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帶有人生啟示的勵志文章推薦

華藝221147 分享 時間:

  人生的游戲不在于拿了一副好牌,而在于怎樣去打好壞牌,世上沒有常勝將軍,勇于超越自我者才能得到最后的獎杯。 下面由小編與大家分享帶有人生啟示的勵志文章,希望你們喜歡!歡迎閱讀!

  勵志文章1:間歇性努力,不是真正的努力

  1

  收到一個很久沒見的朋友的邀請卡,是她的孩子要舉辦個人鋼琴演奏會,地點在權威性很高的一家音樂廳。

  我不禁大吃一驚。記得幾年前孩子們還小的時候,我們幾個媽媽還在互相推薦鋼琴老師,孩子們差不多同時開始學鋼琴。我們的孩子雖然一直有在學,但都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而這位朋友的孩子卻堅持了下來。

  問她如何做到的,朋友說,其實也沒什么,就是每天堅持彈而已。開始是一天一兩小時,后來孩子自己要求加到三小時以上。就這樣,幾年堅持下來,就彈得很好了。

  這位媽媽說,我家的孩子不是人家說的很有天賦那種,但細水長流,每天堅持,就有很大進步了。

  我們去看了孩子的演奏會,看到以前有點害羞內向的他,如今在臺上行云流水、淡定自如的樣子,真是判若兩人。一直堅持的成果除了給孩子帶來價值感,還帶來了自信。

  我們有時會問自己,我明明很努力了,為何還是不成功?我一直沒放棄過,為什么就是沒效果?

  道理很簡單。一樣東西堅持每天學一點和時斷時續(xù)地學,效果真的很不一樣。

  2

  這種間歇性努力,相信很多人都能拿出好幾個例子來。

  比如辦了張健身卡,一開始可打著雞血,甚至冒雨都要去。去了一陣子,體重真的降下來幾斤,于是開心地犒賞自己一餐美食。接著出去度了幾天假,體重又回到原來,甚至更重了。

  你會有一萬個借口不去健身,然后激情降溫,覺得瘦身好難,零零星星又去了幾次,卡到期了。

  但你感覺自己一直在做這件事啊,明明很勵志很努力了,怎么就沒效果呢?

  有個國外的朋友介紹了一個客戶,他給我打電話,說客戶想親自過來考察。他還說,你的英文應該很好了吧,記得你以前一直有在學。

  聽得我慚愧得想找個縫鉆進去了。

  說起我的學英語之路,那是真的從沒放棄過,直到現(xiàn)在還在學呢,算起來,也是十幾年了……

  從大學畢業(yè)起為了提高口語,我報了無數(shù)個培訓班。記得當時白天上班,晚上還頂著呼呼寒風,手上抓著食物,走在人行橋上,匆匆趕去學英語,可以說很努力了。只是,和健身一樣的命運,總有一段時間會停下來。

  如果說一點沒進步那也不對,確實進步了,從以前的入門到現(xiàn)在的初級階段,能用口語簡單交流了。但這么一點進步居然用了十幾年時間,荒廢了多少時間和金錢。

  如果,我當初一直堅持下來,每天一點點,就是每天幾個單詞的硬背下來,現(xiàn)在也是一萬多的詞匯量了。朋友再打電話來,我就能很自豪地馬上答應他了。

  真正的努力就是不間斷地、堅持不懈地做一件事,直到把它做好做精。

  3

  為什么間歇性努力效果沒那么好,因為你的每一次重復都是一次新的開始,導致深入度不夠,要花上很長時間去溫習之前學的。

  而在學新知識時,又會停下來一段時間,這樣不斷地重復,看起來似乎沒放棄過,但卻是一直在原地踏步。

  曾聽過這樣一句話:若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無益,莫過一日曝十日寒。

  意思是說,如果有恒心,又何必每天起早貪黑;最不好的是,做一天,歇十天,只有三分鐘熱度。

  間歇性努力和持久堅持其實只有一步之遙,但結果卻可能是一百萬步的差距。

  所以,當你有各種借口想要停下來的時候,請告訴自己,再堅持一下,都已經(jīng)努力了這么久了。

  只要不停下來,我們就離成功那一步不遠了。

  勵志文章2:把努力當成信仰,人生就會開掛

  奇葩說有一期的辯題是:“ta真的很努力,這是一句好話嗎?”

  我一直堅定的認為這是一句好話。

  而且,我也認為,把這句話當做好話的人,是真正擁有“成長型思維”的人。

  成長型思維的人,最關注的是努力,而不是結果。因為相比較而言,努力是可控制的常量,結果是不可控制的變量。

  比較神奇的是,真正關注努力這個常量,能夠始終持續(xù)輸出努力的人,也最終會成為“錦鯉”。

  1、利用正反饋效應,打破“起跑線”魔咒

  前段時間,薪酬網(wǎng)公布了一份2018年中國大學畢業(yè)生薪酬排行榜TOP200。

  榜單前十的高校,包括清華、北大、北外、上海交大、對外經(jīng)濟貿易大學等??梢哉f,排名靠前的,大部分是985、211重點名校。

  薪酬榜引起了熱議,很多人在說,是啊,我是名校,確實了不起。

  是了不起,但也真沒那么了不起。我把名校畢業(yè)生,起始工資高的現(xiàn)象稱之為“起跑線效應”。這是很多職場人士,進入社會的一個“初始值”。

  讀了名校,確實很容易贏在起跑線上。但人生是什么?人生是馬拉松啊,是一場長跑。起跑線贏了就能笑到最后嗎?

  一個人堅持努力,揮著汗,腿軟到打顫,也決不放棄。時間維度拉長一點,就必然會打破起跑線效應。

  好朋友梅子,是我在律所實習時的同事。我剛見到梅子的時候,沒把她當回事。

  她太普通了,在我們一眾或本科,或研究生畢業(yè)的實習律師里,梅子的學歷簡直拿不出手。她是自考本科生。不只本科自考,??埔餐瑯邮亲钥?。

  梅子每天午休經(jīng)常在所里學習,背代理詞、辯護詞,模仿著去寫。每天下午下班后,則在所里練習打字。而且,經(jīng)常是到晚上9點左右才離開。

  所里哪個律師需要幫忙,她都沖上去,抓住一切機會提升自己。當事人來所里咨詢,她認真接待,把碰到的案子記錄下來,不明白的地方就請教老律師。

  她開始時打字很慢。所里的正式律師,沒人找她幫忙打材料。那個時候,我憑著每分鐘100字,成為所里的“打字機”。

  3個月后,沒人找我了。梅子速度已經(jīng)和我差不多,但是她比我認真百倍,打字從來不出錯。自然,選我就是下下策了。

  實習期結束,梅子成為了正式律師,其他人要么實習期不合格,需要重新實習,要么就是勉強合格,所里并不想留。而梅子,已經(jīng)有其他律所來挖她。

  正式做律師的第一年,梅子就賺了10多萬。而我們那一批的“堂堂”本科生、研究生,沒有一個人能夠達到她的水平。大部分還是在當助理打雜。

  后來,梅子自然一路開掛,第三年就成為了律所合伙人,自己的案子也特別多,還是好幾個公司常年的法律顧問。

  起跑線是重要,但它真的只是一個初始值。

  《高手》里提到,真實的社會里,有一種“正反饋效應”。正反饋效應里,強者會越來越強。比如,一個網(wǎng)站的用戶多,接下來,它的用戶就會更多。

  作者萬維鋼說:“正反饋是一個非??膳碌牧α俊?,因為“這個效應一旦啟動,就是雪崩式的過程?!?/p>

  因為真實世界里,還有一個“冪律分布”。當你走上正反饋,突破臨界點之后,你就會成為人群中的20%,“窮者愈窮,富者愈富”里的那一波富人。

  努力的力量,就是這么可怕,能徹底打破起跑線魔咒,成為金字塔上的那一小撮人。

  2、你的一筆一劃,都是為“錦鯉”埋得伏筆

  我非常喜歡的一部經(jīng)典老電影,叫《幸福來敲門》。這部電影,非常完美的詮釋了什么是“錦鯉附體”。

  男一號克里斯,醫(yī)療器械推銷員,天天背著器械四處跑,卻總也賣不出一臺。

  經(jīng)濟窘迫到付不起房租,妻子選擇了離開。

  克里斯和5歲的兒子相依為命,銀行賬戶僅有21塊錢。房東把他趕出公寓,克里斯開始還能租汽車旅館,后來旅館也租不起了,去了收容所。

  這個時期的克里斯,簡直就是“瘟神”附體,接二連三的倒霉事兒,劈頭蓋臉砸了一身。

  克里斯的逆襲,起始于在一家著名股票投資公司實習。實習期間,克里斯為了多給客戶打電話,上班時從不喝水,這樣就能避免上廁所。不管客戶拒絕多少次,克里斯都微笑著繼續(xù)打下去。他抓住一切時間學習。實習結束時,克里斯的筆試成績也非常優(yōu)秀。

  最終,資歷普普通通的克里斯,成為了投資公司的正式員工。

  生活中有錦鯉嗎?確實有,但不是靠轉發(fā)錦鯉得來的,而是努力得來的。

  從我寫作以來,經(jīng)常碰到別人說我運氣好,能夠得到牛人指導,能夠和大平臺簽約,所以才能夠寫出爆文。

  我從一開始寫文章,就成為知名說書人大錘的簽約作者。大錘做過好幾個爆款課程,也是很多大平臺的簽約作者。在寫作過程中,我得到大錘的很多指導,進步很快。

  寫了半年多之后,我又幸運地簽約了富書這樣的優(yōu)質平臺,以及其他大平臺。我的文章有機會在大平臺發(fā)表,以及被其他多個大平臺轉載。

  這一切真的是靠運氣嗎?從頭來看。在和大錘簽約之前,我一年看了50多本書,寫了10萬字的讀書筆記。正是這樣的努力,讓我在一眾競爭者中脫穎而出。

  2017年,和大錘簽約后,我除了正常輸出簽約作品外,看了100多本書。這樣的積累,是能夠和富書等平臺簽約的基礎。

  很多人說,成功靠運氣。是的,運氣確實很重要。

  如果說,運氣決定了人最終能不能成功,那努力,就決定了你能不能遇到好運氣。所謂先天自帶錦鯉,一輩子躺贏的人生,我相信或許有,但是在真實的普通世界里,不具有任何參考價值。

  弗蘭克在《成功與運氣》這本書里寫道:人類社會是一個非線性的復雜系統(tǒng)。

  你的努力讓你條件變好之后,最終結果并不是按比例,變好一點點,很可能把你之前的優(yōu)勢放大很多很多倍。

  因為運氣可以累加。當你努力之后,你擁有了一個機會,這個機會之后會迎來另一個機會,你的好運氣會形成疊加效應。

  這才是真實世界里的運氣。先努力,后有錦鯉。

  3、你需要無堅不摧的反脆弱性

  作家塔勒布在《反脆弱》這本書,告訴我們,無論是個體還是社會,只有擁有反脆弱性,才能擁有強韌的生命力。

  脆弱的事物喜歡穩(wěn)定的環(huán)境,一旦有波動,就可能翹辮子。比如玻璃杯,一摔就碎了。

  反脆弱類呢?外界的環(huán)境越波動、越隨機、越混亂,它反而越能茁壯成長。比方說傳說中的九頭蛇怪,長著數(shù)不清的頭,每次被砍掉一個頭,就會重新長出兩個頭來。外部攻擊不但沒有消滅它,反而會讓它更強大。

  說到反脆弱的人,其實就是“越挫越勇”的人。除了能扛得住挫折,還能在挫折中成長,變得越來越強。

  把努力當做人生信仰的人,就是擁有反脆弱性的人,在挫折中會越來越強大。

  美團今年上市了,成為港交所IPO政策改革后第二家上市的同股不同權公司,市值已經(jīng)超過小米,創(chuàng)始人王興成為了人生贏家。

  在美團之前,王興經(jīng)歷的故事,簡直就是現(xiàn)代版的“屢敗屢戰(zhàn),屢戰(zhàn)屢敗”。

  2003年,王興創(chuàng)辦“多多網(wǎng)”社交網(wǎng)站。2006年,王興把資金鏈鍛煉的校內網(wǎng),賣給了千橡集團。之后,拉著學弟,做了飯否。2007年5月,飯否上線,但在2009年7月,飯否因故暫停,沒人知道何時再上線。在經(jīng)歷兩次大敗之后,王興于2010年又成立了美團。沒有被失敗打垮,將努力進行到底,才有了今天的美團。

  王興轉發(fā)過一條關于唐僧師徒的微博:“面對八十一難,他哭過,哀求過,但從沒說過一次:‘我們不取經(jīng)了,大家散伙吧’”。

  從來不存在一件事,稍稍努力就能做好。任何一份光彩奪目的成功,背后都是玩命的努力。

  褚時健老爺子,曾經(jīng)是亞洲最大的卷煙廠廠長,撐起了云南財政的半壁江山。

  1999年,褚老因被舉報而判無期徒刑。2002年,褚老保外就醫(yī)。74歲,褚老向朋友們籌了1000萬,包下了哀牢山上2400畝的政府農(nóng)場。6年后,種出了廣為人知的冰糖橙,成為“中國橙王”。

  尼采說:“殺不死我的,必將使我更強大?!?/p>

  努力的人,面對挫折,不會奄奄一息,再無斗志。他們懂得這個世界的底牌,就是努力。所以,盡管失敗了,仍然會再度開始。上一次失敗中獲得的成長,就是下一次的起點。

  把努力當做人生信仰的人,知道不論人生跌到什么樣的谷底,只要自己努力,就有機會推倒重來。他們經(jīng)歷失敗時,聚焦的點,是如何從失敗中東山再起,而非自怨自艾,抱怨這個世界的不公平和黑暗。

  4、努力到成為天賦,成為一名增長黑客

  這些年,我們聽了太多關于努力,卻毫無效果的負能量故事。實際上,那樣看似忙碌的努力,從來是“偽努力”罷了。

  什么是真正的努力?我覺得最重要的一點是,始終能夠感覺到“疼痛”。這意味著,我們要不停地走出舒適區(qū)。

  吳伯凡老師在《認知方法論》的專欄里提到,人類天生貪戀舒適區(qū)。

  什么是舒適區(qū)?我很喜歡吳伯凡老師的比喻,他把舒適區(qū)比喻為在子宮的感覺。

  黑暗、溫暖,沒有匱乏,甚至感覺、視覺、味覺、嗅覺等等,都不需要了。而在舒適區(qū)呆著的代價,就是“零認知”,“任何好處都有代價,任何福音都是詛咒?!?/p>

  如果你覺得日子過得很舒服,用著舊有的認知和思維框架,看似忙忙碌碌,卻永遠沒有成長。這就是最典型的“偽努力”。

  真正的努力,是跳出舒適區(qū),帶著疼痛感的努力。

  跳出舒適區(qū)的努力,能真正推動我們向前奔跑。想要讓奔跑加速度,還需要學會“復制努力”。

  什么是“復制努力”?復制努力就是讓花一份時間付出的勞動,可以產(chǎn)生綿綿不絕的收益。

  哪些事情有這樣的效果?比如做課程,寫書,藝術作品等等,每個行業(yè)都會有類似“乘法效應”的事情。做了之后,這件事情會產(chǎn)生“復利效應”。

  時間成為一臺巨大的復印機,幫你把曾經(jīng)的努力放大無數(shù)倍?;蛘哒f,把你的一份努力,復制成無數(shù)份,讓努力的價值最大化。

  誰說努力不是天賦,能一輩子正確地努力,絕對是一種天賦,這是撬動成長的終極杠桿,會為你帶來源源不斷的助力,推動你成為一名增長黑客,獲得爆發(fā)式的成長。

  勵志文章3:真正的失敗只有一種,就是你無法做到堅持

  1

  很久以前聽過一句話,我一直記到今天:“30歲后,請做好你和別人差距變大的心理準備。這里的差距,不僅指別人甩你幾條街,也包括你甩別人幾條街的情況。但是,很多時候,是前者?!?/p>

  前段時間回家,意外見到發(fā)小劉波。我們一直都是非常好的朋友,中學時經(jīng)常一起上學,一起泡自習室。

  高考后,我考上了一所一本大學,劉波只考上了一所三本大學。畢業(yè)后,我們相約去了北京,租住在五環(huán)外的城中村,各自找了一份起薪不高的工作。許多個周末,我們聚在一起吃個飯,互相鼓勵。

  但北京真的太大了,夢想仿佛觸手可及,卻又那么遠。那個冬天,房東兒子要結婚,臨時要我搬家,公司工資又延遲一個月才發(fā)。在寒風中,我攥著自己只有1500元的全部存款,終于堅持不住了。

  我做了逃兵,回到了老家的小城市。劉波堅持了下來,但我們慢慢失去了聯(lián)系。

  這次聚會才知道,他后來選擇自己創(chuàng)業(yè),現(xiàn)在是一家小科技公司的老板,月收入超過10萬。

  世間最大的落差,大概就是這樣:你們曾經(jīng)擁有同樣的起點,但才幾年時間,別人就成了你仰望的對象。

  2

  一位世界重量級拳王曾說:每個人在臉上挨一拳以前,都很自信。

  可多數(shù)時候,你都不想去挨那一拳。只有那些心平氣和接受命運安排,并且極富韌性的人,才會過得更好。

  做記者時,我曾經(jīng)采訪過一個老總。他年輕有為,卻只能坐在輪椅上,因為23歲時的一場車禍。車禍后,母親辦理了提前退休的手續(xù),一心照顧他。

  但他不服輸。

  他先是努力恢復,然后在網(wǎng)上做電商。吃了很多苦,受過無數(shù)嘲笑,也領受過數(shù)不清的懷疑,但他堅持慢慢地熬。

  電商規(guī)模越來越大,最后成立了公司,招了20多個員工。采訪中,他談吐大方自信,充滿魅力,也許這就是所謂的百煉成鋼。

  在霎那間,我仿佛都明白了。真正的失敗其實只有一種,就是你無法做到這兩個字:堅持。

  3

  人和人的距離,到底是怎樣拉開的?

  我曾經(jīng)聽過許多分析,但我最認同的觀點,依舊是這一個:人與人之間最小的差距是智商,最大的差距其實就在于是否堅持。起點差并不可怕,堅持才最重要。

  有許多人在奔跑的過程中,會因為各種各樣的事情選擇放棄。

  當你覺得北京很大、夢想很遠,選擇了放棄的時候,有些人則咬緊牙關留了下來。當你覺得自己注定要普通,而有些人卻始終想絕地反擊。

  畢業(yè)后,你習慣于隨波逐流、缺乏奮斗的激情,而有些人有毅力、愿吃苦。他們繼續(xù)學習,追趕趨勢,積極積累人脈,短短幾年間就實現(xiàn)了自我的大爆發(fā)。

  真不是他們有多厲害,而是他們實現(xiàn)了“堅持型成長”。因為堅持,他們擁有了不一樣的格局,而格局決定了結局。

  4

  這世上沒有憑白無故的閃閃發(fā)光,當你選擇了舒服的那條路,你和別人的差距其實就已經(jīng)拉開了。

  總有一天你會明白,多數(shù)的成功,都是積累和堅持的結果。所以,你應該努力培養(yǎng)自己堅持的能力。

  當然,堅持并不是固執(zhí)地鉆牛角尖,它應該是結合自身實際的一種理性堅守。我也深知堅持的不容易,尤其在北上廣這樣的大城市。你可能,會被房租、生活費壓得喘不過氣;你可能會因為收入暫時不高,無法去學一門新專業(yè)、新技術……但無論怎么樣,我們都不能在前進的道路上徘徊。

  只要今天的你比昨天又好了一點點,這就是堅持的意義。

  跌倒了,起來拍拍身上的灰,就繼續(xù)堅持,繼續(xù)勇往直前吧。

  勵志文章4:你的習慣決定了你的運氣

  你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事?早上沒能及時起床,慌慌張張地趕地鐵,不小心跟路邊的行人相撞,打翻了早餐,弄臟了衣服。雖然緊趕慢趕沒遲到,卻因為沒吃早餐又犯了胃病,你暗自抱怨“今天真是倒霉”。

  但如果能養(yǎng)成良好的作息習慣早睡早起,可能就不會因為沒有及時起床而忙中出錯,也不會耽誤了早餐時間造成身體不適。

  誠然,生活中的運氣總是有好有壞,但很多時候,我們其實可以避免遇到某些倒霉事。因為習慣,很大程度上可以決定所謂的運氣。

  1

  我以前有個大學室友,不太會打理自己,桌面上總是有很多雜物,因此他常常打翻水杯、弄臟鍵盤,或是找不到東西。

  整理桌面花不了多少時間,至少比他隔三差五清理“災難現(xiàn)場”要省時得多,但他意識不到這是習慣的問題,只是一味埋怨“運氣不好”。

  如果鑰匙總是放在固定的位置,那你就不會找不到它;如果雜物及時收拾清理,那你隨時都有足夠的空間攤開重要文件;如果電腦里的資料都歸類備份,那你發(fā)現(xiàn)任何問題都會有案可循。

  生活是需要整理的,從身邊的小事開始整理,養(yǎng)成整潔的習慣,運氣也會越來越好。

  2

  在有限的生命中,有人順風順水無往不利,有人卻被各種麻煩事絆住腳。養(yǎng)成時間管理的習慣,能讓我們活得更加精彩。

  曾看過這樣一條定律:你的活動永遠會膨脹,直到占滿你所有的時間。不論你做多少事,時間都會被占據(jù),所以不要把忙當做借口,也不要將忙中出錯歸咎于運氣差。

  管理好時間,人就可以做更多事,將重要的事做得更好。時間管理的根本不是節(jié)約時間,而是選擇如何分配時間。

  一位企業(yè)家提出的“要事第一”理論建議我們,將待辦事項按重要程度和緊急程度進行分類,面對多個需要處理的事情時,優(yōu)先選擇重要并緊急的事,最后處理既不重要也不緊急的事。

  養(yǎng)成時間管理的習慣,能讓你從瑣事中解脫出來,更加從容地解決問題。

  3

  有研究表明,習慣拖延的人比不拖延的人壓力更大,拖延會讓我們喪失主動權,缺乏應對緊急情況的能力和時間。

  很多朋友都受拖延癥困擾,卻很難克服它。

  改變一個習慣需要意志,更需要方法。應對拖延有很多方法,比較簡單的一種是將任務分解,定時完成。分解任務會讓人感到任務更簡單,從而愿意去做。規(guī)定時間則讓人更有約束,保證任務的完成。

  改正壞習慣對每個人都不容易,但是放任自己拖延,只會陷入無限的消極和壓力之中。尋找適合自己的方法,結束拖延,重新找回對生活的控制權,才能防止那些壞運氣的發(fā)生。

  4

  現(xiàn)在不少年輕人一邊泡著枸杞一邊喝酒,一邊喊著減肥一邊狂吃,一邊薅著越掉越多的頭發(fā)一邊熬夜刷手機樂此不疲。

  熬夜的理由太多了,寫論文、玩手機、打游戲,但停止熬夜的理由只有一個——健康。長期熬夜會打亂人體生物鐘,引起失眠,習慣性熬夜不僅對身體有多種損傷,長此以往還會導致心理抑郁。

  不僅僅是熬夜,很多人作息不規(guī)律,不注重健康,身體處于不堪一擊的狀態(tài),外界稍微施加一點壓力就扛不住了。

  保重身體是每個人自己的責任,改掉對身體不好的壞習慣,才能精力滿滿地投入到正常的生活節(jié)奏中。

  曾聽過這樣一句話:“習慣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备恼龎牧晳T能讓我們遠離很多麻煩,養(yǎng)成好習慣可以讓我們擁有更加健康、積極的人生。

  習慣好的人,運氣都不會太差。

  勵志文章5:別人的質疑,會激發(fā)我更加努力地去逆襲

  小時候有個朋友叫珊瑚,她什么都很出色,唯獨唱歌不好聽。

  有一次班里搞春晚活動,有人提議誰被球砸中誰就要唱首歌。一直忐忑不安的珊瑚沒能僥幸躲過,被球砸中了。我們幾個好朋友都為她捏了一把汗。

  果不其然,她一開嗓,那五音不全的走調立刻讓起哄的男生哈哈大笑,說她空有著漂亮的外表,那鋸木頭般參差不齊的嗓音簡直對人是種折磨。

  她很受挫,沒想到自己的形象會因為這個小小的問題被損害。她傷心懊惱,難道自己真的在唱歌這方面無藥可施了嗎?

  她不甘心,專門讓父親去外面報了一個補習班,從最基本的開嗓學習,逐步地學習音階的提高,咬字的清晰,包括唱歌怎么呼吸吐氣。幾個月下來她已經(jīng)掌握了自己擅長發(fā)揮的音域,在每天清晨的練習和導師的指導下,突飛猛進。

  后來校慶活動,當老師問有誰自告奮勇去報名校歌的演唱比賽時,她不再怯懦、退后,而是第一個舉起了手。當她的歌聲響起,大家嘩然,全班不約而同響起雷鳴般的掌聲。

  后來一路升到高中,快要畢業(yè)的時候,其他人正愁沒有特長來為自己增加亮點,她突然無比感謝曾經(jīng)的那片嘲笑聲,讓她可以有機會深扎那片領域,成為高出別人一籌的加分項。

  因為被質疑,才會不甘心,拼勁全力往上爬,拼了命沖破那個盲區(qū),從而一躍越過眾人,反而逆襲成為最優(yōu)秀的那個。有時,人在極度受挫的狀態(tài)下,會更為清醒,選擇重振旗鼓,集中精神為自己邁上更高的臺階傾注全力。

  很久以前,迫于想要成功的我寫了幾篇生活啟事隨筆給了一個出版社。

  哪知對方看了我洋洋灑灑的作品后,來了一句,你的故事不是很感動人,但文中的感悟倒還行,這些都是網(wǎng)上抄來的吧。

  我一時覺得自尊心受到了打擊,人格受到了侮辱,只有我知道,那些事情雖然不足以感動人,卻是我親身經(jīng)歷過的,那些感悟是我一個字一個字靠體會總結出來的,難道作為一個寫文經(jīng)驗不足的作者寫出的精華語段都只能是抄來的嗎?

  很奇怪的是,就在被質疑之后,我反而被注入了一劑強心針,就像是一只從溫水里跳出來的青蛙,開始尋找能讓自己的體溫再次沸騰的水源。

  我把那些喜歡看卻懶于學習的文章重新拾起,從內容故事到感悟,從標題到每段的控制行數(shù),從語句措辭到點睛,每個細節(jié)去逐一分析,分析后又改寫。一段時間后終于我的第一篇觀點文發(fā)表了出來。

  前段時間,我在微信上發(fā)了篇文章,有個陌生的頭像點了贊,我一打開,心里一悅,是那個曾經(jīng)質疑我的出版社編輯。

  突然這一刻,我感謝他當初的批評,逼著我不惜一切努力去突破自己,證明自己的價值;感謝他的質疑,逼著我重新審視自己的定位,重新?lián)P帆起航,走得越來越遠。

  經(jīng)不起別人的質疑和否定,注定飛不高,在人生中只能是淪為輸家。

  有時,質疑會讓你陷入自卑,讓你懷疑能力是否配得上野心,但是如果你能把這股質疑成功轉化為激勵你攀援而上、永不服輸?shù)奶俾?,你總有一天會成為?zhàn)場上的王者。

  我們每個人都會受到來自四面八方的質疑,甚至是否定,關鍵在于我們怎么去對待這些周遭的不同聲音。是接納改進,還是排斥原地踏步,這都決定著我們以后的成敗。

  如果你被質疑困于囹圄,繳械投降,馬上認慫,那等待你的只有不可改變的平庸,和越來越多的質疑。人生向來都是有因有果,相輔相成,你怎么對待質疑的態(tài)度,它就會化為什么樣的力量縈繞在你周圍,對你的磁場產(chǎn)生什么樣的改變。從某種意義上說,質疑是成功人士的催化劑。

  很多時候,別人的一句質疑比任何勵志雞湯更能讓你從迷霧中醒來頓悟,從已被麻痹的安好現(xiàn)狀里奮起勃發(fā),產(chǎn)生無畏的勇氣和力量,不顧一切與命運做一場較量。

  不要排斥質疑,因為只有質疑才會激發(fā)你最原始的搏擊欲望,促使你攀爬逆襲,才會逼你飛得比平常人更高更遠。

10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