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勵志文章

華藝221147 分享 時間:

  學(xué)會忘記,因為只有忘記已經(jīng)失去的才能立足當前,展望未來。下面由小編與大家分享90后勵志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勵志文章1:生活有坑,我們跨坑而過

  01

  從五月底就給孩子打聽學(xué)校,落實情況后,交了錢,負責(zé)人說:“沒多大問題,孩子可以上二小,二小算是城里很好的學(xué)校?!毙臎]有等到報名時一直都懸著在。

  回老家后,也沒有閑著,天天跑城里一直在為孩子上學(xué)的事辦各種手續(xù)證件。就為一張體檢單都去三次。

  然而,期待已久的結(jié)果并沒有如愿。我如瀉了氣的皮球一樣,面對這個殘酷而冰冷的世界。

  從昨天到今天頭一直暈乎乎的,我深刻的感受到窮人家孩子的艱難,感受到?jīng)]有錢沒有權(quán)只能被這個世俗不停地網(wǎng)著以至于壓力越來越大。

  寒門再難出狀元,從古而今多少人都被世俗和現(xiàn)實打敗了。當然你也可以反駁,還有人崛起,還有人走出了農(nóng)村。親愛的,這畢竟是少數(shù)人,你看到的都是個例,你沒看到的多少人也在苦苦掙扎。

  孩子要上一年級了,在外地不方便就回老家??墒抢霞乙膊⒉蝗缭?。上一篇因為這樣,鄉(xiāng)村的教育一直落后可以看看我的觀點。

  02

  昨天下午,天下著小雨,我陪孩子在寫著作業(yè)。突然表姐打電話,讓我趕緊帶孩子去城里面試,帶上我準備的資料手續(xù)。

  看了下時間,3.35分,天呀,上城里需要半個小時。我還要等車。時間怎么來得及呢?我拉著孩子衣服都來不及換往外跑,在路上遇到車就擋,剛好一輛車過來,請求師傅帶我一程。

  我對司機說:“我到城里趕時間,帶我一程好不付你車費?”

  他點了下頭,我們就上車去了,就這樣爭分奪秒,我不停地看著時間,車子開的很快,四點零五分我們就到了。

  我問師傅多少錢,“你看著給吧,他說?!?/p>

  心想平時都是4元,搭個出租車到學(xué)校4元,十元不到我給你二十元差不多。沒想到師傅說:“我從你家門前拉人都是50元,你給四十元就好了?!?/p>

  我驚訝的一句話也說不出來,誰讓我趕時間呢!

  就這樣,大哥,表姐,我?guī)е⒆游覀兌荚趯W(xué)校門口等著。辦事的人來了,打了一個電話結(jié)果說不是這個學(xué)校是三小。我頭嗡的一響,心里如一塊石頭一樣落下。

  負責(zé)人說:“當初說的是二小,那人傳話聽錯了?!?/p>

  “哎,這弄的啥事嘛!怎么辦?上,還是不是上,今天學(xué)校最后一天預(yù)報面試了?!?/p>

  03

  我連選擇的余地都沒有,也來不及思考了,因為錯過了就沒有了,今天任何學(xué)校都是最后一天了。

  我們又去了三小,校領(lǐng)導(dǎo)說沒有戶主身份證不行,因老公在外地,一時也拿不出來。她說用手機拍個照我們看看,打電話,他在上班,身份證放在家里,住的地方離上班需要30分鐘。打電話給老公后他趕緊搭了一輛車回去。我們就在校園里一直等。后來終于來電話了,他說:“忘記帶鑰匙了,進不了。”

  我無語的想抽他,怎么辦?只有厚著臉皮去說明情況。還好領(lǐng)導(dǎo)寬恕,讓我第二天補上。

  走出校門口,有人在罵,狗日的破教育,你還讓人生二胎,一胎上學(xué)都那么難的。我心里的五味雜陳!我的確感受到這次折騰的辛苦。

  04

  別山老師說:“沒人能代替你去努力,即使你花錢了。也沒人能代替你思考,即使你花錢了?!?/p>

  我為這句話感同身受,所以只有努力……

  一直心心念念的二小,怎么最后進了三小。

  表姐發(fā)微信說:“這次錢花到位了,事情沒有辦美,心里不美氣?!蔽一貜?fù):“沒事,”其實心里沉重的快哭了。

  第二天在校門口遇到攝影一個老板,她說:“進這樣的學(xué)校還要花那么多錢,你被人坑了?!?/p>

  我知道,我如啞巴吃黃連一樣難受。如果早一點知道事情不妥我就不會寄予厚望另想出路,在最后的節(jié)骨眼上你告訴我聽錯了,一句你聽錯了,我們就要背負多大的壓力;一句沒有選擇了,要么上三小,要么回去。路走到一半怎能返回,盡管不情愿但也無可奈何。

  那晚回來發(fā)了個朋友圈,表達我對當下教育的不滿,農(nóng)民的孩子也只是在朋友圈訴說抱怨。收到大多都是安慰鼓勵的話。

  既來之則安之,之后只能讓孩子多努力了,自己走出那片天地。

  朋友圈里看到文友發(fā)的一段話:

  即使是命運格外處處刁難你,隨時給你挖坑,你要有這種能力:你挖多少我給你填滿多少!

  填不了,那就讓掉坑的人變成挖坑的人,我們跨坑而過!

  我一遍一遍讀著算是給自己安慰,心豁然開朗。生活會有很多的坑,我們垮坑而過。既然不能改變只有全力以赴做另一種改變!

  勵志文章2:糊弄別人的人,最終糊弄的是自己

  今天晚上在單位值班,外面下著雨,不想去遠處吃飯了,就到了單位斜對面的面館,進門時有些顧客剛吃完正出門,等那些顧客有說有笑的出去以后,我便進去往里走,走到吧臺看見老板娘正在烙餡餅。

  我說給來一碗面,并掏錢遞過去。那個老板娘說:“把錢給別人吧”

  我又往里走了走,可是也沒看見人出來收錢,便在廚房附近的一張桌子坐下來,等了一會也沒看見人出來收錢,廚房的鍋灶那也沒有人給削面。

  我只好坐在那里耐心等著,隨口問了句:“餡餅多少錢?”那個老板娘說:“不賣,我們自己吃的?!?/p>

  這時又進來一個婦女領(lǐng)著一個女孩,那個婦女問老板娘:“有什么吃的?”

  老板娘說:“只有刀削面,沒有別的?!?/p>

  那位婦女又問:“有沒有別的菜?”

  那個老板娘不耐煩的說:“沒有菜,只有面?!闭f完自顧做自己的餡餅,再也不理那個顧客了。

  那位婦女還想問些什么,但是看到老板娘待理不理的樣子,最后拉著女兒說:“咱們看看別的地方有什么吃的”一邊說著一邊走出了面館。

  這時從廚房出來一個年輕一點的女孩,還有一個五十多歲的中年大叔,那個老板娘就和他們說剛才出去的那些顧客,說那些人真能說什么的,還有一些其它的話,我也沒仔細聽。

  等那個年輕的女孩走到我跟前時問我:“要大碗還是小碗?”我說:“小碗”然后那個女孩就轉(zhuǎn)身進了廚房給我撈面,我看見她端著一碗面出來,先給用手給抓了一些香菜,我看著她直接用手抓香菜,心里有一點不舒服,但是也沒有說什么,等她舀完面臊子以后,我就直接端過來,我坐下來用先吃了一口面,感覺面沒有一點勁道,好像是剩面,我吃的沒有一點胃口,但還是湊乎著吃完,也沒有喝面湯,就匆匆離開。

  出面館的時候我就心想,以后再也不來這里吃面了。

  也許這家面館不會在乎少我一個顧客,但是今天他們糊弄了一個,明天再糊弄一個,天長日久他們的生意肯定一天不如一天。

  也許他們覺得自以為聰明,把剩下的面又賣出去了,心里還在沾沾自喜,好像占了多大便宜似的。

  可是他們永遠不知道,你糊弄了別人,最終糊弄的確是他們自己。

  這個世界上那些自以為聰明的人,其實最愚蠢。

  你不把別人當回事,別人同樣不會把你當回事,你今天糊弄一個顧客,也許沒什么,但是當你把欺騙糊弄顧客,當成一種習(xí)慣的時候,也就是你關(guān)門大吉的時候。

  正所謂聰明反被聰明誤,真正聰明的人從來不會欺騙和愚弄別人,那些看起來很傻的人,往往最聰明,正如一個詞語大智若愚。

  我有一個親戚曾經(jīng)也一個面館打工,她和我說起過那個面館,每天把賣不完的面,還是所有剩下的東西,當天都要全部倒掉,那些面館的服務(wù)員都覺得可惜了,她們說那些東西根本沒什么,全部好好的,第二天肯定還能賣出去,顧客也肯定吃不出來是剩下的,她們有些人還嘲笑這個老板是個傻子,每天浪費那么多東西。

  可是她們卻不知道,這個老板才是最聰明的人,這家面館我也曾去過幾次,面館裝修的環(huán)境優(yōu)雅,服務(wù)員也熱情待客,面做的也非常好吃,所以每天顧客都要排隊吃面,這家面館除了一些慕名而來的顧客,更多的都是一些回頭客。所以他們的生意越做越好,而且在幾年的時間開了許多分店和加盟店,聽說加盟費就需要一百多萬。

  從這兩家面館我們可以看到,那個看似聰明的人,最喜歡糊弄顧客的人,生意會越來越蕭條。而那個看似很傻的老板,把顧客當上帝的人,他的生意往往順風(fēng)順水。

  其實不管是學(xué)習(xí)還是工作中,那些總是投機取巧,糊弄老師或者老板的人,最終糊弄的還是自己。

  當時看似聰明,覺得偷懶占了便宜,卻在以后的歲月要付出多少的代價;而你今天所吃的虧,在以后的歲月里,也許就會變成你的福。

  人們常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你播種什么就會收獲什么,如果是不想付出,那么你就什么也不會收獲。

  所以,這個世界上糊弄別人的人,最終糊弄的卻是你自己;總是欺騙別人的人,最終欺騙的也是你自己;而那些傷天害理的人最終傷害的也是他們自己。

  那些善待別人的人,也會得到別人的善待;那些大智若愚的人,往往能取得最后的成功,也一定是這個世界上活得最快樂和最幸福的人。

  勵志文章3:姑娘,你可以做一個很拼的人

  01

  前段時間,我特別想買一件很好看的衣服,可是遲遲沒下單,總陷入莫名的糾結(jié)中。

  我會找些借口讓自己不要買,例如:“算了,我平時工作也不能穿,買了也只是落灰?!被蛘吣f服自己:“那個有點貴,買個便宜點的算了。”

  可是內(nèi)心明明很渴望。

  其實,一件衣服的價錢,我并非承擔(dān)不起,可就是沒去選擇那個自己真正想要的,就好像,在我的潛意識里,總有一個聲音在阻止我:

  你不配擁有它。

  02

  我記得前些天收到來自我筆友莉莉的一封信,她在信中向我傾訴了她的煩惱。

  她是家里的老大,出生在一個并不富裕的家庭,每天放學(xué)回家都要幫助父母做很多的家務(wù)活,有時甚至連學(xué)習(xí)的時間都沒有,再看看自己的弟妹,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根本不需要考慮太多,而她,一心想著為父母減輕生活的負擔(dān),不敢拒絕,不敢說出自己最真實的感受,不敢表達自己的欲望,甚至連“我累了”也不敢說。

  “其實看到父母得笑容,我比他們還開心,但有時候真的真的想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想做這個年齡本該做的事情,我發(fā)現(xiàn)這么多年來,我只在乎了家人們的感受,卻忘記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p>

  看到這段話,突然想起來曾經(jīng)在知乎上看到這樣一個問題:當一個家庭選擇要了第二個孩子,可能會對第一個孩子帶來哪些影響?

  有一個回答是:“感覺自己被忽視了許多,在很小的時候就被當成大人了,所有的委屈都得自己咽下,即使說出來家長都會認為你在矯情,自卑又害怕失去,做事總得小心翼翼,表達欲望前,總得考慮一下別人的感受?!?/p>

  這段話很扎心,但很現(xiàn)實,從小被忽視,真的很難自信起來呀,覺得自己怎么做都是錯的,雖然已經(jīng)很努力了。

  習(xí)慣性自我壓抑與自我否定,覺得自己不配擁有好東西,不敢擁有好東西。

  03

  累了自己撐,病了獨自抗,不需要親人和朋友撫慰的人,看似獨立,但內(nèi)心深處從未停止對愛和關(guān)注的渴望,貌似剛強,卻柔弱得不堪一擊。

  有一個這樣的問題:做一個被拋棄和被忽視的孩子是什么體驗?

  其中一個回答是:覺得這個世界上,自己不是任何人的“最重要的人”。

  這里的“任何人”,包括自己。

  日本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有一句經(jīng)典臺詞,“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就好像活著都是給人添麻煩。

  短短八個字,蘊藏著深不見底的絕望。

  就像一個在枯井中的人,每一聲求救,卻只能聽見空洞的回聲。

  04

  我的一個朋友,她是一個特別好的人,對家人朋友有求必應(yīng),大家都稱她為“便利貼女孩兒”。

  不管是什么事,她都會沖在最前面,為大家把一切都安排的妥妥帖帖,從來不會拒絕別人,所以不管親疏遠近,大家都會來找她幫忙,因為大家都知道她是一個超級熱心腸的人。

  有一次和她聊天,我就問她:“看你每天幫大家那么多忙,難道你不累嗎?就沒有想拒絕的時刻?”

  她說:“其實有時候也挺累的,但大家都朋友一場,幫個忙也是應(yīng)該的嘛,更何況,我也不好意思拒絕。”

  “但你想過沒有,他們都會把你當朋友嗎?有誰會真正在意你的感受?你在幫他們的同時,有沒有停下來聽一聽自己內(nèi)心深處的聲音?”

  她傻傻的望著我,又無奈的搖了搖頭。

  是啊,就因為不好意思拒絕,而忽略了自己內(nèi)心的聲音。

  太宰治在《人間失格》中寫到:我的不幸,恰恰在于我缺乏拒絕的能力。

  我害怕一旦拒絕別人,便會在彼此心里留下永遠無法愈合的裂痕。

  害怕得罪別人,自己卻承擔(dān)著所有的委屈和不幸,這是不對的。

  生活畢竟是自己的,很多時候我們必須干脆地說“不”,你會發(fā)現(xiàn),拒絕別人是一件對大家都好的事情。

  問問自己想要什么,我們每個人都應(yīng)該為自己而活,不要因為他人畏首畏尾,而失去了自己本該擁有的東西。

  05

  有一個女孩,小時候特別羨慕別的小朋友身上穿的花衣服,但她的母親從來不給她買。

  長大后,為了滿足自己,她買了很多衣服鞋子包包,卻都是非常便宜。

  后來為了參加一次重要的活動,她買了一條幾百塊錢的裙子,對于收入可觀的她來說,不值一提,但卻是她最貴的一條裙子。

  活動結(jié)束以后,她把裙子洗干凈放到了衣柜的最下面,一年后,她收拾柜子,發(fā)現(xiàn)了這條裙子。

  那一刻,她一下子哭了出來。

  她突然意識到,原來在心底,她一直覺得自己配不上那條裙子,所以那樣珍惜地將它收起來。

  太久的壓抑,讓她在想滿足自己時,已經(jīng)不懂得如何真正地滿足自己。

  如今,不管自己能力多強,收入多高,她似乎只配擁有低配的人生。

  什么都可以差一點,什么都能將就一下,只因為內(nèi)心覺得自己不配擁有美好事物。

  06

  從今天開始,問問自己的內(nèi)心——

  我需要什么,我想要什么,我想要怎么樣。

  搞清楚,弄明白,然后去滿足自己,去滋養(yǎng)自己。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活得更瀟灑,更快活,懂得取悅自己,真的是一件很酷的事。

  勵志文章4:怎么改掉間歇性躊躇滿志

  1.

  小時候家長總會提醒我們:你不要常立志,而要立長志。

  意思是說:與其頻頻自我鼓勵,再頻頻自我放棄,莫不如抱定一個大志向,咱一路自律到底。

  道理是懂了,也知道它是對的,可很多人就是做不到。

  現(xiàn)實往往是:你下了一個決心,擬定了個計劃,再繪制一長卷宏偉藍圖,瞬間感覺動力爆棚,刀山火海也要上,天下都是朕的。

  可這股熱乎勁頂多能持續(xù)個兩三天。假以時日,你迎來的并不是改變,而是一次次的打回原貌與自我厭煩。

  故事還沒有結(jié)束:過了一段懶漢日子后,你偶然間讀到一篇勵志文,看到案例里的主人公們一個個頭懸梁錐刺股,最終走向人生巔峰。

  此時,你感到脫胎換骨,大徹大悟,勢要東山再起,絕地逆襲。

  又是三五日過去,你再次喪失掉自控力。

  周而復(fù)始,心態(tài)再好的人也承受不住這樣的打擊。

  絕望過后更多的是困惑:

  我怎么了?沒有天賦也就罷了,難道說毅力也是天生的東西?

  好奇怪,為啥我一讀雞湯就來勁兒?是不是這種東西容易上癮?

  難道“努努力”這種最低級的事兒也有門檻嗎?我連這方面都不行?

  思來想去,也只好勉強得出個簡單粗暴的結(jié)論:看來我呀,就是這么個人,間歇性躊躇滿志,持續(xù)性混吃等死。

  2.

  可俗話說:死也得死個明白不是?

  我們不妨來分析下這個普遍現(xiàn)象背后的原因。

  是什么導(dǎo)致了我們做完計劃沒兩天就立馬泄氣呢?

  這涉及到一個概念,叫做“道德許可”。

  用《自控力》一書中作者的解釋就是說:當人做了好事情之后,就容易放縱自己做壞事情。

  比如,在很多人潛意識里,擬定計劃下決心,就相當于自己在做一件“好事情”。

  你可能疑惑:我只是剛剛擬定計劃,還沒“做”呢呀,我怎么可能覺得自己已經(jīng)做了呢?

  這其實是一種被隱藏得很深的人性。

  你是沒做任何實際的事,但計劃給了你一個即將忍受痛苦、克制自己本性的預(yù)期。

  你心底里覺得自己本性是懶惰的,但未來的日子即將要“克服”懶惰,你就會提前放縱下自己。

  比如,你計劃從明天或后天起,每天學(xué)習(xí)八小時。緊接著你心底里就會有個聲音對你說:啊,你馬上就要實施這么艱苦且違心的工程啦,快休息休息。

  或者是:想象下等把計劃執(zhí)行完,你會變成個很厲害的人呢。嗨,反正你注定成為很厲害的人了,早晚的事而已,那現(xiàn)在松一松沒關(guān)系。

  于是:每次“躊躇滿志”后,你都會掉進一個短期的懶散陷阱。并且特別心安理得,因為你把它當成了一種犧牲本我的應(yīng)得獎勵。

  3.

  那為什么過了段時間,你讀到一篇勵志文后,又能立馬猛醒呢?

  原因就在于,勵志文里的一些案例故事,無形間戳破了你的心理誤區(qū),讓你發(fā)現(xiàn):原來自己沒做好事,只是在做應(yīng)該的事。

  比如,某篇文章里寫道:

  王健林每天早上4點起床。

  80多歲的李嘉誠,每天早上5點起床。

  百度總裁李彥宏說他每天早上5點會被機會叫醒。

  籃球運動員科比發(fā)出了靈魂拷問:你見沒見過凌晨4點的洛杉磯?

  這時你覺悟了,振奮了。

  為什么?

  因為以前做完計劃就犒賞自己的你,一直是覺得:我即將做一些違背本性,需要用力,值得感動涕零的大好事。這種想法激發(fā)了你的“道德許可”心理;

  而當旁人真真正正的“努力案例“擺到你眼前時,你猛然發(fā)現(xiàn):原來這只是稀松平常的事,全世界的成功者都在努力。且他們也跟我一樣,都是正常人,那么由此推得:原來努力和懶惰一樣,都是我的本性之一。

  如此,制定和執(zhí)行計劃于你而言就不意味著什么好事,而是你分內(nèi)的事,順著本性的事,自然而然的事。

  所以準確來說,讀勵志文而熱血一陣子的你,其實不是受到了什么激勵和迷惑,而是被拖拽回了正常心理。

  這個正常心理就是:懶惰,向往安逸的人,是你;但能自控,能自律,其實也是你。

  于是,你再次收拾心情,打馬上前去。

  可由于被之前的心理誤區(qū)影響得太深,你又是沒能堅持幾天,因為那種讀完勵志文而產(chǎn)生的正常心理不久就被你忘記。

  所以你才像中了魔咒一樣:

  定計劃——覺得自己即將”做好事“——覺得不是自己,預(yù)估自己即將逆本性、受委屈——開啟道德許可,提前獎勵——獎勵過度,懶散麻痹——看到他人真實的努力故事——發(fā)現(xiàn)制定與執(zhí)行計劃只是正常的事——恢復(fù)清醒,努力——忘記——再次懶散麻痹。

  4.

  弄清楚原因,就方便對癥下藥了。

  如何跳出這個怪圈呢?針對問題成因,有兩點建議:

  去道德化,發(fā)現(xiàn)自控的自己。

  你要充分意識到:我們?nèi)瞬⒉皇侵挥袥_動自我;我們還有自控自我。

  并不是嘴饞,吃了一塊蛋糕的那個才是你;吃完蛋糕去跑步的那個,其實也是你。

  人性不全是壞的元素,除了一點懶惰外,想努力且真的會執(zhí)行,這也是人性之一。

  所以,定計劃沒什么值得獎勵的、跑步也沒什么可獎勵的、做題也沒什么可獎勵的。你只是即將要做或正在做你本性上就愿意的事,你只是在做你自己。

  如此一來,躊躇滿志和立志時的興奮完全可以打消了,更不必對執(zhí)行階段產(chǎn)生即將遭罪受苦的心理預(yù)期——要知道這是一種道德化的錯覺,真相是:執(zhí)行并不會讓你受苦,反倒偷懶會讓你痛苦不已,因為一味偷懶其實不是你的全部本性。

  二、恒久接觸真實,利用鏡像原理。

  在上文中我們提到:當你讀到他人努力的事實時,你會恢復(fù)清醒,擺脫道德化的誤區(qū),進而發(fā)奮起來。

  但我們不可能每天都靠讀勵志文來激勵自己吧?有沒有什么恒久一些的辦法呢?

  還真有,那就是:多跟勤奮的人在一起;多了解他們的真實信息。

  這是因為:我們的大腦中有有一種鏡像神經(jīng)元,它唯一的任務(wù)就是像照鏡子一樣反映他人的行為,然后讓你不自覺地去模仿。

  比如看人打哈欠你也想打,跟體重飆升的人在一塊生活你也漸漸變胖,都是鏡像神經(jīng)元在發(fā)揮威力。

  我們可以將這個原理應(yīng)用到正面上來,慢慢你會發(fā)現(xiàn):

  多去泡圖書館自習(xí)室,你好像真的會變得更努力;

  多讓學(xué)霸帶著你學(xué)習(xí),你在他身邊也會變得勤動筆;

  抱團前進、互相監(jiān)督,且保證監(jiān)督制度有效執(zhí)行,你仿佛真的就”有了毅力“。

  以往我們都覺得這是所謂的”環(huán)境改變?nèi)恕?其實更進一步講:這是在幫你走出”道德化“的誤區(qū),讓你的潛意識看到人除了懶的另一種本性;讓你少了一點自我感動自我獎勵和誤判衍生出的矯情,進而收獲到本身就存在于你身體里的,自控的自己。

  當然,如果條件不具備,你也可以在墻上貼張白紙。

  左邊是一些作息時間表,右邊貼上執(zhí)行這些時間表的人名:科比馬化騰李彥宏、馬云韓大爺王健林。

  勵志文章5:沒有人會一直在身后等你,你必須非常努力

  01

  昨天下午我和家人吃飯時,忽地聽到外面有鞭炮聲,好像是村口那邊傳來的,想著這些天周圍也沒啥事,以為是小孩鬧著玩,我也就沒咋在意。

  可晚上爸爸和鄰居聊天時,我卻聽到了噩耗,原來村里的一個叔叔昨天去世了,那會鞭炮響時,正是是救護車送他回來的時間。

  我一度以為我聽錯了,前幾天還在我家統(tǒng)計田地數(shù)據(jù)的叔叔,咋忽然就去世了,我想向爸爸確認,但看到爸爸和鄰居臉上的愁容,我還是默默進了房間。

  一個好好的人,為啥忽然就會離開,一想到這兒,我的眼淚就不由地落下。

  以前的我總是很天真,總想著自己趕緊長大,等到和大人們一樣的年紀,就可以和他們一起做事和玩耍。

  可越長大我才越清醒地認識到,當初的想法是多么幼稚和愚蠢,自己就像個唯心主義者,囿于自己的圈子,而忽略了世間萬物的規(guī)律。

  有人出生,就會有人死去,正值青春年少的我們,也不免老去和離開的事實??涩F(xiàn)實往往卻是,當我們還沉浸在美好童話時,它就會給我們當頭一棒,使我們暈頭轉(zhuǎn)向,不知所以。

  就如這位叔叔的離去,走的那么匆忙,不留一絲挽回的余地,徒留親人和其他人黯然悲傷。

  02

  叔叔的兒子在上海打工好幾年了,每年只有在過年時才會回家,在外掙的錢勉強夠自己生活,更別說給家里打錢了,有時他甚至還會向家里伸手要錢。

  叔叔也并不在意他掙沒掙到錢,只希望他能好好工作,有出息,早些成家。

  活了大半輩子的叔叔,一邊忙著村里亂七八糟事,一邊盼著兒子早些結(jié)婚生子抱孫子。

  可命運總是無常,叔叔的愿望還沒實現(xiàn),就已離開人世。

  他兒子在凌晨時終于趕回家,卻終究未見到叔叔的最后一面,抱著叔叔的遺像哭的歇斯底里,發(fā)瘋一樣的大喊。

  “爸,兒子今年掙到錢了,我準備年后就給咱家修大房子?!?/p>

  “爸,你兒子有出息了,我被升為部門經(jīng)理了。”

  “爸,我有女朋友了,準備過年時帶回家來?!?/p>

  ……

  03

  一切都成了叔叔想要的模樣,他卻再已看不到了,讓人既心酸,又無奈。

  “我真的很后悔,后悔之前沒好好孝順父親,本想著過年時回家給他驚喜的,可他卻沒有等到?!?/p>

  我的眼淚又一次在眼眶打轉(zhuǎn),內(nèi)心的悲傷像水波一樣蔓延開來,痛苦感侵襲著全身,骨頭中猶螞蟻在蝕,鉆心地疼。

  仿佛又看到了爺爺慈祥的面容,愛笑的眼睛和他那總愛撫摸我的大手,熟悉又陌生。

  “爺爺就想看到你們幾個孫女開開心心長大,以后都考上好大學(xué),找到好工作。”

  “心心最棒了,爺爺相信你一定不會讓我失望的?!?/p>

  這是爺爺在病床上對我和其他姐妹說的話,沒有太多的奢望,就簡單的日常期望,沒有華麗的裝飾,就樸素的關(guān)心話語。

  那時的我,似乎還并沒有對死亡這個概念有清晰的認識,只知道爺爺離開后,不和我們住在一起,不和我們一起吃飯,不陪我們玩耍,我們也再不會收到他給的零花錢。

  年歲漸長,我才愈發(fā)開始懷念爺爺,心疼當時已被病魔折磨卻依舊故作堅強的他,心疼快離去時還朝我們微笑的他。

  04

  如今,我們幾個兄妹都相繼上了大學(xué),畢業(yè),工作,身旁卻再也沒了爺爺?shù)纳碛啊C肯胫链?,心中還是不免遺憾。

  越成長,就越害怕身邊的人會忽然離去,沒有一絲一毫的防備,瞬間讓人措手不及。

  也漸漸悟出了一個事實:別總拿“歲月漫長,一切都是最好的答案”來安慰自己,你耗費得起青春,可有的人卻沒時間來等你成長。

  之前看過一本叫《二十幾歲,沒有十年》的書,正如書名一般,我們的的青春并沒有多少年,生命更是如此,時間寶貴,一絲一毫都不該浪費。

  別總用“等我以后”來敷衍自己,成功雖不是一蹴而就的,但也不是沒有歸期的,你只管拼命努力,柳暗花明自會呈現(xiàn)于眼前。

  經(jīng)歷過多多少少的悲歡離合,才懂得珍惜二字的分量之重,那是用多少金錢和權(quán)力都換不來的東西,是我們每個人都應(yīng)擁有的能力。

  如果你想不留遺憾,想擁有皆大歡喜的結(jié)局。那么請你記住:沒有人會在身后一直等你,你必須非常努力。

54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