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中必讀的7本勵志書籍

華藝221147 分享 時間:

  人生不怕起點低,就怕沒追求;不怕走的慢,就怕走錯路;不怕不如意,就怕想不通。與其羨慕別人,不如做好自己。這一世,若不珍惜,誰能許你未來。下面由小編與大家分享人生中必讀的7本勵志書籍,希望能夠幫助你們!

  1、《麥田里的守望者》

  本書的主人公霍爾頓是個中學生,出身于富裕中產(chǎn)階級的十六歲少年,在第四次被開除出學校之后,不敢貿(mào)然回家,只身在美國最繁華的紐約城游蕩了一天兩夜,住小客店,逛夜總會,濫交女友,酗酒……他看到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種.種丑惡,接觸了各式各樣的人物,其中大部分是“假模假式的”偽君子。霍爾頓幾乎看不慣周圍發(fā)生的一切,他甚至想逃離這個現(xiàn)實世界,到窮鄉(xiāng)僻壤去假裝一個又聾又啞的人,但要真正這樣做,又是不可能的,結(jié)果他只能生活在矛盾之中:他這一輩子最痛恨電影,但百無聊賴中又不得不在電影院里消磨時間;他厭惡沒有愛情的性關(guān)系,卻又糊里糊涂地叫來了妓女;他討厭虛榮庸俗的女友薩麗,卻又迷戀她的美色,情不自禁地與她摟摟抱抱。

  本書作者以犀利的洞察力解剖青少年的復雜心理,透過現(xiàn)象觀察精神實質(zhì),栩栩如生地描繪了霍爾頓的精神世界的各個方面,既揭示了他受環(huán)境影響頹廢、沒落的一面,也寫出了他純樸、敏感、善良的一面,在某種程度上確實反映了青春變化期青少年的特點,無怪乎在西方社會里引起了廣大青少年的巨大反響,而且不少成年人也把它看作啟發(fā)自己理解年輕一代的鑰匙。

  2、《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亞所有戲劇中篇幅最長的一部。是莎士比亞最負盛名的劇本,具有深刻的悲劇意義、復雜的人物性格以及豐富完美的悲劇藝術(shù)手法,代表著整個西方文藝復興時期文學的最高成就。同《麥克白》、《李爾王》和《奧賽羅》一起組成莎士比亞“四大悲劇”。

  本書取材于丹麥王子為父報仇的古老傳說。丹麥國王暴斃,國王的弟弟繼承了王位,還娶了舊日的王嫂。王子哈姆雷特在痛苦中見到了父親的鬼魂,鬼魂告訴王子自己是在睡夢中被弟弟奪去了生命、王位和妻子,并囑咐給哈姆雷特一定要為他報仇。于是哈姆雷特開始了曲折的復仇歷程…

  3、《傲慢與偏見》

  《傲慢與偏見》是一部描寫愛情與婚姻的小說,也是簡·奧斯丁的代表作。小說圍繞班奈特太太如何把五個女兒嫁出去的主題展開。以男女主人公達西和伊麗莎白由于傲慢和偏見而產(chǎn)生的愛情糾葛為線索,共寫了四起姻緣:伊麗莎白與達西、簡與賓利、莉迪亞與威克姆、夏洛蒂與柯林斯。達西富有驕傲,代表傲慢;伊麗沙白聰明任性,代表偏見。最后,真愛終于打破了這種傲慢和偏見,小說在結(jié)婚典禮中結(jié)束。奧斯丁在這部小說中饒有風趣地反映了18世紀末、19世紀初英國鄉(xiāng)情風俗和世態(tài)人情,給人以藝術(shù)的想象,是一部社會風俗喜劇佳作。

  4、《憤怒的葡萄》

  本書是美國著名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斯坦貝克的代表作。20世紀30年代,美國經(jīng)濟恐慌期間大批農(nóng)民破產(chǎn)逃荒,作家曾跟隨俄克拉何馬州的農(nóng)民流浪到加利福尼亞,沿途所見,令他非常震驚,“有五千戶人家即將餓死,問題十分尖銳...”他以深刻寫實的筆觸,在書中展現(xiàn)了當時美國農(nóng)民在生死線上掙扎、反抗的情景。作品出版后,引起各州統(tǒng)治階層的恐慌,許多州禁止小說發(fā)行,甚至有一本名為《快樂的葡萄》的小說出版以示針鋒相對。但一切都無法動搖《憤怒的葡萄》在美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

  5、《推銷員之死》

  《推銷員之死》是米勒戲劇創(chuàng)作的巔峰之作,榮獲普利策獎和紐約劇評界獎,為他贏得國際聲譽。推銷員威利·洛曼因年老體衰,要求在辦公室里工作,卻被老板辭退。威利懊喪之下,責怪兩個兒子不務正業(yè),一事無成。兒予反唇相譏,嘲笑他不過是個蹩腳的跑街罷了。老推銷員做了一輩子的美夢,現(xiàn)在全都幻滅了,自尊心受到嚴重挫傷。他夢囈似的與他那已故的、

  在非洲發(fā)財致富的大哥爭論個人愛好的事業(yè),最后他為使家庭獲得一筆人壽保險費,在深夜駕車外出撞毀身亡。該劇體現(xiàn)了米勒的悲劇現(xiàn)實化、生活化的特點,揭示了美國夢的真諦,告誡我們單純地追求物質(zhì)的富足并不能帶來精神的自由和充實;否則,夢成虛妄,必然導致毀滅。

  6、《戰(zhàn)爭與和平》

  《戰(zhàn)爭與和平》中既有俄國和西歐重大歷史事件的記敘,又有故事情虛構(gòu);既寫了金戈鐵馬,刀光備影的戰(zhàn)斗,又寫了安逸寧靜的日常生活;既有慷慨激昂的議人論世,又有細膩婉約的抒情述懷。作者以高超的藝術(shù)技巧塑造了一個系列鮮明的人物形象,寫盡了各種人情世態(tài)。著名作家屠格涅夫稱這部小說為“更加直接和更加準確地了解俄羅斯人民的性格和氣質(zhì)以及整個俄國生活”,讀它“勝過讀幾百部有關(guān)民族學和歷史的著作”。

  7、《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現(xiàn)實主義小說,也是一部小說形式的家族史。作者濃縮了中國西北農(nóng)村的歷史變遷過程,在小說中全景式地表現(xiàn)了中國當代城鄉(xiāng)的社會生活。在近十年的廣闊背景下,通過復雜的矛盾糾葛,刻劃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社會沖突,紛繁地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

  這部小說所傳達出的精神內(nèi)涵,正是對中華民族千百年來“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精神傳統(tǒng)的自覺繼承。這樣的小說對底層奮斗者而言,無疑具有“燈塔效應”。

50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