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機械能及其轉化教學反思
能量的學習在初中物理階段,具體的學習內容首先從機械能知識出發(fā),機械能的知識較為淺顯,易于被學生理解、接受、吸收。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年P于八年級機械能及其轉化教學反思,希望會給大家?guī)韼椭?/p>
八年級機械能及其轉化教學反思(一)
本節(jié)課在以往的教學中,通常采用講述式的教學形式,感覺內容簡單,沒什么好講。上學期昌江思源中學的老師到十中聽課,學校正在嘗試用“六環(huán)節(jié)”教學模式上課。我充分挖掘教材,通過多個小實驗、并以“問題”為載體呈現(xiàn)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有利與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通過學生觀察實驗和動手設計小實驗(自制單擺),勇于探索自然現(xiàn)象和身邊的物理道理。關心機械能與人們生活的聯(lián)系(科學世界――人造地球衛(wèi)星),將機械能應用于生活的意識。通過這節(jié)課學習,學生對機械能的概念,以及能量之間的相互轉化有了初步的認識,這節(jié)課是對本章的一個概括,因此,提出了能量守衡恒,對這點的認識,是學生能否學好這一章的關鍵。確實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八年級機械能及其轉化教學反思(二)
這節(jié)課是上節(jié)的繼續(xù),上一節(jié)學習動能、勢能及其大小,可以說條理分明,本節(jié)首先進行了檢驗,學生們認識比較清楚,都能從兩種因素進行全面分析。這為本節(jié)課的順利進行做好了鋪墊。這節(jié)課的教學最成功之處,可以說是與實際的緊密結合。結合能量轉化,學生們對日常情況進行了討論、分析,如向上扔粉筆頭、拍皮球、踢足球、跳蹦蹦床及騎車上坡等,由于現(xiàn)象皆從身邊來,故討論時七嘴八舌都踴躍發(fā)言,經過一定的“爭吵”討論出的結果不但正確而且周到。經過這樣熱烈的討論,學到的知識一定印象深刻,不愛學習的同學也不由加入進去,從而有所收獲。結合其大小的變化,進行了騎車,玩鬧的安全教育。不足之處,從能量大小到能量轉化,缺少較為自然的過度,稍顯生硬。
八年級機械能及其轉化教學反思(三)
一、本節(jié)課要求引導學生通過分析物體物體下落時動能和重力勢能的變化,聯(lián)想到它們的轉化。通過實驗探究擺球擺動時動能和重力勢能的轉化、彈簧振子振動時動能和彈性勢能的轉化,知道動能和勢能可以相互轉化。
再通過其他一些機械能轉化實例的分析,進一步理解動能和勢能相互轉化的規(guī)律和意義。最后自主學習有關風能和水能的利用,了解動能和勢能及其轉化的綜合應用。
二.學生分析: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到“能”,認為“能”是一種很有用的東西,對“能”很有神秘感。通過上一節(jié)“動能和勢能”的學習,對“能”的概念和“能”的分類有一定的認識,知道各種機械能的概念以及各種機械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關。
對學習機械能的應用以及有關“能”的深入學習有很高的期待。這一節(jié)課就是引導學生通過分析物體動能和勢能的變化聯(lián)想到它們的轉化,再由轉化到綜合應用,比較符合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學習難度不大。
三.教學目標設計:
?、胖R與技能:理解動能和勢能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并能舉例說明;能解釋一些有關動能和勢能相互轉化的簡單物理現(xiàn)象;了解動能和勢能及其轉化的一些應用。
?、七^程與方法:經歷動能和勢能的轉化的實驗探究過程,經歷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進行聯(lián)想、分析、推理的思維過程,經歷利用網(wǎng)絡資源進行自主學習的過程,進一步掌握實驗探究和收集整理信息的方法。
?、乔楦袘B(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探究活動,體驗學習物理知識的樂趣,培養(yǎng)自主學習、協(xié)作探究的精神。體會物理知識對科學技術和社會發(fā)展的價值。
四、課后體會:
能量的學習在初中物理階段,具體的學習內容首先從機械能知識出發(fā),機械能的知識較為淺顯,易于被學生理解、接受、吸收。
機械能跟生產實際聯(lián)系十分密切,學生在生活常見到關于機械能的事例,教師在引導學生舉例分析時,學生直觀地觀察或隨時就能做出演示實驗。這樣,分析能量轉化時,就不再抽象,而是直觀再現(xiàn)。把抽象的能一下子變成了信手拈來的貼切的知識。使得知識簡單化、直觀化。
從科學的角度,學生學懂了新知。從德育教育方面,學生受到了價值觀和情感的熏陶。培養(yǎng)了學生從青少年階段懂得節(jié)能,懂得愛護環(huán)境,有了低碳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