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辯論的技巧方法
談判可以說是交流溝通中最難的形式,不僅需要靈活的技巧,雄辯的思維,真誠的態(tài)度,更重要的是在進退中達到想要的目的,那么一個不善交際的人應該需要掌握哪些技巧呢?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內容,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迂回進攻的論辯技巧
1.“反面分析”之路
“樹立‘道德標桿’的社會價值大(小)”的辯論賽中,正方觀點是鼓勵“道德標桿”,其對社會作用巨大;可反方認為它的價值并非想象那樣大,反方觀點顯得有些不利。
正方進攻:“如今媒體經(jīng)常報道社會道德感降低,樹立‘道德標桿’不正好契合現(xiàn)實?”
反方:“契合現(xiàn)實?對方不過是‘想當然’而已。道德低下是一種社會‘疾病’,但不能拿過來一個藥就說‘救命仙丹’吧?我們看看現(xiàn)實中所樹立的‘道德標桿’都是怎樣的。14歲的女孩胡林家欣替患病的母親掃馬路;退休的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局局長胡丙申,10年里替在任時擔保的企業(yè)還債69萬元;南京一位理發(fā)店主在身患癌癥后主動退錢給顧客。這些人身上的美德固然可敬,但《道德經(jīng)》中有言,‘家不合,出孝慈;國將喪,出忠良’,他們的出現(xiàn),也有另一種隱憂:一是胡林家欣還未成年啊,為何單位冷血地不為她母親調換崗位?胡丙申擔保的企業(yè)都沒有償還能力,事前是如何審核的?還有南京店主,他所做的分明就是履行自己的義務。之所以他們成為標桿,是因為我們的不作為,長此以往,倘若有一天我們都不說真話,那么說真話也會成為一項‘道德標桿’,但這樣的道德標桿有何意義呢?不過紀念我們已經(jīng)失去的基本素養(yǎng),這樣標桿還是越少越好!”
事物都有正反兩面,反方如果和正方做正面分析的爭論恐怕取勝空間極小,迂回到反面分析進攻卻成為一條捷徑。反方首先反駁對手論點是建立在自己“想當然”基礎上的,然后從反面揭示現(xiàn)實的“道德標桿”并沒有標桿意義,反而是沒落的表現(xiàn)。反方論述正好擊中對手所未料,力挽勝局。
2.“糾正邏輯”之路
一場“公務接待能否定為腐敗新平臺”的辯論如期舉行,正方認為公務接待已經(jīng)成為腐敗的新平臺;而反方則認為公務接待與腐敗聯(lián)系尚牽強,雙方僵持不下。
反方:“公務接待是不可缺少的工作需要,而且它并不意味腐敗,廣東百順鎮(zhèn)就用自釀米酒代替了市面上購買酒水,節(jié)約了公務成本?!?/p>
正方反擊:“對方的邏輯亂了?公務接待是工作需要不假,可這就意味著它不會成為腐敗的平臺了嗎?二者根本不存在必然關系。這是其一,對方邏輯混淆還有一點,政府自釀米酒比市場上買酒水便宜,既滿足公款吃喝的需要,又節(jié)省了公務接待的費用??伤麄?yōu)槭裁匆@么做?面對有時一天五六撥的公務接待,財政受不了,可受不了又不得不受,于是只好自釀米酒來進行公務接待。用一個荒誕的事兒,去解決一個不合理的事兒。鎮(zhèn)政府可以自釀米酒來廉政建設,那么,為減少公務接待的其他支出,政府豈不是要自己養(yǎng)豬種菜?現(xiàn)實中還有反腐時不采取官員財產(chǎn)公示,而是依靠‘小三反腐’,這些跟釀酒省錢應對公務接待在邏輯上異曲同工。就像一個孩子患麻痹,不去治病而教孩子如何爬著走才快,這是多么畸形的邏輯?!?/p>
反方所論無非是想證明公務接待費用可以減少。正方并不耗時與其爭論是否節(jié)約成本,迂回從反方邏輯關系入手。邏輯如同反方進攻的陣型,論據(jù)不過是彈藥,“彈藥”之爭辛苦效微,而破壞陣型則立竿見影。正方力駁對手畸形邏輯是“用荒唐來掩蓋不合理”,頻繁公務接待本就不合理,又加之現(xiàn)實舉例,反擊力度極大。反方陣型已破,攻擊力也不復存在。
3.“轉移重心”之路
居民收入問題始終是社會熱點,一場“民眾對收入分化嚴重的關注是否過于緊張”在某大學舉行。正方覺得當下居民收入分化被草木皆兵;而反方覺得分化嚴重的情況必須重視起來。
正方描述:“我們從計劃經(jīng)濟轉向市場經(jīng)濟,從封閉轉向開放。中國這么復雜的轉型,這么迅速的轉變,在現(xiàn)在這個階段,出現(xiàn)收入分化可以說是難免的?!?/p>
反方反擊:“當前有一種現(xiàn)象,總將出現(xiàn)的問題歸結于特殊階段,諸如食品安全是發(fā)展中的階段性問題,發(fā)展中的階段性問題,社會分化是發(fā)展中的階段性問題,等等。似乎只要過了這階段,問題就可以自然而然解決了。如果一輛車在這一段路扎壞車胎,下一段路是否會自己彌合?現(xiàn)在有一種態(tài)度是,借口特殊階段,以此規(guī)避社會約束,鉆發(fā)展的空子,使得不該出現(xiàn)的問題都出現(xiàn)了。可一旦出現(xiàn)問題受到社會非議和批評時,特殊階段成了一張推卸社會責任的擋箭牌,成了一塊掩蓋社會良知的遮羞布。收入分化確實是在這個發(fā)展階段中出現(xiàn),但不去重視下一段路上可能‘翻車’,民眾關注自身安危怎么是過于緊張呢?”
正方的攻擊意圖是想集中火力做現(xiàn)階段所處復雜環(huán)境的辯論。反方如果正面迎敵,必陷復雜階段特征之爭,難以自拔。巧在反方迂回地轉移了辯論重心,攻擊對手有意渲染收入分化問題的階段特征這個細節(jié),并舉例證明對手的“階段論”不合情理。捕捉到這個重心可重新主動引導辯論思路,贏取空間。此法在論辯中己方在辯駁話題略顯被動時非常有效。
論辯中的迂回,并非“繞遠”,而是用智慧去擇取攻擊捷徑,體現(xiàn)的是靈活機動的“巧”勁。它可以說是論辯場中的一種“輕戰(zhàn)略”,一旦話題將顯僵持,通過這種技巧往往會在數(shù)語間即可蕩開一筆,避重就輕地將對手挫敗。
謬反駁的論辯技巧
一、從對方論點推出與其沖突的論點
臺灣塑化劑食品安全事件牽涉近200家廠商,其中有一個廠長由于在食品中違法大量添加塑化劑而被起訴。在庭審的時候,出現(xiàn)了戲劇性的一幕。被告方律師突然宣稱,被告患有妄想癥,他所說的話全部是假的,包括他在警察局的供詞。被告方律師的用意是顯而易見的,他想推翻被告的全部供詞以為之脫罪。控方律師迅速將目光轉向犯罪嫌疑人,厲聲問道:“你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是假的嗎?”犯罪嫌疑人愣了一下,然后慌忙點了點頭說:“是的?!笨胤铰蓭熇湫σ宦?,說:“既然你說的每一句話都是假的,那么你剛才點頭承認自己‘說的每句話都是假的’,這也應該是假的。你究竟是要大家相信你得了妄想癥還是沒有得妄想癥?”犯罪嫌疑人不知所措地低下了頭。
控方律師根據(jù)犯罪嫌疑人的話語,推出的新的論點——“我說的每一句話都是假的”也是假的,這與犯罪嫌疑人的論點“我說的每一句話都是假的”是相沖突的,這就徹底揭露了對方辯詞的荒謬性,從而杜絕了對方無稽無聊的狡辯以及由此可能產(chǎn)生的復雜司法程序。從對方論點推出與其相沖突的新論點,能有力地駁斥敵論,讓對方毫無還手之力。在辯論中,如能巧妙運用此法,能在極短時間里充分暴露出原論題的可笑、荒唐。
二、從對方論點推出兩個矛盾的論點
亞里士多德曾提出這樣一個理論——落體速度與重量成正比。后來伽利略登上比薩斜塔,當場做了著名的斜塔落體實驗,證明了輕重物體的自由下落速度是相同的。其實在這之前,伽利略就發(fā)現(xiàn)了亞里士多德理論存在邏輯缺陷,他曾在公開場合反駁道:“現(xiàn)假設有兩個鐵球,一個是一磅,另一個是五磅,按照亞里士多德的說法,一磅鐵球下落速度應當慢于五磅鐵球,如果我們將兩個鐵球綁在一起,一磅鐵球會牽制五磅鐵球的下落速度,那么它們總體的下落速度一定小于五磅鐵球的下落速度。但我們從另一個角度分析,會得出截然相反的結論,當把兩球綁在一起,總重量一定大于五磅,按照落體速度與重量成正比的觀點,兩球綁在一起的下落速度一定快于五磅鐵球的下落速度?!?/p>
伽利略根據(jù)亞里士多德的理論推出了兩個自相矛盾的命題:“綁在一起的兩個鐵球的下落速度既小于重球,又大于重球”,這就一針見血地擊中了對方的要害,輕松證明對方理論是錯誤的。歸謬法是一種強有力的反駁方法,它被人們稱為是論辯中的“顯微鏡”與“放大鏡”,在論辯中借助于歸謬法這一顯微鏡與放大鏡,能使對方的謬誤暴露無遺。
三、由對方論點推出虛假荒謬的論點
在一次關于“誠信重要還是金錢重要”的辯論會上,反方提出這樣的觀點:現(xiàn)在是金錢社會,還不是誠信社會,因此選擇金錢而不選擇誠信是正確的;他們還振振有辭地予以證明:有了金錢就可以買到一切,包括在銀行買到信用度很高的金卡,而沒有錢的人,銀行是不會給予任何信任的。就此,正方進行了這樣的駁斥:“既然在金錢社會選擇金錢不會錯,那么小偷的行為就應當?shù)玫教岢?,因為小偷偷了錢就可以到銀行買到誠信,偷的錢越多,他就可以成為一個誠信度越來越高的人了?!?/p>
反方辯友的論點是明顯站不腳的,但正方辯友并沒有直接反駁對方的荒謬,也沒有正面論證“誠信”的重要性,而是假設對方的觀點正確,從而推導出“小偷的行為是值得倡導的”這樣一個荒謬絕倫的結論,從而反推出對方論點的荒唐無稽。對于一些明顯謬誤、但又容易糾纏不休的論點,我們不妨采用歸謬法予以反駁,這種論證方法和潑辣、犀利的語言相配合,常常能產(chǎn)生辛辣、有力而富有于幽默感的表達效果。
歸謬法是一種殺傷力巨大的論辯武器,如果我們能不斷發(fā)掘其在辯論中的功能和作用,它一定能在唇槍舌劍的戰(zhàn)場上,為我們提供更多克敵的利器。
辯論的技巧方法
日常論辯要軟化對立,所以不講究論辯賽的“守住底線”。打個比方,論辯賽雙方是兩塊拒絕融化的冰(誰融化誰輸);而日常論辯的雙方則是兩團燃燒的火(真理之火),湊在一起火焰才旺。為了軟化對立,日常論辯要求適時變化自己的觀點,以與對方取得一致。以下是兩種較好的作法。
1.把自己的觀點歸結到對方的觀點中去,讓雙方的立場都得到改造。
例如:某公司市場部經(jīng)理與開發(fā)部經(jīng)理為一種新產(chǎn)品的開發(fā)論辯起來。市場部經(jīng)理認為:在開發(fā)一種新產(chǎn)品之前,應先作詳細的市場調查,看看消費者有無這種需求。開發(fā)部經(jīng)理則認為:新產(chǎn)品的開發(fā)必須保密,讓顧客和同業(yè)競爭對手都感到神秘才好,兩人論辯了一會兒,都感到自己的立場有問題。市場部經(jīng)理主動提出:開發(fā)部經(jīng)理的主張是正確的,但開發(fā)之前最好進行一次一般性的市場調研。市場部經(jīng)理把自己的立場從詳細的市場調查調整為一般性的市場調研,以此來符合對方的觀點(要保密),從而軟化了對立。
2.把對方的觀點歸結到自己的觀點中來,以引導對方。
例如:目前在校生近視眼發(fā)病率很高,醫(yī)生A認為主要是個衛(wèi)生問題,是用眼不衛(wèi)生引起的。醫(yī)生B則認為主要是個教育問題。A:“近視眼大多是由看書時間過長??磿藙莶徽_等用眼不衛(wèi)生引起的,自然是個衛(wèi)生問題?!盉:“你想過沒有,如果學生壓力不重,學生會長時間看書嗎?”A:“也會呀,他們也許會長時間看課外書?!盉:“既然這樣,學校又為什么不加強用眼衛(wèi)生教育呢?”A:“可能教育了沒起作用嘛?!盉:“教育居然不起作用,這難道還不是一個教育問題嗎?”在這場論辯里,醫(yī)生B巧妙地把A的觀點引入自己的觀點之中:即便是個衛(wèi)生問題,也首先是一個衛(wèi)生教育問題,從而還是一個教育問題。
關于辯論的技巧方法相關文章:
★ 辯論技巧大全
★ 演講者的表演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