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物理做功快慢教學設計
八年級物理做功快慢教學設計5篇
物理是極具現(xiàn)實意義的一門科目,如何做好物理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八年級物理做功快慢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八年級物理做功快慢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功率。能說出功率的物理意義,并能寫出功率的定義式及其單位。
2.能結合生活中的實例說明功率的含義。
3.能應用功率的定義式進行簡單的計算,并能利用功率的概念設計測量生活中功率的大小。
(二)過程與方法
1.經(jīng)歷探究人體的輸出功率的過程,進一步熟悉科學探究的基本步驟。
2.通過資料認識常見運動物體的功率大小,了解功率在實際應用的重要價值。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測量活動的組織安排,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協(xié)作能力。
2.進一步形成樂于探究自然現(xiàn)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的習慣,增強將科學技術應用于日常生活、社會實踐的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本節(jié)在學習機械功之后,從做功快慢的角度認識功這個物理量。功率在實際生活中具有重要意義,也是后續(xù)學習電功率等知識的基礎。
教科書通過對生活、生產(chǎn)實例的分析,采用比值定義的方法引入功率的概念。要求學生明確功率的物理意義,能進行簡單的計算,并能利用功率的概念測量生活中功率的大小。對功率概念的認識是本節(jié)教學的重點。功率與功的關系和物體運動速度與距離的關系相似,學生在學習速度概念的基礎上容易進行知識的正遷移,所以,可以結合實例采用類比的方法引入功率的概念。這樣既有利于學生認識與記憶,也可以滲透科學方法教育。
教學重點:功率的概念和利用公式的計算。
教學難點:對功率意義的理解。
三、教學策略
與速度、密度和壓強的定義方法相同,功率也是采用比值法定義的物理量。教學中通過人上樓的實例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思考做相同的功,用時不同,引出做功快慢的問題,為功率概念的提出做鋪墊。類比速度是表征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做功的快慢取決于相同時間內(nèi)做功的多少,因此新概念的引入需要用功與做功所用時間的比來完成,它的大小為單位時間,內(nèi)所做的功。
四、教學資源準備
多媒體課件、磅秤、秒表、刻度尺等。
五、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設計意圖 |
導入新課(5分鐘) | 問題:小明的教室在五樓,通常上樓需要1.5min,一次他跑步上樓只用了40s,請問:(1)小明在兩種情況下,做的功是否相同? (2)你認為這兩種上樓做功方法,從物理的角度思考有什么不同? 人們在生產(chǎn)、生活和工作中使用了大量的機械來做功,這與人力直接做功或畜力做功,在完成的快慢方面有何不同?請舉例說明。 為了描述做功的快慢,需要引進一個新的物理量──功率。 | 學生思考并回答。 學生所舉事例可能有: 人上高樓(如16層樓)時,乘電梯比走路要快得多;拖拉機耕地比牛耕地要快得多;挖土機與人,要完成相同的挖土任務,人花的時間要長得多;從水井里提水,使用抽水機比人工要快得多。 | 從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引入新課,增強了生活與物理的聯(lián)系。 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 |
新課教學(30分鐘) | 一、功率概念的引入 回憶以前我們是如何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啟發(fā)同學們思考如何比較做功的快慢。 用速度可以表示物體運動快慢來類比,講述功率的定義: 功與做功所用時間的比值叫做功率,功率在數(shù)值上等于單位時間內(nèi)做的功。 公式:功率=功/時間 如果用W表示功,t表示時間,P表示功率,則可以把上式寫成P=W/t(板書) 思考:類比速度的單位,功率的單位應該是什么? J/s有一個專門的名稱叫瓦特,簡稱瓦,用字母w表示,是為了紀念英國的物理學家瓦特而用他的名字命名的。 1W=1J/s 在工程技術中,功率常用的單位還有:千瓦(kW)、兆瓦(MW),它們與瓦之間的換算關系是什么? 換算關系:1kW=103W 1MW=106W 練習:結合速度的定義、計算和單位,完成下列表格 物理量速度功率物理意義表示物體運動快慢 定義單位時間內(nèi)運動的路程 計算公式 單位m/s km/h 介紹一些常見物體的功率,記住人平時騎自行車的功率約為60~80W。 例題:下列關于功率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物體做功越多,功率越大 B.物體做功時間越短,功率越大 C.物體做功越快,功率越大 D.物體做功時間越長,功率越大 | 速度單位是距離單位與時間單位復合而成的,是m/s。功率的單位應該是功的單位與時間單位復合而成的,應該是J/s。 學生積極思考,完成表格。 通過分析讓學生明白,功和功率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功率是單位時間內(nèi)做的功,物體做的功多,但做功用的時間較長,功率不一定大,A錯。物體做功時間短,但做的功太小,功率也不一定大,B錯。物體做功越快,其含義是做相等的功用的時間短,或相等時間內(nèi)做的功多,所以功率越大,C正確。物體做功時間長,而做的功如果太少,功率反而越小。 | 運用類比,從科學方法角度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使學生對類比法和比值定義法有更深刻的認識,為今后研究類似問題提供方法上的幫助。 讓學生區(qū)別做功快慢與做功多少,明白功和功率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
二、功率的測量 上課鈴響了,你和你的同伴都從一樓爬到了四樓,你們倆的功率誰的大?如何測量你們爬樓的功率? 思考:(1)需要測量哪些物理量,才能測出人的功率?(在學校里,人爬樓的高度通??梢岳靡浑A臺階的高度×臺階數(shù)進行測量)。 (2)所需要的測量工具是什么? (3)計算功率的表達式是怎樣的? (4)設計出記錄表格 實驗次數(shù)重力G/N臺階數(shù)n一級臺階高度h/m時間t/s功率P/W1 2 與同學合作,測量在不同情況下人的功率。 想一想:還有哪些簡便的方法可以測出人的功率?(如跳繩、俯臥撐等)。 指導學生推導計算功率的另一公式: 由 和 可得 指出 對解決車、船的速度、功率、牽引力的問題較為方便。 計算時注意“F”的單位是N,“v”的單位是m/s,此時“P”的單位才是W。 公式 說明,當發(fā)動機的功率一定時,牽引力與運動速度成反比。當需要較大的牽引力時,要減小其行進的速度。汽車爬坡時,司機采取的換擋減速的辦法,以獲得較大的牽引力。 例題:一輛小轎車以10m/s的速度勻速通過一隧道,若該小轎車發(fā)動機的牽引力為6000N,求:(1)小轎車發(fā)動機的功率為多少? (2)5秒內(nèi)發(fā)動機所做的功為多少? 練習:一輛功率為45kW的汽車,以72km/h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勻速行駛30km,求汽車受到的阻力 | 學生思考、討論,明確需要測量人的重力或質(zhì)量G、一級臺階的高度h、跳過的臺階數(shù)n、所用的時間t。需要的測量工具是磅秤、秒表、刻度尺。計算功率的表達式是 。 根據(jù)自己的設計進行實驗,并將數(shù)據(jù)記錄于表格中。 學生聽講并練習。 | 通過估測人體登樓的功率的活動,讓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的同時激發(fā)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在解決問題的探究過程中獲得成功的喜悅。 會用公式 解決簡單的問題。 | |
課堂小結(5分鐘) | 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有哪些收獲?在實驗探究中又存在哪些問題?還有什么想探究的問題? | 學生可以個別回答,或相互交流,在交流的基礎上進行學習小結。 | 促進知識的鞏固掌握。提升學生的交流表達能力。 |
八年級物理做功快慢教學設計2
功率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功率的概念。
(2)結合實例理解功率的概念。了解功率在實際中的應用。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和聯(lián)系生活實際了解功率的物理意義。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欲,樂于探索自然現(xiàn)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有將科學技術應用于日常生活、社會實踐的意識。 ●教學重點:理解做功率的物理意義;能用公式P=W/t解答相關的問題。
●教學難點:理解功率實際上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什么是功?功的兩個必要因素是什么?
2、功的計算公式是什么?功的單位?
二、引入:在建筑工地,利用機械或人工將同一大堆磚從地上搬到五樓,你會選用什么方法?請說說你的看法.
思考:甲乙兩同學分別將12塊磚搬到二樓 ,是否做功?做多少功?誰做功快?
帶領學生歸納比較做功快慢的兩種方法: a.做同樣的功,比較做功時間的長短;
1 b.在相同的時間內(nèi)比較做功的多少。
如果做的功不同,時間也不相同,又怎樣來比較做功的快慢呢? 和學生一起回憶速度的定義并引入功率的概念。
三、新課教學:
(一)、功率:單位時間內(nèi)做做的功叫做功率,它是用來表示物體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功率公式:p?wt P-功率-瓦特(W);W-功-焦耳(J);t-時間-秒(s)。
1W=1J/s,1KW=1000W。
(二)、舉例說明功率的物理意義: 1.運動員的功率70W表示什么意思? 功率70W表示運動員在1s內(nèi)做了70J的功.
2.功率70W和450W功率哪個大?做功哪個快?為什么? (450W=450J/s,70W=70J/s) 450W比70W功率大,做功快. 3.一些物體的功率。
四、例題講解
例1.建筑工地上,水泥板質(zhì)量為0.7t,起重機在15s內(nèi)把它提升到4m的高度,起重機提升重物的功率是多少?(g=10N/kg) 例2.一架起重機在5分鐘內(nèi)把60000牛的中午勻速舉高25米,它的功率是多少瓦?
五、設計實驗測功率
小麗和爺爺想比一比誰上樓的功率大。需要測量哪些物理量?需
2 要用到哪些測量工具?試些出功率的表達式。
六、小結:
1、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功率的概念
3、功率的公式
4、功率的單位
七、課堂練習: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做功越多,則功率越大 B、做功的時間越短,則功率越大 C、功率越大,表示做功越快 D、功率小,做功一定少
2、某同學爬樓的功率是150W,表示該同學( ) A、每秒做功150W B、能做150J的功 C、1s的功率為150W D、1s內(nèi)能做150J的功
3、起重機將104N的重物勻速提高了8m,用了40s,求:(1)起重機做的功。 (2)起重機的功率。
八、作業(yè)
八年級物理做功快慢教學設計3
一教材分析
本節(jié)在學習機械功之后,從做功快慢的角度認識功這個物理量。功率在實際生活中具有重要意義,也是后續(xù)學習電功率等知識的基礎。
教科書通過對生活、生產(chǎn)實例的分析,采用比值定義的方法引入功率的概念。要求學生明確功率的物理意義,能進行簡單的計算,并能利用功率的概念測量生活中功率的大小。對功率概念的認識是本節(jié)教學的重點。功率與功的關系和物體運動速度與距離的關系相似,學生在學習速度概念的基礎上容易進行知識的正遷移,所以,可以結合實例采用類比的方法引入功率的概念。這樣既有利于學生認識與記憶,也可以滲透科學方法教育。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功率。能說出功率的物理意義,并能寫出功率的定義式
及其單位。
2.能結合生活中的實例說明功率的含義。
3.能應用功率的定義式進行簡單的計算,并能利用功率的概念設計測量生活中功率的大小。
(二)過程與方法
1.經(jīng)歷探究人體的輸出功率的過程,進一步熟悉科學探究的基本步驟。
2.通過資料認識常見運動物體的功率大小,了解功率在實際應用的重要價值。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測量活動的組織安排,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協(xié)作能力。
2.進一步形成樂于探究自然現(xiàn)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的習慣,增強將科學技術應用于日常生活、社會實踐的意識。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功率的概念和利用公式的計算。 教學難點:對功率意義的理解。 四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力學里的功包括兩個必要的因素是什么?
2、計算功的公式和國際單位制中功的單位是什么
二、引入:我們怎樣比較做功的快慢,做功不但有一個多少的問題,還有一個做功快慢的問題。如體重相同的甲、乙兩同學,甲慢慢從一樓走到五樓,乙快速從一樓跑到五樓,盡管兩人做的功一樣多,但甲需較長時間,做功慢;乙需時間較短,做功快。比較做功快慢就像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一樣,可以采用: a.做同樣的功,比較做功時間的長短;b.在相同的時間內(nèi)比較做功的多少。 物理學上常采用b情況,一般都取“單位時間”。就是指單位時間里完成的功叫功率。很顯然功率是表示物體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三、新課教學:閱讀課本111頁,鉤出重點知識,在不懂之處打上問號。 功率:單位時間內(nèi)做做的功叫做功率,它是用來表示物體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功率公式:p?wt P-功率-瓦特(W);W-功-焦耳(J);t-時間-秒(s)。 1W=1J/s,1KW=103W。 舉例說明瓦特的物理意義。 機械效率和功率的區(qū)別:功率和機械效率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即單位時間內(nèi)完成的功;機械效率表示機械做功的效率,即所做的總功中有多大比例的有用功。
四、例題講解
例1.建筑工地上,水泥板質(zhì)量是1t,起重機在20s內(nèi)勻速把它提升到5m的高度,起重機提升重物的功率是多少W?合多少KW?(g=10N/kg) 例2.起重機以0.1m/s的速度將重400N的重物勻速提高5m,起重機做功多少J?,它的功率是多少W?合________KW.
五、課堂練習(測) (每題10分,共100分) 1.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機械做的功越多,它的功率一定大
B、機械做功時間短,它的功率一定大 C、機械做功越快,它的功率就越大
D、做相同的功,機械用的時間長,它的功率大
2.下列都是功率的單位的是(
) A、W、J/s
B、KW、Pa
C、W、N/m
D、N/m
2、N·m 3.某機械在2min內(nèi)把600N的物體勻速提升4m,這個機械的功率為(
) A、2400W
B、1200W
C、20W
D、50W 4.10kw的機器正常工作時,每分鐘做的功是(
) A、10J
B、2.4×107J
C、6×105J
D、104J 5.一臺機器的功率是750W,它表示的意思是(
) A、這臺機器1min做功是750W
B、這臺機器1min做的功是750J C、這臺機器1s做的功是750J
D、這臺機器1s做的功是750W
6.甲乙兩臺機器,功率之比為2:3,工作時間之比為1:3,則它們所做的功之比為(
) A、2:9
B、2:1
C、3:2
D、3:1
六、作業(yè)、動手動腦學物理:
1、3。
七、教學反思:
八年級物理做功快慢教學設計4
授課教師:吳 克 衛(wèi) 單 位: 韓廟初中 時 間:2009年2月19日 篇3:《功率》教學設計
班 姓 學
級: 09級應用電子技術教育 名: 馬光輝 號: 40906281 《功率》教學設計
《功率》教學設計
【課題】功率
【教材】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物理》2 【課標分析】
《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共同必修模塊“物理2”中涉及本節(jié)的內(nèi)容標準是“理解功率,關心生產(chǎn)和生活中常見機械功率的大小及其意義”。要求學生理解功率的概念,會進行功率的計算;會分析汽車發(fā)動機功率一定時,牽引力和速度的關系;嘗試自己設計實驗,測量人在某種運動中的功率。由于功率在生活、生產(chǎn)中應用很廣,教學中可充分利用這一優(yōu)勢,使抽象的物理概念變得富有實際意義。發(fā)展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教材分析】
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功率”這一節(jié)位置在“功”和“重力勢能”之間。接上“功”的內(nèi)容,對物體做功拓寬理解。后面的內(nèi)容是功與能之間的期初銜接部分?!肮β省钡膬?nèi)容貫穿以后的整個物理學。
本節(jié)內(nèi)容風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功率。學生要弄懂功率的概念和定義式,還有功率的單位。第二部分,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學生結合實際情況可以正確理解和判斷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第三部分,功率與速度。根據(jù)公式推導,得到p=w/t=fv。讓學生理解功率與速度的關系。 【學生分析】
學生掌握了功的知識,并且學過速度,知道速率的定義。所以對功率的概念較容易理解。但對功率與速度的關系和解決實際問題上會有不少問題。
所以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進行針對性輔導,對與實際問題盡量分析透徹,讓學生易于理解。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理解功率的定義及額定功率與實際功率的定義2.用。
二、過程與方法 1. 2.
通常指平均功率,
為瞬時功率;
,
的運
,分析汽車的啟動,注意知識的遷移。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感知功率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提高學習物理科學的價值觀。 【重、難點分析】 1.重點:教學重點是理解功率的概念;功率的物理意義是本節(jié)的重點內(nèi)容,如果學生能懂得做功快慢表示的是能量轉化的快慢,自然就能感悟出功率實際上是描述能量轉化快慢的物理量。 2.難點:理解功率與力、速度的關系,瞬時功率和平均功率的計算。瞬時功率的概念學生較難理解,這是難點。學生往往認為,在某瞬時物體沒有位移就沒有做功問題,更談不上功率了。如果學生沒有認識到功率是描述能量轉化快慢的物理量,這個難點就不易突破,因此,在前面講清楚功率的物理意義很有必要,它是理解瞬時功率概念和物理意義的基礎。 【教學方法】
本節(jié)課的教學立足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通過學習物理研究方法,讓學生學會思考問題。在建立“功率”概念中,讓學生體會用比值方法來建立一個新概念。通過汽車起動過程的分析,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引導學生認識物理與社會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綜合運用動力學知識和功率概念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學生設計測量人的做功功率的實驗,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培養(yǎng)學生運用科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學習方法】教師指導下的理解與結合實際學習。 【課時安排】2課時 7.3 功率
一、功率
1.定義:力在單位時間內(nèi)所做的功. 2.定義式:p=w/t。 3.單位:w 1mw=1000kw 1kw=1000w.
二、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 1.額定功率:正常條件下可以長時間工作的功率. 2.實際功率:機車實際輸出的功率.
三、功率與速度 p=fv
四、平均功率:p=w/t 瞬時功率:p=fv 【教學反思】篇4:功和功率的教學設計
高中物理教學設計 《功和功率》
物理教研室:尚亞軍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力和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位移是做功兩個不可缺少折因素,知道功的計算公式w=fscosα,會用這個公式進行計算恒力做功。會用動能定理求變力做功。
2、理解正功和負功的概念,掌握力對物體做正功還是做負功的幾種方法,知道幾個力對物體所做的總功等于這幾個力的合力對物體所做的總功。
3、理解功率的概念,知道如何求平均功率和瞬時功率,會求平均功率和瞬時功率。
4、掌握汽車的兩種起動問題,以恒定功率啟動和以恒定牽引力啟動。
5、會用函數(shù)關系分析圖像問題。
二、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理解能力和縝密的邏輯思維能力,及運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
三、德育目標
讓學生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欲,樂于探索自然現(xiàn)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有將科學技術應用于日常生活、社會實踐的意識。 【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 解決物理問題有兩條思路,牛頓運動定律和功能關系。 功的講解應從做功的兩個要素和能量轉化的角度入手,讓學生理解做功是能量轉化的過程,功是能量轉化的量度,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轉換。學生雖然在二年級學過功和功率,但沒有把知識整合成串,尤其是從能量這條思路解題,學生還沒有養(yǎng)成好習慣。本節(jié)課要讓學生認識到用能量觀點解題的優(yōu)越性。
【教法建議】
可以讓學生先預習本節(jié)內(nèi)容,并填寫相關填空題(讓學生對本節(jié)內(nèi)容有一個大致的了解。然后教師對本節(jié)的概念進行逐一講解,以講解例題的形式來幫助學生認識本節(jié)的內(nèi)容。然后小節(jié)。最后學生演板練習本節(jié)課習題,通過練習發(fā)現(xiàn)本節(jié)課學生還存在的問題。通過課堂提問提高學生聽課的注意力和發(fā)現(xiàn)學生存在的問題。
【教學重點】
功的計算方法及正功負功的物理意義和功能關系。 【教學難點】 機車啟動的兩種方法和功能關系 【教學過程】
一、預習課本及練習冊并填寫相關填空題。
二、新課教學
1、功 (1)功的計算公式w=fscosα,做功的兩個要素是力和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發(fā)生的位移。
【例1】 質(zhì)量為m的物體靜止在傾角為θ的斜面上,用水平 推力f使斜面體向左水平勻速移動距離l,物體與斜面 始終保持相對靜止,如圖5-1-5所示.求: (1)m 所受各力對它做的功各是多少?
解析:(1)m受力方向及位移方向如右圖所示.因物體勻速 移動,則支持力fn=mgcos θ,靜摩擦力ff=mgsin θ,因 mg、fn、ff均為恒力,由w=flcos α可得重力做的功wg =0支持力做的功wfn=mgcos θ·l·sin θ=mgl·sin θcos θ靜摩擦力做的功wff=mgsin θ·l·cos(180°-θ)=-mgl·sin θcos θ
(通過此例題加深學生對功的公式的應用的認識,讓學生充分體會做功的兩個要
素力和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發(fā)生的位移。以及總功的求法有
1、先求合外力,然后
用功的公式求出總功。
2、先求出各力做的功,然后把各力做的功進行代數(shù)和。
3、利用動能定理。) (2)正功與負功根據(jù)w=flcos α可知:
和瞬時速度的夾角關系去判斷力做正功和負功,還可以利用功能關系去判斷,此處需要補充這些知識)思考討論,歸納得到,功的正負既不表示大小,也不表示方向,正功表示動力對物體做正功,讓物體的動能增加,負功表示阻力對物體做負功,讓物體的動能減少。
2、功率有平均功率和瞬時功率 ① p=w/t,p為平均功率 ②p=fvcos α(α為f與v的夾角) ,v是平均速度,則p為平均功率。v是瞬時速度,則p為瞬時速度).
【例2】如圖5-1-2所示,汽車在拱形橋上由a勻速率運動到b,以下說法正
確的是 ( ) 圖5-1-2 a.牽引力與克服摩擦力做的功相等 b.牽引力和重力做的總功大于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c.合外力對汽車不做功 d.重力做功的瞬時功率會變化
解析:牽引力和重力做的總功與摩擦力做的功的代數(shù)和為零,a、b錯誤;因汽車做勻速率運動,動能增量為零,故合外力對汽車不做功,c正確;重力做功
的瞬時功率等于重力與重力方向的分速度的乘積,故瞬時功率會變化,d正確。 (通過此例題的講解,讓學生認識到計算瞬時功率時一定要注意力和瞬時速度的夾角一定不能丟。此題還復習了功能關系,讓學生認識到用能量觀點去解題的優(yōu)越性,還讓學生學習了如何求變力做的功。)
3、機動車的兩種啟動方式:對機動車等交通工具,在啟動的時候,通常有兩種啟動方式,以恒定功率啟動和以恒定加速度啟動?,F(xiàn)在比較如下:
(說明:機車啟動的兩類問題是孤立的問題,和其他知識沒有太大的聯(lián)系,學生只要掌握了就可以在考試得到這類題的成績,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用圖像分析問題的能力。)
三、板書設計
(一)功
1、功的兩個要素:力和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
2、功的公式:w=fscosα
3、正功和負功:正功表示動力功,負功表示阻力功,功的正負既不表示大
小,又不表示方向。
(二)功率
1、定義:功與完成功所用的時間的比值
2、物理意義:描述力對物體做功的快慢
3、公式: p=w/t,p為平均功率 p=fvcos α(α為f與v的夾角) (v是平均速度,則p為平均功率。v是瞬時速度,則p為瞬時速度)。
(三)機動車兩種啟動方式
1、以恒定功率啟動:
2、以恒定加速度啟動:
四、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重在理解功的定義及正功和負功的定義。本節(jié)課學習的過程就提高了學生的理解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及用圖像解題的能力和總結歸類的能力。設計本節(jié)課的目的重在提高學生學習的能力和嘗試做事的態(tài)度,不怕失敗,只要努力去做,終究會成功。篇5:電功率教學設計
二、電功率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
l 知道電功率表示消耗電能快慢,知道電功率的單位是瓦。 2 會用功率的計算公式p=w/t進行簡單的計算。 3 會用功率的計算公式p=ui進行簡單的計算。
2、過程和方法
l 觀察體驗電能表盤轉動快慢跟用電器功率的關系。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l 培養(yǎng)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重、難點:
1、理解電功率的含義。
2、會用公式p=w/t p=ui進行簡單的計算。
教學器材:
電腦平臺、電能表
教學課時:3時(1電功率,2電功率的計算,3電功率的測量)
教學過程:
一、前提測評:
電能??
電能表??
電功??
二、導學達標:
引入課題:電能表有時轉的快?有時轉的慢?為什么?
各電器的“w”是什么意思?
進行新課:
1、電功率:表示電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學生討論:如何表示?)
教師:規(guī)定一時間,看誰做的功多!!!
(1)定義:用電器電功率的大小等于它在1s內(nèi)所消
耗的電能。
即 電功率=功/時間 p=w/t 或 w=pt (2)單位:w――電流做的功――焦耳(j) t――時間――秒(s) p――功率――瓦特(w)
1w=1j/s 1kw=1000w (3)、功率的應用、常見電器的功率
例:電視機的功率p=200w=kw 例:我們說洗衣機的功率是500w,其含義是
例:課本34頁例題 練習:課本36頁練習。
2、“千瓦時”的來歷
因為 w=pt 所以 若p――千瓦、t――小位
則w――千瓦時 (1課時)
3、怎樣測量功率
學生討論:功率表示做功快慢,電功率的大小與電流、
電壓大小有沒有關系?
試驗表明: p=iu 單位:i――安(a) u――伏特(v) p――瓦(w)
例題:課本35頁例題
練習:
1、一只標有“220v 40w”的燈泡接在電路中,若電路的電壓為200v,求燈泡的實際功率?
2、某電能表標有“220v 3a”字樣,這表最多可以在220v電壓下給多少只60w的燈泡供電? (利用本題解釋功率可以相加)
3、達標練習: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節(jié)內(nèi)容。
小 結:根據(jù)板書,總結本節(jié)內(nèi)容,明確重、難點。
課后活動:
1、完成物理套餐中課堂未完成的內(nèi)容。
2、課本后練習。
教學后記:
1、重點是電功率的含義,特別要注意單位,避免學生混淆。
2、對于公式的應用,應通過一定的練習量進行培養(yǎng)。
八年級物理做功快慢教學設計5
【教材依據(jù)】
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物理》 滬教版 共同必修2 第三章 研究功與功率(第2課時) 3.2研究功率。
一、設計思路
本節(jié)內(nèi)容是本章機械能中相當重要的一個內(nèi)容,在本章前面主要介紹功和能的概念以及功和能的關系,進入功率這節(jié),體現(xiàn)了功和能之間轉換的效問題,并更多是對實際問題與現(xiàn)象的分析和探究,從而加深對功率概念的理解。
功率是衡量機械能的一個重要指標,本節(jié)圍繞如何描述物體做功的快慢,怎樣計算功率展開,首先從不同的物體做功快慢不同,引入功率的概念,然后從功率的定義出發(fā),得到功率的定義式。其次,根據(jù)力對物體做功的公式和運動學公式導出功率與速度的關系,最后,利用功率公式會對相關物理現(xiàn)象進行解釋,會進行簡單的計算。教學過程中利用老師講授法,類比法,學生分組討論法等。
二、教學目標 (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功率的物理意義、定義式、單位;
2.理解功率的導出式P=F·v的物理意義,并掌握其用法; 3.理解平均功率和瞬時功率.(
二、)過程與方法
1.學會求解各種不同的功率;
2.運用功率的不同表達公式分析和解決動力機械的運動問題.(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使學生養(yǎng)成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和嚴密思維的習慣; 2.提高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理解功率的概念,并靈活應用功率的計算公式計算平均功率和瞬時功率。
2、難點:理解功率與力、速度的關系,瞬時功率和平均功率的計算。
四、教學準備
1、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2、教學方法
類比法,講授法,討論法,練習等
3、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復習提問:(課件展示)
1、功的概念及要素?
2、功的公式?
3、功是標量,但有正負,正負功的條件及意義? 舉例讓學生熟悉功率的計算:(為下文討論做準備) 例題:
小明體重為60 kg,他家住三樓(每層樓高h=3 m),求小明從一樓上到三樓(2h)所做的功?(g=10m/s2) 思考:
假如你是司機,汽車上坡應該采取什么措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為后文埋下伏筆)
討論:(引入新課)
小明和媽媽的體重一樣重,爸爸的體重較重。小明上樓比媽媽和爸爸上樓快,媽媽和爸爸上樓一樣快,。他們都從一樓上到三樓,試比較:
1、誰做功多?
2、小明和媽媽做功有區(qū)別嗎?
3、小明和爸爸做功誰快? 舉例:
小明做功3600J,用時60秒 爸爸做功4500J,用時90秒 引入:通過上述例子,我們知道力對物體做功有快慢之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表示物體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板書課題[功率]。 【新課教學過程】 (
一、)功率
1、功率是表示物體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類比得到功率的公式。
(1)、在前邊的運動學中,我們已學過一個表示運動快慢的物理量,請問它是哪個物理量?
學生回答:是速度。
(2)、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是如何求解速度的?
答:我們是用物體通過的位移和發(fā)生這段位移所用時間的比值來求解速度的。
(3)、類比:既然功率是表示物體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所以我們可以用功跟完成這些功所用時間的比值來求解功率。用比值定義一個物理量是很常用的方法。
(4)、得到功率的求解公式并板書:P=W/t。 (5)、概括功率的單位: 國際單位:瓦特,常用單位有千瓦 (6)功率是標量
(
二、)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課件展示機器銘牌圖片)
額定功率:是指機器正常工作時的最大輸出功率,也就是機器銘牌上的標稱值。
實際功率:是指機器在工作中實際輸出的功率。
注意:機器不一定在額定功率下工作,機器正常工作時實際功率總是小于或等于額定功率.(
三、)功率的另一種表達式
力F所做的功:W=Fs 力F的功率:
Fs?W?P??P??t?t????P?Fvs?而W?Fs?v??t?? 由此得到功率的另一種求解公式P=Fv 即力F的功率等于力F和物體運動速度v的乘積。 (
四、)平均功率和瞬時功率
由于v=s/t求出的是物體在時間t內(nèi)的平均速度。則P=Fv求出的是F在時間t內(nèi)的平均功率。如果t取得足夠小,則v就可以為某一時刻的瞬時速度。據(jù)P=Fv求出的就是F在該時刻的瞬時功率。
板書:平均功率P=Fv(v是平均速度)
瞬時功率P=Fv(v是瞬時速度)
討論:由P=W/t求出的是瞬時功率還是瞬時功率?
綜合學生討論得到:由于據(jù)P=W/t求出的功率反映的是做功的平均快慢程度,所以,據(jù)P=W/t求出的是平均功率。
在P=W/t的旁邊板書[求的是平均功率] 公式P=Fv的應用: 對于公式P=Fv a、當P一定時,F(xiàn)和v有什么關系? b、當F一定時,P和v有什么關系? c、當v一定時,F(xiàn)和P有什么關系? 學生回答:
當P一定時,F(xiàn)和v成反比。 當F一定時,P和v成正比。 當v一定時,F(xiàn)和P成正比。 用投影片出示思考題:
假如你是司機,汽車上坡應該采取什么措施?(前后呼應) (
五、)關于功率概念及計算的鞏固訓練
1、關于功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功率是說明做功多少的物理量 B、功率是說明力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C、做功時間越長,功率一定小 D、力做功越多,功率一定大
2、質(zhì)量m=3kg的物體,在水平力F=6N的作用下,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從靜止開始運動,運動時間t=3s,求:
a、力F在t=3s內(nèi)對物體所做的功;
b、力F在t=3s內(nèi)對物體所做功的平均功率; c、在3s末力F對物體做功的瞬時功率。 學生討論并寫出求解過程。
用實物投影儀對求解過程進行評析,并展示正確解題過程。
解:物體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可求出加速度a=F/m=2m/s2 則物體在3s末的速度v=at=6m/s;
1s?at2?9m2物體在3s內(nèi)的位移 a、力F做的功W=Fs=54J b、力F在3s內(nèi)的平均功率?Fv?18W或P
P?W?18Wt
c、3s末力F的瞬時功率P=Fv=36W (
六、)小結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以下幾個問題:
1、功率是表示物體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功率的單位有W、kW,1kW=1000W;
3、功率的求解公式有:P=W/t、P=Fv其中P=W/t和P=Fv可用來求解平均功率,而P=Fv也可用來求解瞬時功率;
4、要會用公式進行相關功率的計算。 (
七、)作業(yè):課本P52頁
4、5題。 (
八、)板書設計: 3.2 研究功率
1、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功跟完成這些功所用時間的比值,叫功率。
3、公式:
?WP??求平均功率?t??v是平均速度,P是平均功率??P?Fv???v是瞬時速度,P是瞬時功率??
六、教學反思
功率的概念來源于生產(chǎn)和生活,功率的知識是機械功概念的進一步延伸,在生產(chǎn)和生活實際中應用的例子很多很廣,而且功率與力、功率與速度的關系又是聯(lián)系實際生活和科學實踐的紐帶,教學中可充分利用這一優(yōu)勢,使抽象的物理概念變得富有實際意義。發(fā)展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功率知識學生在初中雖有涉及,可惜設計教學內(nèi)容過于深奧,學生理解較難?!豆β省方虒W通過復習用比值方法,比較運動快慢——速度概念建立的過程,逐步幫助學生建立起比較做功快慢——功率的概念;同時,教學所舉例子——人爬樓梯時所做功的功率,緣于學生有切身體會的日常生活,并引導學生進行交流和討論。整節(jié)課遵循課標導向,完成物理走向社會的課程目標。
不足之處在于有些學生在進行練習時不會應用運動學公式求位移而沒有參與第二題的的計算,師生互動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