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暖人心的美文5篇:你可以不優(yōu)秀,但不能不成長
人生總有這樣或那樣的不如意,一切的坎坷只是暫時的,找到解決問題的切入點,一笑而過,坎坷會使我們更成熟、更完美、更堅強地撐起自己的一片心靈天空。下面由小編與大家分享溫暖人心的美文5篇,希望你們喜歡!歡迎閱讀!
勵志美文1:你可以不優(yōu)秀,但不能不成長
人總想靠個大樹,因為大樹下面有陰涼,卻忘了大樹下面長不了大樹,只能有陰涼,陰的時間長了,就只有涼了。
要知道自己要什么,從來就沒有白來的午餐。
要想成長就要面對風雨,大樹下面好乘涼,但是大樹下面不能成長。
如果你感到煩惱或痛苦,一定是有的人,有的事,有的地方不盡你的意,或者你想用自己的方式改變他們,也沒有“得逞”。
你堅持的越久,痛苦就越持久。你用你以往的方式,只會重復以往的結果。
幸福,是學會與不能改變的一切和平相處。
當一個人把自己遭遇的一切不如意,都歸因于別人,把精力用在耿耿于懷、攻擊他人上,就像是給自己挖坑,終有一天會讓自己窒息。
不管別人做了什么,沒有做什么,你唯一的任務是不斷成長,增加智慧。人永遠無法把控別人,但可以選擇自己如何生活。
如果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只說明你功夫未到,繼續(xù)努力。
有些事、有些心情、有些愿望,也許永遠只有自己知道和感受那種竭盡全力仍然無奈、無望、無果的憂傷。
人生到頭來是一次單獨的旅程,陪你旅行的人可能很多,時間有長有短,但最終要獨自面對相遇的欣喜、相伴的矛盾,和離別時的傷感。
太多的難過都源于太多的期待、對現(xiàn)實判斷的局限。成長是一生的功課。
親愛的,不管誰進入你的生活,也不管誰離開你的生活,不管他給你帶來的是苦、是悲、是怕、是怨、還是怒,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所有的相遇都是為了讓你對自己有更多的看見和了解。
別把心放在對抗和逃避上,放在可以收獲什么上。
人容易得意忘形,真正的成長都是在掙扎中發(fā)生的,所以善待自己的痛苦。
每個孩子,都有成長的動力與智慧,父母付出心血的方向,不應該是無時無刻的督促、嘮叨和批評,而是培養(yǎng)孩子主動學習、獨立面對風雨。
耐心是一種智慧,萬事萬物和人都有自己發(fā)展和成長的規(guī)律,都按照本身的特點和時間點呈現(xiàn)、成熟,我們能做的最好選擇就是等待和陪伴。
就像等待蛹化蝶的過程和轉變,任何試圖加快進程的努力,都會適得其反,甚至是不可修復的傷害。耐心不是忍耐,耐心中飽含著接納,忍耐中充滿壓抑。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成長的節(jié)奏。幫助孩子順勢自發(fā)成長,父母輕松,孩子愉悅。
當我碰到問題時,不再想為什么不行、不能,開始想為什么可以和能夠時,生命就會越來越有力量、越來越充滿快樂和自由。
有人說:我犯了不該犯的錯。我說:
沒有人犯錯,只是發(fā)現(xiàn)了成長的機會。
每個人所做的事都是在當時的環(huán)境,心智和條件下做的最好選擇。
所以不必去糾纏對錯。每一個事件都是通向智慧的機會。
我們需要問自己的是:在這個事件中,我收獲了什么?
人生是一系列選擇的結果。往前走,莫回頭!
勵志美文2:別讓你的人生,毀在盲目較勁上
知乎上,有網(wǎng)友說過一件事:
“我的筆掉在地上,撿了三回都沒撿起來。為什么撿筆這么容易的事情,做三回都不成功?
我也知道這壓根兒都不算是事兒,但是我十分沮喪??傆X得人最莫名沮喪的時候,就是跟小事較勁的時候。”
生活中,總有人為了雞毛蒜皮的事,無關痛癢的人較勁,最后費了精力,徒留煩惱。
周國平說過“人生許多痛苦都源于盲目較勁”。
人要有不較勁的智慧,不和自己、別人和老天較勁。在掌握的范圍內做命運的主人,在不能掌握的范圍內做命運的朋友。
“處處綠楊堪系馬,家家有路到長安”,不較勁的人生,活得才舒服。
不和自己較勁是種通透
在《我家那閨女》中,吳昕談及跨年晚會上她的節(jié)目被拿掉時,痛哭不已。
她說,因為時長超標,所有主持人的節(jié)目里,唯獨刪除了她的節(jié)目,這件事給吳昕帶來了致命的打擊。
主持被諷刺功底差,其他大牌主持的光芒,讓她找不到存在感;演戲又被質疑表演夸張,所有優(yōu)越感都被打入谷底。
曾經(jīng)的吳昕,一直在和自己較勁:陷入自我懷疑,拼命努力證明自己,卻越發(fā)不自信。
談到愛情時,吳昕也落淚了。36歲的她既渴望完美愛情,又擔心自己年紀大了只能將就。
就這樣左右拉扯,和自己較勁,隔著屏幕的吳昕,倔強又可憐。
經(jīng)歷過最深的低谷,吳昕的心也更加沉靜下來。她慢慢找到了適合自己的角色定位,演戲也不再追求浮夸。
最近一次上熱搜,是她的新劇角色,一位30歲的女高管。劇中的她沉靜冷艷,哭戲更是點到為止,恰到好處。
網(wǎng)友紛紛表示:吳昕終于回歸自然了,比之前強行扮少女簡直好太多。
吳昕放平心態(tài),不再強求,讓人們看到了最自然的自己。這一次,沒有人嘲笑她。
周國平說,人生要有不較勁的智慧。
懂得接納現(xiàn)狀,善待自己,不和自己較勁,不和別人攀比,唯有如此,才能活得自在通透。
不和他人較勁是種智慧
蘇軾有個朋友叫韓宗儒,喜歡吃羊肉。他經(jīng)常給蘇軾寫信,然后用蘇軾回信的手跡換錢買羊肉。
蘇軾知道這件事后哈哈大笑,并未點破。
一天,韓宗儒接連寫了好幾封信,還派人等著蘇軾回信,蘇軾就告訴來者:“回去告訴韓宗儒先生,本官今日斷屠”。
一句話,幽默不失禮貌,既回絕了朋友,也護住了朋友的顏面。
在蘇軾看來,實在犯不著和一些人,一些事瞎較勁。
能容則容,能忍則忍,大不了笑著拒絕,何須因為別人和自己過不去呢。
畢竟開心最難得,其他無關痛癢的,就隨他去吧!
《莊子•知北游》里講: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
人的一生是很短暫的,我們沒必要在一些事情上盲目較勁,既浪費了時間,又蹉跎了一生。
在電影《我不是潘金蓮》中,農(nóng)村婦女李雪蓮,為了給自己討一個公道,連續(xù)十多年告狀上訪,從小縣城鬧到了北京。
事情的起因是,李雪蓮的前夫與她假離婚后變了心,另娶新人。不僅如此,他還當著眾人的面,說她是潘金蓮那樣的女人。
為了告前夫,她一路上訪,從縣城到市里直至北京;為了證明自己不是潘金蓮,她十年守身如玉。
她不再經(jīng)營旅館,她拒絕接受新的感情,她的生活唯一剩下的只有告狀。
但有一天,縣長告訴李雪蓮,前夫車禍身亡了。
她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的生活好像除了上訪,除了和前夫死磕,再無其他了。
人生,突然失去了意義。
她這十多年的堅持和執(zhí)念,在這一瞬間全部崩塌了。
其實,她的人生,本來可以有另一種活法。
她有姿色,也有手藝,即使離婚再嫁,也會過得很幸福。
可她偏偏不肯走出自己的執(zhí)念,選擇和前夫較勁,在十多年的上訪中耽誤了大好時光。
周國平說:人生智慧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分清什么是自己能夠支配的,什么是自己不能支配的。對于自己不能支配的,你只能順其自然。
對于已經(jīng)發(fā)生的既定事實,不如用通達的態(tài)度來面對,把它接過來,然后放下。
未來不迎,當時不雜,過往不戀。
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放過他人,也是放過自己。
因為,只有走出心中執(zhí)念的人,才會發(fā)現(xiàn)一片新的天地。
不和時間較勁,過從容的人生
前段時間的微博之夜,“假笑男孩”GavinThomas刷屏了。
他刷屏不是因為他的標志性假笑,而是網(wǎng)友的集體心疼。
一個8歲的小男孩,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像個成人一樣參加商業(yè)活動。
面對無數(shù)次鏡頭強顏歡笑,配合眾多娛樂明星和攝影師,全程假笑了兩天兩夜。
甚至被網(wǎng)友評論道“業(yè)務能力極強,笑率極高,笑完就跑”。
可是在這一系列假笑的背后,掩飾不住的卻是疲憊和麻木。
印象最深的一個細節(jié)是晚會現(xiàn)場,主持人找他互動,他先是嘆了一口氣,然后轉過臉再次露出標志性的微笑。
本該擁有天真爛漫童年的他,卻過早地進入了成人的名利世界。
他有了經(jīng)紀人,有了專門的包裝團隊,他的社交賬號不再是單純地分享快樂,而是和大多數(shù)明星一樣,成了攫利的工具。
很多人為Gavin表示擔憂,過早追逐名利是否會影響他的價值觀?長期習慣假笑后還能真笑嗎?太多的工作是否會影響他的學習?
我們無法預知別人的未來,也不能否認金錢、名利的重要性,但對于孩子來說,他們想要的真的是這些嗎?
也許,在他們的心中,一本童話書,勝過一場商演帶來的喜悅;一顆玻璃球,一個沙包,遠比參加活動要更快樂。
記得小時候學過一篇課文,叫《傷仲永》。
方仲永5歲便能寫詩,被譽為當?shù)氐纳裢?。只可惜他父親只是把他當做賺錢機器,并沒有讓他上學,最后他的結局是“泯然眾人矣”。
人生之路,要慢慢走,不和時間較勁,按照自己覺得舒服的節(jié)奏走,享受每一個當下,欣賞沿途的風景。
周國平說:一個人在世上生活,必須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
我們都渴望幸福,但生活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如果事事較勁,人生必然苦累,不妨順其自然,凡事盡力即可。
不較勁說到底,不過八個字:放下執(zhí)念,活在當下。
不較勁的人,才能擁有舒服的人生。
勵志美文3:致所有人,這段話永不過期
人總有種希望,渴望在身邊的人能夠一起走到終點,長長久久的相伴,永遠不曾分離。
可是事事不能隨人愿,無可奈何的分離讓人世間多了幾番感慨。
但我們心底總有美好的祝愿,希望擁有真心的陪伴,希望圓滿多一點,離缺少一些。
01
渴望有人陪伴
你是不是也常常感到孤獨?想找個人陪你一起走。無論前面的路是有多艱難,多辛苦,彼此牽緊的手也能夠從不松開;無論走到哪兒,走多久路多遠,也不會走散在一個又一個人生的拐角和路口。
茫茫人海,如果能擁有這樣的好運氣,跟自己心意相通的人相遇,一定會牢牢抓緊這樣一次機會,珍惜彼此遇見的緣分。
人生在世,一個人走著走著,實在是太寂寞了。于是心里便隱隱開始期待有人陪伴,才讓我們在孤單的世界上有了憧憬,有了希望的光芒,我們才努力地活在這個世上,等待著那么一個人的出現(xiàn)。
有人陪伴,人生路才不孤單,有人陪伴,心中才充滿溫暖。
02
人海茫茫何處尋
縱觀世界像是一個大迷宮,總會讓人迷失其中,五光十色充滿誘惑,讓人眼花繚亂。一瞬間被別的事物吸引住目光,身邊人卻在此時悄悄離開。
生活就像一條不說話的河,而人和人就像河中水流,常有被分開的時候,一不留神,就被沖散,再想去尋回曾經(jīng)的美好,已是無計可施了。
在這個世界上,總會有人轉身告別,也許不留一個聲音,也許只留一個笑臉,不管怎樣,還是剩你一個。我們忙著追逐夢想,忙著事業(yè)工作,忙著東奔西跑。人世間多少離愁,都在上演悲歡離合。
我們因為錯失所愛而痛哭,因為朋友遠走而落寞,為什么真摯的感情之間要有那么多不遂人愿?為什么相愛的兩人要經(jīng)歷那么多磨難挫折和痛苦?
03
真心不會褪色
在這個世界走走停停,要面對無數(shù)選擇的路口,該向左還是右?人生很艱難,事態(tài)很炎涼,有沒有人真誠相待,是發(fā)自真心的想跟自己攜手一生呢?
相逢攜手本是有緣。即使這個社會充滿了算計和冷漠,我們還是渴望真心相伴,渴望真情動人,相信著一見傾心,篤定只要心有靈犀就能了然彼此的想法。因為我們都一樣,有被人拋棄的難過淚流,有無法挽留的離去傷感??晌覀冞€是一直堅信保持真心不會被淘汰,也同樣追求真心的交往,向往長久的擁有。
雖然社會讓人麻木,但我們還是渴望被人用真心感動,為了真情而流淚的時候,我們才會覺得感情是真實存在的,不是行尸走肉般的活著。
我們知道,將心比心的真誠,是最能打動人心的,任何時候都不會褪色。人們總說吃虧是福,但正因為社會缺少真的感情和相處,我們才覺得真心彌足珍貴,既然人人都渴望被真誠的對待,又有什么理由不去相信,真心才是最根本的關鍵呢?
愿真心的人都能擁有長久的陪伴。
勵志美文4:最好的生活:身體無病,心里無事
總有人說,生活有很多種活法。
可以朝九晚五,也可以浪跡天涯??梢宰悴怀鰬?,也可以云游四海。可以高朋滿座,也可以一人獨處。
不可否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和喜好,但在我心里,最好的生活就是,身體無病,心里無事,如此甚好。
01
一個人,首先要身體健康,才有精力,去做想做的事,才有能力,去愛想愛的人,才有余力,去追求想要的一切東西。
如果擁有健康,你哪怕跌落谷底,哪怕陷入絕境,哪怕失去所有,都還有逆襲的可能。
但如果失去健康,你哪怕腰纏萬貫,哪怕富得流油,哪怕得到了一切名和利,到最后終將化為泡影。
其實道理大家都懂,但就是做不到,我們依舊會為了忙不完的合同,
處理不完的業(yè)務,張羅不完的事情,把健康拋之腦后,置之不顧,視若無睹。
但當你發(fā)現(xiàn)身體亮紅燈時,輕者,姑且可以進行補救和醫(yī)治。重者,就完全沒有了挽回的機會。
那時即便你有千金萬銀,請得起最專業(yè)的醫(yī)生,住得起最好的醫(yī)院,給得起最貴的醫(yī)藥費,也是枉然。
記得德國哲學家叔本華說:“健康的乞丐比有病的國王更幸福。”
誰都喜歡自己健健康康的,而不是病病殃殃的。誰都希望能活得更久一點,更有質量一點,
而不是讓過早的結束生命,或者成為一個隨時需要別人照顧的病人。
所以請從現(xiàn)在開始,好好吃飯,好好睡覺,注意作息規(guī)律,勞逸結合,不熬夜,少生氣,多運動。
只有身體好,一切才會好起來。反之,再好的生活條件,也無法彌補身體抱恙的缺陷和遺憾。
02
雖然每個人的生活方式不一樣,但一樣的是,我們都渴望獲得幸福。
而幸福,更多時刻,是在基本溫飽以外的,一種感受,一種體會,一種領悟。
在現(xiàn)實社會中,你會發(fā)現(xiàn),有的人雖然富可敵國,卻活得無比壓抑,而有的人一貧如洗,卻也可以過得自得其樂。
他們之間,最大的差別就在于,心中是否裝著事。
比如總有許多人,覺得自己活得很累。
其實讓他們真正累的,不是一切困難和挫折,
而是他們總在為雞毛蒜皮,不值一提,無法重來的過往,斤斤計較,
其實生活中的人和事,錯了就錯了,過了就過了,與其耿耿于懷,不如一笑而過。
比如總有人,覺得自己活得很苦。
其實真正讓他們感到苦的,并不是現(xiàn)實有多么不如意,而是他們總是太固執(zhí)。
生活中的機和運,有則有,沒有則沒有,感情中的緣和份,該是你的,就會是你的,不是你的,也強求不來。
比如總有人,覺得自己活得很難。
其實真正讓他們感到難的,并不是前途渺茫,而是他們太過憂慮。
誰也無法預測命運,誰也無法預知未來,誰也不知道,明天將會是什么樣子。
與其過度擔心,不如懷著“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坦然心態(tài)。畢竟這個世上,沒有走不出的胡同,只有不會拐彎的人。
有一首詩寫到:“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p>
請記得,從現(xiàn)在開始,不要為了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后悔,也不要為了未發(fā)生的事焦慮。
當你做到“心中無事”時,專注于當下,無牽,無掛,亦無礙,生活就會變得明朗,清透和自在。
03
身體無病,是一個人生存下去的基本要求。
因為健康是1,其余的事業(yè),家庭,地位和錢財是0。
如果你健康,后面的0越多越富有。而如果你沒有了健康,一切都無從談起。
心里無事,是一個人快樂生活的必要因素。
因為只有當一個人,能夠保持一顆平常心,過往不念,未來不迎,才能將自己隨時清零,
去悅納,更多有趣的人,更加美好的事,以及更有意義的人生。
只有兩者兼顧,無論最后,你身歸何處,心向何方,都能感到真正的踏實,滿足和心安!
勵志美文5:心寬路自寬,心好福自來
心有多寬,路就有多寬,心有多遠,路就有多遠。
曾經(jīng)聽過一句話:“歲月本長,而忙者自促;天地本寬,而鄙者自隘?!?/p>
意思是:人的一生本來很長,忙碌的人總是嫌棄短促,連睡覺都覺得浪費時間;天地原本很寬敞,但狹隘的人總是自尋煩惱。
人生在世,沒有人能一帆風順的過一輩子。
短暫又坎坷、榮幸又無奈、輝煌又落魄、堅強又脆弱、開心又難過,它們總是相輔相成的糾纏著我們。
若把心中的種.種凡塵雜念拋開,就會感覺到天地無比的遼闊,從而心氣暢通。
心寬一寸,路寬一丈
作家三毛曾經(jīng)說過一句話:
“快樂的源泉來自每個人的內心,如果你心中不快樂,他人是無法使你擺脫困境的?!?/p>
深以為然。
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如果自己給自己心里添堵,那對自己實在太不公平了。
人生不僅要學會承受,也要學會釋懷。承受是一種擔當,而釋懷則是一種心態(tài)。
承受需要堅強的意志和寬廣的胸懷;而釋懷卻需要淡然的心態(tài)和勇于放下的態(tài)度。
內心的強大使我們學會了承受,內心的空靈使我們懂得了釋懷。承受使我們強大,釋懷使我們無敵。
做人越簡單,生活就越寧靜。心有多寬,人生的路就有多寬。
想得開便自我解脫,想不開必然自尋煩惱,甚至到老仍耿耿于懷,真是何苦來。
美國一個喜劇演員講述了自己父親的一件往事,十分值得人深思:
父親是一個印度人,他帶著孩子和孩子的母親,舉家搬遷,來到美國生活。
沒有一個親戚,也沒有一個朋友,甚至連語言都不相通。
父親是一個出色的醫(yī)生,但是因為父親是亞裔少數(shù)群體的身份,一直被院長排斥、處處刁難。
但是有一天,院長患上了結腸感染,而父親正好是全院唯一一個結腸感染的專業(yè)醫(yī)師。
母親勸說父親:“他平時那樣對你,你別幫他,讓他出城去找別的醫(yī)生?!?/p>
父親再三思考后,卻說道:“我覺得我應該幫助他,因為我不想做一個心胸狹窄的人?!?/p>
就這樣,幾年之后,老院長退休后,寫了一個舉薦信,推薦父親成為了新院長。
心寬路就寬,心窄路就窄。
一個心胸狹窄的人,考慮自己的太多,計較太多,謀劃太多。
慢慢地,圈子小了,朋友少了,名聲壞了,形象倒塌了,無形中,把人生越走越窄。
而相反,一個心胸開闊的人,替別人想的多,還不計較算計,不蠅營狗茍,不爭先恐后。
慢慢地,圈子大了,朋友多了,名聲響了,形象光輝了,自然地,人生的場景也就開闊了。
心若計較,處處都有怨言;心若放寬,時時都是春天。
命好不如心態(tài)好
要改變你的世界,先改變你的心態(tài)。
調整心態(tài),把痛苦轉化為能量,懂得平衡心態(tài),煩惱就比別人少。
選擇人生最積極的一面,就有怎樣的未來,控制心態(tài),別讓心態(tài)控制了自己。
生活在天堂還是地獄,取決于你的態(tài)度,無法改變過去,但可改變現(xiàn)在。
只有把心騰出來,才有富余的地方盛放幸福。走在人生道上,享受從容時光。
家喻戶曉周潤發(fā)不僅是影帝,更有著一個優(yōu)秀的品格。
前段時間,周潤發(fā)簽署了慈善協(xié)議,打算把自己56億的家產(chǎn)全部捐出。
在這個人人一心只求暴富的年代,他卻散盡家財,只求心安。
有人問他為什么,他說:“這個錢你不可能永遠擁有,死了之后錢帶不走,捐給外界有需要的人,挺好的?!?/p>
佛家有一句詩:“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p>
懂得放下的人,自然七竅玲瓏,心寬似海,好心情從自我放松開始。
生活就像一面鏡子,如果你活得陽光,那么世界也會對你報以微笑。
如果你用陰霾的心態(tài)對待生活,那么看到的便是晦暗不明。
調整好自己內心,用善良、愛心感染生活,感染人生。內心充滿了溫暖,愛自然溢出,福氣也隨之而來。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