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辦公室閱讀的勵志的文章

華藝221147 分享 時間:

  奮斗的過程就像培育種子,你要把自己的整個土壤都培育好了,那么什么種子放進往都能發(fā)芽。下面由小編與大家分享適合辦公室閱讀的勵志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歡迎閱讀!

  勵志文章1:層次越低,越容易放棄

  01

  我有一個學(xué)渣朋友,他有一個很好的天賦,就是聲音。

  以前高中的時候就經(jīng)常會主持一些學(xué)校的晚會,或者被市里省里邀請去朗誦,參加比賽之類的。

  在藝術(shù)這方面他很有優(yōu)勢,而且很有天賦,每次都是老師稍微指點,他就能掌握發(fā)聲技巧,屢屢獲獎。

  而且他這方面的優(yōu)秀,掩蓋了很多他其他的不足,例如他文化課特別差,考試成績總是墊底這個事實。

  但是他好像不是很需要去愁這方面的問題,因為他在高考的時候,就已經(jīng)被破例在文化課水平不達(dá)標(biāo)的情況下,錄取了某高校的播音主持系。

  那時候他都是我們的羨慕對象。

  我們都以為特長只要足夠長,就可以去“爭霸天下”了。

  最近在一次聚會里又重新遇上了他,得知他目前已經(jīng)在讀某高校的博士,讓我們驚嘆不已。

  而且不是播音系,而是跨系了,還是文科哲學(xué)專業(yè)。并且他的英語過了八級,把我們都嚇壞了,簡直就是逆天。

  回想當(dāng)初高三的時候,他可是連一到十的單詞他都寫不完的呢。

  從一個學(xué)渣到一個學(xué)霸,中間需要經(jīng)歷些什么。

  我們都非常好奇的時候,他淡淡地說了一句,

  其實沒什么的,就是到了大學(xué)之后,才發(fā)現(xiàn),自己的水平實在太差了,身邊的人都太厲害了,自己不進步,就會跟不上。

  例如一條英文資訊,人家拿到手就能很流利地念出來,口語還很好,自己卻要不停不停地練習(xí),而且還不敢開口說。

  他后面說的話,感覺像是一把刀一樣,插在我們的心口。

  以前覺得自己特別牛,就算成績不好,還是可以上比別人好的大學(xué),但是真的接觸了這個層次的人之后才知道,原來那些聲音條件好的,而且學(xué)習(xí)成績好的人,多得去了。接觸越多人,越覺得自己渺小,要是還是覺得自己不可一世,那么就真的混不下去了。

  知識力量不夠的情況下,人真的很難有十足的自信。就會希望自己能做得更好一些。

  當(dāng)你見識了更高層次的人之后,你就會越想去奮斗,看到了這些厲害的人離自己那么接近的時候,就越想去靠近。

  但是自己不夠優(yōu)秀,不夠厲害的話,根本就靠近不了。

  這樣的推動下,就會讓自己愈加的發(fā)奮。

  記得有一位老師曾經(jīng)跟我說過,身邊太多厲害的人值得學(xué)習(xí)了,現(xiàn)在都覺得自己活的時間不夠長,太多想要知道了解的東西還沒去學(xué)習(xí),一輩子的時間太短了。

  層次越高的人,越覺得時間不夠用,越是會覺得人生太短,因為他們找到了人生的正確打開方式,好奇心催使不停地去探索未知領(lǐng)域,心里不停地獲取到滿足感,幸福感也驟然上升。

  02

  而那些曾經(jīng)讀書非常厲害的同學(xué),他們現(xiàn)在又在做什么。

  小鄭是我讀高二的時候班里的班長,她的數(shù)學(xué)特別厲害,當(dāng)時老師都極力推薦她以后要她以后大學(xué)去讀理工科,覺得她會在這方面有很好的作為。

  但是沒想到小鄭在大學(xué)畢業(yè)后馬上就結(jié)婚生孩子了,回到了我們當(dāng)?shù)氐男〕鞘猩睢?/p>

  想進入一個穩(wěn)定的事業(yè)單位工作,無奈公務(wù)員考了幾年也沒有考上,上一次問的時候,她說她放棄了,不打算再考了,反正都考不上,不想再掙扎了,而且書也看不進去了。

  對于她的情況我是非常痛心的,本來大學(xué)的時候她已經(jīng)被保研了,可是自己卻放棄了,我問她就這樣過一輩子了嗎?

  她跟我說,其實看著身邊的人,覺得自己受教育水平還是挺高的,應(yīng)該足夠我這輩子用了,本來我也想要不要再去深造的,但是我老公說,讀書沒用,還不如想想怎么去賺錢。

  放眼身邊,那些對自己的知識水平滿意的人,認(rèn)為目前的情況已經(jīng)足夠自己生活一輩子的,身邊跟著的都是一群平庸的人,他們就像是活在了自己的世界里,自我陶醉,這種井底之蛙的感覺他們特別享受。

  其實對于他們本身而言,這樣的生活其實是沒有問題的,因為他們不知道天外有天的天是什么顏色,人外有人的人是什么樣子的。

  但是他們會對生活這方面有更多的怨氣和不滿,那些說一輩子很長的人,其實都是沒有找到真正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他們沒有認(rèn)清自己,他們是沒有體驗過真正的人生。

  而層次越高的人,越會覺得生活有趣,越是會對生活有好奇心。

  見識越多,想知道的就越多,自然就會想要自己提得更高。

  層次低的人,反而很容易放棄自己,放棄人生,因為他們找不到奮斗的目標(biāo)和方向,只是一昧盲目地活著而已。

  所以思想底層的人,更容易對生活失去信心,生活意義的陽光總是照不到思想底層的人身上去,是因為他們就沒有想過要冒出來去見見太陽。

  而這樣的惡性循壞,讓人失去了對生活奮斗的意義,他們會覺得,只要我活著,有飯吃有地方住,還能賺一些錢讓自己花,生活就滿足了。

  更可悲的是,他們覺得奮斗,是一件會讓自己很累的事情,并不值得為之付出時間和精力,反正自己已經(jīng)活得很好了。

  可是這些處在思想底層的人根本不知道,自己這樣的心態(tài),將會禍害下一代。

  他們放棄的不只是自己的人生,還是自己后代的人生。

  為什么那些越好的家庭就越過越好,因為他們給予后代的不是財富,而是一種追求精神。

  03

  陽光普照的人生是怎么樣的?

  他們都是很忙碌的,沒有時間去惆悵,沒有時間迷茫,更沒有盲目一說。

  我知道一位作者,她就是為了自己喜歡的事情一直在奮斗,從來不說累,她一直都活得很開心。

  大學(xué)年輕的時候,她看著時尚界的人很光鮮,自己也很羨慕,就逼著自己也要成為這樣的人。

  最后的確她也做到了,走入了時尚圈,還進入了娛樂圈,差點還做了明星。

  一輪打拼下來之后,覺得自己的知識水平不是很夠,又回去讀了一個博士。

  博士畢業(yè)之后,覺寫作是一個很有趣的事情,就埋頭開始寫作,出了一本超級暢銷書。

  拿到了一筆超大稿費。

  然而這還不是她奮斗的終點,現(xiàn)在她又一頭鉆到攝影里面去了,拿著相機,周游列國,拍出了各種讓人覺得經(jīng)驗的照片。

  她說,這個世界真的有太多有趣的事情了,我要在我有生之年多學(xué)一些,多體會一些,這樣才沒有浪費我的這一生。

  她也是一位從農(nóng)村走出來的姑娘,大學(xué)后,接觸了她的一位英語老師,又美又時尚,人還特別好。

  告訴她很多關(guān)于時尚的事情,香奈兒的品牌故事、omiga的故事,老師還給她看了她自己的各種名牌。

  這個作者說,當(dāng)手里拿著一個十幾萬的包包的時候,就覺得,以前遙遠(yuǎn)得不可觸及的東西現(xiàn)在觸手可及了,原來就是那么近,那些所謂的有錢人,其實也只是人,他們也是正常生活著的人,當(dāng)出現(xiàn)了一種覺得自己也可以有機會可以擁有這一切的感覺的時候,奮斗的心就來了。

  這位老師跟她說了一句話,

  不要把這些都想得那么遙遠(yuǎn),你覺得這些東西離你都很遙遠(yuǎn)那是因為你還活在你以前的層次范圍里,而我現(xiàn)在把這一切都告訴你,給你最真實的物品,是把你從你的層次里拉出來,去真實地看到不一樣的東西,而不是用幻想去想象一個十幾萬的包包是怎么樣的。

  她說,是她的老師讓她看到了這個社會的層次,讓她沖出了原有的固有思想。

  越是體驗過美好的人,就越是想要留住美好,然后自己就會想辦法讓自己過得更好,能沐浴到更多的陽光。

  而那些層次越低的人,越是會覺得生活是一潭死水,激不起一點的波蕩,因為他們看不到陽光,越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他們就更容易放棄自己,失去了奮斗的動力。

  社會從來都不是平等的,它對勤奮向上的人都特別照顧,而那些越是生活艱難的人,就越不會去想怎么提高自己,他們會用一種“就這樣就可以了”的思想麻醉自己,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所以當(dāng)你想要沖出自己的層次的時候,經(jīng)常會聽到一些聲音,

  折騰那么多干嘛?累死自己。

  學(xué)那么多又有什么用,可以賺錢嗎?

  給你擁有全世界又怎么樣,最后還不是要死。

  那些花幾十萬去買一個包包的人,真是有病吧,還不如拿這些錢去……

  他們不是給你人生建議,他們是已經(jīng)放棄了自己的人生了,還來建議你也一起放棄。

  勵志文章2:什么樣的年齡,都不必認(rèn)輸

  01.也許你適合走得慢一點

  王朔寫過一篇文章,標(biāo)題很調(diào)皮,叫《唯一讓我欣慰的是,你也不會年輕很久》。

  他說自己永遠(yuǎn)活在25歲。直到有一天,看到一個很心動的姑娘,心里第一個念頭竟然是:“這個姑娘對我來說會不會有點小?”這時,他才覺得原來在愛情面前,要服輸。

  我也是一個對年齡特別不敏感的人,從沒有給自己設(shè)置過任何年齡限制。覺得年齡這東西,除了在某些極限運動或者愛情(主要指生育)里面,的確起到一條金線的作用,對于人生大多數(shù)事情,年齡都不是問題。

  即使大公司招聘,“35歲以下”的要求下面,也常常跟著特殊人才可放寬限制。更何況如今越來越多的人,把自己活成了U盤,即插即用,不依托于哪個公司哪個組織,生活方式已經(jīng)拓展到,不開公司卻做自己的老板。

  我面前曾經(jīng)坐著一個26歲的姑娘,她的目標(biāo)是30歲以前找到自己喜歡的人與事,然后相伴一生。

  “如果30歲還沒找到,我就認(rèn)輸,隨便混了?!?/p>

  她的手指尖在茶杯的杯沿處一圈圈劃過,仿佛那里面藏著一個慈悲的救世主,可以因為貌美如花的撒嬌,而將一顆許愿星交在她手里。

  我忍不住回想自己的30歲,如今我愛的人與事,都不是在這個年齡之前搞定的。我將自己最寶貴的二十多歲浪費在一間暮氣沉沉的國企里,但這絲毫沒有妨礙我在30歲之后奔赴新生活的步伐。

  像張愛玲說的“出名要趁早”,在30歲之前,獲得名氣與財富、愛情與婚姻,知道自己要什么,能做什么,當(dāng)然是一件好事。然而,你又怎么知道你是否是另外一種人:適合在30歲之前走得慢一點,積累足夠的勇氣,30歲之后邁出堅毅沉穩(wěn)的步伐?

  02.每一個年齡段都要放下一些東西

  關(guān)于年齡的緊迫感,每個人都有。

  當(dāng)你發(fā)現(xiàn)主管比自己年輕,風(fēng)投開始青睞90后,在你出生那年創(chuàng)立的品牌,90%已經(jīng)灰飛煙滅,剩下的也在商標(biāo)下面加一個“Since××年”,以顯示與百年老店的近親關(guān)系,你會覺得時間像被一下子偷走,而不是一天天過完的。

  然而,因為年齡的緊迫感,而給自己設(shè)置做某事的年齡上限,并不會因此讓時間放慢腳步,只會增加更多的焦慮。

  這不是為自己負(fù)責(zé),而是對歲月撒嬌。讓我想起我4歲的小女兒,每當(dāng)她擔(dān)心我不答應(yīng)她某件事,就會說,如果你現(xiàn)在不答應(yīng)我,以后給我我也不要了。

  既是撒嬌,更是因為沒把握與怕輸,所以要劃一條年齡的金線為自己遮羞。無論這條金線劃在30歲,還是40歲,所顯示的都是你既放不下欲望,卻又信心不足。

  20歲的時候,我特別想要男朋友送我一條縷空花紋的圍巾,當(dāng)時在商場看到,價格不菲。

  30歲的時候,我鄙視一切縷空與蕾絲,深深為它們身上的廉價感震驚。

  我當(dāng)然不會承認(rèn)是因為我的身材再也無法穿著蕾絲黑背心與短得不能再短的紅色熱褲,擠在公共汽車?yán)铮硎苌砗竽猩闹钢更c點:哇,這女孩身材真好。

  人在每一個年齡段都會放下一些東西,這樣的放下,與輸贏無關(guān)。它是對自我需要更加具有自知之明之后的選擇。

  03.與年輕相比,選擇權(quán)更重要

  生活不易,人干嘛要跟自己過不去呢?當(dāng)你發(fā)現(xiàn),有許多衣服已經(jīng)不再適合你,與其悲傷歲月是把殺豬刀,不如欣喜若狂地認(rèn)為自己的品味果然隨著歲月的積淀而突飛猛進。

  你不再是一個隨便的姑娘,隨便換個工作,隨便買件衣服,隨便談一次戀愛,不代表你老了,而代表你終于有選擇的資格與能力了。

  與年輕相比,選擇權(quán)更重要。

  能穿薄露透的時候,你在害羞;穿不了的時候,你在后悔。這是我心目中惟一可稱為“輸”掉的人生。

  人的一生,是在不斷與自己做生意,無論什么年齡,我們都不能做賠本的買賣。當(dāng)你決定,或者身不由己地要放棄一件事,一定要拿出等量的得到來交換。

  放棄事業(yè)的奮斗,就要交換生活的安穩(wěn),在業(yè)余愛好中獲得成就感。

  放棄愛情的追逐,就要交換一個人的清靜、自足,或者為婚姻而婚姻的現(xiàn)世安穩(wěn)。

  放棄穩(wěn)定的工作與生活,就要交換十分的努力,去成就一個時刻雞血在線的姑娘。

  04.失去的留不住,得到的最重要

  對于一個忙著與上帝討價還價的人來說,什么年齡應(yīng)該認(rèn)輸,這真是個難題。

  只能說,什么年齡,都有得到與失去。這不是年齡的悲哀,而是生而為人的宿命。不要為失去的而悲傷,以為那就是年輕時的光耀;更不要因為失去,而將你并不看重的東西,加持了寶貴的光芒。

  失去的留不住,得到的最重要。

  當(dāng)息影多年的山口百惠,拿到日本最高規(guī)格拼布大賽的獎項,她不是大明星,而是一個可以安靜下來,與寧靜、耐心做朋友的女人。你很難說清楚,究竟是做大明星還是做拼布的主婦更幸福。

  或者所有這些,只是一個幸福的女人的不同階段。幸福就像一壺茶、一碗湯,當(dāng)你喝完了一碗,就要期待下一碗。人與人之間的區(qū)別,不是誰能永遠(yuǎn)年輕,而是你在懷念上一碗,還是期待下一碗。

  愿我們永遠(yuǎn)做期待下一碗的人。滿懷熱情地投入更加得心應(yīng)手的新生活。如此,什么樣的年齡,都不必認(rèn)輸。

  勵志文章3:成熟不是懂得更多,而是能容不同

  1

  一對戀人吵架,其中一個人說:“親愛的,我在說謊。”

  試問, 這句話到底是不是謊言?

  如果你說它是謊言,那它就是實話;但如果你要說它是實話,它亦是不折不扣的謊言。

  這便是著名的謊言悖論。

  也就是說,這個世界,有時候是由悖論組成的。我們無比堅信的某種觀點,往往換個角度,結(jié)果就會大相徑庭。

  但事實上,兩個截然不同的結(jié)論,都有可能是正確的。

  2

  兩個人談戀愛,不成熟的人往往會犯這樣的錯誤:總覺得自己有天大的委屈,對方怎么這么不懂我?口口聲聲說愛我的那個人,怎么一點都不理解自己?!

  其實答案很簡單: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

  他們本來就是用不同的思維方式,一個旨在解決問題,像消防員滅火一樣,期待盡快找到水槍,瞄準(zhǔn)火源,努力滅火;一個側(cè)重于狀態(tài)和情緒的表達(dá),往往宣泄本身,便是一種解決方式。

  而成熟的戀人,一般不會打破砂鍋問到底:為啥對方這樣想的?他這么考慮,是不是說明了不愛我?她是不是看多了瓊瑤怎么這么喜歡無理取鬧......

  須知道,戀愛不是科學(xué),不是升級知識庫,更不是打怪闖關(guān)拾寶升級;而是一門生活的藝術(shù),哪怕暫時欣賞不來,也可以很喜歡,我們有時候需要的,只是多一分盲目的包容。

  在戀愛的路上,我們可能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些人喜歡閃婚,有些不愛生育,有些人鐘情忘年戀,有些人喜歡同志情......道不同可以不相為謀,但沒有必要去鄙視、抨擊,甚至傷害。

  感情上的成熟,不是懂得更多的戀愛技巧,也不是掌握更多的御夫心經(jīng)。而是真心誠意地理解對方,哪怕觀點不一,亦能求同存異。

  成熟從來就不是智力上的升級,而是情感上的蝶變。

  3

  記得在電影《使徒行者》里,有這么一幕,張家輝用槍指著暴露了“臥底”身份的古天樂。

  古天樂說,警察還是黑幫,這個身份我沒辦法選擇,但至少我可以選擇救什么人,“做兄弟,在心中,你感覺不到,我說一萬遍也沒有用?!?/p>

  小時候,我們都以為,懂得越多,就越能夠分清黑白,但其實,等我們真正長大之后,更應(yīng)該了解的是:

  這個世界哪有這么涇渭分明的黑白,不同人的眼中,黑白也不一樣,理解了其中的不同,才是真正的成熟。

  在職場上,何嘗不是如此?

  我們會經(jīng)常遇到跟我們意見不合,甚至截然相反的同事,比如說最典型的矛盾組合就是市場和銷售團隊。

  職場耕耘多年,其實我一直從事的,都是以花錢為主的市場型工作,跟以賣貨賺錢為主的銷售人員幾乎有著天然的矛盾。

  他們總會明里暗里地抱怨,你們市場部總是亂花錢,可做的事,又看不到什么效果。我們則會嫌他們鼠目寸光,沒有戰(zhàn)略眼光,有些錢是做長遠(yuǎn)品牌建設(shè)的......

  解決的辦法很簡單,那就是知道對方的立場,容得下彼此的觀點。哪怕我從沒做過銷售,但也知道,當(dāng)你每個月背著銷量,會是怎么樣的一種感受。

  所以說,真正成熟的職場人士,是能夠守得住自身的立場,同時也能容得下對方的觀點。這樣才能在必要的情況下,真正地說服對方,并把對方引導(dǎo)到共同的利益上。退一步,就算不成功,也不會爆發(fā)大沖突。

  當(dāng)然,類似的智慧,其實我們更應(yīng)該在城管和小販,醫(yī)生和患者,甚至婆媳之間看到。

  4

  在《小王子》的開頭,作者畫了一幅畫,并問了很多人這是什么。

  人們都說是一頂帽子,但其實他畫的是一頭巨大的蟒蛇,并且正吞食著大象。然而,不管是代表著城市人眼中的帽子,還是森林人眼中的蟒蛇,都是正確的。

  換句話來說,在我們心中,如果能同時放得下帽子和蟒蛇,裝得下城市和森林,自然比別人更有智慧。

  在全球暢銷書《無聲告白》里,小姑娘莉迪亞之所以選擇自殺,一來是因為父母只會想著把自己的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嚴(yán)重忽略了孩子本身的立場;二來小姑娘所在的學(xué)校,對這么一個華裔姑娘,沒有足夠的包容,最終重重的壓力吞噬了她。

  固然,人是群體性動物,但倘若我們因為看到了別人的不一樣,就要打擊和傷害。試問,我們跟動物還有什么區(qū)別?

  眾所周知,在生活里,婆媳之間是最容易產(chǎn)生矛盾的,但我有一個同事卻處理得很好,甚至比她跟母親的關(guān)系還好。

  我們都好奇,她到底有什么殺招。

  她說,沒有其他,我也不懂他媽是怎么想的,有時也很納悶他們這輩人的思維方式。但我相信有一點,她在做某些事的背后,肯定藏著一層過去的原因——我們都說服不了對方,但我比她更能包容。

  確實,真正的成熟,不是掌握更多的事實,懂得更多的道理,而是你哪怕不了解對方,也知道一定會有自己的理由。

  5

  記得《了不起的蓋茨比》的作者菲茨杰拉德有這么一句名言:

  “同時葆有全然相反的兩種觀念,還能正常行事,是第一流智慧的標(biāo)志?!?/p>

  也就是說,有智慧的人,必然能夠容下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觀念,然后還能把事情做好。

  最近這兩年,有一檔叫做《奇葩說》的節(jié)目非?;稹_@個節(jié)目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一個事情兩種觀點,且相互矛盾,但從不同的立場都能說得通。

  聽起來,像是一個普通的辯論賽,但其實隱藏著幾個有趣的涵義,比如說現(xiàn)在這個社會,越來越不信奉“偉大光明正確”的真理,而是更注重多角度看待問題,也更包容。還比如說,我們很容易被別人的觀點左右,容易失去自我等等。

  正所謂“花開生兩面,人生神魔間”。世間的道理,往往是正反合一,陰陽相融。明白了這一點后,我們才不會極端去考慮問題,也不會隨隨便便怒氣沖天,幼稚到跟人干仗,甚至動刀為兇。

  總的來說,不管是愛情,工作還是生活,真正的成熟,不是你懂得了多少的大道理,而是理解了更多的小矛盾;也不是你結(jié)交了多少志趣相投的人,而是接納了更多不合的人......

  如果說每個人的成長,都注定會有代價,那么我最希望的是,經(jīng)歷了所有的代價之后,我們能換來一份真正意義的成熟。

  勵志文章4:悄悄毀掉你的,是退而求其次

  ·1·

  五年前,我在一家雜志社實習(xí),帶我的是Abby。

  Abby是那種典型的職場女強人,而且總是一幅戰(zhàn)斗值爆表的強勢樣子。她不怕總編輯催稿,也不怕得罪下屬,凡是她主管的稿件,她都要求做到最好,所以上交給她的稿件,一般都會被要求修改很多次。

  有人受不了,就當(dāng)著她的面罵她是“拿著雞毛當(dāng)令箭”,她火更大,直接把那稿子撕個精光。

  可正是因為挑剔,Abby的稿件質(zhì)量一直是雜志社里最好的。

  另外據(jù)同事們八卦,和Abby相過親的男人,能坐滿三四桌。其中不乏有錢的,有權(quán)的……可Abby姐就是一句話:“沒眼緣!”

  她的個性簽名是:“我不是誰的影子,更不是誰能退而求其次的選擇。我所做的一切,都是自己想要的,我不會按照任何人的想法去生活?!?/p>

  再遇見Abby時,是去年秋天。見面時差點沒認(rèn)出來,只見她散披著長發(fā),穿著一件灰色的風(fēng)衣,雙手抱著一大捆文件夾,完全沒有了當(dāng)年的氣勢。

  聊了一會兒,我才知道,這幾年,因為歲數(shù)大了,脾氣也磨光了,她最終沒犟過家人,湊合著出嫁了。后來為了照顧家人和孩子,她主動申請調(diào)到了清閑的行政部門,每天朝九晚五地上下班,到月初了,舒舒服服地領(lǐng)一分不差的工資……

  雖然Abby性格溫柔了許多,工作安穩(wěn)了許多,同事關(guān)系緩和了許多,但我還是隱約地覺得,她并不快樂。

  臨分別時,她嚴(yán)肅地對我說:“千萬不要輕易妥協(xié),妥協(xié)只是看起來省力了。但只要你退了一步,哪怕是小小的一步,你就很難再有心氣兒往前邁進了?!?/p>

  我心頭猛的一驚,真是這樣啊!

  一個人真的不能輕易地妥協(xié)或者將就,你以為是妥協(xié)一次、將就一回,很可能就妥協(xié)、將就了一生。而你退縮得越多,能讓你喘息的空間就越有限;你表現(xiàn)得越將就,一些幸福的東西就會離你越遠(yuǎn)。

  有些時候,退一步是海闊天空;但有些時候,退一步可能是萬丈深淵。

  ·2·

  在我們的周圍,“退而求其次”的人和事卻天天在上演著!

  你本來想考一個一流的大學(xué),后來沒成功,那就勉強上個二流、三流的吧,可三流的大學(xué)怎么能盛放一流的夢想?

  你錯過了一個讓自己心動的人,便找了一個差不多的人湊合,可心里住著念念不忘的人,再遇見的人就變成了“將就”,“將就”的再怎么好,也填平不了心中的空缺。

  你看中了一雙高跟鞋,太貴了舍不得買,你就買了另一雙便宜的,可心里有了最美的那雙鞋,其它的就變成了“次”的,“次”的再怎么便宜,也彌補不了內(nèi)心的遺憾。

  你一直以為:妥協(xié)一些,將就一下,這個世界就會為你讓出一席之地,但你卻發(fā)現(xiàn),除了失去更多,抱怨更多,你什么都沒得到!

  實際上,每一次妥協(xié)的背后,都有一個真實的目的:或是害怕失去,或是息事寧人,或是不愿付出努力……當(dāng)你以為降低標(biāo)準(zhǔn)可以更容易地得到自己想要的結(jié)果時,你就注定會得不到想要的。

  請你記住,你所設(shè)定的底限決定了你不會失去什么。一旦你失去了底限,你很快就會潰不成軍。更嚴(yán)重的后果是,你想要的東西,也會跟著一樣樣失去。

  ·3·

  有一組很火的漫畫:一群人背著一個沉重的十字架艱難地前行。途中有一個人自作聰明,他把十字架砍掉一截,背起來輕松了很多,走了一段,他又砍了一截,就這樣,他很輕易地超過了很多人。不料,后來途中遇見了一條又深又寬的溝壑。他在溝壑面前停下了,一邊焦慮萬分,一邊責(zé)怪上帝的刁難。

  這時候,被他超過的人都慢慢地趕上來了。別人用辛苦扛過來的十字架搭在了溝壑上面,輕易就越過了溝壑。這個人也想這么做,可他的十字架太短了……

  你看,悄悄毀掉你的,是你偷的懶,是你的僥幸,是你的投機取巧,是你的退而求其次!

  在成長的過程中,每個人都背負(fù)著屬于自己的十字架。它也許是你的學(xué)習(xí),也許是你的工作,也許是你的感情。但是,正是這些沉重的東西,構(gòu)成了你在這個世界上存在的理由和價值,是你日后獨自面對困境、挫折、痛苦的工具。

  請記住,人生是沒有捷徑的,你今天偷的懶,注定會成為你明天的苦難。

  別再奇怪,“為什么聽了那么多的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答案是,參照那些大道理,別人一分耕耘,有時候尚且只有半分收獲,你只有半分耕耘,憑什么能過好這一生?

  ·4·

  在2008年的哈佛畢業(yè)典禮上,校長福斯特對畢業(yè)生們說過這樣一段話:

  我聽過你們談?wù)撐磥恚滥銈兊臒?。我也知道你們?dān)心收入,擔(dān)心職業(yè)選擇,擔(dān)心人生的意義能不能實現(xiàn)。我要對你說的是,只有試過了才知道。不論是繪畫、生物還是金融,如果你不去嘗試做你喜歡的事,如果你不去追求你認(rèn)為最有意義的東西,你會后悔的。人生的路很長,總有時間去實施備選方案,但不要一開始就退而求其次。

  她還將“退而求其次”的心理比喻為“停車位理論”。大意是說,不要因為覺得肯定沒有停車位了,就把車停在距離目的地20個街區(qū)遠(yuǎn)的地方。直接去你想去的地方,如果車位已滿,再繞回來。

  一個人就像是一朵花,來到這個世上是為了怒放的。如果你因為害怕凋零,而選擇了不綻放,或者選擇半死不活地活著,那么你就白白浪費了上天的美意。

  所以,不要輕言放棄,但凡有了第一次,你的人生就會習(xí)慣性地知難而退,可是如果你克服了,你的人生則會習(xí)慣于迎風(fēng)破浪。這看著只是一個簡單的選擇,其實影響非常大,它帶來的是截然不同的人生。

  成長就是一個不斷升級的過程,你不打倒面前的小妖怪,你可能就會被這場游戲淘汰,因為現(xiàn)實就是這么殘酷。但與此同時,你不能總是打些小妖小怪,而避開那些厲害的大妖怪。因為你身邊的每個人都在拿出吃奶的力氣去拼,去克服大難關(guān)。

  怕就怕,幾年之后,你對那些比你強的小伙伴們抱怨:“生活怎么這么不公平,別人怎么就那么厲害,那么多好運氣,而我總是這么差勁,總是這么倒霉?”

  其實,沒有什么不公平,相同的時間,你把時間用在了停步不前,別人把時間花在了克服挑戰(zhàn)上而已。

  你得逼自己一把,才能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如果一萬個不甘心,也沒換來一次“試試”,那你就活該后悔。

  因為,沒有任何一種逃避能得到獎賞!

  王小波就曾說:“人在年輕時,最頭疼的一件事就是決定自己這一生要做什么??偠灾?,干什么都是好的,但要干出個樣子來,這才是人的價值和尊嚴(yán)所在。”

  活著,最大的失敗,不是跌倒,而是從來不敢奔跑!

  如果你對自己下不了狠手,就輪到生活對你下狠手。但凡是活得很慫的人,都是因為對自己太好了!

  所以,千萬不要相信什么“女孩子可以不白、不漂亮、身材可以不好”之類的話,因為當(dāng)有一天,你終于又瘦又美時,你會發(fā)現(xiàn)你的人生就跟開掛似的。

  勵志文章5:選擇你所能承受的那條路

  1

  有個姑娘說自己腦子一團糟,在這個信息多元化的社會里待久了,面對一些事情失去了清晰的判斷和立場,想問我是如何梳理自己價值觀的,有什么特別推薦的方法?

  對我來說,“感到腦子一團糟”的情況截止在我大三那年。那一年,我用一場抑郁癥的代價給自己換來了冷靜而清醒的底蘊。然后我遇到了一個人——Q先生,他引導(dǎo)我接觸到了價值觀這個層面的思考。

  跟Q先生相識于籃球場,那時候他一個校外人員經(jīng)常跟我男友這樣的學(xué)生一起打球,因為球品相合,Q先生慢慢地就跟我男友熟悉了。有一次Q先生邀請我們?nèi)ニ伊奶?,然后我們就知道了他的大概情況。

  Q先生畢業(yè)于我們學(xué)校,現(xiàn)在一家外企上班,年薪近百萬,有一些公司的股份。另外,他還開了三家公司,兩家在武漢,一家在廣州,這也是他為什么經(jīng)?;匚錆h的原因。

  Q先生說,他大學(xué)的時候也喜歡打籃球,工作這么多年一直沒有放下。每次回到母校的時候,他就會把車開到離學(xué)校比較遠(yuǎn)的地方,然后騎自行車或者走路過來,再去籃球場上跟師弟們打球。

  我問為什么要把車停在離學(xué)校比較遠(yuǎn)的地方呢?他說因為開的是好車,要是開進學(xué)校里,就會讓學(xué)生們有距離感,這樣打起球來就不自在了。更重要的是有同學(xué)在學(xué)校里工作,遇上了怕大家尷尬。

  我說,這都是你掙來的錢,你就是混得好,為什么要擔(dān)心那些事情呢?

  Q先生說,我不是擔(dān)心,而是為了讓自己心里過得去。這些年我一直都是這樣,我回到校園里就切換到一個打籃球的學(xué)長身份,與其說不讓其他人有壓力,不如說想讓自己更舒服一些。

  他又補充一句,我不會輕易自卑,但是也不愿意刻意高調(diào),同時心里多一份照顧別人情緒的細(xì)心,這也是我秉承的價值觀。

  我那會兒也對價值觀感興趣,于是我問他,你的價值觀是怎么讓你成為今天的自己的呢?

  Q先生突然停頓下來,他喝了一口咖啡,然后慢慢說出了下面這一段話:

  我不知道你們現(xiàn)在能不能理解,但是以我這十多年的人生經(jīng)驗而言,我們都是需要一邊樹立價值觀,一邊還不停地跟價值觀作斗爭的人。

  也就是說,如果你想以后自己不輕易被這個社會打敗,你需要在自己的內(nèi)心設(shè)立一套價值觀系統(tǒng),這個系統(tǒng)大概就是一個核心的價值觀以及附帶一些微小部分的價值觀。

  怎么說呢?就相當(dāng)于一只蜂王引領(lǐng)著一群蜜蜂,一只蟻王引領(lǐng)著一群螞蟻。

  你要尋找到一個最核心的價值觀信仰,這個東西必須是你內(nèi)心堅信的,它能夠在你經(jīng)歷重大挫折以及人生轉(zhuǎn)折點的時候,保證自己可以熬過來,不會崩潰。

  至于那群小蜜蜂以及小螞蟻,它們就是圍繞在這個核心價值觀身邊的枝干價值觀,它們積累于人生的不同階段,一直處于變化之中。有時候你剛樹立起一種價值觀,但過后你又會把它推翻。

  你要知道的是,核心價值觀很難找到,但是你一定要去尋找。

  你更要知道的是,枝干價值觀很亂,變化比較快,但是你要接受它的變化,同時學(xué)會不斷推翻,然后重建,再推翻再重建,周而復(fù)始,從而保證它亂中有序,這是一個躲不開的過程。

  聽完這段話,我直接蒙了,當(dāng)時的我根本消化不了。事到如今想起來,我當(dāng)時應(yīng)該是剛剛開了一些竅,但是因為以前不曾有過這樣的狀態(tài),所以一下子還適應(yīng)不過來。

  這么多年過去了,回想起Q先生這番話,順著他的思路和邏輯,我驚奇地發(fā)現(xiàn),我居然就按著他所說的一步步走了過來。

  我先說最核心的那個價值觀,并且只有一條,那就是我之前提到過的“真善美”。

  2

  怎么判斷這是我最核心的價值觀呢?那就是要找最極端的狀態(tài)來做考驗。也就是說,此生在我可控的能力下,秉承著這個真善美的價值觀,我絕對不可能做出殺人放火危害社會安全的事情。

  這個思路的背后是,我一方面認(rèn)識到如果我那樣做了,我也會遭到制裁,但是我還想活得更久一點,這是保持理性的最后底線。

  另一方面就是我愿意相信這個世界真善美的部分,我報復(fù)了別人,除了自己也會受到制裁之外,我還會辜負(fù)另外一些愛著我、關(guān)心我的人。

  因為不敢辜負(fù),所以就有責(zé)任。這就是真善美的信念給予我的力量,它無關(guān)宗教,因為信仰在我心里。

  這個核心價值觀對我而言,就是那只蜂王和蟻王。它低調(diào)地潛伏在我的心底,它不一定經(jīng)常冒出來,只是在我需要的時候,并且是快要支撐不住的時候冒出來,如同一個高貴的女王,安撫著我“不要慌張”,并且有條不紊地展開后續(xù)的處理工作。

  我再來說分散的枝干價值觀。

  我們把這些枝干價值觀分開來看,就我們普通人而言,可以分配到生活、學(xué)習(xí)、職場、愛情、親情、友情、社交這幾個方面。

  比如生活態(tài)度,有些人的人生原則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有些人覺得要事事做規(guī)劃提前準(zhǔn)備,這兩種狀況導(dǎo)致的結(jié)果不一樣。

  前者是喜歡享受當(dāng)下,覺得船到橋頭自然直,但是這樣會導(dǎo)致自己遇到難題的時候容易陷入困局走不出來。而且打擊過大的話,會導(dǎo)致一個人再也無法恢復(fù)。

  后一種狀態(tài)會讓一個人太過于保守,腳步邁不開。一件事情還沒有去做,他先把最壞的結(jié)果想到了,進而堵死自己:算了,這樣太可怕了,我還是不要去做了。

  我再說說關(guān)于努力的價值觀。

  我大學(xué)有個女同學(xué),一開始就沒打算自己奮斗,因為她覺得太辛苦了。后來進入職場后,她開始尋找公司里的富家男生,不需要太投入感情,只需要會撒撒嬌就可以換來包包,房租也不需要自己交。

  再后來她更大膽了,開始跟自己的上司有了曖昧,于是升職加薪,一路高歌猛進。她還去參加各種酒會,看到高大上人士就會想辦法認(rèn)識,后來她終于嫁出去了。她的先生是一個香港人,家里有了一個老婆,她相當(dāng)于是內(nèi)地的老婆。她過得很舒服,每個月先生給幾萬生活費,于是她也不工作了。

  也就是說,她不需要付出太多努力,就過上了目前算是安逸的生活。我不知道別人是怎樣看待這個問題的,對于我這樣有憂患意識的人來說是不合適的。先不說道德問題,而是在于她提前消耗了人生享樂的部分,后面的趨勢是往下走的。但是我選擇的是先苦后甜,先打好地基再去建造高樓大廈,所以她那種價值觀是影響不到我的。

  這樣的枝干價值觀,我還可以說很多。

  一是生活態(tài)度。我不接受過于吃苦的緊巴巴的日子,在自己有條件的前提下,吃好玩好住好,對自己的身心有好處,這樣可以用更好的狀態(tài)投入工作學(xué)習(xí)中,這是一個良性循環(huán)的過程。如果你現(xiàn)在沒有多少資本,那就要在忍耐和蟄伏的時候,努力去改變這種狀態(tài),而不是接受它。

  二是愛情觀。我覺得精神上的門當(dāng)戶對很重要,兩個人勢均力敵,感情會更穩(wěn)固一些。但是同時也做好最壞的打算,這決定了你要做一個精神獨立的人。

  三是親情邏輯。我永遠(yuǎn)懷有感恩之心,但是不會被親情綁架。自己的生活過好了,才有可能讓親人過好,這兩個的順序絕對不能倒換。

  很多人給我留言,父母不讓自己到很遠(yuǎn)的地方工作,否則就是不孝,于是自己很糾結(jié)。我一般會告訴他們,先把自己想要走的路走出來,這期間家人的壓力依然在,你要做的不是妥協(xié),而是拼命把自己過好,這樣他們才會相信你是對的。

  ……

  3

  以上我說的一切,都是基于此刻我所梳理的價值觀。而價值觀的建立過程,就是很簡單的幾步:

  一是建立一個最核心價值觀不動搖。務(wù)必守候內(nèi)心那個本真的自己,這是底線。

  二是梳理枝干價值觀,使它順應(yīng)這個不斷變化的世界。

  三是給時間一點耐心,讓時間證明這段思考是對的。

  說到這里可能會有人覺得,你說的這一堆東西太麻煩了,這樣會很累啊!其實我想說,這就跟建房子一樣,一開始必定是要辛苦一點的,但是如果你不打算建房子,那么人生的暴風(fēng)雨來臨的時候,你又該怎么辦呢?

  一旦價值觀體系建立,你會發(fā)現(xiàn),那些讓你左右搖擺的事情都不會再讓你為難,因為你已經(jīng)明白,不是選擇太難,而是你想要的太多。從整個人生來說,我們一直都在A跟B之間做抉擇,我們甚至不知道丟了眼前的西瓜能不能遇到更大的瓜。

  成長最痛苦的是,事情總是超前于你的理解與接受的節(jié)奏,你總覺得自己還沒準(zhǔn)備好,你一直被迫趕路。

  所以不停地修正價值觀本就是一種常態(tài),只有這樣你才能適應(yīng)這種超出自己把控的狀態(tài)。

  可是成長有趣的是,它讓一切變得有了答案。這個答案就是,你要么努力實現(xiàn)自己的每一個夢想清單,要么接受自己的平凡,并且不該抱怨。

  也就是說,迷茫漸漸不在了。這種撥開烏云見光亮的感覺,比起那些少女的憂愁更讓我安心。我懷念過去的懵懂無知、單純迷茫,但是我更喜歡現(xiàn)在心中有底氣有力量的自己。正因此,一切失敗的部分有了適當(dāng)?shù)陌参浚磺斜^的人生也有了前行的勇氣。

  劉若英說,希望自己永遠(yuǎn)握有最終的選擇權(quán)。如同我的人生最重要的一句話,“選擇我所能承受的”。選擇你所能承受的那條路,這樣你才不會懷疑人生的意義,你才有接受每一份結(jié)果的專注和投入。

100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