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茫期看的積極向上勵志的文章
人生是一條路,有捷徑,有曲折;我們每一個人的一生中都會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只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tài)度。用平和的態(tài)度去對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難。下面小編為大家推薦迷茫期看的積極向上勵志的文章,希望能幫助你們!
勵志文章1:這個時代,沒有懷才不遇
1
周末和朋友聚餐。
他是個小編劇,寫了7年,鮮有突破。同行的還有個程序員,研究了8年的技術(shù),現(xiàn)在還是個不痛不癢的基層管理。
兩人倒是很羨慕當時在場的一位從事自媒體的朋友,只寫了1年,就積攢了百萬粉絲,一路旗開得勝。
末了,大家很喪氣地感嘆這個時代的不公平和虛無。
很多話我們不好當面說:雖說這個世界沒有絕對的公平,但我們已經(jīng)活在了機會最多的時代。
仔細分析,他們兩人在自己的職業(yè)上并談不上多少熱愛,只當成一份謀生的職業(yè)。與之相反,那個做新媒體的朋友,在她狂攬百萬粉之前,在創(chuàng)作這條路上已經(jīng)筆耕不輟了十年。
翟鴻燊在《大智慧》中就談到:
“懷才和懷孕是一樣的,只要有了,早晚會被看出來。有人懷才不遇,是因為懷得不夠大?!?/p>
2
成功的秘訣,是厚積薄發(fā)
還記得那個“天才美少女作家”蔣方舟嗎?
這個從小備受矚目的青年作家,7歲開始寫作,9歲寫成散文集《打開天窗》,18歲高考被清華錄取,大學畢業(yè)后,任《新周刊》雜志副主編,近年來她更是活躍在大眾視野里。
外界都說她是幸運的,因為網(wǎng)絡的發(fā)達,才讓人們早早地挖掘到這個天資聰穎的小姑娘的傲人才華。
關(guān)于這一點,她坦言:
“在時代中,我是挺幸運的。一個更為開放的時代,我可以直接和讀者在社交網(wǎng)絡上溝通,可以出國和國外的年輕作家交流,可以變得更為廣博,也擁有了更多的機會。”
但除去這一點,其實在她的幼時,她就已經(jīng)有遠超同齡人的閱讀積累。那時候,因為要等身為老師的媽媽下班,她會安靜地在學校的圖書館里一邊看書一邊等。
我想,那段安靜又專注的閱讀歲月,才是成就她未來的前提吧。所以有朝一日機遇降臨時,方能成功搭上時代的快車,一馬當先。
相較之下,我們總是習慣性將自己的平庸怪罪于外界的不公平,卻不去反省自己在追求這個目標實現(xiàn)的道路上到底付出了多少。
那句老話說得好,你若精彩,天自安排。
不去抱怨,低頭趕路,當你準備充分了,這個時代就會反饋給你驚喜。
3
幸運的背后,是不忘初心
如果要說當代最火的“解說員”,恐怕就是河森堡了。
作為2016年《一站到底》的年度總冠軍,通過網(wǎng)絡的迅猛傳播,幾乎是一夜之間,成了這個時代的知識網(wǎng)紅,擁有30W+知乎關(guān)注,外加350W+微博粉絲。
而在他走紅之前,他已經(jīng)在國博,拿著微薄的薪水工作了7年。
4萬字講解詞,1厘米厚印本,每分鐘200字語速,從頭至尾念過,耗時3小時,但他卻用1個月一字不差背下來。
3000多件文物,他可以熟練地說出每一件文物的朝代、來歷、作用。
而今回想起剛?cè)肼毜臅r候,他用一塌糊涂去形容自己當時的解說。
有想過退縮,但每一次都因為自己“成為全國最優(yōu)秀博物館里最優(yōu)秀的講解員”這個夢想撐了下來,并付之以百倍的努力。
7年時間,他將自己的工作變成了事業(yè),搭乘網(wǎng)絡的快車,讓自己的人生迸發(fā)出火花。
有句話叫“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華”。當你能夠堅守自己的本心,堅如磐石,這份堅定和執(zhí)著,總會讓你等來機會。
這個世界,有時候就是屬于偏執(zhí)狂的。
4
這個時代,沒有懷才不遇
我鄰居的小哥,學舞多年,最近通過短視頻成了網(wǎng)紅;
我一中學同學,善于寫作,開了個公眾號很快吸引了十萬的關(guān)注;
我單位的同事,有副好嗓子,通過直播引來大量關(guān)注,唱片公司開始聯(lián)系她……
不管是蔣方舟也好,河森堡也罷,抑或是我們身邊的這些人,他們的共同點是在基于很大的時間跨度上,積累起個人不可超越的競爭力。
機會只垂青有準備的人。當你足夠耀眼,微信、微博、抖音、快手……互聯(lián)網(wǎng)給了素人各式各樣展現(xiàn)自我的機會。
就像河森堡,對于自己的走紅,他就笑談:
“三年前的我能不能到今天這份上,我絕對說不能,這場人生的跨越讓我自己也感到意外,我認為運氣是一方面,重要的是互聯(lián)網(wǎng)帶來的時局,如果我90年代參加工作的話,今天的一切我覺得無從談起?!?/p>
薛之謙有一次就在《吐槽大會》上說:
“在這個世界上,根本就沒有懷才不遇,這個世界的自媒體已經(jīng)足夠承載任何一種形式的才華,但關(guān)鍵是,你必須真的具備才華?!?/p>
這個時代,沒有懷才不遇。
勵志文章2:把努力當成信仰,人生就會開掛
奇葩說有一期的辯題是:“ta真的很努力,這是一句好話嗎?”
我一直堅定的認為這是一句好話。
而且,我也認為,把這句話當做好話的人,是真正擁有“成長型思維”的人。
成長型思維的人,最關(guān)注的是努力,而不是結(jié)果。因為相比較而言,努力是可控制的常量,結(jié)果是不可控制的變量。
比較神奇的是,真正關(guān)注努力這個常量,能夠始終持續(xù)輸出努力的人,也最終會成為“錦鯉”。
1、利用正反饋效應,打破“起跑線”魔咒
前段時間,薪酬網(wǎng)公布了一份2018年中國大學畢業(yè)生薪酬排行榜TOP200。
榜單前十的高校,包括清華、北大、北外、上海交大、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等??梢哉f,排名靠前的,大部分是985、211重點名校。
薪酬榜引起了熱議,很多人在說,是啊,我是名校,確實了不起。
是了不起,但也真沒那么了不起。我把名校畢業(yè)生,起始工資高的現(xiàn)象稱之為“起跑線效應”。這是很多職場人士,進入社會的一個“初始值”。
讀了名校,確實很容易贏在起跑線上。但人生是什么?人生是馬拉松啊,是一場長跑。起跑線贏了就能笑到最后嗎?
一個人堅持努力,揮著汗,腿軟到打顫,也決不放棄。時間維度拉長一點,就必然會打破起跑線效應。
好朋友梅子,是我在律所實習時的同事。我剛見到梅子的時候,沒把她當回事。
她太普通了,在我們一眾或本科,或研究生畢業(yè)的實習律師里,梅子的學歷簡直拿不出手。她是自考本科生。不只本科自考,??埔餐瑯邮亲钥肌?/p>
梅子每天午休經(jīng)常在所里學習,背代理詞、辯護詞,模仿著去寫。每天下午下班后,則在所里練習打字。而且,經(jīng)常是到晚上9點左右才離開。
所里哪個律師需要幫忙,她都沖上去,抓住一切機會提升自己。當事人來所里咨詢,她認真接待,把碰到的案子記錄下來,不明白的地方就請教老律師。
她開始時打字很慢。所里的正式律師,沒人找她幫忙打材料。那個時候,我憑著每分鐘100字,成為所里的“打字機”。
3個月后,沒人找我了。梅子速度已經(jīng)和我差不多,但是她比我認真百倍,打字從來不出錯。自然,選我就是下下策了。
實習期結(jié)束,梅子成為了正式律師,其他人要么實習期不合格,需要重新實習,要么就是勉強合格,所里并不想留。而梅子,已經(jīng)有其他律所來挖她。
正式做律師的第一年,梅子就賺了10多萬。而我們那一批的“堂堂”本科生、研究生,沒有一個人能夠達到她的水平。大部分還是在當助理打雜。
后來,梅子自然一路開掛,第三年就成為了律所合伙人,自己的案子也特別多,還是好幾個公司常年的法律顧問。
起跑線是重要,但它真的只是一個初始值。
《高手》里提到,真實的社會里,有一種“正反饋效應”。正反饋效應里,強者會越來越強。比如,一個網(wǎng)站的用戶多,接下來,它的用戶就會更多。
作者萬維鋼說:“正反饋是一個非??膳碌牧α俊保驗椤斑@個效應一旦啟動,就是雪崩式的過程。”
因為真實世界里,還有一個“冪律分布”。當你走上正反饋,突破臨界點之后,你就會成為人群中的20%,“窮者愈窮,富者愈富”里的那一波富人。
努力的力量,就是這么可怕,能徹底打破起跑線魔咒,成為金字塔上的那一小撮人。
2、你的一筆一劃,都是為“錦鯉”埋得伏筆
我非常喜歡的一部經(jīng)典老電影,叫《幸福來敲門》。這部電影,非常完美的詮釋了什么是“錦鯉附體”。
男一號克里斯,醫(yī)療器械推銷員,天天背著器械四處跑,卻總也賣不出一臺。
經(jīng)濟窘迫到付不起房租,妻子選擇了離開。
克里斯和5歲的兒子相依為命,銀行賬戶僅有21塊錢。房東把他趕出公寓,克里斯開始還能租汽車旅館,后來旅館也租不起了,去了收容所。
這個時期的克里斯,簡直就是“瘟神”附體,接二連三的倒霉事兒,劈頭蓋臉砸了一身。
克里斯的逆襲,起始于在一家著名股票投資公司實習。實習期間,克里斯為了多給客戶打電話,上班時從不喝水,這樣就能避免上廁所。不管客戶拒絕多少次,克里斯都微笑著繼續(xù)打下去。他抓住一切時間學習。實習結(jié)束時,克里斯的筆試成績也非常優(yōu)秀。
最終,資歷普普通通的克里斯,成為了投資公司的正式員工。
生活中有錦鯉嗎?確實有,但不是靠轉(zhuǎn)發(fā)錦鯉得來的,而是努力得來的。
從我寫作以來,經(jīng)常碰到別人說我運氣好,能夠得到牛人指導,能夠和大平臺簽約,所以才能夠?qū)懗霰摹?/p>
我從一開始寫文章,就成為知名說書人大錘的簽約作者。大錘做過好幾個爆款課程,也是很多大平臺的簽約作者。在寫作過程中,我得到大錘的很多指導,進步很快。
寫了半年多之后,我又幸運地簽約了富書這樣的優(yōu)質(zhì)平臺,以及其他大平臺。我的文章有機會在大平臺發(fā)表,以及被其他多個大平臺轉(zhuǎn)載。
這一切真的是靠運氣嗎?從頭來看。在和大錘簽約之前,我一年看了50多本書,寫了10萬字的讀書筆記。正是這樣的努力,讓我在一眾競爭者中脫穎而出。
2017年,和大錘簽約后,我除了正常輸出簽約作品外,看了100多本書。這樣的積累,是能夠和富書等平臺簽約的基礎。
很多人說,成功靠運氣。是的,運氣確實很重要。
如果說,運氣決定了人最終能不能成功,那努力,就決定了你能不能遇到好運氣。所謂先天自帶錦鯉,一輩子躺贏的人生,我相信或許有,但是在真實的普通世界里,不具有任何參考價值。
弗蘭克在《成功與運氣》這本書里寫道:人類社會是一個非線性的復雜系統(tǒng)。
你的努力讓你條件變好之后,最終結(jié)果并不是按比例,變好一點點,很可能把你之前的優(yōu)勢放大很多很多倍。
因為運氣可以累加。當你努力之后,你擁有了一個機會,這個機會之后會迎來另一個機會,你的好運氣會形成疊加效應。
這才是真實世界里的運氣。先努力,后有錦鯉。
3、你需要無堅不摧的反脆弱性
作家塔勒布在《反脆弱》這本書,告訴我們,無論是個體還是社會,只有擁有反脆弱性,才能擁有強韌的生命力。
脆弱的事物喜歡穩(wěn)定的環(huán)境,一旦有波動,就可能翹辮子。比如玻璃杯,一摔就碎了。
反脆弱類呢?外界的環(huán)境越波動、越隨機、越混亂,它反而越能茁壯成長。比方說傳說中的九頭蛇怪,長著數(shù)不清的頭,每次被砍掉一個頭,就會重新長出兩個頭來。外部攻擊不但沒有消滅它,反而會讓它更強大。
說到反脆弱的人,其實就是“越挫越勇”的人。除了能扛得住挫折,還能在挫折中成長,變得越來越強。
把努力當做人生信仰的人,就是擁有反脆弱性的人,在挫折中會越來越強大。
美團今年上市了,成為港交所IPO政策改革后第二家上市的同股不同權(quán)公司,市值已經(jīng)超過小米,創(chuàng)始人王興成為了人生贏家。
在美團之前,王興經(jīng)歷的故事,簡直就是現(xiàn)代版的“屢敗屢戰(zhàn),屢戰(zhàn)屢敗”。
2003年,王興創(chuàng)辦“多多網(wǎng)”社交網(wǎng)站。2006年,王興把資金鏈鍛煉的校內(nèi)網(wǎng),賣給了千橡集團。之后,拉著學弟,做了飯否。2007年5月,飯否上線,但在2009年7月,飯否因故暫停,沒人知道何時再上線。在經(jīng)歷兩次大敗之后,王興于2010年又成立了美團。沒有被失敗打垮,將努力進行到底,才有了今天的美團。
王興轉(zhuǎn)發(fā)過一條關(guān)于唐僧師徒的微博:“面對八十一難,他哭過,哀求過,但從沒說過一次:‘我們不取經(jīng)了,大家散伙吧’”。
從來不存在一件事,稍稍努力就能做好。任何一份光彩奪目的成功,背后都是玩命的努力。
褚時健老爺子,曾經(jīng)是亞洲最大的卷煙廠廠長,撐起了云南財政的半壁江山。
1999年,褚老因被舉報而判無期徒刑。2002年,褚老保外就醫(yī)。74歲,褚老向朋友們籌了1000萬,包下了哀牢山上2400畝的政府農(nóng)場。6年后,種出了廣為人知的冰糖橙,成為“中國橙王”。
尼采說:“殺不死我的,必將使我更強大?!?/p>
努力的人,面對挫折,不會奄奄一息,再無斗志。他們懂得這個世界的底牌,就是努力。所以,盡管失敗了,仍然會再度開始。上一次失敗中獲得的成長,就是下一次的起點。
把努力當做人生信仰的人,知道不論人生跌到什么樣的谷底,只要自己努力,就有機會推倒重來。他們經(jīng)歷失敗時,聚焦的點,是如何從失敗中東山再起,而非自怨自艾,抱怨這個世界的不公平和黑暗。
4、努力到成為天賦,成為一名增長黑客
這些年,我們聽了太多關(guān)于努力,卻毫無效果的負能量故事。實際上,那樣看似忙碌的努力,從來是“偽努力”罷了。
什么是真正的努力?我覺得最重要的一點是,始終能夠感覺到“疼痛”。這意味著,我們要不停地走出舒適區(qū)。
吳伯凡老師在《認知方法論》的專欄里提到,人類天生貪戀舒適區(qū)。
什么是舒適區(qū)?我很喜歡吳伯凡老師的比喻,他把舒適區(qū)比喻為在子宮的感覺。
黑暗、溫暖,沒有匱乏,甚至感覺、視覺、味覺、嗅覺等等,都不需要了。而在舒適區(qū)呆著的代價,就是“零認知”,“任何好處都有代價,任何福音都是詛咒?!?/p>
如果你覺得日子過得很舒服,用著舊有的認知和思維框架,看似忙忙碌碌,卻永遠沒有成長。這就是最典型的“偽努力”。
真正的努力,是跳出舒適區(qū),帶著疼痛感的努力。
跳出舒適區(qū)的努力,能真正推動我們向前奔跑。想要讓奔跑加速度,還需要學會“復制努力”。
什么是“復制努力”?復制努力就是讓花一份時間付出的勞動,可以產(chǎn)生綿綿不絕的收益。
哪些事情有這樣的效果?比如做課程,寫書,藝術(shù)作品等等,每個行業(yè)都會有類似“乘法效應”的事情。做了之后,這件事情會產(chǎn)生“復利效應”。
時間成為一臺巨大的復印機,幫你把曾經(jīng)的努力放大無數(shù)倍?;蛘哒f,把你的一份努力,復制成無數(shù)份,讓努力的價值最大化。
誰說努力不是天賦,能一輩子正確地努力,絕對是一種天賦,這是撬動成長的終極杠桿,會為你帶來源源不斷的助力,推動你成為一名增長黑客,獲得爆發(fā)式的成長。
勵志文章3:每一次失敗都在為未來助力
專注現(xiàn)在,才是一切成功的源泉
我的好朋友瑄瑄是一個勤奮上進的女孩子。一次,瑄瑄約我出來吃飯,席間卻一直沉默不語。我看出了她的心事,在我的一再追問下,她才緩緩向我道出最近發(fā)生在她身上的事情。
臨近期末,十幾門考試的復習重擔壓在身上?,u瑄的學習成績一向很好,這與她平時天天泡在圖書館的努力密不可分。但是現(xiàn)在臨近畢業(yè),為了提高自己的社會實踐能力,瑄瑄想在學習結(jié)束之前找到一份實習。
精心準備、反復修改的簡歷,經(jīng)過多次投遞之后,便是漫長的等待。終于,在期末考試前一周,瑄瑄收到了一家互聯(lián)網(wǎng)企業(yè)的面試邀請。激動的瑄瑄暫時停下了手頭的復習工作,花了兩天的時間準備面試。面試前一天晚上十二點,她還在燈下認真總結(jié)面試思路。
第二天,瑄瑄提前半小時到達面試現(xiàn)場,卻發(fā)現(xiàn)應聘者都是來自各大名校、實習經(jīng)驗豐富的同學。初次參加面試的瑄瑄十分緊張,看到其他同學對答如流,更是倍感壓力。在幾位面試官的注視下,瑄瑄連頭都不敢抬,結(jié)結(jié)巴巴地背著自己預先想好的答案。
一周后,瑄瑄便收到了企業(yè)的拒信。
本來是一次無法避免的失敗,可瑄瑄就是想不開。期末考試的前一天晚上,瑄瑄失眠了。一整夜,她都在想自己為什么比不過其他同學,為什么這么緊張,連話都說不流暢。這次機會就這樣錯過,下一次還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拿到面試邀約。
第二天,瑄瑄頂著黑眼圈去考試,連復習過的內(nèi)容都忘了一大半。
在接下來的兩周的復習中,瑄瑄總是無法集中精力。一邊想著總結(jié)這次面試失敗的經(jīng)歷,一邊又想著繼續(xù)投遞簡歷。每當她拿起筆,腦海中面試失敗的影子總是揮之不去。
結(jié)果,期末考試中瑄瑄發(fā)揮得十分糟糕,連平時一半水平都沒有達到。實習方面也毫無進展,瑄瑄只好在家里度過了整個暑假。
看著落寞的瑄瑄,我不禁想起自己幾年前的經(jīng)歷。
我和瑄瑄的性格正好相反,瑄瑄多愁善感,我卻是個樂天派,什么事都不放在心上。
我從小學習鋼琴。一次,老師為我報名了市里的鋼琴比賽。一開始,我每天保證兩個小時的練琴時間。沒有太多緊張情緒,初賽時我發(fā)揮得非常穩(wěn)定,順利進入復賽。
能從幾百名選手中突出重圍,自豪感和成就感縈繞著我。我的復賽曲目和初賽曲目是同一首,經(jīng)過一個月的反復練習,已經(jīng)相當熟練。于是,接下來的兩周我都沒有碰鋼琴,每天都在和朋友逛街、購物中度過。只是在比賽前一天彈了幾遍,然后便心安理得地去睡覺。
比賽當天天氣很冷,我的手也冷冰冰的。彈到一半,我卻突然忘記了下面要彈的旋律。我故作鎮(zhèn)定地彈了幾個音階,想用這種方法和下面的內(nèi)容連接起來,可當音階結(jié)束之后,我依然沒有想起下面的旋律。
空氣尷尬地凝固,我怯怯地說了幾句“謝謝老師”,便匆忙離開舞臺。
比賽之路就這樣戛然而止,通過了幾百人進五十的初賽,卻沒有通過五十進三十的復賽。為什么明明在家彈得那樣熟練,一上臺卻忘譜呢?
后來,鋼琴老師告訴我:彈鋼琴靠的是一點一滴的積累,臺下練得再好,臺上也只能發(fā)揮八九成的實力,剩下的百分之十,往往是由于突發(fā)事件或者心理狀態(tài)導致的波動區(qū)間。臺下的功夫一旦欠缺,上臺之后馬上就會顯現(xiàn)出來。
面對失敗的過去,不要沉湎。失敗是成功之母,失敗的經(jīng)驗為我們搭建了成功的階梯。要相信,任何一次失敗都不會白費,都在為未來助力。
面對成功的過去,不要驕傲,要記得競爭存在于人生每一個角落。過去的好狀態(tài)并不意味著會延續(xù)到將來,如果停止了努力,那失敗也會不期而至。
不念過去,不畏將來。保持良好的穩(wěn)定性和成功的秘訣是:忘記過去,不擔心尚未發(fā)生的事。專注現(xiàn)在,才是一切成功的源泉。
勵志文章4:千萬別被“我不行”三個字輕易打敗
1
最近這段時間,身邊很多人似乎都有點沮喪。某次活動沒表現(xiàn)好,某次考試考糟了,某次任務沒完成好,都會使人產(chǎn)生一種“我怎么這么差”的感覺。
即將畢業(yè)的朋友找我傾訴,說自己的生活過得一塌糊涂。她不喜歡所學的專業(yè),畢業(yè)沒有方向,還對即將面臨的社會人際關(guān)系感到煩惱。
最后,她對我說:“我發(fā)現(xiàn)自己對未來一無所知,甚至根本沒有勇氣踏入社會去接受生活的審視。我太平凡了,什么都不會,什么都不行?!?/p>
“不會就學,覺得不行就拼盡全力去試,沒有什么困難是解決不了的,只是自己不想去解決而已?!边@是我給她的建議。
我突然想起,網(wǎng)上有這么一條帖子引起了大家強烈的共鳴。帖子的標題是,你最討厭別人問你什么?
回答者說:我最討厭別人問我是什么學校、什么專業(yè),聽完后提醒你學校不行,或是專業(yè)不行。
說你不行的人,你千萬不要讓他得逞。如果是你自己覺得自己不行,那更不要讓自己得逞。
2
以前,我一直覺得自己是個很差勁的人,總覺得自己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會,對未來特別迷茫無助。
高中時,班主任讓我好好努力把偏科問題解決,爭取考個好大學。我很無奈地回答:“那些學科好難,我不行?!?/p>
朋友們邀請我一起學跳舞,我尷尬地搖頭說:“我沒有舞蹈天賦,更沒有舞蹈基礎,我不行?!?/p>
同學們舉薦我去參加作文比賽,我害羞地低下了頭,連忙一個勁地拒絕:“我肯定不行,把機會讓給其他同學吧?!?/p>
那時,像“我不行”“我不會”的話占據(jù)了我很大一部分的生活。我總覺得自己長得不漂亮、成績不好、交際能力不行,就一概而論自己所有的事情都不行。
直到有一次,我參加了一個征文大賽。我認認真真準備了一篇文章,沒想到獲得了全國二等獎。
我突然發(fā)現(xiàn),很多時候并不是自己真的不會、真的不行,而是自己沒有勇氣去踏出那一步。
沒有行與不行,只有做與不做。做了可能還行,不做就永遠不行。
3
人很奇怪,越是在逆境中,成長得卻越快。上班后,我的老板給了我很大的啟發(fā)。
有一次老板讓我寫一篇關(guān)于游戲行業(yè)的文章,并且只給三天時間。我那次真的慫了,覺得那項任務對我來說很艱難,因為我對游戲絲毫不感興趣,平時接觸得就少。
于是,我忐忑不安地向老板申請換任務。他問我理由是什么,我說覺得自己能力不足,擔心完成不好任務,影響公司的業(yè)務。
老板聽完我的話,突然從座椅上站起來,一臉嚴肅地說:“我不想聽到公司的員工說自己不行,我只想知道,給你多少時間,你能夠把這件事情做好。許多能力都不是天生的,你既然不會,那就更得抓住這次機會好好鍛煉?!?/p>
沒辦法,我只能悻悻回到辦公室開始查資料、理思緒、分析過往的文章。為了把這篇文章寫好,我晚上回家后繼續(xù)加班。高興的是,我終于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完成了任務。
經(jīng)過那一次,每當再遇到有難度的任務,我都不會再去找老板訴苦了,而是想辦法解決問題。我越來越發(fā)現(xiàn),人生就是在不斷解決難題的過程中成長的。如果永遠說自己不行,不去主動面對困難,那就永遠也不會前進。
4
我的一個朋友就是那種典型的“你說我不行,我偏要行”的人,她很倔強,骨子里有一種不怕輸不服輸?shù)膭艃骸?/p>
不過,她絕不是在逞強,她分得清輕重。
說來有趣的是,她學了并不熱門的專業(yè),家人一直對她沒抱太多希望,就連她的老師也經(jīng)常自嘲這個專業(yè)的衰落。沒想到她卻靠著自己不斷地摸索和學習,在這個大家并不看好的行業(yè)里發(fā)光發(fā)亮。
很多人失敗了,就會找各種客觀原因來搪塞,就像有的人找不到心儀的工作,可能就會責怪學校不行、專業(yè)不對。其實,最重要的還是自己沒有好好努力。
不要讓別人對你的否定輕易得逞,更不要被“我不行”三個字輕易打敗。下次再遇到難題,或許你可以說,“我試試”!
勵志文章5:懂得先飛,一定是聰明的“笨鳥”
懂得用笨方法的,其實都是聰明人
前些天,我們單位的小楊通過了市級的遴選考試,成功升遷。
能到那個更廣闊的平臺學習和鍛煉,是很多身在基層的年輕人的夢想。這次考試,據(jù)說報名的人數(shù)就達到了上千人,能夠從這么多的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著實不易。
大家在祝賀小楊的時候,也請小楊傳授一下備考的秘訣。而小楊謙虛地說,他知道自己底子差,所以就笨鳥先飛,在報考前就開始復習了。
作為小楊的室友,我親眼目睹了他“先飛”的過程。
一般人花三個月來備考,而小楊花了半年時間。他的桌子上堆著近百張做過的試卷,還有一本被翻爛的厚厚的錯題本,這些都是他半年來復習備考積攢下來的。
小楊每天早上六點準時起床,背誦教材,中午只留下二十分鐘的時間休息,剩下的時間都在做模擬題,從來不參加我們的宵夜或者唱歌聚會。
起初,小楊的筆試成績并不太理想,只排第三,距離第一名還差了好幾分的距離。
為了能在面試當中拔得頭籌,他每天晚上都會在網(wǎng)絡上模擬答題,按照面試的流程,正襟危坐、字正腔圓地大聲練習,一度練到了聲音嘶啞。
面試的時候,小楊是遙遙領(lǐng)先,被成功錄取。
小楊說自己是一只笨鳥,可真正的笨鳥哪里知道要先飛?
先飛的鳥兒目標明確,能夠預見行程中的困難,所以當別人還在休息的時候,它就開始拍打翅膀、起身飛翔。
懂得用笨辦法的人,其實都是聰明人。
表姐是我們村里唯一的重點大學碩士畢業(yè)生,現(xiàn)在在一家知名的企業(yè)做財務主管,也是我的學習榜樣。
表姐從小就是別人眼里的“老實人”。
小學的時候,語文老師檢查全班背課文,因為整篇背誦檢查的時間太長,老師就常常只抽取文章里的開頭和結(jié)尾。同學們掌握了老師的規(guī)律,就投機取巧,只背誦前后幾段。
可是表姐卻軸得很,一向都是吭哧吭哧地把全篇都背完,才去老師那里背誦。
表姐讀書很認真,但成績一直一般。初中畢業(yè)的時候,家里人以為表姐考不上大學,再加上家里經(jīng)濟條件不好,便勸表姐讀了中專。
讀完中專表姐便參加了工作,可是這個時候她又是軸勁兒畢現(xiàn):放不下她的大學夢,于是在工作之余開始了馬拉松式的求學路程。
表姐的??坪捅究贫际窃跇I(yè)余時間內(nèi)自學完成的。在結(jié)束了所有的本科自考之后,她又萌生了報考全日制研究生的想法。
表姐認為自己笨,沒有經(jīng)過系統(tǒng)的校園學習,所以報考了考研培訓班,每天在工作之余,還去夜校聽課。
彼時的她已為人母,職場媽媽的日常已經(jīng)夠辛苦了,卻還要在孩子休息之后爬起來讀書。那段時間,表姐像鐵打的人一樣,圍繞著工作學習和孩子打轉(zhuǎn),生活幾乎沒有一絲的空隙。
最終,表姐如愿地考上了她的目標院校,辭掉了家鄉(xiāng)小鎮(zhèn)的工作來到上海讀研,并且靠著自己的努力在上海站穩(wěn)了腳跟。
論天分,表姐確實不夠出眾,但論毅力,她比一般人強太多。
像這樣長遠規(guī)劃自己的人生,并且能夠堅持去實現(xiàn)理想的人,有誰能說她不聰明呢?
生活當中我們常常會遇到這樣的事情:那個最不起眼的同學突然在某項大型比賽當中斬獲頭獎;那個少言寡語的同事居然一躍而上奪取了業(yè)績冠軍;那個寂寂無名的朋友突然就成為了行業(yè)典范……
那些平時不露鋒芒的普通人突然在某一天驚艷亮相的時候,總會引發(fā)人們的好奇:他是怎么做到的?
其實,如果你仔細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他們都是最聰明的帶著引號的“笨鳥”。別人休息的時候,他們還在趕路;別人偷懶的時候,他們依然全神貫注。
他們敢于付出比別人高出許多倍的努力,所以即使飛得沒有別人快,最終也能飛得比別人更高。
他們知道自己離理想的高空還遠,所以時刻都在為翅膀聚集能量,用努力和汗水慢慢地澆灌心底的夢想。
笨鳥先飛,是勇者發(fā)自靈魂深處的膽識與力量,也是智者不屑于貪圖捷徑的氣度與格局。
所以,那些默默努力的人,其實都是最聰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