的,雖然并不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但也是一年中少有的高溫階段,很容易會導(dǎo)致人中暑的情況發(fā)生,所以當夏至出現(xiàn)的時候,我們就要及時地避暑。
夏至食俗地域差異,夏至節(jié)氣含義
在中國不同地區(qū)夏至有不同習俗。比如在中國西北地區(qū)如陜西,夏至食粽,并取菊為灰用來防止小麥受蟲害。而在南方,此日秤人以驗肥瘦。農(nóng)家搟面為薄餅,烤熟,夾以青菜、豆莢、豆腐及臘肉,祭祖后食用或贈送親友。在某些地區(qū),夏至多有未成年的外甥和外甥女到娘家吃飯的習俗。舅家必備莧菜和葫蘆做菜,俗話說吃了莧菜,不會發(fā)痧,吃了葫蘆,腿里就有力氣,也有的到外婆家吃腌臘肉,說是吃了就不會疰夏。
北京:
“冬至餃子夏至面”,好吃的北京人在夏至這天講究吃面。按照老北京的風俗習慣,每年一到夏至節(jié)氣就可以大啖生菜、涼面了,因為這個時候氣候炎熱,吃些生冷之物可以降火開胃,又不至于因寒涼而損害健康。
紹興:
舊時,在浙江紹興地區(qū),人們不分貧富,夏至日皆祭其祖,俗稱“做夏至”,除常規(guī)供品外,特加一盤蒲絲餅。而紹興地區(qū)龍舟競渡因氣候故,明、清以來多不在端午節(jié),而在夏至,此風俗至今尚存。
無錫:
夏至這天,無錫人早晨吃麥粥,中午吃餛飩,取混沌和合之意。有諺語說:“夏至餛飩冬至團,四季安康人團圓?!背赃^餛飩,為孩童秤體重,希望孩童體重增加更健康。
漠河:
漠河市是中國緯度最高的縣份,由于緯度高,使漠河地區(qū)在夏季產(chǎn)生極晝現(xiàn)象,時常有北極光出現(xiàn),因此人們稱漠河市為“中國的不夜城”、“極光城”。漠河白夜產(chǎn)生在每年夏至前后的9 天中,即6 月15日—25日,此時漠河多出現(xiàn)晴空天氣。
山東:
夏至這天山東各地普遍要吃涼面條,俗稱過水面,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諺語。萊陽一帶夏至日薦新麥,黃縣(今龍口市)一帶則煮新麥粒吃,兒童們用麥秸編一個精致的小笊籬,在湯水中一次一次地向嘴里撈,既吃了麥粒,又是一種游戲,很有農(nóng)家生活的情趣。
嶺南:
夏至狗
夏至吃狗肉和荔枝,是嶺南一帶的人以借名想吃的“專利”。廣州粵語地區(qū)和廣西的欽州、玉林等地區(qū)的人也是非常喜歡在夏至吃狗肉和荔枝的。據(jù)說夏至日的狗肉和荔子合吃不熱,有“冬至魚生夏至狗”之說,故此夏至吃狗肉和荔枝的習慣延續(xù)到今。
“吃了夏至狗,西風繞道走”,大意是人只要在夏至日這天吃了狗肉 ,其身體就能抵抗西風惡雨的入侵,少感冒,身體好。正是基于這一良好愿望,成就了“夏至狗肉”這一獨特的民間飲食文化。如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家家戶戶在夏至日殺狗的景致已不復(fù)存在。然而,家家戶戶吃狗肉的習慣依然如故。
陜西:
陜西,此日食粽,并取菊為灰用來防止小麥受蟲害。在南方,此日秤人以驗肥瘦。農(nóng)家搟面為薄餅,烤熟,夾以青菜、豆莢、豆腐及臘肉,祭祖后食用或贈送親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