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五年級下冊《草原》教學設計
五年級下冊課文《草原》記敘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訪問內蒙古草原看到的美麗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為方便教師更好的教學,今天語文網小編給大家收集整理了《草原》教案設計這一優(yōu)質的教學案例?!恫菰方贪冈O計具有教學課堂模塊明顯、思維啟發(fā)過渡自然,問題設計精當的特點,能充分調動學生上課的積極性。一起來學習吧!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1、2自然段。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感受草原的美麗可愛,體會兄弟民族間的深厚情誼。
4.展開想象,具體寫出“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這兩句詩所描繪的情景。
二、導學重難點
1、感受草原的美麗可愛,體會兄弟民族間的深厚情誼。
2、積累優(yōu)美詞句,體會它們的作用。
三、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同學們,你們還知道哪些有關描寫草原的詩,請和大家交流吧!今天就讓我們跟隨老舍爺先生到內蒙古大草原,飽覽那里“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草原風光,感受蒙漢人民之間的深情厚誼。
(二)小組圍繞學案進行交流
1、對詞語的理解:境界 迂回 拘束
2、品讀優(yōu)美句子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碧”是形容青草很綠?!扒Ю铩敝覆菰姆秶|闊無邊。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綠的,但不因空曠而顯得蒼茫。這句話也是這一段的中心句。
(2)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欲流,輕輕流入云際。
“渲染”“勾勒”均是繪畫用語,“渲染”是指用水墨或淡的水彩涂抹畫面,以取得不同尋常的藝術效果;“勾勒”是指用線條勾畫出輪廓?!按渖鳌笔侵盖嗖蒗r嫩,顏色青翠,似在流動,流到哪呢?流到了天邊。
(3)在這境界里,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
“回味”,細細地回憶,品味。這里是駿馬和大牛的天然牧場。在作家的眼中,草原的風光如詩如畫,有著無限樂趣,因此連靜立的牛馬,都似乎被陶醉了,像人一樣在享受和回味。這種擬人的寫法構成了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
(4)忽然,像被一陣風吹來似的,遠處的小丘上出現(xiàn)了一群馬,馬上的男女老少穿著各色的衣裳,群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
這句話是寫蒙古族老鄉(xiāng)身著節(jié)日盛裝,策馬疾馳,遠迎來客。鮮艷的服飾,飛馳的駿馬,飄舞的衣襟衣帶,作者將這些景物比作彩虹,非常形象。
(5)“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這句詩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漢族人民之間的情誼很深,怎么舍得馬上就分別!大家站在夕陽下無邊無際的大草原上,相互傾訴著惜別之情。涯,邊際。天涯,天邊,大地與天空相接的地方。這句話既是全文的中心句。
( 三)教師點撥
1、根據學生交流內容隨機點撥。
2、總結寫作方法
(1)題材:散文
(2)作者按照事情發(fā)展順序,描繪了:草原風光圖、喜迎遠客圖,通過這些畫面,表現(xiàn)了草原的風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四)學生質疑
二、板書設計
景美
草原{ }蒙漢情深何忍別
人美 天涯碧草話斜陽
第二課時
一、 觀看“班班通”相關內容
二、 小練筆
1、 寫作內容
學習課文第一段寫法,描寫一處景物。
2、學生交流寫作成果。
以上就是小編跟大家分享的《草原》教案設計的全部內容,教案設計中每一個問題,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有教師依據學生學習的實際和教材的實際進行針對性的設置。最后,小編祝大家學習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