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哲理勵志文章

華藝221147 分享 時間:

  一個人為人處事,要有平凡的心態(tài),但要有偉大的心,平凡的心態(tài)讓人寵辱不驚進退自如,偉大的心讓人胸懷博大志存高遠。下面由小編與大家分享短篇哲理勵志文章,希望你們喜歡!歡迎閱讀!

  勵志文章1:小和尚的腳

  馬祖禪師是唐朝時五臺山著名的高僧,他很喜歡用“刁難”的方式提點徒弟,幫助他們開竅頓悟。

  有一次,馬祖禪師搬了個藤椅,坐在寺院后門的小路上看書。沒多久,徒弟小和尚推著車子從菜園回來。由于道路太窄,馬祖禪師又把腳伸在路中間,小和尚就讓師父把腿縮回去,以便自己推車。沒想到,馬祖禪師卻說:“我向來只伸不縮?!?/p>

  小和尚一下子愣住了,為難地說:“師父,您不肯把腳縮回去,我可回不去寺里了呀。”

  馬祖禪師連眼皮也沒抬一下,說:“那是你的事。”小和尚想了想說:“師父,您是只伸不縮的人,那我總不能壓斷您的腳吧?要不我們換一下,我坐到椅子上,您來推車!”

  馬祖禪師聽后起了興致,就和徒弟換了位置。只見小和尚也伸直了腳,可就在馬祖禪師推著車要壓到他時,小和尚卻把腳縮了回去。馬祖禪師問:“你為什么把腳縮回去了?”

  小和尚笑著說:“師父,您只伸不縮,但我是能屈能伸的人,所以把腳收回來了?!?/p>

  小和尚推著車子離開了,馬祖禪師看著他的背影哈哈大笑。多年后,馬祖禪師把衣缽傳給了這個小和尚——后來的高僧五臺山隱峰禪師。

  勵志文章2:啜菽飲水盡其歡

  豆有超強的生命力,給點土,給點水,再給點陽光,它就會瘋長給你看。它不怕雜草,也不怕蟲害,猶如人中強者,活得頑強而燦爛。

  大豆其實并不大,小小的、圓圓的。如果你看過潘長江的電影《舉起手來》,里面有兩個老太太撒在地上,讓鬼子四腳朝天的那個玩意就是它。大豆不大,但為何稱之為大豆,令人費思量。

  大豆在古時還有一個文縐縐的名字——菽,為五谷雜糧之首。以前不懂“菽水之歡”是什么意思,但如果知道菽為何物,便可意會“菽水之歡”的詞意了。

  《禮記》中這樣表述:“啜菽飲水盡其歡,斯之謂孝?!薄拜乃畾g”其實是為父母奉上普通食物,讓其歡樂的意思?!拜乃畾g”真是一個非常有生活味的成語。

  大豆的用途多得讓人嘆為觀止。以前我寫過一篇關于豆之用途的文章,我在文中說,這世界上賣豆子的人應該是最快樂的,因為他們永遠不必擔心豆子賣不出去。

  賣豆人在豆子賣不出去的時候,可以拿回家,磨成豆?jié){,向人兜售;如果豆?jié){賣不成功,可以制成豆腐;豆腐賣不成功,變硬了,姑且當作老豆腐來賣;而老豆腐賣不出去的話,那么就把它腌起來,變成腐乳。

  第二種選擇是,如果賣豆人把賣不出去的豆子拿回家,加入水讓它發(fā)芽,那么幾天后,賣豆人可以賣豆芽;豆芽如果賣不動,那么干脆讓它長大些,賣豆苗;而豆苗如果賣不動,再讓它長大些,移植到花盆里,當作盆景來賣;如果盆景賣不出去,那么就再次移植到泥土里,讓它生長,幾個月后,它結(jié)了許多新豆子。你想象那是多么劃算的一件事,一顆豆子可以變成上百粒豆子。

  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有些人的際遇如同那位賣豆人手中的豆子,什么奇跡也不會發(fā)生。一顆豆子在遭遇冷落的時候,都有無數(shù)種精彩選擇,那么一個人呢?至少應該比一顆豆子更堅強吧?

  這是大豆帶給人們的啟迪。

  勵志文章3:利益面前平常心

  有一個小和尚,每天在廟里潛心研究佛經(jīng),參禪打坐。十年后他感到自己慧根已生,已有佛心。

  有一天方丈突然召集全寺上下,宣布要挑選有慧根的小和尚接任方丈一職。從此小和尚更加用心,但是過了一段時間卻感到自己不進反退,原來僅有的一點佛心反而變得若有若無了。他很納悶,于是就去問方丈。方丈沒有直接給他解釋,卻告訴他下午要到集市去買甜瓜,要他一起去。

  下午的時候他們來到了一個賣甜瓜的攤位前,挑中了一個甜瓜,攤主拿起來隨手掂了掂,說:“一斤六兩。”小和尚感到很驚奇,就用旁邊的一個秤稱了稱,結(jié)果絲毫不差。這時候攤主說:“我賣瓜賣了40多年了,絕對不會錯的!”小和尚更為驚異。

  旁邊的方丈大師卻突然說:“我們只要一個甜瓜,如果你能夠猜中有多重的話,這錠銀子就歸你了。”說著拿出了一錠銀子,大家一看足有一兩重,夠買這一個攤子的甜瓜了,大家都滿懷希望地看著這個攤主,結(jié)果攤主把甜瓜拿起來用右手掂了掂,覺得不合適,又用左手掂了掂,咬了咬牙說這個瓜一斤三兩。隨后方丈把秤拿起來稱了稱,卻是一斤半,整整差了二兩。眾人都大惑不解,很是納悶。

  老方丈說,如果一個人總是太注重眼前的利益,而忽視了過程的話,他的雙眼一定會被蒙住,所以說不管做什么都要保持一顆平常心。

  小和尚終于明白了,回去后潛心修行,終于成了后來有名的大愚禪師。

  勵志文章4:不合人情,切勿重用

  齊國宰相管仲瘸了,齊桓公問他:“群臣當中誰可以做相國?”

  管仲說:“只有君主您最了解您的臣子了?!被腹f:“易牙如何?”管仲回答:“他殺死自己的兒子來順從國君,不合人情,不可任用。”桓公問:“開方怎樣?”管仲回答:“他背棄自己的父母來順從國君,不合人情,不可親近?!被腹珕枺骸柏Q刁呢?”管仲回答:“他閹割自己來順從國君,不合人情,不可寵信。”管仲死后,齊桓公沒有采納管仲的意見,還是任用了那三個人,于是,這三個人包攬大權(quán)?;腹篮螅籽篮拓Q刁借助宮內(nèi)有權(quán)勢的人殺死了諸位大夫,立公子無詭為齊國國君。太子昭逃亡到宋國。在這之前,齊桓公病重在床,五位公子卻各自結(jié)黨爭奪君位?;腹篮螅瑤讉€公子互相攻打爭戰(zhàn),宮中無人主事,也沒有人敢去料理桓公尸體?;腹w丟在床上六十七天,尸體腐爛,所生蛆蟲都爬出了門外。

  齊桓公為什么落得如此凄慘的下場?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用錯了人。他只看這三個人對他個人的表面態(tài)度,而沒有客觀冷靜地考察分析他們的真實品格,沒有看破他們的險惡用心。更為嚴重的是,管仲已經(jīng)明確地點出了要害,他仍然執(zhí)迷不悟。管仲之所以不同意重用這三個人,歸結(jié)起來就是他們的所作所為“不合人情”。用人用人,起碼要用正常的人。易牙為了討好國君,居然可以殺死自己的兒子,可見此人心地之殘忍。一個連自己親身兒子都忍心殺死的人,他會真心忠于國君嗎?他會顧及他人生命嗎?他會把國君的生死看在眼里嗎?開方為了順從國君,居然背棄父母,豎刁為了迎合國君,居然可以殘害自己的身體?!缎⒔?jīng)》說“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睔眢w本身就是一種不孝的行為,何況是自己殘害自己呢?一個不孝父母、不愛自身的人,他會真心去愛國君嗎?他會誠心善待他人嗎?輕率任用心地殘忍、無情無義、陰險狡詐之人,怎能不給自己招來禍患呢?

  當今社會,像易牙、豎刁這樣為了討好上司而做出如此殘忍之事的人可能沒有或者極少了,但是,類似開方那樣背棄父母,或者做出種.種違背常情之事的,可能仍不少見。比如個別女性寧愿犧牲自身尊嚴陪床、個別下屬寧愿犧牲健康陪酒以換得上司重用的情形也不少見。要想杜絕類似不合人情之事,一方面需要個人提高自身素養(yǎng),一方面也要依靠用人制度的不斷完善和嚴格執(zhí)行。

  任用之事非兒戲,不合人情用不得。

  勵志文章5:白紙上的黑點

  這天,教授帶著一沓紙來到教室宣布:“今天我們將進行一次測試?!?/p>

  學生們都很緊張,誰不害怕考試呢。然而,等他們拿到試卷后,一個個都很驚訝,因為試卷就是白紙——除了在白紙的一個角落有一個大大的黑點,一個題目都沒有。

  教授告訴學生,這次測試的任務就是:請大家描述自己所看到的。

  這實在是再簡單不過了,大家紛紛提筆寫了起來,半小時后就有人交卷。

  不等一節(jié)課結(jié)束,所有的學生都把試卷交了上去。

  教授現(xiàn)場評判了所有學生的試卷后,說:“今天的測試,沒有一個同學合格?!?/p>

  “為什么?”舉班嘩然。

  “原因很簡單?!苯淌陬D了頓,然后說:“這么大一張白紙,以及和白紙相比不起眼的黑點,大家所描述的重點卻都是黑點。如果把白紙當成是我們的人生,而黑點是我們曾經(jīng)有過的劣跡,那么大家的取舍就很成問題了。難道我們要因為犯過一點錯誤就把整個人生給毀去了嗎?”

  學生們聽了,陷入沉思。

  “還有,如果把這張白紙當作別人的人生,那么,大家對犯過錯誤的人所采取的態(tài)度也是驚人的一致,只見黑點,不見白紙。幾十年來,我們國家所取得的進步是巨大的,也相當于這張白紙,而中間有過的曲折,就相當于黑點。大家所談論的重點,都放在這個黑點上,完全忽略了整個社會的進步。難道這不可悲嗎?所以,我要用這堂課來告訴大家,避免思想上的誤區(qū),也正因如此,這次測試沒有人通過?!?/p>


相關文章:

1.短篇勵志文章精選兩篇

2.勵志哲學短篇文章

3.哲理青春勵志文章(3篇)

4.短小精悍的勵志文章精選兩篇

5.關于經(jīng)典勵志的人生哲理散文5篇

58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