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數除法應用題教學反思通用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那么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矸謹党☉妙}教學反思7篇,希望大家喜歡!
分數除法應用題教學反思篇1
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已掌握分數除法的意義,分數乘法應用題以及用方程解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文字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教學使學生理解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應用題是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的逆解題,從而認識到乘、除法之間的內在聯系,也突出了分數除法的意義,本課教學的重點是數量關系的分析,判斷哪個量是單位“1”,難點是用解方程的方法解答分數除法應用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認識分數除法應用題的特點,能根據應用題的特點理解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學會解答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應用題。
2、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問題解決的能力和分析、推理和判斷等思維能力,提高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分數除法應用題的特點及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
教學過程:
一、 談話激趣,復習輔墊
1. 師生交流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在我們體內含量最好多的物質是什么嗎?(水)
對,水是我們體內含量最多的物質,它對我們人體是至關重要的,是構成我們人體組織的主要成分。那么你們了解體內水分占體重的幾分之幾嗎?
師:老師查到了一些資料,我們一起來看一下。(課件出示)
2.復習舊知
師:現在你們知道了吧!同學們如果告訴你們,我的體重是50千克,你們能很快算出我體內水分的質量嗎?
學生回答后說明理由。
師:算一算你們自己體內水分的質量吧!
生答
師:一兒童的體重是35千克,你們能幫他算出他體內水分的質量嗎?你們都是怎么算出來的呢?
生回答后出示:兒童的體重× 5 (4 )=兒童體內水分的重量
35× 5 (4 )=28(千克)
師:誰還能根據另一個信息寫出等量關系式?
成人的體重× 3 (2 )=成人體內的水分的重量
2. 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以前的知識學得可真好,如果老師告訴你們小朋友們體內有28千克水分,你們能算出他的體重嗎?這就是我們今天要來研究的分數除法應用題。
二、 引導探究,解決問題
1. 課件出示例題。
2. 合作探究
師:同桌互相商量一下,要解決這個問題,數量關系是怎樣的?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把它表示出來并解答出來。
3. 學生匯報
生1:根據數量關系式:兒童的體重× 5 (4 )=兒童體內水分的重量,再根據關系式列出方程進行解答。(師隨著學生的發(fā)言隨機出示課件)
生2:直接用算術方法解決的,知道體重的 5 (4 )是28千克,就可以直接用除法來做。
28÷ 5 (4 )=35(千克)
4. 比較算法
比較算術做法與方程做法的優(yōu)缺點?
(讓學生進行何去討論,通過比較使學生看到列方程解,思路統(tǒng)一,便于理解。)
5. 對比小結
和前面復習題進行比較一下,看看這題和復習題有什么異同?
(1) 看作單位“1”的數量相同,數量關系式相同。
(2) 復習題單位“1”的量已知,用乘法計算;
例1單位“1”的量未知, 可以用方程解答。
(3) 因為它們的數量關系式相同,所以這兩種題目的解題思路是一致的,都是先找出把哪個數量看作單位“1”,根據單位“1”是已知還是未知,再確定是用乘法解還是方程解。
6.試一試: 一條褲子的價格是75元,是一件上衣的 3 (2 )。一件上衣多少元?
問:這道題已知什么?求什么?誰和誰在比?哪個量是單位“1”?
單位“1”是已知還是未知的?
根據學生回答畫線段圖。
根據題中的數量關系找學生列出等量關系式。
學生根據等量關系式列方程解答(找學習板演,其它學生在練習本上做)。
師:這道題你還能用其它方法解答嗎?
(根據分數除法的意義,已知兩個因數的只與其中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為用除法計算。)
三、 聯系實際,鞏固提高
1. (投影)看圖口頭列式,并用一句話概括題中的等量關系。
(1)
(2)
2.練一練:
(1)、小明體重24千克,是爸爸體重的3/8 ,爸爸體重是多少千克?
(2)、一個修路隊修一條路,第一天修了全長的 5 (2 ),正好是160米,這條路全長是多少米?
3.對比練習
(1)一條路50千米,修了 5 (2 ),修了多少千米?
(2) 一條路修了50千米,修了 5 (2 ),這條路全長是多少千米?
(3)一條路50千米,修了 5 (2 )千米,還剩多少千米?
四、全課小結暢談收獲
①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研究了什么問題?②解答分數除法應用題的關鍵是什么?③單位“1”是已知的用什么方法解答?單位“1”是未知的可以用什么方法解答。
教師強調:分析應用題數量關系比較復雜,因此在解答分數應用題時要注意借助線段圖來分析題中的數量關系,解答后要注意檢驗。
設計意圖:
一、從生活入手學數學。
《國家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fā),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教學一開始教師就改變由復習舊知引入新知的傳統(tǒng)做法,直接取材于學生的生活實際,用介紹該班的情況引發(fā)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使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自已的身邊,在生活中學數學,讓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
二、關注過程,讓學生獲得親身體驗。
教學中,為讓學生認識解答分數乘法應用題的關鍵是什么時,我故意不作任何說明,通過省略題中的一個已知條件,讓學生發(fā)現問題,親自感受應用題中數量之間的聯系,想方設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fā)現規(guī)律。從而讓學生真切地體會并歸納出:解答分數乘法應用題的關鍵是從題目的關鍵句找出數量之間的相等關系。
在教學中體現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以往分數除法應用題教學效率并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師教學存在偏差。教師喜歡重關鍵詞語瑣碎地分析,喜歡用嚴密的語言進行嚴謹地邏輯推理,雖分析得頭頭是道,但容易走兩個極端,或者把學生本來已經理解的地方,仍做不必要的分析;或者把學生當作學者,對本來不可理解的,仍做深入的、細碎的剖析,這樣就浪費了寶貴的課堂時間。教學中我把分數除法應用題與引入的分數乘法應用題結合起來教學,讓學生通過討論交流對比,親自感受它們之間的異同,挖掘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與區(qū)別,從而增強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省去了許多煩瑣的分析和講解。在教學中準確把握自己的地位。我想真正把自己當成了學生學習的幫助者、激勵者和課堂生活的導演,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了生本主義教育思想。
三、多角度分析問題,提高能力。
在計算應用題的時候,我通過鼓勵學生對同一個問題積極尋求多種不同的解法,拓展學生思維,引導學生學會多角度分析問題,從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另外,改變以往只從例題中草草抽象概括數量關系,而讓學生死記硬背,如“是、占、比、相當于后面就是單位1”;“知1求幾用乘法,知幾求1用除法”等等的做法,充分讓學生親身實踐體驗,讓學生在探究中加深對這類應用題數量關系及解法的理解,提高能力,為學生進入更深層次的學習做好充分的準備。
四、 有破度有層次地設計練習,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案還精心設計了練習題,通過看圖,找等量關系,鞏固了學生的分析思路;通過三類題的對比練習,使學生掌握了三類題的異同點,增強了學生的辨析能力,對于學生分析和解題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使學生無論遇到什么題,都會做到:抓住特點,學而不亂。
分數除法應用題教學反思篇2
分數乘除法應用題教學是小學數學中的一個難點,對孩子來講,內容抽象,數量關系復雜,每年講到這部分知識,孩子都會出現乘除部分,數量與分率不對應,做題沒有思路等等。要突破這個難點,重在理解數量關系,而數量關系中的單位“1”和關系式,又是做題的關鍵,所以,在學習本節(jié)課時,我注意做到了以下幾點:
1、突出單位“1”,寫好數量關系式
分數除法應用題最重要的是讓學生僅僅抓住單位“1”的量,理解用單位“1”的量×對應的分率=對應的數量。不管是分數乘法應用題,還是除法應用題,寫關系式,找單位“1”的方法是相同的,所以,每一節(jié)課,都出這樣的題目,訓練寫數量關系,并畫出線段圖,理解題意。
比如:一本故事書,讀了3/5,讓學生寫出兩個關系式:一本書×3/5=讀了的頁數
通過聯想,還能寫出另外一個關系式:一本書×(1-3/5)=剩下的頁數
2、嚴格做題的程序
通過幾年的教學,我發(fā)現很多孩子對分數應用題,都是憑著感覺來做題,沒有嚴格按照程序做題,所以出錯非常多。今年從開始學習應用題,我就要求學生嚴格步驟:一找,找題目中的單位“1”,教給學生找單位“1”的方法。二寫,寫數量關系式,用單位“1”×對應的分率=對應的數量,關系式必須寫成乘法關系式。三、帶入數量,看題目中哪個數量給除了,從關系式中替換下來,然后選擇適合的方法做。四列式計算,進行解答。
3、教給孩子轉化的方法
分數應用題中,比較難的是“比一個數多(少)幾分之幾”,這樣的題目,教給學生兩種方法:一種是按照份數做題,找準單位“1”后,明白兩個量相對應的分數。從份數方面來解決,另外一種是交給孩子轉化的方法,讓學生明白比一個數多幾分之幾,就相等于這個數的一加幾分之幾的和。明白了這一點,對孩子來講,也降低了學習的難度。把復雜的分數應用題納入到了簡單的應用題上。
4、教給孩子做題的方法
分數除法應用題,我采用的是列方程的方法來解答,重在讓學生理解等量關系。采用數形結合的方法,一邊畫圖,一邊用方程理解題意。另外在做題過程中,多種方法題解,讓學生全面理解。
其實,不管哪種方法,重在理解,溝通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
分數除法應用題教學反思篇3
在復習《分數乘除法應用題對比》這節(jié)課時,我真切地感受到:學生在摸索中出錯比在老師的扶持下永遠正確更具有教育價值,因為它把學生的無知展示給他們自己看。這種錯誤直達心靈、催人反思。
復習中,我通過“明察秋毫”這個小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明確解決分數問題的關鍵是找準單位“1”。只有找準了單位“1”,才能找到正確的等量關系。接著,我設計了“自學時空”這個環(huán)節(jié)。我將4道類似的數學問題一次性教給學生,并提出了三點自學要求:
1、找出單位“1”,做上記號。
2、說出等量關系。
3、列式計算。在這個過程中,身為教師的我沒有給任何一名學生提示或指點。短短的4分鐘很快過去了,全體學生在我的引導下一起針對三個自學要求進行了交流。統(tǒng)計正確率時,沒有一個小組能夠達到100%的正確率。這和平時教學過程中我指點以后再練習的正確率相差十萬八千里。這時我注意到那些出現平時成績很好,但這次出現了錯誤的學生臉上流露出一絲懊悔的神情。俗話說:爬得越高,摔得越重。這些自信滿滿的學生在這次猝不及防的“摔倒”中發(fā)現原來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還不夠透徹。接下來的“觀察對比”環(huán)節(jié)中,很明顯的就能發(fā)現那些出現了錯誤的學生無論是思考還是聽講都格外認真。因為學生在無意中“獲得”了一次出錯的機會,因此他們都格外認真地去思考為什么有的算式中用加法,有的算式中用減法,有的算式中用乘法,有的算式中用除法。他們要知道自己為什么會出錯,才能避免下次出現同樣的錯誤。
在學生比較深刻的理解了分數乘、除法應用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的基礎上,再讓學生進行一組四式的獨立對比練習。學生運用剛才發(fā)現的步驟和方法解決問題,正確率大大提高。從一知半解到深入理解,從有對有錯到正確無誤,從隨意應付到認真對待,學生們的學習態(tài)度在發(fā)生轉變之時,學習質量也明顯提高,并從中獲得了成功的喜悅。
分數除法應用題教學反思篇4
分數除法應用題,歷來都是教學中的難點。要突破這個難點,讓學生透徹理解這類型的應用題,就要抓住乘除法之間的內在聯系,通過運用轉化、對比,使學生了解這類分數應用題特征,再借助線段圖,分析題中的數量關系,找出解題規(guī)律。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走進生活,體驗生活中的數學
本來人體的機體構造對于小學生來說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教學一開始我把人體的彩圖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在生活中學數學,讓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使學生從中了解到更多有關人體構造的知識,增加了學生的知識面。
二、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教學中,為讓學生認識解答分數除法應用題的關鍵是什么,我故意用乘法應用題與例題作比較,讓學生從中發(fā)現與乘法應用題的區(qū)別。學生通過交流對比,親自感受它們的異同,找出它們的內在聯系與區(qū)別,親身感受應用題中數量之間的關系,然后想方設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fā)現規(guī)律。從而讓學生真切地體會并歸納出:解答分數除法應用題的關鍵也是從題目的關鍵句找出數量之間的相等關系,再列出方程。
三、方法多樣化,開拓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解答應用題的時候,我鼓勵學生盡可能地找出多種方法,讓學生從多角度去考慮,這樣做可以拓展學生思維,引導學生懂得多角度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充分讓學生親身體驗,讓學生在探究中加深對分數除法應用題數量關系及解法的理解,提高能力,為學生進入深層次的學習做好充分的準備。
分數除法應用題教學反思9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這樣一段話:如果使學生習慣于簡單地接受和被動地工作,任何方法都是壞的;如果能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為這節(jié)課教學的成功之處有以下幾方面:
1、教學內容“生活化”
《國家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應該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fā),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笨v觀整節(jié)課的教學,從引入、新課、鞏固等環(huán)節(jié)的取材都是來自于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
2、解題方法“多樣化”
《數學課程標準》中,將“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fā)展探索與創(chuàng)新精神,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列為發(fā)展性領域目標。而這一目標的實現除了依靠學生自身的生理條件和原有的認知水平以外,還需要相應的外部環(huán)境。這節(jié)課上學生一共提出了5種解題方法,其中有3種是我們平時不常用的,第5種是我也沒有想到的。我從學生的需要出發(fā)及時調整了教案,讓每一個想發(fā)言的學生都能表達自己的.想法,盡管他們有些數學語言的運用還不太準確,但我還是給與了肯定與鼓勵。在這種寬松的氛圍下,原本素不相識的師生在短短40分鐘的時間里就產生了情感上的交融。學生有了運用知識解決簡單問題的成功體驗,增強了學好數學的信心,并產生進一步學好數學的愿望。雖然后面還有兩個練習沒有來得及做,但我認為對一個問題的深入研究比盲目地做十道題收獲更大,這種收獲不單單體現在知識上,更體現在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方面。
3、師生交流“情感化”
數學教學改革,決不僅僅是教材教法的改革,同時也包括師生關系的變革。在課堂教學當中,要努力實現師生關系的民主與平等,改變單純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注入式”教學模式,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數學的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縱觀整個教學過程,教師所說的話并不多,除了“你是怎么想的?”“還有其他的方法嗎?”“說說看”等激勵和引導以外,教師沒有任何過多的講解,有學生講不清楚,教師也是用商量的口吻說:“誰愿意幫他講清楚?”當一次講不明白,需要再講一遍時,教師也只是用肢體語言(用手勢指導學生看圖)引導學生在自己觀察與思考的基礎上明白了算理。學生能思考的,教師決不暗示;學生能說出的,教師決不講解;學生能解決的,教師決不插手。由于教師在課堂上適時的“隱”與“引”,為學生提供了施展才華的舞臺,使他們真正成為科學知識的探索者與發(fā)現者,而不是簡單的被動的接受知識的容器。
4、值得商榷的幾個方面:
(1)形式能否再開放一些
(2)優(yōu)生“吃好”了,能否讓差生也“吃飽”
分數除法應用題教學反思篇5
為了激發(fā)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引導學生正確理解分數除法應用題的數量 。我作了以下的教學嘗試。
教學中,為讓學生認識解答分數除法應用題的關鍵是什么時,我讓學生通讀題目、細讀題目,圈出題目中的重要詞句,理解題意。畫出線段圖分析數量之間的關系。親自感受應用題中數量之間的聯系,想方設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fā)現規(guī)律。從而讓學生真切地體會并歸納出:解答分數除法應用題的關鍵是從題目的關鍵句找出數量之間的相等關系。
把分數除法應用題與分數乘法應用題結合起來教學,讓學生通過討論交流對比,親自感受它們之間的異同,挖掘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與區(qū)別,從而增強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分析應用題的時候,我通過鼓勵學生對同一個問題積極尋求多種不同的解法,拓展學生思維,引導學生學會多角度分析問題,從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另外,注意啟發(fā)學生從例題中抽象概括數量關系,總結經驗規(guī)律。如“是、占、比、相當于”后面的數量就是作單位“1”的數量,畫線段圖就先畫作單位“1”這個數量,再畫與之對應的數量的線段圖;“知”1“求幾用乘法,知幾求”1“用除法”等等的做法。充分讓學生親身實踐體驗,讓學生在探究中加深對這類應用題數量關系及解法的理解,提高能力,為學生進入更深層次的學習做好充分的準備。
分數除法應用題教學反思篇6
今天學習的是六年級分數除法的應用題的最后一個課時,內容是工作總量是“1”的工程問題。此前也學習過工程問題,比如“一天路長90米,甲隊每天修6米,甲隊每天修4米,兩隊合修幾天可以修完?”通過讓學生聽寫題目、自主解答,我引導學生復習了“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
接著我提問復習:“一條路,一個修路隊4天修完,每天修這條路的幾分之幾?”由于數據小,學生不難看出每天修這條路的1/4;老師接著問:這里的1/4是怎么計算出來的?學生也知道是1÷4得到的。接著問:“這里的“1”“4”“1/4”分別是工程問題里的哪個量?至此老師強調:這里的工作總量不是具體多少米了,而是“一條路”;這里的工作效率也不是“每天多少米”了,而是“每天修幾分之幾”了。
復習至此,我出示例題:一條路,一隊單獨修12天完成,如果二隊單獨修18天完成,兩隊合修多少天可以修完?”讓學生分別寫出一、二隊的工作效率后,讓學生利用遷移的方法自主解決。
需要說明的是:我沒有利用課本里的教學路徑來教學本課時,課本里主要采用舉例的方法來說明一條路無關長短,不影響結果;我主要利用“遷移”的方法直接讓學生在對比理解中解決。這樣節(jié)省了時間,也利于學生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自我覺得,今天這節(jié)課還是值得在往后的工作中推及到其他課時。
分數除法應用題教學反思篇7
為了更好到激發(fā)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分數除法應用題學習的全過程,引導學生正確理解分數除法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因而在設計時,我從學生已有知識出發(fā),抓住知識間的內在聯系,通過對分數乘法應用題的轉化,使學生了解分數除法應用題的特征,并借助線段圖,分析題目中的數量關系,通過遷移、類推、分析、比較,找出分數乘除法應用題的區(qū)別和聯系及解題規(guī)律。
一、關注過程,讓學生獲得親身體驗。
教學中,為讓學生認識解答分數應用題的關鍵是什么時,我故意不作任何說明,讓學生發(fā)現問題,親自感受應用題中數量之間的聯系,想方設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fā)現規(guī)律。從而讓學生真切地體會并歸納出:解答分數乘法應用題的關鍵是從題目的關鍵句找出數量之間的相等關系。
在教學中體現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以往分數除法應用題教學效率并不高,是因為大多數時間我在課堂教學中為了自己省心、學生省力,往往避重就輕,草草帶過,舍不得把時間用在過程中,總是急不可待,直奔知識的技能目標,究其根由,在于教師的課堂行為,我缺乏必要的耐心?;蛘甙褜W生本來已經理解的地方,仍做不必要的分析;或者把學生當作學者,對本來不可理解的,仍做深入的、細碎的剖析,這樣就浪費了寶貴的課堂時間。
因此在今年整體的教學中已經改變了自己的教學方法,尤其在本節(jié)課上我把分數除法應用題與引入的分數乘法應用題結合起來教學,讓學生通過討論交流對比,親自感受它們之間的異同,挖掘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與區(qū)別,從而增強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省去了許多煩瑣的分析和講解。教師在教學中準確把握自己的地位。教師真正把自己當成了學生學習的幫助者、激勵者和課堂生活的導演,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了生本主義教育思想。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落實《數學課程標準》中,“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自信心”的目標,讓學生的思維真正得到發(fā)展。
二、多角度分析問題,提高能力。
在解答應用題的時候,我通過鼓勵學生盡量找出其它方法,讓學生從多角度去考慮,這樣做拓展了學生思維,引導了學生學會多角度分析問題,從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充分讓學生親身實踐體驗,讓學生在探究中加深對這類應用題數量關系及解法的理解,提高能力,為學生進入更深層次的學習做好充分的準備。
三、在充分的感知、體驗的基礎上比較分析,水到渠成的完成求“1”的量用方程做或算術法做,溝通了新舊知識的聯系,又揭示新知識的本質屬性。
四、不僅鞏固知識,給不同層次的學生起到不同的教學作用,又能為歸納求“1”的量的應用題的方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