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七教案
《舍不得這棵樹》是一篇散文。課文講了作者“我”因為要搬家了,舍不得家門前一棵梧桐樹,而發(fā)出一番感嘆。一起看看三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七教案!歡迎查閱!
三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七教案1
教學目的:
1、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受梧桐樹無私奉獻、不求回報的優(yōu)秀品質(zhì)。
2、體會作者對梧桐樹的難舍和喜愛之情,學習梧桐樹的品質(zhì)。
3、學習課文先總后分的構(gòu)段方式。
教學重點:
理解我舍不得這棵樹的原因。
教學難點:
1、領(lǐng)悟文末最后一句話“我也要長成一棵樹,一棵會走路的樹”的意思。
2、學習作者先總后分的構(gòu)段方式,進行片段練習。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談話: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一組樹的圖片,想請同學們辨認一下,它們各是些什么樹?
展示一組樹的圖片(樟樹、桃樹、銀杏樹、梧桐樹。) 看過這些圖片,說說看,你最喜歡哪棵樹?為什么?
有一位小朋友,他家門前就種著一棵梧桐樹,如今,他要搬家了,他卻舍不得這棵樹,這是為什么呢?帶著這個問題,我們一起來學習18課《舍不得這棵樹》。
板書課題:18、舍不得這棵樹 齊讀課題。
二、學習課文。
1、感知課文。
聽老師范讀課文,學生邊聽邊想象這是一棵怎樣的樹。
2、學生合作學習。
師:剛才我在讀課文的時候,驚喜地發(fā)現(xiàn)很多同學也在跟著老師小聲地讀,這說明同學們已經(jīng)對這篇課文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下面,老師就把學習的自主權(quán)交給你們,請你們同桌之間互相合作,在朗讀課文的基礎(chǔ)上,找出文中的關(guān)鍵詞句,了解一下這是一棵什么樣的樹。
同桌之間合作學習,老師巡視指導。(提醒學生拿好鉛筆,把關(guān)鍵詞句打記起來。)
3、匯報交流,課件隨機出示: 這是一棵普通的樹。 這是一棵鳥樹。 這是一棵花樹。 這是一棵果樹。 這是一棵有靈性的樹。
你找出的這些句子都在文章中的什么位置呢?(每段開頭。) 這些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呢?下面,我們就以第二自然段為例,從內(nèi)容上來體會一下它們的作用。
幻燈:這是一棵普通的樹。它沒有樟樹那樣高大,沒有桃樹那樣嬌艷,也沒有銀杏樹那樣古老,普通得只有一個普通的名字——梧桐。
①齊讀。
②“它沒有樟樹那樣高大,沒有桃樹那樣嬌艷,也沒有銀杏樹那樣古老”這句話中的“它”指什么?句中采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對比)課前,老師讓同學們看過了這些樹的圖片,現(xiàn)在,我們再回過頭來看一看,比一比。(看圖片)
③作者這樣寫是為了突出梧桐樹的什么特點?(普通,并板書。)所以說,“這是一棵普通的樹”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歸納這一段的主要內(nèi)容)。
④你認為“它沒有樟樹那樣高大,沒有桃樹那樣嬌艷,也沒有銀杏樹那樣古老”這句話應該怎樣讀?
⑤你能模仿這段話,用“沒有?沒有?也沒有”說一句話嗎?
4、剛才我們通過分析第二自然段,知道第一句話概括了這段的主要內(nèi)容,那么其它自然段的第一句話是不是也是如此呢?
這種構(gòu)段方式叫做——(學生齊答)先總后分。
5、這棵樹具有這么多特點,那么你最喜歡它是一棵怎樣的樹呢?喜歡它,就有感情地將它讀出來吧。
①當學生讀到“這是一棵鳥樹”時,板書:鳥。并出示鳥兒在樹上鳴叫的畫面,提問:你聽到了什么?
②當學生讀到“這是一棵花樹”時,板書:花。并出示樹上開滿花兒的畫面,提問:你看到了什么?聞到了什么?
你是怎么理解“淡淡的清香,灌滿了我家的小屋,染香了家里的每一個人”這句話中的“灌”和“染”的?
③當學生讀第五自然段時,讓學生模仿“香甜香甜”“樂呵呵”,說幾個ABAB、ABB式的詞。板書:果。
④當學生讀第六自然段時,讓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靈性”一詞,板書:有靈性。
6、這還是一棵怎樣的樹呢?我們一起來學習第七自然段。(齊讀第七自然段)。
品析句子:
①這些年來,雖然我沒給梧桐澆過水,施過肥,但它給我們的,卻是那么好,那么多。
a、它給過我們什么?
b、這句話表現(xiàn)了梧桐樹的什么品質(zhì)? c、用“雖然?但?”說句子。
②我常常覺得,家里有四口:爸爸、媽媽和我,還有這棵梧桐樹。 作者把樹當成了我們家中的一員,說明了什么?(我對梧桐樹的喜愛,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③你能懷著對梧桐樹的喜愛之情再讀這段話嗎?指名讀。(重點指導讀“那么好,那么多”。)
④你認為這還是一棵怎樣的樹?請你模仿前幾段先總后分的構(gòu)段方式說一說。
7、我為什么舍不得這棵樹呢?文章哪幾段直接抒發(fā)了這種感情?(首尾兩段)
這兩段都抒發(fā)了作者對梧桐樹的難舍之情,在寫作上具有什么特點?(首尾呼應)
請同學們飽含深情地讀一讀這兩段,(男同學讀第一段,女同學讀最后一段。)
說說你對最后一段話的理解。(因為你活在我的心里了。我也要長
成一棵樹,一棵會走路的樹。)
三、拓展延伸。
1、配樂朗誦。
頌梧桐
雖然你沒有華麗的外表,但你的心靈卻異樣的美麗。 雖然你不善于表達,但你用最真誠的心感化別人, 正因為有你的給予,我們才有聽不完的音樂, 聞不完的香味,吃不完的果子。
正因為有你的呵護,我們才能幸福、快樂、茁壯地成長。 你無私奉獻的精神,深深打動了我,我也要長成一棵樹, 一顆默默奉獻、不求回報的樹,一棵為祖國爭光的樹。
2、同學們,請你們在自己的身邊找找,都有哪些人也是像梧桐樹這樣不求回報,默默奉獻的?
三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七教案2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悟梧桐樹不求回報、無私奉獻的高貴品質(zhì)。
2、初步了解先總后分述的構(gòu)段方式,進行總分結(jié)構(gòu)的片斷寫作指導。
教學難點:
體會2——6自然段,每段每一句話在文中的作用,領(lǐng)悟“我也要長成一棵樹,一棵會走路的樹”的意思。
突破方法:
抓住重點句細讀,品讀。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教師畫出一棵樹,這是什么?(一棵樹)有一位作家要搬家了,他最舍不得的就是門前的這棵樹。
2、板書課題,指導讀課題。(誰來試試讀出作者舍不得的這種感情?)當爸爸媽媽要遠行時,當你心愛的東西要離你而去時,我們都會——“舍不得!”就請同學們帶著這種舍不得的心情,齊讀一遍。
3、質(zhì)疑:讀了這個課題,你有什么疑問嗎?(學生自由發(fā)表自己的不同看法和疑問)
師小結(jié)過渡:這到底是棵什么樣的樹,會讓作者舍不得呢?就請同學們帶著這個問題默讀課文,邊讀邊想,并用波浪線畫出相關(guān)的句子。
[教學理念:教師在導入時利用語言,聯(lián)系學生實際,營造一種舍不得的情感氛圍,引起興趣;然后再讓學生通過質(zhì)疑,激發(fā)思維,明確學習目的。]
二、新授課文。
1、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找。
2、匯報交流,“讀了課文,誰來說說你認為這是一棵什么樣的樹?”
[教學理念:在這一部分的教學時,教師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導地位,把學習的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的新課程理念。教師沒有讓學生照課文的順序來學習課文,而是學生講到哪里,就學到哪里。]
這是一棵普通的樹 ①你從哪里看出它很普通?師板書:普通②學生根據(jù)課內(nèi)容回答。③師小結(jié):這棵樹不但外形普通,而且名字也很普通。④齊讀這一自然段。
這是一棵鳥樹 ①“為什么說它是一棵鳥樹?”(指名學生回答)②“同學們喜歡音樂嗎?為什么?”“當你聽著美妙的音樂,心里有什么感覺?”(學生想像自己平時聽音樂的情景,談出自己聽到音樂的美好感受,體會這棵樹帶給作者的快樂生活。)③這棵樹給作者的生活帶來了快樂,所以作者會“舍不得這棵樹”,離開的時候,他對梧桐樹說:(出示句子)“梧桐樹啊,雖然我不能把你帶走,但我會常常想你的,因為你已經(jīng)活在我的心里了?!雹茏プ≈攸c詞“常常、活”等指導朗讀,讓學生讀出作者的舍不得。
這是一棵花樹 ①“為什么說它是一棵花樹?”學生匯報。②教師范讀。(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聽老師讀這一段,邊聽邊展開想象。)③(指名學生回答)“誰來說說你剛才都仿佛看到了什么?”我仿佛看到了許許多多的花;我仿佛看到了很多黃綠色的花?!澳氵€聞到了什么?”我還聞到了花香?!盎ㄏ銌?你從課文哪些詞語中感受到花很香?請找出來用著重符號畫記出來”抓住重點詞“灌滿”“染香”(指名學生談體會)我仿佛聞到了一股沁人肺腑的香味;我仿佛看別人作者全家人都被這香味陶醉了;我仿佛看到這香味到處都有,充滿了整個小院,讓家里的每個人心曠神怡,令人陶醉,感覺很舒服。指導有感情朗讀。(把這淡淡的清香也引進我們的教室里吧!)④老師也被這清香陶醉了,每天都能聞到這香味,我們的生活該是多么幸福呀,這幸福是誰為我們奉獻的?(梧桐樹)這么美,這么香的梧桐樹,我們真是——“舍不得”!你想對它說“梧桐樹啊,雖然我不能把你帶走,但我會常常想你的,因為你已經(jīng)活在我的心里了?!敝该坏饺粚W生讀出自己的舍不得。
這是一棵果樹 ①“為什么說它是一棵果樹?”指名回答。②果子好吃嗎?(好吃!)“什么滋味?”(香甜香甜的)這么香甜的果子,大家吃得樂樂呵呵。這讓我們帶著笑容,甜甜地讀一讀課文吧! ③分組比賽讀。④這么香甜的果子,是誰奉獻給我們的?(梧桐樹)就要與它分開了,難道你會舍得它嗎?讓我們一起對它說“梧桐樹啊,雖然我不能把你帶走,但我會常常想你的,因為你已經(jīng)活在我的心里了。”
這是一棵有靈性的樹 ①理解“靈性”(指名學生回答,并說說你是從哪知道的,鼓勵學生不明白的字詞學生查找字典。)②說說你從哪里看出這是一棵有靈性的樹?(夏天……;冬天……)這是一棵多么通人性的樹呀,它懂得我們的心,知道我們需要什么,它就奉獻什么。炎熱的夏天我們需要涼爽,它就為我們撐開綠色的大傘;寒冷的冬天我們需要溫暖,它就為我們抖落樹葉,為我們奉獻陽光。面對這樣的樹,你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么?(謝謝)帶著我們的感謝齊讀一遍。③師:從春到夏,從秋到冬,梧桐樹就像親人一樣默默地為我們奉獻著,你們會舍得它嗎?(男女分讀)“梧桐樹啊,雖然我不能把你帶走,但我會常常想你的,因為你已經(jīng)活在我的心里了?!?/p>
[教學理念:⑴在閱讀教學中多處采用情境還原法,注意及時調(diào)動學生的想象,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引學生進入文本情境之中,誘發(fā)學生的情感,使他們興趣盎然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⑵在教學中抓住課文中的一個重點句,進行情感教學,讓學生反復誦讀這句話,通過一次次的誦讀,把梧桐樹的形象深深印有學生的腦海中,同時語言、情感也深深印在了學生的腦海中,為學生后來的悟情打下了很好的鋪墊。]
3、這些年來,我從沒給梧桐澆過水,從沒給梧桐施過肥,但它給我們的,卻是那么好,那么多,我想對他說。(指名回答)引導學生感悟梧桐樹“不求回報,默默奉獻”的精神。
三、拓展延伸。
1、老師也想對它說:“我也要長成一棵樹,一棵會走路的樹!”你們覺得老師是真的想成為一棵樹嗎?我是想成為一棵什么樣的樹?(一棵像梧桐樹一樣不求回報,默默奉獻的樹。)為什么是一棵會走路的樹呢?(走到哪里就把自己奉獻到哪里。)
2、同學們,請你們在自己的身邊找找,都有哪些人也是像梧桐樹這樣不求回報,默默奉獻的?(父母、老師、清潔工、邊防戰(zhàn)士、警察、護士、郵遞員……)
3、師小結(jié):就是因為有了這么多不求回報、默默奉獻的人,我們才能幸福,健康地成長,祖國才會這樣繁榮昌盛。讓我們真誠地對他們說聲“謝謝你們!”
[教學理念:在學生理解了課文的內(nèi)容之后,我適時地把握住時機,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對課文主題進行升華。]
四、體會總分結(jié)構(gòu)。
1、這么美的文章,作者是怎樣寫出來的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第二至第六自然段,畫出每段的第一句話,想想它們在文中的作用。(指名回答)師小結(jié):每段的第一句都有總寫這個自然段的意思,然后用幾句話來具體描寫,這就是部分結(jié)構(gòu)。(結(jié)合一個自然段讓學生理解什么是總起句,什么是分述句;體會什么是總分結(jié)構(gòu)。)
2、范文引路。下面我們也來運用這種方法來說一段話。
出示小黑板:春天的景色真美啊!小草___________,桃花__________,柳樹________________,小燕子_______________。
三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七教案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掌握“幻、尤、葦、樸、塘、狹、柴、帆、純、輝、觸、帳”這12個生字,辨析多音字“幾”。
2、指導學生體會作者是從哪些方面寫了故鄉(xiāng)的蘆葦給“我”的童年生活留下了美好的回憶的。
3、引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過程與方法
通過收集資料,了解蘆葦?shù)奶攸c,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課文的理解,感悟作者在文中抒發(fā)懷念家鄉(xiāng)的情感。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nèi)容、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體會比喻句、擬人句的作用。
教學難點:
理解文中的比喻句、擬人句及含義較深的句子;體會作者抒發(fā)的思鄉(xiāng)之情。
教學準備:
收集有關(guān)“蘆葦”的圖片資料,DVD教學光盤。
教學時數(shù):
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借助工具書學會12個生字,辨析多音字“幾”
2、初讀課文,理清文章層次,了解課文大意。
教學重點:
掌握文中12個生字,理解詞意;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1、能正確書寫“幻、狹、輝、尤、柴”這幾個易寫錯的字。
2、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
教學過程:
一、觀察圖畫,引入新課
1、播放光盤,指導學生觀察圖畫,認識蘆葦。
蘆葦: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粗壯匍匐。葉片寬披針形,兩列。夏秋開花,圓錐花序長10-40厘米;小穗含4-7小花。生長于池沼、河岸或道旁。分布幾遍中國和全世界溫帶地區(qū)。稈可作紙、人造棉、人造絲的原料,也供編席、簾等用;花序可作掃帚;根狀莖入藥,稱“蘆根”。
2、師述:這節(jié)課咱們就來學習第17課《故鄉(xiāng)的蘆葦》。(板書課題)
二、齊讀課題,圍繞課題質(zhì)疑。
三、學生帶著疑問聽錄音朗讀課文。
1、播放課文朗讀,學生邊認真聽邊思考剛才提出的疑問。
2、學生交流匯報,教師適當點撥。
四、指導學生學習生字新詞。
1、出示生字卡片,要求學生借助《字、詞、句、段、篇》等資料自學生字。
2、學生匯報學習情況。
讓學生自由地說自己學會了哪些生字?是采用什么方法學的?師生共同評價。
3、播放光盤“生字學習”,進一步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4、學生分組討論哪些生字的拼音易讀錯,哪些字容易多筆少畫。
5、指導學生書寫生字。
6、舉行用生字擴詞比賽,學會運用生字。
7、學習多音字“幾”。
五、讀課文。
學生認真讀課文,要求讀通順,讀準確,并在自己喜歡的句子下面畫橫線。
六、思考。
理清文章條理,想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分了幾個部分來寫?
全文分了四個部分來敘述,首尾段落互相照應,表達“我”對故鄉(xiāng)、對蘆葦?shù)膽涯钪?,中間部分先描寫蘆葦美景,再回憶童年趣事,文章條理清晰,重點突出。
七、課堂總結(jié)。
學生舉手說說這節(jié)課學到了哪些知識,講得不到位的內(nèi)容老師點撥。
板書設(shè)計:
17、故鄉(xiāng)的蘆葦
寫蘆葦美景
難以忘懷 思念蘆葦,懷念家鄉(xiāng)
憶童年趣事
作業(yè)
1、改正下列詞語中的錯別字。
幼想( ) 撲實( ) 池瑭( )
挾長( ) 搖拽 ( ) 脹篷( )
2、照樣子,寫句子。
例:我愛故鄉(xiāng),更愛故鄉(xiāng)的蘆葦。
我愛 ,尤其愛 。
我想 ,尤其想 。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啟發(fā)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悟作者在文中抒發(fā)的懷念家鄉(xiāng)的情感。
2、朗讀文中的比喻句、擬人句,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nèi)容。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抒發(fā)的思鄉(xiāng)之情。
教學過程:
一、鞏固生字詞,回憶課文大意。
請小教師上臺為其他同學聽寫生字。
指名說說課文大意。
二、精讀課文,突破難點,體會感情。
1、學生用開火車的方式分自然段朗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哪些自然段是“寫物”?哪些自然段是“憶趣”?(第2-4節(jié)“寫物”;第5-7節(jié)“憶趣”?)。
2、分小組交流課文主要是寫故鄉(xiāng)的蘆葦美還是寫蘆葦給“我”童年帶來的快樂?(“寫物”是為了“憶趣”,“憶趣”是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3、播放光盤,聽課文朗讀第2-4自然段,賞蘆葦美景。
(1)認真聽課文朗讀。
(2)說說自己感覺到了什么?
如:①故鄉(xiāng)的蘆葦很多,很綠,很美。②“一片片、一簇簇,碧生生,綠油油,迎著輕風,搖曳著修長的秀枝,猶如一朵朵綠色的輕云,給村莊鑲上一道美麗的風景?!边@句話中用了許多ABB式的疊詞,而且還采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蘆葦?shù)拿利?、碧綠、多寫得生動形象?!拌偂弊忠灿玫脺蚀_、貼切。③“蘆葦就迫不及待地從泥土里探出尖尖的腦袋?!边@句話中的“迫不及待”形象地寫出了蘆葦具有頑強的生命力,采用擬人的手法增強了我們閱讀的興趣。
(3)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自己喜歡的句子。
4、學生自由讀第5-7自然段,憶童年趣事。
(1)①課文寫了哪幾件趣事?②哪件事最有趣?
(2)學生自己認為哪件事最有趣就選擇描寫這件事的段落有表情的朗讀。
(3)匯報自己喜歡這部分內(nèi)容的理由,并提出不理解的句子。
如:①第6自然段最后一句“船隊”指許多蘆葉船在水中航行,就像一支浩浩蕩蕩的船隊;“幻想”是指孩子們對未來、對外面世界的美好憧憬。
②“星月交輝”的意思是什么?
(4)教師飽含激情地朗讀第5-7自然段,全班學生閉眼想象用蘆葉吹歌、折蘆葉船、捉紡織娘的情景,盡情地享受快樂。
5、作者寫蘆葦?shù)拿?,童年的快樂,實際上是要表達一種怎樣的感情呢?請同學們齊讀第1節(jié)、第8節(jié)。(讓學生體會作者對家鄉(xiāng)的懷念之情,了解前后照應的寫法。)
三、聯(lián)系生活實際拓展延伸。
剛才我們從課文中感受到了作者對故鄉(xiāng)蘆葦?shù)那楦校瑫r還體會了人與自然的和諧。那么,同學們能不能把家鄉(xiāng)的美景和自己童年的趣事向大家介紹一下呢?(學生暢所欲言,師生共同評價。)
四、課堂總結(jié)。
學生把本堂課的收獲用幾句通順的話寫下來。
板書設(shè)計:
17故鄉(xiāng)的蘆葦
猶如綠色輕云 鑲(綠、美)
蘆葦美景 幾乎……都…… (多)
懷念蘆葦
懷念家鄉(xiāng)
每當……就…… (生命力強)
用蘆葉吹歌
童年趣事 折蘆葉船
蘆葦叢中捉紡織娘
作業(yè)
1、照樣子,寫詞語。
一片片( )( )( )
綠油油( )( )( )
2、抄寫文中的比喻句、擬人句各一個。
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擬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以《家鄉(xiāng)美景》為題寫一個片斷。
三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七教案相關(guān)文章:
三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七教案




