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迷茫時看的勵志文章

華藝1147 分享 時間:

  最好的學習是對過去的反思,擁有夢想的人是值得尊敬的,也讓人羨慕。當大多數人碌碌而為為現實奔忙的時候,堅持下去,不用害怕與眾不同,你該有怎么樣的人生,是該你親自去撰寫的。下面由小編與大家分享大學迷茫時看的勵志文章,希望你們喜歡!歡迎閱讀!

  勵志文章1:人生需要持久的表現

  成功不是屬于天才的,而是屬于能夠持久努力的人。

  很多人認為不能輸在起跑點上,可是,事實上,贏在起跑點并不能保障什么,最后的勝利才是勝利。

  這個世界不會以一時的成功來論英雄,也不會以偶然的一次失誤來判輸贏。人若沒有持久的表現,往往很難被肯定;被肯定的人,也很難在一時被推翻。

  有些人在某些場合中,表現突出,但是日后卻沒有持久的表現,反而如曇花般的消失了。例如某些文學獎的得主中,有許多才華洋溢的年輕作家,得到評審的青睞,獲得一致的肯定,認為將來必是文學界不可多得的奇葩,結果是年輕的作家往往經不起歲月的摧折,或者是創(chuàng)作這條路過于孤獨,能夠堅持到底的人,不一定是當初文學獎獲獎的那一位。

  也有些具獨特才華的優(yōu)秀的年輕人,很早就表現出不凡的才能,但是過多掌聲肯定,反而讓他找不到真正的自己,日后,表現平平,反而是那些剛開始表現不是特別起眼的人,因為持久的努力,卻創(chuàng)造了自己的成功本錢。

  人生其實是公平的,你愿意付出多少,它就回報你多少,人生也是一場馬拉松賽跑,中間的勝負輸贏,你其實不必太在意。

  因為,贏在終點才是贏。

  勵志文章2:唯有義無反顧,才能勇往直前

  1

  經過觀察,我發(fā)現那些沒有弄明白自己追求的人,往往比那些朝著目標堅定前進的人更容易感到疲憊。后者往往是一天工作12個小時都少有抱怨,前者卻明明一事無成,還總在感嘆生活不易,前路艱難。

  我想這大概是因為,他們沒有選擇自己真正想走的路,才會特別容易覺得“不值得”。

  年輕的時候往往太浮夸,總想把自己所有擅長的事情都做一遍好讓別人都知道。

  慢慢長大卻發(fā)現,即使一件事你可做到120分,它也未必是你想要的;而另一件事你只做到80分,若放棄了,便會永遠不快樂。

  愛情,夢想,都是太感性的東西,沒法用回報來衡量。

  但最后的最后,往往也正是這些義無反顧的勇氣,才為我們帶來了最好的驚喜。

  所以,在你出發(fā)前,請?zhí)魝€你最想到達的目的地吧——就像選擇戀人那樣忠貞堅決。

  唯有義無反顧,才能一往直前。

  2

  無論胸懷多少壯闊的夢想,最終都要落實到每一步的努力上。

  可是努力談何容易?

  是人便會有惰性,這惰性往往體現在一切溫柔的情懷上:

  早晨離不開被窩,飯桌上放不下筷子,行動時邁不動腳步,該有所作為時施展不開拳腳。

  ——你可以被這惰性困住一下子,甚至一陣子,但絕不能被困住太久。

  太久都叫不醒你的,一定不是真正的夢想。

  我的書桌上曾經貼著一句話:

  “你總幻想自己會做一番大事,讓所有人跌破眼鏡,可事實是你連早點起床都做不到?!?/p>

  那是我最頹廢的時候寫給自己的,想要起點積極的警示作用。

  可等后來,真的弄明白了想要為之努力的夢想,卻不用任何話語激勵,拼起來誰都叫不了停,有事兒惦記著,睡覺都睡得不爽。

  最努力看書、寫文章的時候,每天都在沒完沒了地閱讀和輸入文字,幾乎連續(xù)一個月沒有充足的時間保證吃飯和睡眠。

  周圍有朋友勸我:“為什么要這么著急?我們還年輕。”

  可是我沒有辦法停止。

  我懼怕每一天的我不夠努力,夢想就會離我遠一點。我懼怕這樣蓋著被子蒙頭睡了一夜,我的靈感就會少一些。

  ——我不敢停止,更不想停止。

  因為我知道,我幸運地走在一條正確的路上。

  3

  這樣停不下來的例子還有太多。

  我認識的一個男生,高中時候成績不錯,結果高考失利,去了一個三本學校。

  渾渾噩噩地過了三年多,突然覺醒自己不想過得這樣混賬,便一刻不停地、迫切地想證明自己優(yōu)秀給別人看。

  他選擇了一所名校的頂尖專業(yè)考研——跨學??缈紖^(qū)又跨專業(yè)。大家都說難度太大,不承想,他卻像打了雞血一樣只知道往前拼。

  一開始因太久沒學習不習慣,他總覺得坐不住,本能地想站起來走到教室外面透透氣。

  他一咬牙,索性在學校后面的工地上偷偷拿了四塊磚頭,綁在自己鞋帶兩邊,想從桌子上站起來都抬不起腳。

  還有一個學姐,機械系出身,畢業(yè)后卻找了一份夢寐以求的咨詢工作。

  剛進公司什么都不懂,跟客戶聊幾句就卡住,每個細小的事情都急著問同事,以至于人家都覺得煩,懶得為她解釋。

  于是她每天把自己遇見的問題都記下來,晚上回到自己狹小的出租屋里,翻著買來的書,開著電腦,一個個找答案,時常弄到三四點,早上七點鐘又準時去上班。

  就這樣神奇地度過了慘不忍睹的三個月,她奇跡般地搞定了一單重要的生意,在公司里也迅速站穩(wěn)了腳跟。

  那些在你看來毫不費力卻優(yōu)秀無比的人,其實沒有一個不是非常努力。

  好在,每一段不為人知的辛酸過后,都會收獲意想不到的驚喜。

  當你真正渴望到達一個地方的時候,你會開始拼命換算努力同幸福的轉換,根本沒有時間思考其他。

  “青春為什么這么短暫?”

  ——這往往是我在賴床時抱著被子嚷嚷的話。

  “所以才要更加努力,趕快做完必須做的事,然后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呀!”

  ——這是我起床開始新的一天時,自己給自己的回答。

  4

  生命中需要那么一種純粹的勇敢,去灌溉你心里最美的那朵玫瑰花。

  不斷向前奔跑的努力,聽上去或許很辛苦;可等到你真正找到了這種勇敢,你只會覺得這持續(xù)的努力是種莫大的快樂,甚至幸運。

  我們會覺得焦灼痛苦,往往是因為我們追求的是“比別人更好”,而不是“比昨天的自己”更好。

  就算生活有快樂也有失落,但只要有所收獲,便是值得慶賀的。

  只要一直在前進,在嶄新的每一刻里,你會不斷發(fā)現自己更加精彩的可能。

  曾經的你在遠方,最好的你在路上。

  勵志文章3:沒有所謂的天賦異稟,只有不斷地努力進取

  1

  前幾天,和朋友小瑾在一起閑聊。

  小瑾大學學的是管理專業(yè),后來自考了會計證,但現在想要轉行,平面設計,有一個線上課程,又怕自己沒有天賦學不會,一直在猶豫要不要報名。

  小瑾一臉愁容地說,平面設計,必須得有一定的天賦,但是她的審美能力不行,怕自己不是學設計的料,白白浪費了時間和精力,到頭來籃打水一場空。

  我和她講了我閨蜜的故事。

  閨蜜小清學的是計算機專業(yè),畢業(yè)那年,小清沒有選擇出去實習,而是選擇平面設計,盡管在學校里也有開設這門課程,但也只是一些皮毛,小清用了半年時間,從頭學起。

  剛開始,她也覺得自己沒有審美和繪畫天賦,學習起來肯定很困難,也許根本就學不進去。

  但事實證明,審美能力是可以培養(yǎng)的,設計技巧是可以學習的。小清并沒有因為自己的這些不足之處,限制了自己的成長。

  她通過反復對比畫面,以求最合適的色彩搭配,再通過刻意練習,提高自己的設計技巧。最后,終于以優(yōu)異的成績完成了所有課程。在課程結束時,還被老師推薦到一家條件不錯的設計公司工作。

  當小瑾感慨,你的閨蜜肯定是天賦異稟的時候,我直接了當地告訴她:哪有什么天賦異稟,那些看起來能力超群的人,不過是付出多了一點,努力久了一點罷了。

  沒有什么天賦之說,不過是看自己愿不愿意付出努力。當我們真正潛下心來,為自己的選擇努力一把,資質再平庸的人,也能綻放光芒。

  2

  記得上高三時,我們班有一個“天才學霸”。

  當我們?yōu)榱烁呖?,焦慮到崩潰的時候,他卻怡然自得,一臉燦爛的笑容,經常見他抱個籃球進教室,與教室里緊張的學習氣氛格格不入,還總是能輕松應對每一次考試,成績在全年級的排名中一直遙遙領先。

  我們開玩笑說他天賦異稟,他都一笑而過,從來不解釋什么。

  后來一次調座位,我和他剛好坐同桌,才發(fā)現我們眼中的“天才學霸”,并不是我們想象中的“不用學習就能穩(wěn)居全年級前幾名”,而是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罷了。

  有一次,他向我吐露心聲:每當別人說他天賦異稟時,他都很羞愧,因為他自知沒什么過人的學習天賦,不過是在上課期間,更加專注認真地聽講,做筆記。晚自習放學回到家里又繼續(xù)學習,早上再早起一個小時,把該背的知識提前背會了而已,并不是天賦異稟,也不是什么“天才學霸”。

  聽了他的心聲,我才發(fā)現,自己一直以來對“天才”這個詞有很深的誤解。我眼中的“天才”就是生下來就有的才能,不需要刻意學習,也不需要拼命努力,靠著這點才能,就能輕松脫穎而出。

  但實際上,真正的“天才”,很多時候,并非我們看到的那般輕松,而是用努力與汗水加持,才看起來不費吹灰之力。

  3

  我上學時就有一個夢想,畢業(yè)了要當一名老師,但在上學期間,我從來不敢站在講臺上說話。

  記得有一次,我們班舉行課前三分鐘小演講,那一天剛好輪到我,其實我的演講稿早已準備好,也在課下練了很多次,但當我站在講臺上的時候,莫名的緊張感把我吞噬了,我的手心里全是汗水,腿也不停的顫抖。

  我稀里糊涂地把演講稿念了一遍,不知道漏掉了多少字和詞,狼狽地逃回了座位上,恨不能找個地洞鉆進去哭一場。

  從那以后,我便斷定,我是一個沒有任何當老師天賦的人。

  直到大學畢業(yè)以后,一次偶然的機會,我進入學校代課了一年。在那一年里,只要自己的課結束,我就拿個小板凳,去聽其他老師的課,然后學著他們的講課方式,放學之后,一個人在空蕩蕩的教室里,假裝下面有學生,偷偷地練習講課。

  慢慢的我才發(fā)現,自己曾經以為的沒有教學天賦,隨著我講課越來越熟練而不攻自破。

  最終,我靠自己的努力,成為了一名真正的教師。

  限制我們的前進的,往往不是我們自身能力的不足,而是那些虛無縹緲的天賦之說。

  總能聽到,我在這方面沒有天賦,再努力也不行的話語。但我想說的是,那些在某方面很有成就的人,靠得并不是與生俱來的天賦,而是不斷努力的進取心。

  很多人,寧愿把自己的失敗,歸結于沒有天賦,心安理得地隨波逐流,過著得過且過的生活,也不愿意嘗試一下,努力一把,用自己的行動打破所謂的天賦論。

  這實際上是一種自我逃避,逃避付出、逃避努力、逃避一切通往成功道路上的艱辛與困苦。

  可往往只有歷經千辛萬苦,才能看到柳暗花明。

  天賦并不是必需品,它只能是錦上添花,離開了努力的天賦,只會黯然失色。

  想要依靠天賦就能精彩一生的人,注定要被天賦所拋棄。

  沒有所謂的天賦異稟,只有不斷地努力進取。

  勵志文章4:這個世界,正在狠狠獎勵那些耐心打磨自己的人

  1

  朋友小安說自己最近的幸福指數已經降到了冰點。原來是她前段時間趕赴了一場大學室友聚會。

  五年不見,這次四個昔年的老同學頗為交心。小安才得知當初睡在上鋪的那位室友,已經憑著良好的業(yè)務機緣,去年年薪極高。

  而對面床鋪的兩位室友,一位已經早早入手了兩套房,如今已經盈利頗豐。另一位則拿到了名校的研究生文憑。她隨后跳槽到了一家歐洲公司,滿世界地飛,和小安分享著一路的風景與見識。

  她們要么實現了相對的財務自由,要么好文憑傍身,都過得有聲有色。

  而小安自己還住在出租房里,連這一次的考研成績公布,她也僅以幾分之差與心儀的名校失之交臂。她覺得自己已經和幾位室友拉開了巨大的溝壑,言辭之間,無不是各種羨慕。

  聚會回來后,她也制定了各種規(guī)劃,恨不得快馬加鞭一騎絕塵。然而越急于求成越焦慮,雞血了幾天后,她突然挫敗感叢生,悲從中來,原本的幸福感蕩然無存。

  而在這之前,小安正在為自己的第一次升職欣喜不已,去年獎金也尚可。在職研究生的錄取,雖然過不了首選志愿,還是可以調劑到其他院校。

  這次的室友相聚,卻打亂了她原有的生活節(jié)奏,引發(fā)了她的各種負面情緒,亂了心神。

  這些負面情緒,其實都不過是比較的產物,不僅無益于問題的解決,反而讓她在仰望別人的幸福里,忘了看清自己正在走的路,迷失了自我。

  2

  史蒂芬·柯維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一書提到了兩個著名的概念:“影響圈”與“關注圈”。

  關注圈是生活中所有你關注的事物,影響圈則是你可以有所為有所控的事物。

  他認為:

  積極主動的人專注于“影響圈”,他們專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他們的能量是積極的,能夠使影響圈不斷擴大、擴張和成長。

  消極被動的人則全神貫注于“關注圈”,緊盯他人或者超出個人能力范圍的事情不放,結果越來越怨天尤人,自艾自憐,并不斷為自己的消極行為尋找借口。

  當我們把過多珍貴的精力放在關注圈,實際上這種錯誤的焦點,壓縮了自己的影響圈。這種過度關注外界的行為本身,就是一場盛大的心理內耗,會不斷地削弱我們的認知與思考能力。

  越沉溺于此,能力越弱,結果活得局促無力,讓生命陷入不可承受之重。

  唯一的辦法,就是轉變你的關注點。靜下來,沉下來,守住自己的節(jié)奏,耐心打磨自己。把從對外部世界的過度關注,聚焦到自己影響圈以內的事務上來,讓自己逐漸精進,術業(yè)有專攻。

  記得你獨一無二的人生里,參照物從來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請你在每一個分神的時刻,問問自己,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當你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的,并愿意為之傾情付出,那么一切都會回歸簡單。

  3

  這個世界,正在狠狠獎勵那些耐心打磨自己的人。因為只有這樣的人,才能無憾地不負此生。

  沒有必要去盯著別人,每一種人生,都有各自匹配的進程。

  別人的人生,光影憧憧的背面,也許是你不曾見過的黯淡與傷痕。別人的人生,你縱有萬千艷羨,我們終將面對的是自己真實的當下。

  梭羅說:“你必須活在當下,乘著每一個波浪前行,在每一刻找到你的永恒。傻瓜站在他們的機會之島上尋找另一片陸地。沒有別的陸地,除了這一生,沒有別的生命?!?/p>

  只有當我們不再仰望別人,腳踏實地地打磨自己,終會發(fā)現幸福藏在自己的心間。只有當我們去深度體驗每一個當下,才有資格說我們真正擁有過自己無悔的生命。

  親愛的,忘了別人。我們來人間一趟,要邁著春天一樣的步子,在自己的時區(qū)里,吟嘯且徐行。把每一天,都過成自己的良辰。

  勵志文章5:命運不會辜負每一個用力奔跑的人

  很多人說,人生總是有諸多無常,起伏波折是上天給每個人的考驗。

  是啊,一帆風順,大多數只是一種奢望。到了一定的年齡,歲月總是如期而來,磨難總是不請自到,孤獨總是突如而至。

  有的時候,面對困難,有個可以尋求幫助的人都沒有。生命中的人,來來往往,路過的多,留下的少,漠不關己多,感同身受少。

  我們不得不承認,人生的路途注定是單槍匹馬,沒有人一直陪伴在我們身側,就如沒有一朵花會永遠盛開。

  不由想起電影《阿甘正傳》的男主阿甘:

  先天心智不足,飽受同齡人的歧視,幸虧有母親的照顧,愛人的陪伴。

  可后來母親去世,愛人出走,朋友犧牲,他們都只陪伴了他極為短暫的時光,更多的時候是他一個人在走、在跑、在闖蕩、在前行。

  越年長越覺得,很多事都只能依靠我們自己。心里的委屈,只能說給自己聽,生活的困難,只能自己一個人過,人生的道路,只能自己一個人走。

  因為除了我們自己以外,沒有人能永遠被我們依賴,生我們養(yǎng)我們的人,會老,疼我們愛我們的人,會走。從始至終面對這個世界榮辱悲歡的,只有我們自己。人生的酸甜苦辣,也只能我們自己體會。

  因此我們必須一個人昂首挺胸走在自己的道路上,像那句話說的那樣:

  “把自己當成一支隊伍,對自己的頭腦和心靈招兵買馬,不氣餒?!?/p>

  只有學會一個人面對生活的苦難,才能真正學會獨立。

  當我們不再因為生活苦難抱怨命運,不再因為獨處感到孤單,以微笑面對生活。

  相信此后無論是否有人陪伴,我們都已強大到能一個人面對生活的考驗。別抱怨命運對自己的不公,別被生活帶來的失意打倒。

  有時候,我們以為一個人跨不過去的坎,一咬牙,可能就已經跨過去了,我們以為等不來的陽光,一回頭,也已經驅散了漫漫長夜。

  回頭發(fā)現,那些難熬的日子,其實是自己美好未來的奠基石,孤獨帶給我們的并不只是陰郁和失落,還有漸漸沉淀下來的沉穩(wěn)與堅定。

  人活一輩子總要經歷些坎坷,沒有什么扛不過去的。你只需一路向前,披荊斬棘,總有一天,你會一個人熬過那些苦難。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相信命運不會辜負每一個用力奔跑的人,暴雨的終點,是一片草原。

  答應自己,余生,無論前行路上是否有人陪伴,都要學會一個人走,好嗎?

大學迷茫時看的勵志文章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91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