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婚禮的禮儀有哪些
說到結婚,自古以來,婚禮都是我們結婚時非常重要的一個儀式。無論是以前還是現(xiàn)在,人們都很重視婚禮的舉辦。在我國,結婚是人生的大事,一直以來也形成了很多自己的風俗習慣和禮節(jié),下面小編為大家?guī)韨鹘y(tǒng)婚禮的禮儀有哪些,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傳統(tǒng)婚禮的禮儀有哪些
新娘出嫁時戴“紅蓋頭”坐轎子,當然那是過去。現(xiàn)在出嫁一般是坐小轎車,穿婚紗戴“面紗”?!吧w頭”和“面紗”同是一個同意,是在顯示和代表新娘青春、貞潔和尊貴。紅色是中國的傳統(tǒng)色、吉祥色、喜慶色。戴“紅蓋頭”習俗表達了對生命的熱情。當然紅色成了傳統(tǒng)婚禮的主色調。紅燈籠、紅喜字、紅對聯(lián)、紅窗花,從大場面到小細節(jié),整個婚禮都是紅色的。在古時候人們認為可以驅除一切邪氣,不允許一絲一毫的邪祟作怪。
新娘出嫁將要起程時,要哭嫁。姑娘、姑爺雙雙要向父母作揖告別。傷感落淚反而表示喜慶。
新娘出嫁上、下轎子,講究腳不沾地。古人傳說人間有人結婚時,天狗星就要滴血,如果讓新娘子的腳踩上天狗星的血,就不會生孩子了。所以上轎(車)要人抱,下轎(車)要人背,進洞房要踩著黃布,都是這個用意。
娶親回來,新娘、新郎在進大門時,門口左右預先放著的兩捆干草要點燃。干草是用紅線繩捆著,草內夾放著油炸糕。點干草含有三層意思:其一,因干草乃“五谷”之一的秸稈,點燃是祈祝五谷豐登;其二,干草里夾油糕,借“糕”字音寓意步步登高;其三,捆系干草的線是紅色的,點燃后的火也是紅的,可以辟邪。撒帳是中國傳統(tǒng)婚禮上的一項禮儀,它最初的意義是辟邪煞,保佑新婚夫婦。撒的東西不僅有棗子、荔枝、栗子、桂圓和花生,也有用五谷和紅紙屑的。撒帳的習俗表達了人們對新人未來生活的良好祝愿,同時也不免有避邪煞的觀念。從而,撒這一習俗實際上成了新人的護身符。結婚之日,新郎、新娘束系的都是大紅褲帶。褲帶是空心的,里邊裝著錢。清代時,裝的錢是“字錢”,解放初期裝的是硬幣,現(xiàn)在裝的是百元大鈔,名為“富貴”,寓意是婚后能招財進寶,成為腰纏萬貫的富豪人家。
傳統(tǒng)婚禮禮儀介紹
新娘出嫁時戴“紅蓋頭”坐轎子,當然那是過去?,F(xiàn)在出嫁一般是坐小轎車,穿婚紗戴“面紗”。“蓋頭”和“面紗”同是一個同意,是在顯示和代表新娘青春、貞潔和尊貴。紅色是中國的傳統(tǒng)色、吉祥色、喜慶色。戴“紅蓋頭”習俗表達了對生命的熱情。當然紅色成了傳統(tǒng)婚禮的主色調。紅燈籠、紅喜字、紅對聯(lián)、紅窗花,從大場面到小細節(jié),整個婚禮都是紅色的。在古時候人們認為可以驅除一切邪氣,不允許一絲一毫的邪祟作怪。
新娘出嫁將要起程時,要哭嫁。姑娘、姑爺雙雙要向父母作揖告別。傷感落淚反而表示喜慶。
新娘出嫁上、下轎子,講究腳不沾地。古人傳說人間有人結婚時,天狗星就要滴血,如果讓新娘子的腳踩上天狗星的'血,就不會生孩子了。所以上轎(車)要人抱,下轎(車)要人背,進洞房要踩著黃布,都是這個用意。
娶親回來,新娘、新郎在進大門時,門口左右預先放著的兩捆干草要點燃。干草是用紅線繩捆著,草內夾放著油炸糕。點干草含有三層意思:其一,因干草乃“五谷”之一的秸稈,點燃是祈祝五谷豐登;其二,干草里夾油糕,借“糕”字音寓意步步登高;其三,捆系干草的線是紅色的,點燃后的火也是紅的,可以辟邪。撒帳是中國傳統(tǒng)婚禮上的一項禮儀,它最初的意義是辟邪煞,保佑新婚夫婦。撒的東西不僅有棗子、荔枝、栗子、桂圓和花生,也有用五谷和紅紙屑的。撒帳的習俗表達了人們對新人未來生活的良好祝愿,同時也不免有避邪煞的觀念。從而,撒這一習俗實際上成了新人的護身符。結婚之日,新郎、新娘束系的都是大紅褲帶。褲帶是空心的,里邊裝著錢。清代時,裝的錢是“字錢”,解放初期裝的是硬幣,現(xiàn)在裝的是百元大鈔,名為“富貴”,寓意是婚后能招財進寶,成為腰纏萬貫的富豪人家。
傳統(tǒng)婚禮禮儀知識
中國古人認為黃昏是吉時,所以會在黃昏行娶妻之禮,因此夫妻結合的禮儀稱為“昏禮”,后來演化為婚禮。婚禮是漢傳統(tǒng)文化精粹之一,大紅花轎、浩浩蕩蕩的迎親儀仗隊、拜天地、掀蓋頭,“鳳冠霞帔、狀元服”是傳統(tǒng)婚禮的經典。小市民間一般沿用的婚姻禮儀有相親、定親、送日子、迎娶、回門等程序。
三書六禮
三書:即聘書、禮書和迎親書
聘書是訂婚用的書,用于“納吉”。
禮書是“納征”時使用的書,禮書內會詳細列明禮物種類及數量。
迎親書,即在“親迎”時使用。
六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
納采: 欲與女方結親的男家遣媒妁提親,送禮求婚。
問名:由媒人詢問女方的姓名、年庚及“八字”,通過占卜、算命來看男女雙方是否相沖相克,問名”也稱為“過小帖”或“合八字”。
納吉: 將卜婚的吉兆通知女方,并送禮表示要訂婚的禮儀。
納徵:納徵禮往往是婚姻六禮的關鍵。即派遣者納送聘財以成婚禮,故稱完聘、大聘或過大禮。
請期:由男家擇定結婚佳期,用紅箋書寫男女生庚(請期禮書),由媒妁攜往女家,和女家主人商量迎娶的日期。
親迎:親迎又稱迎親。新婿親往女家迎娶新娘的儀式。
婚禮禁忌
一:出嫁時間的禁忌出嫁的時間要盡量避開六月,三月和七月。傳統(tǒng)習俗認為在農歷六月完婚的新娘又稱“半月妻”,因為六月是整年的一半,六月新娘即等于半個新娘,相當于有前無后,夫婦婚后容易離異。倘若家中突然有直系親屬辭世,那么該年均不宜辦喜事也不宜去婚姻登記,否則是“生入死出”的沖犯。另外農歷的三月和七月是鬼魂多出沒的日子。對長輩來說,以上這幾個特殊月份完婚意頭都不太好,所以要盡量避開。完婚后三日,新郎陪同新娘回娘家,俗稱“回門”,回門當天須在日落前趕回夫家,如果實在來不及,新人在女方家留宿,切記不可同房,必須要分開睡,以免因此給娘家人造成晦氣。除此之外,新人最好不要在外過夜。新婚的四個月內也禁止參加任何的婚喪喜慶。
二:出嫁儀式的禁忌安新床后到新婚前夜,準新郎最好找個未成年的男童一同睡新床,否則犯了睡空床的禁忌,所謂“困空鋪,不死尪,亦死某”,認為是兇兆。新郎到新娘家中迎娶新娘,新娘離家時應喜極而泣,且哭的越快越大聲越好,這叫留下“水頭”旺女家,有越哭越發(fā)之意。
三:出嫁方位地點要注意安新床時要把床置放正位,不要與桌子衣櫥或任何物件的尖角相對。新床也需放置一些吉利好兆頭的物品在床上,例如百合、紅棗、蓮子,意喻百年好合,早生貴子等。
四:婚禮中事物的禁忌新娘子結婚當天所穿的所有禮服,婚紗,鞋子等都應是全新的,且禮服避免有口袋,因口袋多能帶走娘家財運,所以最好選擇無口袋的。新娘手捧花忌選生花,生花容易枯萎,婚事諱之。如若要選,最好選擇連招花和石榴。連招花其狀意喻閨女出嫁,石榴意喻多子多孫。新婚的對聯(lián)最遲也要在結婚前夕掛上,完婚滿一個月后要除下,且選購對聯(lián)時,男女雙方各自的對聯(lián)要分清。
傳統(tǒng)婚姻的禮儀
相親
一般分兩個程序:首先,介紹人帶男方去女家,讓女家看看男家,也讓男女二人打個照面,或作短暫交談。后來,讓各方表態(tài),如都同意開親,便約定日期,由介紹人領女方及其女性親屬去看男方家庭狀況,名曰“看家”。這時,女方如不同意,可小坐即去;同意了便留下就餐(這中間還有女孩給男孩煮糖心子的說法),男方家長可趁此機饋贈女方“見面錢(物)”。
定親
相親以后,便要議定日期舉行定親禮儀,訂婚雖不是法定手續(xù),其習俗仍普遍存在,常是男方由介紹人或由兄弟陪同,攜帶豐盛的禮品,送至岳丈家及岳丈的至親,稱之為“上門”。岳丈本家及至親須輪流設宴招待,且放鞭遠接遠送,鄉(xiāng)人作陪,叫男方“新姑爺”,席坐上首,留宿雙日。隨后,女方也攜帶少數禮品到男方家回拜。這樣,一門親算正式定下來。也有由介紹人帶領女方(仍有女性親屬陪同)到男家“過門”的。男方盛情款待后,還要留宿(起碼得留下女方兩個人),翌日,則請裁縫給女方做衣(兩套以上)。總之,禮儀可簡可繁,并不千家一律。近年,程序日趨簡化。
送日子
經男女雙方及其家庭商議,選擇吉日為婚期,由男方備上禮物,將結婚日期寫上紅紙,曰“喜帖”。由介紹人送至女方家,女方接受了喜帖和禮品,婚期便算定了。男女雙方應為結婚籌備衣物、家具等?,F(xiàn)時,還到當地政府領取結婚證。
迎娶
迎親之日,新郎由介紹人陪伴,攜帶重禮,領著抬嫁妝的人(須是偶數)至新娘家。女方設宴招待(黃鋪、王河等地,嫁妝由女方家請人抬送),新郎與一陪伴者吃罷中飯即先行回家。隨后,抬嫁妝的將嫁妝(城鎮(zhèn)現(xiàn)用汽車裝)抬到新郎家。嫁妝一般有三盆兩桶(洗臉盆、洗腳盆、澡盆、子孫桶、手提桶)、木箱、櫥、柜、衣被蚊帳等?,F(xiàn)時,富有人家還有沙發(fā)、電風扇、電冰箱、電視機、縫紉機等。
教堂傳統(tǒng)婚禮禮儀
1、新娘站在新郎左邊
與傳統(tǒng)的中國婚禮不同,西式婚禮不是遵循“男左女右”的位置站立。那是因為在古時候,盎格魯薩克遜的新郎常常必須挺身而出,以保護新娘子免得被別人搶走。在結婚典禮時,新郎讓新娘站在自己的左邊,一旦情敵出現(xiàn),就可以立即拔出佩劍擊退敵人。
西式婚禮習俗2、新娘穿白色禮服
自羅馬時代開始,白色象征歡慶,這就如同在中國,紅色象征著喜慶一樣。在1850-1990年間,白色也是富裕的象征。到了20世紀初,白色代表純潔的意義就遠超過其他。所以白色通常都是禮服的首選顏色,更是象征著新娘的美麗和圣潔。
西式婚禮習俗3、新娘戴面紗
最初,新娘的面紗象征著青春和純潔。據說,當年有位美麗的貴族女孩,不經意地站到了白紗窗簾后面,她的未婚夫見了驚為天人、贊嘆不已,這給了她在婚禮時帶白紗的靈感,她的舉動立即掀起一陣風尚,這也就是今天新娘戴白面紗的習俗由來。
西式婚禮習俗4、喝交杯酒
新郎、新娘在婚禮上喝“交杯酒”是婚禮上的重要儀式之一。這種習俗起源于秦代,據史料記載,新郎、新娘各執(zhí)半瓢飲酒,寓意兩人自此合二為一、相親相愛、百事和諧。到了唐代才將容器換成酒杯,但是不管用瓢還是用酒杯,它的寓意都是一致的,也就是象征著永結同好、同甘共苦的深意。
西式婚禮習俗5、切婚禮蛋糕
依照歐洲傳統(tǒng)習俗,新娘和新郎要隔著糕餅接吻。有一位聰明的糕餅師靈機一動,將各種糕點混在一起,再加蓋一層雪白的糖霜,就成了現(xiàn)代的婚禮蛋糕。切蛋糕時,新郎和新娘必須兩個人一起用刀切下第一塊蛋糕,不能一個人切,也不要請他人代勞。而面包屑則代表著幸運,單身女孩若把蛋糕的碎屑帶回家,放在枕頭底下,便能在夢中看見自己未來的白馬王子是什么樣子。
西式婚禮習俗6、蜜月旅行
“蜜月”是新婚夫婦在婚禮后單獨相處的甜蜜時光?!懊墼隆币辉~起源于歐洲,以前的婚姻都是在虜獲的情況下產生的,而且通常都會遭到新娘的拒絕,所以新郎會把他的新娘帶到別人找不到的地方。而在古時候蜂蜜是生命、健康和生育能力的象征,所以在婚后的33天內或再到月圓時,他們每天都要喝由蜂蜜發(fā)酵制成的飲料,就有了“蜜月”一詞,而且這種習俗也流傳下來,現(xiàn)在所有的新婚夫婦都會在婚禮結束后一同前往某地慶祝新生活的開始。
西式婚禮習俗7、戒指戴在左手無名指上
古人認為左手無名指的血管直通心臟,中古世紀的新郎把婚戒輪流戴在新娘的三只手指上,象征圣父、圣子和圣靈三位一體,最后把戒指戴在左手的無名指上。于是左手無名指就成為所有英國系國家傳統(tǒng)戴婚戒的手指。
西式婚禮習俗8、婚禮舞會
在宴會上,甜點吃完后,舞會便開始。如果招待會是在下午舉行的婚禮之后,菜會晚上一點,在新婚夫婦入座前跳舞之后。在自助餐招待會上,新郎和新娘從迎賓對隊列中退出,休息一會就開始跳舞。新娘新郎跳第一支舞的時候,所有人都觀看并鼓掌。新娘的公公請她跳第二支舞,然后是新娘的父親。當新郎和伴娘跳舞,引導和儐相跳舞時,客人才可以加進來。如可能,所有男性都應該積極地要求和新娘跳一支舞。當跳舞的次序變得非常復雜時,新娘和新郎跳第一支舞后,大家就可以隨便跳了。樂隊或DJ更換曲子,婚禮參與者加入到新郎新娘的舞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