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5篇公司早會勵志文章
積極地行動起來,用表現(xiàn)來為自己獲取足夠的正能量,保持持續(xù)樂觀積極向上和不斷嘗試的態(tài)度,為自己爭取更多的正能量。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公司早會勵志文章,希望你們喜歡,歡迎閱讀!
勵志文章1:專注,你就贏了
每個人都有一筆巨大的財富:一個會思考的大腦。美國學者瑪格麗特·米德認為,大腦資源的95%沒有開發(fā)。前蘇聯(lián)學者伊凡·葉夫莫雷夫指出:“人的潛力之大令人震驚,我們迫使大腦開足一半馬力,我們能毫不費力學會40種語言,把蘇聯(lián)百科全書從頭到尾背下,完成幾十個大學的課程。”這是多么令人向往的境界啊!
從理論上說,每個人都能成為偉人式的人物。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小到一個班集體,大到一個國家機構(gòu),我們會發(fā)現(xiàn)人盡其力的事實并不存在,是大家不想建功立業(yè)嗎?不,所有的人都渴望成功,渴望成為被人需要的人。根本的原因之一就是很多人做不到專注和持久,過早地放棄了。
一個學生坐在教室里,聽老師講數(shù)學課。窗外有人走過他看見了,隔壁有人唱歌他聽見了,于是抓耳撓腮,心猿意馬。下課了,說沒聽懂。這樣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學習方式,要能學到知識就怪了??赏瑯邮沁@個學生,一讀《紅樓夢》,便沉湎其中,茶飯不思。旁邊的人在他耳邊喊他三聲,他硬是充耳不聞。其精力之集中,令人刮目。當與人談起《紅樓夢》時口若懸河,連細節(jié)也能繪聲繪色一一道來。同一個人,讀《紅樓夢》與聽數(shù)學課的效率迥然不同,其原因不是很明顯嗎?
讀書學習是一項艱苦而漫長的活動,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學習,高度專注地完成任務(wù),才有可能獲得成功。比如說別人能每天堅持學習五個小時,而你能每天堅持學習八個小時;別人一件事做一個月就煩了,而你做一年也不會厭倦。別人不能專心去做的事情你能專心認真地去做,你成功的機會就會比人家大得多。
高考有一個看圖作文,圖中一個人挖井找水,在地上挖了很多坑,深淺不一,有的地方都快要挖到水了,但因為他淺嘗輒止,沒有在任何一個地方持久地挖下去,結(jié)果是他一點水也沒有找到。其實,任何偉大的事情都是由很瑣碎的、點點滴滴的事情組成的。要把事做成,需要的是持之以恒地把一個事情做得非常深入。
什么是持之以恒?簡單地說就是重復。有一本書叫《異類》,它提出“一萬個小時定律”,很多成功人士,無論是比爾·蓋茨,還是打高爾夫的泰格·伍茲,要想成為高手中的高手,在某個領(lǐng)域成為杰出的專家,一萬小時是最基本的投入。如果以每天工作八個小時,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為一個領(lǐng)域的專家至少需要五年。
勤能補拙是良訓,勤里面就有對重復的態(tài)度和重復的方法。很多人只看到名人明星成功的一面,卻沒有看到人家為成功做出的積累。有個七個饅頭的比喻很恰當,你吃了第七個饅頭以后終于吃飽了。別人就開始研究,你吃的第七個饅頭是用什么面粉做的?為什么吃了這個饅頭就飽了呢?他們沒有看到你前面還吃了六個饅頭,這六個饅頭正是前面提到的一萬個小時的積累。再比如一個巨大的飛輪,特別重。我們每個人去推,一下兩下,這個飛輪紋絲不動。但大家堅持,咬著牙不放棄。突然有一天,這個能量積攢到一定數(shù)量,飛輪就慢慢動起來了。一旦這個飛輪動起來,自己就有了動能,后來大家再推,它就會越轉(zhuǎn)越快。我們不要覺得自己每天做的事很枯燥,很瑣碎,每天是重復一遍又一遍。不要怕重復,重復是專注的別名,累積到一定的程度,重復的事情就會發(fā)生質(zhì)變。
清華大學的一個學生,他的GRE考了滿分。有人問他為什么GRE能考滿分,他說:“原因其實很簡單,我認為自己并不是一個很聰明的人,所以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我都會比別人多花一點兒時間。我從小學到中學學習的時間就比同學都要長,一篇課文別人看一遍,我通常要看三遍,這樣我就比別人熟練一些,最后我就考進了清華大學。到了清華以后,我發(fā)現(xiàn)一個現(xiàn)象,那就是很多人參加期末考試都是提前一個星期才復習,然后匆忙上考場,結(jié)果分數(shù)不理想。而我總覺得對期末考試把握不大,所以我一般是提前一個月復習,最后我考得很好。我當時考GRE的時候是先學習了四個月,結(jié)果和周圍同學一樣只能考到210多分,沒有競爭優(yōu)勢。然后我就想如果我再學習四個月,分數(shù)一定會更高,于是就又學習了四個月,最后走進GRE考場,比較輕松就拿到了滿分的好成績。我背GRE的詞匯書一共背了50遍,做GRE題目做了十幾遍?!?/p>
在別人還沒有開始時,你已經(jīng)著手在做了;在別人都已停止前進時,你仍然堅持著;在別人都已失望放棄時,你仍然進行著,這是需要相當大的勇氣的。使你得到比別人較高的位置、較多的成功,使你超乎尋常的,正是這種專注和持久的能力。
訂下一個固定的目標,然后集中全部的精力去實現(xiàn)目標。不管情形如何,總堅持著你的意志,總能忍耐著重復著,則你已經(jīng)具備了成功的要素,成為一個非凡的人于你而言只是早晚的事。
勵志文章2:理想與成功
在很久以前,有兩個年輕人去遠方追尋自己的理想。不幸的是他們中途遇到強盜,不僅身上的錢糧被打劫一空,在逃亡的過程中還迷失了方向。他們走了兩天兩夜也沒有走出去。那里前不著村、后不著店,荒無一人,他們餓得奄奄一息。
就在這時,一位慈善的長者將一根釣魚竿和一簍鮮活的魚放在地上讓兩個人選擇。兩個年輕人欣喜過望,有了其中任何一樣東西,他們就可以活下來。可是選擇什么好呢?經(jīng)過一番深思熟慮后,一個年輕人選擇了魚竿,他想:有了魚竿,可以釣到更多的魚,就不用擔心以后的日子了。另一個年輕人選擇了魚,他的理由是:現(xiàn)在餓得前胸貼后背,最要緊的是保住性命,其它的事等以后再說。
就這樣,兩個年輕人分別擁有了魚竿和魚。兩人分道揚鑣后,擁有魚的年輕人就地升起了一團火,將魚穿在一根木棍上烤熟,美美地飽餐了一頓,愜意地睡了一個大覺。然而好景不長,他擁有的魚很快就吃光了,可前方的路依然茫茫無邊。短暫的歡愉換來的是無盡的痛苦,年輕人最終沒能走出困境,餓死在魚簍邊了。臨死前他十分后悔:當初為什么我不選擇魚竿呢?有了魚竿何愁沒魚,何愁沒有出路。帶著無限的眷戀,他不甘心地閉上了雙眼。
擁有魚竿的年輕人心中有了信念,忍受著一陣陣饑餓的侵襲,日夜兼程地向前行走著。他想,有了魚竿,只要找到一條小河就有希望了,所有失去的東西都會在不久的將來找回,他會擁有別人擁有的一切。然而,這位年輕人的運氣實在太差了,當他好不容易看到大海時,卻已經(jīng)耗盡了全部精力,沒有一丁點兒的力氣垂釣,最后他餓死在海灘上。臨死前,他非常后悔:如果當初自己選擇魚,就不會有今天的下場了。帶著無限的眷戀,他不甘心地閉上了雙眼。
兩個年輕人的結(jié)局令人扼腕嘆息。如果選擇魚竿的那個年輕人與選擇魚的那個年輕人能走在一起,先利用現(xiàn)有的魚,度過眼前難關(guān),然后來到大海邊,再利用魚竿一同打拼,那樣他們不但都能活下來,而且還可以過上幸福的生活,可遺憾的是他們一個選擇了現(xiàn)實,一個選擇了理想。也就是說,理想與現(xiàn)實沒能很好地結(jié)合起來。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理想的人很多,然而真正成功的人卻很少,這是什么原因呢?排除其它因素不說,單就理想而言,有的人好高騖遠,不切實際;有的人目光短淺,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有的人畏首畏尾,中途退卻;有的人滿腔壯志,卻從不付諸行動;有的人貪得無厭,作繭自縛;有的人德才兼?zhèn)洌限@北轍……而如果我們能夠?qū)⒗硐肱c現(xiàn)實很好地結(jié)合起來,把美好的理想扎根于現(xiàn)實的土壤里,一切從實際出發(fā),一切從所處的環(huán)境出發(fā),一切從自身的能力出發(fā),那么我們就可以更有把握走向成功。
勵志文章3:書寫在臉上的財富
埃德莫埃斯出生在英國倫敦一個貧苦的工人家庭里。高中畢業(yè)那年,他收到了劍橋大學美術(shù)學院的錄取通知書。
劍橋大學許多學生一邊上學,一邊創(chuàng)業(yè)。埃德莫埃斯決定尋找一個輕松掙錢的門路。可是,他學的是美術(shù),除了做家教、到飯店打工之外,幾乎沒有什么特長。不像有的學生,開發(fā)計算機軟件或者游戲,一個作品就能賣好多錢。不過,一次偶然的機會,激發(fā)了他的創(chuàng)業(yè)靈感,他為此興奮不已。
2011年10月30日,歐洲足球聯(lián)賽在倫敦舉行。埃德莫埃斯像往常一樣,去學生家里做家教。他一進學生的家門,家長就一把拉住了他。家長說:“我們總算把你盼來了,親愛的埃德莫埃斯,請用你神圣的筆,在我們的臉上畫上英國的國旗。因為,足球比賽馬上就要開始了!”原來,這家人全是足球迷,他們急著要去觀看歐洲足球聯(lián)賽。他們想把自己裝扮得酷一些。這對于美術(shù)學院的學生來說,簡直是小菜一碟。
從學生家回來,埃德莫埃斯感到這里面蘊含著巨大的商機。他迅速上網(wǎng),查看了比賽日程,設(shè)計了10個臉譜畫圖案,帶著畫筆和顏料來到賽場外邊,給人畫臉譜。埃德莫埃斯的攤位剛擺好,很快就來了生意。他給人畫臉譜不要錢,只收小費。客人根據(jù)自己的滿意度,隨便付給埃德莫埃斯小費。他的臉譜設(shè)計得好,畫得也不錯。所以,他收到的小費比明碼標價的收入還要高得多。
畫臉譜的生意雖然好,但是不能永久做下去。因為歐洲足球聯(lián)賽是循環(huán)式的,在倫敦打了幾場后,比賽就轉(zhuǎn)移到其他城市去了。沒有了比賽,埃德莫埃斯又回到了原來的生活軌道上來,打工,學習;學習,打工,每天忙得暈頭轉(zhuǎn)向的。一天,埃德莫埃斯打完工,回到公寓,看著那些臉譜圖案,忽然突發(fā)奇想:如果把這些臉譜改成商業(yè)廣告,畫在自己的臉上,那一定會有很好的宣傳效果。
他把自己的想法與同宿舍的羅斯哈珀說了,并邀請羅斯哈珀一起創(chuàng)業(yè)。羅斯哈珀為埃德莫埃斯的奇思妙想拍手叫好。因為這個創(chuàng)意,既能把自己扮酷,又能掙錢,實在是太美妙了。兩個人一商量,在網(wǎng)上發(fā)了一個帖子,標題是:“買我的臉!”
不用做什么,只在臉上畫個廣告,每天就有400英鎊的收入,真是不可思議。為了把生意做大做強,埃德莫埃斯與羅斯哈珀開辦了網(wǎng)站,注冊了公司,在劍橋大學招募了一批學生做員工,生意越做越大。
書寫在臉上的財富。無論所處的環(huán)境如何,只要肯動腦筋,就一定能夠找到財富之門。因為有時候,商機就在你的身邊!
勵志文章4:黑暗出發(fā),光明登頂
那天,看訪談。訪談的對象是探路者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登山探險家王靜。她說常有人問她:為什么8000米級山峰的登頂行動都從黑夜開始?黑暗中的風險不是更大嗎?
“其實答案非常簡單:在黑暗中出發(fā),才能在光明中登頂,在陽光普照中安全下撤,迎接下一座‘山峰’。”
“在黑暗中出發(fā),才能在光明中登頂”,不知道為什么,這話給我的印象深刻,雖然一時間我也不知它好在哪里。
直到那一天。
那天的我正在一段旅程中。乘坐的是夜晚的列車,預(yù)計黎明到達。黑暗中,我醒來上衛(wèi)生間,看了一下表,四點多,睡意已遠,便開燈看書。列車到達了一個小站,我走到站臺上溜達了幾步。天已有些蒙蒙亮了,周圍是深黛青色的山,很純凈。我深吸了一口新鮮的空氣,肺腑如洗。
天會越來越亮的——這個念頭讓我一下子想起了“在黑暗中出發(fā),才能在光明中登頂”。
沒人能從光明到光明。如果一個人只是從光明到光明,那么這種沒經(jīng)過黑暗檢驗的光明,也只是脆弱的,甚至是虛弱的光明。
世界無非明暗。一個真正的人,一段真正的人生,總是要從黑暗出發(fā)的?!昂诎狄彩且环N真理?!蔽蚁矚g陀思妥耶夫斯基這句話。人性的豐滿和繁復都在這黑暗中,最深的同情、最大的悲憫和最寶貴的堅持也都在這黑暗中。
“在黑暗中出發(fā),才能在光明中登頂?!?/p>
——也只有從黑暗中出發(fā)的人,才最配得上光明吧。
勵志文章5:做最好的自己
他1990年生于北京,從小聰明好學,成績優(yōu)異,卻不是人們公認的乖孩子——
他喜愛足球,多次因踢球受傷,還因踢足球動過手術(shù)。
他愛好讀書,從12歲起,一個偶然的機會讓他闖入藝術(shù)之門,從此,一有空閑就漫步于各種與課本無關(guān)的藝術(shù)書籍之中。
他特立獨行。在某個本該有課的下午,他會騎車來到一個空曠的廣場,帶著耳塞發(fā)呆。他愿意去做任何事,卻不想坐在教室里,任憑老師往自己腦袋里硬塞知識。
正好,他生于書香家庭,父母都是知識分子,思想比較開明,他所生活的環(huán)境相對寬松,因此,從小到大,父母從沒有逼他上什么課外培訓班、藝術(shù)特長班之類。
他小學畢業(yè)時,正趕上流行“非典”,受此影響,人大附中報名的日子就向后拖了幾天,他最后一天報了名,之后他便接到了通知,讓他到學校參加面試。愛好踢球的他,因為梳著別致的“西瓜太郎”發(fā)型,被面試的校長當場戲謔,但可能因為他小小年紀漫不經(jīng)心的勁頭,最終還是被人大附中錄取,而且被編入實驗班。
進入初中,他越來越顯現(xiàn)出了他的特立獨行:幾年來倔犟地留著他招牌式的“西瓜太郎”發(fā)型,平時,覺得班干部做得不對就組織同學一起反抗。老師讓一名遲到的同學罰站,他覺得不公平就給校長寫信……
但他卻十分幸運,并沒有因為做過這些“大逆不道”的事件受到懲罰,反而得到了“有正義感”的正面反饋。其中的最大原因可能在于,他特立獨行的背后還有一份不錯的學習成績。身為學生,學習成績是一件關(guān)鍵的事,這一點他很清楚。
三年間,他的成績一直處于中上等。中考時,卻因幾分之差沒能進入人大附中校本部,只能被人大附中分校錄取。
高中的時候,他已經(jīng)讀了很多藝術(shù)方面的書籍,涉及美術(shù)、建筑、音樂、文學、電影等等。他對各種藝術(shù)書籍都進行了深入的探討。一個偶然的機會,他接觸到了英國劇作家、詩人王爾德的作品,記住了他曾經(jīng)說過的話:“一步步遵從內(nèi)心的呼喚,寫書就是在體驗創(chuàng)造?!?/p>
讀了這些話他為之一振,感到這些話就是憋在他心里很久的話,王爾德就是住在他心里的一個人。從此之后,他開始專注研究王爾德。很多時候,他都是一個人去食堂吃飯,一邊吃飯,一邊看王爾德的作品。時間長了,王爾德的很多話,他已經(jīng)能夠倒背如流了。
考入人民大學后,他開始思考什么樣的人生才更加有意義。帶著這些思索,他推掉了一些課程,用9個月的時間寫書,既對自己走過人生的總結(jié),也是個人創(chuàng)作的一次嘗試,同時也是對王爾德的致敬。
他覺得,每個人都有自己要走的路,這條路不可避免地會留下時代的印記,只有那些遵從自己內(nèi)心并一直堅持下去的人,才會在這條路上烙上自己的標記。后來,他認識到,中學讓人懷念的,不是那漫天的卷子,而是在卷子底下埋藏的屬于自己的理想。于是,他一步步跟隨著心靈的呼喚,得出了一個結(jié)論:要做最好的自己。
就這樣,他的名字連同他創(chuàng)作的作品《我不原諒》突然闖入了公眾的視線,這是一部對我國教育進行批判和反思的作品,由著名學者易中天作序,在我國文學出版、教育、社會等領(lǐng)域引起反響。
看到這本書,聽到這本書的作者,我們很容易聯(lián)想到書的作者一定桀驁不馴、離經(jīng)叛道、長著反骨,事實上,他卻是一個皮膚白凈,梳著蓬松“鍋蓋頭”,時常面帶微笑,在稍顯怪異中透出一絲頑皮的90后大學生。
他叫鐘道然。一名中國人民大學經(jīng)濟學院三年級的在校生。他說:“人之所以為人,就是因為它跟LadyGaga穿的衣服似的——每個都不同,每個都很特別。你沒有資格拿自己的漏斗度量別人的大腦,拿自己那桿兒秤衡量別人的價值。”
有人說過,成長就是不斷尋找妥協(xié)點,很多成功人士的成功秘訣就是在關(guān)鍵的時間點上做了關(guān)鍵的事。的確,一個人只有執(zhí)著堅守,把握好人生的關(guān)鍵環(huán)節(jié),才能做最好的自己,才可能達到人生的最高境界。
相關(guān)文章:
1.晨會勵志文章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