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醒悟的勵志文章5篇推薦

華藝221147 分享 時間:

  行路不僅僅在于快慢,還在于是否能夠持續(xù);前進不僅僅在于速度,更在于能否保持正確方向。下面由小編與大家分享令人醒悟的勵志文章,希望你們喜歡!歡迎閱讀!

  勵志文章1:簡單的事,誰都會做,可越是簡單越不容易出彩

  1

  表妹大學畢業(yè)后簽到了一家不錯的企業(yè),競爭非常大,半年實習期結(jié)束后五人留一個。

  我們都覺得她壓力一定很大,可她卻奇異地感覺非常輕松,因為公司并沒有給她們安排太多工作,每天除了整理一些資料,就是為同事們泡泡咖啡。當然,與她們的工作量相符,實習期里,她們的工資也相當?shù)汀?/p>

  而整理資料和泡咖啡誰不會呢?正是因為工作難度低,工資又差,才過去一個月,實習生中就有人辭職,理由很統(tǒng)一:“泡咖啡太屈才,我是重點大學本科畢業(yè)生,為什么要做這些?”

  其中一位辭職的姑娘和表妹關(guān)系好,不僅自己辭,還要介紹表妹也來自己的新公司。公司小是小點,但好在薪水可以立刻翻倍,人也非常忙碌非常充實。

  其實,表妹泡咖啡也泡得很疲憊,而且原先的實習生剛走,新的實習生馬上補充進來,分分鐘被代替的感覺實在不好。但表妹看出這并不是常態(tài),因為公司前輩們各個忙得要死,拿的工資在這座城市也絕對屬于高薪。

  既然決定留下,表妹變得很用心,沒事就看相關(guān)書籍,力爭將整理資料和泡咖啡這兩件事做到完美。有一天我去她家做客,發(fā)現(xiàn)她竟然買了一臺咖啡機,不僅談起咖啡的種類如數(shù)家珍,零基礎(chǔ)的她居然學會了咖啡的拉花??粗Х缺锬嵌浜喖s的玫瑰,我有說不出的驚喜。

  天助有心人,半年過后,表妹留在了那家單位。如今,她再也沒有賦閑的時光,而是成為一天恨不得當兩天用的職場精英,有很多實習生排隊來為她泡咖啡。

  談起那段實習經(jīng)歷,她說:世上哪有屈才這回事?當你真的用心,你會發(fā)現(xiàn)做好一件小事也是不容易的,里面涉及的知識博大精深,需要我們懷有很深的敬意,付出極大的誠懇。

  2

  用小事考驗員工的工作態(tài)度,并不是表妹所在企業(yè)的獨家風范。以前做記者時,我采訪過一位知名企業(yè)的總裁。她提到自己選員工的宗旨,工作能力差一點無所謂,但工作態(tài)度一定要認真,對企業(yè)一定要有愛。所以,她總把一些相同的小事交給不同的員工做,比如設(shè)計一份表格、做一個PPT。結(jié)果很有趣,總是能力中上的員工完成得最棒。

  當時,我特別納悶。其實,我自己在工作中也常見到有才華的人恃才放曠不得志,反而是工作能力中上、工作態(tài)度勤勤懇懇的人一直在往上升,我覺得特別不合理。

  總裁一笑,為我解疑。她說,一個人對待工作的態(tài)度就像結(jié)婚,如果一個美女選擇和一個平凡的男孩結(jié)婚,卻一直抱著下嫁的心理,覺得自己很委屈,要求男孩通過其他途徑彌補她、呵護她、加倍對她好,否則就要撲扇著翅膀往高飛,你覺得男孩累不累?

  我聽完一愣,覺得非常震撼、非常有哲理。

  企業(yè)就像男孩,一個企業(yè)如果想長久地穩(wěn)穩(wěn)地做業(yè)績,進入高層的人絕不允許有一顆“下嫁”的心,而懷有“屈才”心理的人和“下嫁”有什么區(qū)別?!“恃才放曠”不尊重自己所做工作的人,不會珍惜工作機會,自然不會懂得感恩。

  3

  不僅工作如此,其實任何一件小事都是這樣。

  25歲以前,我一直覺得女人要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就一定要有過硬的專業(yè)知識,會銷售也好,會寫稿也罷,總之,洗衣做飯收拾房間之類都是小事,會賺錢才是衡量成功的第一要務。

  所以,我們班有一位成績頗好的女生因為特殊原因要去做家庭主婦,我還覺得特別可惜,太屈才了不是嗎?早知畢業(yè)后要天天做家務,何必辛辛苦苦地高考、讀書呢?

  直到前幾年,我因帶娃辭職在家,每天面對被寶寶搞得烏煙瘴氣的房間無從下手,真恨不得坐在地上大哭一場。這才知道,覺得“屈才”的事也并不那么好干!

  為了學習收拾房間,我在網(wǎng)上買回一本關(guān)于收納整理最暢銷的書,無意中接觸到一位最會做家務的女性——近藤麻理惠。從上幼兒園起,她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清潔、整理家人弄亂的房間。經(jīng)年累月,就是這樣一位普通女孩,在出了一本關(guān)于收納整理的書籍、將自己做家務的心得與大家分享、幫到千萬不懂收納的主婦之后,竟迅速紅遍全球。

  英國媒體稱她是“日本整理女王”,美國《時代》周刊對她更是不吝贊美,將她評為“2015全球最具影響力100人”之一,上榜理由是特別會做家務。

  而這些贊美不僅帶給她名氣,也帶給她非凡的財富。全球無數(shù)名門主婦花重金排隊請她進行一對一的家務指導,她的講座更是一票千金。

  當最會做家務的女孩影響全球、與億萬富翁們比肩,當教別人如何做家務成為金光閃閃的高端職業(yè),我們的價值觀是否經(jīng)歷了洗禮?

  4

  古人說,一物精致便可動人,而這“一物”并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簡單的事,誰都會做,可越是簡單越不容易出彩。重復的事,誰都會厭煩,但愈是厭煩愈考驗做事人的耐心和智慧。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愿你認真對待經(jīng)手的每一件小事,既有自信也有謙卑。

  也愿你,虛懷若谷、事無巨細,有一顆不屈才的心。

  勵志文章2:請不要放過自己

  很享受擁有一段屬于自己的時光,就像下午這片刻的閑暇。好好整理自己的思想,反思最近做過的事情,看有沒有偏離最初的目標,有沒有被外部的因素干擾,有沒有忘了什么才最重要。

  就像大哲學蘇格拉底所說:“未經(jīng)審視的人生不值得度過”。我雖不是哲學家,但哲學家的思想,就像一盞明燈,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人一旦明白生命的意義,知道自己的使命,并開始做一些有益自己或者社會的事情,無疑你的生命是飽滿的,甚至不再懼怕死亡。

  說真的,最近有點忙亂,也有點失落。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都在緊鑼密鼓進行,根本沒有喘息的機會。和別人比起來,我算是比較清閑的那一類人,即使這樣所有余閑不足以大快朵頤的閱讀和思考,便覺得自己是個庸俗的人。

  物質(zhì)上的貧窮和匱乏其實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思想的干癟和內(nèi)心的蒼白。正因為自己活的太平庸,有時會有意無意尋找活著的理由,也會和周圍的人比較。比財富,自己只能算掙扎在溫飽線上。比權(quán)位,自己僅是大世界中的一個小人物,像一只螻蟻微不足道。唯有品格、意識和格局為我扳回做人的尊嚴。

  在正常的社交中,遇到任何人,進入到任何場景,不再有自體的虛弱感,不再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履刨冰,甚至委曲求全。而是胸有成竹,坦誠面對,直抒胸臆。外在的一切灑脫,都是因為內(nèi)心的富足和品性的健全。

  一旦通過輸出倒逼輸入,或者通過輸入能為輸出積累更多素材,這個最基本的方式或者常態(tài)一旦打破,就會產(chǎn)生一種深深的無力感和挫敗感。只要是哪一天停止閱讀,或者雖深思熟慮,并未形成文字,就會深深的自責,認為生命因此虛度。

  之所以要回顧、要反思、要梳理、要總結(jié),是因為在匆忙中,在越來越多的干擾中,自己一點點失去自我。養(yǎng)成的習慣,自律和堅韌,正在被生活刨去最初的光澤。也許一個人的平庸正從適應享樂和安逸開始,同時也在失去對生活的掌控,而另一種痛苦開始在內(nèi)心潛滋暗長。

  最近就是這種狀況。跑步時身體不支,文章寫的越來越短,錯別字越來越多,「得到」上訂閱的課程,因為時間,大部分拉下。各種計劃、刻意練習、體驗分享,都因為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停滯好長時間。好幾次,寫文章竟然拖到了第二天。

  我深深的意識到,人的天性或多或少具有惰性的基因。能適應極其艱苦的環(huán)境和惡劣的條件,也能被各種輕松,舒服,安全,或及時滿足輕易誘惑,而樂不思蜀。萬維鋼老師說:“人活著,就是一場斗爭?!庇媚愕囊庵?,信念,忍耐,驕傲,自戀戰(zhàn)勝或取代那個懦弱、封閉、自卑、麻木和局限的自己。

  伊曼紐爾.康德曾言:“人性這根曲木,決然制造不出任何筆直的東西。”而布魯克斯卻說:“高尚的品格之路,始于謙遜,始于人對自身缺點的理性認識,也只有人才能意識到人性的缺陷。人的修煉,就是與人性局限斗爭的結(jié)果,也是接近完美的過程,雖然最終都無法完美,但這個過程本身卻創(chuàng)造了意義。

  假如無法停止行動,或者停止養(yǎng)成的習慣,最好的辦法是用一種形式替代另一種形式。即使思想和身體想要暫時放松,也一定不要放過自己。而是用寫作療愈,在閱讀中漫步。越來越覺得,讀書和寫作成了生活中最精彩的部分。當然我也是從思考和行動中受益最大的人。

  不知道從哪一本書中,看到這么一段話:“假如今天是你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你會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假如讓你寫自己的悼詞,你想寫些什么?”這是一個異常痛苦卻又無法回避的話題,能讓人瞬間明白許多東西。比如你最想做的事情,最想愛的人,還有那些未了的心愿。

  當你意識眼前的痛苦都只是假設(shè),而你還有相當長的一段生命時,你將如何行事?大多數(shù)人會回歸現(xiàn)實,用麻木戰(zhàn)勝理智,不是還有時間么?而那些頓悟的人,最終會為了不留遺憾,而開始行動。行動的目的不是為了結(jié)果,而是過程的充實。

  身體是什么?人是什么?不過是一個載體,繁衍生息,為了基因的遺傳。當然還有思想,或者一種精神的延續(xù)。把自己的一部分留在這個世界,有可能是基因,也或許是一個人的精神?!镀つ摇分杏幸痪湓?,“身體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伺候的?!碑斎凰枷牒蜕眢w都要承受雙重的壓力,而如果不用,過期作廢。

  所謂的終局遺憾,就是在本該勤奮,努力,斗爭的年紀,選擇了安逸,輕易放過了身體,而沒有去做那些有價值的事情。

  人天生具有反脆弱性和脆弱性。環(huán)境和條件越是殘酷,越能增加生命的堅韌,生命也因此愈發(fā)茁壯。而那些伺候身體的人,最終會被身體拖累,不是因為疾病就是因為肥胖。無論是靈魂還是身體,總要有一個在路上。說的不僅是人應有的狀態(tài),還有精神。

  勵志文章3:時間會給你期待的公平

  一大早,就聽到了邏輯思維的文章《誰能拿走功勞?》。里邊談到當年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與他的學生李政道的學術(shù)之爭。其實對科學人物,我一直了解甚少,很多信息都是道聽途說。

  如果不看今天這篇文章,可能永遠不能糾正我對這位全世界最偉大的科學家的偏見。羅振宇對科學家楊振寧下的定義是:二戰(zhàn)之后,全世界最偉大的科學家,沒有之一。

  而就在楊李之爭的三年后,楊振寧就做出了比得諾獎成功重要得多的”楊-米爾斯方程。后來七個諾貝爾獎得主直接使用了“楊-米爾斯方程”,而將近半個世紀,李政道其實也沒有真正做出有影響的成績來。

  看完這篇文章,我獲得了兩個洞見。一是判斷任何一件事情,不能道聽途說。特別是在事實沒有明朗之前,不能妄下結(jié)論;二是雖然你獲得大量信息,但你依然把持不準,那么把這件事情交給時間,總有一天,時間會給你一個準確清晰的答案。

  這多少有點,“人做事天在看”的禪境。前兩天看到另外一篇文章,文章的大致內(nèi)容像是抬高幣圈某個大佬同時又貶低幣圈另外一位大佬的文章。文章立意鮮明,讓人不得不去懷疑這個小編的目的。我留了言,問:“你知道事實嗎?你知道真相嗎?這是最終的結(jié)果嗎?”

  其實截止今天,那些下動不動沖出來,義憤填膺,情緒激昂的人,在表達自己的不滿,表達自己的立場時,就像不因世事的孩子,讓人不覺啞然失笑。無論是股市還是幣市,從來都是公開透明,有賣就有買,有進就有出,公開交易,多少人因為貪婪,因為不懂買了垃圾幣,然后把自己的憤懣發(fā)泄出來,認為是那些賺了錢的人欺騙了他。

  投資市場和體彩賭博有相似的地方,從你下注的那一刻,你就要對你的錢負責。如果不是為了贏錢,這么大的市場,誰會陪你玩?有一句話說的好,“無論是賭場還是投資行業(yè),賭個眼力。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钡康氖窍嗤模际橇税褎e人的錢裝進自己的口袋。

  在投資行業(yè),“二八定律”永遠存在,總是20%的人拿走80%的蛋糕。所以無論在股市還是幣市,那些追漲殺跌的人被稱為“韭菜”,那些動不動出來站臺的人,立場分明,甚至義正言辭的人,其實也屬于“韭菜”的一類。

  就像我今天題目,他們根本不知道什么是事實,抓個雞毛當令箭,認知水平僅停留在事情的表面。根本不調(diào)查,不研究,不深入,甚至不給自己和別人時間,就對一件事情蓋棺定論,甚至大放厥詞。

  這兩年,自從學習投資,開始投資以來,最大的領(lǐng)悟就是對時間的敬畏。無論是對一個初來乍到的小白,還是對一個投資領(lǐng)域的“老鳥”。如果沒有耐心,不知道等待,不會使用時間杠桿,就不是一個合格的投資者。那些專注一個行業(yè),投資期限長達20年甚至50年的投資人,都是因為看到了時間的復利。

  最近寫作群里又有幾個人想要退群,仔細詢問,理由大都是“最近工作太忙,沒有時間寫作。”其實,經(jīng)過仔細分析,不外乎把寫作當成了一件可有可無的事情。當初加入寫作群,興致勃勃,激情彭拜,甚至豪言壯語:“一定要寫7年,7年后和一群人去南極看企鵝?!?/p>

  看似是初心,其實真正的寫作目的,應該是為了變現(xiàn)。寫了這么久,寫了這么多,花了這么多時間,仿佛現(xiàn)狀依然沒有改變。自己每天都在重復三點一線習慣,上班、回家、睡覺,和從前的生活沒有太大差別。所謂的財富自由,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還不如工作和娛樂來的踏實。

  看到李笑來開專欄賺了錢,看薛兆豐開專欄賺了錢,看羅胖利用“得到”賺了錢,看覃杰開設(shè)寫作平臺賺了錢。覺得自己如果寫下去,一定也會成為名人,成為精英,成為大佬。兩年下來,才發(fā)現(xiàn)完全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樣。

  不僅沒有任何回報,甚至覺得,自己正在創(chuàng)造文字垃圾。而寫作更像是個體力活,你得全神貫注,你得沉浸其中,你還得忍受孤獨。這樣算下來,當初選擇寫作并不明智,只不過在浪費生命。突然有一種上當受騙的感覺。

  這種現(xiàn)象并不能以偏概全,很多地方,只不過是我個人的一些認識和境況。其實從去年開始,我就試著調(diào)整自己的狀態(tài)。如果沒有回報,沒有獎勵,甚至沒有反饋,我還能不能寫下去?能不能從變現(xiàn)的幻想中走出來,承認自己的差距?

  先把手里的事情做好,先投入其中,充分享受寫作的樂趣,先寫出漂亮的文章再說。人在無欲無求的狀態(tài)下,身心才會得到徹底放松,才能信馬由韁讓思想馳騁在水草豐茂的原野。

  管它有用沒用先寫起來再說,這是一種不計成本,不求回報的刻意練習。是一種操作系統(tǒng)的重建和升級。

  不知道在哪一本書中,看到這樣一句話:“如果你努力了很長時間,依然沒有成功,依然看不到希望,那只能說明你還不夠努力。唯一的辦法是繼續(xù)努力。”總有一天,時間會給你期待的的公平。

  勵志文章4:每一個持續(xù)學習的人,都是堂吉訶德

  生活里很多事情,雖然看不見希望,可你還在堅持。甚至假想出一個并不存在的敵人,為了能消滅敵人,你要時刻保持戰(zhàn)斗的姿勢。

  說真的,年輕的時候,很多人不懂唐吉坷德??傆X得不是作者傻,就是書里寫的那個家伙精神有問題??匆娋d羊,就認為那是一支沖向自己騎兵,最后把自己弄的傷痕累累。把水車當成一位巨人,要和水車大戰(zhàn)一百回合,最后被水車擊的七零八落,潰敗不堪。

  前一段時間,又重聽了《唐吉坷德》音頻版,似乎明白了一些道理。與其說唐吉坷德是為了打抱不平成就騎士之夢,不如說唐吉坷德因為精神極度空虛,做出種.種匪夷所思的傻事,活在自己構(gòu)建出來的虛幻世界。是一種悲劇,也是一次英雄之旅。

  聽著文章,不由得生出敬畏之心。在古代,五十多歲就算是老人了,竟然因為看了幾部關(guān)于騎士的小說,就萌生了做騎士的想法,并且也真真切切把自己當成了騎士。這不但需要勇氣,更需要時刻戰(zhàn)斗的準備。其實,這也恰恰說明了我們現(xiàn)代人缺少這種探索戰(zhàn)斗的精神。

  下面我在講一個曾擔任過美國海豹突擊隊指揮官的杰克.威林克的故事。威林克在海豹突擊隊服役二十年,參加過伊拉克戰(zhàn)爭,回來后,負責西海岸所有海豹突擊隊員的訓練。退伍后,跟人合開了一家咨詢公司,專門向商界傳授的領(lǐng)導力和管理經(jīng)驗。2015年,他出過一本書,《極端所有權(quán):海豹突擊隊的領(lǐng)導方法與制勝策略》,這本書曾在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名列第一。

  因為這本書,他的記者好友訪談他,把他邀請到家里,并且住了一個晚上。第二天早上八點,記者的妻子叫醒了記者。說是威林克好像5個小時之前就起床了,一直在看書。她的妻子告訴記者,她不知道如何招呼他這位朋友。

  后來威林克告訴他的記者朋友,他平常早上4:45起床做事。他早就退役了,但是還保留了特種的紀律,還能做76個俯臥撐。記者朋友問他:“為何要起的那么早?”威林克說:“早起,能讓我獲得一種在心理上戰(zhàn)勝敵人的感覺?!?/p>

  威林克告訴他的記者朋友,他總覺得在某個地方有個敵人,一手拿著沖鋒槍,一手拿著手榴彈,在等著和他交鋒。雖然他已經(jīng)退伍了,也不再上戰(zhàn)場了。但他總覺得有一天會遇上敵人,所以得時刻提醒自己,為那一天的到來做好準備。然后他就一直起那么早,他告訴自己,“我得做點什么”。

  對于學習這件事情,在《通往財富自由之路》專欄中,有一段是李笑來先生談他是如何學習的:在知識的海洋里,最佳的策略是“漫游”,對普通人來說更為重要。我的微信公眾賬號名稱是,“學習學習再學習”,我的簽名是“一生只有一個職業(yè):學生。我不是說說而已的人,是許多年來一直在那么做的人。

  最后的某一天,你會遇到這樣的情況,“真沒有想到!學過的那個東西會在這樣的地方用上?!边@種看似沒有目的的漫游,其實就是一種很好的準備。廣泛的涉獵,最終讓不同的知識,在大腦里產(chǎn)生更多的回路和節(jié)點。用到實際處理問題的時候,就是為你的大腦增加更多的選項。

  很多人一直痛苦的認為,學了這么這么長時間,讀了這么多的書,或者寫了那么多的文章,生活依然是原來的樣子,幾乎沒有什么變化。看著別人動不動就實現(xiàn)財富自由,或者飛黃騰達。怎么一到自己這里,就好像全部失效似的。

  想一想,我們現(xiàn)在所處的那些學習和寫作的社群,其實每一個人的學習,更像是開啟了一段孤獨的旅程。而我們每一個人持續(xù)學習的人,更像是一個個唐吉坷德。與其說是與外在的世界而戰(zhàn),不如說是與自己而戰(zhàn)。戰(zhàn)勝內(nèi)心的恐懼,內(nèi)心的脆弱,才能漸行漸遠。

  剛開始的時候,我們認為學習是一種及時的反饋,是一條不斷被抬高的弧線。但現(xiàn)實情況是,在我們眼里,它就是一條沒有任何斜度的直線,我們幾乎看不到希望。畢竟學習又是一件極其痛苦的事情,所以中途,很多人忍受不了這種毫無回報的行動,提前下車。

  而另外一些人依然像唐吉坷德一樣,一直在戰(zhàn)斗,與自己虛構(gòu)出來的敵人,與內(nèi)心的魔。因為那個幻想出來的敵人,要比自己強大的多。必須依靠堅毅、果敢、以及長時間的打磨,最終才能從能力上勝過對方。

  也許,每一個持續(xù)學習的人,心里都住著一個敵人。他每天都虎視眈眈的看著你,讓你不敢有任何的怠慢和閃失。你得時刻保持警惕,不斷尋找自己在戰(zhàn)略和戰(zhàn)術(shù)上的漏洞,并通過知識不斷修補武裝自己,才能在心理上戰(zhàn)勝對手的強大。什么時候開始,都不是問題,最主要的是,你要有戰(zhàn)斗下去的勇氣。

  勵志文章5:沒有行動,何來收獲

  以前在某個答案里看到過一句話。

  你去山上砍柴,碰到別人放羊,和他開心地聊了很久。結(jié)果人家的羊倒是吃飽了,而你連一根柴都還沒砍。

  只顧著和別人聊天,卻忘了自己初衷是什么。光顧著享樂,沒有行動,結(jié)果一無所獲。

  生活對于你的態(tài)度,取決于你的行動。

  沒有行動,何來收獲?

  01

  在TED看過一個視頻,是美國女孩利茲的演講。她因為患有怪病,外表丑陋,被人稱為“世界上最丑的人”。當自己的相貌被上傳網(wǎng)絡(luò),有網(wǎng)友留言稱:“為什么父母要生下她?”、“用火燒死她!”、“她應該自殺”之類惡語。

  我們會懼怕別人的嘲諷,害怕那些冷眼諷語的抨擊。但是,如同《當幸福來敲門》中父親對兒子說的:“別讓別人告訴你,你成不了才,即使是我也不行”。

  后來,被人唾棄和辱罵的利茲,卻過上了另一種生活。

  利茲修了高學歷,建立了自己的網(wǎng)絡(luò)視頻頻道,出了好幾本勵志書,還以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拍攝記錄片《勇敢的心》。

  在TED演講中,利茲告訴大家,雖然已經(jīng)經(jīng)歷諸多磨難,但你究竟想用什么定義自己?是那些苦難,不公,還是自己為夢想而達成的成就?想必,只有后者,才是真正歲月提煉出的,只屬于我們自己人生的價值。用自己真正的價值定義自己、標注自己,才是對此生的負責。

  她還經(jīng)常說:“我曾經(jīng)的生活的確非常困難,但是那沒有關(guān)系,我會讓我的目標,我的成功,以及我的造詣定義我,而不是我的外表”。

  因為樣貌,利茲在生活中受人鄙棄,不受待見。試想下,貌美與丑陋之間,誰都會選擇貌美的。的確,當代是個看臉的社會。研究表明,外貌優(yōu)勢更容易讓人接受,也更易受到同性或異性的關(guān)照。而樣貌上的劣勢,更是阻礙一個人成功的礙腳石。

  但能力從不限于樣貌。

  利茲通過自己的努力,克服外界的蜚語與諷刺,憑靠自身的行動,從外界稱之“世界最丑的人”到“被上帝寵愛的幸運者”。她靠著自己的一步一挪,從如黑洞般無邊無際的底岸爬上光輝照射的陽光底下。

  她的幸運,始于行動,成于態(tài)度。當她修了高學歷,建立網(wǎng)絡(luò)頻道,出了勵志書后。那些曾經(jīng)諷刺和瞧不起她的人,有誰還會在意她的樣貌。

  別人記住的,是能力。生活亦是如此,你越努力,抓住機遇,付出行動,也就越幸運。

  02

  高中時,老師曾給我們播放過《風雨哈佛路》的電影。女主人公出身貧苦家庭,父母因吸毒進入收容所。莉絲8歲開始乞討,15歲流落街頭時,母親因艾滋感染而死。莉絲深受觸動,決定要改變命運,重返高中。

  于是,17歲的她用了2年的時間學完高中4年課程,并獲得1996年紐約時報一等獎學金,進入哈佛學習。

  這是關(guān)于女主人公的經(jīng)歷,靠著自己的堅持和行動力,從貧民窟進入了全美最高學府。

  而劇中還有一個很好的反面例子,是女主莉絲的好朋友克里斯。

  克里斯和莉絲一樣,出生于貧民窟。片頭開始,倆人能結(jié)為好朋友,是因為相似的家庭背景和經(jīng)歷。

  而莉絲在母親死后,她知道,只有讀書成才才能改變自身命運,走出泥潭般的生活,擺脫貧民窟的烙印。

  所以她努力去爭取讀書的機會,常在地鐵站、走廊里學習、睡覺,就這樣用2年的時間完成了4年的課程。此時的莉絲已經(jīng)找到了拼搏的方向,她試圖將好朋友克里斯拽回正道,并為她向老師開口求情爭取入學名額。

  然而克里斯寧愿流浪街頭,也不肯進入學校學習,不僅恥笑莉絲這種想法是狂妄之舉,甚至勸說她放棄考取哈佛。

  后來,不被看好的莉絲果真進入美國最高學府,拿了全額獎學金,一步一步改變了自己的命運。而那個寧成一灘爛泥也不肯花點行動讀書成才的克里斯終究還是一事無成。

  每個人都欲有所求,成為什么樣的人,過著怎樣的生活,取決于你自己的行動。

  就像風雨哈佛路里的臺詞:世界在轉(zhuǎn)動,你只是一粒塵埃,沒有你地球照樣在轉(zhuǎn)?,F(xiàn)實是不會按照你的意志去改變的,因為別人的意志會比你的更強些。生活的殘酷會讓人不知所措,于是有人終日沉浸在彷徨迷茫之中,不愿睜大雙眼去看清形勢,不愿去想是哪些細小的因素累積在一起造成了這種局面。

  如果不愿只成為一粒塵埃,那就踏出第一步付出行動。

  03

  我們生而平凡,原生家庭的富與貧,外界的誘惑與抨擊,我們改變不了。那些鐵定的事實,我們做不了決定,但我們想要過上怎樣的生活,成為一個怎樣的人,能決定我們的,只有自己。

  我們時常會認為,在欲速不達的社會里想要熬出一份體面的工作,過上安然享樂的生活只是妄想。

  但別忘了,妄想是從會做夢開始。

  我想在更高的學府與學子交流,體驗優(yōu)秀的學術(shù)氛圍;想嘗試零下北海道滑雪的刺激;想體驗夏威夷跳傘俯瞰蜿蜒崎嶇的蒼茫大山,祖母綠的珊瑚海岸;想看看極圈夜空散漫的五彩斑斕。

  而在向往這些生活之前,我必須付出比想象中更多的努力和行動。

  生活本來就存在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的自然法則,誰會不懼怕被這個世界淘汰呢?

  在面對生活各種條件威逼下,行動力是唯一能支持你踏出第一步到最后一步的籌碼。

  我知道這個世界上到處都有人可能會告訴你,事情應該是怎樣的,怎樣做才是可行的,但同時誰都不能預測得到結(jié)果會是怎樣,除非他親自去嘗試了。

  嘗試是行動,嘗試后的結(jié)果是生活對于你自己的態(tài)度。


相關(guān)文章:

1.關(guān)于經(jīng)典的勵志文章5篇

2.3篇勵志文章:堅持不懈直到成功

3.3篇勵志文章:成功在于堅持

4.關(guān)于勵志文章5篇

5.關(guān)于個人勵志的文章6篇

6.關(guān)于勵志努力文章5篇

7.必看的勵志美文三篇

93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