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堅強勇敢的名人勵志故事
如果說人生是一望無際的大海,那么挫折則是一個驟然翻起的浪花。如果說人生是湛藍的天空,那么失意則是一朵飄浮的淡淡的白云。下面由小編與大家分享關(guān)于堅強勇敢的名人勵志故事,希望你們喜歡!
勵志故事1:高處不留就去更高處
四年前去世的啟功先生,是大家熟悉的文物權(quán)威鑒定家、著名畫家、當代書法泰斗和國學大師。但他青年時期的工作經(jīng)歷卻一波三折,愣是逆著別人趕自己往下走的路知難而上,最終走出一段“高處不要就去更高處”的陽光大道來。
啟功1歲喪父,從小隨祖父生活。11歲時祖父去世,家境開始陷入困境,14歲便從北京匯文中學輟學。之后,他發(fā)憤自學,再加上當時多位大家的指導,啟功在書法、繪畫、古典文學、考證學等方面具備很深的學術(shù)造詣。
1933年,21歲的啟功因“寫作俱佳”,被輔仁大學校長陳垣推薦到輔大附中任初一國文教師。這對啟功來說,當然是十分興奮的事,一來可以緩解家庭貧困的壓力,二來為人師表本就是自己歷來崇尚的職業(yè)。為了教好國文課,啟功按照陳先生的教導,虛心向周圍的同事請教,認真?zhèn)湔n、認真教學,得到了同事和學生的充分認可。其中,一些學生正是在啟功的熏陶下走上文學道路的。雖然他兢兢業(yè)業(yè)地教書育人,但最后還是被人解雇了,輔仁附屬中學的校長認為,一個連中學都沒畢業(yè)的人教中學是一件很荒.唐的事。在一個課間休息時間,校長在辦公室向啟功下達了解聘書。兩年不到就“下崗”,這對初次步入社會的啟功來說,確實是個很大的打擊。
你連中學都不被人認可,按說該下放到小學了吧。這是我們很多人的思維習慣:大事干不來,只好退而求其次干點中等的事;中等的事干不來,再退而求其次干些小點的事。啟功卻不按常人的這種思維走下坡路,恰恰相反,他知難而上走進更高級的學府任職。1935年,陳垣先生又將啟功舉薦到輔仁大學美術(shù)系任助教。啟功清醒地認識到,自己只是一個半中學生,想要在這所高等學府待下去,并做出一些成績來,必須比別人更加勤奮,以自己的真才實學彌補沒有文憑的缺憾。從那時起他養(yǎng)成了在學術(shù)上求真務實的精神,再加上獨具特色的教學風格,他的美術(shù)課頗受學生的歡迎。
但他勤勤懇懇地工作并沒有帶來美術(shù)系領導的好感,他們覺得啟功這樣一直呆下去會顯得“更荒.唐”,你連中學沒畢業(yè)怎么來教大學呢?這簡直是一件咄咄怪事!1937年,輔仁大學美術(shù)系還是以“沒學歷”解聘了啟功。啟功在人生之路上第二次受到重創(chuàng)。
啟功接連兩次“下崗”,按說該及時檢討一下自己,識趣地后退一步或幾步以尋得安身之所。如果說“高處不要就去更高處”的思維是一塊石頭的話,那么啟功已經(jīng)被這塊石頭絆倒兩次,就算是那種笨到再不能笨的人了,恐怕擱到誰的身上也不敢再沿著這種思維往“上”走了。啟功卻不,一年的“待業(yè)”后又牛勁沖天地往更高處行進了。1938年秋季開學,還是陳垣老先生出面,輔仁大學聘“尚未中學畢業(yè)”的啟功教大一國文課。從原來的美術(shù)系“助教”到國文系“講師”,啟功的的確確又走了一回“高處不要就去更高處”的路子。
對于一個真正的人才來說,高處更容易遇到自己的伯樂。這回再沒有人嫌啟功“學歷太低”,恰恰相反,他如魚得水做了一名很受學生和學校歡迎的大學教師。但啟功并不敢止步,他清醒地意識到唯有自強不息,提高自己的真才實學,數(shù)倍高于別人,才能立穩(wěn)腳跟。除了博覽群書刻苦自學外,他還善于向前輩專家虛心學習,像輔仁大學的沈兼士、余嘉錫諸先生均是蜚聲社會的學界名流,啟功不斷地從他們的身上汲取和繼承優(yōu)良的學風和教風。
雖然再也沒有遇到“高處不要”的事,但啟功憑借自身扎實的學術(shù)功底繼續(xù)“去更高處”,他先后成為輔仁大學國文系副教授、北京大學博物館系副教授、北京大學國文系副教授、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和教授、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名譽主席,最后成為聞名遐邇的中國當代書法泰斗和國學大師。
如果沒有啟功堅持走“高處不要就去更高處”的路子,如果沒有他的執(zhí)著與厚積薄發(fā),恐怕今天就不會有大家所熟知的“中華第一筆”啟功了。
勵志故事2:在夾縫里長大的總統(tǒng)
上小學時的他,是個聰明的孩子。比如說解數(shù)學題,在老師還沒得出答案的時候,他往往已經(jīng)找到了兩種解答方法;比如說玩走迷宮的游戲,別人才走出兩三個岔道口的時候,他卻總是自信地得出答案,舉起了手?因此.那段時間里的他很自負,覺得自己無人可及。尤其是當他連續(xù)兩次拿了學校三年來都沒有被其他同學拿過的獎學金后,他更是已經(jīng)到了目空一切的地步。
在他第二次拿到獎學金的那天下午,他早早地回到家,取出獲獎證書,把它擺在了客廳桌上最醒目的地方。他知道.這樣一來,晚上下班回家的父親一定會最先看到他的證書,他要讓父親因為有他這么一個聰明的兒子而感到驕傲。擺放好證書后他便坐下來,一邊等待著父親回來,一邊設想著當父親看到證書后高興地用鋼針般的胡茬子扎在自己臉蛋上時的那種疼痛而又甜蜜的感覺。
好不容易等到了黃昏,父親終于推開了門。果然,剛一進門,父親的視線就被桌上朱紅色的證書所吸引。父親立即走近桌子,把證書捏在手里觀看這時候,他的心激動到幾乎就要跳出了嗓子眼兒!然而,出乎意料的是,父親看過之后卻把證書甩回了桌上,只冷冷地拋給他一句話:“沒什么了不起,別拿自己太當人!”
聽了父親的話,他的心一下子掉進了冰窟!“別拿自己太當人”,難道這就是獲獎后父親給自己的獎勵嗎?他委屈得哭了起來。沒過多久,母親回來了.母親得知事情經(jīng)過后安慰他說:“別委屈了,孩子,你父親只是不想你太驕傲、太自負。”
幾年后,憑著自己的聰明,他考上了重點中學。到了重點中學之后他才明白,原來自己真的并不像他曾經(jīng)想象中的那么絕項聰明。班上的同學都是從各個地方考進來的優(yōu)等生,稍微放松一點兒,自己的成績便會被其他同學遠遠地落在后面。進重點中學后的第一次大型考試,他的名次竟然排在了班上的三十以后。這一次,他真正明白了父親所說的“別拿自己太當人”這句話的含義。他在自己的日記本上寫滿了“窩囊廢”,回到家里后他晚飯也沒吃便哭著躲進了臥室。這時候,又是母親來安慰他,在明白了他哭泣的原因后,母親對他說:“沒什么大不了的,孩子,你也別拿自己不當人!”
在母親的一番勸解后,他終于明白了做人不可以自負但也不可以自賤的道理,他把父親的“別拿自己太當人”和母親的“別拿自己不當人”兩句話寫在了日記本的扉頁上,當作自己的座右銘。幾年之后,通過自己的努力,他終于考上了法國最有名氣的軍事學府——圣西爾陸軍學校。
他就是法國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的創(chuàng)建者夏爾·戴高樂。從圣西爾陸軍學校畢業(yè)后,第二年(1913)他便以少尉軍銜服務于貝當將軍麾下,開啟了他幾十年的軍事和政治生涯。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時.他在凡爾登作戰(zhàn),曾3次在戰(zhàn)報中受到了表揚,但他并未自負:他也曾3次負傷被俘,并被囚禁了兩年零八個月,而他也從未因此而自賤過。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后,他任過國防部副國務秘書、法蘭西民族解放委員會主席、臨時政府主席兼國防部長,1959年和1965年他還兩次當選為法蘭西共和國總統(tǒng),然而他也同樣有過兩次因為對政府不滿和在公民投票中失敗而被迫辭職的尷尬經(jīng)歷……只是,這一切都不曾讓他“拿自己太當人”,也不曾讓他“拿自己不當人”。
在談到自己的成長經(jīng)歷時,戴高樂總統(tǒng)總喜歡把自己稱為“在夾縫里長大的總統(tǒng)”。他總是說,自己是在父親的“別拿自己太當人”和母親的“別拿自己不當人”這兩道墻的夾縫中成長起來的。“我真不敢想象,如果不是擁有著這樣的一道夾縫,法蘭西的歷史上還會不會有夏爾·戴高樂這個名字?”
勵志故事3:時刻都要有所行動
如果有人想要找到一個公式,所有人只要套用這個公式就能成功,那么他一定忘了,這個世上最強大的力量就是“自然力”。其實每個人都得找到大自然為他建造的道路,并沿著這條路走下去。如同鼴鼠走的是一條路,松鼠走的是另一條路,都是由大自然量身打造的。我們不能因為鼴鼠不會爬樹,就認為它是一個失敗者:松鼠也不能因為自己不會鉆地道,而垂頭喪氣、悶悶不樂。你不可能期待輪船沿著干涸的陸地駛?cè)敫劭?,同樣地,希望依循其他人的道路輕松獲得成功,也是愚蠢的想法。
密歇根州有一位參議員,他起初是賣爆米花、報紙的小販,后來進入一家律師事務所打雜。工作閑暇時,他就抽空閱讀法律書籍,24歲,他成功地躋身律師界,找到了自己的路。打雜雖然無聊,但他沒有枯等,而是牢牢地抓住手邊的東西。然后,當他準備好時,那條路已經(jīng)赫然出現(xiàn)在眼前。
許多年前。一個10歲的小男孩,在美國的一座小火車站里當差跑腿,并利用業(yè)余時間研究電報按鍵。13歲,他成為一名正式的電報員;38歲,他當上了鐵路公司總裁。去世前,他是加拿大太平洋鐵路公司總裁,收藏的藝術(shù)品價值有數(shù)百萬美元,并被授予爵位。人們公認他是世上最了不起的鐵路公司總裁。他并沒有天真地等待機會降臨,而是像鼴鼠一樣,從他所在的地方著手,不斷地向前挖通自己的道路。
沒有什么比“起而行”更重要——不管你面對的是什么,一定都要有所行動。
勵志故事4:成功在于竭盡全力
美國西雅圖的一座著名教堂里,有一位德高望重的牧師——戴爾·泰勒。有一天,他向教會學校一個班的學生講了下面這個故事。
一年冬天,獵人帶著獵狗去打獵。獵人一槍擊中了一只兔子的后腳,受傷的兔子拼命逃跑,獵狗窮追不舍。追了一陣子,兔子跑得越來越遠,獵狗知道實在追不上了,只好悻悻地回到獵人身邊。獵人氣急敗壞地說:“你真沒用,連一只受傷的兔子都追不到!”
獵狗聽了,很不服氣地辯解:“我已經(jīng)盡力而為了呀!”
再說兔子帶著槍傷成功地逃生回家了,兄弟們都圍過來驚訝地問它:“那條獵狗很兇呀,你又帶了傷,是怎么甩掉它的呢?”
兔子說:“它是盡力而為,我是竭盡全力呀!它沒追上我,最多挨一頓罵,而我若不竭盡全力地跑,可就沒命了?!?/p>
泰勒牧師講完故事后,又向全班鄭重其事地承諾:誰要是能背出《圣經(jīng)·馬太福音》第五章到第七章的全部內(nèi)容,他就邀請誰去西雅圖的“太空針”高塔餐廳參加免費聚餐會。
《圣經(jīng)·馬太福音》第五章到第七章的全部內(nèi)容有幾萬字,而且不押韻,要背誦出來無疑有相當大的難度。盡管參加免費聚餐會是許多學生夢寐以求的事情,但是幾乎所有人都淺嘗輒止、望而卻步了。
幾天后,班中一個11歲的男孩,胸有成竹地站在泰勒牧師面前,從頭到尾按要求背誦出來,竟然一字不漏,沒出一點差錯,而且到了最后,簡直成了聲情并茂的朗誦。
泰勒牧師比別人更清楚,就是在成年信徒中,能背誦這些篇幅的人也是罕見的,何況是一個孩子。泰勒牧師在贊嘆男孩那驚人記憶力的同時,不禁好奇地問:“你為什么能背下這么長的文字呢?”
這個男孩不假思索地回答:“我竭盡全力?!?/p>
后來,這個男孩成了世界著名軟件公司的老板。他就是比爾·蓋茨。
泰勒牧師講的故事和比爾·蓋茨的成功背誦,對我們很有啟示:每個人都有極大的潛能。正如心理學家所指出的,一般人的潛能只開發(fā)了2%~8%,像愛因斯坦那樣偉大的科學家,也只開發(fā)了12%左右。
一個人如果開發(fā)了50%的潛能,就可以背誦400本教科書,可以學完十幾所大學的課程,還可以掌握20多種不同國家的語言。這就是說,我們還有90%的潛能處于沉睡狀態(tài)。
誰要想出類拔萃、創(chuàng)造奇跡,僅僅做到盡力而為還遠遠不夠,必須竭盡全力才行。
勵志故事5:努力后才有可能
1960年羅馬奧運會上,20歲的美國女子田徑運動員魏瑪·魯?shù)婪蛞蝗霜毜?枚金牌。可誰能想到,她在剛學走路時,兩次肺炎和一次猩紅熱曾導致她不得不長期臥床,4歲時又患小兒麻痹癥,愈后左腿跛行,走路時不得不佩戴沉重的金屬支架。后在母親的幫助下,她每周對左腿進行康復訓練,哥哥和姐姐們每天輪流給她進行按摩。經(jīng)過7年的努力,11歲時,她終于可以像常人一樣走路了。然而魯?shù)婪虿⒉粷M足,她繼續(xù)訓練。1956年,16歲的她出現(xiàn)在墨爾本奧運會上,獲得銅牌。4年后,她除了創(chuàng)造奪取3枚金牌的奇跡,還先后創(chuàng)100米11秒3(1960年)和11秒2(1961年),200米22秒9(1960年)的世界紀錄,人稱“黑羚羊”。
由病孩子到“黑羚羊”,魯?shù)婪蛩坪踉谙蚴廊俗C明,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相關(guān)文章:
3.堅強勵志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