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事禮儀各方面的禁忌
在外事活動中,我們不僅應做到尊重國際公眾、禮貌待人,還有需要了解國外人們的種種禁忌,避免不禮貌情況的發(fā)生。下面小編為大家?guī)硗馐露Y儀各方面的禁忌,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外事禮儀各方面的禁忌
外事禮儀數(shù)字禁忌
1、西方人認為13是不吉利的,應當盡量避開,甚至每個月的13日,有些人也會感到忐忑不安。并且人們還認為星期五也是不吉利的,尤其是逢到13日又是星期五時,最好不舉辦任何活動。在日常生活中的編號,如門牌號、旅館房號、層號、宴會桌等編號、汽車編號也盡量避開13這個數(shù)字。
2、“四”字在中文和日文中的發(fā)音與“死”相近,所以在日本與朝鮮等東方國家將它視為不吉利的數(shù)字,因此這些國家的醫(yī)院里沒有四號病房和病床。在我國也是如此,如遇到“四”,且非說不可時,禁忌的人往往說:“兩雙”或“兩個二”來代替;另外,在日語中“九”發(fā)音與“苦”相近似,因而也屬禁忌之列。
外事禮儀顏色禁忌
1、日本人認為綠色是不吉利的象征,所以忌用綠色;
2、巴西人以棕黃色為兇喪之色;
3、歐美許多國家以黑色為喪禮的顏色,表示對死者的悼念和尊敬;
4、埃塞俄比亞人則是以穿淡黃色的服裝表示對死者的深切哀悼;
5、敘利亞人也將黃色視為死亡之色;
6、而巴基斯坦忌黃色是因為那是僧侶的專用服色;
7、而委內(nèi)瑞拉卻用黃色作醫(yī)務(wù)標志;
8、藍色在埃及人眼里是惡魔的象征;
9、比利時人也最忌藍色,如遇有不吉利的事,都穿藍色衣服;
10、土耳其人則認為花色是兇兆,因此在布置房間、客廳時絕對禁用花色,好用素色。
外事禮儀花卉禁忌
1、德國人認為郁金香是沒有感情的花;
2、日本人認為荷花是不吉祥之物,意味著祭奠;
3、菊花在意大利和南美洲各國被認為是“妖花”,只能用于墓地與靈前;
4、在法國,黃色的花被認為是不忠誠的表示;
5、絳紫色的花在巴西一般用于葬禮;
6、在國際交際場合,忌用菊花、杜鵑花、石竹花、黃色的花獻給客人,已成為慣例;
7、在歐美,被邀請到朋友家去做客,獻花給夫人是件愉快的事,但在阿拉伯國家,則是違反了禮儀。
外事禮儀食品禁忌
1、伊斯蘭國家和地區(qū)的居民不吃豬肉和無鱗魚;
2、日本人不吃羊肉;
3、東歐一些國家的人不愛吃海味,忌吃各種動物的內(nèi)臟;
4、敘利亞埃及、伊拉克、黎巴嫩、約旦、也門、蘇丹等國的人,除忌食豬肉外,還不吃海味及各種動物內(nèi)臟(肝臟除外);
5、在阿拉伯國家做客人能要酒喝。
外事禮儀其他禁忌
1、在使用筷子進食的國家,不可用筷子垂直插在米飯中;
2、在日本不能穿白色鞋子進房間,這些均被認為是不吉利之舉;
3、佛教國家不能隨便摸小孩的頭,尤其在泰國,認為人的頭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頭部被人觸摸是一種極大的侮辱;
4、住宅門口上也忌懸掛衣物,特別是內(nèi)衣褲;
5、腳被認為是低下的,忌用腳示意東西給人看,或把腳伸到別人跟前,更不能把東西踢給別人,這些均是失禮的行為;
6、歐洲國家,新娘在婚禮前是不試穿結(jié)婚用的禮服的,因為害怕幸福婚姻破裂;
7、還有些西方人將打破鏡子視作運氣變壞的預兆;
8、另外西方人不會隨便用手折斷柳枝,他們認為這是要承受失戀的痛苦的;
9、在匈牙利,打破玻璃器皿,就會被認為是厄運的預兆;
10、中東人不用左手遞東西給別人,認為這是不禮貌的;
11、英美兩國人認為在大庭廣眾中節(jié)哀是知禮,而印度人則相反,喪禮中如不大哭,就是有悖禮儀。
外事禮儀知識常識
1、會見的特點
所謂會見,特指為了一定目的而進行的約會、見面。會見,在國際上一般稱為“接見”或“拜會”。凡身份高的人士會見身份低的,一般稱為“接見”或“召見”;凡身份低的人士會見身份高的,或是客人會見主人,一般稱為“拜會”或“拜見”。我國一般不作上述區(qū)別而統(tǒng)稱“會見”。接見和拜會后的回訪,稱“回拜”。
會見的性質(zhì)有禮節(jié)性的、政治性的、事務(wù)性的,或兼而有之。其中禮節(jié)性的會見時間較短,一般15分鐘左右,話題較為廣泛。政治性會見一般涉及雙邊關(guān)系、國際局勢等重大問題,一般30分鐘左右。會見后如必要,接下來會有詳盡的會談。事務(wù)性會見則有一般外交交涉、業(yè)務(wù)商談、經(jīng)貿(mào)、科技及文化交流等,一般為45分鐘左右。
2、會談的特點
所謂會談,特指雙方或多方就某些重大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軍事及其他共同關(guān)心的問題交換意見。會談也可以指洽談公務(wù)和業(yè)務(wù)談判。會談的內(nèi)容較為正式。一般說來,會見注重儀式性,會談注重實質(zhì)性。
3、會場布置與座位安排
高級領(lǐng)導人之間的會見,通常安排在重要建筑物的寬敞的會客廳(室)內(nèi)進行,亦有在賓客下榻的賓館的會客室進行。桌上常放置兩國國旗,現(xiàn)場設(shè)置中、外文座位卡,卡片的字體應工整、清晰,以便與會者對號人座。場地正門口,還要安排人員迎送客人。
會見的座位安排有多種形式,有分賓主各坐一方的,有賓主穿插坐在一起的。通常這樣安排:主賓、主人席安排在面對正門位置,客人座位在主人右側(cè),其他客人按禮賓順序在主賓一側(cè)就座,主方陪見人在主人一側(cè)按身份高低就座。譯員、記錄員通常安排在主人和主賓后面。
會談座位的安排。會談分為雙邊會談與多邊會談。雙邊會談通常用長方形或橢圓形桌子,賓主相對而坐,客人面向正門,主人在背門一側(cè),主談人居中。如會談長桌一端面向正門,則以入門的方向為準,右為客方,左為主方。多邊會議,座位可擺成圓形、方形等。不論什么形式,均以面對正門為上坐。
小范圍的會談,也有不用長桌,只設(shè)沙發(fā),雙方座位按會見座位安排。
外事禮儀的基本原則
尊重原則
對待長輩容易做到,對待同輩或者不認識自己的人不容易做到。一個人與別人交往,不管別人是個什么樣的人,應該發(fā)自內(nèi)心地尊重別人,只有尊重別人,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適度原則
1、做任何事都要適度,待人接物要做到適可而止。
2、與別人打個招呼,時間不能太長;人家還有別的事,你硬要拉住別人,不合適。
3、別人在做事,你硬要拉住他,跟他說話。不合適。
4、在教室說話聲音太大,全班就只聽見你的聲音,不合式。
5、問別人問題,要適可而止,不要打破沙鍋問到底,對人不禮貌。
自律原則
對自己要求嚴格,有些人對自己放松一些,對別人卻嚴格要求,別人做了一點不好的事,他就把這當作天大的事,我們同學之間也是這樣,經(jīng)常有同學不說,打起來,到了教師那兒,教師問,怎么會打起來,“他先打我,”“他先打我!”“他先罵我”“他先罵我?!边@樣的話。其實,這些同學都是不自律,把別人的錯當作很大的'錯誤,把自己的錯當作很小的錯,別人有錯他不饒,自己有錯盡是原諒自己。
寬容原則
一句話,對別人的錯誤盡量原諒他。但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外事日常的交際禮儀總結(jié)
在國外日常交往之中,約會守時十分重要。不守時是一種失禮的行為,來得過早影響主人時間,來晚讓人久等。自然,失約就更令人討厭了。
在社交相會場合,一定要敬老愛幼,時刻注意“女士優(yōu)先”的習俗。上下樓梯、出入門口必須讓老人、幼兒及婦女先走。無論何種場合,行為舉止一定要自然、大方、莊重而誠懇可親。坐要穩(wěn),走要腳步輕,不可左右觀望。兩人行走不可勾肩搭膀,談話不可高聲大喊大叫。參加各種公共活動要自覺保持肅靜。
國外的許多公共場合都禁止吸煙,所以在國外看劇、進入商店、教堂或會議廳不要吸煙。在火車、輪船上往往設(shè)有專門吸煙之處,不要隨處吸煙。到外國朋友家作客,應征得女主人同意方可吸煙。
吸煙時,應主動將煙灰彈入煙灰缸之內(nèi),給別人送煙應讓別人拿。把煙丟給別人是失禮之舉。
在國外訪問朋友,應事先用電話約好。冒昧登門是不禮貌的。到達主人家應先按門鈴,或輕叩門,問主人“可以進來嗎?”待主人讓入后方可進去。在主人家作客,如要用主人電話,走時必須付電話費。在西方國家,訪友時間一般為逗留一小時左右。如果自己在國外接待客人,應用糖果、茶、咖啡招待。請客人吃飯,千萬不要謙虛地說:“沒有什么好吃的東西!”這會被認為對客人的不尊重。與外國朋友一起用餐,切忌一勁兒勸酒,糾纏人家。這是沒有教養(yǎng)的表現(xiàn)。
日常社交禮儀基本原則
一、遵守原則
在社交活動中每一位參與者都應自覺遵守的禮儀規(guī)范,并運用禮儀規(guī)范來指導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論任何人,無論身價高低,無論財富多寡,都應學習、了解禮儀方面的知識,付諸于行動。
二、平等原則
以禮待人,有來有往,既不盛氣凌人,也不卑躬屈膝。對任何人都以禮相待,一視同仁,不因?qū)⑼鶎ο蟮男詣e、年齡、種族、文化、職業(yè)、身份差別二分三六九等,區(qū)別對待。
平等原則是社交禮儀的核心,也是現(xiàn)在禮儀與古代禮儀的最本質(zhì)區(qū)別。
三、互尊原則
在社交活動中雙方互相謙讓、互相尊敬、友好相待、和睦相處。在社交活動中雙方要做到敬人之心長存,不可傷害他人尊嚴,更不能侮辱他人人格。只有相互尊重才和相處融洽。
四、誠信原則
真誠、信義。真誠指對人和事是一種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是一個外在行為的內(nèi)在道德的統(tǒng)一,社交活動時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信義指人們遵時守信。“言必行,行必果?!币虼耍荷缃换顒又袆?wù)必真誠相待,童叟無欺。
五、寬容原則
寬容是寬宏大量,容忍別人,體諒別人,設(shè)身處地為他人著想,不斤斤計較,也不過分苛刻要求。在社交活動中每個人的思想、品格及認識問題的水平總是有差別的。寬以待人,才能化解生活中的各種矛盾。
六、自律原則
學習社交禮儀首先要做到自我約束、自我控制、自我反省、自我檢點,這就是自律原則。
七、適度原則
社交中注意把握分寸,掌握技巧,合乎規(guī)范,適度得體。在人群中,既要彬彬有禮,也不低三下四。既要熱情大方,也不輕浮敷衍。要自尊不自負,要坦誠不粗魯,要信任不輕信,要活潑不輕浮,要謙虛不拘謹,要老練持重,不圓滑世故。
八、從俗原則
國情、地域、民族、文化背景不同,社交生活中存在“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的情況,要求我們正確認識客觀現(xiàn)實,尊重交往對象習俗,做到入鄉(xiāng)隨俗。不自高自大,唯我獨尊,自以為是,否則會產(chǎn)生誤會,甚至關(guān)系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