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區(qū)分物態(tài)變化的科學探究(2)

若水221147 分享 時間:

   四、成果的展示: 
   在我的指導下,學生對自己的實驗進行了小小的改進,進而參加了學校組織的“動手動腦”大賽,并獲得了很好的成績。雖然只是校級的比賽,但學生獲了獎也非常高興。更令人興奮的是由于這次課的成功,很多學生從此喜歡上了物理,而且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五、教學感想: 
   物理學習需要一個相對寬松的教學環(huán)境,學生要積極主動地參與進來,動手(實驗)動腦(解決問題),探究式學習就是一種理想的教學方法。實踐證明,在實施“探究式學習”時,必須把握好以下三個原則: 
   以學科知識為主導、逐步推進的原則。探究式學習分為課內和課外兩個方面,“探究式學習”教改實踐還剛剛開始,所以要先從學科內的課堂知識為突破口,逐步向課外知識延伸、拓寬。    
以學生為主題、師生互動的原則。教師還缺乏“探究式學習”的案例積累,學生也缺乏“探究式學習”的經驗,教師必須以積極的姿態(tài)介入,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提供探究途徑,引導學生思維,但不要代替學生的自主探究。 
   全面關注的原則。教師既要關心學生學會了哪些課本知識,也要關心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得到哪些課外知識和收獲,既注意學生智力因素的提高,也注意其意志品質、社會責任、合作精神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既重視知識達成的顯形成果,也重視科學態(tài)度、問題意識、探究能力等隱性成果。 



感受與問題:在探究性學習的教學中,還有一些其它問題和觀點現陳述如下: 
   探究性學習需要教師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民主、和諧的課堂學習環(huán)境,學生的想法即使與標準答案不一致也應得到理解和尊重。沒有一個有利于教學創(chuàng)新的課堂教學評價環(huán)境,在那種刻板僵化、追求形式、面面俱到的課堂教學評價模式的壓力下,很難想象一個教師在課堂上會真正聚焦于學生實際的學習生活、教室里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的質與量。 
   我們要提倡“失敗是成功之母”的學術觀念,讓學生樹立自信心,使學生產生內動力,推動學生進步,體驗成功。所以,探索研究性學習的方法,就要隨時把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作為構建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來探索、研究,并不斷改進,不斷完善。并始終為不同能力層次的學生提供寬松的多元化的自主發(fā)展機會,在課堂上不能有“你的回答不對”、“你的答案是錯誤的”之的語言。取而代之的是“你能不能再補充一下”、“你能再換個角度分析一下?”等等。因為表揚是人的高級需要,學生需要表揚,要根據他的分析找出那些是正確的,先給予肯定,以鼓勵他積極參與和敢于回答問題的精神,再請同學們幫助他補充和完善。這一點對于那些學習差的學生更為重要,使他們也能感受到“勝利的快樂”,從而樹立起了自信心。給學生創(chuàng)造出一個人人都積極探索、主動參與、獨立創(chuàng)新的優(yōu)化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1、陳建。科學史上的探究對科學教育的啟示?!段锢斫處煛?002年9   月。 
2、夏彤。在探索中學會學習?!段锢斫處煛?002年11月。 
3、注:這句轉引自郭奕玲、沈慧君主編《物理學史》清華大學出版社1993年7月版第37頁 
4、楊琪榮。讓道路更暢通----研究性學習示例?!吨袑W物理》2002年11  月。 
5、教育部《科學(7---9年)課程標準》 
3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