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分釣魚有哪些小技巧_秋分應(yīng)該如何釣魚
秋分時節(jié),我國大部分地區(qū)已經(jīng)進入涼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氣與逐漸衰減的暖濕空氣相遇,產(chǎn)生一次次的降水,氣溫也一次次地下降。以下是小編整理了關(guān)于秋分釣魚有哪些小技巧,希望你喜歡。
秋分釣魚有哪些小技巧
注意釣點選擇
秋季溫度適宜,魚往往在岸邊稍深的亂石和水草中覓食,魚塘的魚還喜歡在喂飼料的地方覓食,在這些地方打窩子釣魚,上鉤頻繁。
在一天中,早晚溫度低,宜在邊上釣;中午溫度高,宜在深水釣。同時,還要注意選擇氧氣含量多的水域,如迎風的岸邊、增氧機周圍、進水口等地方都含氧量多;雨后水中溶氧量高,也是釣魚的好時機。
陰陽巧掌握
秋天垂釣,主要應(yīng)選擇陰涼處下竿。但這期間的早晚,特別是“秋分”過后多為陰雨的晚秋,也要考慮改“陰”釣為“陽”釣。
掌握提竿時間
提竿時機與季節(jié)有關(guān)。秋冬季魚兒或在深水避寒,或進入冬眠狀態(tài),少有攝食,且動作微弱,一旦有浮漂移動信號,應(yīng)立即提竿。
提竿動作要領(lǐng)
出現(xiàn)信號時,垂釣者應(yīng)迅速提竿。正確的姿勢是,竿柄頂住持竿的上肘部,肘部突然下壓,手腕稍稍發(fā)力向上抬。垂釣較大的魚時應(yīng)盡量遛魚;魚往遠處或深水處逃切忌硬拉,以免驚走周圍魚。
秋分釣鯽魚技巧有哪些
1.采用拖鉤法,天涼后魚一般很少進窩,釣魚時不應(yīng)固定窩點,應(yīng)采用拖鉤法。每次都將鉤線盡力向前拋,待沉底數(shù)秒后,若無魚咬鉤,則提竿將鉤線緩慢向岸邊移動,每次移動30~40cm為宜,近了后,再提竿向左或向右移動50~60cm,就這樣周而復(fù)始,多提幾次就能釣上大鯽魚了。
2.多布窩點施釣法。在有水草覆蓋的自然水體中,鯽魚多藏在水草之下,此時鯽魚行動遲緩,比較分散,且大鯽魚不多,密度不大。如果采用集中誘釣,不一定很理想。像這種情況就應(yīng)該通過多布窩點,廣泛誘集,通過多點取勝。
3.懸墜動餌法。天氣暖和的季節(jié),鯽魚在搶食下落的食物時,往往會貼底尋食一些落底的餌料,因此會出現(xiàn)底釣,浮釣。天氣變涼后,由于水溫及魚體本身生理因素的影響,當餌料落入水中的時候,能夠激起他們的食欲的也僅僅為那些緩慢飄落的動態(tài)餌團,而一旦這些餌團完全落底后,他們不會再去理會這些死餌了。
秋分應(yīng)該如何釣魚
選位的變化
秋分選位的辦法與初秋區(qū)別不是很大,只是換位的時間要比初秋稍微晚一些。如初秋在上午10時由淺水換到深水處,秋分階段就應(yīng)在11時或在12時再換。另外,換位的時間也要根據(jù)天氣和氣溫情況來確定,如今天是大晴天,就稍微換早一點,如是陰天或下雨天,我們就應(yīng)換得更晚一些。
釣組的變化
秋天的釣組就應(yīng)該講究精細了。秋釣時,我們夏天所用的粗線大鉤長漂,這時就應(yīng)該換成較細的線組,較小釣鉤,細而短的小浮漂了。因為隨著天氣的逐漸變冷,魚類的活動量變小,覓食的動作也比夏天輕了許多。
所以,我們就要用小鉤、細線、短小浮漂施釣。另外,在浮漂的調(diào)整上一定要講究靈敏度,應(yīng)調(diào)靈釣靈,就是浮漂上下移動1目或半目,我們就應(yīng)迅速揚竿。如我們還像夏天那樣調(diào)靈釣鈍或等拉黑漂,送高目,就會影響魚獲。
餌料的變化
秋釣的餌料,就不能純用清淡的素餌了,這時的餌料味型就要講究葷腥了。用面食的釣友,就要在面食中給魚加“腥”了。具體辦法是,在開餌時,一定要在糟食中添加含葷腥味的商品餌。
人們用紅蟲夾將紅蟲掛在鉤上,或用線將血蟲捆綁掛鉤及用蚯蚓垂釣,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從餌料的狀態(tài)上講,這時我們的餌料一定要開得較軟一些,餌球不要搓得太大,要講究餌的適口性,比重要講究輕一些,以免餌料入水后扎入醬層而影響上魚
操作的變化
秋天釣魚,要依氣候變化為先決條件來決定具體操作辦法。在正常情況下,應(yīng)選擇在晴好天氣出釣,早晚釣近、釣淺;午時釣深、釣遠、釣中間,早晚用短竿釣近;午時用長竿釣遠。原因是早晚池塘邊的溫度要高于中間,而午時太陽出來,魚塘中間的溫度就會高于邊上。對于浮漂的調(diào)、釣與夏天相比,也要有所變化。
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