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學子進入常春藤名校之后,“雙一流”建設必須找準三個坐標

惠敏221147 分享 時間:

下面給大家分享一個故事及“雙一流”建設的目標,歡迎閱讀!

  寒門學子進入常春藤名校之后

  “階層的符號無處不在”

  “階層的符號無處不在,從你穿的衣服,到你說話的樣子?!?/p>

  當埃爾·巴羅斯作為新生第一次踏入哈佛大學校園的時候,她感覺特別不適應,就好像她的額頭上刻著“低收入”3個字似的。校園里的樹那么綠,鵝卵石鋪就的道路那么精致……這些景致美好得一點兒也不真實?!跋裎疫@樣的女孩不屬于這種地方?!?/p>

  對埃爾來說,世界的顏色是灰的。她家位于紐約一個治安混亂的貧困街區(qū),街區(qū)周圍終日警笛長鳴。埃爾的父母用盡了積蓄,才從幫助貧困人群造房子的公益組織“人道家園”那里買了一處小房子。她家經(jīng)常缺錢,有時連肥皂、卷紙這樣的生活用品都買不起。

  突然有一天,埃爾收到了一封來自哈佛大學的錄取郵件,哈佛提供的全額獎學金也讓她付得起高昂的學費?!皬哪且豢唐鹞揖椭?,”埃爾說,“我再也不用像父母一樣受苦了?!?/p>

  可是,進入哈佛之后,焦慮和失落一直沒有離開。

  大學一、二年級,她在課堂上很少開口,因為擔心用錯詞,發(fā)錯音。埃爾的父母是來自哥倫比亞的移民,在家里,父母說西班牙語。埃爾出生在紐約,但她只有在學校里才能學到英語。正因為如此,雖然在閱讀的時候能夠理解許多單詞,但她不敢大聲地把這些詞說出來——很少有人會糾正她的發(fā)音。

  經(jīng)濟背景還影響到交朋友?!澳銜驗橹Ц恫黄鹨恍┵M用而被朋友圈淘汰?!卑栒f,“比如,如果有人說,我們?nèi)ゲ蛷d吃飯然后看電影吧……你就只能悄悄離開?!?/p>

  在同齡人談論購買一件200美元的衣服,或者去國外度假的時候,埃爾總是不知道怎樣加入討論。

  “那些有錢的孩子,常常意識不到這種談話會讓別人產(chǎn)生什么感受?!彼麄兛隙ú皇枪室獾?,因為那就是他們的日常生活,但總會誤傷其他人的自尊心。因為交友困難,埃爾選擇一個人居住,她覺得自己沒法忍受和“特權階層的人”當室友。

  有時,課程的設置也會讓貧困生感受到來自上層的“壓迫感”。比如,在最近的一次社會學的課上,教授讓學生們定義自己的社會階層。

  “中產(chǎn)?!币粋€學生說。

  “上層?!绷硗庖粋€學生說。

  這個議題讓埃爾很不舒服,因此她拒絕參與:“當著那么多同齡人承認你很窮,是一件特別痛苦的事。”

  獎學金不能解決所有問題

  曾幾何時,進入常春藤名校是美國精英家庭子女的“特權”。進入新世紀后,哈佛、耶魯和普林斯頓等名校決定改變游戲規(guī)則,給予貧困家庭子弟全額獎學金,每年最高可達5.9萬美元。2014年,19.3%符合條件的哈佛學生獲得了獎學金。

  但減免學費只是幫助寒門子弟克服了第一個障礙?!吧厦J且粓鰪氐椎奈幕瘺_擊?!惫鸫髮W二年級學生特德·懷特說。

  特德出生在牙買加平原一個工人家庭,父親是位公交車司機。他感覺,哈佛大學不是為自己這種背景的孩子設立的。許多同學在大學一年級開始就創(chuàng)立公司或公益組織,而他們的資源一般都來自父母?!拔覀兊钠瘘c就不一樣?!碧氐抡f。

  畢業(yè)之后的去向也讓窮孩子們緊張。名校中的大部分孩子能依靠父母的關系到大公司實習。即使單看個人表現(xiàn),在面試的時候,富裕家庭的孩子也會占據(jù)優(yōu)勢,因為他們表現(xiàn)得更加自信和從容。低收入家庭的學生普遍存在自信問題,他們從來沒見過大公司里的律師、高管或華爾街精英。他們的父母沒有能力帶他們見識職場精英的世界。

  有時,特德會懷疑進入哈佛不是一個正確的選擇,盡管他知道,進入哈佛可能讓他遠離父母那樣終日為經(jīng)濟掙扎的生活。

  富裕家庭的孩子無憂無慮地享受著上一輩的各種“福利”時,貧困的孩子卻要時時想著反哺父母。拉美裔學生亞歷杭德羅·克勞迪奧曾經(jīng)苦惱地對一位富裕的朋友說:“媽媽這幾天問我有沒有余錢,可以用來支付賬單?!彼哪赣H是一位日托中心的保姆,父親是個焊工。

  朋友沉默了半晌,不知道說什么才好,最后他說:“我為你感到抱歉?!?/p>

  聽到朋友這樣說,克勞迪奧感覺更糟了。

  雷娜塔·瑪汀是布朗大學的畢業(yè)生,爸爸是披薩送餐車的司機。學校給她提供了9萬美元的助學金,但她在校園里仍然需要依靠“化緣”度日——因為患有“身份認同焦慮”,雷娜塔去看心理醫(yī)生,學校提供的醫(yī)療保險支付了診費中的大頭兒,但她連15美元的自負部分也承擔不起?!皩W校認為,十幾塊的‘額外費用’人人都能承擔,但事實是,我們不能?!?/p>

  雷娜塔不得不到學校的教會機構申請資金,用來購買課本和回家的車票?!皩で髱椭娴暮軐擂?,”她說,“但我只能反反復復地把自己的故事告訴教授和老師們,否則就沒辦法從布朗畢業(yè)?!?/p>

  與原生家庭漸行漸遠

  耶魯新生朱莉婭·迪克森每次走進餐廳的時候,漢堡包餐臺服務生都會特別高興:“朱莉婭,你今天想吃點什么嗎?”正在搬箱子的校工也熱情地打招呼:“天氣挺冷的,對嗎?佐治亞女孩?”

  朱莉婭在佐治亞鄉(xiāng)下長大,是家中11個孩子中的老二,父母是經(jīng)營食品攤的小販。如今,她戴著黑邊眼鏡,涂著茄子色的唇膏,看上去已經(jīng)和從前的那個鄉(xiāng)村孩子大不相同。

  朱莉婭記得,幾年前父母第一次開著租來的車到大學來看自己。見到朱莉婭的朋友時,他們非常不自在。他們沒有去拜訪女兒的教授或者導師,卻要求去見學校餐廳的工作人員。

  “你們可以幫我照看女兒嗎?”她的爸爸問一個工作人員。

  父母對自己身份的定位,如同當初朱莉婭對自己的定位一樣。她有時把自己當作“食品攤的朱莉婭”,有時把自己看成“耶魯?shù)闹炖驄I”,調(diào)和這兩種身份非常困難。她的父母也意識到了變化。

  讀大學后,朱莉婭只回過兩次家。最近一次回家時,爸爸不無擔心地說:“也許教育正把你從我們身邊越拽越遠。我不希望你因為有我們這樣的爸媽而感到羞愧?!?/p>

  藤校里的貧困學生最初可能感覺自己不屬于校園,然而慢慢地,他們會逐漸感到,自己也不屬于原生家庭。 “他們在學校的時候,心心念念想要回家”,布朗大學老師羅莫說,但藤校教育對他們的語言、外表和行為都進行了改造,“他們不再適應從前的生活了”。

  艾莉·杜普勒是耶魯大學全球事務專業(yè)的學生,她有一頭紅褐色的卷發(fā),戴著銀色的耳環(huán)。耳環(huán)是她在土耳其買的,那次旅行由耶魯資助。艾莉曾和自己的單親母親住在一輛拖車上,一直住到六年級。后來,她每天需要乘坐單程兩小時的公交車,才能到一所好點的高中上學。

  接受采訪時,艾莉正在經(jīng)歷“經(jīng)濟危機”?!皩W校資助部門的一張支票還沒到,這兩天有幾頓飯我就不吃了。” 盡管如此,艾莉仍說耶魯給了她一種“經(jīng)濟安全的錯覺”。“在校園里呆的時間越久,我越感到自己不屬于低收入群體?!?/p>

  艾莉認為自己能更好地融入耶魯是因為她是白人?!耙话銇碚f,如果我不主動暴露家庭背景,大家都會以為我和大部分白人孩子一樣,來自上中產(chǎn)家庭,住著郊區(qū)的大房子?!彼€是耶魯滑雪隊的一員——她媽媽在一個度假勝地經(jīng)營纜車,她可以免費滑雪。

  艾莉喜歡通過別人的眼睛來看待自己,這讓她覺得,自己可以過一種完全不同的生活。盡管如此,畢業(yè)仍然迫在眉睫?!拔矣X得自己正在一個梯子上往上爬。如果畢業(yè)了,我會不會滑落回去呢?”

  讓每個學生都意識到自己“擁有權利”

  哈佛大學教授安東尼·杰克致力于研究“名校低收入學生”問題。他發(fā)現(xiàn),低收入學生能否獲得成功,與他們能否獲得“社會文化資本”息息相關,比如他們是否能和富裕同學一樣,意識到自己“擁有權利”;能否意識到和教授“一對一關系”的重要性,努力獲得教授的推薦,等等。杰克說,貧困學生經(jīng)常疏遠教授這樣的“權威人士”,而中產(chǎn)家庭的學生們,很容易就能和“權威人士”形成良好的互動。

  有研究表明,富裕家庭的孩子更善于向別人請求幫助,因為他們相信資源是向他們開放的,自己擁有使用資源的權利;而貧困學生習慣于自己完成所有事情,因為他們的父母學歷往往不高,不會在學業(yè)上給他們提供任何幫助,所以他們上大學后也想不到,去“寫作中心”這樣的地方要求額外的輔導和幫助。

  約蘭達·羅莫是布朗大學新生學院的助理院長。他說,許多貧困學生在考試得C后會痛哭。他問這些孩子:“有沒有去和教授談一談?”得到的答案往往是“沒有”。而富裕的孩子不同,他們即使拿到最糟糕的分數(shù),也敢于去找教授理論。

  “我們正在努力改變校園文化,”約蘭達說,“我們要讓學生們都知道,尋求幫助不是弱點?!?/p>

  缺少資源、缺乏尋求幫助的能力,真會影響學生的畢業(yè)成績嗎?答案是肯定的。在全美國,作為“家庭第一代大學生”的低收入學生,其本科畢業(yè)率只有11%左右。也就是說,100個窮孩子考上大學,只有11個能畢業(yè)。

  但在藤校,這個數(shù)字要高很多,因為大部分經(jīng)濟壓力被助學金解決了。藤校如今也建立了更多組織,幫助窮孩子找回權利意識。在哈佛和耶魯,98%的低收入本科學生能夠在6年內(nèi)畢業(yè);在布朗大學,這個比例是91%。

  朱莉婭說,她正盡力學習“不再把金錢當作定義自己身份的關鍵要素”。耶魯已經(jīng)向她展示了這樣一種生活——晚餐的談話不再圍繞過期的賬單展開。她有機會從沉重的日常生活中抬起頭,自由地思考自己的未來。

  “金錢是我學著不再去糾結的東西。我把這大學四年視作實現(xiàn)自己夢想的機會?!?/p>

  美國《波士頓環(huán)球報》

  “雙一流”建設必須找準三個坐標

  統(tǒng)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現(xiàn)我國從高等教育大國到高等教育強國的歷史性跨越,是黨中央準確把握世界創(chuàng)新經(jīng)濟發(fā)展的新形勢和全球高等教育發(fā)展格局的新變化,高瞻遠矚、審時度勢作出的重大戰(zhàn)略決策。站在新的歷史方位,“雙一流”建設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找準新坐標,瞄準發(fā)展方向,科學選擇建設路徑,解決新問題,作出新貢獻。

  一是以服務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為根本使命。是否擁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大學,是一個國家高等教育發(fā)展水平的重要標志。在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世界發(fā)達國家都將追求大學卓越、創(chuàng)建世界一流大學,作為提升國際競爭力、確保國際競爭優(yōu)勢的重要戰(zhàn)略舉措?!半p一流”建設要以服務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為根本使命,首先是要培養(yǎng)造就高層次創(chuàng)新人才。與學校所具有的學術地位相匹配,為社會各界培養(yǎng)精英和領袖是一流大學當仁不讓的選擇。例如,哈佛大學、耶魯大學、斯坦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與康奈爾大學等都是享譽世界的一流研究型大學,它們培養(yǎng)出一代又一代具有創(chuàng)新性的領導者和優(yōu)秀人才?!半p一流”建設要全面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堅持立德樹人,努力為國家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著力培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其次是增強國家創(chuàng)新發(fā)展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建設一流大學是為了適應本國社會和經(jīng)濟發(fā)展的需要,實際上,世界公認的一流大學,都為各自國家的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半p一流”建設既要瞄準世界前沿的學科,爭取有所突破,又要從國家建設、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出發(fā),努力作出應有的貢獻,為加快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多出成果,而不單純是追求排名指標、追求在Nature(《自然》)、Science(《科學》)上發(fā)表多少文章。要加強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技術開發(fā),拓展實施國家重大科技項目,既加強對能源、環(huán)境、水資源等傳統(tǒng)學科的研究,又突出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xiàn)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chuàng)新,在新材料、生命科學、人工智能、大數(shù)據(jù)、量子通信等領域取得豐碩成果。

  二是為實現(xiàn)高等教育內(nèi)涵式發(fā)展發(fā)揮引領作用。“雙一流”建設是“突破性工程”,同時也被賦予 “引領性工程”“示范性工程”的新使命。即“雙一流”建設要充分發(fā)揮引領作用,提升高等教育整體水平。目前我國有普通高校2631所,其中大量的是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地方院校,由于近年來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快速發(fā)展,一定程度上存在高校內(nèi)涵發(fā)展不充分、教育質(zhì)量下滑、支撐國家戰(zhàn)略發(fā)展能力偏弱等問題。另外,我國地域廣闊,東中西部高校在教育投入、辦學條件等方面差異巨大,高等教育存在區(qū)域發(fā)展不平衡、校際發(fā)展不平衡、結構發(fā)展不平衡等突出問題。解決這些問題,“雙一流”建設要積極發(fā)揮好示范引領作用,引領和帶動地方高水平大學建設,促進中西部高校綜合實力提升和基礎能力建設。“雙一流”不同于“211”“985”工程的重要特點是“建立健全績效評價機制”“動態(tài)調(diào)整支持力度”,打破“終身制”,避免貼標簽、身份固化。通過建立科學的動態(tài)調(diào)整機制,“雙一流”建設有助于形成示范帶動效應,引領高等教育從一流的大學建設轉(zhuǎn)向一流的體系建設。要看到,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高校各有所長,都有在各自層次與類型中爭創(chuàng)一流的潛質(zhì)。要堅持統(tǒng)籌兼顧、多元發(fā)展,把“一流”的精神推進到高等教育各個層次、各種類型的高校與學科,以此引領高等教育的多樣化發(fā)展,防止“雙一流”的高校和學科成為天馬行空的“獨行俠”。

  三是要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世界文明進步的國際視野。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支持多邊主義,在世界舞臺發(fā)揮著更大作用,贏得了國際社會普遍贊譽。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各國人民同心協(xié)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雙一流”建設要緊緊把握時代主題,為推進世界文明進步,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新貢獻。綜觀世界一流大學,總是處于世界科研前沿,取得一批標志性科研成果,在世界范圍內(nèi)享有很高的學術聲譽。如劍橋大學取得了麥克斯韋方程、凱恩斯經(jīng)濟理論等重大理論突破,麻省理工學院在雷達、原子彈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等?!半p一流”建設高校必須面向國際學術前沿,站在科學技術的前端,在人類共同面對重大挑戰(zhàn)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領域,大力開展國際項目研究,促進國際學術交流合作。世界一流大學是國際科技、教育、文化交流的中心,也是國際化人才的培養(yǎng)基地。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開放水平不斷提升,多層次寬領域的教育合作與交流取得新進展,來華留學規(guī)模不斷擴大,辦成了一批示范性中外合作學校和研究機構,我國的高水平教育機構海外辦學也邁出實質(zhì)性步伐,孔子學院綜合文化傳播功能進一步拓展。在高等教育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明顯增強的基礎上,“雙一流”建設應以更加開放的心胸和視野,建立全球性的發(fā)展坐標,不斷擴大國際交流與合作,提高中國高等教育的國際影響力,為推動人類文明進步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46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