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上冊英語說課稿
說課稿是教師在備課階段所制作的一種教學文稿,主要用于向教師或觀摩者詳細介紹課堂教學的設計和安排。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初中上冊英語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學習。
初中上冊英語說課稿(篇1)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英語》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Is this your pencil》第一課時,P7,P8。
2、在教材中的地位:本課在教材中不可忽視,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預備單元已學過What’s this in English?及其回答,現(xiàn)在進一步用What’s that in English?及其回答,接著用這個句型介紹出本課中的大量詞匯。通過詞匯進而學習Is this /that your pencil?及其肯定、否定回答。在這個過程中充分復習并運用my, your, his, her, 等形容詞性物主代詞。指示代詞this, that及這一句型為第三單元及以后學習一般疑問句打下基礎。并且這一課時的教材在原來的基礎上使同學更明白英語的學習是在相互交流中有趣地進行,聽、說、讀、寫、用就是學習的過程。為同學學習以后的內容打下堅實的心理、方法和知識的基礎。
3、教學目標
⑴知識目標:
通過演示及情景教學法,使用句型What’s this /that in English? It’s a book. 使同學掌握重點詞匯:pen, pencil, pencil case, pencil sharpener, book, eraser,ruler, backpack, dictionary等,并且學會對物品的所屬進行提問、回答,在問答中會熟練運用my, your, his, her等形容詞性物主代詞,即:Is this/that my/your/his/her pen? Yes, it is. / No, it isn’t.
⑵能力目標:
a: 通過情景對話、游戲及題目的訓練,使同學學會根據(jù)場景就學習用品詢問物主,并正確運用對應的英語表達方式。
b: 通過聽力及上下文來培養(yǎng)同學基本的邏輯思維能力及聽音辨詞的基本功。
⑶情感目標:
a: 教學的過程是老師與同學及同學與同學的交往、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在參與、表演、運用的過程中,培養(yǎng)同學學習英語的興趣。
b: 結合物體學習單詞和句型的同時,培養(yǎng)同學的視覺美感。
c: 通過詢問、辨認物主,倡導同學要保管好自己的學習用品。
4、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詞匯和句型:
a: 重點詞匯:pen, pencil, pencil case, pencil sharpener, book, eraser, ruler, backpack, dictionary, that等。
b: 重點句型:
What’s this /that in English?
It’s a pencil. / It’s an eraser.
Is this/that my/your/his/her pen?
Yes, it is. / No, it isn’t.
難點:進一步運用my, your, his, her等形容詞性物主代詞,明確this/that 這兩個指示代詞的用法。
二、說教法
在教學中,倡導同學主動參與、勇于開口、大膽表演,培養(yǎng)同學獲得新知識及口語、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為此,主要采用情景演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分組合作、多媒體輔助教學等方法,充分體現(xiàn)出同學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三、說學法
指導同學轉變學習方式,既要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鍛煉口語、聽力,又提倡合作與交流來共同運用新知識進行語言表達,即自主探究式,促進同學創(chuàng)新意識的形成與聽、說、讀、寫、用能力的培養(yǎng)。
四、說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這節(jié)課為了方便、實用起見,課前準備好26個字母的卡片及鋼筆、鉛筆、鉛筆盒、卷筆刀、書、橡皮擦、尺子、詞典、背包(掛在墻上)等物體,使同學覺得自然有趣。
1、復習
為了突出本課的重點,突破難點,激發(fā)和培養(yǎng)同學學習英語的興趣,豐富教學內容和形式,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復習分作兩項:
a: 姓名每個人都很熟悉,每個同學又都會說,所以首先通過問答姓名,讓同學在復習中運用my, your, his, her等形容詞性物主代詞。首先對個別同學進行提問:What’s your English name, please?
該同學回答:My name’s Gina.
轉而問另一名同學:What’s her English name?
該同學回答:Her name is Gina.
然后用同樣的方法引出:His name is Tom.
接著把這些問答進行于教師與小組之間,小組與小組之間,教師與全體同學之間,這樣每個同學都敢于開口,都有機會開口,而且能自然地運用my, your, his, her等詞了。
b: 通過幾個單元的學習,同學對26個字母是再熟悉不過了。所以復習的第二項就是運用字母卡為新內容作準備,具體是:
舉起一個字母卡放在胸前,問某同學:What’s this in English?
同學回答:It’s “A”.
接著用這個動作再問幾個字母,然后手遠遠地舉起一個字母卡,問:
What’s that in English?
同學回答:It’s “B”.
然后用舉在胸前和舉在遠處這兩個動作繼續(xù)向個別、小組或全體同學問:“What’s this/that in English?”同學們初步理解了“this”與“that”的區(qū)別了。問完之后,順勢向同學們提議為老師唱“ABC Song”,這樣不單復習了舊知,還活躍了課堂氣氛。
設計意圖:基于同學生理和心理特點,遵循語言學習的規(guī)律,創(chuàng)造條件讓同學對他們感興趣的問題用英語進行表達,使他們有學好英語的信心。
2、學習新詞:
舉起課前準備好的物品,向同學們提問或自問自答:
What’s this / that in English? It’s a book.
注意用“this”時,把物體舉在胸前,用“that”時,物體舉在遠處或放在遠處,背包體積大,干脆掛在墻上,那么用手指著背包使用“What’s that in English?”時,同學們是再明白不過的了。
用這樣的方法一直教授完重點詞匯,并注意和不定冠詞連用,邊教邊讀 (a) pen, (a) pencil, (a) pencil case, (a) pencil sharpener, (a) book, (a) ruler, (an) eraser, (a) backpack, (a) dictionary。然后把這些單詞投影出來,重點教讀、練習。
設計意圖:把詞匯融于句型進行情景教學,意在培養(yǎng)同學在生活中接觸英語時,樂于探究其含義并嘗試模仿的能力。
3、學習新句型:
手拿物品介紹:This is my book.
然后問同學:Is this my book?
引導同學回答:Yes, it is.
手指某個男生接著問:Is this his book?
引導同學回答:No, it isn’t. It’s your book.
然后再介紹幾個物品:This is his dictionary.
That is her pencil.
進行如下問答:Is this my dictionary?
No, it isn’t . It’s his dictionary.
Is this his dictionary?
Yes, it is.
Is that his pencil?
No, it isn’t. It’s her pencil.
Is that her pencil?
Yes, it is.
再要求同學兩人合作或者小組與小組合作手拿物品相互進行問答,練習過后進行表演。兩人合作到教室前面進行表演,小組與小組合作只需兩組的同學分別站起來,通過這些練習表演,同學們對新詞匯、新句型不只是了解,而且會說,會運用了。并且使他們深深體會到:我也能使用英語進行表演交流了。那么一種喜悅與成就感就油然而生,對“我能學好英語”也充滿了堅定的信心。
設計意圖:依據(jù)教學內容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貼近同學實際的教學活動,吸引和組織他們積極參與。同學通過思考、討論、交流與合作等方式,學習和使用英語,完成學習任務,感受成功的愉快。
4、運用、鞏固新知識
經過詞匯和句型的學習,同學已經掌握了本課的重點、難點知識。現(xiàn)在通過課本P7,P8的筆試、聽力訓練,對新知識進行運用、鞏固,并跟著磁帶反復讀,培養(yǎng)語感。
設計意圖:利用教材進一步鍛煉同學的聽、說、讀、寫的能力。
5、游戲
游戲能促使同學根據(jù)場景運用所學語言進行交流,并能增加趣味性,活躍課堂氣氛,具體方法:
叫幾個同學起來,其余的人把眼睛閉上,這幾個同學把自己的幾個物品放進一個盒子里,然后宣布:睜開眼睛,這個盒子里有這幾個同學的東西,當你從中拿出一個時,就要通過問他們問題尋找物體的主人。
問題:Is this / that your / his / her pen?
回答:Yes, it is. / No, it isn’t.
每個人最多只能問三個問題,問得好,尋找到了主人要給予獎勵。
設計意圖:以同學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為出發(fā)點,設置盡量真實的語言情景,使同學能夠在活動中使用英語,通過實踐活動來促進同學語言運用能力的發(fā)展。
6、練習
練習是緊扣本課的內容進行選擇或判斷,培養(yǎng)他們運用知識的能力(見投影),并且以兩組競賽的方式進行,促使他們有競爭意識,積極動腦、主動參與、敢于表現(xiàn)。
設計意圖:引導同學運用觀察、發(fā)現(xiàn)、歸納和實踐等方法,學習語言知識,感悟語言功能。
7、結束
讓同學在愉悅的氣氛中以“Good morning to you!”的歌聲歡送老師,結束本課。
初中上冊英語說課稿(篇2)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牛津初中英語》8A Unit 2 School Life的Reading第一課時。對于這節(jié)課我將以教什么、怎么教、為什么這么教為思路,從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學法分析和教學過程四個方面加以說明。
一說教材
本課以school lives為話題,以學習life in a British school and in an American school為載體,以find ou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 British school and an American school為任務。為了使學生對這一話題更感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我準備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這一教學模式設置情境,有效地將單詞、句子和情景相結合,達到語言點的靈活運用和學生學以致用的目的。
教學目標:能聽懂,會說,會讀,會拼寫單詞mixed,subject,sew,tasty,hero,close,taste and article。能根據(jù)關鍵詞和上下語境猜測課文大意。
重難點:本課是Reading的第一課時,主要為了完成這樣一個任務,即通過閱讀理解文章主題,通過設計一些如true or false questions,answer questions,fill in the blanks,line the words等練習題檢查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由于新課程標準要求大力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所以通過閱讀理解文章大意就成了本課的重點。通過對文章的理解要求學生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相關內容,這就是本課的難點。
二說教法
1.直觀情境教學法:本課將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設置語境,使學生體驗語言的真實、自然,從而培養(yǎng)學生組織和表達語言的能力。
2.任務型教學法:根據(jù)任務型教學的原則設計語言實踐活動,通過學生體驗、參與、合作、交流、探究等方式學習和使用英語,從而完成教學任務。
3.活動式教學法:在本課的教學中,主要采用跟讀、分組朗讀、分角色朗讀等多種閱讀方式,將書本知識融入活動中,讓學生在活動中不斷的吸收、內化所學知識。
4.循序漸進,達到目標教學法:英語畢竟是一門外語,學生缺乏語言環(huán)境。要掌握本課內容不能一蹴而就,可以將重點難點分解到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去,為學生搭建一個坡度合適的臺階,幫助他們一步步實現(xiàn)目標。
5.注重過程評價,促進學生發(fā)展教學法:為了實現(xiàn)新課程改革的發(fā)展目標,必須建立體現(xiàn)新課程教育理念的評價理念和評價體系。因此,教師應引進一些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并使其形成自主學習的評價體系,多角度及時準確地評價學生,使他們感受成功,從而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
三說學法
1.“發(fā)現(xiàn)———探究———創(chuàng)新”學習法:為了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我引導學生自己去設計活動,得出結論。在探究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組織表達能力。
2.合作學習法: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給學生以足夠的空間,參與的機會,充分展現(xiàn)個性和創(chuàng)造性。
3.主體歸位促創(chuàng)新學習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新課標更把學生的主體地位擺在了重要的位置。教師應該把主動權歸還給學生,努力為學生提供繽紛的舞臺,成功的機會,并鼓勵學生大膽創(chuàng)新勇于嘗試。
4.注重過程,教給方法學習法: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給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比直接教給學生知識更為重要。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指導學生接收、處理、保存、運用英語信息的過程,即“輸入———轉換———輸出”的過程。
四說教學過程
Step 1 Warming—up
First let’s enjoy an English song!同時屏幕上出現(xiàn)我們平時上課、課間活動及用餐時的照片,這些照片都與同學們平時的生活息息相關,很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同時也使學生對本課的內容產生了隨意注意。
Step 2 Lead in
利用多媒體呈現(xiàn)本課涉及的一些學校生活:Reading Week,driving lesson,Home Economics class,lunchtime,Buddy Club and softball game,要求學生6人一組,互相討論合作描述圖片內容。
設計意圖:這部分的教學安排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語言組織表達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造力,而且體現(xiàn)“直觀情景教學法”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活躍課堂氣氛,聯(lián)系實際生活,激發(fā)學習興趣。
Step 3 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1)將課文中出現(xiàn)的第一幅圖片投影在屏幕上,同時提出兩個問題:Who wrote the first passage?What activity does the school have every year?讓學生帶著問題聽課文第一段錄音。
(2)布置學生自己朗讀課文,根據(jù)上下語境理解文章主題,完成教師設置在屏幕上的“true or false” questions。學生回答問題時可以采取搶答式,小組間進行競爭。
設計意圖:這兩部分的教學安排體現(xiàn)了“任務型教學法”,讓學生帶著任務去閱讀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增強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
(3)用同樣的方式學習課文第二段的內容。
(4)跟錄音朗讀課文,老師在旁指導并糾正語音。
(5)把學生分成4人小組,要求學生分段細讀課文,互相合作探討找出課文中出現(xiàn)的新單詞和一些比較難理解的句子,并嘗試根據(jù)上下語境理解其意思,完成教師設置在屏幕上的fill in the blanks and line the words練習題。
設計意圖:這部分的教學安排體現(xiàn)了“合作學習法”和“發(fā)現(xiàn)———探究———創(chuàng)新學習法”,符合新課標所提倡的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學生交流、合作、實踐、探究等方式培養(yǎng)其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和團體合作精神。
(6)在大部分同學能正確把握課文主題和生詞意思的前提下,要求學生合上書本再次聽錄音,并回答以下幾個問題:
Q1 Which subject is John’s favourite?
Q2 What can John cook now?
Q3 What can John do during the Reading Week?
Q4 What did Jim do in school last year?
Q5 How does Nancy go to school every day?What does she think of it?
Q6 What do the students do in the Buddy Club?
Q7 Why does Nancy say Julie is her hero?
設計意圖:檢查學生對課文大意的理解程度以及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如果學生脫離書本并不能很好表達出以上幾個問題的答案時,教師則有必要對課文進行進一步的詳細講解,直到學生完全弄懂為止。
Step 4 Activity
將學生分成6人小組,以小組為單位,要求他們充分發(fā)揮個性和創(chuàng)造性,在life in a British school和life in an American school兩個主題中任選一個,用自己的語言去改編課文,然后每組推選一位同學上臺展現(xiàn)成果。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愉快的活動中結束學習,使他們自始至終保持積極的態(tài)度,高效率地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表演能力。
Step 5 Homework
(1)要求學生用第三人稱改寫課文內容,向好朋友介紹一下美國和英國的學校生活。
(2)要求學生多渠道地調查一下世界各地的學校生活,可以上網(wǎng)查詢,可以向親朋好友打聽,也可以翻看報紙雜志等。
教學評價:對于學生積極參與的態(tài)度效果應及時地給予適度的評價,主要采用激勵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小組競爭的形式,對于優(yōu)勝組則給予一定的物質和精神的獎勵。充分尊重學生在解決問題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不同水平,更注重過程性評價。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我積極以新課標為指導,以活動為方式,變課堂為生活,運用直觀情景教學法,多媒體輔助法等使學生以生活為課堂,逐步提高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形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和方法。
以上是我對本課的教學設計和思路,有何不足之處還請各位評委老師不吝賜教。
初中上冊英語說課稿(篇3)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我說課的內容是江蘇牛津中學英語教材9A第3單元Teenage problems中的Integrated skills部分。本單元通過青少年中存在的問題和困擾這一主題,引出話題,談論話題。由于學生對這一話題極感興趣,我在教學中準備使用多種教學手段設置情景,有效地把單詞和句型情景相結合,注重聽說訓練,使語言點的訓練密切聯(lián)系生活實際,達到靈活運用,學以致用的目的。
2、教學目標:
依據(jù)英語新課標所提出的總目標并根據(jù)本年段學生認知水平,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a、能聽懂、會說、會讀和會拼寫單詞和詞組。
b、能聽懂、會說、會讀和會寫句型。
c、能正確地聽懂、掌握A板塊前半部分聽力內容,并能以較好的語音語調流暢地朗讀后半部分的課文填空。
d、能用本課所學語言討論青少年中存在的問題
3、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正確拼讀本課四會單詞和句型,能流利地用所學句型進行情景會話。
二、說教法和學法
根據(jù)我對《英語課程標準》的理解和九年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我將教學本課的指導思想確定為:讓學生主體參與,主動探究,合作互動,充分發(fā)展。具體采用如下教學方法:
1、情景教學法:
通過設置較為真實的情景,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激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從而引導學生從整體上理解和運用語言,促進學生的語言能力及情感、意志、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等整體發(fā)展。
2、小組學習法:
每4人一組,可兩兩交流,也可自由選擇,在互動中互相啟發(fā)發(fā)生思維的碰撞。同時注意保證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學習,培養(yǎng)學生與伙伴合作的意識和策略,提高人際交往能力。
3、練習法:
把大多課堂時間留給學生,使學生在多信息、高密度、快節(jié)奏的靈活操練中拓寬學習渠道。
另外,考慮到B板塊為對話教學部分,我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中主要側重于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在訓練聽說的同時加強朗讀指導,一方面可以培養(yǎng)學生朗讀的基本技巧,另一方面也可以檢查學生對課文理解的情況,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說教學程序
1、對話導入,學習新知
a、以“Teenage problems”為主題及線索組織教學。課前在教室里頭稍作布置,背景音樂的選擇體現(xiàn)了牛津初中英語板塊之間的自由組合,也為后面的教學做了一個提早滲透,這樣,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進入本課的學習,接著我向學生展示課件,引出青少年問題的話題,同時教授新詞。由介紹學生自己的問題入手無形中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使學生備感親切。
b、在學生展示自己作品的語境中,用多種手段,如:作品、圖片、照片、簡筆畫等呈現(xiàn)。學生邊學邊進行聽、說、拼讀及運用,堅持循序漸進,由易而難的原則教學新知識。
2、鞏固拓展,強化新知
a、在情境中不斷使用新句型,學生不僅學會了新的詞組,而且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了舊知。同時也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想學更多的有關的詞匯來介紹自己的問題,并向他人尋求有效的建議和意見,達到了學中用,用中學的目的,給予他們成功的樂趣。
b、仍以“Teenage problems”為場景由學生分小組自創(chuàng)小對話進行表演。要求問到前面所學句型并要求用到本課時所學的交際用語。通過這樣的練習形式讓學生主體參與,學生的思維處于積極興奮的狀態(tài),有利于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3、指導朗讀,感知課文
a、在小對話表演告一段落時,自然導入A部分對話教學。然后播放多媒體課件讓學生感知課文,為了讓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有所側重,引起他們的有意注意,讓他們帶著問題去聽。
b、播放錄音再感知課文,以選擇題的形式檢查學生理解課文的情況。
c、跟讀課文,為避免反復朗讀時的過于枯燥,設計小小配音員的訓練環(huán)節(jié)。
d、學生分角色朗讀對話,指導學生在朗讀時利用手勢、表情、動作、聲音等手法,以加強語言的表現(xiàn)力,更生動地傳達說話人的思想和感情,使學生能在熟練朗讀的基礎上更深地理解對話內容。
4、面向全體,作業(yè)分層
為了滿足不同類型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在作業(yè)布置上我嘗試進行分層教學即讓程度較差的學生做a類作業(yè);程度中等的學生做b類作業(yè);程度較好的學生做c類作業(yè),當然,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興趣特長進行自由選擇。
a、朗讀并抄寫要求四會掌握的單詞和詞組;
b、聽錄音,朗讀課文,并根據(jù)所學話題進行自由交談并形成文字稿。
通過這樣的作業(yè)形式爭取讓每一個孩子都學有所獲,從而達到激勵全體學生努力學習的目的。
初中上冊英語說課稿(篇4)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第二冊第五單元第二節(jié)課,本單元圍繞做"比較"( Makingcomparison) 這個題材開展多種教學活動,它與上一單元聯(lián)系緊密,是它的延續(xù)。本節(jié)課是本單元的重點,表示數(shù)量的some,few的比較。通過學習的比較等級,進一步加深對比較等級的語法現(xiàn)象的理解和運用。同時通過some,few比較等級在陳述句與疑問句中的操練,進一步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綜合素質能力。
2、教學目標:(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德育目標)
知識目標:
(1)學習、掌握some,few的比較等級;
(2)學習單詞strong。
能力目標:提高學生聽、說、讀、寫及知識自學的綜合能力。
德育目標:教育學生熱愛勞動。不臀藁?No pains,no gains)。
確立教學目標的依據(jù):
根據(jù)英語教學大綱規(guī)定,通過聽、說、讀、寫的訓練,使學生獲得英語基礎知識和為交際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進一步學習打好初步的基礎。此外,根據(jù)我國國情和外語教學大綱的要求,現(xiàn)階段外語教學的素質教育主要包括思想素質教育、目的語素質教育、潛在外語能力的培養(yǎng)、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等四方面。
3、重點與難點:
重點:學習表示數(shù)量some, a few的比較等級。
難點:some, a few的比較等級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確立重點與難點的依據(jù):
根據(jù)教學大綱的要求,及本課在教材中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材處理:
根據(jù)以上對教材的分析,同時針對中國學生學習外語存在一定困難的實際情況。首先給學生創(chuàng)造外語語言氛圍,身臨其境地把學生帶到農場里。同時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參與農場的一系列活動中,掌握知識。最后通過做游戲對學生所學知識點進行訓練,從而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
三、教學方法:
通過五步教學法,精講巧練,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漸進地深化教學內容。展開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師生雙邊活動。
四、教學手段:
主要以現(xiàn)代化電教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增加了直觀性和趣味性,加大了課堂密度,提高了教學效果。
五、教學程序:
1、新課導入
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注意,拉近師生距離,首先告訴學生這節(jié)課我將帶他們去一個有趣的地方,并請他們依據(jù)我的提示猜測要去哪里?當學生猜出去農場時,我們便"上車",一路歡歌(PickingApples)去農場。隨著"嘎"的剎車聲,電腦打出農場全景,給學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導入正課。
2、新課的講解
本課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展示了一幅幅色彩逼真、形象生動的畫面,配有汽車聲、動物的叫聲,栩栩如生。以學生在農場里勞動為主線,通過樹上結多少蘋果,學生摘多少蘋果,卡車運多少蘋果筐,以及勞動后學生吃多少蘋果的比較,將some,few的比較等級在一系列既關聯(lián)又相對獨立的語境中詳細講解,反復演練,使學生全面掌握。其中多媒體展示的動畫部分更具特色,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吸引了全體學生的注意力,達到了教育教學目的,培養(yǎng)學生思想素質、情感素質和英語語言素質。
3、反復操練和鞏固應用
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利用Work in threes,in pairs,in row,in group,及Boys ask,Girls answer等多種不同方式操練鞏固。使學生處于積極思維的狀態(tài)之中,全方位、多角度培養(yǎng)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
4、反饋練習
本課的又一次高潮是將游戲與練習有機結合,融為一體。設計下棋游戲,棋盤為20個格,每格均為在蘋果園里勞動的情景,并配有本課的重點--比較等級的練習題。棋盤的上一男一女分別代表男生和女生兩大組,值得一提的是決定男女生在棋盤上走幾步的轉盤,是用本課重點詞匯fewest,fewer,a few,some,more和most組成,使學生在玩中進一步體會數(shù)量some,a few的比較等級的運用。學生通過轉輪,邊做游戲邊做練習,寓教于樂,極大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同時鞏固了學生所學的知識。
5、歸納總結
本課除了板書所呈現(xiàn)的重點內容外,又把本課內容濃縮成韻律詩形式,巧妙地總結本課重點、難點,學生又通過優(yōu)美的旋律、音韻動力聽的節(jié)奏。進一步鞏固,加強對本課內容的理解和運用。
6、展示板書
Unit 5 Lesson 18
Kate some apples.
Jim has more apples than Kate.
Meimei the most of all.
The first truck a few baskets.
The second one is carrying fewer tham the first.
The third one the fewest of all.
本課以素質教育為目的,結合教材重點、難點及英語學科特點,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從視、聽、說等方面使學生得到鍛煉,在愉快、輕松的氛圍中溫故而知新,達到初步運用英語交際的能力。由于缺少經驗,在教學過程中難免會出現(xiàn)不足,敬請各位老師不吝賜。
初中上冊英語說課稿(篇5)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牛津初中英語9A Unit5 Reading Hollywood’s all-time best—Audrey Hepburn第一課時,這一課是閱讀課文,如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方法,提高閱讀能力,是素質教育對初中英語教學的要求,即要求學生盡可能多的獲取大量信息,開闊視野,提高興趣,擴大詞匯量,在豐富知識的同時提高應用英語的能力,同時新課程倡導的任務型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最佳手段,所以,在我的教學設計里,每一個教學活動中都設計了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吸引和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學生通過思考、討論、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學習和使用英語,完成學習任務。
一、教材分析
(一)知識背景及新課程、新教材。
本單元圍繞電影這一主題開展聽、說、讀、寫多種教學活動。電影是當今社會人們最感興趣的話題之一,這是一個非常貼近生活,具有時代性,可挖掘性的教學主題。本單元所選的語言素材涉及中外電影及演員,有利于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了解各國文化,增強世界意識,發(fā)展他們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和能力。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本課的重點是了解好萊塢著名影星奧黛麗·赫本的演藝事業(yè)及成就,學習和掌握如何根據(jù)時間順序來描寫人的一生,為以后完成一篇描寫自己最喜愛的影星的作文奠定基礎。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能力,提高閱讀能力。
2、本課的難點是文中有大量的電影的名字和電影獎項,使學生在閱讀時感到困難。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技能
1、了解好萊塢著名影星奧黛麗 赫本的演藝事業(yè)及成就,學習和掌握如何根據(jù)時間順序來描寫人的一生,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能力,提高閱讀能力。
2、學習和掌握一些重要的單詞、短語和句型。如:effort enter industy French insist shortly immediately lifetime well-known throughout beyond devote honour present aloud not only…but also put her effort into during her lifetime devote to be honoured with pass away She began taking ballet lessons at a very young age. She had put most of her effort into ballet training before she entered the film industry, throughout her acting years, she acted in only one Tv series,… 等
(二)情感態(tài)度
1、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fā),即想要迫切了解奧黛麗·赫本的演藝事業(yè)及成就,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2、學習赫本投身于慈善事業(yè)的熱情和充滿愛心的優(yōu)秀品質。
3、通過開展小組活動,指導學生積極與他人合作、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培養(yǎng)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學習策略:
1、認知策略:通過學習重要生詞及相應的練習,達到學生掌握的目的。
2、調控策略:學生在聽錄音和閱讀過程中,可能感到有一定的難度,教師可以給予一定的指導和幫助,閱讀中有的要注意細節(jié),有的只要弄懂大意。
3、交際策略:通過閱讀、談論奧黛麗·赫本的演藝事業(yè)及成就,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和用英語交際的能力,交際中遇到困難時,有效地尋求幫助。
4、資源策略:通過借助課外閱讀、音像資料、圖書館或網(wǎng)絡幫助自己了解有關奧黛麗·赫本的演藝事業(yè)及成就。
三、說教法:
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主要采用:
1、任務型教學法。例如:閱讀文章時,我設計了一張赫本的個人檔案的表格,讓學生閱讀完成表格并復述,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分類與表述能力。
2、競賽教學法。根據(jù)初中學生爭強好勝的性格特征,我設計了讓學生看圖片用英語說出自己知道的中外電影及演員,哪一組知道的越多就是獲勝者,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外語交流的氣氛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并且也鞏固了所學的舊知識。
四、說學法
1、教會學生“三先三后”,即先預習后學習,先看書后做題,先思考后提問。
2、抓住學生英語交流的機會,充分讓他們感知、積極體驗、大膽實踐。
3、積極參與、善于合作。例如,本課設計了幾個任務,操作簡單,學生感興趣并能積極參與,從而合作完成任務,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
五、教學步驟
(一)導入(Lead-in)
這一步驟重點在于激發(fā)學生對電影的興趣,所以設計了競賽法。教師呈現(xiàn)圖片,讓學生說出電影及演員的名字,哪一組知道的最多即為獲勝組。接著,教師說:My favourite film star is Audrey Hepburn.然后組織學生討論:What do you know about Audrey Hepburn?
(二)呈現(xiàn)(Presentation)
1、教師展示赫本的圖片,告訴學生:Audrey Hepburn is one of Hollywood’s all-time best actresses.
2、讓學生完成第84頁B1部分的練習,理解詞匯,培養(yǎng)學生的記憶、思維能力。
3、播放課文錄音,要求學生邊聽邊完成課本第84頁B2部分的判斷正誤練習,并要求學生改正錯誤的句子。
4、請學生朗讀課文1-3段,鼓勵學生回答問題,如1、2、3、
5、學生朗讀課文4-6段,兩人一組完成課本第85頁C1部分的練習,請學生以正確的順序朗讀句子,全班核對答案。
6、學生朗讀7-8段,討論并回答問題。1、2、3、4、
7、學生兩人一組,完成課本第85頁C2部分的練習。教師請一個學生朗讀短文,其余核對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