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課文琥珀的說課稿

曉芬0 分享 時間:

說課稿的編寫還要求教師注重情感教育和德育引導,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品質和社會責任感。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小學課文琥珀的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學習。

小學課文琥珀的說課稿

小學課文琥珀的說課稿【篇1】

教學結構:變序式

教學步驟:

一、以實物(人造琥珀)導入新課,誘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改變學習順序,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

(一)學習第四段(了解琥珀的樣子,為體會作者考慮周到奠定基礎)(略)

(二)學習第一段(了解形成所需的時間)(略)

(三)學習第二段(通過讀議、設疑、賞析把學生的情感推向高潮)(見實錄)

(四)學習第三段(找出琥珀被發(fā)現的條件,再次體會作者推理的嚴密)(略)

(五)回到第四段(略)

(六)引導總結板書,強調訓練重點(略)

下面是步驟(4)教學實錄:

師:時間的估算有科學依據:那作者對琥珀形成過程的推測是否合情合理呢?現在我們重點來學習第二段,請同學們輕聲讀課文,試把這一段分為兩層,并總結層意。

(學生活動)

生:這段的第1小節(jié)為一層,其余是第二層。第一層介紹了環(huán)境,第二層講松脂球是怎樣形成的,又是怎樣變成化石的。

生:我不同意他的意見。第1小節(jié)說明不了什么,不應該分開。我認為應該分到“把兩只小蟲重重包裹在里面”,這層寫松脂球是怎樣形成的,第二層講松脂球是怎樣變成化石的。

師:同意這種分法的舉手??磥?,除了你(指著生),其余同學的意見一致,你還堅持你的意見嗎?

生:我分錯了,剛才沒仔細讀課文,忙著舉手。

師:我也同意第二種分法。

板書:松脂球化石

下面請同學們自學第一層,分析一下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幾個條件,并說說理由。

(學生活動)

生:第一個條件必須是夏天,只有夏天的天熱。

板書:夏天

生:夏季也有陰天、雨天,我認為還得補充有陽光,而且強烈。

師:為什么?

生:陽光不強,松脂可能滲出但不可能大滴大滴地掉呀!

師:有道理。補上。

板書:陽光強烈

請同學們找找看,文中有幾處是描寫太陽的`,各是怎樣寫的,氣溫的變化集中體現在哪幾個詞上。

(學生活動)

生:有三處:1.太陽暖暖地照著;2.太陽照得火熱;3.晌午的太陽光熱辣辣地照射著整個樹林。氣溫的變化通過“暖暖”、“火熱”、“熱辣辣”可以看出來。

師:對。陽光熱度的變化點明了當天的炎熱,為兩只小蟲遇不幸作了鋪墊。那么還需要什么條件呢?

生:蒼蠅必須飛在松樹上,只有松樹才有松脂。

生:我認為必須發(fā)生在松樹林,而且必須落在一棵老松樹上,因為樹多,才會有多年生的老樹,只有老樹才會掉大滴大滴的松脂。

師:有道理。

板書:松樹林

還有呢?

生:不湊巧也不行。必須是蜘蛛剛撲到蒼蠅身上,“吧嗒”松脂滴下來了。

師:找得準。(板書:蠅、蛛、巧遇、松脂滴)那么,請大家想想,假如不是這么巧呢?

生:如果不是這么巧,就不會形成這塊琥珀。比方說,蜘蛛猛撲過去,把蒼蠅吞了,大搖大擺地走了,松脂才滴下來,就不會有這顆奇異的琥珀了。

生:要是蜘蛛剛把蒼蠅吃了,還沒來得及逃,松脂就滴下來,雖然包住的也是兩只小蟲,可人們只能看到蜘蛛了。

生:假如蜘蛛正要撲過去,可掉下來的松脂已經把蒼蠅包住了,那蜘蛛決不會自投羅網了。

師:大家設想得都有道理。由此可見,作者在推測過程中已經把各種可能都考慮到了。還有必需條件嗎?

生:有。我看“松脂繼續(xù)滴下來”也是一個必不可少的條件。

師:我看可有可無。一大滴已經把它們包住了呀!

生:必須有,如果就那么一滴,倆家伙目標一致,沒準兒還能掙扎出來。

生:如果不重重包裹也許形不成球,球太小了,也許經不起幾千年幾萬年時間的腐化、風化。

師:講得好。板書:松脂繼續(xù)滴

大家把形成松脂球的四個必需條件都找到了。作者對它們的交叉描述,使得故事情節(jié)不但合情合理,而且生動有趣?,F在請大家再有感情地朗讀這一層,找找看,哪些地方寫得好,好在哪里。

(學生獨立賞析課文)

生:“展開”、“飛舞”、“穿過”、“飛進”這幾個詞,把小蒼蠅的快樂勁兒寫出來了。

生:暖暖的天兒,香香的味兒,這么好一個環(huán)境,難怪它出來到處飛。

生:蒼蠅歇的時候,用了幾個動詞:伸、掉、拂拭,一看就知道它喪失警惕了。

生:“飛累了”這句很重要,只有累了,睡得才香,哪還會防備有蜘蛛要吃它。

生:“身上粘滿了灰塵”是作者根據琥珀里“兩只小蟲腿的四周顯出好幾圈黑色的圓環(huán)”推測出來的。

生:作者把蜘蛛寫活了,“慢慢地”、“小心地”簡直是鬼鬼祟祟,偷偷摸摸。

生:前三個小節(jié)銜接得非常緊,太陽暖,蒼蠅才會出來飛,聞到香,才會飛進松樹林,飛累了,想歇會兒,它歇了,蜘蛛乘機想吃掉它。

生:“樂極生悲”也許有點道理,這兩個家伙,一個美得想歇,一個饞得想吃,哪能想到大禍就要臨頭呀!

生:“剛好”這個詞用得好,說明事情發(fā)生得太巧了。

生:“小蒼蠅不能撣翅膀了,蜘蛛也不想美餐了”這句話很幽默,這兩家伙太可憐了。

……

師:講得真好。看來,大家對松脂球的形成過程了解清楚了,下面我們來學習第二層。誰還記得古生物變成化石這一知識我們曾經在哪一課學到過?

生:《黃河象》

師:你還記得必需幾個條件嗎?

生:大象陷進淤泥里被河水淹沒了,它的尸體腐爛了,還有——

師:(板書:被淹被埋)你坐下,再想想,誰來補充?

生:時間必須很長,地殼發(fā)生過變化。

板書:歲月漫長地殼變化

師:對。四個條件?,F在請同學們默讀這一層,看看松脂球變成化石是否也具備了這幾個條件,如果是,請畫出有關的句子。

(學生活動)

生:松脂球變成化石也需要四個條件,“幾十年、幾百年、幾千年、時間一轉眼過去了”、“又是幾千年過去了”這說明時間長;“陸地漸漸沉下去,海水漸漸漫上來”說明地殼發(fā)生過變化,“水把森林淹沒了,樹腐爛了,松脂球被淹沒了”這又是兩個條件。

師:(板書:松樹林松脂球)大家同意他的意見嗎?

生:同意。

師:這說明任何古生物變成化石所需的條件基本相同。

生:老師,這一層講化石的形成,為什么又提到了蒼蠅、蜘蛛?

師:請你讀有關的句子。

生:“成千上萬綠翅膀的蒼蠅和八只腳的蜘蛛來了又去了,誰也不會想到很久很久以前,有兩只小蟲被埋在一個松脂球里,掛在一棵老松樹上?!?/p>

師:誰來回答他的問題?

生:時間那么長,蒼蠅蜘蛛那么多,可唯有那兩只被包住了,這主要是為了強調事情發(fā)生得太巧了,這顆琥珀太少見了。

師:對。剛才我們學習了第二段,請大家回顧一下,這一段是分幾層意思來寫的?

生:兩層。

師:第一層講——

生:松脂球的形成

師:第二層講——

生:化石的形成

師:這兩層,作者是怎樣安排詳略的?

生:第一層詳,第二層略

師:想想看,作者為什么這樣安排呢?

生:因為人們最想知道的就是這塊琥珀是怎樣形成的,所以作者把它作為重點來詳細描寫。而古生物是怎樣變成化石的,一般人都有這個常識,沒必要寫那么詳細。

師:非常好。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懂得了如何得當地安排詳略,了解了一個有趣的故事情節(jié),又初步體會到了作者推理的嚴密,真是收獲不小呀!

小學課文琥珀的說課稿【篇2】

一、說教材

《琥珀》是第二單元展現科學世界的第一課。本課屬于科普小品,從琥珀的形成、被發(fā)現、科學價值三個方面進行介紹。全文語言生動易懂,不僅可以使學生了解琥珀的形成過程,感受生命的突變和漸變,還能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學習作者說明語言的生動,想象的準確以及作者推測琥珀形成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二、說教學目標

1.認識“琥、珀”等11個生字,讀準多音字“扎”,會寫“怒、吼”等15個字,能正確讀寫“怒吼、松脂”等詞語。

2.默讀課文,能提出不懂的問題并試著解決。

3.理解課文內容,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塊琥珀的形成過程。

4.能根據琥珀的形成過程,說說課文推測的依據。體會科學家是怎樣進行合理想象的。?

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塊琥珀的形成過程是本課的教學重點,能根據琥珀的形成過程,說說課文推測的依據是教學的難點。

三、說教法學法

1.多媒體輔助教學。合理運用多媒體手段,展示畫面,引導入境,促進朗讀,幫助理解。

2.朗讀法和小組討論法。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引導學生理解文意,達到以讀促悟;通過小組討論法,給學生創(chuàng)造各抒己見的表達機會,培養(yǎng)學生的交流、合作、思維能力。

《語文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四年級學生思維已經有了很大發(fā)展,學習能力和獨立性增強,且有較強的表現欲望,我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通過自主閱讀、合作交流等方式,努力建設開放有活力的課堂,讓學生能自由表達自己的觀點。

四、說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多媒體展示琥珀圖片,讓學生描繪琥珀。

同學們見過琥珀嗎?你會用哪些詞語來描繪琥珀?這么美麗、珍貴的琥珀是怎么來的呢?激發(fā)興趣,引入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圈出難理解的詞語。

多媒體出示生字詞,考察學生認讀情況。

指導正音,學生自主交流識字方法,怎樣更好地記住這個字?怎么把這個字寫得工整好看?學生交流、討論寫字的發(fā)現,我再根據情況做寫字指導。

(三)了解文章內容

1.學生用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并說說課文大意。

2.理清文章層次結構。

第一部分(第1——12自然段)寫這塊奇異的琥珀的形成過程。

第二部分(第13——17自然段)寫這塊琥珀被發(fā)現。

第三部分(第18自然段)寫這塊琥珀的樣子和價值。

(四)默讀課文,交流疑問

1.學生默讀課文,提出疑問

2.總結疑問,交流解決。引導思考:(1)這塊琥珀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2)為什么說“從那塊琥珀,我們可以推測發(fā)生在幾萬年前的故事的詳細情形”?

(五)感知琥珀的形成

1.體會松脂球的形成。(炎熱天氣,松樹滲出松脂;蒼蠅、蜘蛛相遇被松脂包裹;松脂不斷下滴,形成松脂球。)

2.體會化石的形成。(地殼變化,漫長的時間演化,松脂球變?yōu)榛#?/p>

(六)感知推測,體會珍貴

1.學生齊讀第18自然段,引導了解科學家們知道的是什么?不知道的又是什么?

2.結合前文對琥珀形成的推測,體會科學家想象和推測的合理性。

3.體會琥珀的'價值。(琥珀對歷史的完好保存、對科學家研究的意義)

(七)拓展實踐

1.實踐演說: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塊琥珀的形成過程。

2.拓展閱讀:課下讀一讀柏吉爾的《烏拉·波拉故事集》,感受更多的自然奧秘。

(八)課文小結

這篇科學小品文通過合理的想象,從一塊琥珀的發(fā)現,推測到幾千萬年前的故事和這塊琥珀形成的過程,使我們進一步增加了有關化石的科學知識,激發(fā)了我們對自然科學的興趣。

五、說板書設計

本次板書按行文順序,層次分明,重點突出,讓學生能一目了然,了解科學家推測的琥珀的形成過程,知道琥珀的價值。

小學課文琥珀的說課稿【篇3】

一、說教材

《琥珀》是第二單元展現科學世界的第一課。本課屬于科普小品,從琥珀的形成、被發(fā)現、科學價值三個方面進行介紹。全文語言生動易懂,不僅可以使學生了解琥珀的形成過程,感受生命的突變和漸變,還能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學習作者說明語言的生動,想象的準確以及作者推測琥珀形成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二、說教學目標

1.認識“琥、珀”等11個生字,讀準多音字“扎”,會寫“怒、吼”等15個字,能正確讀寫“怒吼、松脂”等詞語。

2.默讀課文,能提出不懂的問題并試著解決。

3.理解課文內容,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塊琥珀的形成過程。

4.能根據琥珀的形成過程,說說課文推測的依據。體會科學家是怎樣進行合理想象的。?

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塊琥珀的形成過程是本課的教學重點,能根據琥珀的形成過程,說說課文推測的依據是教學的難點。

三、說教法學法

1.多媒體輔助教學。合理運用多媒體手段,展示畫面,引導入境,促進朗讀,幫助理解。

2.朗讀法和小組討論法。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引導學生理解文意,達到以讀促悟;通過小組討論法,給學生創(chuàng)造各抒己見的表達機會,培養(yǎng)學生的交流、合作、思維能力。

《語文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四年級學生思維已經有了很大發(fā)展,學習能力和獨立性增強,且有較強的表現欲望,我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通過自主閱讀、合作交流等方式,努力建設開放有活力的課堂,讓學生能自由表達自己的觀點。

四、說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多媒體展示琥珀圖片,讓學生描繪琥珀。

同學們見過琥珀嗎?你會用哪些詞語來描繪琥珀?這么美麗、珍貴的琥珀是怎么來的呢?激發(fā)興趣,引入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圈出難理解的詞語。

多媒體出示生字詞,考察學生認讀情況。

指導正音,學生自主交流識字方法,怎樣更好地記住這個字?怎么把這個字寫得工整好看?學生交流、討論寫字的發(fā)現,我再根據情況做寫字指導。

(三)了解文章內容

1.學生用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并說說課文大意。

2.理清文章層次結構。

第一部分(第1——12自然段)寫這塊奇異的琥珀的形成過程。

第二部分(第13——17自然段)寫這塊琥珀被發(fā)現。

第三部分(第18自然段)寫這塊琥珀的樣子和價值。

(四)默讀課文,交流疑問

1.學生默讀課文,提出疑問

2.總結疑問,交流解決。引導思考:

(1)這塊琥珀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2)為什么說“從那塊琥珀,我們可以推測發(fā)生在幾萬年前的故事的詳細情形”?

(五)感知琥珀的形成

1.體會松脂球的形成。(炎熱天氣,松樹滲出松脂;蒼蠅、蜘蛛相遇被松脂包裹;松脂不斷下滴,形成松脂球。)

2.體會化石的形成。(地殼變化,漫長的時間演化,松脂球變?yōu)榛#?/p>

(六)感知推測,體會珍貴

1.學生齊讀第18自然段,引導了解科學家們知道的是什么?不知道的又是什么?

2.結合前文對琥珀形成的推測,體會科學家想象和推測的合理性。

3.體會琥珀的價值。(琥珀對歷史的完好保存、對科學家研究的意義)

(七)拓展實踐

1.實踐演說: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塊琥珀的形成過程。

2.拓展閱讀:課下讀一讀柏吉爾的《烏拉·波拉故事集》,感受更多的自然奧秘。

(八)課文小結

這篇科學小品文通過合理的想象,從一塊琥珀的發(fā)現,推測到幾千萬年前的故事和這塊琥珀形成的過程,使我們進一步增加了有關化石的科學知識,激發(fā)了我們對自然科學的興趣。

五、說板書設計

本次板書按行文順序,層次分明,重點突出,讓學生能一目了然,了解科學家推測的琥珀的形成過程,知道琥珀的價值。

小學課文琥珀的說課稿【篇4】

一、 說教材

《奇異的琥珀》是第十冊新教材中第三單元的課文,此單元以“神話傳說,科學天地”為主題,訓練的重點是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反復推敲重點詞句,記錄自己的疑惑和體會,也可以查找一些資。同學們會隨著語言文字進行特殊的旅游。根據這些要求,我以我校一貫堅持的培養(yǎng)學生十大創(chuàng)造性學習習慣為核心,努力關注文本,關注學生,盡力把讀的時間,說的機會,問的權利,評的自由還給學生,為此我從以下幾方面設計了教學過程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深切作者說明語言的生動準確;二是體會作者推測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二、 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與學生特點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一)、認知目標:

1、理解科學家是怎樣想象這塊琥珀形成的 過程以及這樣想象的依據。

2、復述故事過程。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情感目標:激發(fā)學生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

(三)、發(fā)展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默讀、朗讀、理解、想象能力。

本課教學的重點:

1、理解琥珀形成的過程和必須具備的條件。

2、體會科學家合理想象的依據。

教學難點:理解科學家想象的依據。

三、 說設計理念

課文語言樸實自然,敘寫生動具體,引導學生多讀、多想、多體會,深切感受作者說明語言的生動準確;體會作者推測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教學中重朗讀、重感悟、重情感、重創(chuàng)新。在聽、說、讀、寫中落實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四、 說教學思路與意圖

(一)、回顧舊知,導入新課

1、回顧舊知,教師導入:(課件出示課題)

2、課件出示琥珀的圖片,設懸:

要知道在世界上,琥珀里面有一個小動物并不稀奇,而最稀奇的是在這塊琥珀里同時存在著兩個小動物,還有掙扎過的痕跡,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個有趣的故事吧。

[意圖:回顧舊知,鞏固上節(jié)課所學知識,加深學生的印象,在此基礎上再通過展示圖片,給學生設置懸念,對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二)、精讀課文,深入探究

1、學習松脂球形成的部分(2—9自然段)。

(1)、課件出示有聲動畫——松脂球形成的過程(學生觀看動畫)

[意圖:用動畫課件展示這一過程既直觀又形象,能提高學生的興趣,同時也為后面的學習做好了鋪墊。]

(2)、看后,教師問:你覺得這個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些條件呢?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2—9自然段,邊讀邊用直線畫出相關的句子。

(3)、小組討論、合作學習:找出松脂球形成的條件,教師巡視幫助。

(4)、全班匯報交流。

小學課文琥珀的說課稿【篇5】

一、說教材

《琥珀》是一篇科學小品文,它主要寫了一只琥珀被發(fā)現以及科學家推測它的形成過程。全文語言易懂,描寫生動,意在讓學生通過學習能夠想象出琥珀的形成過程,理解科學家推測的過程是合理嚴謹的。

二、說教學理念

1.在教學中,尊重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引導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自主體驗、感悟,注重體驗過程。

2.課外延伸,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激活學生的想象能力,使課內學習與課外發(fā)展相得益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三、說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根據琥珀的樣子推想它的形成過程,體會科學家是怎樣進行合理想象的。這也是本文的教學重難點。

2.發(fā)展學生的合作、探究精神,根據其它的化石推想成因,學習有依據的合理的進行想象,培養(yǎng)想象能力。

3.通過學習,激發(fā)學生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樹立熱愛科學的情感。

四、說教與學活動步驟

(一)整體把握課文,進入語文實踐

教師出示文中“琥珀”的圖片,學生圍繞這塊琥珀,說一說課文都寫了哪些內容。

隨著學生的匯報,抓住琥珀的樣子與它的價值這一段落,學生進行朗讀,發(fā)現“想象”和“推測”兩個詞語,并理解意思。隨之和科學家一起合理想象琥珀形成的過程。

(二)探究學習,在語文實踐中想象

這一環(huán)節(jié)是本文教學的重點環(huán)節(jié),也是培養(yǎng)學生探究想象能力的體現。

1.教師請學生看著這塊琥珀,學生轉換角色把自己當成科學家,推測琥珀的形成會想到什么?

2.學生會想到要有松脂包裹兩個小東西,而松脂的形成必須是在炎熱的夏天從松樹上滲出。這樣學生再來讀課文可以找到許多相關琥珀形成過程的語句。

3.學生讀一讀這些句子,說一說它們與琥珀的形成有什么關系。

4.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適時引導學生發(fā)現:這塊琥珀的價值還在于同時有兩個小東西被 包裹在松脂球中,使人們知道在遠古時代世界上就已經有蒼蠅和蜘蛛了。教師演示:用一大滴松脂來包裹一只蒼蠅和蜘蛛,學生發(fā)現這并不能做到。因為蒼蠅和蜘蛛 都會在松脂落下來的一瞬間逃離。此時學生的興趣會很高漲,教師借勢讓學生再次讀課文,學生發(fā)現科學家推測蒼蠅輕松得意,所以喪失了警惕,沒有注意身邊的危 險。而蜘蛛一心一意地要把蒼蠅當美餐,就忘記了所處的環(huán)境。這為下文松脂把它們包在一起提供了可能。這樣學生感受到科學家推測過程的合理,那一瞬間是在絕 對自然的情況下發(fā)生的。

5.這時,學生對科學家的合理想象,嚴謹思考產生佩服之情,教師播放松脂球形成的動畫,增強學生的直觀認識,再來朗讀這個被推測出來的小故事,情感會自然流露。

6.教師引導學生認識松脂球變?yōu)榛谋貍錀l件要經歷滄海桑田的巨變。

(三)課外延伸,進行綜合性學習

1.學生結合科學家的想象與查找的課外資料,再來想想這塊琥珀還有可能形成的過程。學生通過討論、比較,會感覺很難想象出新的過程,由此更加敬佩科學家想象的合理。

2.語文教學要注重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促進學生持續(xù)發(fā)展。教師出示“柏抱槐”圖,學生小組討論它的形成過程,要做到想象合理,課后練習寫出一篇像課文一樣的科學小品文。

語文是一個包容性較強的學科,朗讀、想象、創(chuàng)造的完成掀起了一個又一個的課堂高潮,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感染,這是語文課帶給學生的獨特的情感體驗,也是語文課的魅力所在。

1390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