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下冊語文《四知》教案
范曄(398—445)字蔚宗,小字搏。順陽(今河南淅川縣東)人。南朝宋著名史學家、文學家。官場多磨,后因事被殺。《宋書》本傳稱他:“博涉經(jīng)史,善為文章,能隸書,曉音律。”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九年級下冊語文《四知》教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九年級下冊語文《四知》教案
教學目標
1、翻譯理解課文。
2、掌握重點詞語及句式。
3、分析楊震的性格特點,學習楊震廉潔自律的高尚思想品德。
教學重點
積累重點詞語及句式。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孔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曾子還說:“吾日三省吾身?!惫湃耸嵌嗝粗匾曌陨淼牡赖滦摒B(yǎng)啊!今天我們來學習一位古人的故事,以期提高我們的道德修養(yǎng)。
二、檢查預習
1、讀準下列加點字。
鄧騭 辟之 謁見 遺震
2、檢查學生閱讀課文的情況。并予以點撥糾正。
三、介紹作者及解題
范曄(398—445)字蔚宗,小字搏。順陽(今河南淅川縣東)人。南朝宋著名史學家、文學家。
“四知”即“天知、神知、我知、子知”。題目是編者加的。
四、學習課文
1、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
2、要求學生自己借助課下注釋及工具書翻譯課文,把不理解的地方劃出來,老師統(tǒng)一解答。
3、出示卡片檢查重點詞語、句子的理解翻譯。
(1)(楊震)四遷荊州刺史、東萊太守。
(2)當之郡,道經(jīng)昌邑,故所舉荊州茂才王密為昌邑令,謁見。
(3)使后世稱為清白吏子孫,以此遺之,不亦厚乎!
4、結(jié)構(gòu)分析:本文分成兩層,一、楊震拒金。 二、楊震拒絕了為子孫置辦產(chǎn)業(yè)的建議。
5、內(nèi)容分析
(1)談?wù)勀銓Α疤熘裰?,我知,子知”的理解,并說說你是怎樣看待“楊震拒金”的。
(2)(楊震)曰:“使后世稱為清白吏子孫,以此遺之,不亦厚乎!”你同意他的觀點嗎?
6、寫作特點
(1)人物形象鮮明。本文只有146個字,非常鮮明的突出了楊震廉潔無私的高尚思想品德。
(2)語言刻畫形象傳神?!疤熘?,神知,我知,子知”八個字形象刻畫出了楊震拒絕賄賂的堅定態(tài)度。
五、布置作業(yè)
翻譯課文。要求:(1)準確。(2)句子優(yōu)美流暢。(3)最好能體現(xiàn)原文的特色
《四知》原文和譯文
四知
(原文)大將軍鄧騭聞其賢而辟之,舉茂才,四遷荊州刺史、東萊太守。當之郡,道經(jīng)昌邑,故所舉荊州茂才王密為昌邑令,謁見,至夜懷金十斤以遺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無知者?!闭鹪唬骸疤熘?,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密愧而出。后轉(zhuǎn)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謁。子孫常蔬食步行,故舊長者或欲令為開產(chǎn)業(yè),震不肯,曰:“使后世稱為清白吏子孫,以此遺之,不亦厚乎!”
(譯文)大將軍鄧騭聽說楊震賢明就派人征召他,推舉他為秀才,多次升遷,官至荊州刺史、東萊太守。當他赴郡途中,路上經(jīng)過昌邑,他從前舉薦的荊州秀才王密擔任昌邑縣令,前來拜見(楊震),到了夜里,王密懷揣十斤銀子來送給楊震。楊震說:“我了解你,你不了解我,為什么呢?”王密說:“夜里沒有人知道?!睏钫鹫f:“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說沒有人知道呢!”王密(拿著銀子)羞愧地出去了。后來楊震調(diào)動到涿郡任太守。他本性公正廉潔,不肯接受私下的拜見。他的子子孫孫常吃蔬菜,步行出門,他的老朋友中有年長的人想要讓他為子孫開辦一些產(chǎn)業(yè),楊震不答應(yīng),說:“讓后代被稱作清官的子孫,把這個饋贈給他們,不也很優(yōu)厚嗎?”
私心
(原文)倫奉公盡節(jié),言事無所依違。諸子或時諫止,輒叱遣之,吏人奏記及便宜者,亦并封上,其無私若此。性質(zhì)愨,少文采,在位以貞白稱,時人方之前朝貢禹。然少蘊藉,不修威儀,亦以此見輕。或問倫曰:“公有私乎?”對曰:“昔人有與吾千里馬者,吾雖不受,每三公有所選舉,心不能忘,而亦終不用也。吾兄子常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寢;吾子有疾,雖不省視而竟夕不眠。若是者,豈可謂無私乎?”
(譯文)第五倫奉公守法竭盡忠誠,說話辦事沒有違背法規(guī)的。兒子們有人常勸止他,他就呵斥他們并趕走他們,官吏陳述的書面意見有利于國家的,他都封好上報,他就像這樣毫無私心。他生性誠實,缺少文采,做官時以清廉著稱,當時人們把他比作西漢時貢禹(那樣明經(jīng)潔行的人)。但是他缺少寬容,又不整飭自己的威嚴,也因此被有些人看輕。有人問第五倫說:“您有私心嗎?”他回答說:“老朋友中有送給我千里馬的,我雖然沒有接受,但每到朝廷選拔官吏時,我心里總不能忘了他,可始終也沒有任用他。我哥哥的兒子常常生病,我一夜里十次去探望,回來卻安安穩(wěn)穩(wěn)地睡下;我的兒子有了病,我雖然不去探望,但卻整夜睡不著覺。像這樣,難道可以說沒有私心嗎?”
《四知》說課稿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古文二則》是語文版九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課文,選自南朝著名史學家范曄的《后漢書》,教材入選它,意在讓學生了解史傳文學的基本特點,加強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和文學素養(yǎng)?!端闹肥瞧渲械牡谝粍t ,雖然十分短小,但主人公的寥寥數(shù)語卻震撼人心,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2、教學目標
根據(jù)語文新課標提出第四學段學生要學會“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的要求,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準確翻譯全文;積累重點文言詞語的用法。
過程與方法目標:學習課文通過傳神精煉的語言刻畫人物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感受楊震廉潔自律的高尚品德。
3、教學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準確翻譯全文;積累重點文言詞語的用法;學習課文通過傳神精煉的語言刻畫人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體會楊震拒金的現(xiàn)實意義。
二:說教法
1、古語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語文標準》特意提出了誦讀方法,為此,我采取“文言文五步誦讀法?!?/p>
第一步:初讀——讀準字音,讀好節(jié)奏。
第二步:解讀——疏通文意,理解內(nèi)容。
第三步:研讀——質(zhì)疑探究,提煉主旨。
第四步:品讀——品味語言,賞析亮點。
第五步:創(chuàng)讀——遷移訓練,創(chuàng)造延伸。
2、教學手段
本節(jié)課我借助遠程教育資源,讓學生欣賞《楊震四知》視頻,激趣導入;播放配樂朗誦,幫助學生體會文情;播放《鐵齒銅牙紀曉嵐》無聲片斷,激活學生想象力;課堂結(jié)束播放《一代廉吏于成龍》片尾曲,讓學生再一次感悟課文主旨。
三、說學法
葉圣陶先生說過:“教是為了不教”。課堂上不僅要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因此,我主要進行以下學法指導。
1、朗讀法:指導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理解課文。
2、討論法:培養(yǎng)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等渠道解決問題的能力,體會學習的樂趣,與人交流的樂趣。
3、品評法:品味人物語言,評價人物形象。
4、談話法:教師引導學生積極主動表達自己的觀點,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求異思維。
多樣的形式容易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避免了單調(diào)。
四、說程序
程序分為四個環(huán)節(jié)。
第一環(huán)節(jié):設(shè)置懸念,導入新課。
播放《楊震四知》節(jié)選視頻,接著教師懸念導入。
漢代的楊震,是位“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深得百姓擁戴的好官,曾有人為感謝他的恩情,在深夜送金,他會如何處理呢?讓我們走進課文《四知》去尋找答案。
設(shè)計依據(jù):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懸念的設(shè)置激起學生的興趣,為學好本課奠定了基礎(chǔ)。
第二環(huán)節(jié):走近作者,了解作品。(以搶答形式進行)
1、范曄(398——445),字蔚宗,南朝宋時順陽(今河南淅川)人,著名史學家、文學家,一生對社會的最大貢獻是撰寫被后人稱之為“前四史”之一的《后漢書》。
2、《后漢書》是紀傳體斷代史,記載了東漢一代的歷史,其敘事的特點是分類而敘,而不按年代的先后。在史傳文學中,《后漢書》占有重要地位,它與《史記》《漢書》《三國志》并稱“前四史”,長于記史和人物性格塑造。
設(shè)計依據(jù):這一環(huán)節(jié)便于學生掌握文學常識,鍛煉速讀速記能力。
第三環(huán)節(jié):五步誦讀,品析課文。
1、初讀——讀準字音,讀好節(jié)奏。
實施步驟:①教師范讀;②學生自讀;③提問朗讀;④全班齊讀。
設(shè)計依據(jù):文言文的學習,讀是第一法寶,通過朗讀,初步感知文章內(nèi)容,在學生與文本的對話中培養(yǎng)語感。
2、解讀——疏通文意,理解內(nèi)容。
實施步驟:①細讀課文,借助注釋、工具書等獨立翻譯課文。②小組交流,提出難以理解的詞句,師生共同探討。③積累重點文言詞語。
設(shè)計依據(jù):這是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教學中注重師生和生生交流,讓學生不僅理解內(nèi)容,更學到了學習方法。
3、研讀——質(zhì)疑探究,提煉主旨。
實施步驟:精讀課文,說說自己的理解與體會,提出在閱讀中遇到的問題,師生共同解決,進而提煉主旨。
教師可預設(shè)幾個問題:
①文中主人公是誰?主要用了什么描寫手法刻畫人物?
②本文寫了哪兩個故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③結(jié)合課文,說說楊震是個怎樣的人?你是怎樣看待“楊震拒金”的?
④楊震說:“使后世稱為清白吏子孫,以此遺之,不亦厚乎!”你同意他的觀點嗎?
學生回答,形成板書:
人物 事件 品質(zhì) 寫法
楊震 拒金 嚴于律已 語言描寫
(四知先生 ) 拒開產(chǎn)業(yè) 廉潔自律 側(cè)面描寫
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設(shè)計依據(jù):本環(huán)節(jié)是教學的難點,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教學中組織學生讀、說、評、議,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獨到見解,學會質(zhì)疑。
4、品讀——品味語言,賞析亮點。
實施步驟:跳讀課文,讓學生找出文中楊震的語言大聲朗讀,讀出語氣、讀出感情。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謂無知!”
曰:“使后世稱為清白吏子孫,以此遺之,不亦厚乎!”
設(shè)計依據(jù):課文中楊震的語言不多,但很精彩,教學中不求面面俱到,重在指導學生讀出自己的體驗。
5、創(chuàng)讀——遷移訓練,創(chuàng)造延伸。
實施步驟:教師出示兩個題目,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力,訓練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
①《鐵齒銅牙紀曉嵐》中的和紳留給了你怎樣的形象?如果有人向他行賄,他會怎么辦?播放無聲視頻《鐵齒銅牙紀曉嵐》片斷。然后,讓學生用一兩句話說說和紳和行賄者的丑態(tài)。
②列舉一位歷史上或現(xiàn)實中你最敬佩的清官,簡單談?wù)勀憔磁宓脑颉?/p>
設(shè)計依據(jù):這兩問一正一反,由課內(nèi)到課外,開闊知識視野,培養(yǎng)遷移、創(chuàng)造能力。
第四環(huán)節(jié):歸納總結(jié),布置作業(yè)。
品析全文后,老師總結(jié)全文。
總結(jié):《四知故事》雖小,其教育意義卻不小,一個人,從小到大,為民為官,白天黑夜,有人無人,都應(yīng)嚴以律己,不貪不占,做個品德高尚的人。
作業(yè):用所學“文言文五步誦讀法”學習《私心》,學生嘗試寫一篇學案,教師評選出優(yōu)秀學案,并給學生實踐機會,選一位學生講課,師生共同評課。
由于這次的作業(yè)與傳統(tǒng)作業(yè)不同,學生的興致很高,出現(xiàn)了很多好的學案,最后通過全班同學的投票,劉佳文同學的學案被評為“最佳學案。”
設(shè)計依據(jù):“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边\用所學方法讓學生編寫學案,并嘗試講課,學以致用,將知識和方法轉(zhuǎn)化為能力。
五、說應(yīng)用
1、運用遠程教育設(shè)施與資源,激發(fā)學生興趣,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學中,《楊震四知》《鐵齒銅牙紀曉嵐》兩段視頻的使用,使教學變得有聲有色、生動形象,極大提高學生學習的參與度,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2、運用遠程教育設(shè)施與資源,優(yōu)化教學目標。在教學中,我借助音樂、影像,不僅幫助學生理解了課文,而且對學生進行美感教育,不僅讓學生學到了知識和方法,而且還訓練了能力。
3、運用遠程教育設(shè)施與資源,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準確翻譯全文是本文的重點,對于這個重點,我組織學生觀看學習指導課件,學會翻譯方法,借助遠程教育資源信息,開展合作學習。為突破教學難點,我讓學生上網(wǎng)查尋一些清官事跡,讓學生體會“廉”的真正內(nèi)涵。
縱觀這節(jié)課,我主要運用“文言文五步誦讀法”和遠程教育資源,教給學生知識,傳授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
我的說課到此結(jié)束,謝謝大家!
九年級下冊語文《四知》教案相關(guān)文章:
★ 小學語文備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