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少先隊禮儀規(guī)范
校園禮儀環(huán)境是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生命教育的重要外在因素,它既是學校生命文化的物質載體,也是學校生命文化的重要形式,更是一種看得見的文化。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關于少先隊禮儀規(guī)范,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關于少先隊禮儀規(guī)范
少先隊禮儀規(guī)范之一:紅領巾的佩戴
第一步:將衣領翻起,紅領巾折二至三折,披在肩上。這里要注意的是:鈍角對準脊椎骨。
第二步:將紅領巾的右角放在左角下面,兩角交叉
第三步:將右角經過左角前面拉到右邊,左角不動,
第四步:右角經左右兩角交叉的空隙中拉出,塞入圈內抽緊。第五步:整理紅領巾和衣領。
佩戴口訣:領巾披上肩,左邊壓右邊,右邊繞一圈,穿圈掏出尖
少先隊禮儀規(guī)范之二:隊長標志及佩戴
隊長的標志分為以下三種:大隊長和大隊委員會委員標志,中隊長和中隊委員會委員標志,小隊長標志。
佩戴標志時應注意:標志應佩戴在左臂;標志的上沿距肩頭一拳;標志朝正左方。
少先隊禮儀規(guī)范之三:敬隊禮
我們的隊禮是右手五指并攏,高舉頭上。它表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少先隊員在升降國旗時,在隊旗出場和退場時,在烈士墓前,都應當行隊禮。在集會前列隊、行進、檢閱時,只由大、中、小隊長代表集體行隊禮,隊員立正或注目致敬。在其它場合中,或遇到師長等人時,隊員也要行隊禮。唱隊歌時不必敬禮。敬隊禮時應注意:敬禮前必須立正,目視正前方;右手五指并攏,直臂向前抬至與肩同高,掌心向左;右手開始彎曲,手腕不能有旋轉或彎曲變化,大臂向右前上方抬起成敬禮動作,此時右手拇指跟關節(jié)對準身體的中線,并距離額頭一拳,掌心向右約45度,向上約45度,這樣既保證手的高度,又不會擋住自己的臉。禮畢時按敬禮的相反動作還原。
少先隊禮儀規(guī)范之四:唱隊歌
《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是寫給少先隊們的,充滿了革命精神和教育道理。因此,少先隊員在演唱隊歌的時候要表現出少先隊員特有的朝氣活力。我們在指導演唱隊歌時,可以把曲子分成四句來講解。第一句,在唱這句時,第一個字“我”比較重要,要能表現出少先隊員的自信,因此要唱得清新干凈。唱到“接班人”的時候要唱得連貫。接下的那句按照上句的情緒演唱就可以了。第二句,要表現出我們少先隊員對祖國對人民的愛,我們要把“愛祖國,愛人民”唱得輕切、深情。
鮮艷的紅領巾飄揚在胸前當然是很自豪的,因此我們要強調“飄揚”二字。第三句,歌曲的情緒有了轉折,當少先隊員面對敵人,面對困難的時候。要表現出一種堅定、自信有耐心的態(tài)度。因此,我們把這個地方處理成頓音。第四句,出現了三個“向著”,我們不能簡單的重復三個“向著”,而要唱得有層次。第一個“向著”要唱得弱一點兒。第二個“向著”要漸強.要注意,這兩個前進要唱出飽滿的精神狀態(tài)。第三個“向著”則要更強一點。最后一句是扣主題,因此我們要把接班人的自豪唱出來。
少先隊禮儀規(guī)范之五:執(zhí)旗
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旗是五角星加火炬的紅旗。少先隊的隊旗是少先隊組織的標志。隊旗為紅色,象征革命勝利,隊旗中央的五角星,代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火炬象征光明。隊旗寓意著: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向著光明的未來前進。少先隊員要熱愛自己的隊旗,在舉行集會、隊旗出場和退場時,隊員應嚴肅、立正并敬禮。
少先隊組織舉行重大活動時都要執(zhí)旗,表明我們隊員按照黨指引的方向,向著光明的未來前進。大、中、小隊旗執(zhí)法不同。
小隊旗的執(zhí)旗
小隊旗是直角三角形,底長:59厘米,高:28厘米。旗桿高度為1米8?!吧韵ⅰ睍r右手握旗桿,左腳稍息,右臂伸直向右前方45度傾斜,旗桿末梢頂住右腳的右上側?!傲⒄睍r,右手把旗桿從胸前過舉至左肩,旗桿緊靠身體左側,用左手的虎口握住旗桿,旗桿末梢要在膝蓋處,同時立正。
中隊旗的執(zhí)旗
中隊旗的規(guī)格是底長:80厘米,高:60厘米。旗桿高度為2米?!吧韵ⅰ睍r,旗桿緊靠身體右側,旗末梢頂住右腳的右上側,右手用虎口握住旗桿,左腳稍息?!傲⒄睍r,右臂向后側伸直,使旗桿向前傾斜約45度,同時左臂曲肘在胸前平舉,左手握旗桿,同時立正。“出旗”、“退旗”與“行進”時,都按“立正”時的執(zhí)旗法執(zhí)旗。
大隊旗的執(zhí)旗
大隊旗的規(guī)格是底長:120,高:90厘米。旗桿高度為2米3。大隊旗執(zhí)旗,“立正”時,左手伸直向正前方平舉握旗桿,右手伸直在左臂下30厘米處握旗桿,雙手將旗桿向上提起,旗桿末梢離地;“稍息”時,將旗桿末梢著地?!俺銎臁薄ⅰ巴似臁迸c“行進”時,與中隊執(zhí)旗法相同。
少先隊禮儀規(guī)范之六:列隊
小隊集合列隊
一個小隊的全體隊員集合時,可以排列兩種隊形:
一列橫隊:小隊長在隊伍右翼排頭,小隊旗手站在小隊長左側,兩人間隔約一步。隊員按從高到矮的順序排列。
一列縱隊:小隊長站在排頭,小隊旗手站在小隊長后,隊員按從高到矮的順序排列
中隊集合列隊
我們按照一個中隊有四個小隊的情況說明,中隊集合時,根據需要可成四列橫隊、四路縱隊。
成四列橫隊集合時,第一小隊為最前排,二、三、四小隊依次向后排列。成四列縱隊集合時,各小隊的縱隊依次向右并列組成。
少先隊禮儀規(guī)范之七:三級報告
在正式隊會儀式前,要集合列隊、整理隊伍。逐級報告出席人數。中隊集會前,由各小隊長向中隊長報告,中隊長向中隊輔導員報告;大隊集會前,由各中隊長向大隊長報告,大隊長向大隊輔導員報告,這就叫“三級報告”
少先隊禮儀規(guī)范之八:出旗、退旗
出旗是指隊旗出場,在出旗的時候,隊旗從隊尾一側的場外進入場內,檢閱過所有的隊伍之后,走到隊首位置或走到全隊的中央位置。
退旗時,隊旗沿出旗的路線原路退出場外。隊旗行進時護旗手在旗手之后,三人成“品”字形,隊旗到位后,護旗手與旗手并列站立。
少先隊禮儀規(guī)范之九:大、中隊會的隊形
中隊會的隊形有橫隊列隊式和門形列隊式。
橫隊列隊式:按中隊橫隊集合隊形列隊。
門形列隊式:全中隊排為門形狀隊形,四個小隊要先按橫隊集合,第一小隊在左,面向右排隊,第二小隊在中間,面向前排列,第三小隊與第二小隊并列站立,第四小隊在右,面向左排列。
介紹兩種大隊會的隊形:一是并列縱隊式,二是并列橫隊式。
少先隊禮儀規(guī)范之十:大、中隊會的程序
隊會的基本儀式分為預備部分和正式部分。隊會的預備部分包括整理隊伍和報告人數。隊會的正式部分包括儀式和活動內容。
1、宣布隊會開始。由主持隊會的隊長向全體隊員宣布隊會的題目
2、出旗
3、唱隊歌
4、隊長講話。說明本次隊會的主要內容和意義,然后宣布活動開始
5、進行活動
6、活動結束后,由輔導員講話,對本次活動進行小結
7、呼號
8、退旗
少先隊禮儀規(guī)范之十一:呼號
莊嚴地進行呼號是少先隊活動中一個特定的議程。少先隊呼號由少先隊輔導員(或參加活動的革命長輩、英雄模范及黨團干部)領呼和少先隊員回答兩部分組成。前者體現的是少先隊組織的政治方向和黨對少先隊員的要求;后者則是少先隊員對黨的要求作出的回答。
隊長發(fā)出全體立正、呼號口令時,領呼人和少先隊員應迅速將右手握拳舉至右肩上(右耳側),拳心向前,持呼號準備狀態(tài)。訓練時,一般用“呼號”來作動令,訓練隊員養(yǎng)成迅速舉右拳,形成呼號準備狀態(tài)。呼號回答畢,全體隊員整齊自然放下右拳。呼號畢恢復立正執(zhí)旗姿態(tài),以便隨即退旗。
呼號時常見的不規(guī)范現象主要有以下五點:
1.領呼人多加“實現”、“努力”兩詞;
2.隊員回答時出現“時刻準備著!為——”的拖加字;
3.本大、中隊輔導員領呼時多加報職務(領導或來賓除外);
4.呼號時讓隊旗行進到隊列前方中部(隊旗已出旗至站立點,不需二次出旗,更不能套用入隊宣誓時的用旗法);
5.領呼人面向隊旗,背向帶領隊員呼號(不應把黨的要求向隊旗報告)。
6.呼號前加請舉起右拳,呼號后加請把手放下等動令都是錯誤的。隊儀式應流暢、莊嚴,不能畫蛇添足。呼號——退旗、敬禮、禮畢一氣呵成。
校園禮儀常識
一、尊師禮儀
1、每天第一次見到老師主動問好,分別時說“再見”。
2、進出校園及上下樓梯時,主動給老師讓行。
3、指出老師的錯處時,要有禮貌。
4、虛心聽取老師的教誨,誠懇接受師長的教育。
5、對老師說實話、真話,不欺騙老師。
6、珍惜老師的勞動成果,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各項任務。
7、服從老師管理,不頂撞老師。
8、與老師交談時,要起立并主動給老師讓坐。
9、老師在辦事或與別人交談時,不可隨意打擾老師,先站立一側,等老師辦完事或談完話后再找老師。
10、老師進入學生活動室,學生主動站起問好、讓坐;老師離開時起身送出。
二、同學禮儀
1、同學間要互相問候“你早”、“你好”,可點頭、招手。
2、與同學說話態(tài)度誠懇、謙虛,語調要平和;聽同學說話要專心,不輕易打斷別人的話。
3、同學間的交往應使用禮貌用語。問同學問題,要用謙語“請問”、“對不起”、“打擾你一下”、“向你請教個問題”等,得到回答后要道謝;同學回答不上來時,說“不要緊,這個問題比較難回答,耽擱了你的時間,謝謝”等。
4、尊重同學,不給同學取綽號,說花名;不說使別人感到傷心羞愧的話。
5、同學之間互助互愛,主動幫助有困難的同學。
6、尊重和照顧女同學,不欺侮女同學。
7、向同學借東西,要先征得同學的同意;對同學的東西要特別愛護,且按時歸還。
8、不在同學面前說長道短、搬弄是非,影響同學友誼。
9、不斤斤計較,對同學的'過失或冒犯要寬宏大量。
10、講究信用,答應別人的事要盡力辦到。
三、穿著禮儀
1、按要求穿規(guī)定的校服,不穿奇裝異服。
2、著裝整齊,樸素大方,不把上衣捆在腰間,不披衣散扣。
3、不穿背心、拖鞋、褲衩在校園行走和進入教室。
4、課堂上不敞衣、脫鞋。
5、不穿名牌鞋,以球鞋或平底鞋為好。
6、不佩戴項鏈、耳環(huán)(針)、戒指、手鏈、手鐲等飾物。
7、不涂脂抹粉,不畫眉紋眉,不留長指甲,不涂指甲油。
8、按要求修剪頭發(fā),不染發(fā)、燙發(fā),男同學不留長發(fā)。
四、行走禮儀
1、走路要抬頭挺胸,目視前方,肩臂自然擺動,步速適中,忌諱八字腳、搖搖晃晃,或者扭捏碎步。
2、上、下學路上不買零食,不邊走邊吃食物,不追逐打鬧,不攀折花木。
3、放學要排好隊,整齊、安靜地走出校園。不在路上逗留或進入游戲廳等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娛樂性場所。
4、上下樓、過樓道__右行,出入教室、辦公室、會場等按指定線路走,不擁擠,出入各功能室要輕聲慢步,不影響他人。
5、遇到熟人要打招呼,互致問候,不能視而不見;需要交談,應__路邊或到角落談話,不能站在道路當中或人多擁擠的地方。
6、行人互相禮讓,主動給長者、殘疾人和有需要的人士讓路。
7、向別人打聽信息,先用禮貌語言打招呼,如“對不起,打擾您一下”、“請問”等,并選用適當稱呼,如“老師”、“老爺爺”、“阿姨”等,然后再問;聽完回答之后,一定要說:“謝謝您!”
五、教室禮儀
1、課前預備,教師應到教室門口巡視,室內學生做好課前準備。
2、當響起上課鈴聲,教師走到講臺前,立正后說:“上課!”;班長喊“起立!”,教師呼“同學們好!”,全體學生應呼:“老師好!”
3、下課鈴聲響后,教師說:“下課!”,全體學生起立,教師巡視后應呼:“同學們再見!”,學生齊聲應:“老師再見!”,學生立正后等教師離開講桌出門時,班里學生方可離開座位。
4、課堂上教師向學生提問題時,學生應積極思考,舉手準備回答。
5、當教師指名回答問題時,學生起立回答教師所提出的問題。學生回答問題后,教師應向學生說聲:“請坐”。
6、學生聽課過程中有疑問時,先舉手,經教師許可,方可發(fā)言。
7、 當學生因事遲到時,應站在教室門口喊聲:“報告!”,得到教師回答“請進”方可進教室。
六、辦公室禮儀
1、學生進辦公室前,先輕聲敲門喊:“報告!”,聽到“請進”后方可進入。
2、學生輕輕步入教師辦公桌前,交、取作業(yè)或請教問題時要立正,未經教師允許不得坐下。
3、學生接受教師遞送禮物時,要用雙手,并說:“謝謝?!?/p>
4、向老師匯報工作或回答師長的問題時態(tài)度要誠懇,語氣要平和;向老師提問時要用“請問”,老師答后要道謝;教師與學生談話結束時,學生向教師行鞠躬禮,并說:“再見?!?/p>
5、不隨便翻動老師辦公室的東西;不私自打開教師電腦。
七、升旗禮儀
1、升旗儀式前迅速列隊站好,整理好自己的服裝,保持安靜。
2、升國旗時要脫帽立正,未入列的同學應原地
站好,面對國旗行注目禮或少先隊隊禮。
3、唱國歌時要嚴肅,聲音要洪亮。
4、認真聽國旗下講話。
5、儀式結束時,要等領導先退場,再站隊有序退出。
①概述中國傳統(tǒng)禮儀: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禮”在傳統(tǒng)社會無時不在,出行有禮,坐臥有禮,宴飲有禮,婚喪有禮,壽誕有禮,祭祀有禮,征戰(zhàn)有禮等等。這里的“禮”包含了傳統(tǒng)禮制的精神原則與傳統(tǒng)禮儀行為兩大部分,禮義是禮制的精神核心,禮儀制度是禮義精神的外在表現,二者關系密切。
②具體禮儀:行走之禮——在行走過程中同樣注意人際關系的處理,因此有行走的禮節(jié)。傳統(tǒng)行走禮儀中,還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門”的原則,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間,應該靠邊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門中間。這樣既表示對尊者的禮敬,又可避讓行人。
見面之禮——人們日常見面既要態(tài)度熱情,也要彬彬有禮。如何與不同身份的人相見,都有一定的規(guī)矩。比如一般性的打招呼,在傳統(tǒng)上行拱手禮。拱手禮是最普通的見面禮儀,方式是雙手合抱(一般是右手握拳在內,左手加于右手之上)舉至胸前,立而不俯,表示一般性的客套。
入坐之禮——傳統(tǒng)社會禮儀秩序井然,坐席亦有主次尊卑之分,尊者上坐,卑者末坐。何種身份坐何位置都有一定之規(guī),如果盲目坐錯席位,不僅主人不爽,自己事后也會為失禮之事追悔莫及。如果自己不能把握坐何種席次,最好的辦法是聽從主人安排。
飲食之禮——飲食禮儀在中國文化中占有極重要的位置,在先秦人們以“以饗燕之禮親四方賓客”,后代聚餐會飲也常常是一幕幕禮儀活劇。
拜賀慶吊之禮——中國自古是一個人情社會,人們相互關懷、相互體恤,在拜賀慶吊中有許多儀禮俗規(guī)。拜賀禮一般行于節(jié)慶期間,是晚輩或低級地位的人向尊長的禮敬,同輩之間也有相互的拜賀。如古代元旦官員朝賀,民間新年拜年之禮。行拜賀禮時,不僅態(tài)度恭敬,口誦賀詞,俯首叩拜,同時也得有賀禮奉上。慶吊之禮,主要行于人生大事中。人的一生要經歷誕生、成年、婚嫁、壽慶、死亡等若干階段,圍繞著這些人生節(jié)點,形成了一系列人生禮儀。
③當代學生怎樣做到“禮貌”(可自由發(fā)揮了)
校園個人禮儀
一、儀表
1、講究個人衛(wèi)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衣服鞋襪要常換洗,按時理發(fā)和沐浴。
2、衣著整潔、樸素大方、協(xié)調得體,不穿奇裝異服,進校一律佩戴校牌,按規(guī)定穿校服。不許燙發(fā)、染發(fā),女同學不準戴首飾、染指甲。
二、言談
1、態(tài)度要誠懇、和藹、語氣要親切;聲音大小要適宜,語調要平和沉穩(wěn)。
2、進校要講普通話。堅持使用禮貌用語:“您好”、“請”、“謝謝”、“對不起”、“沒關系”、“請原諒”、“再見”等。
三、儀態(tài)舉止
1、姿勢:交談時雙方要互相正視、互相傾聽、不能東張西望、看書看報。使用好體態(tài)語言:微笑、鞠躬、握手、招手、鼓掌、右行禮讓、回答問題起立等。
2、站姿:站立時,身體應與地面垂直,重心放在兩個前腳掌上,挺胸、收腹、抬頭、雙肩放松。雙臂自然下垂或在體前交叉,眼睛平視,面帶笑容。站立時不要斜腰、曲腿等。
3、坐姿:腰背挺直,肩放松。在正式場合,入座時要輕柔和緩,起座要端莊穩(wěn)重。
4、走姿:輕而穩(wěn),胸要挺,頭要抬,肩放松,兩眼平視,面帶微笑,自然擺臂。
關于少先隊禮儀規(guī)范相關文章:
★ 文明禮儀培訓方案
關于少先隊禮儀規(guī)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