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傳統(tǒng)稱呼禮儀常識
中國向來被稱為禮儀之邦,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禮儀文明是中華文明核心內(nèi)容之一,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砹斯糯鷤鹘y(tǒng)稱呼禮儀常識大全,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qū)Υ蠹矣兴鶐椭丁?/p>
古代傳統(tǒng)稱呼禮儀常識
一、謙稱
1. 自稱:愚、敝、卑、臣、仆、蒙、不才、在下、下走、下官、鄙人
2. 帝王自稱:孤、寡、朕、不谷
3. 古代官吏自稱:下官、末官、小吏
4. 讀書人自稱:小生、晚生、晚學(xué)、不才、不肖
5.對他人稱自己的妻子一般為拙荊、賤內(nèi)、內(nèi)人、山荊
6. 稱自己的兒子為小兒、犬子、小犬
7. 稱女兒為息女、小女等
8. 女子自稱一般用妾、奴等
很多謙稱是有規(guī)律的,例如:
“家”字。用于對別人稱自己的輩分高或年紀(jì)大的親戚。如,稱父親為家父、家尊、家嚴(yán)、家君;稱母親為家母、家慈;稱兄長:家兄;稱姐姐家姐;家叔:稱叔叔。
“舍”字。用于對別人稱自己的輩分低或年紀(jì)小的親戚。如,稱弟弟:舍弟;稱妹妹:舍妹;舍侄:稱侄子;稱親戚:舍親。
“小”字。謙稱自己或與自己有關(guān)的人或事物。如男性在朋友或熟人之間的謙稱自己為小弟;地位低的人自稱:小人;謙稱自己的商店:小店。
“老”字。用于謙稱自己或與自己有關(guān)的事物。如謙稱自己沒有文化:老粗;老年人謙稱自己:老朽;年老人指自己的面子:老臉;老年婦女謙稱自己:老身。
“敢”字。表示冒昧地請求別人。如用于問對方問題:敢問;用于請求對方做某事:敢請;用于麻煩對方做某事:敢煩。
“愚”字。用于自稱的謙稱。如向比自己年輕的人稱自己:愚兄;稱自己的見解:愚見。
“拙”字。用于對別人稱自己的東西。如謙稱自己的文字或書畫:拙筆;謙稱自己的文章:拙著、拙作;謙稱自己的見解:拙見。
“敝”字。用于謙稱自己或跟自己有關(guān)的事物。如謙稱自己:敝人;謙稱自己的姓:敝姓;謙稱自己的房屋、處所:敝處;謙稱自己所在的學(xué)校:敝校。
“鄙”字。用于謙稱自己或跟自己有關(guān)的事物。如謙稱自己:鄙人;謙稱自己的意見:鄙:;謙稱自己的見解:鄙見。
二、敬稱
1. 對帝王:萬歲、圣上、天子、圣駕、陛下、大王
2. 對:麾下
3. 對于對方或?qū)Ψ接H屬的敬稱用令、尊、賢
令:令尊(對方父親)令堂(對方母親)令兄(對方哥哥)令郎(對方兒子)令愛(對方女兒) 尊:用來稱與對方有關(guān)的人和物。
尊上(對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對方父親)
尊堂(對方母親)尊親(對方的親戚)尊命(對方的吩咐)尊意(對方的意思) 賢:稱平輩或晚輩。
賢家(指對方)賢郎(對方兒子)賢弟(對方弟弟)
仁:稱同輩友人中長于自己的人為仁兄。稱地位高的人為仁公。
4.稱年老的人為丈,丈人。唐以后稱岳父為丈人,又稱泰山。妻母為丈母,又稱泰水。
5.稱謂前加“先”表已死,用于敬稱地位高的人或年長的人。 稱死去的父親:先考、先父。 稱死去的母親:先妣、先慈。 已死的有才德的人:先賢。 死去的帝王:先帝。
6.君對臣敬稱:卿、愛卿。
7.對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表敬稱,“孔子”為“圣人”,“孟子”為“亞圣”“杜甫”為“詩圣”,后來“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駕”。
三、特殊的稱謂
1.百姓的稱謂:布衣、黎民、庶民、蒼生、氓。
2.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輩中長幼排行的次序。 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3.不同的朋友關(guān)系之間的稱謂:
貧賤之交:賤而地位低下的時結(jié)交的朋友。
金蘭之交:情誼契合,親如兄弟的朋友。
刎頸之交: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
忘年之交:輩份不同,年齡相差較大的朋友。
竹馬之交:從小一塊長大的異性朋友。
布衣之交:以平民身份的相交往的朋友。
患難之交:在遇到磨難時結(jié)成的朋友。
古代傳統(tǒng)生辰八字禮儀
【生辰八字】一個人出生的年、月、日、時,各有天干、地支相配,每項兩個字,四項共八個字。根據(jù)這八個字,可推算出一個人的命運。遇有大事,都需推算八字。舊俗訂婚時,男女雙方互換庚帖,上有生辰八字。雙方各自卜問對方的生辰八字命相陰陽,以確定能否成婚,吉兇如何。
基本介紹
要得到正確的出生時間,古人在白天以日晷儀測量最準(zhǔn)。鐘表時間是人為的平均時和地區(qū)標(biāo)準(zhǔn)時,必須依節(jié)氣(太陽黃經(jīng))計算“真太陽時差”與依出生地計算“地方經(jīng)度時差”,才能得到真正的出生天文時間。
在歷書中,年的干支與日的干支基本都有,而月與時的天干可以依據(jù)年、日的干支按口訣推算得出。
推排方法:由年天干推月干支參見第1個圖年上起月表。如果年干為甲或己,當(dāng)年正月的干支為丙寅;如果年干為乙或庚,當(dāng)年正月的干支為戊寅;如果年干為丙或辛,當(dāng)年正月的干支為庚寅;如果年干為丁或壬,當(dāng)年正月的干支為壬寅;如果年干為戊或癸,當(dāng)年正月的干支為甲寅。
子時:23點——凌晨12點59分
丑時:1點——凌晨2點59分
寅時:3點——凌晨4點59分
卯時:5點——早晨6點59分
辰時:7點——上午8點59分
巳時:9點——中午10點59分
午時:11點——下午12點59分
未時:13點——下午14點59分
申時:15點——下午16點59分
酉時:17點——下午18點59分
戌時:19點——晚上20點59分
亥時:21點——晚上22點59分
古代婚禮禮儀常識
舊時結(jié)婚儀禮,從古代“六禮”:一納采、二問名、三納吉、四納征、五請期、六迎親演變而來的。今天的婚禮形式上雖然有很多變化,但傳統(tǒng)“六禮”的主體內(nèi)容基本保存。在現(xiàn)今社會人們更加青睞于中式婚禮,將這些傳統(tǒng)禮儀穿插在自己的結(jié)婚慶典更加凸顯自己的個性特征及品味風(fēng)格。下面就將介紹一些古代的婚嫁知識。
1、 納采
那才是婚禮的第一階段,有初步達成協(xié)議、交納定金之意。其程序是:男方家請媒人到女方家提親,如女家不拒絕,則備少量財禮正式求婚,財力中應(yīng)有大雁,即《儀禮》中所謂“昏禮下達,納彩用雁”。故納彩稱“奠雁”禮。
2、問名
男方家托媒人再到女方家問清女方家姓名、出生年、月、日、時準(zhǔn)備和婚的儀式,民間俗稱為“下帖”。問明禮由問生辰八字發(fā)展到后來問生母的身份、門第的職位的高低、財產(chǎn)、容貌健康等方面。問名禮實際涉及兩個問題,一是占卜男女雙方的生辰八字的命相、陰陽,一是社會地位和財產(chǎn)。
3、納吉
納吉是把問名后占卜和婚的好結(jié)果通知女方家的儀式,現(xiàn)在多稱訂婚。問名后,男方家將女方生辰八字和兒子的生辰八字開列,請巫卜“算命”,問兇吉禍福(俗稱“合八字”)同時男方家還的再備禮物到女方家決定婚約。舊式婚禮多用戒指、首飾、彩綢、禮餅、香燭、豬羊等。民間又將此儀式稱為“小聘”、“訂聘”。
4、納征
男女上方父母邀集部分親友訂立婚約儀式,由男方向女家交納聘財,婚約至此成立。這是六禮中最主要程序之一。這是所送聘禮多為錢財布帛之類,而且禮品多取吉祥如意的含義,數(shù)目取雙忌單,這時夫妻關(guān)系既定。
5、請期
男方家向女方家商定結(jié)婚日期的儀式。納征后,男方與女方家協(xié)商晚婚的日期,如女方家推辭由男方家決定,民間俗稱“提日子”、“送日子”。古代選擇日期多請算命先生確定所謂“黃道吉日”而且多以逢雙的日子為主?,F(xiàn)代這一習(xí)俗雖然保存,但在選擇時多以有紀(jì)念意義的日子為主。這一階段到親迎儀式時,女方家要準(zhǔn)備嫁妝,而嫁妝多是成雙成套的被褥、衣服、櫥柜、盆桶等。
6、親迎
新婿前往女方家迎娶新娘的儀式,到商定迎親之日新婿帶著迎親隊伍到女家迎娶新娘,迎歸后,新婚夫妻再舉行拜堂儀式,即傳統(tǒng)“三拜”儀式。隨后舉辦宴席,宴請賓客,宴席結(jié)束還有熱鬧非凡的“鬧洞房”活動。至此女方才入夫家,成為丈夫宗族的正式成員。
古人的傳統(tǒng)日常禮儀
1、行走之禮——在行走過程中同樣注意人際關(guān)系的處理,因此有行走的禮節(jié)。
古代常行“趨禮”,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過時,一定要低頭彎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對尊者表示禮敬。
2、見面之禮——人們?nèi)粘R娒婕纫獞B(tài)度熱情,也要彬彬有禮。
拱手禮是最普通的見面禮儀,方式是雙手合抱(一般是右手握拳在內(nèi),左手加于右手之上)舉至胸前,立而不俯,表示一般性的客套。
身份高的人對身份低人的回禮也常行作揖禮。傳統(tǒng)社會對至尊者還有跪拜禮,即雙膝著地,頭手有節(jié)奏觸地叩拜,即所謂叩首。在當(dāng)今社會人們相見時,一般習(xí)用西方社會傳入的握手禮。
3、入坐之禮——傳統(tǒng)社會禮儀秩序井然,坐席亦有主次尊卑之分,尊者上坐,卑者末坐。
如果自己不能把握坐何種席次,最好的辦法是聽從主人安排。室內(nèi)座次以東向為尊,即貴客坐西席上,主人一般在東席上作陪。年長者可安排在南向的位置,即北席。
陪酒的晚輩一般在北向的位置,即南席。入坐的規(guī)矩是,飲食時人體盡量靠近食案,非飲食時,身體盡量靠后,所謂“虛坐盡后”。
4、飲食之禮——飲食禮儀在中國文化中占有極重要的位置,在先秦人們以“以饗燕之禮親四方賓客”,后代聚餐會飲也常常是一幕幕禮儀活劇。
迎賓的宴飲稱為“接風(fēng)”、“洗塵”,送客的宴席稱為“餞行”。宴飲之禮無論迎送都離不開酒品,“無酒不成禮儀”。宴席上飲酒有許多禮節(jié),客人需待主人舉杯勸飲之后,方可飲用。所謂:“與人同飲,莫先起觴”。
5、拜賀慶吊之禮——中國自古是一個人情社會,人們相互關(guān)懷、相互體恤,在拜賀慶吊中有許多儀禮俗規(guī)。
拜賀禮一般行于節(jié)慶期間,是晚輩或低級地位的人向尊長的禮敬,同輩之間也有相互的拜賀。如古代元旦官員朝賀,民間新年拜年之禮。行拜賀禮時,不僅態(tài)度恭敬,口誦賀詞,俯首叩拜,同時也得有賀禮奉上。慶吊之禮,主要行于人生大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