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的勵志正能量故事

華藝221147 分享 時間:

  每一個人都多多少少有點惰性。一個人的意志力量不夠推動他自己,他就失敗,誰最能推動自己,誰就最先得到成功。下面由小編與大家分享精彩的勵志正能量故事,希望你們喜歡!歡迎閱讀!

  勵志故事1:先成為錦,然后才能添花

  蝶變,往往要以時間作為交換。

  很多年前我便認識她,那時我剛出茅廬,剛開始有大學女生慕名而來,其中就有她一個。

  第一面我吃了一驚,想來想去,最客觀的評價還是一個字:丑。農(nóng)家女,矮個子,扁平臉塌鼻梁,皮膚黃黃的,最觸目驚心的是一口爛牙,一說話一笑就像是在齜牙咧嘴。她眼神誠懇,我卻有點兒不知所措:我能給她什么樣的建議?尤其是,她還是??粕?。

  這聽起來是一個輸在起跑線上的人生:出身寒微,掙扎出雞窩卻離枝頭遠得很。??飘厴I(yè)的她,將來能做什么呢,文員?尤其是,愛與喜歡,往往都要以相貌打底,她有再多優(yōu)點,也會被她土氣甚至難看的面容全盤擋住。女孩子到底是干得好還是要嫁得好?仿佛,她兩者都沒份。

  后來沒再見過面,只斷斷續(xù)續(xù)有聯(lián)系:她專升本了;又過兩年,她留校當輔導員了;去做講座,她事后才知道消息,說她正在那所大學讀研,可惜沒來參加……

  不久前,我意外地在一次活動中遇見她——是她熱情地喊我名字,我先沒認出她來,她報出名字來,我嚇了一跳:“判若兩人”都不能形容她,幾乎是天人之別了。嬌小個子,身材保持得很好,一件香奈兒小黑裙穿得玲瓏有致,八厘米高跟鞋進退自如。發(fā)型精致,妝容得體,細看,五官仍平凡,膚質(zhì)仍泛黃——但這有什么關(guān)系,白璧亦有微瑕。她活潑了很多,常常大說大笑,但牙齒順眼了,她笑著說:“前幾年戴了牙箍?!?/p>

  細問她的近況:原來她已經(jīng)博士畢業(yè),現(xiàn)在大學教專業(yè)課?;橐龇矫嬗行沲?,過了三十五歲才嫁給大她一歲的同校老師,去年生了兒子。我問得直接,她答得落落大方。談起孩子,她詼諧地說:“我教育孩子的原則就是:人丑就要多讀書?!毖鲱^哈哈一笑,全不帶一點陰霾。

  曾經(jīng)的她,能如此坦然說起自己的外貌嗎?我想不起來了。

  別撇嘴,說這不過是一個勵志故事,我看到的,不是故事,是近在身邊的、活生生的人,一個完美的范例,讓我看到,人可以如何靠努力改變命運。她曾經(jīng)一無所有,無背景,無學歷,無顏值,只有一顆向上的心、不曾停下的雙腳。我知道她愛過,但這愛被嫌棄了,挫折感像沙子一樣磨損人的心,她什么也不說,一直往前走,選擇了最笨拙而最有效的道路:學習。

  多么艱難的一條路,忍受寂寞、疲倦,同齡人有些嫁作人妻、相夫教子,有些在職場上盡情揮灑,有些吃喝玩樂、享受青春,自己卻只有一卷書一盞燈而已。讀出來會怎么樣?是否一定有未來?她彷徨過沒有,有沒有起意放棄過?我想她能確定的就是:讀不出來,多半沒有未來。心系一處,守口如瓶,是唯一的成功之道。

  有人鄙視她:不過是個女鳳凰。這里面有明確的歧視,但也可以視為嫉妒,博士、副教授在手的她,有夫有子,自此可以安身立命了。

  于是,她變美了。

  常聽年輕女孩子說:讀書沒有用,這是一個看臉的社會。還有人對我的觀念不以為然:提升了自己又怎么樣?還不是一樣要被男人挑來選去,皮膚也差了、年紀也大了,有什么優(yōu)勢。

  也許她們是對的,但我認識的一個男人這么說:只有年輕男孩子才不管不顧,只挑漂亮小姑娘呢;男人到了三十歲上下,都很現(xiàn)實,都愿意找家境好、工作好、能力強的——如果還長得漂亮,就更好了。

  除非天生麗質(zhì),生來就要成為藝術(shù)品。否則,這世上大部分事物或人,其實都以實用為主——美貌,只是錦上添花。所以,你得先成為錦。

  勵志故事2:用PPT演繹青春夢想

  巴玉浩從小就活潑好動,對新鮮事物有種獨特的情懷。剛上初一時,學校引進了多媒體設(shè)備,嘗試采用PPT授課。獨特的教學模式、色彩繽紛的課件畫面,巴玉浩頓時就來了興趣。課余時間,他總是纏著授課老師,問幻燈片的制作原理,問課件色彩的搭配方法,問文字動畫的插入技巧,只要是跟PPT有關(guān)的,他總會問個不停。

  癡迷式的愛好,過多牽扯了巴玉浩的精力,他的成績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下滑。幸虧巴玉浩警覺得早,迅速調(diào)整了學習時間,避免愛好扯了成績的后腿。

  上大學后,自由支配的時間多了,巴玉浩又一頭扎進PPT制作當中。為了不斷地充電,他甚至節(jié)省每月生活費,到書店購買一切與PPT有關(guān)的書籍,到網(wǎng)上下載一切與PPT相關(guān)的技術(shù)文章。

  自學期間,一個個制作難題、一個個不眠之夜,甚至于同學們的嘲諷,也曾經(jīng)讓巴玉浩動搖過。但是,每當打開日記本,記在扉頁上的“一萬小時定律”名言,像鞭子一樣始終激勵著他。

  經(jīng)過大量的自學,巴玉浩的制作水平發(fā)生了質(zhì)的變化。別人一整夜都解決不了的制作難題,他用不了一個小時就能完成,而且還干得很漂亮。時間一長,他的PPT制作水平在校園里也有了名氣,常常有同學慕名來找他幫忙。甚至,學校里的老師要參加評選、申請項目,也會請巴玉浩代為制作PPT。盡管很辛苦,但只要別人找上門來,巴玉浩都來者不拒。在他看來,既是幫了別人的忙,也多了許多實踐的機會,何樂而不為呢?

  在義務承接大量PPT制作工作的間隙,巴玉浩又開通了微博,主動分享PPT制作心得。因為他的勤奮與無私,得到了PPT領(lǐng)域的“大V”秋葉的贊賞,被推薦為《哈佛商業(yè)評論》制作百年經(jīng)典文章PPT導讀系列。這套導讀系列,獲得了雜志官方認可和轉(zhuǎn)發(fā),一些企業(yè)也生出愛才之心,紛紛向他伸出就業(yè)橄欖枝。

  2013年年底,在上海實習的巴玉浩無意中發(fā)現(xiàn),同事在修改一百多頁PPT字體時,居然花了一整天的時間。這些對于他來說,只需按幾個鍵,幾秒鐘就能搞定。而且,在實習過程中,他也發(fā)現(xiàn)許多同事由于Office應用不熟練,導致工作效率低下的情況比比皆是。

  那一刻,巴玉浩突然萌發(fā)一個念頭,如果搞個PPT制作在線教學,市場前景一定很好。于是,他與幾位好朋友商量后,決定開始PPT制作方面的創(chuàng)業(yè)。

  為了摸清市場需求,巴玉浩首先把目光瞄準大學生和職場新人,對他們在教育方面的年開銷、平均月開銷、購買書籍課程的熱門時間段、感興趣課程等方面進行調(diào)研。

  此后,在大V秋葉的支持下,巴玉浩把創(chuàng)業(yè)目標定為“互聯(lián)網(wǎng)+”模式,開發(fā)在線教學系列,同時出版配套書籍。由于市場需求量大,所以服務剛推出,就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并很快獲得了盈利。在企業(yè)運行過程中,團隊又不斷對現(xiàn)有系列進行改造升級,并制訂出“配套教材、線上授課、在線答疑、定期分享、作業(yè)批改、動手實踐、課程考核”一整套穩(wěn)固的教學體系。

  在實行在線教學的同時,巴玉浩團隊還承接了大量的PPT制作業(yè)務,先后受邀為世界500強企業(yè)全球副總裁、知名雜志、學校、政府部門單位等制作PPT,在圈內(nèi)享有非常高的聲譽。

  2015年,巴玉浩團隊突然接到武漢市委書記的訂單,要求為其在武漢建設(shè)國家創(chuàng)新城市的誓師大會制作PPT演示文稿。接到任務后,他們充分發(fā)揮了自己的水平,僅用一天的時間,就完成1.5萬字文稿的解讀,并拿出初步制作方案。此后,經(jīng)過14天的反復修改,最終為兩個小時的演講準備了171頁PPT。會議當天,新銳大氣、制作精美的PPT,頓時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參會人員紛紛拿出手機拍照,在朋友圈里刷屏直播。

  面對成功,巴玉浩感慨地說:“每個人都擁有夢想,但擁有和實現(xiàn),是完全不一樣的兩個層次。所以,在實現(xiàn)夢想的過程中,必須要選擇合適的演繹方式。只要你選對了,市場永遠會給你一個合理的定價。”

  勵志故事3:相信自己的“奇跡”

  19世紀80年代前,法國新生嬰兒的死亡率非常高,平均每5個新生嬰兒中就有一個在學會爬行之前夭折,而那些早產(chǎn)并且體重不足的嬰兒,死亡率則更高,75%的這類新生兒因為體溫過低,會在幾周內(nèi)死亡,滿心的期待,換來的卻是無可奈何悲痛離別,這讓許多年輕的父母痛苦不已。

  斯蒂芬·塔尼是巴黎婦產(chǎn)科醫(yī)院的一名年輕醫(yī)生,這家醫(yī)院主要是為住在城市里的貧困婦女們提供住院接生醫(yī)療服務,該院在當時的法國屬于貧困、弱勢的“二流醫(yī)院”,無論在硬件設(shè)備上還是軟件技術(shù)上,都無法與法國一流的大醫(yī)院相媲美,而塔尼也只是該院里一個資質(zhì)很淺的“二流醫(yī)生”。

  但和同事們的冷漠與得過且過相比,塔尼卻相當善良和“有抱負”,每次看到早產(chǎn)的新生兒夭折時,他都非常難過和自責,覺得自己作為一名醫(yī)生,沒有盡到保護嬰兒的責任。而實際上,這是一個全球性的難題,受當時整體醫(yī)學水平的限制,普遍發(fā)生于任何一家醫(yī)院里,跟他個人沒什么關(guān)系。

  可強烈的責任感讓塔尼下定決心,一定要攻克這個“只有大醫(yī)院、醫(yī)學博導們才有可能攻克的難題”,拯救新生的早產(chǎn)兒。他的這個抱負曾一度被同事們拿來當笑柄,“因為實在是太自不量力了”。可塔尼卻始終堅信有一天能實現(xiàn),并時刻將此事記掛在心頭。

  1978年冬的一天,塔尼帶著3歲大的女兒去巴黎動物園里玩,當他走在動物們之間時,無意間發(fā)現(xiàn)了一些小雞孵化器,看著剛剛孵化出來的小雞,待在溫暖而舒適的孵化器中活蹦亂跳時,塔尼突然靈光一閃,興奮不已,覺得自己找到了一把救助早產(chǎn)新生兒的“鑰匙”。

  幾天后,塔尼將巴黎動物園里的家禽養(yǎng)殖員奧迪·馬丁請了過來,請他幫自己制造出一個“大的小雞孵化器”,并將其命名為“育嬰保溫箱”。為了保證安全,該保溫箱并未采取用電供暖,而是通過向外層里不斷注入熱水,來維持內(nèi)部的恒定溫度,確保放入其中的早產(chǎn)新生兒能始終生活在一個溫暖舒適的環(huán)境里,不會因為體溫持續(xù)走低而喪命。

  之后,塔尼說服了一些早產(chǎn)新生兒的父母,請他們同意將孩子放入到“育嬰保溫箱”中去。一年下來,有500名早產(chǎn)新生兒住進了塔尼的“育嬰保溫箱”中,其死亡率一下子由之前的75%大幅下降到32%!

  這一結(jié)果,讓塔尼激動不已,他開始游說巴黎市政府,要求推廣他的新發(fā)明,后者終于被說動。2年后,巴黎市政府要求全巴黎的婦產(chǎn)科醫(yī)院都要配備這種“育嬰保溫箱”,3年后,塔尼的“育嬰保溫箱”在法國普及,后來又走向全世界。

  由于“育嬰保溫箱”對挽救和保護嬰兒的健康有著極其重要的價值,帶給了無數(shù)早產(chǎn)兒生的“奇跡”,其作用超過了19世紀的任何一項發(fā)明。塔尼也被人們贊譽為“早產(chǎn)兒的救世主”。

  今天,改進后的“育嬰保溫箱”還新增了氧氣輔助和其他先進的功能,早產(chǎn)兒的家人再也不用擔心失去孩子了。

  誰都可以有夢想,誰都可以有抱負,千萬不要因為自身的平凡和世俗的嘲笑而放棄心中的夢想,做一個有心人,堅持下去,也許你就是下一個創(chuàng)造奇跡的“斯蒂芬·塔尼”!

  勵志故事4:苦難是鋪路石

  她出生在一個貧窮的小山村,沒上過一天學,自幼跟隨爺爺在一個雜技團里,到處跑江湖賣藝,但因為沒有絕技在身,一直以來,她都是給別人當陪襯。

  17歲那年,她決定學一門絕技,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在團里挑大梁,也就能夠多掙些錢去養(yǎng)家。權(quán)衡再三,她決定苦練馬術(shù),她明知道這是個極其危險的絕活兒,一般也是男孩子才學的,但為了讓年邁的父母過上好日子,她還是義無反顧地做了決定??嗑氁荒旰蠼K于學成,從那天起,她也由團里的綠葉變成了紅花,掙的錢自然也比以前翻了幾倍。

  就在她以為新生活在向她招手時,卻在一次演出中從馬背上摔了下來,被甩出五六米遠,臉頰重重地跌在了地上,頓時血流如注。從此,她的右臉上便留下了拳頭大的疤痕,正值青春卻慘遭毀容,這對于她和她的家人來說,是一個多么沉重的打擊啊!于是,在那樣的花樣年華,她卻不敢想自己的未來,因為她知道,沒有哪個男孩兒愿意接受丑陋的她。所以,當同齡女孩兒都在忙著談婚論嫁時,陪伴她的只有一場場演出和深深的自卑感。

  直到21歲那年,她認識了一個不嫌棄她臉上有疤痕的男孩兒,才滿懷憧憬走進了婚姻?;楹?,她與丈夫很恩愛,事業(yè)也蒸蒸日上,那時,她覺得自己是這個世界上最幸福也是最幸運的女人。

  只是,令她萬萬沒想到的是,這份幸福僅僅維持到婚后的第二年。在一次演出中,她再次從馬背上摔了下來,馬蹄從她的肚子上踏了過去,這次的事故讓她差點就沒了命。直到術(shù)后醒來,她才知道自己有了3個月的身孕,但孩子沒能保住,更令她難以承受的是因輸卵管斷裂,從而導致她今生再也不能生育。最終,她撿回了一條命,卻失去了婚姻。因為身為獨生子的丈夫及其家人不能接受她不能生育的事實,盡管她是萬分的不舍,卻也能理解丈夫的無奈。善良的她最終選擇了放手,獨自一人去承受所有的苦痛。

  離婚后,她的世界萬籟俱寂,除了演出,她從來不敢走出家門,因為她很怕被人指指點點,生活的打擊摧毀了她的幸福,也踐踏著她的自尊。在那段黯淡無光的日子里,她對未來不再抱任何希望。可就在此時,另一個男人走進了她的生命,那是一個老實本分的男人,沒有錢也沒多大能耐,卻愿意接受她,給她一個溫暖的家。于是,感動之余,她再一次把自己嫁了出去。

  婚后,她和丈夫過得幸福無比,與丈夫的兒子也勝似親生母子,這樣的生活是她想要的。本來,丈夫和家人都勸她不要再練雜技,可大字不識一個的她又能去做什么呢?何況,雜技本身就是她的愛好和理想,她又怎肯輕易放棄?于是,在做通家人的思想工作后,她又開始苦練雙腿頂缸,從開始的幾十斤到最后的幾百斤,她再一次成了雜技團里的頂梁柱,演出一場接一場,甚至走上了多家電視專訪欄目。

  她成功了,不但擁有了鮮花和掌聲,更是擁有了一個幸福女人的一切。

  生活中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苦難,只要你勇敢地邁過去,就會發(fā)現(xiàn),其實,老天給你設(shè)置的所有障礙,都是為了讓你變得更強大,而那些苦難終將成為你通向成功大道上的鋪路石!

  勵志故事5:用夢想彈奏生命的琴鍵

  1996年2月,他出生在浙江蕭山。因早產(chǎn)和先天性肺炎,在保溫箱里時間過長氧氣中毒,他還沒來得及看一眼這個繽紛的世界就開始了與黑暗相伴的生活。沒有光芒,聲音就成了他生活中的全部。懵懂的他喜歡敲打各種物品,聆聽它們發(fā)出的或清脆或沉悶的聲音。

  3歲多的一天,母親帶他到朋友家去玩。進門時,朋友正在彈鋼琴,悠揚的旋律深深吸引了他,這聲音要比敲打東西傳出的聲音好聽許多倍。從那一刻起,他的心中就埋下了音樂的種子。有一次,路過琴行,他在門口聽到里面?zhèn)鱽淼那俾?,說什么也不走了。那次后,他經(jīng)常讓父親帶他去琴行玩。起初,他總是安靜聆聽,在心中記下那些旋律。老板見他天天來,覺得他肯定是喜歡彈琴,就讓他彈一曲試試。那是他第一次摸琴,卻能將聽過的樂曲完整地彈奏出來。

  4歲時,父親送他到琴行去學琴,從那時起,他每天都要練琴六七個小時。晚上去練琴,直到卷簾門快被拉下時他才戀戀不舍地離開。他對音樂的熱愛和執(zhí)著地堅持感動了琴行老板,在得知家里為了給他治病花掉了所有積蓄,已經(jīng)沒有能力給他買鋼琴時,老板送給他一架鋼琴。有了屬于自己的鋼琴,父親又給他買了錄音機和磁帶。這些音樂就像一條河,緩緩流入他的心田,幾百多首樂曲不斷地從他指尖流淌。

  到了該上學的年齡,他進了省盲校。上午要上文化課,他就利用下午和晚上的時間練琴,不練夠時間就不睡覺。音樂就像一縷陽光,照亮了他的生活,也明媚了他的未來。他很努力,可在琴行學習畢竟是業(yè)余的,為了讓他接受最好的鋼琴教育,父親帶他到北京中央音樂學院找老師學習鋼琴,同時他也轉(zhuǎn)入北京盲校。

  每天他都刻苦練習。有段時間,高強度地訓練使他的指尖皮膚在彈奏時裂開了。他只專注于彈奏,全然不知鮮血已經(jīng)染紅了琴鍵,為了保護他的雙手,老師命令他一個星期不要再碰鋼琴。可一天不練琴就會生疏,要是兩天不練,再彈奏出的聲音就不會如行云流水,那幾日對于他而言是無盡的煎熬,一周剛到他就迫不及待地練琴,而且還給自己增加了時間,他要以最快的速度把失去的那幾日追回來。

  彈鋼琴帶給他的不僅僅是快樂,還有源自心底的自信。10歲時,他通過了鋼琴業(yè)余十級。2008年,在國家大劇院里,他和郎朗同臺演出四手聯(lián)奏。一年后,他以全國第八名的成績考入中央音樂學院附中,成為唯一一名全盲學生。

  在那里,他所學專業(yè)課的內(nèi)容和其他學生一樣,唯一的不同是別人彈奏時都有樂譜,而他的樂譜記在心中。為了提高彈奏水平,他收藏了許多古典音樂和音樂劇的CD,只要有時間就拿出來聽,無論是走在路上還是坐在車里,他的生活永遠與音樂如影隨形。2010年,他作為年齡最小的鋼琴手,參加了郎朗舉辦的“指尖的太陽”盲童鋼琴音樂會。

  十年磨一劍,從4歲學鋼琴開始,他始終奔跑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在不影響學習的情況下,他多次前往日本、美國、新加坡、香港等國家和地區(qū)參加演出。2015年3月,他參加中央音樂學院的專業(yè)考試,取得全國第六名的好成績。三個月后,他走進高考考場,用盲文答完了所有試卷,最終以超出北京藝術(shù)類本科錄取線67分的成績被中央音樂學院錄取。

  他,就是19歲的來佳俊,北京首位全盲高考考生,中央音樂學院鋼琴系全國僅招收的20名學生中的一員。

  有記者采訪時問他,是如何取得這些不凡成績的?來佳俊淡然地說:“天道酬勤,我相信一分耕耘必定會換來一分收獲,我更相信只要自己不放棄,夢想終有一天會在我的指尖實現(xiàn)?!?/p>

  用夢想彈奏生命的琴鍵,只要心存夢想,為目標勇往直前,即使在黑暗中,也能奏響黎明明亮奪目的光芒。
 


相關(guān)文章:

1.10個正能量勵志小故事精選

2.十分鐘正能量故事

3.經(jīng)典激勵正能量故事大道理

4.一分鐘勵志正能量小故事

5.正能量激勵人的小故事大全

6.長篇正能量故事大全

58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