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秘 > 教學資源 > 教案 > 語文教案 > 《別董大》詩歌教學教案

《別董大》詩歌教學教案

張林1875 分享 時間:

《別董大》詩歌教學教案5篇

《別董大二首》是唐代詩人高適的組詩作品。這兩首詩是高適與董大久別重逢,經過短暫的聚會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贈別之作。作品勾勒了送別時晦暗寒冷的愁人景色,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別董大》詩歌教學教案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獲!

《別董大》詩歌教學教案1

教學內容

人教版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九冊古詩三首之《別董大》

學習目標

1、通過獨立自主地學習,正確理解古詩的大概意思。

2、在反復誦讀與融情想象中,感受詩歌的情緒和意象,受到心靈的熏陶。

3、明了詩與詩之間的內在聯系,體悟詩人內心的獨特情感。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氛圍,感受詩境。

1、播放歌曲《送別》。(板書:別)

2、送別這種情感自古有之。古人就把這種.種別離的愁思化作了一句句真情的詩。

3、今天,我們再來學一首送別詩,讓我們一起穿越時空,回到唐朝,和著名詩人高適一起去送一位好朋友。知道他的好友叫什么嗎?(補板書:董大)

4、請大家翻開課本,自己小聲地讀讀古詩,把它讀正確、讀通順了。

5、指名讀,聽聽是否讀得既正確又通順。

6、通過自學,你從這首詩中感受到什么?

二、分步解讀,品悟詩情。

1、請大家再次回到課本,借助注釋,看看能不能自己讀懂詩句。

2、你讀懂了哪句詩,你就說哪一句。

3、指名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古詩的意思。

4、品讀前兩句。師:詩人是在怎樣的環(huán)境下送別好朋友的呢?

(1)指名讀前兩句詩并說理解。

(2)你從這樣的環(huán)境中感受到什么?你是如何感受到的?

(3)指導感情朗讀這前兩句詩。讀出自己的理解。(結合教師范讀)

5、品讀后兩句

(1)指名讀。

(2)聽了這樣的話語,董大還繼續(xù)陷入無邊無際的憂愁之中嗎?

(3)從這真情的話語中,你體會高適對董大的鼓勵了嗎?高適會對董大怎么說。

6、感受著這樣一番肺腑之言,此時此刻,你能想象得到董大又會對詩人高適說些什么呢?

7、是啊,生活中,每個人都會有失落,都會有悲哀。所以:

假如生活中你的好朋友遇到了挫折,我們可以對他說——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8、背誦古詩。感受著這對朋友的深情,我們心潮澎湃?,F在你能把這首詩背下來么?

三、對比參讀,感悟詩蘊。

1、生比較,指名匯報。

2、匯報交流。

板書設計

別董大

白日熏,天色昏黃

莫愁,不要發(fā)愁

《別董大》詩歌教學教案2

《別董大二首》是唐代詩人高適的組詩作品,是高適在送別友人著名琴師董庭蘭時創(chuàng)作的兩首七絕,其中第一首堪稱千古絕唱,是送別詩中的典范之作。這兩首詩描寫了高適與董大久別重逢,經過短暫的聚會以后,又各奔他方的場景。下面我們來看看小學語文《別董大》教學設計精選,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學習目標

1.學會“曛”這個生字。

2.理解重點詞語及詩句的意思。

3.品味語言,讀中悟情。掌握學習古詩詞的方法,學以致用。

4.有感情的朗讀,并能背誦。

教學過程

一、讀懂詩題,了解背景

1.“相見時難別亦難”同學們,有人說離別是詩,有人說離別是歌,是畫,有人說離別是淚水。我們讀過“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我們讀過“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從這千古流傳的送別佳句中,我們讀出的是古人那濃濃的友情、親情。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送別詩。生讀題,再讀,你知道了哪些內容?(1.別。都有不舍得意思,你覺得應該怎樣讀題。2.介紹高適和董大。)

2.董大和高適是好朋友,在董大受到冷落,失意之時,憤而離開京城,高適為他送行,留下了這首詩。

二、讀通讀順,整體把握

請同學們先讀讀這首詩,讀上2.3遍,(出示課件),注意讀準詩中的生字,把詩讀通讀順。

1.預習時大家讀過了,

2.誰來讀,其他同學注意聽,這首詩中有一個生字,看他讀準了沒有。

3.師簡評(注意“曛”這個生字,指出形聲字。“曛”是日落時的余光,曛黃,黃昏的意思。齊讀“曛”)誰再來讀。

4.一起來讀讀這首詩。(齊讀)

5.我們學習一首古詩,除了會讀以外,還需要知道什么?

(了解詩的意思;怎樣知道詩的意思?借助注釋,聯系上下詩句、結合背景資料等等)

6.現在請同學們借助注釋,看看這首詩大概講的是什么意思,然后在小組里說說,在學習和交流中,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先做上記號。

(學生自學)

7.(交流重點詞語的理解。點撥:黃云:當時他們分別是在塞外,那里大部分都是沙漠,黃沙飛揚,以至于云都成了黃色的了;與“曛”聯系起來即曛黃,只夕陽西下時天色昏黃?!扒Ю铩笔遣皇蔷褪且磺Ю?聯系學過的詩句理解是虛指,很多,滿天。指出溫故知新?!澳钡囊馑肌T趺蠢斫狻爸骸钡囊馑?。古人常用到這個“君”,與你是有區(qū)別的,您。這里指誰?董大。)

8.理解了重點詞語,誰來試著自己的話說一說詩的大概意思?前兩句和和后兩句分別寫的是什么?

9.理解了詩句的意思,誰再來讀讀這首詩。其它同學注意聽,特別注意他在讀詩句時,中間是怎么停頓的,是不是讀得有節(jié)奏。(生朗讀)

10.給點評,再提名讀,指揮節(jié)奏。

三、反復品讀,入境悟情

(一)品讀第一二句詩。

(過渡:古詩詞具有音律美,圖畫美,但它感動人心的藝術魅力.卻不獨在于聲韻的悠揚,而更在于以聲傳情。聽老師讀讀。(師配樂朗讀全詩))你覺得老師讀得怎樣?

1.怎樣才能讀出感情?

(生談)。最重要的是品詩、賞詩,走入詩境,才能讀出詩情。同學們再來讀題。

2.別董大,別時的景是怎樣的?

(生答)誰再來讀讀這兩句詩:(出示課件)讀──”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3.你在讀的時候注意到這兩句詩中的一些景物了么。請同學們用筆畫出來(學生畫──黃云、白日、北風、雁、雪。)(板書:景)

4.“黃云、白日、北風、雁、雪”這幾種景物串起來勾畫出了一幅怎樣的畫面?(生談:凄涼、寒冷、空曠)這就是景語,景中的語言,把你的'感受帶入詩中,自己讀一讀,讀出自己的感覺。

5.自由讀。

6.提名賽讀。評價:這就讀出了景中的語言(3名學生)

7.剛才我們在景外觀景,現在我們走進景中,孩子們,請閉上眼睛,和詩人一起回到那個送別的黃昏。用心去感受,看看你仿佛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出示課件)

8.你仿佛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生談)

(預設,作以下回應:)

──你聽到了呼呼的北風狂嘯聲,刮到的臉上,寒在心里,讀──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你看到大雪紛飛,斷雁獨飛的凄涼,讀──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你看到黃沙飛揚,黃云殘日的空曠,讀──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此刻夕陽西下,日暮黃昏,且又大雪紛飛,于北風狂吹中,唯見遙空斷雁,出沒寒云,凄凄慘慘齊讀──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9.這是怎樣的悲壯而凄涼啊,師指課題:此景,別董大,這別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呢?(出示課件)詩中哪個字寫出了別時的心情?用筆把這個字圈出來。

10.(板書:愁)?!俺睢?。這是怎樣的愁?難道這別”愁”僅僅只是來自著眼前這凄涼的景嗎?請同學們再讀讀這首詩,看看你又能發(fā)現什么?(生在讀時提示:可以聯系背景和第三句“莫愁前路無知己”來體會)

11.你怎樣理解“前路”?(結合理解“知己”)

12.此刻我再來看這個“曛”,這昏黃不明的、迷茫的僅僅是指景嗎?這“曛”不僅寫出了天色昏黃,也寫出了前途昏暗,分不清方向。

(二)品讀第三四句詩。

1.說得很好,景的凄涼,前途的渺茫,人生的困惑,怎一個“愁”字了得!此刻應是揮淚告別,應是借酒消愁。然而,高適卻寫下的這樣的詩句(課件出示):讀──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板書:莫愁)

2.正是這兩句成就了這千古名篇,請大家再讀讀這兩句。

3.“天下誰人不識君!”?這是怎樣的一個君啊?(出示課件)(董庭蘭在唐代享有很高的聲譽,宰相非常賞識他,當時眾多的詩人都與他有交往,并在詩中描寫了他的琴藝,最為著名的就是李頎的長詩《聽董大彈胡笳聲》。聽。這就是董大當年善彈的那首著名的《胡笳十八拍》。川為靜其波,鳥亦罷其鳴。)此刻,你對這位前途迷茫的董大說幾句話。

4.(學生回答后隨機評點引導并讓學生讀相關詩句。)

生:你的琴藝高超,一定會有人賞識你的。

所以,詩人開導他,讀──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生:你是一代琴師,邊當朝宰相都非常賞識你,你還擔心什么呢?

所以,詩人勸慰他,讀──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生:你的琴聲讓大河停止的波動,讓鳥兒停止了鳴叫,你的前途一定是光明的。

所以,詩人這樣鼓勵他,讀──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生:所以,詩人這樣激勵他,讀──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5.(隨機采訪)你就是董大,此時,你的心情怎樣?(隨機引導學生體會詩人的積極情感。)

生:充滿了自信。

這就是友誼的力量啊。

生:我不再發(fā)愁。

這就是朋友的真情啊。

生:我有了力量。這是友誼的可貴啊。

6.再來讀題,別董大,此刻,別去的是什么?留下的是什么?(別去的是愁,留下的是自信、友情)(板書:情)

(三)回復全詩,朗讀提升。

1.詩人以自己的豪情抹去了朋友的愁情?,F在我們再看這別時的路,透過這個白日曛和長嘯的北風,紛紛的大雪,你看到的是怎樣的前路?(晴朗和陽光。)你覺得應該怎樣讀整首詩。(全班練讀)

2.指名個別讀。點評:這景悲壯但不凄慘。誰再來讀?提名讀。(我又看到了一個小高適,樂觀,豪放)(自由讀。)再提名讀。

3.荒涼的塞漠正因為有了英雄的襟懷才變得壯美動人,讀出你的真情,讀出你的豪放。(生齊讀)

4.人常說情由景生,但情不能完全被景控制,詩人高適在寫此詩時,自己也在逆境不得志時,失意流落,在那樣凄苦難耐的黃昏,卻能勃發(fā)出如此昂揚雄壯的豪情來,從詩人的身上你看到了什么?(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豁達的心胸,對友人的真情)

5.懷著對詩人的敬仰記下這首詩,自己練習背一背。(指2-3人背。)

6.同學們,詩人高適懷才不遇,將近有30年啊,但他在困境面前是多么自信,多么樂觀,積極地面對人生。并以此來影響他的朋友,我想這就是高適的人格魅力所在,也正是這首詩廣為傳誦的原因所在吧!讓我們再次和著音樂來吟誦這首詩。

四、總結全詩,活用詩句

1.同學們,送別是古詩詞中永恒的話題,不管是怎樣的送別,都書寫著同一個字──情,“人間最美是真情”。

同學們,在生活中,有相聚,也有分別。在分別之時,你會對你的朋友、親人說些什么呢?可以用上學過的詩句,最好是自己創(chuàng)作的詩句。給大家1分鐘時間思考。(莫愁今日分別離,他日相逢是知己

2.是啊,離別是詩,離別是歌,離別總是情!但今天的課堂也許留給我們的不僅僅如此,千年以來,人們也許會不記得董大是誰,也許人們會忘記了這曾是誰留下的詩句,但卻永遠記住了這激勵人生的千古佳句:──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板書設計:

別董大

(唐高適)

愁   景

莫愁  情

《別董大》詩歌教學教案3

一、回顧復習,導入新課

1.學生背誦《渭城曲》,復習該詩的主要內容以及表達的思想感情。

2. “相見時難別亦難”,有人說離別是詩,有人說離別是歌,是畫,有人說離別是淚水。我們讀過“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我們讀過“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今天我們再學一首送別的古詩《別董大》,看看和我們上節(jié)課學習的《渭城曲》有哪些相同,又有哪些不同。

(直接點題,學生明確本課的教學任務,有利于根據已掌握的學習方法學習古詩。)

二、反復誦讀,整體把握

(一)抓字眼,明詩意

1.出示課件自讀古詩,把詩讀通讀順。

2.檢查自讀情況,教師范讀。

3.簡評“曛”這個生字,指出形聲字。“曛”是日落時的余光,曛黃、黃昏的意思。

第一句寫了什么?其中描寫了怎樣的景象?(天、雁、雪)

(黃云:當時他們分別是在塞外,那里大部分地方都是沙漠,黃沙飛揚,以至于云都成了黃色的了;出示課件與“曛”聯系起來即曛黃,指夕陽西下時天色昏黃?!扒Ю铩笔遣皇蔷褪且磺Ю?聯系學過的詩句理解是虛指,很多,滿天。)

4.出示課件說說這幾幅圖中,哪一幅圖和詩里所描寫的景象一致,并說說理由。

同學們修改課文插圖,理解詩意。

5.如果你來到這樣的情景中送別你的好友,你會不由得產生怎樣的情感呢?再讀第1、2句,走進景中,和詩人一起回到那個送別的黃昏,用心去感受。

6.作者與好友的心情都是憂愁、痛苦、壓抑、傷感的,此刻應是揮淚告別,應是借酒消愁。然而,高適寫下后面的詩句,是帶著這樣的悲情嗎?

7.出示課件:集體交流重點詞語的理解,教師點評。(怎么理解“知己”的意思?古人常用到這個“君”,與你是有區(qū)別的,這里指誰?董大。)

說說高適所說的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出示課件作者是怎樣豪情滿懷的鼓勵友人的。為什么讓董大“莫愁”。

(引領學生敢于對文本質疑,尋求更好的版面設計,這樣不僅有利于詩詞文字的理解,也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

(二)學古詩,知詩人

教師出示課件,進行作者介紹和寫作背景介紹。

高適,唐代詩人。字達夫,滄州(今河北省景縣)人,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帶)。著名的邊塞詩人,與岑參并稱“高岑”。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著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fā)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少孤貧,愛交游,有游俠之風,并以建功立業(yè)自期。早年曾游歷長安,后到過薊門、盧龍一帶,尋求進身之路,都沒有成功。在此前后,曾在宋中居住,與李白、杜甫結交。

《別董大》是高適漫游時寫的送別詩,作者送別的朋友董大名叫董庭蘭。據說董庭蘭善古琴。當時盛行胡樂,他受到冷落,憤而離開京城,高適為他送行,留下了這首詩出示課件。你也能帶著這樣的情感,來安慰一下董大嗎?

如果你是董大,聽到朋友的勸勉會怎么想?

(三)多誦讀,悟詩情

1.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詩的大概意思。

2.教師出示課件,總結詩歌的譯文。

滿天陰沉沉的云,太陽也變得暗暗的;

北風呼呼地吹,大雁在紛飛的雪花里朝南飛去。

你不要擔心新去的地方沒有朋友,

世上有誰不知道你、不敬重你呢!

3.詩人以自己的豪情抹去了朋友的愁情?,F在我們再看這別時的路,透過這個白日曛和長嘯的北風,紛紛的大雪,你看到的是怎樣的前路?你覺得應該怎樣讀整首詩。(全班練讀)

教師點撥朗讀技巧,再請學生朗誦詩歌。

(教師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以作者的口吻來朗讀古詩中勸慰的話,身臨其境,加深理解古詩的內涵。)

三、比較學習,朗讀提升

1.分別讀一讀已經學習過的這兩首送別詩,比較一下它們的異同。學生分小組交流討論。出示課件

(1)這兩首詩前兩句都寫了分別時的景色,有什么不同?

(2)這兩首詩后兩句抒發(fā)了詩人對朋友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3)這兩首詩的整體風格有什么不同?為什么?

2.小結:這兩首詩都采用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但是《渭城曲》用一個清新明麗的景色表達朋友間依依惜別、難舍難分的濃濃情意,《別董大》卻用反襯的手法,一掃愁苦低沉的景致,鮮明地釋放出積極向上的重重豪情;一個清新深情,一個慷慨豪放。

(通過對比,交流各自的發(fā)現,充分展示孩子個性化理解,開放性的設計讓學生從各個角度,體會兩首詩的異同,通過交流達成共識。借景抒情,但不能被景所控,滲透了寫作的方法指導,通過朗讀,加深理解,內化。)

四、小練筆

高適的這首《別董大》寫得很感人,請大家把它改寫成一個小故事。

《別董大》詩歌教學教案4

教學目的:

1.借助多媒體,理解詩句的意思.

2.理解寫景與表情之間的關系.

3.朗讀.背誦詩歌.

教學重點:理解詩句的意思.

教學難點:理解朋友之間的深厚情誼.

教具: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播放送別的歌曲.教師導入:同學們你們知道剛才這首歌唱的是一幅怎樣的情景嗎?(是一首送別的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送別詩《別董大》.在學這首詩之前,老師想了解一下你們是否還記得以前學過的送別詩.

二.朗讀指導.

幻燈片出示《別董大》這首詩.指導讀詩,要求讀得節(jié)奏明快.語言流暢.

別董大

高適

千里/黃云//白日/曛,

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

天下/誰人//不/識君。

三.作者簡介.

同學們,你們知道這首詩是誰寫的嗎?那我們一起來了解詩人高適的生平背景.(出示幻燈) 高適字達夫,今河北滄縣人,唐代著名詩人,青年時代仕途失意,50歲后又數任地方大員和朝廷官員。他的詩風格雄渾,粗獷,悲壯

四.內容簡介.

同學們,你們知道這首詩作者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寫的嗎?為了讓大家更好的理解這首詩,我們一起來看看寫作背景,幻燈出示. 《別董大》是高適漫游時寫的送別詩,作者送別的朋友董大名叫董庭蘭。據說董庭蘭善古琴。當時盛行胡樂,他受到冷落,高適送別他,可能也正是詩人失意的時候。

五.理解詩句,以及所包含的情感.

1.當同學們看到第一行詩的時候腦海中會出現怎樣的一幅情景呢?學生說完后出示幻燈第一幅圖的景象。

2.當同學們看到第二行詩的時候腦海中又會出現怎樣一幅情景呢? 學生說完后出示幻燈第二幅圖的景象。

師引導:在這樣的景色里好友要天各一方,心情會是怎樣的?讓學生說說。(是憂愁、痛苦、壓抑、傷感的)

3.作者與好友的心情是憂愁、痛苦、壓抑、傷感的,但詩人為了好友的未來,力勸董大什么呢?請同學們讀出來. 出示幻燈:“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師指導:前兩句和后兩句的格調正好相反.前面是(低沉的),后面是(高昂、豪邁向上的).誰能把這種語氣讀出來.

4.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先請一名同學說說,然后出示第一句詩意的幻燈:黃云千里,太陽昏黃昏.北風呼嘯,雪花紛飛,天空中有一群大雁向遠方飛去.

再請一名同學說說,然后出示第二句詩意的幻燈:和作者分別后,在今后再也遇不到像你這樣知心的朋友.但作者勸董大不用發(fā)愁.因為“天下”沒有人不知道你的名氣。

5.佳句欣賞.

同學們這首詩里寫得最好的一句詩是哪句,請同學們一起讀出來. 出示幻燈;“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 誰人不識君.”

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里面所包含的情感.

師相機引導:詩歌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高度贊美與衷心的祝愿,寫出詩人豪邁的激情,寫出彼此之間的深情厚誼.

6.那我們這首詩表達了朋友之間怎樣的情感?學生回答后出示中心思想這一張幻燈片. 這首贈別詩描寫了作者與朋友董大分別時的情景,表達了詩人對朋友的真情厚誼,和對前途充滿信心的大丈夫氣概.

7.請同學們背誦一下我們今天學的《別董大》,一邊背誦一邊回憶當時的景象,然后出示幻燈片:默寫此詩..同學們一邊默寫一邊聽音樂.

六.情境表演.

同學們,通過讀、背、說、寫,理解這首詩了嗎?那好,同學們想想,他們當時分別的時候會說此什么呢?請看96班兩位著名演員表演: (出示幻燈)現代版——話別.同學們,他們表演得怎樣?請我們以熱烈的掌聲表示謝謝,感謝他們給我們帶來這么精彩的表演.

七.小結.

下面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這首詩.我們這首詩描寫了當時的天氣 ,最重要的卻是高適送別時對友人說的這句名言:“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是啊,前路茫茫,一路風沙,有摯友一番激勵,董大滿懷信心,高適揮手遠去.這便是詩的魅力,它寫自然惡劣,寫人情偉大,訴朋友真情,愿大家以后多交這樣的朋友,也寫這樣的好詩.

八.作業(yè).

下面是老師給大家出的作業(yè)題.好好看看,自己最適合做哪道?下課后好好在同學們面前表現一番.出示幻燈:

1.喜歡表演的同學下課后把這首詩表演給大家看.

2.喜歡朗讀的同學開個詩歌朗誦會.

3.喜歡寫字的同學開展一次詩歌寫字比賽.

4.喜歡電腦的同學給此詩設計一個封面.

5.愛唱歌的同學唱一唱有關送別的歌.

九.下課.

今天,我們這節(jié)課到此結束,祝愿老師和同學們在今后的道路中心想事成,一帆風順.

《別董大》詩歌教學教案5

送別詩是中國古詩中一道亮麗的風景,或婉約,或纏綿,或凄清,或感傷,詩人們從內心深處流露出來的真情實感,讀來讓人覺得那送別的聲音繞粱千年,余音猶在,好象那一幕幕送別的場景就在昨天。而在眾多的送別詩中,《別董大》可謂是獨樹一幟,一改送別詩的凄凄慘慘,一句“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道出了多少志士和游子的心聲,分別時的豪情壯志千百年來被人們爭相傳誦。

要讓小學生學懂這首詩,需要學生對詩人高適和琴師董大當時的景況有所了解。高適,盛唐時期一位一心想入仕途報效國家的知識分子,但屢屢受挫,無人舉薦賞識,漂泊多年毫無建樹,內心充滿郁悶和不甘;董大,一個七弦古琴的音樂圣手,可生在一個盛行胡樂的時代,一身絕技卻難覓知音。這兩位,是能互相欣賞的是知己。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相聚的日子總是很短暫的,這首詩就是在兩人都懷才不遇,董大要離開時高適為董大做的。

運用讀(讀通、讀熟、讀出味道),釋(借助教師或資料幫助能說出詩的大概意思),悟(感悟詩的內涵和意境),背(在多次朗讀中當堂能背誦),吟(有節(jié)奏地朗誦或配上合適的曲調把詩歌唱出來)五步教學法來進行古詩教學,是我多年來一直在嘗試和研究的教學方法。這首詩對于六年級的學生來說,讀、釋、背已經不是問題,很多同學在很早以前已經會讀會背,詩句的意思也能說得出來,但對詩歌的內涵一時還未能解讀到位,故筆者認為該詩的重點在于引導學生讀懂詩歌的內涵,從而幫助學生突破理解(慷慨豪邁)這一難點。這是一首很特別的送別詩,如何讓學生感受到詩歌的特別之處呢?筆者認為可以從如下幾個面進行突破。

一、導入直奔“特別”

佛學中有人生七大苦之說,這七大苦就是生老病死別離、憎恨、求不得,離別是人生的大苦之,正因如此,古往今來,許多文人墨客對于離別總是歌吟不絕。在這濃濃的感傷之外,往往還有其他寄寓。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送別詩,老師認為它是送別詩中最特別的一首詩,為什么會特別呢?我希望通過學習我們能一起找到答案。

(這樣的導入既有嶄新的人生之苦的知識學習,又能直奔特別這一主題,對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探究的渴望大有裨益。)

二、學詩感受“特別”

讓學生探討兩個大問題:

1、分別總是一個斷腸的場面,總有千絲萬縷的愁緒在心頭,這首詩中有愁緒嗎?詩人和董大此時此刻心里在想些什么?

(這是一個初具探究的教學設問。盡可能聆聽學生的聲音,有的學生覺得詩中沒有愁緒,是對詩歌內涵還未感知。有的學生能從白日曛,北風,大雁,大雪等景物感受到凄涼,眼前凄涼景正好是作者心中愁緒的反映,詩人在借景抒情,對詩歌的內涵已經有所感悟。這時教師可乘機讓學生爭鳴:有的資料書說是一群大雁,有的說是一只孤雁,你覺得是一只還是一群?他們心里此時在想什么?在爭鳴中讓學生感受董大的孤單,離別的凄涼,在想象二人心里中感悟二人內心的郁悶和對前途未卜的惆悵,進而從詩歌的前兩句悟出:這是一首送別詩,描述的是兩個失意人。)

2、在送別詩中,有的是以酒相送,如《送元二使安西》;有的是以歌相送,如《贈汪倫》;有的是以淚相送,如《雨霖霖》,有的是以柳相送,如《青門柳》,那我們今天的這首詩是以什么相送的呢?

(這是一個極具開放性的探究話題,既讓學生對送別詩有了整體的回顧與感知,又能給學生一個思想相互碰撞的空間。到底是以什么相送,需要教師的點撥指導,教師可做如下點撥:文章不是無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腸。詩言情,詩言志。本詩吐露的是什么呢?讓學生小組探究,教師提供學習支持幫助:(1)根據最后兩句推斷一下,詩中詩人對友人說了什么?(2)如果把最后兩句換成“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古人?!蹦阕x一讀,覺得詩的內涵有什么變化?(3)對董大這樣一個身懷絕藝,卻無人賞識的失意人來說,離別之際需要什么?如果董大是你的朋友,你會對他說什么?在教師的點撥下,在學生的假象與朗讀中,學生能悟到朋友情深,亦能悟出惜別時的依依不舍。能悟出知己就是在對方遭受挫折時給以安慰,失意的時候給以鼓勵,相互欣賞,相互鼓舞。亦能悟出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情。這樣的學習幫助環(huán)節(jié),既能讓學生悟出詩歌的意境,又能幫助學生突破理解上的難點;既能讓學生通過聯想拉近與文本和作者的距離,又能通過對比朗讀感受到詩歌中流露的慷慨與激昂,豪邁與堅定。誰解其中味?豪情句間藏!學生在朗讀,聯想,對比,假想中感受出本詩是以情相送!知己情,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情相送!)

三、總結悟出“特別”

這首詩有什么特別之處?學到此處學生能明白了,它一改送別詩中的感傷,對朋友充滿鼓勵,賞識,讓朋友在離別之時信心大增,躊躇滿志??芍^是一樣的送別詩,不一樣的情懷:為志士增色,為游子拭淚!

四、讀唱吟出“特別”

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可以聲請并茂地朗誦,也可以配上一個合適的曲調進行吟唱,用獨特的方式把這首送別詩的特別之處表現出來。

(整個教學以探究詩歌的“特別”之處貫穿教學的始終,有的放矢。通過學生朗讀,合作探究,對比,想象,吟唱等學習方式按著讀、釋、悟、背、吟五步來展開學習,學生學得起勁,對知識有吸納,有運用,可謂是有條不紊,水到渠成。)

同行借鑒注意:

(整個教學是以讀為教學著力點,讀順,讀熟,讀出味道是古詩教學中讀的三步曲,但在整個詩句的學習中,引導學生讀出不舍,讀出憂郁,讀出迷茫,讀出勸勉,讀出激勵,讀出豪情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去讀,去揣摩!)

附板書 別董大

一首送別詩,

兩個失意人。

誰解其中味?

豪情句間藏!


《別董大》詩歌教學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精選文學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優(yōu)秀教學設

朗誦古詩主題班會教案三篇

《贈汪倫》教學實錄

國學經典誦讀活動方案五篇

學校國學經典主題活動策劃方案五篇

高一音樂教學反思

2020關于中國傳統節(jié)日重陽節(jié)的詩歌5首

859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