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教育和科學交流 清華大學前沿物理論壇成功舉辦
若水221147由 分享
時間:
中新網(wǎng)1月18日電 日前,由清華大學量子物質(zhì)科學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主辦,清華大學-晉中龍躍拓撲量子信息技術研究中心協(xié)辦的題為“量子霍爾效應,拓撲物態(tài)和高溫超導”的前沿物理論壇在清華大學舉行。這是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教授榮獲首屆未來科學大獎-物質(zhì)科學獎暨頒獎典禮的前一天,特別舉辦的高峰學術論壇。
論壇還邀請到九位世界知名的物理學家。德國 Klaus von Klitzing 教授是量 子霍爾效應的發(fā)現(xiàn)者,這一發(fā)現(xiàn)極大拓寬了了人類對宏觀物質(zhì)量子現(xiàn)象的認識, 他也因此獲得了 1985 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George Bednorz 教授是上個世紀銅基高溫超導體的發(fā)現(xiàn)者之一,并因此獲得了 1987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此外,斯 坦福大學張首晟教授、普林斯頓大學 Nai Phuan Ong 教授、賓州州立大學 Jainendra Jain 教授、東京大學 Yoshinori Tokura 教授、斯坦福大學沈志勛教授、卡維里研 究所張富春教授和清華大學翁征宇教授分別介紹了他們在量子霍爾效應、拓撲物 態(tài)和高溫超導領域中的最前沿工作。
量子霍爾效應和高溫超導的研究已經(jīng)活躍了三十多年。前者直接啟發(fā)了人們對拓撲物態(tài)(2016 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認識和探索,而后者-關于高溫超導的機 理研究仍然是物理學中的核心問題。
von Klitzing 教授回顧了量子霍爾效應的發(fā)現(xiàn)歷程。這一效應是凝聚態(tài)物理 領域最基本、最重要的量子效應之一,是微觀世界電子的量子行為在宏觀尺度上的一個完美體現(xiàn)。量子霍爾效應的發(fā)現(xiàn),也為電阻這一為人熟知的物理量建立了極精確的基準。它的發(fā)現(xiàn)還直接引出了霍爾效應家族的其它量子化成員:量子自旋霍爾效應和量子反常霍爾效應。von Klitzing 教授繼而提到了薛其坤教授領導 的研究團隊在反?;魻栃孔踊系闹卮笸黄?,他表示這一最后成員的確定成 功為霍爾效應家族的“柵欄”鑲嵌上了最后一塊柵板,其對基礎物理學框架的推動 乃至對突破摩爾定律的量子學器件的設計的重要性更是毋庸贅言。報告中,von Klitzing 教授還將自己珍藏多年的諾貝爾獎紀念茶具專程帶來贈與薛其坤教授, 祝賀其榮獲首屆未來科學大獎。這也為此次會議,為薛其坤教授平添了一份驚喜。
Bednorz 教授則與我們分享了他在高溫超導領域的研究歷程。氧化物在當時普遍被認為與超導無關,更不用說提高超導溫度。然而,在深入的分析與討論后,Bednorz 教授和 Muller 教 授卻反其道而行,選擇在氧化物中尋找新型超導材料,并取得了成功。這種逆流而上的行為基于的是理性的思索與分析,更需要挑戰(zhàn)權威的勇氣和自信。這也使廣大青年學者深受啟發(fā),重大科學研究需要不迷信,不盲從,要做別人認為做不到的事??茖W也正是在這樣的開拓中向前發(fā)展。Bednorz 教授還介紹了高溫超導 材料在各行各業(yè)的應用。這使我們更加充分地體會到了科技對生活的改變,也更 加堅定了廣大青年科研工作者以及同學們努力科研、奉獻社會的決心。
其他各位主講人也分別圍繞量子霍爾效應、拓撲物態(tài)以及高溫超導這三個主題做了生動的報告。他們精彩的演講讓參會人員感到了科學研究的無窮魅力以及 大科學家的風采。這些報告在參會人員中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大家一起分享著這一天的學術盛宴。當天的參會人員除清華校內(nèi)師生外,還吸引了來自北京大學、 中科院物理所等其他高校和研究單位的人員。清華主樓 400 人的報告廳座無虛席。在場的研究生們都積極地參與到與報告者的交流討論之中,踴躍提出各自的問題。這一次次的互動使我們的同學對于物理問題的理解也更加深入。而這也正是此次論壇的期望之一。
此次論壇由清華大學顧秉林老師主持開幕。作為一名凝聚態(tài)物理學家,顧老師指出,量子霍爾效應、拓撲物態(tài)和高溫超導是現(xiàn)代凝聚態(tài)物理研究中最受關注的領域。盡管過去三十年的研究產(chǎn)生了很多突破性進展,但在這些領域中仍存在著一些大謎題和一些新的科學問題,吸引著物理學界中最聰明的學者去探索。而與會的各位學者就是這樣的一群人,是他們促成了這個論壇,來和所有在座的師 生討論和交流在上述領域中的最新進展。
清華大學黨委書記陳旭出席了論壇,并代表清華大學對到訪的各位海內(nèi)外著 名學者表示熱烈的歡迎。陳旭書記指出此次前沿物理論壇正值我校物理系薛其坤 教授榮獲首屆未來科學大獎-物質(zhì)科學獎之際,是一件非常重要而有意義的事件。 陳書記也評價到,凝聚態(tài)物理學是物理學中最活躍的研究領域之一,是我國物理學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大學里將近半數(shù)的物理學教研人員從事著與凝聚態(tài) 物理相關的研究。在過去十年里,清華大學物理系在凝聚態(tài)領域,特別是在拓撲 絕緣體、量子反?;魻栃?、高溫界面超導等領域做出了重要貢獻。其中就包括 了薛其坤教授和他的團隊利用分子束外延技術在新奇量子現(xiàn)象的研究中所取得 的突破性發(fā)現(xiàn)。此外,陳旭書記還介紹了清華大學深厚的開放交流文化,希望各 位學者們能夠常來訪問和合作。
此次論壇的目的在于科學教育和科學交流。通過這一論壇,我們希望能夠提升公眾對相關科學前沿發(fā)展的了 解和增強在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及高溫超導等領域的國際合作。讓我們年輕的同學 們能夠藉此機會,和知名物理學家們面對面,從他們身上學習,并尋求與他們建立合作的機會。
論壇還邀請到九位世界知名的物理學家。德國 Klaus von Klitzing 教授是量 子霍爾效應的發(fā)現(xiàn)者,這一發(fā)現(xiàn)極大拓寬了了人類對宏觀物質(zhì)量子現(xiàn)象的認識, 他也因此獲得了 1985 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George Bednorz 教授是上個世紀銅基高溫超導體的發(fā)現(xiàn)者之一,并因此獲得了 1987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此外,斯 坦福大學張首晟教授、普林斯頓大學 Nai Phuan Ong 教授、賓州州立大學 Jainendra Jain 教授、東京大學 Yoshinori Tokura 教授、斯坦福大學沈志勛教授、卡維里研 究所張富春教授和清華大學翁征宇教授分別介紹了他們在量子霍爾效應、拓撲物 態(tài)和高溫超導領域中的最前沿工作。
量子霍爾效應和高溫超導的研究已經(jīng)活躍了三十多年。前者直接啟發(fā)了人們對拓撲物態(tài)(2016 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認識和探索,而后者-關于高溫超導的機 理研究仍然是物理學中的核心問題。
von Klitzing 教授回顧了量子霍爾效應的發(fā)現(xiàn)歷程。這一效應是凝聚態(tài)物理 領域最基本、最重要的量子效應之一,是微觀世界電子的量子行為在宏觀尺度上的一個完美體現(xiàn)。量子霍爾效應的發(fā)現(xiàn),也為電阻這一為人熟知的物理量建立了極精確的基準。它的發(fā)現(xiàn)還直接引出了霍爾效應家族的其它量子化成員:量子自旋霍爾效應和量子反常霍爾效應。von Klitzing 教授繼而提到了薛其坤教授領導 的研究團隊在反?;魻栃孔踊系闹卮笸黄?,他表示這一最后成員的確定成 功為霍爾效應家族的“柵欄”鑲嵌上了最后一塊柵板,其對基礎物理學框架的推動 乃至對突破摩爾定律的量子學器件的設計的重要性更是毋庸贅言。報告中,von Klitzing 教授還將自己珍藏多年的諾貝爾獎紀念茶具專程帶來贈與薛其坤教授, 祝賀其榮獲首屆未來科學大獎。這也為此次會議,為薛其坤教授平添了一份驚喜。
Bednorz 教授則與我們分享了他在高溫超導領域的研究歷程。氧化物在當時普遍被認為與超導無關,更不用說提高超導溫度。然而,在深入的分析與討論后,Bednorz 教授和 Muller 教 授卻反其道而行,選擇在氧化物中尋找新型超導材料,并取得了成功。這種逆流而上的行為基于的是理性的思索與分析,更需要挑戰(zhàn)權威的勇氣和自信。這也使廣大青年學者深受啟發(fā),重大科學研究需要不迷信,不盲從,要做別人認為做不到的事??茖W也正是在這樣的開拓中向前發(fā)展。Bednorz 教授還介紹了高溫超導 材料在各行各業(yè)的應用。這使我們更加充分地體會到了科技對生活的改變,也更 加堅定了廣大青年科研工作者以及同學們努力科研、奉獻社會的決心。
其他各位主講人也分別圍繞量子霍爾效應、拓撲物態(tài)以及高溫超導這三個主題做了生動的報告。他們精彩的演講讓參會人員感到了科學研究的無窮魅力以及 大科學家的風采。這些報告在參會人員中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大家一起分享著這一天的學術盛宴。當天的參會人員除清華校內(nèi)師生外,還吸引了來自北京大學、 中科院物理所等其他高校和研究單位的人員。清華主樓 400 人的報告廳座無虛席。在場的研究生們都積極地參與到與報告者的交流討論之中,踴躍提出各自的問題。這一次次的互動使我們的同學對于物理問題的理解也更加深入。而這也正是此次論壇的期望之一。
此次論壇由清華大學顧秉林老師主持開幕。作為一名凝聚態(tài)物理學家,顧老師指出,量子霍爾效應、拓撲物態(tài)和高溫超導是現(xiàn)代凝聚態(tài)物理研究中最受關注的領域。盡管過去三十年的研究產(chǎn)生了很多突破性進展,但在這些領域中仍存在著一些大謎題和一些新的科學問題,吸引著物理學界中最聰明的學者去探索。而與會的各位學者就是這樣的一群人,是他們促成了這個論壇,來和所有在座的師 生討論和交流在上述領域中的最新進展。
清華大學黨委書記陳旭出席了論壇,并代表清華大學對到訪的各位海內(nèi)外著 名學者表示熱烈的歡迎。陳旭書記指出此次前沿物理論壇正值我校物理系薛其坤 教授榮獲首屆未來科學大獎-物質(zhì)科學獎之際,是一件非常重要而有意義的事件。 陳書記也評價到,凝聚態(tài)物理學是物理學中最活躍的研究領域之一,是我國物理學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大學里將近半數(shù)的物理學教研人員從事著與凝聚態(tài) 物理相關的研究。在過去十年里,清華大學物理系在凝聚態(tài)領域,特別是在拓撲 絕緣體、量子反?;魻栃?、高溫界面超導等領域做出了重要貢獻。其中就包括 了薛其坤教授和他的團隊利用分子束外延技術在新奇量子現(xiàn)象的研究中所取得 的突破性發(fā)現(xiàn)。此外,陳旭書記還介紹了清華大學深厚的開放交流文化,希望各 位學者們能夠常來訪問和合作。
此次論壇的目的在于科學教育和科學交流。通過這一論壇,我們希望能夠提升公眾對相關科學前沿發(fā)展的了 解和增強在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及高溫超導等領域的國際合作。讓我們年輕的同學 們能夠藉此機會,和知名物理學家們面對面,從他們身上學習,并尋求與他們建立合作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