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秀燕子專列的說課稿
說課稿是教師在備課階段為自己整理和梳理教學思路和教學過程的一份文稿,它能夠幫助教師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優(yōu)秀燕子專列的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學習。
優(yōu)秀燕子專列的說課稿精選篇1
各位領導、老師下午好!我說課的內(nèi)容是小學三年級下冊第一組中的第一篇 ,課文的題目是《燕子》。
首先我先說說我對教材的理解:
這篇課文是第一組當中的一篇。第一組共有四篇課文,教學的主題是了解和認識自然景物、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通過學生的自我感受,培養(yǎng)他們發(fā)現(xiàn)、觀察、創(chuàng)造能力。這四篇課文的組合是按照從小到大、從簡單到復雜景物、場景的順序編排的,其目的是引導學生從具體景物的觀察思考逐步推進到廣闊復雜場景的觀察、理解和想象。
本組課文從新課改的角度上說,采用了課文學習點的深入和整體訓練延伸發(fā)揮的編排方式,融知識學習、個性培養(yǎng)、審美教育、創(chuàng)造發(fā)揮為一體,較好的體現(xiàn)了學習的綜合性、自主性、創(chuàng)造性的教學理念。
本課是鄭振鐸先生的散文刪改。主要通過春天景色特別是“燕子”這一形象的描寫謳歌了春天及生活的美好。課文采用的是白描的手法,分不同的側面刻畫燕子的形態(tài)、動作及所體現(xiàn)的美麗內(nèi)蘊。
下面我再說教學內(nèi)容。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
(1)引導學生具體觀察燕子的外形、動作等的特點。
(2)體會課文中詩化的語言美。
(3)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4)掌握本課字、詞及句子。
難點在于:
(1)培養(yǎng)學生做細微、具體、準確的觀察。
(2)從課文具體描寫出發(fā),使學生更開闊、生動的想象。
我再說我采用的教學方法是:一方面,運用情景教學在情感化的課堂氛圍中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另一方面一誦讀為線索整體感悟和具體指導分析相結合,加強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本可的學法主要采用自我吟誦、師生互動、小組討論的方法。
下面我具體談一下本課的執(zhí)教過程:
本課我分為四個環(huán)節(jié):
1、激情導入,揭示課題;
2、初度課文,整體感知;
3、分讀賞析;
4、回讀升華,積累拓展。
下面我分步說明我的教學設計:
一、 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根據(jù)本課內(nèi)容,我準備采用多媒體課件:春天,燕子在空中翻飛往來的場景,并配音樂,設置情景引入課題。在播放畫面的同時,讓學生觀察畫面,提問:同學們,在我們播放的畫面中,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學生回答。然后過度到本課的學習。
二、 在初讀感知環(huán)節(jié)采用學生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并要求學生投入感情,然后教師范讀,整體感知全文。
三、 分讀賞析環(huán)節(jié)。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有感情分讀課文,并體會情感。為了推進課文的朗讀和理解,我準備采用“誦讀小標兵”的競賽方法最后評出“誦讀小標兵”。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準備采用以下幾個步驟實施教學:
1、帶著“小燕子是什么樣”的問題誦讀第一段,然后投出一只燕子的具體畫面,讓學生詳細觀察燕子的色彩、翅膀、尾巴等的形狀,同時在觀察過程中結合自己的生活來理解燕子翅膀輕快;尾巴似剪刀的特點,并板書燕子特點的重點詞語:活潑、機靈。
2、投出燕子在春天成群結隊歸來的畫面,讓學生觀摩畫面后,帶著“小燕子為春天帶來了什么”的問題朗讀第二段,引導學生理解和想象“趕集似的聚攏”。為了使學生更深入的理解“趕集似的聚攏”及“增添生機”,我特別設計了一個學生模仿燕子叫聲的教學細節(jié),理解“增添生機”。
3、播放燕子在微風中、陽光中翻飛的畫面片段,在畫面的啟發(fā)下,采用小組代表競賽的方式,形象的朗讀課文,讓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模仿小燕子飛翔的樣子,突出重點詞語:掠過、一轉眼、橫掠過、偶爾、波紋、蕩漾。分組討論這些詞語的形象,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通過對燕子聲音和動作的模仿、關鍵詞語的體會和想象,來觀察和理解燕子飛翔的動態(tài)特點,從而突破課文重、難點。
4、投出燕子在電線桿上的畫面,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最后一段,放下課本,觀察多媒體畫面,想象燕子和電線桿的構圖像什么,引導學生沿著“五線譜”想象到音樂,然后鼓勵誘導學生根據(jù)這個畫面唱出一兩句自己創(chuàng)作的春天的歌曲。最后讓學生明白用五線譜打比方,我們不僅看到燕子的空間想象,同時仿佛聽到春天美妙的旋律。
5、通過讀課文最后在整體播放整篇課文的畫面和《嘀哩嘀哩》的歌聲中結束本課。
八、布置作業(yè):
1、抄寫生字詞
2、把本篇課文有感情地朗讀給父母聽
優(yōu)秀燕子專列的說課稿精選篇2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燕子》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第十冊第一單元的第一課。課文的作者是現(xiàn)代作家鄭振鐸先生。《燕子》是一篇文質(zhì)兼美的寫景狀物散文,主要描繪了春天里燕子在天空中、湖面上飛翔、在電線上停歇的畫面,給春天帶來了許多生機。課文內(nèi)容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寫燕子的外形特點(描繪外形美)。
第二部分寫燕子從南方趕來,為春光增添了生趣(寫出了春天的美)。
第三部分寫燕子飛行時的情景(寫出了動態(tài)美)。
第四部分寫燕子停歇時的特點(這是靜態(tài)美)。
2、教學目標
根據(jù)大綱要求和本單元訓練重點結合教材本身的特點及學生實際,按新課標要求擬定以下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掌握“俊俏、聚攏、增添、倦了、音符”等詞語。
(2)培養(yǎng)學生按一定順序觀察描寫事物的能力。
(3)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感受燕子的活潑可愛和光彩奪目的春天美景,培養(yǎng)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重點、難點分析
課文的題目是燕子,因此引導學生體會燕子的可愛和生機勃勃的春天景色是文章的重點,同時根據(jù)本單元的訓練重點以及小學生認識分析事物的特點學會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也是本課的重點。而理解課文兩個重點句子“為春光增添了許多生機”和“電桿之間連著幾痕細線,多么像五線譜啊。停著的燕子成可音符”是本課的難點。
二、說教法
為了達成以上教學目標,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宜將情教學法貫穿教學始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輔以重點詞語突破,圖文結合,感情朗讀,讀中悟情,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同時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完成本課教學。
三、說學法
課堂是學生活動的舞臺,根據(jù)學生的個體差異,綜合運用已經(jīng)學過的讀書方法,通過讀一讀、想一想、議一議、畫一畫、寫一寫等方法學習本課。
四、課時安排:
為了達成以上教學目標,突破教學重點難點,本課安排兩課時完成教學任務。第一課時:創(chuàng)設情境,激情導入;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深入探究,質(zhì)疑解疑。第二課時:探究第二、三、四自然段;質(zhì)疑問難,總結全文;拓展延伸,自由創(chuàng)作。
五、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激情導入由學會聽兒歌《小燕子》引入課題,這樣的導入既觸動了兒童對童年生活的回憶,增強趣味性,同時讓學生齊唱便無形中讓學生對歌詞中的“燕子”、“春天”有了熟悉的感覺同時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的積極性一調(diào)動就形成了“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的良好課堂基調(diào)。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生字的讀音,畫出帶有生字的詞語,把課文讀通順。學生通過讀課文能為識字教學創(chuàng)設語言環(huán)境,為感情朗讀打基礎,為理解句子做鋪墊。
(2)給課文每個自然段概括段意,并歸納主要內(nèi)容。學生通讀全文整體感知,就為下面深入研究課文作好鋪墊,也能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能力。
(三)深入探究,質(zhì)疑解疑
(1)細讀課文,思考并勾畫理解:課文從那幾方面描寫了燕子的外形美?表現(xiàn)了燕子怎樣的特點?再出示燕子的投影片讓學生觀察,小組內(nèi)討論交流。
(2)“湊”字是什么意思?(幾方面合起來)教師提供媒體演示,幫助學生體會燕子的外形特點及理解“湊”字的意思,點擊電腦課件,與學生一起邊敘述燕子的外形,邊演示“一身烏黑光亮的羽毛”(使羽毛閃動),“一對俊俏輕快的翅膀”(使翅膀閃動),“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尾巴閃動)這幾部分合起來就“湊”成了活潑機靈的小燕子。一個“湊”字就使文章頓顯生動,可愛的小燕子的形象便栩栩如生,躍然于紙上。
(3)指導并背誦第一自然段。
(四)探究第二自然段
(1)默讀課文思考:課文抓住了那些景物特征來表現(xiàn)春天的?邊讀邊勾畫有關詞語。
(2)理解“像趕集似的聚攏來”“光彩奪目”“為春光增添了許多生機”教師邊板書邊幫助學生理解本段內(nèi)容,板書的外形猶如一朵鮮花,體現(xiàn)了一種美感,有助于學生體會春天的美,并利用板書展示的形象幫助學生理解“趕集”和“聚攏”這兩個詞。
(3)欣賞教學光盤中本段描繪的花紅柳綠、鶯歌燕舞、春意盎然的初春美景,再次加深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培養(yǎng)美的情感。
(4)指導感情朗讀。
(五)探究第三自然段
(1)運用“讀——劃——品——誦”的學習方法,自學第三自然段,感受燕子飛行時的特點。
(2)投影出示練習題燕子斜著身子在天空中(),唧唧的叫著,有的()過湖面,尾尖偶爾()一下水面。①按課文內(nèi)容說一說②展開合理想象,想一想鳥兒具體的“掠”“沾”的姿勢和叫聲。這一練習的設計目的是讓學生更加深入的理解課文內(nèi)容,同時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把學生放飛到想象的自由空間,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取得語言文字訓練與思維同步發(fā)展的效果。
(3)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順序觀察和描寫燕子飛行的?
(4)指導背誦,強化記憶。
(六)探究第四自然段
(1)自由讀,邊讀邊畫出你喜歡的詞、句。
(2)交流重點賞析“幾痕”、“五線譜”等詞。辨析“幾痕”和“幾根”教師在黑板上畫兩組線,幫助學生理解:教師在兩組線上分別添上幾筆,利用板書進行巧妙的點撥,勝似講解,形象直觀,使學生一目了然。
(3)以讀代講理解最后一句話表達的思想感情。
(七)質(zhì)疑問難
總結全文“為學患無疑,疑則進也”鼓勵學生勤發(fā)問多發(fā)問,有利于更好的理解課文內(nèi)容,發(fā)展思維同時也能培養(yǎng)學生邊讀邊想,不懂就問的習慣。學生根據(jù)板書總結全文,可促進學生對全篇課文內(nèi)容進行梳理,提綱挈領,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概括能力在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的基礎上有感情朗讀,可使學生的思維再次受到熏陶,感情得到升華。
(八)拓展延伸
自由創(chuàng)作《語文新課程標準》重視拓展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創(chuàng)新能力,針對本課的內(nèi)容自由創(chuàng)作一張春景圖,把自己眼中的春景描繪出來。
優(yōu)秀燕子專列的說課稿精選篇3
一、說教材
《燕子》是現(xiàn)代著名作家鄭振鐸先生的一篇寫景狀物的散文佳作,長期以來就是小學語文教材的必選篇目,文質(zhì)兼美,這篇散文描繪了春天里燕子活潑機靈的外形體態(tài),特別是在春光飛掠和憩息的畫面,著力寫出了它為春天增添了許多生機,充分表現(xiàn)了小燕子的可愛。
二、說教法
《燕子》篇幅短小,描寫生動,文筆優(yōu)美,很適合學生朗讀品味,讀中品味,讀中感悟,因此,本課教法以朗讀教學為主,新課標倡導探究,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包括引導,點撥,范讀以及必要的講解,歸納和小結。
三、說學法
課堂是學生活動的舞臺,我們學校提出的教學理念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所以課堂上應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其中,預習質(zhì)疑可以采取自學方式,因為每個學生的個體素質(zhì)是存在差異的,自學階段,學生容易有自己的獨特體驗,交流探討則是互學階段,善學者,假人之長以補己之短,通過小組討論或單獨發(fā)言,達到解疑的目的。課堂積累可以算是共學階段,在全體學生的誦讀中感受知識的魅力,體會習得的'快樂。
四、說教學程序
第一環(huán)節(jié):談話引入課題。這樣導入,讓學生對本文的主角燕子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為我們更好的學習它做好鋪墊。
第二環(huán)節(jié):首先自由通讀課文,因為通讀課文能為識字教學創(chuàng)設語言環(huán)境,為感情朗讀打基礎,為理解語言作鋪墊。學生通讀時,教師提出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同時巡回指導,然后檢查學生的生字詞認知情況。
第三環(huán)節(jié):學習課文,知道課文是從哪些方面來寫燕子的,表現(xiàn)了燕子怎樣的特點。感受燕子的活潑可愛和光彩奪目的春天景色,培養(yǎng)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五、說板書設計
隨機抓住學生匯報過程中出現(xiàn)的閃光點進行板書,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更好的把握文章的重點,起到引領的作用。
優(yōu)秀燕子專列的說課稿精選篇4
一、說教材
《燕子》是人教版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材中的第一篇課文。課文的作者是現(xiàn)代作家鄭振鐸先生?!堆嘧印肥且黄馁|(zhì)兼美的寫景狀物散文,主要描繪了春天里燕子在天空中、湖面上飛翔,在電線上停歇的畫面,給春天帶來了許多生機。課文內(nèi)容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寫燕子的外形特點(描繪外形美);第二部分寫燕子從南方趕來,為春光增添了生趣。(寫出了春天的美);第三部分寫燕子飛行時的情景(寫出動態(tài)美);第四部分寫燕子停歇時的特點(這是靜態(tài)美)。文章的篇幅短小,畫面生動,文質(zhì)優(yōu)美,蘊含想象,講述了燕子的特點和充滿生機的美麗的春天,既是對學生進行朗讀背誦訓練的好文章,也是本單元培養(yǎng)學生觀察和表達的好材料,又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好素材。
本文通過看圖,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通過學文,幫助學生正確全面地認識事物,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
根據(jù)大綱要求和本單元訓練重點,結合教材本身的特點及學生實際,按新課標要求,教學目標可定為:
1、認識9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燕子、輕快、增添"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積累好詞佳句。
3、圖文結合,感受燕子的活潑可愛和光彩奪目的`春天的景色,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春天的感情。
4、學習"按一定順序,抓住特點觀察"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
其中,讓學生抓住重點詞、句、段體會燕子的活潑可愛和生機勃勃的春天景色以及作者細致觀察和描寫生動的方法是本課的教學重點。通過看圖學文,讓學生憑借語言文字進行再造想象及文章最后兩句話"電桿之間連著幾痕細線,多么像五線譜啊"。"停歇的燕子成了音符"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根據(jù)本課的課型特點及語言特色,在教學方法的總體構想上,可采用情境教學法,可采用板畫、音樂、幻燈等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教師通過語言描繪及提問、啟發(fā)、點撥,以讀代講,以讀代問。
本課除繼續(xù)運用已學過的"有序看圖、分清主次、據(jù)圖讀文、圖文對照"等看圖學文的學習方法外,還要教給學生圖文結合、比較朗讀、想象朗讀、繪圖理解、直觀理解等學習方法,真正達到"教是為了不教"這一教學的最高境界,在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方面,教師可采用質(zhì)疑問難法、小結法以及根據(jù)學生的興趣愛好靈活選擇運用語言等方式因材施教。在閱讀習慣方面,著重培養(yǎng)學生求疑閱讀、學會自學、學會積累的良好習慣。
三、說教學程序
圍繞教學目標,緊扣《大綱》和教材,體現(xiàn)以讀為本,以講助讀,以看、聽、說、讀、寫、練促讀的教學思路,安排兩課時完成教學任務。第一課時從圖到文,緊扣題目,整體感知,理清思路。第二課時圖文結合,以讀為主,品詞析句,積累和運用語言。整個教學真正體現(xiàn)感知語言———理解語言———品味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五個過程,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
(一)課文的導入,可采用創(chuàng)設情境法。
教師邊播放歌曲《小燕子》,邊輔之以優(yōu)美、生動的導語:春天來了,在農(nóng)村,在城市,在田野,在樹林,隨處都可以看到美麗可愛的小燕子。瞧,燕子從南方趕來了(教師板畫燕子)。一身烏黑的羽毛,光滑漂亮,一對俊俏輕快的翅膀,加上一個剪刀似的尾巴,活潑可愛的小燕子多么美麗?。?/p>
通過教師形象生動的導語和歡樂的音樂渲染及簡單的板畫,創(chuàng)設出具有春天氣息的情境,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使學生投入自覺的、全身心的、自主的學習,引導學生由某一特定情感轉移并沉浸在課文所設置氛圍中,啟發(fā)學生的形象思維,提高想象力。
(二)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
讓學生結合"預習提示"部分對全文進行感知性閱讀,掃清字詞障礙,讓學生相互提示自己在預習中所遇到的問題,嘗試解題,質(zhì)疑問難,既是培養(yǎng)學生認真讀書,學會思考的一種較高層次的學習方法,又是鍛煉思維,發(fā)展思維,培養(yǎng)自學能力,進而達到自能讀書的有效手段。同時,教師還可以根據(jù)質(zhì)疑問難,調(diào)整自己的教學,真正做到心中有學生,有的放矢,把力氣用在刀刃上。
(三)圖文對照
教師指導學生運用學過的"圖文對照"的方法,進行比較閱讀,讓學生經(jīng)歷這樣的過程:
(1)看圖,我看到了什么;學文,了解作者看到了什么。
(2)看圖,我是怎樣看的;學文,了解作者是怎樣看的。
(3)看圖,我想到了什么;學文,了解作者想到了什么。學生經(jīng)歷這一訓練過程之后,在充分討論的基礎上,理出本課作者的寫作思路(師板書):
a、燕子的外形美;
b、燕子從哪兒來;
c、燕子飛行時的動態(tài)美;
d、燕子停歇時的靜態(tài)美。
通過以上環(huán)節(jié)的學習,讓學生從整體上初步感知了畫面和課文內(nèi)容,學習了作者抓特點,有順序的觀察方法,培養(yǎng)了學生在快速閱讀中捕捉信息的能力,并理清了文章的思路,從而使學生的學路和作者的思路相吻合,為深入理解課文打下基礎。
四、說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的作用:
(1)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加強對課文的記憶,輔助背誦;
(2)理清文章思路;
(3)幫助學生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和寫作方法;
(4)簡筆畫起到了直觀效果。
優(yōu)秀燕子專列的說課稿精選篇5
一,說教材
1, 教材內(nèi)容簡介
《燕子》是現(xiàn)代著名作家鄭振鐸先生的一篇寫景狀物的散文佳作,長期以來就是小學語文教材的必選篇目,文質(zhì)兼美,這篇散文描繪了春天里燕子活潑機靈的外形體態(tài),特別是在春光飛掠和憩息的畫面,著力寫出了它為春天增添了許多生機,充分表現(xiàn)了小燕子的可愛.全文按照主要意思可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寫燕子的外形特點;第二部分寫燕子為春光增添生機;第三部分寫燕子飛掠和憩息的特點 .我設計的是第二課時的教學思路及方法.
2 ,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設計
根據(jù)教學大綱對本冊的要求,即培養(yǎng)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聯(lián)系上下文,結合生活實際或理解詞語的意思;抓住重點觀察事物,養(yǎng)成勤于觀察思考和樂于動筆的習慣;陶冶愛美情趣,擬定本課第二課時教學目標:
⑴,找出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描寫燕子的,表現(xiàn)了燕子怎樣的特點.
⑵,學習按一定順序,抓住特點的觀察方法.
⑶,感受燕子的活潑可愛和光彩奪目的春天景色,培養(yǎng)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⑷,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摘抄積累句子.
二,說教法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教學時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體驗,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還要求教師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根據(jù)課標精神,我的整個教學設計立足點在于:教學中,一方面要靈活地利用教材,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引領學生自讀自悟,啟迪聯(lián)想讓學生自己對課文內(nèi)容的領悟取代教師的灌輸,用學生自己的獨立思考取代統(tǒng)一答案.《燕子》篇幅短小,描寫生動,文筆優(yōu)美,很適合學生朗讀品味,讀中品味,讀中感悟,因此,本課教法以朗讀教學為主,新課標倡導探究,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包括引導,點撥,范讀以及必要的講解,歸納和小結.
三,說學法
課堂是學生活動的舞臺,我們學校提出的教學理念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所以課堂上應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其中,預習質(zhì)疑可以采取自學方式,因為每個學生的個體素質(zhì)是存在差異的,自學階段,學生容易有自己的獨特體驗,交流探討則是互學階段,善學者,假人之長以補己之短,通過小組討論或單獨發(fā)言,達到解疑的目的.課堂積累可以算是共學階段,在全體學生的誦讀中感受知識的魅力,體會習得的快樂.
四,說教學程序
第一環(huán)節(jié):出示課題,激發(fā)興趣
談話引入課題.這樣導入,讓學生對本文的主角 燕子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為我們更好的學習它做好鋪墊.
第二環(huán)節(jié):初讀,整體感知
首先自由通讀課文,因為通讀課文能為識字教學創(chuàng)設語言環(huán)境,為感情朗讀打基礎,為理解語言作鋪墊.學生通讀時,教師提出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同時巡回指導,然后檢查學生的生字詞認知情況.
第三環(huán)節(jié):
學習課文,知道課文是從哪些方面來寫燕子的,表現(xiàn)了燕子怎樣的特點.感受燕子的活潑可愛和光彩奪目的春天景色,培養(yǎng)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五,說板書設計
隨機抓住學生匯報過程中出現(xiàn)的閃光點進行板書,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更好的把握文章的重點,起到引領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