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職場勵志故事
在職場中,有許多勵志的代表人物,那么我們應該學習他們的精神,你有了解他們的勵志故事嗎?下面小編已經為你們整理了名人職場勵志故事,一起來學習吧。
名人職場勵志故事篇一
低學歷的人,如何讓自己越來越值錢
文/李清淺
01
朋友艷子是一家公司的HR,今天她和我聊了聊最近單位招聘的事。
她在一家珠寶公司上班,單位一直長期招聘學徒,長期是因為這個行業(yè)員工流失率頗高,不但需要興趣,還需要沉得住氣,“慢工出細活”形容他們再合適不過。
艷子說他們公司的年齡要求是30歲以內,年輕學東西快是其一,其二是這個行業(yè),從初級技工到高級技工,普遍需要五到六年時間,如果超過30歲,培養(yǎng)成本就太高了。
以上為背景。
艷子一個朋友的親戚,今年33歲,想來他們單位做學徒,以期成為一名珠寶制作師,知道有這個年齡門檻,托朋友來說情。
艷子簡單問了一下這個人以前的履歷,發(fā)現他以前從事的行業(yè),大多是超市理貨、收銀、保安之類的工作,相對來說,以前的工作技術含量較低。
其實對艷子他們公司來說,年齡要求倒不是硬杠杠,可如果一個人33歲了突然痛下決心學門手藝,讓她懷疑三分鐘熱度的可能性極大,此外從這個人以前的履歷表上看,他沒有一份工作做了兩年以上。
艷子于是向朋友解釋,這個行業(yè)很多師傅在高中畢業(yè)甚至初中畢業(yè)時,就在南方小工廠做學徒,苦熬四五年后才有資本跳到大工廠或者自己開店,都是下過苦工夫的。此外這個行業(yè)整體流失率達百分之三十以上,因為學手藝需要耐得住寂寞,入門最起碼半年時間,如果想做得出色,達到大師傅可以帶徒弟的水平,至少需要五年,這五年內收入都不會特別高。你這個親戚,真的沉得下心來學嗎?
朋友說親戚以前就是吃了沉不下心來的虧,這次是痛改前非,想好好學門手藝,請務必給個機會。
于是朋友的親戚就入職了,可是只做了兩個多月,他就提出了辭職。
艷子一點兒也不意外,因為一開始就懷疑他是三分鐘熱度,而且預言以他的性格,職場生涯只可能走下坡路,甚至35歲后會找不到像樣的工作。
并非艷子武斷,學歷不高,又沒門手藝,也不是會經營能做生意的料兒,加之又從不思考如何提升自己,甚至好不容易爭取來的機會也不珍惜,可不是會一直走下坡路嗎?
聽完艷子的話,我沉默了,確實,35歲以后,你以何謀生?
大家一定聽說過“35歲現象”,的確,企業(yè)將用人的門檻限定在35歲,是一種年齡上的歧視,但也有些不思進取的員工,35歲以后就開始吃老本,學習能力下降,思維模式固定,卻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02
小區(qū)早市有個賣包子的小鋪子,老板姓張,我經常去她家吃包子,因為她家包子特別好吃。她兒子馬上要高考了,她告訴我兒子學習不是很好,估計頂多考個三本或大專。她傾向于兒子讀技校,學門手藝,因為她和老公就是吃了沒手藝的虧。
張姐和老公都沒什么學歷,一個中專畢業(yè),一個高中都沒讀完。年輕的時候,有的是力氣,人也機靈,也不愁飯吃,可是她發(fā)現,隨著年齡漸長,工作沒以前好找了,而且大多是收銀或者超市理貨之類沒什么技術含量的工作,一個月兩千左右,只夠溫飽。
經過商量,張姐兩口子決定在早市上賣早點??墒撬芸彀l(fā)現,賣早點也不是那么簡單的,他們的生意并不是很好,倒是隔壁一個賣胡辣湯的,生意好得讓人眼紅,她特意去試吃,發(fā)現人家做得就是好吃,生意好是有原因的。
后來張姐聽家里老太太說,她們常去晨練的公園附近有個包子鋪的包子非常好吃,便硬著頭皮去跟人家學藝,包子店老板是一對年輕的夫婦,都不到三十歲,山西人。張姐說愿意付費學手藝,可人家死活不肯教,老話怎么說的,“教會徒弟,餓死師傅”啊。
張姐就天天去人家店里吃包子,老板娘看她心誠,又得知她日子過得艱難,就教了幾招。張姐回去后認真鉆研,仔細揣摩,慢慢地包子越做越好吃,生意也興旺起來。
她說自己四十歲的人了,厚著臉皮問人家年輕人學手藝,其實也臊得慌,她曾認真反思自己:我以前從來沒什么人生規(guī)劃,下班就是玩,失業(yè)了就換個類似的工作,所以才在四十多歲重新吃年輕時沒吃過的苦。
也因此,張姐才會早早替兒子打算,但兒子聽不聽她的,就得兩說了,我們年輕的時候,不也曾任性地以為,父母的老一套吃不開嗎?誰會相信自己將來沒飯吃呢?
非得走過一些彎路,才會明白,無論做什么,哪怕是賣早點,都得踏踏實實用心學習,認真鉆研,否則想出人投地,真的是太難了。
03
當然,并不是說一技傍身,就一輩子不愁飯吃,我老家一個表姐的兒子小星,前段時間改行送外賣了。
小星初中畢業(yè)后讀的技校,學的是廚師專業(yè)。
當時家里的想法和張姐一樣,一技傍身,不愁沒飯吃。
畢業(yè)后,小星去了一家在本地小有名氣的酒店,在那個小城待遇算是比較不錯的,很多同行都很羨慕小星。
可小星做了不到一年,表示不想做了,原因是廚師長總是給他找事,各種看他不順眼。
表姐勸小星安心做,真想換工作,可以先積累點經驗再跳槽,但是小星說在這壓根學不到東西,因為廚師長總讓他做炸丸子一類技術含量低的活兒,而不是雕刻蘿卜花這種比較顯水平的活兒。
兩個月后,他又找到了新工作,這是一家小餐館,因為那個酒店的工作經驗,小星當上了主廚,再也不用在廚房打雜,也算揚眉吐氣,雞頭勝牛尾吧。
可是他在這家餐館做了一年多,餐館生意始終不見起色,老板表示他炒的菜口味一般,不思創(chuàng)新,所以生意才不好,小星覺得自己的廚藝沒問題,是老板經營不善。
因為生意不好,老板發(fā)工資就發(fā)得慢了點兒,每次都拖個半月十天的,小星只好盤算辭職另謀出路,但那家餐館在小星辭職后,據說生意反而好了起來。
總之這幾年,小星沒有一份工作能做長,表姐看著心急,聽說自己同事的老公給人送外賣收入不錯,問小星愿不愿意去,小星同意了。小星去的時候是春天,現在夏天到了,小星說天太熱,送外賣太難受,還是想做回老本行,找個廚師的工作做。
表姐氣得差點生病住院,說小星就是工作態(tài)度有問題,眼高手低,還不踏實,她已經拿這個兒子沒辦法了。
對了,小星今年35歲,已婚,有個兒子,一直是表姐幫忙帶,送外賣需要自己配一輛電摩,摩托車錢還是表姐出的。
我也覺得小星除非買彩票發(fā)大財,否則日子很難有什么起色。
因為明顯人都能看出,他雖然有手藝在身,卻學藝不精,而且一直在不思進取地混日子。當你開始混日子,日子遲早也會混了你。
就怕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混一天是一天。如果完全沒有規(guī)劃,過一天算一天,所從事的工作,隨便什么人學上個半天就能做,那么意味著,你要么隨時可能被淘汰,要么拿著一份不足以炫耀的工資。
相信很多人都思考過如何讓自己更值錢的問題,那么,低學歷的人,如何讓自己更值錢?
其實只要你沉下心來,用心鉆研自己所學的專業(yè),低學歷也可以出眾,甚至變得在行業(yè)內無可替代。我之前一個學生的父親從小跟師傅學做木雕,他的一雙巧手,可以讓任何木頭都變得有生命,據說他的訂單已經排到了明年。
當然,學歷低如果情商很高,有資本又善于經營,還可以在商界拼出一片天地。
其實,無論高學歷還是低學歷,說到低還是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含金量,一招鮮,吃遍天。如果你足夠出眾,還用擔心沒飯吃?
作者簡介:李清淺,從事文字工作十余年,即使生活給了我一地雞毛,我也要把它扎成漂亮的雞毛撣子。個人原創(chuàng)公號:李清淺(ID:wliqingqian)。微博@清淺李。
名人職場勵志故事篇二
職場晉升的三多與三少
許多企業(yè)正進行人事調整,無數在職場打拼的白領、金領都希望自己能獲得晉升加薪的機會。晉升意味著對自己工作的肯定,是建設個人職涯的一小步。而作為一個企業(yè)的管理者,晉升也是邁向工作新臺階的重要組成部分。那么,在職場什么樣的人士可以獲得青睞,獲得晉升機會呢?作為管理者應如何才能更好的處理好工作,向上晉升呢?做到“三多與三少”,你一定會有晉升機會。
1、職場多做實事。
作為管理者,平常在工作中需要沉淀自己,多做實事,上司交代的事情要徹底完成并解決問題,實在解決不了的問題,可向上司尋求幫助,最終還要自己解決。在職場,工作做得越實,工作效果越實,獲得的晉升機會就越實在,因為任何上司都喜歡提拔能做實事的人。
2、職場多做匯報。
通常管理者在工作中的許多任務有可能沒有最終決定權,那是高管的事,對于你來說,執(zhí)行力是步步高升的保證。而在職場可以說,展示自己強大執(zhí)行力的最好辦法是凡事多溝通、多匯報,讓上司知道你工作進展的每個細節(jié),這樣他才會將你鎖定為下一個升職目標!多匯報,不等同于常向上司打小報告,也不是說雞毛蒜皮的小事都要向上司匯報。每次匯報是指重要的工作,重要的項目,重要的事項,以書面、郵件等方式,將工作進度、存在問題、解決策略、需上司支持的地方向上司及時匯報。使上司工作不被動,有準備,能及時調整。
3、職場多聽建議。
管理者常犯的錯誤就是聽不進別人的批評和意見,善于聽取意見并作出改進的人,一定是成大事的管理者。在職場,許多的管理工作有可能沒有對錯之分,只有是否更適合之別。在工作中能虛心接受同事、上司、客戶的各類意見,并真正作出改變,就有利于提高工作品質和工作效率,獲得大家的認可與支持,多聽取別人建議的人在職場人緣極好,晉升機會自然就多起來了。
在職場,做到以上“三多”,說明你的工作表現極佳,在晉升時很搶眼,但不一定能保證讓你從同事中脫穎而出!還需做到以下“三少”,才最保險。
1、職場少抱怨。
職場沒有上司、同事愿意聽到一個時常抱怨工作的人。在職場,當同事們在耳朵里灌滿了別人的抱怨后,便會心生厭煩,對工作產生倦怠!因此,職場中人千萬別養(yǎng)成在午餐時和同事抱怨工作的壞習慣,上司知道后,只會認為你缺乏對工作的熱情,不適合做未來管理者!如果真對所做工作產生不滿,晚上回家去打一場球,放松一下,發(fā)發(fā)牢騷就夠啦!
2、職場少拖延。
在職場,今日事,今日畢。沒有一個上司會喜歡拖延的下屬。上司交代的工作和任務,無論如何要想盡千方百計完成它,消滅它,且做得漂亮。實在因工作量大,哪怕不要加班費,也要加班加點準時完成,才會獲得上司的贊許。職場心理專家認為,在工作時切忌隨意拖拉,要知道,作為管理者,你需要向上司展現自己的忠誠和可靠!
3、職場少搶功。
在職場規(guī)則中,最忌諱的就是“搶功”。與性格沉默的同事一起完成工作后,你應該和同事一起平分工作成果呢?還是將成果占為己有?如果你選擇占為已有,上司可能會嘉獎你的態(tài)度,忽略同事的行為。但再沉默的同事也不是啞巴,一旦別的同事知道了你“搶功”行為,就會對你敬而遠之!因此千萬別因一時小利而昏了頭腦,長遠來看,幫助同事表白功勞,能為你的“親和力”指數增分!
總之,在職場能盡量做到上述“三多與三少”,你便會成為上司、同事眼中受歡迎的人,良好的人緣,出眾的能力,寬宏的胸襟,當有晉升的機會時上司不提拔你才怪呢!
名人職場勵志故事篇三
憑什么你的年薪,只是別人的月薪?
每個人都有與生俱來的,能夠證明自己的基因,只是它一直隱藏在我們的內心,等待挖掘。誰都渴望走進內心,重要是怎樣去到達。對世界,天生的敏銳;對平凡,本能的超越;對極限,不斷的挑戰(zhàn)。
有多少人,知道早起運動的好處,卻按下鬧鐘在床上繼續(xù)掙扎?
又有多少人,買了一大堆書籍,卻整天刷著手機?
還有多少人,明明不喜歡這份工作,卻不思改變?
也許你有一顆不平凡的心,總覺得平凡的生活不是自己所追求的,感覺自己一定能做出不平凡的事來。
也許你總是想拒絕平凡,想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和事業(yè),但基于種種客觀和主觀原因又安于現狀。
大多數人出身平凡而又不甘平凡,但真正能夠做到不平凡的人卻寥寥無幾。
在大部分人都自覺成為別人生活旁觀者的情況下,有些人真的把“我的向往”種進了自己的生活。
看別人看不到的
美國“牛仔大王”李維斯的故事多年來為人津津樂道。
19世紀50年代,李維斯像許多年輕人一樣,懷著發(fā)財夢前往美國西部淘金。途中遇到一條大河攔住了去路,李維斯設法租船,做起了擺渡生意,結果賺了不少錢。在礦場,李維斯發(fā)現由于采礦出汗多,飲用水緊張,于是,別人采礦他賣水,又賺了不少錢。
李維斯還發(fā)現,由于跪地采礦,許多淘金者褲子的膝蓋部分容易磨破,而礦區(qū)有許多被人丟掉的帆布帳篷,他就把這些舊帳篷收集起來洗干凈,做成褲子銷售,“牛仔褲”就這樣誕生了。“牛仔褲”因其耐磨性、耐洗性和耐臟性,深受淘金者的歡迎,漸漸地,“牛仔褲”開始風靡世界。
所以到最后,真正淘金的人并沒有多少人發(fā)家致富,而沒有淘金的李維斯卻真的淘到了“金”。
李維斯將問題當做機會,最終實現了自己的財富夢想,從一個平凡的小人物,變成了不平凡的成功者。而使他完成從平凡到不平凡的質變的關鍵節(jié)點,就是他敏銳的洞察力,他總是可以從最普通的事件中,看到機會,從而做出智慧的選擇。
想別人想不到的
17世紀以前的歐洲人認為天鵝都是白色的,但在澳大利亞發(fā)現的第一只黑天鵝讓這個不可動搖的信念崩潰了?,F在,黑天鵝這個詞寓意不可預測的重大稀有事件——它在意料之外,卻又改變一切。那些過度相信經驗的人往往會被“黑天鵝”震驚。
2008年,對于中國傳統(tǒng)殺毒軟件廠商來說,周鴻祎和他的360就是那只黑天鵝。
當時已經習慣性的偏安一隅,靠賣軟件營利的傳統(tǒng)安全軟件企業(yè)的商業(yè)生態(tài)最終被360這條“鯰魚”打破。
周鴻祎擺脫了原有殺毒軟件行業(yè)的枷鎖,打破殺毒軟件只服務于小眾群體的局限,突破行業(yè)創(chuàng)新,以獨有的互聯網創(chuàng)新思維開創(chuàng)了免費時代先河。
到今天,我們幾乎看不到那些曾經的殺毒軟件行業(yè)霸主了,而360卻一枝獨秀。
在互聯網時代,環(huán)境會變,規(guī)則會變,一切都會變。擁有創(chuàng)新的精神其實說的就是顛覆的精神,這樣才能走在時代的前沿。
獨特的創(chuàng)造性,其實就是說,看到的東西都一樣,只是思考的角度不同,這樣的人總能從別人從未考慮過的方向去思考??磩e人看不到的,想別人想不到的,這也是精英有別于他人的智慧。
做別人做不到的
在國外,有個叫TommyKleyn的帥哥。
他和大多數人一樣,每天吃完早飯后到公司開始上班,過著安穩(wěn)平凡的生活。沒有人會知道,有一天他會用最普通不過的方式開始改變這個世界。
有一天,他和往常一樣騎著自行車去上班。在路過河邊時向同事抱怨:這的垃圾比魚都多!同事的回答卻讓他怒了:“別管那么多啦,不是你丟的就好啦!那里是永遠都掃不干凈的!”
他發(fā)現每個人都對此毫不關心。他再也忍不住了,于是做了一個決定,他要到河邊清理這些垃圾,讓這條河回到原來的樣子。
他每天早起30分鐘,開始他的撿垃圾計劃。他花30分鐘的時間,裝滿一袋垃圾后再去上班。然而,清走一袋垃圾并不會使這個重度污染的地區(qū)環(huán)境有所改善。
Tommy將每天拾到的垃圾圖片發(fā)到了Facebook上,幾天之后,Tommy的兩位朋友Rick和Mark也都加入了撿垃圾行動中!
有不少在上班路上路過這里的人,看到Tommy的行動后都停了下來,一起加入了這個行動。隨著越來越多人的加入,河岸的附近再也看不到任何垃圾。
然而故事并沒有結束……
Tommy的事跡在網絡上傳播開了,“我們需要更多像這樣的人!”
這個故事在全球爆炸性的傳開。許多城市的上班族們開始效仿Tommy的行動,每天早起30分鐘,拿著垃圾袋去清理自己周邊的垃圾。
在河岸,在海灘,在樹林里,在上班的路上,在散步的湖邊,他們不再對垃圾視而不見,而是用自己渺小的力量,一點一點地改善著這個世界。到后來,全球有上萬人參與其中。
往往一些別人從不愿做的事情,會因為我們的一點善意舉動,就有意想不到的收獲。也許這就是精英的智慧選擇吧。
看了“名人職場勵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