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勵志文章2000字五篇
只有不斷找尋機會的人才會及時把握機會,越努力,越幸運。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關(guān)于勵志文章2000字,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關(guān)于勵志文章2000字<一>
美國科研人員進行過一項有趣的心理學(xué)實驗,名曰“傷痕實驗”。
他們向參與其中的志愿者宣稱,該實驗旨在觀察人們對身體有缺陷的陌生人作何反應(yīng),尤其是面部有傷痕的人。
每位志愿者都被安排在沒有鏡子的小房間里,由好萊塢的專業(yè)化妝師在其左臉做出一道血肉模糊、觸目驚心的傷痕。志愿者被允許用一面小鏡子照照化妝的效果后,鏡子就被拿走了。
關(guān)鍵的是最后一步,化妝師表示需要在傷痕表面再涂一層粉末,以防止它被不小心擦掉。實際上,化妝師用紙巾偷偷抹掉了化妝的痕跡。
對此毫不知情的志愿者,被派往各醫(yī)院的候診室,他們的任務(wù)就是觀察人們對其面部傷痕的反應(yīng)。
規(guī)定的時間到了,返回的志愿者竟無一例外地敘述了相同的感受—人們對他們比以往粗魯無理、不友好,而且總是盯著他們的臉看!可實際上,他們的臉上與往常并無二致,什么也沒有不同;他們之所以得出那樣的結(jié)論,看來是錯誤的自我認知影響了他們的判斷。
這真是一個發(fā)人深省的實驗。
原來,一個人內(nèi)心怎樣看待自己,在外界就能感受到怎樣的眼光。同時,這個實驗也從一個側(cè)面驗證了一句西方格言:“別人是以你看待自己的方式看待你?!辈皇菃?
一個從容的人,感受到的多是平和的眼光;
一個自卑的人,感受到的多是歧視的眼光;
一個和善的人,感受到的多是友好的眼光;
一個叛逆的人,感受到的多是挑惕的眼光……
可以說,有什么樣的內(nèi)心世界,就有什么樣的外界眼光。 如此看來,一個人若是長期抱怨自己的處境冷漠、不公、缺少陽光,那就說明,真正出問題的,正是他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是他對自我的認知出了偏差。這個時候,需要改變的,正是自己的內(nèi)心;而內(nèi)心的世界一旦改善,身外的處境必然隨之好轉(zhuǎn)。畢竟,在這個世界上,只有你自己,才能決定別人看你的眼光。
臺灣心靈作家張德芬說過一句話“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你有什么樣的內(nèi)心就會有什么樣的世界。我們往往花大力氣去了解別人,認識別人,卻很少花精力去了解自己,認識自己。我們一般是不能直接看到自己模樣的,只能通過鏡子、照片。同理我們一般也是透過別人的眼光來認識自己,每一個人眼里的你都是不一樣的,100個人眼里就有100個你,1000個人眼里就有一千個你,在不同的人眼里你是不同的,善良的、聰明的、可惡的、愚蠢的、忠誠的、虛偽的、背叛的,不勝列舉。那么真實的你究竟是什么樣的呢,真正的你又在哪里呢,“傷痕實驗”明確的告訴我們答案——內(nèi)心,一個內(nèi)心煩躁的人縱然身處幽靜也是狂躁不安的,一個內(nèi)心清凈的人雖然深處鬧市,他的世界還是清凈的。無論是追求幸福、寧靜、安全……都到你內(nèi)心去尋找吧,那里有無窮無盡的資源和能量。
“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
關(guān)于勵志文章2000字<二>
還記得我第一次采訪基辛格博士,那時我還在美國留學(xué),剛剛開始做訪談節(jié)目,特別沒有經(jīng)驗。問的問題都是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比如問:那時周總理請你吃北京烤鴨,你吃了幾只啊?
后來在中美建交30周年時,我再次采訪了基辛格博士。那時我就知道再也不能問北京烤鴨這類問題了。雖然只有半小時,我們的團隊把所有有關(guān)的資料都搜集了,從他在哈佛當教授時寫的論文,演講,到他的傳記,有那么厚厚的一摞,還有七本書。都看完了,我也暈了,記不清看的是什么。雖然采訪只有27分鐘,但非常有效。
真是準備了一桶水,最后只用了一滴。但是你這些知識的儲備,都能使你在現(xiàn)場把握住問題的走向。
這個采訪做完,很多外交方面的專家認為很有深度。雖然我看了那么多資料,可能能用上的也就一兩個問題,但事先準備絕對是有用的。所以我一直認為要做功課。我不是一個特別聰明的人,但還算是一個勤奮的人。通過做功課來彌補自己的不足。
我做電視已經(jīng)17年了,中間也經(jīng)歷了許多挫折。這讓我很苦惱,因為我覺得自己已經(jīng)這么努力了,甚至懷孕的時候,還在進行商業(yè)談判。從小到大,我所接受的教育就是:只要你足夠努力,你就會成功。但后來不是這樣的。如果一開始,你的策略、你的定位有偏差的話,你無論怎樣努力也是不能成功的。
后來我去上海的中歐商學(xué)院進修ceo課程,一位老師講到一個商人和一個士兵的區(qū)別:士兵是接到一個命令,哪怕打到最后一發(fā)子彈,犧牲了,也要堅守陣地。而商人好像是在一個大廳,隨時要注意哪個門能開,他就從哪出去。一直在尋找流動的機會,并不斷進出,來獲取最大的商業(yè)利益。所以聽完,我就心中有數(shù)了——我自己不是做商人的料。雖然可以很勤奮地去做,但從骨子里這不是我的比較優(yōu)勢。
在我職業(yè)生涯的前XX年,我都是一直在做加法,做了主持人,我就要求導(dǎo)演:是不是我可以自己來寫臺詞?寫了臺詞,就問導(dǎo)演:可不可以我自己做一次編輯?做完編輯,就問主任:可不可以讓我做一次制片人?做了制片人就想:我能不能同時負責(zé)幾個節(jié)目?負責(zé)了幾個節(jié)目后就想能不能辦個頻道?人生中一直在做加法,加到陽光衛(wèi)視,我知道了,人生中,你的比較優(yōu)勢可能只有一項或兩項。
在做完一系列的加法后,我想該開始做減法了。因為我覺得我需要有一個平衡的生活。我不能這樣瘋狂地做下去,所以就開始做減法。那么今天我想把自己定位于:一個懂得市場規(guī)律的文化人,一個懂得和世界交流的文化人。人在失敗中更能認識自己的比較優(yōu)勢。當然我也希望大家付出的代價不要太大就能了解自己的比較優(yōu)勢和缺陷所在。
這一輩子你可以不成功,但是不能不成長。
我想說的是每個人都在成長,這種成長是一個不斷發(fā)展的動態(tài)過程。
也許你在某種場合和時期達到了一種平衡,而平衡是短暫的,可能瞬間即逝,不斷被打破。成長是無止境的,生活中很多事是難以把握的,甚至愛情,你可能會變,那個人也可能會變;但是成長是可以把握的,這是對自己的承諾。
我們雖然再努力也成為不了劉翔,但我們?nèi)匀荒芟硎鼙寂堋?/p>
可能有人會阻礙你的成功,卻沒人能阻止你的成長。
換句話說,這一輩子你可以不成功,但是不能不成長
關(guān)于勵志文章2000字<三>
寧愿是荒野上饑餓的鷹,也不愿做肥碩的井蛙!“執(zhí)是之故,我學(xué)會捆綁行李。
總是獨自走上生命的每個階段,從全然陌生的環(huán)境開始安頓自己。小學(xué)畢業(yè),明明附近有所國中,我卻跑到離家四十分鐘車程的國中就讀。好不容易與他們熟了,成為一份子;明明附近有幾所高中可供選擇,卻大膽地跟導(dǎo)師講:“我要去臺北考高中!”第一次,我知道北一女,中山,景美……等學(xué)校,我問老師志愿順序,他不太確定,但終于幫我排妥。他沒問萬一考上了,怎么安頓?我沒提,那是我自己的事。拿到準考證,回家才跟家里提起,家人一向不管我功課。
那時父親剛逝兩年,母親出外工作兼了父職,阿嬤管田地,家園,我是老大,弟弟妹妹才小學(xué)。誰管得到我?也不需任何人叮嚀,我跟老天爺杠上了,賭一口硬氣對自己講:“你要是沒出息,這個家完了!”
十五歲,捆了今生的第一個行李,連牙刷,毛巾都帶走。屋前厝后,巡了一趟,要狠狠記住家的樣子,躲在水井邊哭一場,忽然長大了五歲。我不嫉妒別人的十五歲仍然滾入父母懷里,睜著少女的夢幻眼睛,而我卻得為自己去征戰(zhàn),帶刀帶劍地不能懦弱。
所以,孤伶伶地在臺北寄人籬下,每天花三個鐘頭來回新北投一所高中與復(fù)興南路的親戚家。臺北火車站前,清晨賣飯團的婦人,我拿她當媽媽。坐在淡水線火車上,飯團啃完了啃書本,每本書爛得軟啪啪,課堂上,閉眼睛都知道老師說錯一個年代。
那時,校內(nèi)的讀書風(fēng)氣不盛,許多人放學(xué)后趕約會,跳舞,逛士林夜市,情況好的,趕補習(xí)班。我沒有玩的權(quán)利,也沒經(jīng)費課外補習(xí)。還是那付硬脾氣,就不相信出考題的能撂倒我,非上好大學(xué)不可。
這樣逼自己,正常的十七,八歲身心也會垮的,平常,沒談得來的朋友,她們追逐影星,交換情書,我沒興致,想談點生命的困惑與未來夢想,她們打不起精神。我干脆跟稿紙談,談迷了,就寫文章,投稿,成天在第二堂下課沖到訓(xùn)導(dǎo)處門口的信箱,看有沒有我的信?若是雜志社寄來刊搞消息,我會樂得一看再看,看到眼眶泛紅;大報副刊寄回退稿,則撕得碎碎地喂垃圾桶,我想:“總有一天……”為了那一天,吃多少苦都值得。
我做事一向勁道猛,非弄得了若指掌不可。迷上寫作,連帶搜別人作品看得眼睛出火。他們寫的好,我寫不好,道理在哪兒得揪出來才能進步。常常捧著兩大報副刊上的名家作品,用紅筆字字句句勾,我不背它們,我解剖它們,研究肌理血脈,漸漸悟出各有各的路數(shù),看懂名家也有松垮垮的時候。那時很窮,買不起世界名著,鐵了心站在書店速讀,霍?!凹t字”,赫塞“流浪者之歌”,“泰戈爾全集”,扥爾斯泰“高加索故事“……,有些掏錢買了,
其余則瀏覽,希望將來變成大富翁全娶回家,看到眼瞎也甘愿。“世界太大,生命比世界更大,而文學(xué)又比生命遼闊!”我決心往文學(xué)走,不回頭。
缺乏目標的年輕生命好比海上飄舟,我知道自己的一生要往哪里去,考大學(xué)只是眼前目標,我知道為什么必須上大學(xué),不是依社會價值觀,師長期待或盲目的文憑主義,而是依自己對生命的遠大夢想。
高二暑假,我寫了一封信回宜蘭,告知已從親戚家搬至大屯山學(xué)校附近的別墅,月租三百元,由于沒錢上補習(xí)班必須靠自己擬定“大學(xué)聯(lián)考作戰(zhàn)計劃”,因此今年不回家割稻了。“身上尚有稿費及打工賺得的錢九百八十七塊,夠用兩個月了。請家里放心,我會打勝仗的。”
每天,依例凌晨四點起床早讀,按照作戰(zhàn)策略,這個暑假必須總復(fù)習(xí)所有科目并預(yù)讀高三功課(已搜得學(xué)姊的舊課本),至少做一遍從各補習(xí)班,明星學(xué)校搜集的題庫,試卷及歷年聯(lián)考試題,并且每隔半月“驗收實力”—看自己能考上哪一個“混帳學(xué)?!?。
想睡覺,不行。開始思考打仗應(yīng)該用智慧,光靠死拼活干豈不是“義和團”!
思考為什么叫人啃一頭死牛沒人要吃,煎成小牛排就美味得不得了。于是,把“作戰(zhàn)計劃”改成“大學(xué)聯(lián)考料理亭”,依據(jù)自己的興趣及胃納,按照清醒到昏沉的時刻表安排筵席。
所以,“歷史”變成身穿古裝的我恣意穿梭于時空隧道,采訪秦始皇談如何并吞六國,跟漢武帝吃飯談外患問題,陪成吉思汗溜馬的探險志了。還可以指著光緒罵:“你這個懦夫,干嘛那么怕慈禧,你不會派刺客把她『解決』掉嗎?”
“地理”也好辦,那是我跟心愛的白馬王子周游世界的旅行見聞。“數(shù)學(xué)”,確實有點傷腦筋,三角函數(shù)實在不像個故事?!叭裰髁x”,決定留到聯(lián)考前一個月,再以革命心情奮戰(zhàn),效黃花崗七十二烈士。
某日午睡,夢到自己只考了兩百多分。沮喪極了,恐懼這一生就這么成為泡沫。夜晚,蟲聲四起,前途茫然的孤獨感占滿內(nèi)心,在日記上寫著:『我會去哪里?我會去哪里?』
抽屜里有一疊沒寫完的稿子,其中有一篇關(guān)于一個高中男生逃家的故事。想往下寫,又收進去,索性把專放稿件與寫作大綱的抽屜貼上封條,仿佛唯一的財產(chǎn)被法院查封。
如此安頓之后,升高三,當同學(xué)們一個個迸發(fā)高三雜癥,勉強念書,或奔波各補習(xí)班像只無頭蒼蠅,我卻篤定得像個磐石,心穏穏地紋風(fēng)不動。繼續(xù)按自己的作息方式排讀書計劃,雖然高三下學(xué)期的課堂考試成績遭透了,但我摒棄老師的授課進度及測驗計劃,照自己的時間表走,不急,不慌,從不脫序。我讀書喜歡問“為什么”,思考答案。有時“國文”里的問題必須從“歷史”找解答,“歷史”里的疑問,可以從“地理”得到線索?;钭x比死背深刻,
而且有樂趣。如此一遍遍地讀到胸中如有一面明鏡,且國文,歷史,地理知識相互串連,佐證,活生生如能眼見一朝一帶風(fēng)華。聯(lián)考前一個禮拜,同學(xué)們灰頭土臉,亂了軍心,熬夜趕進度,我卻無事可干,反其道而行,逛市場吃紅豆冰,買蕃茄弄蛋炒飯,早晨,黃昏到山徑散步,過幾天舒服日子。其實無形之中,腦子里正在整編,活絡(luò)所有念過的內(nèi)容,使枝枝節(jié)節(jié)的知識更加密實,形成實力。我有自信,問任何問題,我都能說出一番道理。
聯(lián)考那日,大多數(shù)人像進刑場,我卻覺得像園游會。聽說有同學(xué)拿到試卷,眼前發(fā)黑,手心冒汗,下腹絞痛,我覺得不可思議。我太穩(wěn)了,拿到國文,歷史,地理試卷,覺得像在考小學(xué)生,暗笑出題老師怎么出這種簡單的題目?鐘響后,同學(xué)們紛紛翻書找標準答案發(fā)出哀嚎聲,或到家人面前憂心忡忡。我沒人陪考,也覺得家人像組“進香團”陪考只會壞了軍心。我一本書也沒帶,考過就算了,不在想它。閑得沒事干,買汽水邊走邊喝,像個巡邏。
沒放榜,我已算出自己到臺大,就算科系不理想,選個學(xué)風(fēng)自由的大環(huán)境再轉(zhuǎn)系總比意氣用事只是填幾個志愿再擠破頭轉(zhuǎn)校保險。我想到一個人才薈萃,高手輩出的大環(huán)境逼自己成長,所以,臺大文學(xué)院六個系全填了。同學(xué)問我:“萬一上考古系怎么辦?”我說:“那就去挖墳?zāi)孤?”老師看我的志愿單,同樣糾眉頭,簡直是沒主意的人的手筆,我仍堅持從頭填到尾,人生哪能一下子就趁心如意?我把選校擱第一順位,進了大環(huán)境一切好說,
“考進哪個系不重要,從哪個系畢業(yè)才重要!從哪個系畢業(yè)又不重要,將來走哪一行更重要!”我一向不認為一次聯(lián)考就定了一生,往后的變數(shù)很大,多的是進自己的第一志愿科系,畢業(yè)后才改行的例子,與其四年后再從頭學(xué),我寧愿花一年時間好好摸索清楚,二年級時在哪個系,對我而言,就是決定了今生。
放榜后,在大屯山城賃居的小屋打點行囊,一下子天地開了。三年高中生活留下的日記,寫的文章,一把火燒了,我的青春歲月在火光中,淚眼里化為灰燼。那些憂喜苦樂全不計較,也無須保存,我知道自己又要去陌生地方從頭開始,就像過去每個階段,命運交給我一張白紙一樣。
在不斷飄蕩中,能感受自己的生命有了重量與意義是最大的收獲。我太早離開家庭的保護,也學(xué)會獨立,為自己的生命做主。雖然無法像一般人擁有快樂的青少年時期,可是也學(xué)到同齡孩子學(xué)不到的,如何做一只在荒野上準備起飛的鷹。當一切匱乏,無人為我支撐時,我驚訝自己能從“無中生有”,磨礪出各種能力,守護自己。這樣的訓(xùn)練比考上心目中大學(xué)更重要–或者反過來看,因為有這種訓(xùn)練,才可能上心目中的大學(xué)。年輕生命蘊涵各種潛力,
愈早自我開發(fā)愈能起飛??上?,大部分的人耽溺在家庭的優(yōu)渥保護下,只知道吃魚而不懂如何打造一根釣竿,其實學(xué)會釣魚才是大訓(xùn)練,有的人則可能因家庭破碎而擊潰向上意志,不懂得把惡劣環(huán)境當作生命中的“少林寺時期”,練就一身銅墻鐵壁功夫。每個人成長的困境不同,但我仍然相信,對生命熱愛,對夢想追尋的這份毅力,會引領(lǐng)我們脫離困境。不要輕易認為今天就是末日,因為明天的太陽跟今天不一樣。
如今回想高中生涯,短短三年,卻把我一生的重要走向都起頭了,我如愿轉(zhuǎn)入中文系,如愿成為作家。少年時,怨懟老天,現(xiàn)在懂得感謝。因為,當他賜給你荒野時,意味著,他要你成為高飛的鷹。
關(guān)于勵志文章2000字<四>
一位立志在40歲非成為億萬富翁不可的先生,在35歲的時候,發(fā)現(xiàn)這樣的愿望根本達不到,于是放棄工作,開始創(chuàng)業(yè),希望能一夜暴富。五年間他開過旅行社、咖啡店,還有花店,可惜每次創(chuàng)業(yè)都失敗,也陷家庭于絕境。
他心力交瘁的太太無力說服他重回職場,在無計可施的絕望下,跑去尋求高僧的協(xié)助。高僧了解狀況后跟太太說:“如果你先生愿意,就請他來一趟吧!”
這位先生雖然來了,但從眼神看得出來,這一趟只是為了敷衍他太太而來。高僧不發(fā)一語,帶他到僧廟的庭院中,庭院約有一個籃球場大,庭中盡是茂密的百年老樹.
高僧從屋檐下拿起一支掃把,跟這位先生說:“如果你能把庭院的落葉掃干凈,我會把如何賺到億萬財富的方法告訴你?!彪m然不信,但看到高僧如此嚴肅,加上億萬的誘惑,這位先生心想掃完這庭院有什么難,就接過掃把開始掃地。
過了一個鐘頭,好不容易從庭院一端掃到另一端,眼見總算掃完了,他拿起畚箕,轉(zhuǎn)身回頭準備畚起剛剛掃成一堆堆的落葉時,卻看到剛掃過的地上又掉了滿地的樹葉。
懊惱的他只好加快掃地的速度,希望能趕上樹葉掉落的速度。但經(jīng)過一天的嘗試,地上的落葉跟剛來的時候一樣多。這位先生怒氣沖沖地扔掉掃把,跑去找高僧,想問高僧為何這樣開他的玩笑?
高僧指著地上的樹葉說:“欲望像地上掃不盡的落葉,層層蓋住了你的耐心。耐心是財富的聲音。你心上有一億的欲望,身上卻只有一天的耐心。就像這秋天的落葉,一定要等到冬天葉子都掉光后才能掃得干凈,可是你卻希望在一天就掃完地?!闭f完,就請夫妻倆回去。
臨走時,高僧就對這位先生說,為了回報他今天掃地的辛苦,在他們回家的路上會經(jīng)過一個谷倉,里面會有100包用麻布袋裝的稻米,每包稻米都有100斤重。
如果先生愿意把這些稻米幫他搬到谷倉外,在稻米堆后面會有一扇門,里頭有一個寶物箱,里面是善男信女們所捐贈的金子,數(shù)量不是很多,就當作是今天你幫我掃地與搬稻米的酬勞。
這對夫妻走了一段路后,看到了一間谷倉,里面整整齊齊地堆了約二層樓高的稻米,完全如同高僧的描述。看在金子的份上,這位先生開始一包包地把這些稻米搬到倉外。
數(shù)小時后,當快搬完時,他看到后面真的有一扇門,興奮地推開門,里面確實有一個藏寶箱,箱上并無上鎖,他輕易地打開寶物箱。
他眼睛一亮,寶箱內(nèi)有一小包麻布袋,拿起麻布袋并解開繩子,伸進手去抓出一把東西,可是抓在手上的不是黃金,而是一把黑色小種子,他想也許它們是用來保護黃金的東西,所以將袋子內(nèi)的東西全倒在地上。
但令他失望,地上沒有金塊,只有一堆黑色籽粒及一張紙條,他撿起紙條,上面寫著:這里沒有黃金。
這位受騙的先生失望地把手中的麻布袋重重摔在墻上,憤怒地轉(zhuǎn)身打開那扇門準備離開,卻見高憎站在門外,雙手握著一把種子,輕聲說:“你剛才所搬的百袋稻米,都是由這一小袋的種子費時四個月長出來的。你的耐心還不如一粒稻米的種子,怎么聽得到財富的聲音?”
偉大都是熬出來的,為什么用熬,因為普通人承受不了的委屈你得承受;普通人需要別人理解安慰鼓勵,你沒有;
普通人用消極指責(zé)來發(fā)泄情緒,但你必須看到愛和陽光,并在任何事情上學(xué)會轉(zhuǎn)化,消化;
普通人需要一個肩膀在脆弱的時候靠一靠,而你卻是別人依靠的肩膀。
孝莊對康熙說:“孫兒,大清國最大的危機不是外面的千軍萬馬,最大的危難,在你自己的內(nèi)心”
最難得不是別人的拒絕與不理解,而是你愿不愿意為你的夢想而作出改變!生活總是現(xiàn)實的,窮人用懸崖來自盡,富人用懸崖來蹦極,這就是窮人與富人的區(qū)別。
弟子問:師父你對人有時打罵責(zé)問,有時又彬彬有禮,這里面有什么玄機?師父說:對待上等人直指人心,可打可罵,以真面目待他;對待中等人最多隱喻他,要講分寸,他受不了打罵;對待下等人要面帶微笑,雙手合十,他很脆弱,心眼小,只配用世俗的禮節(jié)對待他。
你受得了何種委屈,決定你能成為何種人
關(guān)于勵志文章2000字<五>
有很多的年輕人會問我,說現(xiàn)在的社會不良現(xiàn)象都是憑父親,有關(guān)系,看相貌等等。我就問他,憑父親,起碼還得有父親,我八歲的時候,我父親就去世了,我母親一個人帶大我們哥倆。我們在內(nèi)蒙古偏遠的地方長大,離蘇聯(lián)最近。我在北京沒有一個親戚,我沒有因為自己的工作送過一回禮,我不也走到了今天嗎?
我知道社會上有很多不良的現(xiàn)象,我告訴你,信那些該信的東西,它能改變你。因為如果你要信那些你沒法不憤怒的事情,它只能害了你。
日本有一個非常年輕的小伙子,他很驚訝,他說富二代在日本被人瞧不起,大家都認為他是寄生蟲,反而逼得富二代自己去拼、去奮斗,而我們?yōu)槭裁床贿@樣想呢?
房價會不會降,我不是算命師,我只知道中國13億人,你們自己去想。讓更多人居者有其屋,不是居者有產(chǎn)權(quán)屋,將來我希望你們有產(chǎn)權(quán),但是一步一步地來。因此告訴你更真實的事實,殘酷卻美好,不至于騙了你。
北漂一族,大家說,離開北京,回重慶、成都,回自己的家鄉(xiāng),探討這個問題有意義嗎?你有機會就留在這兒,甚至可以去紐約、倫敦,沒有機會死守在這兒沒有意義。
但是我想說,當初我們想留在北京都不可能,因為沒有全國糧票。那個時候沒有全國糧票,想到外地漂不可能,我的很多同學(xué)都是30歲以后,背井離鄉(xiāng),放棄家里溫暖的被窩和孩子關(guān)切的目光,到北京來闖蕩和流浪的,比你今天要絕望得多。但是都走過來了。
我們那個時代的青春,不如你們的一點就是,有天大的委屈都無處申訴,因為沒有互聯(lián)網(wǎng),沒有廣泛的媒體。而你們所有的聲音可以迅速地放大成為全社會的問題,社會不得不關(guān)注你們。
沒有一代的青春是容易的。青春如果沒有了奮斗,沒有了掙扎,沒有了希望,沒有了絕望,還叫什么青春?我告訴各位,青春是一生當中最迷惘、焦慮、充斥著絕望、挑戰(zhàn)的時期,但是為什么所有的人都說青春美好呢?說青春美好的人,全部是在回憶的時候下的定義,親自走過的人,沒有幾個人說過青春美好,除非你喊空洞的口號。
我在內(nèi)蒙古的老家時,曾經(jīng)坐在最后一排的同學(xué)問我,白老師,你坐在主席臺,我在最后一排,我什么時候才能到你那個位置呢?我說老弟,角度不同,在我的位置上,你在第一排,你有無數(shù)條路可以走到這兒來,我再也找不到一條可以走到你那兒去了。是我該羨慕你,還是你該羨慕我呢?
史鐵生曾經(jīng)有這樣一段話,當時四肢健全的時候,可以隨地奔跑的時候,抱怨周圍的環(huán)境如何的糟糕的時候,突然癱瘓了,坐在了輪椅上。坐在輪椅上的時候,抱怨我怎么坐在了輪椅上,不能行動了,懷念當初行走、可以奔跑的日子,他才知道那個時候多么的陽光燦爛。
所以史鐵生說生命中永遠有一個“更”,為什么不去珍惜呢?為了未來憂慮,失去了美好的時光,你值嗎?如果我們要為未來憂慮的話,你擁有一輩子的機會,難道你會為了你的未來一輩子憂慮嗎?
愛你現(xiàn)在的時光,過去的已經(jīng)過去了,未來的還沒有來,你焦慮什么?你知道什么叫做真正的恐懼嗎?真正的恐懼不是血肉橫飛的畫面,真正的恐懼是調(diào)動你的想象力,把你自己嚇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